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七)
![土地信息系统(七)](https://img.taocdn.com/s3/m/2ebc3b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a.png)
GPS技术
定位服务
GPS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为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准确的地理坐标 数据。
地理信息采集
GPS技术能够与GIS技术结合,实现 地理信息的快速采集和更新,提高数 据时效性和准确性。
土地调查与监测
GPS技术能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 查和监测,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提 供基础数据。
导航服务
环境保护
通过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监测和保护环境,如土地退化、 土壤污染等问题的发现和治理。
02
土地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GIS技术
地理数据获取与输入
空间数据管理
GIS技术能够通过地图数字化、遥感图像处 理等技术获取地理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 理,为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GIS技术可以对地理数据进行分类、编码、 组织和管理,实现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和查询检索。
GPS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导航 服务,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目的地,提 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数据库技术
数据存储与管理 数据安全与保护 数据转换与集成 数据分析与挖掘
数据库技术能够实现对海量地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提供高效 的数据检索和查询功能。
数据库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加密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 完整性。
遥感监测与评估 RS技术能够对土地利用变化、生 态环境状况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
遥感数据处理 RS技术能够对获取的遥感数据进 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增 强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和精度。
遥感信息提取 RS技术能够提取出土地利用类型、 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信息,为 土地信息系统提供重要数据源。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信息系统通过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土地类型、面积、分布、质量等要素。调 查结果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e0d0e04763231126edb11ca.png)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 012 水浇地 013 旱地 021 果园 022 茶园 023 其他园地 031 有林地 032 灌木林地 033 其他林地 071 城镇住宅用地 农村宅基地
01 耕地 02 园地
03 林地
07 住宅用地
土地信息编码原则:1、编码应具有唯一性 2、编码应具有稳定性 3、编码应该反映顺序 4、 编码应该反应分类 5、编码应具有简明性 6、编码的长度应一致 7、编码应该具备弹性 8、代 码符号应标准化 9、多重属性组码原则 10、编制程序化原则 拓补关系是明确定义空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 拓扑包含性。拓扑包含性是表示空间图形中的,面状实体所包含的其他面状实体或线状、点 状实体的关系。面状实体中所包含面状实体的情况又分为三种即:简单包含、多层包含和 等价包含 数据库的主要特征: 1、 能够减少空间数据存储的冗余量 2、 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 在用户需要改变数据时, 该数据结构能够迅速作相应的变化 3、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并能高效地提 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 4、在数据元素间维持复杂的联系,以反映空间数据的复杂 性 5、支持多种多样的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6、应用程序对数据资源的共享, 以最优的方式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 7、数据独立性,数据的存放尽可能地独立于使用 它的应用程 8、统一管理,能够用一个软件统一管理这些数据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元数据: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 在土地信息系统应用中,元数据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文档,并保证即使其主要工作人员离 退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2、提供有关数据成产单位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 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空间数据。3、 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于就数据是否能满足其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4、提供有关信息, 以便于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的数据 数据字典: 是对于整个空间数据库的总体和详细的小结, 可把它视为一个 LIS 数据库的蓝图, 可以帮助用户理解整个数据库组织和内容,以便更好地使用数据库。 一个数据字典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 数据库的总体组织结构 2、 数据库总体设计的框架 3、 各数据层的详细内容定义及结构 4、 数据命名的定义 5、元数据内容等 数据字典中各数据层的详细内容定义及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标题类信息:名称、类型、数据质量 2、 各层的有关文件、表、各表的项及各项的定义、有效值范围等 3、 地理参考方面要求满足的情况 4、 其他有利于说明理解的文字或图表等 5、 各层空间及属性的质量控制规范 6、 各层编号系统与其他各标准编号系统的关系 7、 各层数据的适用于各应用类型的关系等 图幅拼接 正开窗是选取整个空间数据在窗口内的子集,而负开窗是选取窗口外空间数据的子集 空间分析: 是基于土地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理分析技术, 是指接近、 毗邻、 符合、 交叉和其他模式的拓扑关系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缓冲区分析:所谓缓冲区就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从数学的角度看, 缓冲区分析的基本思想是给定一个空间对象或集合, 确定他们的邻域, 邻域的大小由邻域半 径 R 决定。 是指以点、线、面实体为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图层,然后 建立该图层与目标图层的叠加,进行分析而得到所需结果。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4fac476168884868762d6f6.png)
