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合集下载

1.3区域发展差异1

1.3区域发展差异1

区 域 发 展 的
东 中 西 部 差 异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经济水平差异 东中 西部 发展 差异 产业结构差异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自然条件的差异 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
南方与北方 差

西部打开发 目的、优势、劣势、意义
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件和地域联系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
1.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北、东、中、西 部区域发展差异。 4.掌握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 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背景、目的、优势、 劣势及战略意义。
背 景 目 的 范 围 优 势 劣 势 意 义
三、西部大开发

甘 青 藏
宁 陕 川 渝 云
贵 桂
10+2
优势:
土地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矿产、水能、光照、草场资源)丰富 少数民族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漫长的国界线,邻国众多
位于内陆地区且地势较高,交通不便 缺点: 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脆弱 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缺乏
东北 中部 西部
1.阅读教材20—21页,完成下面表格。
北 自然资源 限制性因素 面临问题 方 南 方
2.完成教材21页表格。
二、南方与北方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北方 自然资源 南方
森林、煤炭、石油、 有色金属矿产、生物 铁矿等资源丰富 资源、水力资源等相 当丰富 水资源不足,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扩 大对外开放、改善 生态环境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 进,人地关系日趋紧 张

区域发展差异1

区域发展差异1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课时1 四大地区的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四大地区的划分。

2.针对两个典型地区,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

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和。

(2)四大地区:①东部地区: 11个省(市、区)和特别行政区。

②中部地区: 6个省区。

③西部地区: 12个省(市、区)。

④东北地区: 3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总体特点:区域发展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中部地区加速、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和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为主导;中、西部地区,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区,、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

思考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1.读教材P15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2.读教材P15~16图1-14“某地区产业结构比例变化”、图1-15“某地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回答问题。

(1)说一说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试从三次产业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地区2012年产业结构进行评价。

知识点拨我国四大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地区主要的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多洪涝灾害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是农林牧产品的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东西交通建设西部地区有漫长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严重。

1.3区域发展差异

1.3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思考: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地带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先进制造业、高
产业 结构
科技产业和第三 产业相对发达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 以重化工业为主导 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轻型或综合型 工业 产业为主
重型产业 为主
劣势
(1) 基础设施落后; (2) 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3) 生态环境脆弱。
意义
(1)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 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 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2) 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 边疆安全,
(3)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
(4)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 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交通状况
水陆交通便利
交通运输条件 相对较差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地理 区位
临海,海运便利, 便于同海外各国 联系
距海遥远,长期 处于较封闭状态
其 他 因 素民族 Fra bibliotek理思想观念较开放, 竞争意识强
思想观念较保守, 经济竞争意识较 差
国际 与外界保持着密 内部联系和对外
化程 切的社会、经济 交流较少,社会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12+3”: “12”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2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3”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知识点导航
区域发展差异 / / 西部大开发
知识点导航
2.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 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 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并对比分析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划分界线及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4、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教学重点】1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教学难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地图册PPT课件【教学过程】〖导入〗(点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间不仅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授新〗进入21 世纪以后,我国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板书)一、四大地区的差异(一)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读图)P13图1-12“我国四大地区”(问题)P14活动——问题1:我国四大地区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简称表示)(回答)略(板书)(二)四大地区1、东部地区(13个):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台琼、港澳2、中部地区(6个):晋豫皖、鄂湘赣3、东北地区(3个):黑吉辽4、西部地区(12个):陕甘宁青新蒙、云贵川渝藏桂(问题)P14活动问题2:(回答)家乡陇县在陕西,属于西部地区。

(承转)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差异突出,表现在诸多方面。

(板书)(三)发展差异(读表)“我国四大地区基本情况”。

(问题)我国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差异?为什么?(回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读图)四大地区经济发展比较(问题)我国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何差异?为什么?(回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板书)1、水平、速度差异:(读图)P15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问题)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1.3区域发展差异(四大经济、南北方、西部)

1.3区域发展差异(四大经济、南北方、西部)

返回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P19活动:读下图,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
(4)对外开放的差异 东部沿海开放早,中西部开放晚 东部开放程度高,中西部开放程度低
思考:对外开放的差异,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东>东北>中>西
(2)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优,东北较优,中西部不够合理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扬长:重工业地区 和能源基地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水力资源丰富
扬长:有色冶金工业基地 避短:轻工业发达
三.西部大开发 (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1、目的:缩小地区差异,加速西部开发。
2.范围: 12+3
3.西部的优势:
资源丰富—矿产、油气、水能、土地等优势突出 4.西部的劣势:
联系密切
原因
返回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先决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 工业化与城市化, 交通与市 场、劳动力与科技教育、 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国家 政策等)
二.南方与北方
1.范围、界线: 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为界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1)自然条件的差异: 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工农业、交通、人口与城市、对外开放等
气候: 气温:冬季0℃等温线—温度带: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降水:800mm年等降水量线—干湿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河流: 冬季是否会结冰的界线 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土壤: 红壤与棕壤、黄棕壤的分界线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四大地区+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四大地区+西部大开发

