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
小米公司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案例
小米公司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案例“米粉”是对小米科技公司产品忠实拥趸的网络热称。
近年来,小米产品已进入20多个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中国品牌小米,使用小米产品,成为“米粉”。
资深“米粉”叶夫根尼6年前在朋友推荐下尝试使用小米交互系统MIUI,从此便爱上了这个系统,还慢慢变成了“米粉”。
他自发创立的MIUI俄罗斯粉丝论坛在成立一年后,发展成小米俄罗斯官方的MIUI粉丝站。
目前,论坛已有11万注册粉丝,每日浏览量达7万人次。
叶夫根尼认为,如果说许多“中国制造”过去被定义为“便宜货”,那么现在至少在智能手机领域,“超高性价比”已成为新标签,受到不少国家人们的欢迎。
来自印尼的关利花2015年成为小米正式员工,她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和印尼等地的小米使用者进行网上互动。
关利花感叹,“现在不用到欧美去,来中国就能参与全球最新的科技创新。
”
在印尼,几年前三星、黑莓品牌是市场主流,而现在中国手机品牌已跻身前3位,吸引了大量用户和粉丝。
目前,中国手机产品已出口到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案例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案例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从过去的“中国制造”到如今的“中国智造”,中国企业开始注重品质、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案例,来说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成功转变。
第一个案例是华为。
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从零起步发展成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华为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和创新。
华为成立了全球最大的研发团队,将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
通过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颠覆性创新产品,华为成功地构建了中国品牌的形象,成为了国际上备受尊敬和竞争的对手。
第二个案例是小米。
小米是中国颇具影响力的手机和智能硬件制造商。
小米的成功在于通过相对低廉的价格提供高质量和创新的产品,获得了大量消费者的认可和忠诚度。
同时,小米也注重品牌建设,塑造了自己年轻、时尚和创新的形象。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非常重视用户体验和用户反馈,通过与用户的互动等方式不断改进产品,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小米的成功转变为中国品牌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视品牌价值的重要性。
第三个案例是海尔。
海尔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也是世界领先的家电品牌之一。
海尔成功的关键在于转变经营理念,从传统的产品导向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导向。
海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不断研发具有独特功能和设计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海尔还注重品质管理和品牌建设,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卓越的售后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海尔的成功转变为中国品牌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对品质和创新的重视。
以上是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几个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都体现了中国企业从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到注重品质、创新和品牌建设的重要趋势。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品牌建设水平,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将会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从_中国制造_到_中国品牌_
我国的产品迈出国门会遇到许多挑战,如何让外国的消费者购买我们的产品,国家品牌作用重大。
国家来源(C ountr y of ori g in )的认识及系统研究,不仅受到国际营销学的重视,许多国家政府也开始借鉴营销学的经验,精心打造本国的国家品牌形象。
强有力的国家品牌目前已成为国际间争夺旅游、投资等经济资源与政治资源的一种辅助手段。
中国品牌在走出国门时同样会面临问题与对策选择,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品牌的角度加以分析。
一、从“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到“中国品牌”(China B rand)的转换:意义与挑战我国企业的产品在走出去时按照品牌形象来源可划分为三类:中国品牌中国制造C BMIC (China BrandM ade in China ),中国品牌他国制造C BMI OC (China Brand M ade in Other C ountries ),OEM 代工。
国际市场上的中国产品不仅包括M ade in China ,还包括中国拥有的它国制造(m ade in other countries )。
OEM 代工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驱,目前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的制造、组装、加工中心,也是跨国公司的能力中心(C om p etence C enter )。
在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加工的世界顶级品牌产品在欧美的市场可以卖到成百上千美金,但我国的企业只能挣得微薄的加工费。
过分地依赖OEM ,使国内企业片面追求低价,最终导致“中国货就是低价货,就是低[摘要]从单纯的出口“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的输出,完成从产品到品牌的转换,是提升我国企业与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但中国品牌输出又面临国家负面形象等问题,清除这些“负代码”,不仅需要企业个体品牌的努力,更需要重塑国家品牌。
2008年的奥运会为“中国品牌”宣传推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国应该借此机会,全方位打造国家品牌形象。
中国制造申论8则
中国制造申论8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中国制造申论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申论||申论范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范文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古语有云:“内外兼修,方得风清器正”,言外之意就是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需要内外兼修。
当前我国的中国制造水平不高、产品低端、质量较差。
无论是德国车冲击国产车市场,还是日本小商品引发国人抢购,亦或是瑞士表抢占了国内市场,都使得当前中国制造步履维艰。
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内外兼修;要实现“中国智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必须内外合力。
发展制造业要注重品牌建设。
目前制造业发展困境莫过于企业品牌建设问题。
当下企业品牌建设问题颇多。
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重点培育地方企业让地方品牌缺乏竞争力,这让品牌建设困难重重;品牌形象较低、存在质低价廉现象、国外品牌打压严重、国内同行竞价血拼、产品竞争非常残酷,这让品牌建设陷入困境;企业品牌意识低下、单纯依靠规模效应、存在同质化竞争、盲目抄袭模仿严重、缺乏品牌运作人才、品牌管理过于简单,这更让品牌建设无从谈起。
因此必须注重品牌建设。
应该从打造优势品牌、淘汰落后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开始。
发展制造业要强化企业精神。
具体来说,强化企业精神需要“精字当头、专字为本、聚字为要”.首先,“精”字当头即重视产品质量、追求工艺极致、追求精益求精、鼓励技术提升、增加设备投入、注重自主研发、提高客户满意率;其次,“专”字为本即术业有专攻;再次,“聚”字为要即成立研发中心、引进高校人才。
由此可见,强化企业精神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精神努力为之。