土地信息系统(LIS):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土地信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空间信息查询:是按一定的要求对土地信息系统所描述的空间实体及其空间信息进行访问,从众多的空间实体中挑选出满足用户要求的空间实体及其相应的属性。
叠加分析:就是将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多个空间要素对象的数据层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该数据层面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特征。
缓冲区查询:不对原有图形进行切割,只是根据用户需要给定一个点缓冲、线缓冲或面缓冲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个缓冲区的多边形,再根据多边形检索的原理,检索出该缓冲区多边形内的空间地物。
土地信息的构成:①地理空间信息——土地信息中最基本的信息首先是描述地块的地理空间位置、形状及其面积大小的信息。
②自然属性信息——它是反映某一特定地理空间区域内地块的自然属性状况,包括地形、岩石、基础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属性的特点。
③社会经济属性信息——这是反映某地理空间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交通运输能力、公共设施状况、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商业与服务业网点的分布、工农业产值、国民经济总产值、人文特征、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特点等。
④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它是指国家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政策、机构设置、管理的方法及实施的技术规程、规范、土地法律与法规和每宗地的权利状况等。
答案二:(1)土地本身所客观反映的信息:土地空间定位信息(位置、大小、形状);土地质量信息(陆地、水域、土壤、岩石、沙滩、海洋);自然资源信息(植被、矿石、地形、地貌、水源);环境信息(阳光、温度、降水、风力、大气压)(2)土地关系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地面、地下的各处建筑物信息、工、农、林、牧、渔等各种产业的土地利用及人口、文化、交通等等);社会法律信息(行政管辖、权属、有关政令、文书、契约、法规及转让交易)LIS的特征:(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土地空间信息的能力;(2)以土地研究和土地决策为目的, 以模型方法为手段, 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 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土地信息;(3)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土地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土地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LIS在土地管理中的服务领域:1. 地籍管理:对土地确权、登记造册、发放使用证书2. 土地定级估价:评定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3.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监测、制图、统计、分析与管理4. 耕地保护:对农用土地进行分类, 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区5. 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部署6. 建设用地管理:对城乡建设用地的征收、划拨和出让实施统一管理7. 土地监察:调解土地纠纷, 监察土地政策的执行情况8. 土地整理: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集约度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2)数据处理(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及数据概化)(3)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4)查询、统计、计算(5)空间分析(6)显示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1)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与土地信息技术更加融合;(2)时空LIS;(3)LIS应用模型;(4)Internet与LIS的结合;(5)L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6)更多地服务于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第章土地信息系统
![第章土地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9c698a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0.png)
土地信息系统简介土地信息系统(Land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一个用于管理和维护土地资源信息的软件系统。
LIS可以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土地资源的各种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情况、土地分布、土地所有权、土地交易价格、土地生态环境等。
LIS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农民、农业企业、城市规划师、环境科学家等提供土地资源信息管理服务,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技术保障。
功能LIS的主要功能包括:1.数据收集:LIS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与土地资源相关的各种数据,如卫星遥感图像、现场测量数据、地图数据、统计数据等。
2.数据管理:LIS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分类、整理、更新等。
3.数据处理:LIS可以对土地资源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如数据清洗、图像处理、地理空间分析等。
这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土地资源信息。
4.数据展示:LIS可以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地图、表格、图形等形式进行直观展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
5.决策支持:LIS还可以借助各种分析工具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如土地评估、风险分析、策略规划等。
应用场景LIS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土地规划:LIS可以为城市规划师提供土地分布和土地利用情况的详细信息,帮助他们进行规划和设计。
2.土地管理:政府可以利用LIS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监督,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利用、土地环境等。
3.农业生产:LIS可以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土地评估和农作物分布等信息,帮助他们做出农业经营决策。
