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成绩分析及预测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ort

年 月第 期

20169

145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成绩分析及预测研究

郎殿栋,孙瑞琼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各项成绩相关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认为,十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发展间存在着普遍的不均衡 性,靠“非衡补偿”效应提高十项全能成绩在优秀运动员中表现较为明显;十项全能的得分重点依然是速度和跳跃类项目。

关键词:第12届全运会;十项全能;前8名;成绩

中图分类号:G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6)09-034-02

投稿日期:2016-07-07

作者简介:郎殿栋(1990—),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以第12届全运会田径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的成绩为分析对象,对总体和各单项成绩的特点进行分析。试图了解当前中国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得分结构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总结,使教练员能把握十项全能的训练规律。以期为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今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也为备战下届奥运会等国际大赛献计献策。

1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

全能成绩特征分析

1.1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总体成绩特征分析

第11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项目的最高成绩是7 941分,前3名都在7 700分以上,前8名都在7 200分以上。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项目最高成绩是 7 662分,前3名都在7 500分以上,前8名都在7 100分以上。这说明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总体水平较第11届全运会有所下滑,齐海峰、祝衡军等优秀运动员在第12届全运会上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不如第11届全运会。

1.2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项目前8名运动员各单项成绩对比分析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各单项得分差的大小顺序为:标枪—撑竿跳高—铁饼—1 500m —铅球—跳高—100m —110m 栏—跳远—400m 。这说明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在力量类和耐力类项目得分差距较高,而在速度类项目得分差距较小。通过对得分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各单项得分能力的大小顺序为:110m 栏—400m —100m —跳远—跳高—撑杆跳高—铁饼—铅球—标枪—1 500m 。这说明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速度类项目得分能力较强,力量耐力类项目得分能力较差。这种状况从侧面也反映了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选材注重注重“速度型”运动员。轻视“力量型”运动员。这一状况值得研究和探讨。

1.2.1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速度类项目的成绩特征 从得分顺序的排名中可以看出,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速度类项目(100m 、400m 、110m 栏)排名较靠前,而相关系数却较小,表明了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比赛速度类项目的发展领先于其他项目的发展,大多数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都能在速度类项目上取得较好成绩,拿到较高分,而速度类项目在全能比赛中的比重相对下降。

1.2.2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跳跃类项目的成绩特征 从得分排序中我们可以看出,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跳跃类项目(跳远、跳高、撑竿跳高)的排名在速度类项目之后,却在投掷类项目之前;跳跃类项

目相关系数排名在投掷类项目之后,却在速度类项目之前。这说明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跳跃类项目的成绩对总成绩的影响较大,他们的跳跃类项目训练水平相对较高。

1.2.3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投掷类项目的成绩特征 与速度类项目和跳跃类项目相比,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投掷类项目(标枪、铁饼、铅球)的得分排序最低,但相关系数最高。这说明投掷类项目在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比赛中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然而该类项目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项目的发展。

1.2.4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耐力类项目的成绩特征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耐力类项目(1 500m )在所有的项目中得分排序最低,与总成绩的相关系数最低,呈现负相关。这说明 1 500m 在男子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比赛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而且1 500m 的训练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项目。

1.3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各单项与总成绩相关性分析

十项全能运动是一个系统,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各单项与总成绩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要使总成绩增加,必须全面发展各单项,然而各单项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经研究表明,同类项群的各子项呈现高度相关,从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17.018

竞技体育

理论与方法探索

年 月第 

20169

145

前8名运动员各单项成绩与总成绩相关系数看,与总得分相关系数大小依次是:1 500m(0.83)>铁饼(0.79)>标枪(0.76)>铅球(0.72)>110m栏(0.66)>100m (0.56)>撑竿跳高(0.42)>跳远(0.16)>跳高(0.13)>400m(0.01)。1 500m、铁饼、标枪、铅球、110m栏与总成绩的相关性较大,而100m、撑竿跳高、跳远、跳高、400m与总成绩的相关性较小,耐力类和快速力量类项群对总成绩的影响较大,而速度类项群对总成绩的影响较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 500m项目与总成绩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在1 500m项目上取得较好成绩的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往往总成绩相对较低,而在该项目上得到较低分数的优秀运动员总成绩却相对高一些。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项目各单项与总成绩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说明我国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具有明显的得分规律。经t检验分析,100m、400m、跳远、跳高、撑竿跳高的t值均小于2.306,说明这些单项与全能总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110m栏、铅球、标枪、1 500m、铁饼项目的t值均大于2.306,说明这些单项与全能总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铁饼、1 500m这2个单项的t值均大于3.35,说明这2个单项成绩与全能总成绩相关非常显著。