◆ 推1动952城年市-20化01的年该进市程农,业促、轻进工区业域、经重工济业的比、工业化差异(见书本图1-16)
◆工业化进程: 中西部相对滞后 ◆工业产值: 东部地区最大 ◆工业结构(即原因)
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 已占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西部地区的劣势
缺:人才、技术、资金缺乏,
交通不便、 基础设施落后
限制:位置(内陆)地势(高) 气候(干旱)生态(脆弱)
农业 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
工业
种植业: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河谷农业(藏南谷地) 绿洲农业(新疆沙漠边缘) 成都平原
以重工业为主 攀枝花、重庆的钢铁工业 以兰州为中心的冶金、石化工业 西安的飞机制造业 新疆的石油工业 柴达木盆地的钾盐生产
意义
(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 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3)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4)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一、四大地区差异(见书本图1-13)
东北:3省 东部:沿海各省(去掉头尾)+3个直辖市 西部:内新青西+陕甘宁+四川重庆+云贵+广西 中部:山西+河南+两湖+安徽+江西
1、产业结构差异(见书本图1-14)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产业结构 工业结构
先进制造业、 高科技产业 和第三产业 相对发达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仍然以传统型工业为主。
3、城市化差异(见书本表格)

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 地带。
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山西——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活动
(1)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 地区地 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某市产业结构比例变化
1989
29.1 53.9 17.0
2012 49.3 46.4
4.
(%) 100 75 50 25
某市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
0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1952 2.1 34.7 63.2
1960 20.6 53.9 25.5
1978 33.2 47.1 19.7
1. 想一想,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差 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针对各方面的区域差异,分析其形成的 主要原因。
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 海拔较高,高原
地形 三级阶梯,多为低平的 山地面积大,地
丘陵和平原
形起伏较大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
因 气候 内,气候湿润,雨热同
活动 阅读课文,回答:
1. 西部地区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2. 西部大开发有何意义?
优势
(1) 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油气、水能、土地、旅游
资源等 (2) 政府政策扶植; (3) 社会环境优良; (4) 有70%国境线,利于边境贸易; (5) 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劣势
(1) 基础设施落后; (2) 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3) 生态环境脆弱。

1.3区域发展差异(最新版 四大地区)

1.3区域发展差异(最新版 四大地区)
区域发展差异
本节 目录
一、四大地区 二、南方与北方 三、西部大开发 四、自主测试
2018年全国各市居民收入排行榜 排名 城市 (元) 增速% 城市性质 1 上海市 64183 8.8 直辖市 2 北京市 62361 9 直辖市 3 深圳市 57544 8.7 经济特区、副省级 4 苏州市 55476 9.6 地级市 5 广州市 55099 8.6 (副省级)省会 6 杭州市 54348 9.1 (副省级)省会 7 南京市 52916 10.1 (副省级)省会 8 宁波市 52402 8.6 副省级 9 厦门市 50948 9.3 经济特区、副省级 10 无锡市 50373 8.4 地级市
工业 结构
轻型或轻重混合 型产业为主
重型产业 为主
过渡
重型产业 为主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活动
说明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
策。 主要原因: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较差,
历史基础薄弱。 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
展。
(二)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3 工业化差异与城市化差异
(二)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3 工业化差异与城市化差异
读“2012 年四大地区 工业增加值 结构”图, 说明形成差 异的主要原 因。 工业化差异:工业产值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主要原因: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 企业已占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而中、西部和东北仍然以传统型工业为主。
(1)说一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 P15 活动 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四大地区的发展优势与不 足
章节副标题
东部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发达人才聚集 不足: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大人口老龄化严重发展成本高昂
中部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东西部地区具有较好的交通和物流优势;中部地区资源丰富如煤炭、农业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足:中部地区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相对东部地区仍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同时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也 是中部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
西部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资源丰富包括土 地、水、矿产等资源; 政策扶持国家对西部地 区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 策如税收优惠、投资补 贴等;西部地区劳动力 成本较低这为企业的发 展提供了成本优势。
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对中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部地区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例如基础设 施建设、产业升级等。
展望:未来中部地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 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份
政策支持:国家对西部地区实施 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 投资倾斜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资源优势:拥有丰富的矿产、能 源和旅游资源
发展趋势: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 不断完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西部 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东北地区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东北地区概述:包括地理位置、资源优势、经济基础等
当前发展现状:分析东北地区当前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实力等
发展前景展望:结合国家政策、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因素探讨东北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未来发展方向:继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与国际接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高质 量发展。