4.自然资源保护:LIS可以帮助环境科学家对土地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为自然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5.土地投资:LIS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土地交易价格、土地利用价值等信息,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意义LIS的应用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LIS可以让用户更清晰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农业生产决策,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有关问题
![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有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5b6c8b83d049649b66585d.png)
网格格式:
每个网格有它的行列号(i,j),表示其位置,并有其属性标识码, 表达网格具有的属性。
——属性数据表达 属性数据一般可用二维表格存贮,横向各栏目设置各数据项, 纵向各行设置各记录行。
注意每张表有主码、外码
主码 唯一标识记录的码 外码 在另一张表中为主码,而在本表中为一般数据项的码。
比如:在“图斑信息表”中,每一个图斑都有一个唯一标识码, 该码就是主码,而在此表中,又设有“所在行政区”字段。 因为该字段在“行政区信息表”中,是主码,因此, “所在行政 区”字段在“图斑信息表”中是外码。 主码与外码是将表与表进行联系的一种渠道。
3、土地信息系统软件功能的常用知识
——矢量格式手扶数字化仪输入容差与端点弥合的概念
开窗放大,编辑修改 自动生成拓扑关系数据 自动实现坐标系、投影方式的转换 录入数据自动检错
——支持土地统计 准确统计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使用面积,其中包括: 集体所有制的道路扣除面积 田坎占据面积,梯田田坎占据面积,计算土地使用系数 零星地物面积
——支持土地变更调查 图形编辑、保存历史数据 自动生成土地变更平衡表 ——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根据图层设置,编辑图层分别绘制各种专业图件 线状地物标注 面状地物符号自动填充
四、土地信息系统建设
1、软件平台选择问题 2、数据库质量第一 3、系统管理员的职责 4、建立系统管理制度 5、人员培训、建立技术队伍
附:土地详查系统和地籍管理系统演示
1、土地详查系统
2、地籍管理系统
结
束
谢
谢!
3、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验收应注意问题
——扫描仪、手扶数字化仪两种图件输入方式 扫描仪用于建库,手扶数字化仪用于变更 ——线状地物与面状地物关系的处理 线状地物多重属性的表达 面状地物中准确扣除线状地物占据的面积 ——图形数据质量检验 属性代码正确性检查 图形数据准确性检查 ——制图质量检查 跳绘线表达检查 面状地物符号填充规范美观 图例表达规范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e1d30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8.png)
土地信息系统简介土地信息系统(Land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一种用于管理、分析和展示土地相关数据的信息系统。
它整合了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数据,为土地规划、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土地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应用领域以及挑战和发展趋势。
定义土地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土地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获取、存储、处理和展示土地资源的相关信息。
它包括土地地理信息系统(L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LGIS)、土地管理信息系统(L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LMIS)和土地规划信息系统(Land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LPIS)等子系统。
功能土地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 数据采集与存储:通过采集各种来源的土地数据,包括土地界线、土地类型、土地权属等信息,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
2. 数据管理与整合:对采集到的土地数据进行管理和整合,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
3. 空间分析与模拟: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对土地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和模拟,以获得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等方面的信息和结果。
4. 决策支持与评估:基于土地数据和分析结果,提供决策支持和评估功能,帮助决策者优化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等决策过程。
应用领域土地信息系统在以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1. 土地规划与管理:帮助城市规划部门和土地管理机构进行土地规划和管理,包括土地用途划定、土地用途变更等方面的工作。
2.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支持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为农林牧渔业、旅游业等提供土地资源利用的依据。
3. 土地权属管理与交易:用于土地权属登记、土地交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可追溯性。
4. 环境监测与评估:应用土地信息系统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包括土地污染、土地退化等方面的工作。
土地信息管理及其数据库和系统建设概述
![土地信息管理及其数据库和系统建设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e1fa85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d.png)
土地信息管理及其数据库和系统建设概述土地信息管理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的过程,包括土地的登记、调查、监测、评价、规划、流转和监管等多个环节。
而土地信息数据库和系统则是对土地信息进行统一分类、整理和管理的工具,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业更好地开展土地管理工作。
本文将对土地信息管理及其数据库和系统建设进行概述,以便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土地信息管理概述土地是国家和人民的重要财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而土地信息管理则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土地资源的核查、登记、调查、监测、评价、规划、流转和监管等多个环节。
通过对土地信息的全面管理,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土地信息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登记和核查、土地规划和利用、土地流转和监管等多个方面。
在土地资源的登记和核查环节,需要对土地的权属、用途、面积、位置等进行登记和核查,从而建立起土地资源的基本档案。
在土地规划和利用环节,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在土地流转和监管环节,需要对土地的流转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管,确保土地资源的合法流转和使用。
土地信息数据库是对土地信息进行统一分类和管理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业更好地开展土地管理工作。