发展制造业要提倡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不止一次地说过:“当下制造业转型的突破口在于工匠精神”,对于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乱象简单言之即工匠精神缺失的问题,因为工匠精神缺失所以不重产品工艺、不求产品品质、无视产品口碑、忽略用户需求、割裂市场反馈……也正是因为这些难题让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故而要提高制造业水平、实现产业转型、摘掉“中国制造”的山寨帽子,必须从“工匠精神”开始。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之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之路“中国制造”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最终是要面向世界,但是在Made in China充斥着世界各国街头的时候,中国的商品却并没有获得对方的尊敬,在西方企业强烈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冲击波的时候,“中国品牌”也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竞争力。
从“中国制造”的繁荣到“中国品牌”之富强,我们任重而道远。
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60%的部分来自品牌产业,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只有不到20%的价值是由品牌制造业所贡献的。
我们是排名世界贸易前10名的外贸巨人,贸易中流转的商品却无法带来品牌的附加价值,仍在以原始的资源和加工价值为我们换得微薄的利润。
然而我们的经济终究要面对更直接的国际竞争,我们的企业已经走到了必须选择的十字路口。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中国品牌中国经济的增长让世界瞩目,这已经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按此速度几十年后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如果不能转变经济的增长模式,依靠这样的一种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模式的增长是不可能持续太久的。
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60.2%,2004年已超过70%,已是全球最高。
美国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达到78%,日本更高,占85%,而中国却恰恰相反,中国经济的增长相当大程度上是靠外资在推动,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比较低。
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只有20%,自主品牌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在中国庞大的对外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占到了半壁江山。
在外资企业的大规模出口中,中国获得的真实收益并不算高。
由于外方控制了收益最高的设计、研发、品牌等环节,过度依赖外资企业出口和加工贸易,不但不能为中国经济带来相应的利益,反而会使国内产业产生空洞化的趋势,这种的经济增长模式可能使中国经济套牢在低端产业的陷阱之中。
对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实现产业升级和品牌塑造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但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批推动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世界级品牌,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前途是没有多大希望的。
浅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优品课件
浅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浅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2月27日韩国乐天事件持续发酵,其与韩国国防部签下的“莎德”
协议,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自发抵制“乐天”在华商店及相关产品。
但对于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单单的抵制无异于掩耳盗铃,只有掌握前沿科技、高端制造才是硬道理。
曾经,随着中国商品逐
渐走向国际市场,“中国制造”被贴上质低价廉、假冒伪劣、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级加工等标签。
这种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简单加工、复制,需要牺牲大量的资源、环境和廉价劳动力才能换取低额毛利。
但伴随着全球经济萧条,外部需求减少,劳动力成本又不断飙升,更有部分黑心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冲破道德红线,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这曾经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传统制造业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困境。
如何完成“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蜕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技术创新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十八大期间习总书记提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论述。
《中国制造2025》更是指出,“中国制造”要想转变就必须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
在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只有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绿色发展的方针,才能引领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蜕变,成就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品牌。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品牌营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品牌营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摘要] 品牌营销是企业经营制胜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国际市场上品牌营销的重要作用和当前我国企业品牌营销现状的分析,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品牌营销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品牌营销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国际市场一、引言今天的国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
作为企业最核心的无形资产,品牌已经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
从形式上看,品牌是一种名称、标记、符号或设计,或这些要件的组合运用,而在本质上,品牌是让消费者辨别出产品的销售者或制造者,其要义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好的品牌传达了质量的保证。
品牌营销是指在营销过程中,以让消费者对品牌的充分理解、认可和接受为出发点,努力作好品牌的计划、控制和实施,持续提高品牌价值和品牌忠诚度。
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用品牌营销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品牌”,是我国企业适应竞争,取得竞争利益的迫切要求。
二、国际市场上品牌营销的作用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在国际市场上,品牌营销比传统的产品营销具有更大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营销能够有效开拓国际市场。
由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统一品牌,从而逐渐形成国际品牌口碑,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因品牌而产品,而不是相反,或因产品而产品。
它是开拓国际市场的根本保证。
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在经济体制、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实施产品营销还是品牌营销的差别可能还不是十分突出;但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各国的营销环境的巨大差别,纯粹依靠产品打开市场是艰难的。
采用品牌经营,实施品牌营销,通过人们接受品牌而接受产品的“曲线营销”无疑是打开国际市场的最为有效和持久的策略。
2.品牌营销有利于节约国际营销成本。
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由于各项营销活动紧紧围绕品牌集中进行,一方面可以形成规模经济,获得规模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营销人员、营销费用的重复和浪费,从总量上节约国际营销成本。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名牌
1 G DP飞涨 下 的 中 国制造 业 的 代 工现 状
11 国 内代 工仍 由外 商 主 导 .
