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害方面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害方面的应用引言蛋白质组学是一种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系统性方法,通过分析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相互作用关系,可以揭示生物体内各种生物过程的分子机制。
在植物病害的研究中,蛋白质组学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蛋白质组学简介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的学科,目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蛋白质的表达与定量研究和蛋白质互作与功能研究。
在植物病害方面的应用中,主要集中在蛋白质的表达与定量研究,从而揭示病害对植物蛋白质组的影响。
2.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2.1蛋白质组学与病害标志物的发现通过分析植物在感染或受到病害侵袭过程中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以鉴定出一些新的病害标志物,为病害的检测提供依据。
2.2蛋白质组学与病害诊断通过对不同植物组织中蛋白质组的比较研究,可以鉴定出与不同病害相关的蛋白质,并通过这些蛋白质对病害进行诊断。
2.3蛋白质组学与病害预测通过对受感染植物与健康植物蛋白质表达差异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些与特定病害相关的蛋白质,从而为病害的预测提供基础。
3.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害机理研究中的应用3.1蛋白质组学与植物抗病相关蛋白的鉴定通过分析植物在感染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可以鉴定出一些与植物抗病相关的蛋白质,并揭示其在抗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3.2蛋白质组学与病原微生物蛋白的研究通过研究病原微生物蛋白质的表达和相互作用网络,可以揭示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并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3.3蛋白质组学与宿主病原互作蛋白的研究通过分析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蛋白质的表达和相互作用关系,可以揭示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互作机制,并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4.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4.1蛋白质组学与新型抗病相关蛋白的筛选与应用通过研究植物在抗病过程中表达的蛋白质,可以筛选出一些新的抗病相关蛋白并应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
植物逆境生物学中的蛋白质组学技术运用
分析化学家都是利用质谱对小分子进行分析,之后John实现 了电喷雾离子化的发明,实现了质谱分离大生物分子。John还因 为发明生物大分子质朴分析方法得到诺贝尔化学奖,表示了其对 于生物大分子研究的意义。目前,质谱技术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 主要技术。基于质谱蛋白质组学为生物研究过程中的主要工具, 在各研究中广泛使用,包括蛋白质定量、鉴定、描述与蛋白的作 用研究等。质谱原理为实现样品分子离子化,以离子之间质荷比 差异实现分离并且对质量确定。一般的流程为使样品利用生化方 法片段化或者亲和层析,使样品片段化,之后使蛋白利用酶消 化成为多肽,之后利用高压液相色谱分离多肽,最后实现质谱分 析。 1.3 蛋白质芯片技术
为了对成熟硬质小麦粒热胁迫对于非淳溶谷蛋白的影响进行 检测,Laino等人使意大利栽培种Svevo实现两个不同温度处理。利 用非淳溶谷蛋白2-D模型的检测,鉴定在灌浆期受到热胁迫影响 多肽。此研究中发生变化多肽为132个,有47个是利用基质辅助激 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 质谱进行鉴定,大量热诱导多肽为导致敏感植株反应。 2.1.2 干旱胁迫。在严重的荒漠化背景下,抗旱植物需求量不断 增加。干旱会对植物造成影响,由于水分减少使气孔关闭,降低 了蒸腾的作用,也影响了根部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干旱导致 的强光照会损害到叶绿素,破坏水分平衡,导致叶片失绿,减缓 细胞的生长,降低代谢蛋白质的合成量。在白芥研究过程中,基 于重度干旱的叶绿素结合蛋白等补光复合蛋白水平降低会损害对 光系统功能与叶绿体捕光功能。在降低含水量的过程中,会降光 合作用的速率[5]。 2.1.3 盐胁迫。次生盐碱地面积增加,对耐盐碱植物需求量得到 提高。植物在此背景下进化成为积累渗透保护物质等代谢机制和 调控方式,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了野生型、耐盐碱型的蛋白质表 达种类与含量差异,在筛选栽培植物耐盐能力与耐盐植物方面具 备生态、经济的作用。植物以蛋白激酶的传递实现盐胁迫感知, 机械感应器朝着化学信号帧环边,植物根组织与原生质体刚性分 离,此机械运动式分离会转变机械感应器为化学信号,通过MAP 级联途径,激活P44MMK4激酶朝下传递,从而改变离子水平,受体 蛋白激酶也有此作用。在分析枣树与红海榄植物的抗盐性蛋白质 组学表示,提高了参与异戊二烯合成蛋白质表达量,使基本代谢 蛋白质表达量得到降低。大量盐离子会使植物体离子失衡,但是 植物体能够利用上调膜转运蛋白表达量,使大量盐离子在液泡中 束缚,或者排出细胞。所以,在盐胁迫环境中,植物体正常的生 命活动会受到严重干扰,光合作用水平的降低会影响到植物,并 且还降低了部分离子毒害作用,从而导致植物体代谢紊乱[6]。 3 结语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 20 年的正式发表和 2 0 年 4 01 03 月的最终完成 ,科学家们又进一步提出了后基因 组计划 ,蛋 白质¥ (rt me 究便 是 其 中一个 很重 要 的 内容 。蛋 白质 组学 (rt mi yEE 作为 功能基 因 _ Poe )  ̄ o 研 Poe c dj是 o s 组学的重要支柱在 2 世纪 9 年代应运而生 , 已同基因组学 ( eo c ) 0 0 并 G nmi 和生物信息学(i f m ts s Bo o ac - h r i) 起成为新世纪生命科学研究 的前沿和热门领域 。
质组的学科 ,分析生物体 内、组织内或某一细胞 内的蛋白质组成成分 、表达水平和修饰状态 ,了解蛋白质
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联系 ,从整体水平上研究蛋 白质的组成和调控的规律。 蛋 白质有其 自身特定的活动规律 ,这些往往不能直接从基因组的信息 中反映出来 。这是 由于基因是均 的,在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种类细胞中基本是相同的,而且是静态的,较稳定 的。蛋 白质则不同,具有多 样性。同一生物体 内不同种类细胞间 ,甚至同类细胞 的不同时期内的蛋白质丰度及种类都是不同的,并且
收 稿 日期 :2 0 —9 2 07 0 - 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项 目
作者简介: 郭周良 ( 90 )男 , 18一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植物遗传学研究。
维普资讯
・
6・
பைடு நூலகம்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学 报
基因组时代作物学研究新方法
基因组时代作物学研究新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组时代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和农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基因组时代作物学研究新方法是近年来农业科技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基因组时代下用于作物学研究的新方法。
首先,转录组学是一项重要的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它可以揭示作物基因表达的全貌。
转录组学通过测定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基因转录水平,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作物在各种生物学和环境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变化。
这种方法的发展使科研人员能够对不同品种之间的转录差异进行研究,并在育种过程中选择出最有潜力的品种。
