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合作探究课一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 3.1生活在民主国家 课件2 (共24张PPT)
一、理解和认识 民主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 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 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新 中 国 成 立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 曲折发展
人民民主专政 建立
各级人民民主政 权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 1954年第一部宪 法颁布 1982年制定现行 宪法
社会主 义民主 真正确 立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两面大 旗。
(3)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政权”探索之路
土地革命时期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三三制”政权; 新民主义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职权; 十年“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相继建立了:人民当 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 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以及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 权利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和保障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广泛性:绝大多数人享有 真实性: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实现人 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人民的合 法权利
四、社会主义民主的重 要形式
发展选举民 主
社会主义民主 的形式
发展协商民 主
五、人民当家作主 的落实 1.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制度安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提出:“欲行公法,莫要于张国 势;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 莫要于设议院。” 首先提出“宪法”一词; 维新派人物康有为认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 行三权鼎立之制”,梁启超认为“国之强弱,悉推源于民主”;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指出“民权发达,则纯粹之 民国可指日而待也。”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案(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设计8435482024106025125)()()()(==== 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讲授新课 一、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1、红红和亮亮看《人民的好警官——任长霞》这本书。
2、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法比一比,谁看得多呢?如果分母或者分子数太大,这种办法就不好用了,同学们能不能借助已经学过的知识,设法把这些分数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3、怎样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63323121=⨯⨯= 64232232=⨯⨯=我画图比较,21小于32。
21<32。
我这样想:32比一半多,21正好是一半。
32>21。
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 21和32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
通过小组讨论,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学生相互交流,引发思维碰撞,进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知得到不断更正与整2.把下面每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57259、和239259257< 259<239 239259257<<课件演示。
数的整数部分,2比1大。
(4)把51和72通分,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5)把59化成带分数正好等于541。
(6)把3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再比较大小。
259和257的分母相同,先比较它们的大小。
259和239的分子相同,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最后把这三个分数排列起来。
54和1相差51,65和1相差61, 76和1相差71。
学会通分并比较异分母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找到更简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约是607分。
如果举行百米赛跑,那么这三种动物谁将获得冠军?60441541151=⨯⨯= 60661061101=⨯⨯= 60716017607=⨯⨯= 607606604<< 607101151<< 答:猎豹将获得冠军。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政府的职能》
运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课堂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让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内容,回忆国家的性质,通过国家的性质引申出政府的性质。
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学案。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小组展示
教师明确呈现方式:
小组展示课前预习成果:
1、政府的性质;
2、政府的职能;
3、政府的作用;
二、新知识预习
1、政府的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
3、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
6、板书设计
(1)政府的职能:
1、政府的性质:
2、政府的职能:
(1)政治职能;
(2)经济职能;
(3)文化职能;
(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二)政府的作用:
2011年贵阳市举办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
学生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和先学任务做好衔接。
三、探究新知
(一)政府的主要职能
教师提问:
请问九运会是由谁组织的?具体都做了些什么工作?
教师引导:
刚才大家所谈的这些实际上都是政府在履行它的职能。我们今天探讨的就是这个话题--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一个小组分别代表一种职能,谈谈对政府履行该职能的理解,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预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评价。
设置小组展示环节,能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展示自我的素养。
强化提升
教师用PPT展示图片: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分别体现了政府哪些职能?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补充。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圆的面积》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根据圆的直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师生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完成,使学生经历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
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数方格验证,得出结论。 提问:如果我们将正方形的边长r平均分成4份,在小正方形内就有16 个方格。于是得到现在的图,(出示)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回答刚才的问 题吗?(非常接近1格的算做1格,其余不足1格的算半格) 反馈学生数的结果:小正方形有16个方格,14圆里大约有13格。 教师接着问:整个圆里大约有多少个方格?(13×4=52) 52大约是16的多少倍? 师生共同小结:圆的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些,也就是半径 平方(r2)的3倍多一些。
(2)观察猜想: 课件出示:分成16等分的圆。 教师:圆是个曲线图形,想想它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呢? 你是怎样想的?
