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这是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以及部类内部所遵循的比例关系。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和实现条件(资本深化)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资本积累
第一种表达式:Ⅰ(c+v+m)>Ⅰc+Ⅱc表达式:Ⅱ(c+v+m)>Ⅰ(v+m/x)+Ⅱ(v+m/x)
其余的剩余价值可以满足新雇佣的劳动力的消费。 简化得: 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才能实现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模型
过剩人口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化的蓄水池。 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使劳动力之间相互竞争,有利于压低工资。
平均利润下降的趋势
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使利润率下降。(没有考虑到技术水平 的提高和开放经济的扩展性)
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剩余价值率可能会提高 资本积累量不断增大,使得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量会提升。
直接原因是追求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从而导致生产与消费的脱节,过程的断裂。
根本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无止境地追逐剩余价值 出于竞争的需要,不断扩大积累率和积累规模。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必然引发 经济危机。(信息不完备)
固定资产的更新带动了大规模投资,为经济复苏,走向繁荣提供了条件。 资本有机构成进一步提高,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导致劳动者的消费能
力下降。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危机的类型
短周期(基钦周期),约3-5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于20世纪20 年代提出。与商品库存变动周期一致。被称为“库存周期”。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两大部类的划分:(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
第一部类Ⅰ:生产资料的生产。用于补偿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及扩大再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 第二部类Ⅱ:消费资料的生产。用于满足资本家和工人的消费。

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看当今世界经济危机

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看当今世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与经济危机抗争的历史,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引发了人们对其根源与必然性的探究,西方资本主义此时重读《资本论》也定会倍感亲切。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资本论》这样一部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中,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首先分析了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在货币产生之前,一次商品交换行为既是买进又是卖出,买卖行为在时间与空间上同步进行,鲜少出现生产过剩,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

但在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买卖成为了两个阶段,商品所有者要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换成货币,再用货币买进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商品买卖脱节、生产过剩的情况,这其中也就酝酿着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首先,一方面,每一个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想方设法地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这使得企业生产存在无限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资本家长期的剥削使得无产阶级越加贫困。

因此,市场的发展必定落后于生产的发展。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有其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因此,生产过剩的危机就在所难免了。

最后,与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相对应的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这意味着工人同资本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了阻碍者,这必然会导致资产阶级的“被革命”。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表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

”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的生产过剩。

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其对资本的无限追求导致了资本积累以及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张,继而导致了生产与消费矛盾的升级,生产过剩的危机也就出现了,主要表现为: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灵;失业率和利率上升。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一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刻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科学构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生产力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内容,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深层次规律,为我们深刻理解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剥削的本质和规律,指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价值与工资之间的差额,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经济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为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和危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再次,社会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基础。

社会生产力理论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制约作用,为我们深刻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内在联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最后,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在的经济危机规律和周期性,指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可避免的产物。

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为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危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政治经济学之经济危机

政治经济学之经济危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 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这就是最大的胜利!!
谢谢观看!
政治经济学之 经济危机
01
重点知识
知识点简析
目录
CONTENTS
02
案例分析
1929-1933“大萧条”时期
03
主题升华
经济危机重点知识
1
定义 具体表现
实质 根本原因
经济危机
定义
所谓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就是指在资本 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由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 素引发的周期性生产 过剩危机。
反映了经济危机的实 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 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 较显得过剩,而不是 绝对过剩。
经济危机
材料:农民们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 或者抵不上所耗成本。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
部射杀后扔进山沟,因为饲料昂贵,而运往市场的运费大大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
钱。地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葡萄和橄榄。1车小麦卖到城里
仅够买一双4美元的鞋, 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而千百万的城
市人却买不起那贱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没有失业的工人拿的是名曰"饿不死人
的工资"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 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A、销毁商品的原因: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 维持利润 B、暴露的本性:资本家残忍,资本主义制度腐朽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 产相对过剩,即相对 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 力的需求相比较显得 过剩,而不是绝对过 剩。
实质
具体 表现
1.商品卖不出去,甚 至被销毁,大量企业 倒闭 2.工人大量失业,买 不起商品
根本 原因