① 2 0 年 1 1 月 份 外 商 投 资企 业 进 口额 、 口额 和 破 5 %,此 后 连 续 多 年 在 我 国的 对外 贸 易进 出 口中 占据 06 ~0 出 0 半壁 江 山 。 外 贸进 出 口的增 长率 来 看 , 国对 外 贸易 进 从 我 进 出 口 总 值 分 别 达 3 886亿 美 元 、 1. 美 元 和 2 . 45 9 6亿 84 .亿 美 元 , 占全 国进 口额 、出 口额 、进 出 口总值 的 出 口额 多 年 以两 位 数 的 比率 增 长 ,这其 中加 工 贸易 的贡 38 2 5 3%、8 %和 5 . 加 工 贸 易仍 然 是 外 商 投 资 企业 出 献 是 不 容 忽 视 的 。 推 动 外 贸增 长 的 同时 , 9 5. 0 8 %。 6 在 加工 贸易 的发 展 也 为 我 国带 来 了丰 厚 的 外 汇 收 入 。据 中 国人 民银 行 数 口 的 主 要 形 式 ,外 商 投 资 企 业 加 工 贸 易 进 出 口 总 额 达
议 。
关键词: 营销 ; 5- 品 牌 价 值 代 - ; 中 图 分 类 号 ::2 I 4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83 2 1) 4 02 — 2 1 0 — 9 7(0 0 2 — 0 3 0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条 件 下 ,跨 国公 司 一 方 面 把 产 品 的研 平 均下 降 幅度 为 019 8 表 明我 国本 土 代 工 企 业 参 与 跨 .14 , 发 、设 计 和 品 牌经 营 以及 高端 生产 牢 牢 的掌 握 在 自己手
候 , 国制 造业 的 国 际市 场 占有 率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 中 国 中 但 制 造 业 以代 工 为 主 的经 营模 式 仍 没 有 改 变 ,就 连 位 居 世 界 5 0强之 列 的富 士 康也 是 靠 代 _ 起 家 。时 至今 日 , 被 0 r = 还 称 为 “ 球 最 大 的 电子 产 品 代 l ” 在 近期 人 民币 升 值 , 全 T厂 。 同 民薪 酬 不 断 增加 , 价 飞 涨 等 各 种 压 力 下 , 我 的制 造 物 对 业 ,特 别是 以代 丁 为 主 要 经 营 模 式 的 中小 企 业 造 成 不 小
中国品牌形象的变化趋势
中国品牌形象的变化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品牌形象也在发生变化。
以下是中国品牌形象变化的一些趋势:1. 从"Made in China"到"Designed in China":过去中国品牌多以大规模生产为主,被称为"中国制造",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品牌正逐渐从低端制造转向高端设计领域。
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注重产品研发与设计,使其产品更具创新性和竞争力。
2. 与创新性合作伙伴的建立:中国品牌在改善形象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合作,与其共同研发新产品,以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改善中国品牌的研发能力,还可以提高国际企业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3. 注重品质和安全:中国品牌在过去曾受到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负面评价,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重视产品质量和用户安全。
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控制和检验措施,并通过获得国际质量认证来证明其产品符合国际标准。
4. 强调自主品牌:中国品牌正不断强调自主品牌的重要性。
过去中国品牌多为代工,很少有自主品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注重自主品牌的发展,并进行全球营销和推广,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
5. 外向型品牌形象: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在国外市场开展业务,逐渐形成了全球化的品牌形象。
中国品牌正通过国际市场的拓展来提升自身形象,展示其创新能力和高品质产品,以及中国文化元素的价值。
6. 社会责任感:中国品牌在过去被指责为环境污染和劳工权益问题,但是随着社会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他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改善工作环境和员工福利。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品牌形象,得到社会认可。
7. 品牌文化的弘扬:中国品牌在塑造品牌形象时,开始弘扬传统中国文化和价值观。
这包括使用中国传统符号、设计元素和文化故事等,使中国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国际消费者的关注。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品 牌 MA IH F, 中 文 称 为 “ 奇 GC E 神
的 厨 师 ” 的 产 品 实 际 上 是 是 由 中
“中 国 制 造 ”在 国 际 上 却 往 往 给
人 技 术 含 量 低 、 价 的 印 象 。中 廉
国 的 产 品 如 何 摸 索 出 一 条 走 出
国 广 东 科 龙 电 器 公 司 设 计 并 生 产
出 世 界 上 最 多 的 彩 电 、 冰 箱 、 空
鉴 之 路 。 牌 无 国 界 , 是 海 尔却 品 但 提 出 了 “海 尔 — — 中 国 制 造 ”的 品 牌 战略思 想 , 意识地 将品牌 “ 有 海
后 面 , 海 外 市 场 却 难 觅 自 己 的 中
国 品 牌 。 国 际 上 , 牌 尤 其 是 名 在 品 牌 代 表 着 一 个 国 家 的 利 益 , 标 志 着 一 个 民 族 的 素 质 。说 到 “日 本 制 造 ” ,人 们 马 上 会 联 想 到 其 产 品 的
要 “ 出 国 门 创名 牌 ” ! 冲
无 论 加 入 世 贸 组 织 与 否 , 国
调 、影 碟 机 、 波 炉 以 及 自 行 车 和 微
热 水 器 。 在 国 际 市 场 上 , 些 标 但 这
德 国 人 做 事 严 谨 、 一 丝 不 苟 甚 至
CEO&cj 0
Bu
U
方 面 , “ 国 制 造 ” 要 向 “ 国 中 中
品 牌 ”的 方 向 发 展 ,需 要 改 变 产 品 设 计 与 产 品 包 装 粗 陋 的 状 况 , 不
奖项 ,视 为 企 业 发 展 工 作 中 的 一
件 大 事 时 ,也 就 是 中 国 的 产 品 从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演讲嘉宾:环球资源企业事务总裁兼《世界经理人》出版人裴克为先生嘉宾简介:裴克为,环球资源企业事务总裁简《世界经理人》出版人,负责公司在中国领先的商业管理杂志《世界经理人》的销售、市场推广及运营事宜,同时管理环球资源的市场推广及传讯工作。