其次,基因敲除技术是基因组时代作物学研究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该技术通过人为干预和编辑作物基因组,以了解特定基因对作物性状和适应性的影响。
通过基因敲除,研究人员可以精确地确定与作物特定性状有关的基因,并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
这种方法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使得育种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第三,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基因组时代作物学研究的方法。
GWAS 通过比较大量基因组变异和表型数据,来寻找与特定性状相关的位点或基因。
这项研究方法已经在识别作物性状相关基因和作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GWAS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不需了解候选基因的情况下,直接发现与作物性状相关的新基因。
最后,蛋白质组学是基因组时代下作物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方法。
蛋白质组学通过鉴定和定量作物中所有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作物生物学过程和代谢网络。
蛋白质组学在研究作物胁迫响应、代谢物积累和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研究人员可以揭示作物生物学机制的复杂性,并为作物遗传改良和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总结起来,基因组时代为作物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
通过转录组学、基因敲除技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蛋白质组学等新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物的基因组信息、基因功能以及与作物性状相关的基因。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了具 有实 用价值 的全 新方法 。
2 2 1 干旱胁 迫 的蛋 白质组学研 究 ..
信号转导通路 以及其 中的单个信号分子研究策 略
的局 限性 ,能够 在一 次 实 验 中系 统 地研 究 多条 信
sl dh ] 究 两个 水 稻 品种 ( I  ̄s i 号 转导通 路 中 的蛋 白质 一 蛋 白质 间 的相 互 作 用 、 a ke[ 研 e 加 Or av z ta
通过 比较光 照和 暗室条 件下 的水 稻 中蛋 白质差 异 , 鉴 定 了与光合 作 用 有 关 的蛋 白质 ,有 助 于 了解 光 合 作用 的机理 【 。
2 2 蛋 白质组 学在 植物 抗逆性 研 究 中的应 用 .
的所有蛋 白质 为研究对 象,从细胞水平及整体水 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 ,从而深入 认识有机体 的各种生理和病理[ 4 3] - 。它研究的是
基 因组 表达 的所 有 蛋 白质 的存 在 及其 相 互 作 用方 式 ;与传统 蛋 白质 研 究 比较 ,蛋 白质 组 研究 体现 了全面性 、整 体性 、高通 量 、大 规 模 的特 点 。蛋
白质 组 的研究对 于 已完 成基 因组 计 划 理论 预 测 的
蛋 白质 组 进行 实证 分 析 具 有 无法 替代 的作用 ,更 重要 的是蛋 白质 组 分 析 无 须依 赖 基 因组研 究 ,利 用 蛋 白质 研究 有 望从 蛋 白质 的 表 达规 律 中找 到序
研 究相互 完善 和补 充 ,而 其 表达 图谱 比基 因组 表 达 图谱更 能真 实地 反映 生物体 的功 能机 制[ 。
蛋白质组学将促使植 物的生长发育、信息传
1 蛋 白质组 学的概念和意义
蛋 白质组 学 (remc)是 指 以基 因组 编 码 po o i t s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的相互作用都是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来分析的。采用体 内 实验来研究 以 后再进行研究 , 此对于低拷贝蛋白就有这样—个问题值得考虑。 因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方法精确 , 不受外界影响 , 易于操作。更重要 的是 , 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基因 组被完全测序 , 人们对蛋白 质结构与功能 所以, 在完善现有的研究手段 的同时 , 发展高通 所有操作均在核酸水平进行 , 无需纯化7 ! 的蛋白质 ,  ̄i t 可精确测定蛋白 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 质的弱相互作用。 量、 高灵敏度 、 高准确性 的研究技术, 是现在乃至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 但是 ,并非所有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都适合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检 蛋白 质相互作用技术研究中的主要任务。 而这些先进的、 简易的、 大规模 测。酵母双杂交系统也有其缺陷性 : 例如“ 假阳性” 假阴性” 与“ 的问题。 分析蛋白 质相互作用的 技术发展又将会推动蛋白 质组学的 进步。 酵母双杂交技术只能反映蛋白质问可能发生的作用,还必须结合 参考文献 其他试验才能确认 , 尤其是要与生理功能研究结合。虽然如此 , 该项技 [康 洁, 1 】 郑爱珍. 白质组学在植物生命研究中的应用叨. 师范学院 蛋 长春 术在蛋白质问的相互作用研究 、筛选新的蛋 白质以及研究蛋白质功能 学报 : 自然科学版 ,0 52 ( ) 2 0 ,43. 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勇. 质组学研究 蛋白 进栅 . 华南国防医学, 0 , () 2 41 3. 0 8 1 噬菌体展示 ̄ (hg i l cn us D ) . 2 pa d p yt hi e, T。噬菌体展示 c 彭昌文. e sa e q P 3 】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因. 山东省济宁师专生物 系. 技术是一种新的蛋 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是噬菌体表面表达筛选技 [李明珠 , 4 】 张部昌, 黄留玉. 蛋白质组学中的分离检测技 术们 生物技术通 . 报 ,0 5 20 . 术, 也是一种用于筛选和改造功能『多肽的生物技术。 生 1 .噬菌体展示技术原理。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表达多肽的基因 【 薛淑群 , .1 2 5 】 刘伟 , 匡友谊. 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体系及进展忉 水产学 , 蛋 . 与噬菌体表面蛋白的编码基 因融合后 ,以融合蛋 白的形式表达在噬菌 2 0 ,7 1. 04 1 () 体表面的一种方法 , 最常用的表达系统是 M1 噬菌体。 3 【邹清华, 6 ] 张建中. 白质组学的相关技术及应用 生物技术通报 ,0 3 蛋 . 2 0 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 白的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 D A序列 , ( ) N 3. 当噬菌体生长时 , 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 , 再将噬菌体过柱 , 柱上若 周海燕,吴永尧. 白质组学研究与应用 .湖北民族 学院学报 , 蛋 含 目的蛋 白, 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 。 2 0 ,11. 0 32 ( ) 1.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特 。 . 2 2 噬菌体展示技术不仅有高通量及简 [陈姗. 8 ] 蛋白��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基本物质,不仅构成了生物体的大部分结构和功能,而且直接参与到生物体内的代谢、信号转导和调控等过程中。
因此,对蛋白质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逐渐兴起,并逐渐成为研究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蛋白质组学是指通过系统性、高通量、定量的方法研究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学科。