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浅谈金融危机.doc

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浅谈金融危机.doc

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浅谈金融危机21世纪充满机遇和挑战,在跨世纪的新纪元征程中,向种种社会现象和前沿问题挑战已成为衡量跨世纪人才的标准和尺度。

这些年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很多人开始了解GDP,开始关心CPI。

从亚洲金融风暴到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以至于这一段时间的CPI持续上涨,牵动了很多人的心!不断蔓延的国际经济危机,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危机,进而想知道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

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的。

在这一制度中,资本与劳动存在着根本对立。

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不断增加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尽可能压低工人的工资。

这样就形成了生产的无限扩大和普通劳动者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需求增长经常赶不上生产增长,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的社会化使各个企业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紧密,要求资源在它们之间的分配或配置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同时,整个社会经济的运动却受私人利益支配和市场竞争调节。

这样就产生了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无组织性的矛盾,经济发展中的正常比例关系经常遭到破坏。

这是产生危机的重要条件。

信用和股份制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杠杆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使生产和消费可以超出自有资金的限制而获得跳跃式的增长。

但是,它们也创造出了巨大的过剩生产能力和大量的虚假需求。

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这一方面使单位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另一方面使单位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率出现下降趋势,导致资本过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历史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历史趋势

经济危机
1825年 1836年 1847年
……
在简单商品生产中,交换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生产 的直接目的是消费。而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价值的增殖是生产 和交换的唯一目的,而使用价值则仅仅成了价值增殖的一种手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这个根本特征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严重冲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对经济危机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现 象层次的解释上,而需要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 在矛盾运动中,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发生的根源、具体原 因和演变趋势。
对于奴隶制、封建制等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生产力的 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资 本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人类社会的进 步。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这样肯定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作用:“资产阶级 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第一种,主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7-11年)。 第二种,次周期,又称基钦周期(3-5年)。 第三种,中长周期,又称库兹涅茨周期(15-25年)。 第四种,长波周期,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45-60年)。
关于经济周期的上述观点对于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波动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不能脱离开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的实质,不能脱离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否则不能 从根本上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问题。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由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的, 但本质上是由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经济危机下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经济危机下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一、经济危机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危机就是指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素引发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

他还曾提到,虽然简单商品生产中产生了经济危机的萌芽,但是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经济形态中,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瘟疫或战争等天灾人祸造成的生产不足,而不是生产的过剩。

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相对过剩才成为一种经常的规律性现象,才表现出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的新古典经济学,以及西方的主流经济学总是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作一种自然和理想的经济组织形式,因而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是偶然性的昙花一现,随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只要资本主义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具体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第二,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简单地说,就是资本家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无止境的追求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

因而,社会财富两极分化严重,全社会的购买力跟不上生产能力的增长,再加上没有政府的干预,这就客观导致了生产出来的产品“相对过剩”,资本家的私人劳动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性或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金融资本高度发展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了新的特点,这种危机突出表现为虚拟经济远远脱离实体经济。

大量剩余资本因实体经济衰落,制造业利润的下降,如脱缰野马般涌入金融部门。

以美国为例,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金融资产流量相对GDP的比例在1952~1979年平均为0.257倍,而1980~2007年迅速增加到0.418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8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8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二)实现过程
1.第一部类内部交换
★Ⅰ 4000c
价值上:代表本部类消耗的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
实物形态上:新生产的生产资料
价值实现和实物替换可在
实现
采矿部门
Ⅰ4000c
机器制造厂
发电厂
购买电力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及实现条件
2.第二部类内部交换 ★ Ⅱ 500v + 500m 价值上:代表工资和剩余价值,购买消费资料 实物形态上:新生产的消费资料 通过第二部类内部交换得到实现
1825年底,著名的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 1070万镑降至120万镑。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 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据统计, 1825年10月至1826年10月,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三千五 百多家。1824~1826年间,英国当时重要的出口产品棉布 出口从3.45亿码降为2.67亿码,即减少了23%。
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 年、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的经济危 机。
在上述各次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战前1929~1933年的 大危机,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所有的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大危机”。 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时期资
二、资本主义积累及社会经济后果
解: (1)在资本有机构成为9:1的情况下,就业的工人数 = (1000000×1/10)÷50 = 2000(个) 在资本有机构成为19:1的情况下,就业的工人数 = (1000000×1/20)÷50 = 1000(个) 被排挤的工人数 = 2000-1000 = 1000(个) (2)追加40万元资本所增加的就业的工人数 = (400000×1/20)÷50 = 400(个) 仍失业的工人数 = 1000-400 = 600(个)