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感谢厦门市政府对我们的支持,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我们今天的主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品牌策略。
几十年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是有目共睹的一个定位,但是我们能够看到尤其是金融危机后的今天,很多环境的变化,还有新的挑战,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国内迅速发展的中国内贸市场,而且能够了解尤其是金融危机后的今天它的重要性。
不管是从政府方面来看,或是从企业方面来看,如果是今天的世界经济方面,也有很多数据能够显示出内贸市场的重要性,比如说今年的GDP,就是2010年的中国经济比上年增长10%出头一点,而且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已经增长了11%。
中国制造及中国品牌发展现状当然作为一个出口基地,中国在很多大的买家心目中是占有非常大的地位的,虽然说这几年的增长速度放慢,但是还是非常高的数字,如果是和其它市场来相比的话,任何其它市场是比不上的,不过还是有很多压力。
作为一个供应商来说,你面对的是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还有原材料、劳动力等上升的压力,同时还有资金的流动是越来越紧张,很多企业知道只有一个出路,就是要想办法往价值链的上游转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实在品牌,但是同时也不能忽视消费者的一些信息观,我说的消费者不仅是海外的消费者,连国内的消费者需求方面也在发生很多变化,会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从产品质量方面来看,还是功能方面来看,还有性价比、价值本身的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而且是越来越敏感。
那么这么多年来作为世界工厂,很多国内的企业喜欢走一支线路,就是所谓的品牌效应。
他们最清楚,把一件普通的T恤衣服生产出来,在上面打一个钩,就可以把定价提高几十倍,看起来非常简单,而且是很令人鼓舞的,但是事实上怎么做,才是现在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我国品牌评价标准化之路
品牌是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
我国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品牌建设。
毛泽东同志1956年3月在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汇报手工业工作情况时指出:“提醒你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
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
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
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时候,提出“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的要求。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作出“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我国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7年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品牌的价值,彰显于评价;评价的科学,蕴含于标准。
品牌评价作为将品牌价值量化展示,从而提升品牌竞争力、推动品牌建设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其标准化工作也随之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到逐渐壮大的历程。
紧密跟踪国际标准动向2006年,德国标准化协会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提案,牵头成立了项目委员会PC231,2007年开始起草品牌货币价值评价要求的国际标准。
彼时正逢我国——我国品牌评价标准化之路“十一五”时期,各行各业品牌建设全面提速,从上至下加快培育国际知名品牌的呼声很高。
原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敏锐地关注到这一品牌领域的标准化动向,积极跟踪国际标准化进展,指导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于2008年主动参与到这项国际标准的制定中。
2010年,该国际标准ISO 10668《品牌评价 品牌货币价值评价要求》正式发布。
从制造大国到品牌强国
从制造大国到品牌强国作者:尧戈来源:《上海企业》 2021年第5期尧戈2017 年4 月24 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的批复》,同意自2017 年起,将每年5月10 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设立“中国品牌日”有利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有利于引导企业大力弘扬专业精神、工匠精神,坚守诚信,追求卓越,在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中锻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让中国与世界共享更好的中国产品与服务。
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中国在某些商业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古代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而现在,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再一次改变了世界。
从轻工纺织到家居产品,中国制造的身影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一个美国人从清晨起床到夜晚入睡,几乎每一个生活与工作细节都离不开‘中国制造’。
”这则来自《今日美国》的报道,足以证明中国制造在产量上的压倒性优势。
在实体经济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50 多种产量在世界上位居第一。
截至2019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3.9 万公里,其中高铁达到3.5 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运营里程占到全世界高铁总量的70%左右。