土地信息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信息采集、分类、整理和建库等多个环节。
在土地信息采集环节,需要对土地资源的权属、用途、面积、位置等进行采集,从而建立起土地资源的基本信息库。
在土地信息分类和整理环节,需要对土地信息进行统一分类和整理,确保土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土地信息建库环节,需要将土地信息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从而建立起土地信息数据库。
土地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具有以下几点特点:土地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确保土地信息的全面采集和准确整理。
土地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确保土地信息的准确存储和快速检索。
土地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发展
![土地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881344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c.png)
土地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土地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革。
土地信息技术涵盖了多种技术领域,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通过 GIS,我们可以将土地的各种属性信息,如地形、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等,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存储和处理,并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全球定位系统则能够提供精确的地理位置信息,使得在土地调查和测量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点位坐标。
遥感技术则可以从远距离感知地球表面的信息,通过卫星或飞机等平台获取大面积的土地影像,为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早期的土地信息技术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测量和调查方法,工作效率低下且数据精度有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的土地信息采集和处理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手段。
如今,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遥感技术以及地面激光扫描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获取的土地信息更加丰富、准确和实时。
土地信息系统是基于土地信息技术构建的应用系统,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和决策支持。
它不仅包括土地数据的管理,还涵盖了土地规划、土地评估、土地监察等多个业务领域。
例如,在土地规划中,通过土地信息系统可以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模拟和分析,评估其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优的规划方案。
在土地评估方面,利用系统中的数据和模型,可以对土地的价值进行准确评估,为土地交易和税收提供依据。
在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部门级应用到跨部门、跨区域的集成应用的转变。
早期的单机版土地信息系统只能在单个计算机上运行,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困难。
而网络版的土地信息系统则实现了多用户同时访问和操作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共享性。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668ad9d6b14e852458fb575e.png)
一、名词解释1.土地信息系统的概念: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系统。
2. 土地信息: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3.空间参照系:主要指大地参考系,是指用数学方法来定义地面实体在通用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和大小。
4.地图投影:建立在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的点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其基本问题就是利用一定的数学法则把地球表面上的经纬线网表示到平面上。
5.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描述了数据库仓库的数据和环境。
6.拓扑关系:反映图件要素空间上相关性的关系。
7.矢量数据结构: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现点、线、面地理实体位置及关系的数据结构。
8.数据字典:对所有与系统相关的数据元的一个有组织的列表,以及精确严格的定义,使得用户和分析人员对输入、输出、储存成分,甚至中间计算有共同的理解,是对整个空间数据库的总体和详细的小结。
9.空间分析:是基于土地或地理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10.空间插值分析:常用于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以便与其他空间想象的分析模式进行比较。
11.土地信息可视化: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土地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表、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二、填空题1.土地信息分类:空间位置、属性特征、时域特征。
(土地数据包括的内容)2.土地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时域特征3.土地信息的特征:区域分布、数据量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动态性。
4.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硬件、软件、数据、用户、应用模型。
土地信息系统的名词解释
![土地信息系统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c9666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a.png)
土地信息系统的名词解释土地信息系统(Land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LIS)是一种用于收集、管理和分析土地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它可以帮助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状况、利用规划和决策,并提供有效的土地管理和监测手段。
本文将对土地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解释,包括定义、功能、应用和前景。
一、定义土地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技术的专业应用系统,它通过收集、整理和管理土地相关数据,并利用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手段展示这些数据,从而提供土地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