马克思论经济危机的形成

马克思论经济危机的形成

马克思认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展开的表现, 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

因此,运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笔者认为经济危机的发生有如下几个原因:1.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当前全球性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在新的发展阶段不断深化和集中爆发的结果,2007年以来的经济危机集中体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深刻矛盾,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端暴露无疑。

2.根本原因:生产过剩。

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同的时期,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具体进程虽然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来,都是由“生产相对过剩”这个根本原因引起的。

资本家不断追求高额利润,扩大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使得社会需求的增长落后于社会生产的增长,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这一简单商品经济的矛盾逐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得经济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

3.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经济危机有力地表明了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在这种生产关系下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也由此可见。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奉行新自由主义,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减少,放松了对金融的监管,使得资方完全控制劳方,社会福利急剧减少,这加速了贫富两极分化,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

4.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

资本主义制度会加剧虚拟经济的发展,会使之慢慢脱离实体经济。

美国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虚拟经济成分较高,高度依赖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

虚拟经济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才能创造财富,虚拟经济一旦背离了实体经济,就会从生产和消费领域掏空资金,经济泡沫就会越来越大,当这个泡沫破灭后,就会给整个经济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据马克思政治经济论浅谈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经济危机的异同

据马克思政治经济论浅谈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经济危机的异同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浅谈1929年与2008年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内容摘要: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

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来,经济危机始终在周期性的发生,从未真正地被根除。

美国08年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大规模的危机。

两次危机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危机发生的状况以及危机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二者必存相通之处,它们都是美国经济自由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1929 2008 经济危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相同点不同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危机的爆发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的《资本论》中就已经分析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从制度上来看,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会是始终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来,经济危机始终在周期性的发生,从未真正地被根除。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少数大资本家凭借占有的生产资料不断的攫取社会财富,导致生产资料和资本越来越向他们手中集中。

与此同时,广大无产阶级虽然获得的财富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却相对地更加贫穷,相对应的消费能力也没有实质性的增长。

这样的差距越拉越大,会导致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无法被消费掉,出现相对的生产过剩现象,也就是经济危机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的社会化使各个企业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紧密,要求资源在它们之间的分配或配置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同时,整个社会经济的运动却受私人利益支配和市场竞争调节。

这样就产生了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无组织性的矛盾,经济发展中的正常比例关系经常遭到破坏。

这是产生危机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其重要性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剥削关系,以及工人阶级的斗争和革命。

这一理论框架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矛盾,为我们理解和改造现实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了商品生产的双重特性:商品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价值。

通过商品的交换,劳动价值得以实现,生产者的劳动被剥削成了资本家的利润。

这种剥削关系固化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进而引发了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也颇具洞察力。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追逐利润的逻辑下,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这不仅使资本家和工人都面临着失业和贫困的风险,也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命运和革命潜能提出了重要观点。

在剥削和压迫下苦苦挣扎的工人阶级具有历史使命,他们将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解放的力量。

而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也为社会主义的出路提供了可能性。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工具,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和愿景。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我们也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劳动的凝结物。

而剩余价值理论则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他们实际获得的报酬之间的差异。

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关注了资本主义下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而由此产生的生产关系导致了生产者的异化和剥削。

这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批判成为了社会变革的理论依据和动力源泉。

在当今世界,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经济危机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经济危机分析
限制是资本 本身 ,这 就是说 ,资本及其 自行增殖 ,表现 为生产 的起 点与终 点 ,表现 为生产 的动机与 目的 。” 另一 方面 以广大 雇佣工人 为主体 的社 会需求 和消费却 相对萎缩 ,因为 “ 每一个 资本家都知 道 ,他 同他的工人 的关 系不是生产 者同消 费者 的关 系 ,并且 希望尽可 能地限制 工人 的消 费 ,即限制工人 的交换能 力 ,限制工人 的工资 ”以最大限度地推动资本 价值增殖 。 第 四 ,信用 制度的发展 和商业过 度投机是 促成经 济危机 的
机 。 还 从 马 克 思 的 角 度 理 解 ,该 不 该 救 市 不 是 重 点 ,而 是 这 “ 救 ”应该避免新 的剩余价值 的产生 。 “ 不救 ”的意思是说 经 过协商 在各方 自愿 的前提下 大家 自认 倒霉 ,如此 最好 。 “ 救”