它主要借助于质谱分析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以及相关的分离、纯化、鉴定和定量等方法,来揭示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总体结构和变化,进而深入探究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以及它们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关系。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
例如,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蛋白质组学可以揭示蛋白质因子的组合变化,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探究疾病相关分子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尤其是在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病症的研究中,蛋白质组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除了在医学领域,蛋白质组学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生物学领域中。
例如,在植物学领域中,蛋白质组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植物的种子发育、生长发育、逆境适应。
通过分析植物内各种蛋白质的结构和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深入探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分子机制。
蛋白质组学在微生物学、动物学、海洋学等生物学领域中,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之,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蛋白质组学在研究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蛋白质组学在未来的生物学领域中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前沿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前沿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探究植物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进而为植物资源利用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环节的深入,植物生理学研究在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领域、前沿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展现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动态与趋势。
一、研究现状植物生理学起源于日本,在20世纪初传入欧美,近年来在中国也逐渐发展壮大。
目前,国内外的植物生理学研究已经涉及到了许多领域,如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响应、种子萌发、植物光合作用、激素信号传导等。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的生理生化方法配合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已经被广泛运用。
同时,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也为研究植物基因表达和全基因组分析提供了更加高效和准确的工具。
此外,高游离态氧(ROS)检测、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也被应用于研究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激素信号传导、蛋白质相互作用等领域。
二、研究领域(一)植物逆境胁迫响应随着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气候异常事件频繁发生,植物受到的逆境胁迫也在加剧。
了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和逆境胁迫响应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研究人员主要从植物的抗氧化剂系统、抗寒性能和分子机制、激素信号传递等角度入手,探讨植物在高温、低温、干旱、盐碱等逆境胁迫下的适应和响应机制。
此外,人们还比较关注蓝藻中光合色素和光合酶在不同环境下的呈现态形式的研究。
(二)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是生物的重要能量来源,它通过光合色素和光合酶从光能中转化为化学能。
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性质、机制以及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对于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高作物光能利用效率和粮食产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前,研究人员重点关注植物对于光强度、光质和光照时长等因素的响应机制,包括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光响应信号的传递、抗氧化防御系统的调节等。
同时,人们也在探讨植物光合作用对于全球变暖的响应机制,以期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支持。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应用研究
( . Rie sa c n tt t ,Fu i nAc de f rc lu a ce c s 1 c e rh I siu e Re ja a my o Ag iu tr lS in e ,Fu h u,Fu in 3 0 1 ,C i a; zo ja 5 0 9 hn 2 Fu h uBr nh,Na in l c mp o e n ne f Ch n Fu i nEn i ern a o ao y o . z o a c to a eI r v me tCe tro ia/ ja g n e i g L b r tr f Ri Cr pMo eua edig/ ja y La o a o y o c oeuarBr e ig,Fu h u, o lc lrBre n Fu nKe b r tr f RieM lc l e d n i zo Fu in 3 0 0 ,Chn ja 5 0 3 i a;3 I c b tro to a e a o ao y o Fu in Gempls . n u ao f Na in lk y L b r tr f ja r a m I n v to n oeu a edig bt e ja n iity o S in e n o a ina d M lc lrBre n ewen Fu n a d M n sr f ce cs& Teh o o y. i c n lg
朱 永 生 ,蔡 秋 华 ,罗 曦 ,等 . 蛋 白质 组 学 在 植 物 病 理学 上 的应 用 研究 E] 福 建 农 业 学 报 ,2 1 ,2 () 0 —3 l J. 0 2 7 3 :3 5 1 _
Z HU Y S,C H, L AIQ- UO e 1 Ad a cso pi t no rto c n P yo ah lg [ ] F ja o ra f Ag iutr l X, ta. vn e n Ap lai fP oe misi h tp t0o y J . u in J un lo r l a c o c u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植物是生命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提供食物和氧气,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理特性和应用价值,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来研究植物,其中蛋白质组学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蛋白质功能也不同,因此研究蛋白质在植物中的表达和调控,能够更好地揭示植物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机制。
蛋白质组学技术则是基于这一原理,通过大规模筛选和鉴定植物中的蛋白质,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用于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和育种研究,也可以在植物逆境应答、发育和生长等方面提供更加深入的认识。