它不仅包括土地的空间属性(如位置、边界、土地利用类型等),还包括土地的非空间属性(如土地权属、土地产权等)。
二、功能1. 数据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可以集成多种土地相关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变化、土地所有权、土地价格等信息。
通过数据管理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存储、查询、更新和分享土地数据。
2. 空间分析:土地信息系统通过空间分析功能,帮助用户理解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索不同空间区域的土地利用差异,以及评估土地利用的潜力和限制。
例如,可以进行土地利用状况评估、土地适宜性评价等分析。
3. 可视化展示: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可视化展示功能,可以将土地数据以地图、图表、表格等方式呈现给用户。
通过可视化展示,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掌握土地资源信息。
4. 决策支持:土地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运算,为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它可以协助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土地开发评估和预测、支持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等决策。
三、应用土地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 土地管理: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土地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和管理。
它可以帮助划定土地界线、管理土地使用权、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等。
2. 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师可以利用土地信息系统进行土地规划和设计。
土地信息系统 知识点整理
![土地信息系统 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085d6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f.png)
土地信息系统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能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并作为知识来识别事物,从而向系统(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知识和事实,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2. 土地数据/是各种土地特征和现象,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域特征及相互关系的符号化表达。
3. 土地信息/是对表达土地特征与现象之间关系的土地数据的解释,是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特征、格局、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以及实体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的总称。
4. 土地信息的特征/①空间特征;②多维特征(属性特征);③时间特征。
5. 土地信息系统/是土地系统数据的采集、分析、管理、表达、可视化和决策应用的计算机系统。
它以计算机为核心工具,利用建立的数据信息库、模型库、知识库、方法库,集成土地业务分析模型与方法形成的软件系统,具有对土地相关数据的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显示和应用等功能。
6. 土地信息系统的学科关系/a与技术基础学科的关系:①与地图学的关系;②与测绘、遥感的关系;③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关系;④与计算机图形学的关系;⑤与计算机辅助制图(cad)的关系;⑥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⑦与软件工程的关系;b与土地管理学科的关系:①土地调查;②土地评价;③土地规划;④土地保护。
第二章土地信息与空间数学基础1. 地图投影/在数学中,投影是指建立两个点集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在地图学中地图投影就是指建立地球椭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的解析关系。
2. 参考椭球体/测量上为了处理大地测量的结果,采用近似于大地水准面形状的旋转椭球体形状作为地球形状的表述,并确定它和大地原点的关系,该旋转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3. 地图投影变换/在进行地图投影时,把球面上的经纬线网转换到投影平面上,转换后的地图上的经纬网络必然产生变形,即地图投影变形。
这种变形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长度变形、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9ba394cd0c22590102029db4.png)
数据:数据是表示和记录信息的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的组合(有意义的组合)。
这种组合既具体生动地表示了信息的内容,也满足了处理、传播和使用的需要。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信息与数据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
信息以数据的某种形式来表现,而数据则是表示信息的某种手段。
一定形式的数据可表示某一确定的信息,而某一确定的信息则可用不同的数据形式表达。
土地信息:它是空间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空间信息的基础。
土地信息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土地信息系统:它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土地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土地信息,为土地研究和土地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的三个特征。
第一,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土地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第二,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土地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土地分析方法,作用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第三,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土地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因而使得土地信息系统能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土地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动态分析。
土地信息系统的结构: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土地数据(空间数据)、相关人员。
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
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