学术研 究 ・
马克思 主义政 治经济 学视 域 下的 经济 危机 分析
1 河 北 联 合 大 学 人 文 法律 学 院
刘 玉 秋1 刘 玉 芬2 赵 学 军3 2 N: I I : : 省迁 西 县 韩 庄 中学 3 河 北 省 迁 西 县新 集镇 初 级 中学
【 摘 要 】马克 思主义政 治经 济学理论被称 为治愈 资本 主义的 良药,他认 为 经济危 机的爆发是 由资本主 义基本 矛盾 ,
来。
加 强对 I 人 的剥削 ,结 果是劳动 者有支付 能力 的需求 落后 于整 个社会生产 的增长 ,商 品卖不 出去 ,造成生 产的相对过 剩 。这 是 引起经济危 机的最根 本的原 因。抵 押贷款是 一个合 约 ,问题 是无抵押贷 款就是一 个没有还款 保障 的合 约 。银行 的存 款不论
足储户 的还 是银行家 的从马克思 的角度看 都是劳动积 累 ,这些 累积 的劳 动 被银 行贷 出去去 收不 回来 ,从 “ 剩余 价值 论 ” 的

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五版)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五版)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在复苏阶段,投资继续增长,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日 益增多,工人的就业人数也日益增多。社会购买力 开始提高,物价缓慢回升,市场容量逐渐扩大。工 商企业的活跃,增加了对借贷资本的需求,从而推 动了信用事业的扩展。市场容量扩大,资本周转加 快和企业利润增加,又推动资本家进一步扩大生产。 这样,社会生产就逐渐恢复到危机以前的水平。当 社会生产赶上和超过危机以前的最高点时,复苏阶 段就进入了高涨阶段(也称作繁荣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 好象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 界限。”
必须明确,资本主义制度下之所以不可避免地爆发 生产过剩的危机,并不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 巨大增长超过了人民大众的绝对需要,而仅仅是因 为它超过了人民大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生产过剩的危机,完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 盾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造成的。它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经济现象,也是资本主义 制度的必然伴侣。如果资本主义不是把生产用于获 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而是用于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 物质生活状况,那就不会有危机发生了。但这样一 来,资本主义也就不成其为资本主义了。只要存在 着资本主义制度,资本家就不会放弃剥削,资本主 义的深刻矛盾就无法得到解决,工人阶级和其他劳 动人民就不能摆脱经济危机这种社会灾难。斯大林 说得好:“要消灭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
在高涨阶段,生产迅速扩大,市场不断扩充,物价 稳步上涨,利润急剧增长,投资大量增加,新的企 业不断建立。随着生产的迅速扩大,产品数量急剧 增加,商业异常活跃,信用关系普遍扩展。这时, 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又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然而,好景不长,在资本主义经济走向繁荣的过程 中,却早已埋藏下了危机的种子。
在危机阶段,许多工商企业由于商品销售困难而不 能按期偿还债务,又会引起整个资本主义支付关系 的紧张,引起货币信用危机。