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

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

4. 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
南方
北方
土地 水田为主, 旱地为主,
利用类型 生产规模小 生产规模大
主要 水稻、油菜 小麦、大豆
农作物 等

种植制度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 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中国煤炭分布图
中国石油天然气分布图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对外开 放程度
雄厚 高 高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薄弱 低 低
项目
产 产业 业 结构 结 工业 构 结构
工业化差异
东部地区 中部、西部地区
第二三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比重大 大于第一产业
轻型产业
过渡性产业、重 型产业
工业化进程快 相对滞后
城市化差异


对外开放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图1-3 2013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 为主
山地、丘陵、平 原、盆地、高原 均有分布
然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条
亚热带、热带季 风气候
件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
景观
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黑土、棕壤 红壤、砖红壤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社 农业 会 生产
(一)四大地区 2.具体划分: 我国四大地区的差异
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3个
12个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注意:包括港澳台

1.3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1.3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内部联系和对外 交流较少,社会 经济比较封闭
二、南方与北方
二、南方与北方
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位置和范围
知识点导航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
0℃
暖温带 亚热带
800mm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1、地形差异
东北 平原
看图,说出南方和 北方地形的差异及 主要地形区。
黄土 高原
华北 平原
北方以高原、 平原为主。 南方山地、丘 陵、平原、盆 地、高原均有 分布。
知识点导航
2.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 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 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3.目的
——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 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活动
阅读课文,回答:
1. 西部地区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2. 西部大开发有何意义?
优势
(1) 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油气、水能、土地、旅游 资源等 (2) 政府政策扶植; (3) 社会环境优良; (4) 有70%国境线,利于边境贸易; (5) 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 水力资源丰富 南方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知识点导航
北方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限制:水资源不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知识点导航
B
C
D
B
C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阶段,了解了 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空间 结构、发展状态等方面的特征,明确了不同的 发展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在 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发展状态等方面存在差 异。那么,从相同时期,不同空间的区域,它 们是否也存在差异呢?

131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精品PPT课件

131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精品PPT课件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 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 的需要。
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 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 对该地区2012年的产业结构进 行评价。
(2)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仍 然过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 展第三产业;
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来看:以轻工 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应进一步加强轻工 业的发展。
(2)工业化差异
读“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京津唐
辽中南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3)城市化化差异
根据下表说明我国城市化的区域差异。
地区
合计
100 50 400万 200万 万~ 万~ 人口 ~400 200万 100万 以上 万人口 人口 人口
国比例

53.5
45317
2012年
GDP占全 人均GDP/
国比例

51.2
57722
18.9
23950
20.2
32427
18.9
22429
19.8
31357
8.7
33866
8.8
46014
利用该数据分析中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均有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19
20 万~ 50万 人口
20万 人口以

东部 88
7
18 27 26
9
1
中部 80
2
6
24 35 13

2017年高考 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2017年高考  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二讲
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3.西电东送 (1)原因:我国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 北线:黄河上游的水电和 山西 、 内蒙古 的坑口火电输往华北 _______ (2)线路 中线:长江上游的 水电 输往华东和华中 南线:将西南水电和坑口火电输往 广东 (3)意义:给我国 沿海较发达 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二讲
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简述两省区风 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 积极影响。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二讲
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审答规范培养]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由题干中“江苏省”可知其属于东部 经济地带,“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西部经济地带。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二讲
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六、产业转移 1.近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
类型
主要原因
影响
促进迁入区发展,也 沿海企业向 寻求廉价资源 ____和低成本 会对生态环境 ________造成不 内地的迁移 利影响 加速大陆劳动密集型 台湾产业向 大陆经济发展,投资环 高技术产业的 产业和__________ 大陆转移 境改善 就业机会 发展,创造________ 广东边远地 资本、技术、劳动力 珠三角地区生产成本上 区的产业集 等向相对落后地区扩 升,经济效益下降 缩小 地区差别 散,_____ 群效应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二讲
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1.3区域发展差异

1.3区域发展差异

知识归纳
ZHISHIGUINA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四大地区的差异
读我国四大地区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基本情况(2012年)
指标
土地面积/万千米2 人口/万人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元
全国
约960 135 404 518 942 61 078 38 420
5.意义 (1)缩小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各族人 民的共同富裕。 (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 安全。 (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 (4)将西部 资源优势 变为经济优势,将 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思考
SIKAO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西部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 保护,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 城市分布密度小
对外开 放的区 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高, 吸纳外资的能力强
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
判断
PANDUAN
1 自然条件不同导致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突出。
2 东部地区都是沿海省级行政单位。
3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是导致我国四大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的
重要原因。
核心归纳
1.我国四大地区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地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主要的农业基地、工业区,
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
能源、原材料不足,
东部 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
农业,发挥技术创新
环境污染严重,江
地区 市化、工业化、国际化水