而支付宝和网购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的整体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2 亿,创造了近千亿的产业生态链。
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中国品牌在全球100 个最具价值的品牌排行榜上却寥寥无几。
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甚至沦为世界品牌的代工厂,成千上万的工人整日劳作在生产流水线上,获取的只是整个商品流通环节上最廉价的劳动力生产价值。
品牌是产品的灵魂、生命和价值所在。
品牌也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品牌内涵就是向消费者传达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品牌的属性、品牌的历史、品牌的价值、品牌的利益、品牌的个性、品牌的文化以及品牌的目标客群等。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例子 -回复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例子-回复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进步和创新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产品质量、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几个例子为主题,展示中国制造业如何转变为中国智造业,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第一个例子是华为。
华为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在全球范围内,华为一直是5G技术的领导者。
华为的成功关键在于其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以及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华为也积极开展与全球顶尖大学的合作,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这些举措使得华为能够在全球市场上与其他手机厂商竞争,并成为中国智造的代表之一。
第二个例子是小米。
小米是一家以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闻名的中国公司。
小米在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上注重创新,并把消费者需求放在首位。
小米不仅仅制造手机,还提供了一整套生态系统,包括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
小米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成为全球销量排名前列的智能手机品牌之一。
小米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能够赢得国际竞争力。
第三个例子是海尔。
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企业之一,海尔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
海尔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使其产品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便捷。
海尔还引入了用户共创平台,鼓励用户参与产品设计和创新。
海尔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家电产品。
以上三个例子展示了中国制造业如何从传统制造转变为智能制造的过程。
这个转变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和技术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同时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的推动为中国制造业的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次,中国企业逐渐重视产品质量和用户需求。
传统上,中国制造业以低成本和大规模生产闻名。
然而,随着品牌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中国企业开始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并积极与消费者互动和沟通。
流通品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
流通品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一、品牌建设的本质内涵从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到流通品牌,其内涵越来越丰富,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1.产品品牌狭义的品牌一般特指产品品牌,是指生产主体或者经营主体为了将自身产品进行标识,区别于竞争对手,便于消费对象认知而采取的特有标记。
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为保证自身产品品质,确保提供给予使用者的产品功能有效发挥,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价值感,不断赋予产品个性化的形象、价值、定位、意义等方面的附加信息,并整合这些信息传递给消费群体。
消费者在经历不断的认识、体验、感受等过程之后,对产品逐渐产生记忆、认同和信赖,就演变成为品牌成长过程。
因而,品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其价值体现在消费者的情感认知,其作用过程主要通过产品属性和文化传递,给予消费者某种利益和价值,使消费者认可和接受。
2.服务品牌服务品牌起源于生产消费品领域,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特指在经济活动中,企业通过商品或劳务的服务过程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品牌形式。
在具体内容方面,服务品牌主要包括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方式、服务承诺等诸多方面,共同成为服务质量评价的标准,构成了服务品牌的核心。
一方面,服务品牌要展现个性化特点,不同主体提供的服务品牌必须能够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内容,传达个性化品牌理念;另一方面,服务品牌必须标准化,具备标准化的服务规范,才能以专业的服务运营机构、特有的服务识别形象、专属的服务渠道和科学的运作体系,共同支撑和维系消费者的需求。