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金融危机

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金融危机
由以上分析可见,《资本论》不仅远远领先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在今天没有过时,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过时。
据媒体报道,全球金融危机促使许多德国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读卡尔·马克思撰写于19世纪的《资本论》 。正当一些中国学者认为《资本论》已经过时,马克思的有些经济学原理需要发展之际,国际社会却突然注意到,尽管《资本论》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当今世界的形势也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的基本理论仍然是今天的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不仅仅是物,而且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人生产商品的耗费决定的, 而是由社会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商品的价值量。这样一来,马克思不仅明确了西方经济学迄今也没有明确的商品的价值量,而且能够透过个人或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比较来解释为什么追逐价值的资本家会采用先进技术和机器来降低单个商品的价值。而这一点也是西方经济学解释不了的。
首先,广泛宣传《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国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既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 例如,“一个棉纺织厂的工人是不是只生产棉织品呢?不是,他生产资本。他生产重新供人利用去支配他的劳动并通过他的劳动创造新价值的价值。” 那么,除非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否则无产阶级是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来获得自身的解放的。
迄今为止,只有剩余价值理论能够解释货币何以转化为资本的问题;也只有剩余价值理论道破了工人失业的真正秘密: “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进,花费越来越少的人力可以推动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这个规律在不是工人使用劳动资料,而是劳动资料使用工人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表现为:劳动生产力越高,工人对他们就业手段的压力就越大,因而他们的生存条件,即为增加他人财富或为资本自行增殖而出卖自己的力气,也就越没有保障。因此,生产资料和劳动生产率比生产人口增长得快这一事实,在资本主义下却相反地表现为:工人人口总是比资本的增殖需要增长得快。”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1.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理论前提)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 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了实物和价值两方面,需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 方面来分析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
2.从使用价值上看(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 )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相适应,马克思把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 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所有部门和企业为第一部类,用Ⅰ表示;制造 消费资料的所有部门和企业是第二部类,用Ⅱ表示。
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相对 人口过剩——利润率进一步下降
(四)资本积累的一般趋势与两级分化
1.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的结果是,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的 积累,这就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的这一规律 必然导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在财富占有上的两极分化。
2. 两级分化
资本积累的这一规律必然导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在财富 占有上的两极分化。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的周期更新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因 为:
① 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危机提供了物质 条件。② 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创造了物质 前提。
危机阶段:再生产周期决定阶段。
特征:商品滞销,市场萎缩,信用关系破坏 ,股票价格猛跌,企业大批倒闭,生产大幅 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等。
变成剩余价值的积累物。 ③ 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完全从属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需要。
• 生产消费:生产过程中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 个人消费: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
(二)扩大再生产
1. 含义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从工人身上剥 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 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 上重复进行。

高中政治选修2精品课件5:2.4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高中政治选修2精品课件5:2.4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探究一:为什么经济危机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
[提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它是社 会生产同劳动人民的实际购买力相比较而言的,是劳动人民买不 起,而不是劳动人民不需要。这种过剩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而不的经济危机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的____实__质______和_____根__源_____,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的周期性及其___物__质__基__础___,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 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1 页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第4课时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1.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2.根源:资本主义的__基__本__矛__盾____。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_生__产__的__社__会__化___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两个具体表现:一是_个__别__企__业___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__整__个__社__会__ 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__无__限__扩__大____的 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__相__对__缩__小____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四个阶段:____危__机____、萧条、___复__苏_____、 高涨。 4.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探究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的周期性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提示] (1)经济危机的周期缩短。战前,经济危机一般八到十年爆发 一次;战后,平均五年左右爆发一次。 (2)危机的破坏程度减弱。战前,经济危机爆发时,各国工业生产总 值下降幅度一般在20%以上,失业率均为两位数;战后,工业生产总值 下降幅度都小于20%,失业率一般在4%~8%之间。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解释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解释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实际论述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纲要》末尾,经过对剩余价值实际的探求,最后在《资本论》中完成。

一、马克思对经济危机迸发缘由和结果的预见马克思以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内在于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即消费的社会化和消费资料的资本主义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一般企业消费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消费的无政府形状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消费具有有限扩展的趋向与休息人民有支付才干的需求相对增加之间的矛盾。

当这两种矛盾开展到尖利的水平,使社会再消费的完成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时,就会出现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迸发的方式。

迄今为止,经济危机有古典和现代两种表现方式。

古典危机的发生流程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两极分化—有效需求缺乏—消费相对过剩—经济危机—销毁财富、淘汰过剩消费才干—回到终点;当代危机的发生流程是:资本制度的内在矛盾—两极分化—有效需求缺乏—消费相对过剩—透支消费—违约率上升—经济危机—淘汰过剩消费才干—回到终点。

1929年的大危机招致了凯恩斯革命,即政府干预投资和抚慰团体消费,实质是推进政府和团体共同消费,以化解有效需求缺乏的矛盾。

当下应对“次贷危机”采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有化等措施与凯恩斯时期采取的措施并没有什么实质不同,甚至成效还有下降。