一、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二、数据处理三、数据的存储与组织四、空间查询与分析五、图形与交互显示数据获取的特点一、获取来源的种类多样性二、获取来源的海量性和异质性三、获取来源的分布性四、获取来源的集成性土地信息系统数据获取的主要三种方式。
一、原始数据采集二、地图数据采集三、综合数据处理土地信息的表达方式。
一、用文字和数字表示二、用专题地图表示三、用专题图像表示四、用多媒体表示土地信息分类的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土地信息编码概念:土地信息与其他任何一种信息一样,使用编码表达并储存在计算机中。
土地信息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土地信息系统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a4d27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b.png)
土地信息系统的原理及应用1. 简介土地信息系统(Land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LI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技术来管理和分析土地信息的软件系统。
它通过集成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等相关数据,并提供空间分析、决策支持和可视化展示功能,为土地管理部门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2. 原理土地信息系统的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处理、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四个方面。
2.1 数据采集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人工采集和自动采集两种方式。
人工采集通过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土地相关数据,例如土地所有权、土地类型、土地用途等。
自动采集则利用遥感技术、GPS技术等手段获取土地的空间分布和属性信息。
2.2 数据存储和处理土地信息系统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和管理土地数据。
常用的数据库系统包括MySQL、Oracle等。
数据处理方面,土地信息系统可以进行数据清洗、数据匹配、数据分析等操作,以提供准确的土地信息。
2.3 空间分析土地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主要包括空间查询、空间关联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等。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获得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土地利用的热点区域等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4 决策支持土地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可视化展示功能,将土地信息以地图、图表等形式直观地表达出来,从而为土地管理部门和研究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决策支持功能包括风险评估、规划编制、土地监管等。
3. 应用土地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监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3.1 土地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土地管理部门的数据管理和工作流程优化。
通过土地信息系统,相关部门可以方便地查找土地所有权、土地用途等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3.2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信息系统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支持。
通过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可以帮助规划人员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策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第二章-土地信息技术基础-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第二章-土地信息技术基础-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569d0b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6.png)
5.信息的一般编码方法
空间信息的编码方式主要有三类,土地信息属于空间信息的 范畴, 空间信息的编码方式也适合土地信息的编码。
(1) 用空间坐标来表示地理要素的位置 , 包括坐标系的选择, 坐标数据输入、编辑、校正等一系列工作。
(2) 在空间要素之间建立起联系, 反映空间位置上的相互关 系。如链一结点方式的拓扑数据结构, 把矢量型的空间信息 按点、线、面建立起相互联系, 四叉树的数据结构把栅格型 的空间信息组成面状的整体。用游程长度编码压缩数据的 存储量。
(1) 惟一性。代码和分类一一对应 , 尽量避免一个代码对 应多种分类或多个代码对应一种分类
(2) 可扩充性。如果将来要增添新的内容, 尽量不改变原 有体系而实现扩充, 既减少用户熟悉新体系的麻烦, 也 减少数据库的转换和处理软件的改动, 这样必须留有足 够的备用代码。
(3) 易识别性。用户看到代码时, 凭经验就可知道事物的 分类, 并和其他事物产生对比、联想。
(4) 简单性。代码越简单, 人的记忆、操作也简单, 计算机 处理也方便。
(5) 完整性。综合性的信息系统牵涉的面很广, 应全面考 虑有关的信息类型与分类, 防止顾此失彼。
18
2. 属性数据的编码:
属性数据的编码: 指确定属性数据的代码的方法和 过程。
属性代码的功能为 : (1) 鉴别。代码代表对象的名称, 是鉴别对象的惟
32
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
以椭球中心O为笛卡尔坐标系 原点,OZ轴与椭球的旋转轴一
致,ox轴位于起始子午面和赤
道面的交线上, 在赤道面上与 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 0-XYZ 构成右手坐标系。在此坐标系 中, 地面上任一点P的位置用 X、 Y、Z表示。
Z Y
33
土地信息系统第1章_土地信息系统概述
![土地信息系统第1章_土地信息系统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a50f86fed630b1c59eeb5fb.png)
地
信
息
土地短视频
系
统
LIS
土 地 信 息 系 统
LIS
什么是土地?
土 地
土地是山川之根
信 土地是万物之本
息 系
土地是人类衣食父母
统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LIS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1-1 土地系统与土地信息
土 1. 土地系统 地 信 土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可以看作是
息 技术方法原理
系 ✓测量和遥感: 不但为LIS提供快速、可靠、多时相的获 统 取多种信息源的手段,而且它们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可直
➢ 它是计算机处理的对象,也是计算机处理的结果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
土 • 图形数据:
地
பைடு நூலகம்
✓ 位置数据:描述地理实体与位置有关的数据
信
✓ 拓扑(Topology)数据:描述地理实体间相互关系
息
的数据
系 • 属性数据: 统
描述地理实体非图形数据的数据部分称为属性数据
LIS
面积:4500亩
权属:四川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信息工程学院开发
土 地 信 息 系 统
LIS
MapGIS
土 地 信 息 系 统
LIS
数据(LIS的处理对象和结果)
土 地 信 息 系 统
LIS 基础数据
土地信息系统
专业数据
中间数据
成果数据
人(系统管理人员或用户)