下面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植物种质资源鉴定每个植物物种在基因组层面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的物种在蛋白质组中的表达和调节方式也不同,这导致不同物种之间同一性状和性能的表达模式会存在巨大差异。
利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植物物种间蛋白质的表达情况,鉴定出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从而为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持。
二、植物育种研究育种研究是将不同品种、类型的植物杂交、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和新种的过程。
通过对植物不同存活环境、病害和其他因素的适应能力的研究,研究人员可以为植物育种提供支持和启示。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育种研究中起到的作用很大,例如通过分析不同植物品种的抗虫、抗病蛋白质、水分调节蛋白质等差异,可以提高育种的成功率,并预测和筛选出优秀的育种品种。
三、植物逆境应答植物在面对极端环境时,如气候变化、水分不足、高温、高盐等逆境条件下,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并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和短暂基因调节器,来适应新的环境。
这些反应往往会伴随着蛋白质的大量转录和表达,因此,分析和研究这些蛋白质组的变化和调节,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逆境应答机制,从而为改良和应对逆境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植物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的研究
植物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的研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植物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植物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是目前生物学领域中最为火热的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对植物组织中蛋白质和代谢物的综合分析,可以精确地揭示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生理生化过程。
一、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意义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都与其蛋白质组成密切相关。
因此,对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通过二维凝胶电泳、质谱分析等手段,对植物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定量。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植物蛋白质的组成和分布:通过对植物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定量,可以全面了解植物蛋白质在不同器官、发育阶段、生态环境下的组成和分布。
2. 揭示植物蛋白质的功能:植物蛋白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植物蛋白质的功能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理功能和适应机制。
3. 探究植物蛋白质的调控机制:植物蛋白质的调控机制涉及到多种信号通路和蛋白质相互作用。
通过对植物蛋白质调控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植物各种生物学过程的调控机理。
二、植物代谢组学研究的意义植物代谢组学研究主要通过对植物中代谢产物的综合分析,探究其在不同环境和生长发育阶段下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过程中所起的生物学作用。
植物代谢组学研究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了解植物代谢途径:植物代谢途径是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核心,通过对植物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代谢途径的复杂性和调控机制。
2. 揭示植物适应机制:植物代谢产物的产生和调控与植物的适应机制密切相关。
通过对植物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机理。
3. 鉴定和利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可以揭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数量和调控机制,从而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鉴定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植物组学探究植物组学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组学探究植物组学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随着人类对植物研究需求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正逐渐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植物组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一、植物组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植物组学技术是指将高通量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对植物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大规模测序和分析,探究植物的分子组成和功能。
植物组学技术主要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面。
1.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植物基因组的学科,通过构建植物基因组的数据库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植物的基因组结构、基因数量和分布等信息。
基因组学技术主要包括基因组测序、基因组重测序、SNP 分析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等。
2. 转录组学:转录组学是研究植物转录组的学科,通过测定植物在特定条件下的mRNA表达水平,可以了解植物基因的表达模式、感应机制和功能。
转录组学技术主要包括差异表达基因筛选、RNA测序和表达谱分析等。
3.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是研究植物蛋白质组的学科,通过分析植物中的蛋白质组成和功能,可以了解植物蛋白质的表达调控、互作网络和功能特点。
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包括二维凝胶电泳、质谱分析和蛋白质互作网络的构建等。
4. 代谢组学:代谢组学是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组成和调控的学科,通过对植物中代谢产物的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植物代谢途径的互作关系和调控机制。
代谢组学技术主要包括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代谢产物定量和代谢通路的建立等。
二、植物组学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植物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植物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改良、病虫害抗性研究和功能基因挖掘等方面。
1. 植物遗传改良:植物组学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因定位和功能鉴定。