3.流通品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流通行业渠道竞争形势日趋严峻,在此背景下,流通品牌建设应运而生。
流通品牌主要依托传统流通企业渠道优势,通过品牌建设和运行,用连锁化品牌改变传统单店建设模式,形成品牌带动下的规模效应,切实增强渠道掌控力、综合服务力和市场竞争力。
流通品牌作为传统流通企业独立运作的一种特殊服务品牌,其本质在于突出品牌赋能,以连锁化、品牌化改变传统商业经营模式,使消费者从流通品牌中感知质量承诺价值,使渠道内客户从流通品牌中感知身份认同价值,使企业从流通品牌中感知终端渠道价值,使合作伙伴从流通品牌中感知合作共赢价值,以品牌取信并聚合消费,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案例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案例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中国的制造业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和大规模生产的优势,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
然而,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的企业们已经认识到,要想在全球舞台上脱颖而出,仅仅依靠“低价、大量”已经不再足够。
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转变策略,将重点放在提升品牌价值和创新能力上。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案例:1.海尔集团:从家电制造商到全球领先的家电品牌海尔集团是中国著名的家电制造商,在中国的家电市场上一直有着很高的市场份额。
然而,面对国际竞争和市场变化,在1990年代末期,海尔集团首次提出了“品牌战略”和“品牌驱动”的理念,将公司的发展方向由单一制造向以品牌为核心的公司转变。
通过投入大量资源在品牌建设方面,海尔成功地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
如今,海尔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家电品牌之一,并以其高品质和多样化的产品而闻名于世。
2.小米科技:从手机制造商到全球科技品牌小米科技是中国领先的消费电子和软件公司,最初只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智能手机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然而,小米很快意识到,仅仅依靠低价和高性价比的产品无法在全球市场上获得长期竞争力。
因此,在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投资,并积极推广品牌理念和文化。
通过创造性的市场推广和用户参与活动,小米成功地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并扩大了其产品线,从单一的智能手机扩展到了智能家居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小米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以其高品质和创新能力而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3.腾讯:从互联网公司到全球科技巨头腾讯是中国著名的互联网公司,最初只是通过其即时通讯软件QQ而出名。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腾讯意识到仅仅依靠一款软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于是,腾讯开始以“用户至上”和“创新驱动”为核心理念,积极拓展其产品线,并将重点放在游戏、社交媒体和在线支付等领域。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名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名牌摘要:中国制造业在代工模式下得到一定的发展后,在全民薪酬水平提高的同时面临巨大的压力。
中国代工企业该何去何从?文章对中国企业的代工的现状,代工模式的利弊以及未来发展做了相关评价并提了些许建议。
关键词:营销;代工;品牌价值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一方面把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品牌经营以及高端生产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上,另一方面,又采取FDI或者国际外包的方式,把那些自身缺乏比较优势的、处于产业的相对低端的制造环节逐步转移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这就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从事劳动密集型环节的生产,获得产业结构升级和加入国际产品内分工提供了机遇。
亚洲四小龙迅速崛起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代工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让中国制造业在近十年内得到异常迅猛的发展,在“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风靡全球的时候,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显而易见的。
但中国制造业以代工为主的经营模式仍没有改变,就连位居世界500强之列的富士康也是靠代工起家。
时至今日,还被称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
在近期人民币升值,国民薪酬不断增加,物价飞涨等各种压力下,对我的制造业,特别是以代工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中小企业造成不小的冲击。
1GDP飞涨下的中国制造业的代工现状1.1国内代工仍由外商主导①2006年1-10月份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值分别达 3 828.6亿美元、4 519.6亿美元和8348.2亿美元,占全国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总值的59.3%、58.0%和58.6%。
加工贸易仍然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主要形式,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681.8亿美元,占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的68.1%;而外商投资企业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仅为1 803.7亿美元,只占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的21.6%。