土
地
✓ 输入
信 息
✓ 编辑
系
✓ 分析
统
✓ 开发
LIS
GIS平台
土地信息系统PPT课件
![土地信息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62d92d852458fb760b561c.png)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数据结构 用逻辑关系图、列表、矩阵来表
土土 达数据模型,并用某些数据项来反映现实世 地地 界以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信
是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
息 处理的逻辑结构
系
统统
文件结构 用数据项表示数据在计算机硬件 中的储存方式,通过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程 序可以实现这种方式,并可以读、写数据。
第二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
土土 地地
第一节 数据结构及相关概念
信
第二节 简单矢量数据结构
息
系
第三节 拓扑数据结构
统统
第四节 栅格数据结构
第五节 栅格模型和矢量模型的比较与转换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1 数据结构及其相关概念(补充)
土土 地地
2.1.1数据元素(Data Element)
统统
开始结点 表中只有第一个结点没有前结点 终结点 只有最后一个结点没有后结点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数据存储结构(Storage Structure)
土土 是逻辑结构用计算机语言的实现(亦称为映 地地 象),它依赖于计算机语言。对机器语言而 信 言,存储结构是具体的。一般,只在高级语 息 言的层次上讨论存储结构。
四川农业大地 信 息 系 统统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简单数据结构
土土
地地 点的表达 : 由一对坐标(x,y)表示,没有
信 形状也没有大小。
息
系
统统 简单的线 : 用一串有次序的坐标表示。
曲 线 : 精度要求高的曲线可用多条很短
的直线来拟合,也可用圆弧或更复杂的数学函数 和直线混合起来表示。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87037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19.png)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组成和功能;2. 学习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其在国土管理中的应用;3. 掌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土地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基本技能。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土地信息系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独立完成数据采集、录入和校验;2. 能够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和土地评价,生成土地规划报告;3. 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趣,提高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性质,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对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视,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土地信息系统概述- 土地信息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土地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方法与技术- 土地评价方法及其应用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GIS基本概念与操作- 土地数据处理与分析- 土地规划与可视化4. 实践教学案例- 案例一: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案例二:农村土地评价与规划- 案例三: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预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科学性和系统性,安排如上所述。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进度和关联教材章节,具体如下:第1周:土地信息系统概述(1.1章节)第2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2.1-2.2章节)第3周:GI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3.1-3.3章节)第4周:实践教学案例一(结合1-3周内容)第5周:实践教学案例二(结合1-3周内容)第6周:实践教学案例三(结合1-3周内容)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土地信息系统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土地信息系统概述1.土地信息系统: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土地信息为决策机构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数据标准化的几种方法3.数据模型,数据结构矢量型,栅格型,矢栅混合型(线目标数字化在栅格内获取样点)4.1962年,在加拿大政府土地资源调查机构中开始了地图数字化的试验,利用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LIS。
5.分布式信息处理模式分布式处理是将不同地点的,或具有不同功能的,或拥有不同数据的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起来,在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控制下,协调地完成大规模信息处理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6.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选择题)地籍管理、土地定级估价、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耕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监察、土地整理、土地电子政务等第一章土地信息数据输入输出1.土地数据的地理基础地理基础是土地数据表示格式与规范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统一的地图投影系统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统一的分类及编码系统各种来源的土地信息和数据在共同的地理基础上反映出它们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关系特征。
2.地图空间数据的输入方法输入方法:数字化仪、扫描仪、摄影测量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等。
3.数字化定标器的工作方式点式:按一下定标器的某个键,可将定标器在数字化板上标识的点位,以x, y坐标的形式送入微机。
开关流式:按住定标器的一个键并移动定标器,可将定标器在数字化板上标定的位置,以x, y坐标串的形式连续送入微机。
放松按键,鼠标器便停止工作。
连续流式:送入一条连续流式指令,只要定标器接触数字化板,便可将定标器在数字化板上标识的位置,以x, y坐标串的形式连续送入主机。
只有当定标器离开数字化板时,它才停止工作。
步进式:送入一条步进式指令,按住定标器的一个键并移动定标器,数字化仪便按一定的距离间隔向微机送入x,y 坐标串。
增量式:送入一条增量式指令,可将鼠标器在数字化板上标识的位置,以当前位置相对于上一点位置的坐标增量形式送入微机(记录增量值)。