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可以快速定位和鉴定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基因,为植物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病虫害抗性研究:植物组学技术在病虫害抗性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抗性基因筛选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植物蛋白质组学的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植物蛋白质组的组成、相互作用以及功能,为植物学、农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并为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性状和品质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基于二维凝胶电泳技术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另一种是基于质谱技术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二维凝胶电泳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它通过将蛋白质样品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电泳分离,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量的不同,在二维电泳图谱上形成一系列清晰的斑点。
这些斑点代表了不同的蛋白质,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二维电泳图谱,可以发现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从而揭示不同条件对植物蛋白质组的影响。
质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蛋白质分析方法,通过将蛋白质样品进行消化、分离和质谱分析,可以获得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信息,进而进行蛋白质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质谱技术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鉴定和定量大量蛋白质,有助于揭示植物蛋白质组的组成和功能。
二、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应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植物学、农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植物学研究中,植物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揭示植物生长发育、器官分化和细胞信号转导等过程中蛋白质的表达和调控,为深入理解植物生长发育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植物蛋白质组学还可以用于鉴定和定量各种植物器官和组织中的蛋白质,有助于揭示植物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功能差异。
在农学研究中,植物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揭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包括温度、干旱、盐碱和重金属等胁迫。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植物蛋白质组,可以发现与逆境响应相关的蛋白质,为培育抗逆性状的植物品种提供重要参考。
在生物技术的研究中,植物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鉴定和定量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蛋白质,从而评价转基因植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及其在农作物中的应用
口]
,
对 农作 物 的遗 传多 样性 、 胁迫 生理 研究 有 重 抗
要 的理 论研 究 意义 和 实际应 用 价值 。
1 蛋 白质 组 学 的起 源 与 发 展
蛋 白质组 学就 是对 基 因组 所表 达 的全部 蛋 白质
随着 生命 科学 研 究 的发 展 , 现在 已进 入 了后 基
了研 发机 构 。2 0 0 1年 4月 , 国成 立 了 国 际人 类 蛋 美 白质 组研 究组 织 , 和欧 洲 、 太地 区的区域 性蛋 白质 亚
因组 时代 , 主要 研究 对象 是功 能基 因组 , 括结 构 其 包
基 因组和 蛋 白质 组 等 。蛋 白质 是 生 理 功 能 的 执 行
学研 究方 面 也取得 重 大进展 。现 已通过 双 向电泳 技
胶 电泳 等 技术 分离 蛋 白质 , 再用 质谱 等技 术 进 行 蛋
白鉴定 , 而研 究 植 物 生 长 发 育 的各 个 过 程 中蛋 白 从 的表达 。蛋 白质组 学研 究技 术 主要 包括 三大 核 心实 验 技术 : 以双 向 电泳为 主 的蛋 白质 分离 技术 、 以质谱 分 析为 核 心 的蛋 白鉴 定 技 术 、 算 机 图像 数 据 处 理 计 与 蛋 白质 组数 据库 构建 。
白质组 数 据库 , 国际互 联 网 站 也层 出不 穷 。1 9 9 6年
在 澳大 利 亚 创 建 了 世 界 上 第 一 个 蛋 白质 组 研 究 中 心 : AF AP 。随 后 , 麦 、 拿 大 、 丹 加 日本 、 士 也 成 立 瑞
的研究 。蛋 白质组 学 的研究 方 法主要 是 通过 双 向凝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植物逆境生物学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植物逆境生物学中的应用摘要:逆境胁迫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子,揭示植物应答胁迫的分子机理一直是人们长期探索的重大课题。
植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系统揭示不同胁迫条件下植物蛋白质的表达状况,从而深入了解环境胁迫下植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植物响应胁迫机理。
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概述了其在植物逆境胁迫适应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蛋白质组学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双向电泳;质谱随着生命科学的日益发展,对基因功能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在核酸水平。
蛋白质是基因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
要深入了解生命的复杂活动,就需要从蛋白质的整体水平上进行研究。
蛋白质组学是指研究蛋白质组的科学,本质上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组织变化、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1]。
近些年来,蛋白质组学发展迅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遇高(低)温、干旱、水涝和高盐等非生物胁迫以及病原菌侵染和虫害等生物胁迫。
植物感受逆境信号后,可以通过信号转导调节细胞内抗逆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调整自身的生理状态或形态来提高对逆境的耐受能力。
在蛋白水平,对发生变化的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探讨植物在逆境胁迫条件下的调控机制,是研究植物抗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已在多种植物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过去,许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蛋白质组的大规模定性分析,而现在,如何系统地识别和定量一个蛋白质组则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2]。
由于蛋白质的浓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功能的实现,因此,对蛋白质的相对和绝对浓度进行测量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目前,比较成熟的蛋白质定量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基于传统双向凝胶电泳及染色,另一类基于质谱检测技术。