1.3 区域发展差异

1.3 区域发展差异

国际化程度 程度高,与外界保持 密切联系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1、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 2、东西部各有哪些优劣势? 3、实施西部大开发有什么意义?
P20页活动题,完成表格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因 气候 素 自然资源 社 城市化水平 会 因 科技、教育和 素 文化 对外开放程度 东部地带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 低平 季风区,湿润,雨热 同期 中、西部地带 山地高原为主,海拔 较高 非季风区,多干旱或 高寒
能源、矿产不足,北 能源、矿产、森林、草 方水资源短缺 场等资源丰富 较高 较高 较高 较低 较低 较低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四大地区
自然条件
划分依据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四大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图1-12 我国四大地区 黑
6个
新 内蒙古 青 甘宁 陕 川 云 京津 冀 晋 鲁 பைடு நூலகம் 皖 辽

3个
12个


13个
沪 浙 贵 湘 赣闽 台 桂 粤 澳 港 琼 渝 鄂
影响因素
东部地带 较好 较优,第二、三产业 比重大 海陆空都比较发达
中、西部地带 较差 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 偏大 相对比较落后
经 发展基础 济 因 产业结构 素
交通运输状 况 其 地理区位 他 因 素 民族心理
临海,具有开放性
距海较远,较封闭
较开放,在经济竞争 前危机感较强
较保守,危机感较差 程度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区域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气候
因 素
自然资源
东部地带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 季风区,湿润,雨热同期 能源、矿产、水资源不足
社 城市化水平
较高
会 因
科技教育和文化
比较发达
素 对外开放程度 高
经 发展基础济 产业Βιβλιοθήκη 构因 素交通运输状况
较好 较优,二、三产业比重大 海陆空都比较发达,
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来看:以轻工 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由于发展重工业条 件差,应进一步加强轻工业的发展。
(2)工业化差异
读“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京津唐
辽中南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3)城市化化差异
根据下表说明我国城市化的区域差异。
国比例

53.5
45317
2012年
GDP占全 人均GDP/
国比例

51.2
57722
18.9
23950
20.2
32427
18.9
22429
19.8
31357
8.7
33866
8.8
46014
利用该数据分析中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均有差异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 业结构差异。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差异:东部地带的第二、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均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带 的产业结构较优;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较大 的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原因:(1)东部地带的自然条件优越,濒临海洋,具有开放性 和便利的海运;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差,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 (2)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基础,东部好于中西部地带。(3)历史 时期形成的人们的心里特征也有差异,东部地带的人们在经济竞 争面前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强。
灵隐寺
布达拉宫
立体的画,凝固的诗,无 声的音乐
填图我能行!!
判断
1、我国东部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2.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地区。
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天津——东北地区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地区 C.广西、福建、上海——东部地区 D.安徽、湖南、重庆——中部地区
下表为我国四大地区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重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土地面积/万㎞² 9.5
10.7
71.6
人口/万人
38.2
26.7
27.0
东北地区 8.2 8.1
从数据可以看 出东、西部地 区各自的优势 是什么?
土地 资源
人力 资源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2010年
GDP占全 人均GDP/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 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 需要。
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 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 对该地区2012年的产业结构进 行评价。
(2)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仍 然过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 展第三产业;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为什么要划分经济地带?
由于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不同,自然地理 特点差异很大,因此各地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水 平也出现差很大异。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扬 长避短,根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 和对外开放程度,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区。
一、四大地区差异
1、四大地区
河北张家口
山东大明湖
雷峰塔 浙江杭州西湖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全国
合计
400万 人口以

200 万~ 400万 人口
100 万~ 200万 人口
50 万~ 100万 人口
20 万~ 50万 人口
20万 人口以

88
7
18 27 26
9
1
80
2
6
24 35 13
0
87
3
5
26 27 24
2
34
2
2
5
20
4
1
289 14 31 82 108 50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产 业

先进制造业 高科技产业 和第三产业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 还占有较大的比重
以重化工 业为主导
构 相对发达
工 以轻型或 业 综合型产 结 业为主 构
表现出一 定的过渡 性特征
以重型工 业为主
以重型工 业为主
(1)产业结构差异
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产业结构: “二、三、一” 第一产业:
其 劳动力资源
他 民族心理特征
因 素
……
劳动力素质较高 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识强 ……
中、西部地带
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 非季风区,多干旱或高寒
能源、矿产、森林、草 场等资源丰富
较低 相对落后 较低 较差 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大
相对比较落后
劳动力素质较低 思想观念保守,竞争意识弱 ……
改进对策:中西部地带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
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说一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 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 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 作用?
(1)该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 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从工业结 构来看,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 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