4.数据输出方式硬拷贝:打印在介质上,永久显示;软拷贝:屏幕显示;电子输出:输出到数据文件。
5.空间数据质量的概念:空间数据在表达空间位置、专题特征和时间要素时,所能够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6.数据质量评价的标准及内容:数据情况说明:说明数据的来源、内容及其处理过程等。
位置精度或称定位精度:包括数学基础精度、平面精度、高程精度、接边精度、形状再现精度(形状保真度)、像元定位精度(图像分辨率)等。
属性精度:包括要素分类与代码的正确性、要素属性值的准确性及其名称的正确性等。
时间精度:指数据的现势性。
可以通过数据更新的时间和频度来表现。
逻辑一致性:指地理数据关系上的可靠性,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内容(包括空间特征、专题特征和时间特征),以及拓扑性质上的内在一致性。
数据完整性:指地理数据在范围、内容及结构等方面满足所有要求的完整程度,包括数据范围、空间实体类型、空间关系分类、属性特征分类等方面的完整性。
表达形式的合理性:主要指数据抽象、数据表达与真实地理世界的吻合性,包括空间特征、专题特征和时间特征表达的合理性等。
7.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传统的手工方法:目视对比、透明图与原图叠加对比。
元数据法:通过元数据中有关数据质量的信息检查数据质量。
地理相关法:利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据的质量。
如,叠加河流和等高线两层数据时,若河流的位置不在等高线的外凸连线上,则说明河流和等高线数据中必有一种数据有质量问题。
第三章土地信息数据库1.数据模型的类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关系模型。
2.面向对象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模型是在前面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技术,它既可以表达图形数据又可以有效地表达属性数据。
它利用几种数据抽象技术:分类、概括、联合、聚集和数据抽象工具继承和传播,采用对象联系图描述其模型的实现方法,使得复杂的客观事物变得清楚易懂。
这种模型中,一个土地实体可以由点、线和面三种简单对象或它们的组合构成,是集图形、图像、属性数据于一体的整体空间数据模型,可较好地处理复杂目标,地物分类及信息继承等问题。
3.数据结构类型: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和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
(前两者为基本类型)4.拓扑关系的类型:拓扑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如结点与结点之间的关系、图斑与图斑之间的关系等。
实际应用中可表示地块之间、宗地之间、街区之间、土壤类型之间等的邻接关系。
拓扑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如结点与弧段之间的关系、弧段与图斑之间的关系等。
实际应用中表示线状地物与面状地物、点状地物与面状地物等之间的关系。
拓扑包含:指面与面之间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如地类的大图斑与其内部小图斑之间的关系。
5.栅格数据结构的编码方式:直接栅格编码:简单直观,是压缩编码方法的逻辑原型(栅格文件);链式编码:压缩效率较高,以接近矢量结构,对边界的运算比较方便,但不具有区域性质,区域运算较难;游程长度编码:在很大程度上压缩数据,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始栅格结构,编码解码十分容易,十分适合于微机地理信息系统采用;块码和四叉树编码:具有区域性质,又具有可变的分辨率,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四叉树编码可以直接进行大量图形图象运算,效率较高,是很有前途的编码方法。
6.矢量编码的方式:实体式编码,索引式编,双重独立式编码,链状双重独立式编码第四章土地评价数学方法1.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a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
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
b构造成对比较阵。
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c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
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
d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计算最下层对目标层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
2.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在实证问题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众多影响因素。
这些涉及的因素一般称为指标,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也称为变量。
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所研究问题的某些信息,并且指标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所得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
在用统计方法研究多变量问题时,变量太多会增加计算量和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人们希望在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涉及的变量较少,得到的信息量较多。
3.聚类分析的步骤标准化的方法:总和标准化,标准差标准化,极大值标准化,极差的标准化。
4线性规划所研究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合理安排人力物力等资源,使经济效果达到最好。
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
决策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是线性规划的三要素。
5.元胞自动机最基本的组成是元胞、元胞空间、邻居及规则四部分。
简单讲,元胞自动机可以视为由一个元胞空间和定义于该空间的变换函数所组成。
第五章土地信息应用基本模型1.农用地分等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对直接用于农用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2.农用地分等单元划分的方法有叠置法、地块法、网格法、多边形法。
第六章土地信息数据表达1.空间参考系:指大地参考系,是用数学方法来定义地面实体在通用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和大小。
主要包括地理坐标系、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
2.土地数据可视化的概念: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土地数据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中国常用地图投影1:100万:兰勃特(Lambert)投影(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这个比例尺可以做全国范围地图)大部分分省图、大多数同级比例尺地图也采用兰勃特投影和属于同一投影系统的阿尔勃特(Albert)投影(正轴等积割圆锥投影,省级目的做土地面积测量)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横轴墨卡托投影)(投影后角度不变、中央经线长不变、中央经线与赤道线垂直)第七章土地信息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聚类分析:根据设定的聚类条件对原有数据系统进行有选择的信息提取而建立新的栅格数据系统的方法。
2.聚合分析:根据空间分辨力和分类表,进行数据类型的合并或转换以实现空间地域的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