蛋白质表达在植物领域的应用增加作物产量与抗性
蛋白质表达在植物领域的应用增加作物产量与抗性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农业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新的方法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抗性。
而蛋白质表达在植物领域的应用正是因其可以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抗性的特点而备受关注。
蛋白质在植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通过蛋白质表达的调控,可以增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性。
一种常见的应用蛋白质表达的方式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善作物的性状。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向作物中引入特定的蛋白质,以增加作物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这些蛋白质可以是天然存在于其他植物或动物中的抗病蛋白,也可以是经过改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通过这种方式,作物可以在遭受病害侵袭时更好地抵御病原体,从而提高作物的抗性。
另外一种常见的蛋白质表达应用是提高作物产量。
作物产量的提高通常需要解决多种因素,包括养分吸收、生长速度、果实发育等。
通过调控蛋白质表达,可以改变植物的生理过程,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比如,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调控作物中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从而提高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另外,他们还可以改变植物中的氮代谢相关蛋白,以增加作物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率。
这些调控蛋白质表达的方法,可以使植物在养分和能量的利用方面更加高效,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除了转基因技术外,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发展了一种新的蛋白质表达技术,即基因组编辑技术。
这项技术使用CRISPR-Cas9系统来修改植物的基因组,从而实现对蛋白质表达的调控。
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删除或改变特定基因,从而影响植物的生理过程。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调控作物中不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性。
尽管蛋白质表达在植物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转基因作物的公众接受度。
由于对转基因技术的担忧,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销售设置了一些限制。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应用研究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应用研究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蛋白质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手段,正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理学领域。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应用研究,并对其意义和前景进行讨论。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的整体表达和功能的学科。
在植物病理学中,蛋白质组学可以用来识别和鉴定与植物病害相关的蛋白质。
通过研究植物在感染病原体后蛋白质组的变化,可以揭示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而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蛋白质组学在病原性相关蛋白质的鉴定中的应用。
通过比较感病和抗病植物的蛋白质组差异,可以发现与病原体感染相关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可能参与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研究其功能可以揭示病原性的分子机制。
蛋白质组学在抗性相关蛋白质的鉴定中的应用。
通过比较抗病和感病植物的蛋白质组差异,可以发现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可能参与植物对病原体的识别和防御过程,研究其功能可以揭示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制。
蛋白质组学还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通过分析植物在感染病原体后的蛋白质组变化,可以鉴定特定的蛋白质标志物,用于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
同时,研究蛋白质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为病害的防治提供新的靶标和策略。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它可以揭示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深化对植物病害发生和发展的认识。
另一方面,它可以为植物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植物蛋白质组的变化,可以发现新的抗病性基因和蛋白质标志物,为植物育种和病害防治提供新的靶标和策略。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应用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植物蛋白质组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研究工作变得复杂和困难。
其次,蛋白质组学研究需要强大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技术支持,这对研究团队的实力和经费投入提出了要求。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及其应用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及其应用植物蛋白质组学是研究植物的全部蛋白质组成和其功能的科学。
植物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包括蛋白质分离、蛋白质定量、蛋白质鉴定、蛋白质组数据分析等过程。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广泛涉及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调控、逆境响应、蛋白质互作、基因调控等方面。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可为育种改良、疾病诊断、药物开发等提供基础数据。
一、植物蛋白质组学的技术1.蛋白质分离技术蛋白质分离是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复杂的样品中的混合蛋白质分离出来,以便进行后续工作。
常见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包括电泳、柱层析、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等。
2.蛋白质定量技术蛋白质定量是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步骤,目的是根据样品中蛋白质的质量或浓度估算其含量。
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技术包括BCA法、Lowry法、Bradford法、Biuret法等。
3.蛋白质鉴定技术蛋白质鉴定是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步骤。
它不仅可通过序列分析确认蛋白质的身份,还可确定其翻译后的修饰、亚细胞定位和表达量。
常用的蛋白质鉴定技术包括质谱技术、Western blot等。