因而我国承接国家代工的主体是外资企业而不是本土企业。
②从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结构来看,FDI主要流向劳动力密集型出口部门的制造业,1997-2005年间制造业平均占比63.6%,这不仅造成了90年代以来中国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而且这类企业大多是在各种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大量使用国内廉价的土地、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国内能源材料供应的紧张,也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品牌来源国效应研究认为:发达国家的产品比来自经济较不发达国家的产品更受欢迎。
研究还发现,不受喜欢的国家形象损害了消费者对该国产品的评价,这种现象不仅是跨产品类型的,而且是跨不同文化的。
显然,一个国家的品牌,负载着这个国家的民族智慧、文明精神,并在造福于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在细雨无声中最有效传播着这个国家形象。
但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上,我们只能见到“中国制造”,且更多的是低档次产品,而鲜见“中国品牌”,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思——中国制造:无以承载的作嫁目前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一定意义上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a的重要领域与途径;她使得落后的中国工业生产,迅速与先进国家的工业技术接轨,并进行了有限的财富积累。
但“中国制造”背后则更多的是品牌危机与增长方式的隐忧。
据资料显示,历年的“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均不见一个中国品牌的身影。
中国作为出口第一大国,其出口的商品种类繁多,但却没有几个像样的品牌出口。
“中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
可以说,中国乃是最为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
这无疑需要我们予以正视:中国制造,本质上就是替海外品牌进行加工生产,消耗的是我国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环境资源,所获得收益却非常微薄。
而且这种“中国制造”的国际机会,却时间短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原有各项资源的成本优势已如昙花一现,不再具有国际竞争的优势。
国际代工的机会已经开始向东南亚、南美、非洲转移;也就是说,代工型的中国制造已经不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在皮革箱包领域,中国制造已占据了国际市场60%的份额,却没有一个在国外亮相的自主品牌。
在号称“中国皮具之都”的广州花都区狮岭镇,目前已集聚6000多家生产性企业,年产皮具5亿多只,年产值达150亿元,但其销售总值却不及一个法国的LV品牌。
据测算,我国服装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就要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就会有3.6万人失业。
可以说在服装的生产和出口上我国是大国,但在纺织品服装品牌上,我国却是一个小国。
一个很好的例证是,世界名牌HugoBoss的精美衬衣在美国纽约第54大街的售价高达120美元,而剖析这个价格会发现,其中60%以上的利润给了销售渠道商,30%归了品牌商,而中国耗费大量资源、辛苦劳作的制造商拿到的只有区区10%。
“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买一架A380空客飞机”,可以说正是缺乏自主品牌的中国服装业真实写照。
在制鞋领域,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生产制造鞋的最大的国家。
全球年产鞋150亿双,中国制造的鞋已超过100亿双,占全球制鞋总量的60%多,但大多鞋企都还是以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为主,依靠价格竞争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青岛亨达集团董事长王吉万等几位制鞋企业老总曾对我国制鞋业一直是贴牌生产(OEM),并没有培育出一个世界知名的品牌而感叹:不想在中国制造中累死,就要在中国品牌中崛起!经济学教授郎咸平对此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新帝国主义用资本、用品牌掌控了产业链中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制造、订单处理、批发、销售七个环节中的六个,而把七大环节构成的“微笑曲线”最底端的“制造”环节以“国际分工”的名义放到了中国,这实际是破坏我们的环境、浪费我们的资源、剥削我们的劳工,把我们中国人的骨髓都吸干了。
更重要的是,贴牌生产式的中国制造,并不能展现中国的国家形象。
因为,中国制造仅仅是为国际品牌代工,而国际品牌开拓市场、进行品牌传播中,并不会宣传代工厂商、以及该厂商所在国家的文化,仅仅是在产品中打上一个产地的名称:madeChina(中国制造)。
在美国人的眼里,双星公司是美国pss公司的加工厂;沃尔玛的一个名牌冰箱“神奇的橱师”,由中国科龙公司生产的;全世界最大羊绒衫生产基地是中国鄂尔多斯,但其生产的出口商品无不打上英国道森的牌子;而格兰仕,在国际家电品牌商眼中则是世界微波炉最大的代工企业。
也就是说,就是这些国内尚有影响的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却也仅仅是个贴牌代工的工厂;更何况中国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代工企业,如果没有自主品牌意识的觉醒,恐怕永远只能默默地、周而复始地进行代工制造。
此外,我们还需要看到除了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少数品牌外,许多中国企业还披挂着外国品牌、传播着其品牌来源国的文化;如中国杭州的摩托罗拉、中国北京的现代、中国上海的飞利浦、中国广州的本田等。
利用外国品牌为己牌,无疑已失去民族工业的味道和尊严,并反映出对外资品牌的依赖性和从属性。
也就是说,中国制造,只是一个为他人作嫁的加工环节,无法承载积淀深厚、丰富多彩华夏文明,无法真正展现中国的国家形象。