这一切显示,不论是团体还是政府“透支消费”,都不能根治“有效需求缺乏”。

在资本统治的制度框架内,任何举措都不能够根除消费相对过剩危机。

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基本的缘由,总不外乎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消费却不顾这种状况而力图开展消费力。

”列宁也曾指出:“危机是什么?是消费过剩,消费的商品不能完成,找不到需求。

”可见,经济危机是一种市场销售危机,一种消费片面过剩的危机。

当然,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消费过剩,其实质是一种相对过剩,即相关于社会有支付才干的需求而言的过剩,而不是社会产品的相对过剩。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迸发的缘由。

政治经济学 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政治经济学 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出现,使经济危机产生可能性。
三、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的表现:
1、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教程
教学课件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崔宝敏 Email:cuibaomin198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第二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第三节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 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Page 2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含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大工业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周
Page 3
一、经济危机周期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缓和的交替运动的必然结果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含义:从一次危机开始到下次危机开始之间的间 隔时间 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 危 机 复苏 萧条 高 涨
其中,危机阶段是决定性的阶段
Page 4
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Page 6
一、重要概念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 二、重要思考题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 在生产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Page 7
感谢观赏!
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首先,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暂时拜托危机,过渡到新 的复苏阶段准备了物质条件; 其次,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创造了物质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 第二组成员及分工
• 课件制作:孔琪 • 资料查找:李鑫美、 陈兰兰、白茹、 姜楠 李正明 • 视频资料:李庆 、姜川川 、 李亚光 • 图片:孔庆嬿、 李庆、 曹伟霞
11/8/2013
分析
自从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以来,此后平均 大约每隔10年,就会发生一次经济危机。 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散去,欧 债危机又突然来临,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 又增加了一层阴影.
周期性经济危机可分为四个阶段
,即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危机是周期的基本阶段,是周期的起点和终点,其特征是:商品销售困 难,物价暴跌,生产下跌,失业工人增加,银根紧缩,竞争空前激烈 ,大批企业倒闭等。 萧条是周期中的停滞,其特征是:生产停止下降,价格停止下跌,失业 人数不再增加,信用关系呆滞,社会游资充斥等。 复苏是周期中恢复阶段,其特征是:生产逐渐扩大,社会需来逐渐增加 ,大规模更新固定资本开始,就业人数增加,社会购买力逐渐提高, 信用关系逐渐扩展等,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高涨是下一次危机的准备阶段,其特征是:生产迅速扩大,投资大量增 加,市场繁荣,信贷异常活跃等。
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 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 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 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 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 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 1825~1826年间,英国有七十多家 银行破产。1825年底,著名的英格兰 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1 070 万镑降至120万镑。1826年工业危机 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 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
危机爆发
据统计,1825年10月至
1826年10月,破产的工商 企业达到3500多家。1824 到1826年间,英国当时重 要的出口产品棉布出口从 3.45亿码降为2.67亿码, 即减少了23%。 机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 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 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整 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 慌和混乱之中。
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 但这种过剩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 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 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 生产相对过剩。
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 对过剩的危机。
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在于资本主义生产 方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 产资料私人资本主 义占有形式之间的 矛盾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
1987年,由于经济 发展前景的不断恶化以 及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 华尔街出现崩溃,这就 是所谓的“黑色星期 一”。1987年10月19日 标准普尔指数狂泻20%, 全世界的市场出现暴跌。来自讽刺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危机
通过上面的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 频率是相当高的,有明显的周期性,而且 都伴随着很严重的后果,那么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经济危 机为什么是周期性的爆发???当代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的特点是什么???
经济危机的实质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 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 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 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疯狂的 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
11/8/2013