4.蛋白质组数据分析蛋白质组数据分析是植物蛋白质组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从复杂的蛋白质组数据中提取有关生物学问题的信息。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聚类分析、差异表示分析、KEGG生物通路分析等。
二、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应用1.育种改良植物蛋白质组学可为育种改良提供重要数据。
通过对不同品种植物的蛋白质组进行研究,可以筛选出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蛋白质,进而鉴定基因组位置和功能,为育种改良提供新思路。
2.疾病诊断植物蛋白质组学也可应用于疾病诊断。
通过分析同一病种或不同病种植物体内蛋白质组的差异,可以筛选出特异性标志蛋白质,进而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推断致病机理,探求有效控制手段。
3.药物开发植物蛋白质组学在药物开发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分析病原体与宿主植物交互作用过程中的蛋白质表达变化,可发现免疫反应中关键的蛋白质,进而采用药物靶向机理受靶蛋白质的措施,研制新型抗菌、抗病毒药物。
花烛属植物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花烛属植物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植物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分布的多细胞生物类群之一,而花烛属植物(Aristolochia)作为植物界的一支重要成员,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
了解花烛属植物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应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花烛属植物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应用。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所有蛋白质在整个生物体内的表达和功能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花烛属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其蛋白质组成的全貌、特征及相互作用网络。
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对于花烛属植物的蛋白质组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通过利用蛋白质质谱技术,可以鉴定花烛属植物中大量的蛋白质,并且分析其结构和功能。
同时,通过构建蛋白质组数据库,可以对其进行全局表达分析和系统功能注释,以揭示花烛属植物的蛋白质组成、功能以及代谢途径的重要性。
在花烛属植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人们对其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和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通过利用荧光标记等技术,研究人员发现花烛属植物中蛋白质在不同细胞器和亚细胞结构中的定位特征,进而揭示其功能分配和调控机制。
同时,通过对不同组织和生长发育阶段的花烛属植物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可以探索其蛋白质表达的时空动态变化,从而深入了解花烛属植物的生物学过程和调节机制。
除了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也是研究生物体代谢状态和变化过程的重要手段。
花烛属植物的代谢组学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次生代谢物的合成、调控和功能。
通过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鉴定和分析花烛属植物中的代谢物,揭示其代谢途径和代谢调控网络,从而为深入了解花烛属植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药理特性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花烛属植物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将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与其他组学研究手段相结合,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表观组学等,可以全面了解花烛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化机制,促进花烛属植物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植物群体遗传蛋白质组学1.1遗传多样性蛋白质研究基于基因组学的一些遗传标记,如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等,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植物遗传研究中。
与基因组学的遗传标记相比,由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象是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介于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特性,因而蛋白质组学标记是联系基因多样性和表型多样性的纽带,具有独特的意义。
通过蛋白质组比较来检测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已有许多成功的尝试。
Barrenche等(1996年)比较了6个欧洲国家的23种橡树,分析了幼苗的总蛋白质,共得到530种蛋白质,其中101个具有多态性。
实验结果显示种内和种间的距离非常接近,并且证实无梗花栎(Quercus petraea)和夏栎(Quercus robar)两个种的遗传分化水平很低。
Picard等(1997年)利用2D-PAGE 分析了亲缘关系很近的硬粒小麦不同株系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品系间的多态性很低并且7个蛋白可以用于基因型的鉴定。
David等(1997等)也利用2D-PAGE技术比较了栽培于不同环境下但起源于同一种群的小麦,结果所有的种群都与原种群有差别,David等认为,这不是由随机漂移引起,而是由适应其各自的气候条件而形成。
1.2 突变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突变体研究是植物遗传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应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基因突变引起的蛋白质表达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一些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的机制。
具体做法通常是对在相同条件下栽培的突变体及野生型植物的2D-PAGE图谱进行比较,受到影响的蛋白质通过质谱法或Edman测序法进行鉴定,为研究表型突变背后的生化过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Santoni等(1994年)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发育突变体的总蛋白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具有与野生型植物不同的独特的2D-PAGE图谱,并且得到了与下胚轴长度有关的一个肌动蛋白的同源异构体。
Herbik等(1996年)分析了野生型和缺铁突变体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的蛋白质2D-PAGE图谱,鉴定了参与无氧代谢和胁迫防御的几种酶,如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甲酸脱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质体蓝素等,并分析了这些酶在获得铁的过程中的功能。
von Wiren等(1997年)比较了野生型和铁摄取缺陷型突变体玉米的蛋白质2D-PAGE图谱,确定了4个与铁离子跨膜运输有关的多肽。
Komatsu 等(1999年)比较了水稻绿苗和白化苗的蛋白质2D-PAGE图谱,发现了在绿苗中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质,而白化苗中仅有此蛋白质前体。