2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

全能Y模型回归预测值与真

实值的检验分析

对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运动

员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本文选取与

总成绩高度相关的铁饼成绩作为自变量,

选取总分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方程。

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0.79,判定系数

r2=0.675,方程显著性P<0.01,非常明显。

方程Y=5 538+44.5 X,其中X代表的是

铁饼的成绩,Y代表的男子十项全能总成

绩。从方程系数中可以看出,我国优秀男

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爆发力能力强,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铁饼成绩提高1m总

分提高44.5分。为了检验该模型的准确

性,将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

名运动员铁饼的比赛成绩代入该预测模

型。Y模型回归预测第12届全运会男子

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准确度的平均值为

98.8%,成绩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的误差最

大为249分,最小值为18分。因此,可

以说该方程预测十项全能成绩的预测值与

实际值程高度相关,测值的准确度高。因

此,可视为成绩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无差异,

Y模型回归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性有非常

显著的意义。

3 结 论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总体水

平较第11届全运会有所下滑。第12届全

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特征表现

出速度类项目的发展领先于其他项目,已

成为全能比赛的基础项目;投掷类项目的

发展相对落后,通过对第12届全运会男

子十项全能项目前8名运动员成绩特征进

行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率高。该模

型不但适用于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

能前8名运动员总成绩的预测,也适用于

我国其他优秀的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

参考文献:

[1]祁国鹰,徐明,周星宇.体育统计简明

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6.

[2]张玉军.第11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成

绩特征分析[J].运动,2012(6).

[3]李清建,张贻杭,冉清泉.2008—2011

世界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特征分析

西南[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

育出版社,2000.

3 400m运动员不可忽视有氧氧化能力

有氧氧化能力是无氧代谢能力的基础。在比赛中,运动员利用有氧氧化供能使比赛具有最大摄氧量。阿斯特兰德曾说过:“肌红蛋白上的额外氧储备,将大大有助于总能量的供给。”他建议,每周用一些时间进行“中长距离跑”训练来发展良好的毛细血管数量和增加骨骼肌的肌红蛋白含量。如果肌红蛋白对400m的长跑运动有重大的影响,那么采用超主项400~800m训练的运动员要比采用短于主项200~400m训练的运动员有利。400m 运动员的长跑训练中包括一些越野跑或在秋天大强度的间歇重复跑训练。在冬季中,1 500m的慢跑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有助于运动员放松和发展有氧氧化能力基础。每周1次的长跑,能帮助运动员保持有氧氧化能力基础,而良好的有氧氧化能力基础和最大耗氧量能帮助运动员承担较大强

度的无氧氧化能力的训练。

4 结 语

400m跑无氧氧化能力的发展,采用

30~60s重复跑或20×100m间隔60s;15×

150m间隔90s;10×200m间隔2min;7×

300m间隔3min;5×400m间隔4min;4

×500m间隔5min;或3×600m间隔6~15

min的训练将能帮助400m运动员提高这

种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强,赵林林.青年女子摔跤运动员无

氧代谢能力的变化特点[J].体育科学研究,

2012,16(1).

[2]马国强,李之俊,梁效忠,等.4周

1900m高原训练对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

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

2013,49(4).

[3]姜旭东,彭多福.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无

氧代谢能力的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

版,2015,29(3).

[4]刘洋波.不同项目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

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

报,2013,21(10).

[5]刘伟.我国优秀冬季两项运动员无氧

能力水平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5,31(3).

[6]张立新.从能量代谢的供能特点看业余

女子400m跑训练的重点及方法[J].阜阳师

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7]周新华,王晓成.速度耐力型项目供能

特点及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

26(3).

[8]刘洋波.不同等级男子短跑运动员无氧

代谢能力特征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13(4).

[9]景枫.对少年400m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

的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4(3).

(上接第27页)

竞技体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