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 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 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 这一天成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并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然 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
欧债危机
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 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
2010年起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希腊已 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伴随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 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 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在生产 周期的特点
1.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2.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小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3.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甚明显,各阶段的
特征减弱 4.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 现象 5.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危机阶段物价仍然 上涨
11/8/2013
危机来临!
• 29日,交易所股价再 度狂跌。一天之内 1600多万股票被抛售, 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 价格下跌了近40%。一 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 机终于爆发,美国历 史上的“大萧条”时 期到来。到了1932年 股价已经缩水近90%。
11/8/2013
11/8/2013
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
• 在历次经济危机中,其中以1929年~1933 年由美国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破坏力最大、影响最深远,也称为大萧 条时期
11/8/2013
寒冷的冬天
• 下面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国采煤工 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 取暖? •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 母亲:没有钱买。 •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 母亲:煤炭太多了,卖不出去。
3、经济危机的特点:
范围特别广 部门:金融业 地区: 美 破坏性大 持续时间长 工业 农业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危机中日 本东京平 民窟一景
1929—1933
⒋危机影响:
国内:激化社会矛盾
失业人数增加,普遍出现群众运动 法西斯兴风作浪,引发社会危机
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 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战 引起世界格局开始变化和世 界主要矛盾的变化
尽管经济危机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同的发展时期,有 不同的表现,但一切经济危机的实质都是商品生产的过剩。 不过,这种过剩,只是对于劳动人民购买力的过剩,而决 不是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比的过剩,因此它只是相对过剩, 而不是绝对过剩、实际上,在危机期间,劳动人民所得到 的消费品比任何时期都缺乏。
11/8/2013
雷曼兄弟破产
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 年历史的华尔街投资银行雷曼 兄弟宣告申请破产保护。
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在美国抵押贷款债券 业务上连续40年独占鳌头。但在信贷危机冲击下,公司持有的 巨量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毒药资产”在短时间内价值暴跌, 将公司活活压垮。 面临公司破产的凄凉前景,雷曼兄弟公司在曼哈顿纽约时报广 场附近第七大道的总部门口14日夜间人来人往,不少公司员工 携带着纸盒子、大手袋、行李袋甚至拉杆箱走出大楼,更有一 些人低声哭泣,相互拥抱道别。大楼对面,各电视台的直播车 排成一排。 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曾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 它的破产将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明显冲击。有人预测,美国金 融市场可能迎来“黑色星期一”。 雷曼破产申请显示负债6130亿美元,雷曼兄弟控股公司 (LEH)周一上午提交的破产申请显示其目前负债超过6000亿 美元。该行现有总计[2]6130亿美元的负债,而其总资产为 6390亿美元。
危机来临
11/8/2013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原因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
具体原因:市场供需的矛盾
一方面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另一方面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 。
导火线: 股市的崩溃
⒉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暴跌
依据上述原理,我们来分析一下08年的环球金融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 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 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 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 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 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 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尽管社会主义的中 国政府可以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仍然损失惨 重,至今仍心有余悸!
资本主义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私有化制度。
一方面生产力发展到高度社
会化,资本也高度社会化,另 一方面生产资料和成果愈来 愈为一小撮垄断寡头所有,这 种生产的社会性同生产资料 私有性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使商品经济内含的危机可能 性转变成必然性。
1837年的恐慌 1836年,在马丁· 范 市伦(Martin Van Buren)未成为美国总 统之前,美国第七任总 统安德鲁.杰克逊 (Andrew Jackson)关闭 了美国的联邦银行,以 使美国经济摆脱其严格 的信贷监管,杰克逊将 资金转移到了那些州银 行。 到了1837年,美国 银行系统出现混乱,马 丁 范市伦并没有成功稳 定市场。其也在1840年 的总统竞选中失败。
国际: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
⒌摆脱危机的道路
通过国内改革---罗斯福新政 美国: 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德国法西斯对 内恐怖独裁
种族主义暴徒的实验室
1933年“国会纵火案”
迫 害 犹 太 人
处决犹太人
为躲避迫害,上海虹口提篮桥地区曾一度住过两 万名犹太人,60多年前被誉为犹太人的“诺亚方
(2) 对外: 1.冲破凡尔赛体系束缚 2.扩军备战
“两房”被接管
2008年9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财长亨利· 保尔森以及联邦住 房金融局局长卢卡特(James B.Lockhart)准备宣布接管房利美、 房地美。
“两房”持有或担保的住房抵押贷款债券总额 高达近5万亿美元,而美国政府拯救“两房”的资金 也达到了2000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金融救援计划。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危 机 周 期 性 爆 发 的 原 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