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只在白化苗中存在,说明抗氧化酶在白化苗中起细胞保护功能。
当已知突变的基因时,可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受此基因控制的有关信息。
玉米中的Opaque 2(O2)基因编码一个属于亮氨酸拉链家族的转录因子,这个转录因子对蛋白质的表达有多种效应。
Damerval和Le Guillonx(1998年)将野生型与O2基因突变体的蛋白质2D-PAGE图谱进行比较,鉴定出属于各种代谢途径的一些酶,说明O2基因是玉米代谢中联系多种代谢途径的调节基因。
这些结果表明,单一位点的突变可以引起蛋白质表达的多种效应,而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看到这些效应。
2 植物环境信号应答和适应机制蛋白质组学2.1 非生物环境因子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植物的生存环境中,一些非生物因子胁迫,如干旱、盐渍、寒害、臭氧、缺氧、机械损伤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这些胁迫可以引起大量的蛋白质在种类和表达量上的变化,而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非生物胁迫的伤害机制以及植物对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机制。
Salekdeh等(2002年)研究两个水稻品种(Oryza sativa L. cv CT9993 和cv IR62266)干旱胁迫下以及恢复灌溉后的蛋白质组。
分析叶提取物电泳胶上的1000多个蛋白点,发现有42个蛋白点的丰度在干旱胁迫状态下变化明显,其中27个点在两个品种中显示了不同的反应方式。
恢复正常灌溉10天以后,所有蛋白的丰度完全或是在很大程度上恢复成与对照一样。
Costa等(1998年)发现海岸松(Pinus pinaster)中38个受干旱影响的蛋白质,其中24个由干旱诱导,并且不同基因型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差别很大。
Ramani和APte(1997年)用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双向电泳法研究水稻幼苗盐胁迫下多基因的瞬时表达表明,至少有35个蛋白质被盐胁迫诱导和17个蛋白质被抑制,包括20个在这之前未曾报道的低丰度蛋白。
这些发现对寻找渗透压应答新基因,尤其是那些在水稻盐耐性获得中起瞬时调节作用的基因十分重要。
Agrawal等(2002年)用2D-PAGE、氨基酸测序和免疫杂交法,首次检测了臭氧对水稻幼苗蛋白的影响。
臭氧对叶片强烈的可见坏死伤害和随之而来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蛋白的增加,反映在二维电泳胶上蛋白质点分布的变化。
在被检测的具有可重复结果的56个蛋白中,52个蛋白点随控制条件的不同发生的变化可以通过肉眼判定。
检测的56个蛋白中,6个蛋白是N-端阻断,14个蛋白的序列无法测定,36个蛋白的N-端序列和一个蛋白的内部序列被测定。
研究发现臭氧造成叶片光合蛋白的剧烈减少(包括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和各种防御、胁迫相关蛋白的表达。
Shen等(2003年)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水稻叶鞘伤害反应相关蛋白,首次揭示了水稻叶鞘伤害信号应答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
比较伤害前后蛋白质表达谱,发现伤害后至少有10个蛋白被诱导或上调,19个蛋白被抑制或表达量下降。
通过N-端或内部氨基酸测序,分析了其中的14个蛋白,鉴定了9个蛋白的功能,其它蛋白由于N-端阻断,无法得到氨基酸序列信息。
此外,还通过MALDI-TOF-MS测定了11种蛋白质,并与水稻数据库相吻合。
在基因功能被确认的蛋白质中,表达量下降的蛋白有2个钙网蛋白、组蛋白H1和血红蛋白和一种假定的过氧化物酶;表达量增加的蛋白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BBT1)、两种假定的蛋白激酶受体类似物、钙调素相关蛋白、核酮糖-l,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小亚基、2个甘露糖结合外源凝集素。
其中,4种蛋白质已被证实为与伤害反应直接作用的蛋白质。
Chang等(2000年)对玉米进行缺氧和低氧胁迫研究,发现低氧处理的效应不仅仅是缺氧胁迫诱导的糖酵解酶的增加。
通过质谱法共鉴定了46个蛋白质,均为在植物中首次得到鉴定。
2.2 生物环境因子蛋白质组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与非生物因子密切相关,还受到生物因子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极大影响。
例如,当植物受到竞争、动物取食、微生物共生或寄生、病菌侵害时,植物将改变体内蛋白质的表达和酶类的活性等来完成这些信号的感应、传递以及生物学效应的实现。
因此,通过对蛋白质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目前关于非生物因子对植物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与根瘤菌以及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关系上。
众所周知,根瘤菌与植物相互识别后,进入植物细胞内变成具有因氮能力的类菌体。
类菌体周隙(PS,Peribacteroid space)是类菌体周膜(Peribacteroid membrance,PBM)与细菌质膜之间的间隙,是共生体成员之间交换代谢产物的媒介。
Saalbach等(2002年)用蛋白质组分析的方法,鉴定了PBM与PS中的蛋白。
结果表明PS甚至PBM的制备物中含有大量的类菌体蛋白。
有趣的是,除了一些PS/PBM蛋白,还有许多内膜蛋白,包括V-ATPase,BIP和一个完整的COPI-coated vesicles的膜蛋白存在于PRM中,这证明了PBM是由宿主细胞的内膜系统产生的。
Wienkoop和Saalbach(2003年)选取豆科模式植物日本百脉根(Lotus japonicus),用蛋白质组学的手段研究PBM的蛋白质组。
通过纳米液相色谱分离多肽,然后用串联质谱(MS/MS)进行分析。
检索非丰度蛋白数据库和通过串联质谱得到的绿色植物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鉴定了大约94个蛋白,远远多于迄今为止所报道的PBM蛋白的数目。
特别是一些膜蛋白得到检测,如糖和硫酸盐转运子、内膜联合蛋白(如GIP结合蛋白)和囊泡受体、信号相关蛋白(如受体激酶、Calmodulin、14-3-3蛋白和病原体应答蛋白包括HIR蛋白)。
通过非变性凝胶电泳分析了两个特征蛋白复合物。
结果鉴定了PBM中参与特定生理过程的蛋白和结瘤特异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EST)中的PBM蛋白质组。
Bestel-Corre等(2002年)用双向凝胶电泳和银染分析接种灌木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或根瘤菌(Sinorhizobiurn meliloti)的模式植物苜蓿不同时期的根蛋白质组。
MALDI-TOF-MS分析胰蛋白酶消化的蛋白质组,在结瘤的根中鉴定到了苜蓿的一个豆血红蛋白。
内部测序、四极质谱分析和数据搜寻证明了先前预测的由菌共生体诱发表达的蛋白。
2.3 植物激素蛋白质组学研究激素在植物一生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植物激素的信号传导和作用机理是蛋白质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Moons等(1997年)鉴定了水稻根中3个受ABA诱导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测定确定其中2个属于胚胎后期丰富蛋白(LEA)的2组和3组,第三个未知。
用ABA处理水稻根并提取其mRNA,构建cDNA文库,然后用由氨基酸序列推导出的寡核苷酸做探针进行筛选,分离到了相关的cDNA,但在cDNA数据库中找不到与之相同的序列。
通过在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及免疫杂交分析,表明这是一个新的基因家族,编码高度亲水具有双重结构域的蛋白质,并被ABA诱导在不同组织中表达。
Rey等(1998年)在马铃薯的叶绿体中发现了一个受干旱诱导的蛋白质,没有已知的蛋白质与之相同。
利用N-端序列制备的血清在叶子cDNA 表达文库中筛选,分离到了新的具有典型硫氧还蛋白特征的cDNA序列,并被硫氧还蛋白活性的生化实验所证实。
蛋白质组学技术不仅可鉴定早就已知的典型的受环境胁迫诱导的蛋白质,如LEA蛋白质(Riccardi等,1998年),脱水素(Dehydrin)(Moons等,1997年),还鉴定了其它一些蛋白质,如对胁迫引起的损害起保护作用的蛋白酶抑制剂、热激蛋白HSP和与氧化胁迫有关的酶、参与糖酵解、木质素合成的酶等(Costa等,1998年;Riccardi等,1998年;Rey等,1998年;Pruvot等,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