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与地理环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民俗文化与

地理环境

山西简称晋,可分为晋南、晋中、晋北三部分。再分细了还有晋西南、晋西北等,但我们平常说的也就是晋南、晋中、晋北、晋西南、晋西北。我就从这几个区域说一下我所了解的这些地方的民俗风俗与地理环境。

从地理环境方面来讲,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西部就是华北平原,有黄河流经。地理坐标为N34°34′——40°43′、E110°14′——114°33′。山西的整体东北向西南倾斜,西部是陕西,北部是内蒙古,东部是华北,南部是河南。由于地势的多样性,山西的气候也具有多样性。冬季受来自蒙古的寒流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当春季来临,由于地面温度回升快、气旋活动频繁,多沙尘暴。夏季受季风影响较小,为大陆性季风气候。秋季同北方大部分地区一样秋高气爽,比较舒适。

气候的差异决定了这里的人的居住环境。在以前山西大部分地区都住在窑洞里,窑洞冬暖夏凉正好适应这里的气候。但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这使得住窑洞也变得不安全。在说,住窑洞要挨着山,交通不便,如果下雨,

基本上就不能出门。现在建筑业迅速发展,人们住进了楼房,有集体供暖,冬天不再冷,夏天还有空调,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在某些比较落后的山区,人们依然保留着这样的传统。现在逐步发展起来的农村观光旅游也,就是让人们重新体会一下我们的传统,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气息。

在20世纪,人们为了过冬,每家都会有土炕。土炕和泥糊的炉子相同,可以过火。我记得小时候我家就有一个火炕,冬天躺在上面相当舒服,和现在的电褥子热的感觉不一样,那是一种温暖,是黄土儿女对黄土的一种眷恋。现在在冰冷的宿舍里感受着耳旁的冷风时,总会幻想当年那不透风的小屋和严实的被窝。

关于农作物,山西有北方典型的农作物:小麦、高粱、玉米、蓖麻、大枣……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田。春播秋种,土地就是淳朴的山西农民的一生。有个词“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是用来形容他们的。每年秋季收获了粮食,人们都会在早上把收获的小麦摊在马路上,让过往的机车、行人踩压。晚上,他们又会把小麦收回,用簸箕在风中扬麦子,让小麦脱壳。他们要一直晒麦子,直到他们都可以入库。粮食入库了,他们会把一部分粮食送到面粉厂加工成面粉,一部分留下来自己吃,剩下的就是赚的。通常情况下有白面(及小麦磨成的粉)、荞面(高粱)、棒子面(玉米)。人们就会把做们做成各种美食。山西人喜欢吃面食(好吧,我是个例外),如:荞面芋芋(yu yu),莜面窝窝,玉米面糊糊,焖面。这些东西在晋北地区比较常见,还有柳林的碗团,也是一大特色。我有一个舍友是柳林的。我吃过她带来

的碗团,用醋、蒜酱和辣椒一拌,相当好吃。

关于人们的衣着,以前冬天都会穿上大棉袄、狗皮、羊皮等。现在大家都穿羽绒服,比较柔软,更舒适。在过节时,人们大都喜欢穿的喜庆点。像大红,橙黄这类的颜色。

有时候要出门,山区的人总是赶架马车,一路上都可以听到车主人赶马的声音和马脖子里驼铃的声音。当然,现在几乎听不到了。只有在《乔家大院》中,乔致庸的一声“走嘞”中去缅怀去回味。

地域不同,人们的性格也会有所偶差异。我发现,在我身边的人中,晋南的人们说话同晋北的相比就比较慢,比较细,而晋北的人说话就有些急促,嗓音一般也会比较粗。至于他们的性格,晋北的人一般比较豪爽,他们不喜欢磨磨唧唧拖泥带水的。在喝酒时,他们习惯一杯饮式的豪饮,吃饭时,他们吃的一般也会比较快(我和同伴吃饭时总是我最慢)。和晋北相比,晋南的人就属于比较含蓄的。他们喝酒时往往比较有限度,吃饭也比较慢。在礼仪方面也更注重一些。

从历史上来讲,晋北地区曾今是游牧民族活动的范围。有一句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据考证,这里的龙城就在山西。所以,山西在古代还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划分地,也是两个文明的融合之地。再加上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交界处,内部地形复杂,又有黄河流经。历史悠久,发展也比较早,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习俗。因此有了这样一句话“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山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