自主品牌:中国形象之所托我国著名品牌学专家余明阳教授曾说道:品牌是国家形象和经济实力的代表,对于中国来说,培育自己的世界级的品牌,其意义超越了获取经济利益的本身,乃是一个国家名片;可以说有品牌的企业是“头脑”型的企业,赚取附加值;没品牌的企业是“肢体”型企业,赚取的是劳务值。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进行转型,其中关键就是要从中国制造走向承载中国创造的中国品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就指出:我国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中国制造业该如何走出困境?2011年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在与夏季达沃斯年会企业家代表对话时说道:“我的愿望不仅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创造’;不仅是中国产品,而是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的品牌有质量、有效益、安全可靠的品牌。
”“中国创造”作为一个崭新的词汇,已经开始被世界广泛认知,它体现的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更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中国制造业想走出困境,就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向“中国创造”转变。
而中国创造的最佳载体即自主品牌。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李克强总理则曾先后指出:“品牌是自主创新的结晶,是质量和信誉的载体,具有广泛的认知度和市场空间。
”“在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中,中国企业必然会形成一批源自本土的、有竞争力的品牌。
”可以说,中国对于“自主品牌”的认识比历史任何时候都来得清晰。
也就是说,在自主品牌之上,首先要承载着自主创新;同时,则更自然地承载着我国历史悠长的华夏文明、民族文化。
即一个自主品牌,从她的诞生与创立,从她的定位与诉求,从她的产品品质,从她的科技创新,从她的市场开拓,从她的被市场认同,无一不点点滴滴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着中国国家的整体形象。
这从下表中“贴牌加工”与“自主品牌”的经济与文化利益的比较中可以鲜明地看出:“贴牌加工”与“自主品牌”的经济与文化利益的比较从上表我们可很清晰地看到,在“文化承载”中,所谓“中国制造”的贴牌加工,没有任何的文化承载;而以中国创造为内涵的“自主品牌”却对于中国文化有着多方面的承载。
可以说,当自主品牌首先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同,再坚实地走向国际市场,那么在海外则是一个不断得到国际消费者认同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中国形象不断获得致效传播的过程。
这里的“致效”有两个层面:其一,是品牌产品功能与品质得以优秀体现与由衷的认可接受,实现其产品的市场扩散效能;其二,是品牌负载的文化得到消费者认可,得以有效传播,并建立其牢固的信誉度与文化的满足感。
在这两个层面的“致效”传播中,自主品牌则水到渠成、细雨无声地成为了中国国家形象的载体与媒介。
从市场竞争上审视,一个企业拥有的最有特色、最难被模仿和复制的优势就是本民族及企业自身文化;而且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文化所带来的差异性则凝聚成为品牌的本质规定,成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正如英国品牌专家斯图伯特所说:“消费者进行品牌选择时所依据的是一套日益复杂的价值体系。
许多情况下,大部分是无形因素。
”因此,我国自主品牌国际化的进程中,所要彰显与突出的就是无形的中华文明。
可以说,世界上唯一没有产生断裂与破坏的就是中华文明,其深厚的底蕴与丰富的内涵乃是人类尚未很好开掘的宝藏,从中提炼出其不同的个性精华并融合、注入到自主品牌,则不仅使自主品牌拥有国际品牌无法比拟的特性和优势,而且将有效地对中华文明、中国形象进行传播。
如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百年老店“同仁堂”,历经300多年沧桑,长盛不衰。
同仁堂的价值取向源于“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惟医药为最”的创业宗旨。
它所体现的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德、善”。
因此,“患者第一,顾客至上”始终是同仁堂追求的境界。
历代同仁堂人长期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这也可以说同仁堂人注重把崇高的精神、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熔铸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并化为员工的言行、凝聚成中华文化味浓郁的店堂,形成了具有中华气派、中药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系统。
显然,“同仁堂”品牌产品的出口无疑就是在全方位地传播着中华文明、中国形象。
又如我国的“海尔”品牌,美国学者奈杰尔·霍利斯在其《全球化品牌》中就写道,海尔已被认为“在全球已经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并且被广泛地认可为能够代表中国的全球品牌大使。
”目前,海尔已经在亚洲、美洲、欧洲、澳洲建有全球五大研发中心,在美国、欧洲、中东等地设立了21个工业园,在全球建立了61个贸易公司、14万个销售网点,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
201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631亿元。
由此,“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两次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美国《新闻周刊》则报道说:“令人眼花缭乱的有关中国发展的神话故事缺少了中国的跨国公司。
没有一个主要的中国公司已经把他们、或他们的品牌,推向世界的舞台。
海尔改写了这一纪录”。
海尔认为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核心理念则是“真诚到永远”;而有着典型中国人脸庞的张瑞敏则是海尔的精神领袖,企业发展历程中的“砸冰箱故事”、“斜坡理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国际品牌战略等;可以说既是海尔品牌发展的历史记录、文化结晶,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以诚取信、创新发展的一个典型写照。
此外,东风火箭、枭龙战机、联想、华为、格力、奇瑞、海信、TCL、李宁、方特乐园、隆平高科等自主品牌也在以各自的努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之舞台上自然而然地展现着中国创造、展现着华夏文明,展现着中国全新的形象。
但目前,我国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得到国际消费者、国际民众接受与欢迎的自主品牌还少之又少,因此将自主品牌创建提升到一个民族经济发展、文化振兴的高度,已经到了一个需高度重视与抓紧实践的历史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