(3)操作验证 教师指导:
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选择其中一个圆形纸片( 16等份或32等份),剪开,独立或与同伴合作拼成一个学过的 平面图形。
教师指导学生拼图。
教师:谁想把你的结果展示出来?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圆的面积。 (1)估一估圆的面积。 投影出示一个圆,如图。
有一个圆,并以圆的半径r为边长画一个小正方形。 请同学们估一估,圆的面积大约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多少倍?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交流,然后反馈学生估的结果。
预设: 生1:这个圆面上可以画4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但圆的面积没有四个小正方形的 面积大。所以,我估计,圆的面积大约是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 教师给予肯定:这样的估计有道理。 生2:我不是想在圆面上画4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是想把这个圆对折两次后,平 分成4等份,一等份的圆和大半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相等,4等份一定比两个正方 形大,比4个正方形小,所以,我也估计,圆的面积大约是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 。 教师给予肯定:分析得不错。难道圆的面积刚好是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吗?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快乐的农夫喷泉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八音盒《快乐的农夫》《喷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处于第三课时,意在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钢琴音乐,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西洋音乐的认识。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们由快乐联想到劳动的快乐、由美联想到喷泉的美,让学生们感受到快乐和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便不会缺少快乐和美。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在音乐表现方面却越来越内敛,不爱表现,音乐欣赏课上更会缺乏耐心的倾听,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尊重学生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他们慢慢有获得音乐美的感受,有进入音乐美的境界。
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感受作品的欢乐情绪,能记住并哼唱作品的主题,能分组用乐器为乐曲编配伴奏。
2.通过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乐曲的情感来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有一份乐观的心态,就会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3.通过欣赏《喷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旋律的表现力,感受作品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
4.分析钢琴曲《喷泉》的曲式结构。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乐曲带给人们的欢乐情绪难点:1.分析整首乐曲的结构及节奏并进行模唱2.聆听、体验、感受音乐,并能用相应的肢体动作和图形谱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白板六、教学活动(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郁郁寡欢,于是他就派手下的一个人四处寻找一个快乐的人。
这位国王命令道:“等你找到那位快乐的人,就把他带回来。
”国王的手下各处找了好几年,也没找到一个快乐的人。
终于有一天,当他走进一个最穷的国家的贫困地区时,听到一个人放声歌唱。
循着歌声,他找到一个正在田间犁地的农夫。
他问农夫:“你快乐吗?”“我没有一天不快乐。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第3课时《黄河》教案
【课题】八上第二单元第三节第3课时黄河【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黄河流域示意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划分等河流概况。
2.说出黄河的上游主要水文特征。
3. 说出黄河的中游主要水文特征,并探究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4. 说出黄河的下游主要水文特征,并举例说明黄河治理的综合措施。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教学方法】读图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教学过程】状等。
巴颜喀拉山渤海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5464千米思考:可否称黄河为我国第二“大”河?(强调年径流量)(2)黄河流经的主要省区及三游分界点。
青海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渤海巴颜喀拉山甘肃宁夏总结:青川甘宁和内蒙,晋陕豫鲁共9省。
(3)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和主要支流。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河流经了哪些地形区?汾河渭河回答完毕后,请用红笔在课本45“黄河流域”图中沿干流自源头至入海口描一遍。
壶口瀑布小浪底水电站兰州黄河风景区黄河三角洲宁夏平原思考黄河是如何促进我们的经济发展的?思考黄河的水电站主要建在什么地方?学生依据图总结:黄河的水电站主要建在上游和阶梯分界处;进而得出上游和阶梯分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梯能开发) 例如:刘家峡、李家峡、龙羊峡、 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有没有产生什么灾难呢?第三幕 黄河灾难多沉重?自学 探究 点拨展示有关图片:水土流失思考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教师适当引导并继续提问:凌汛多发生在河流的那段?为什么?进一步探究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结合课本内容思考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黄河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含沙量大(中游)2. 凌汛3. 地上悬河(下游)4. 断流学生据课本内容回答并明确问题,并在图2-3-6上标注。
通过图片展现,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劳动教育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3 《拜客》教学设计
第三课:拜客一、教学内容本课是第二单元第三课,拜访他人时一定要遵循礼仪,举止庄重得体。
本课从拜客前到拜客时以及拜客后三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拜客礼仪,使学生成为一个“懂礼、知礼、学礼、用礼“的孩子。
”文明礼仪是素质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文明礼仪可以使人终身受益。
面对二年级学生,更应该重视良好文明礼仪的培养。
第一节课从迎客礼仪来学习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1)懂得并学会生活中拜访做客的基本礼仪方法。
(2)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良好礼仪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懂得并学会生活中拜访做客的基本礼仪。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至用五、教学准备教师用具:课件、展台学生用具:角色扮演头饰卡学生知识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思考拜访做客时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才能彰显出我们对主人的尊重。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热身活动:礼仪操播放“礼仪主题歌”音乐,带领学生跟随音乐节拍跳“礼仪操”进行热身活动。
学生跟随音乐进行热身活动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围绕“学做小客人”谈话。
(1)同学们平时都去别人家做过客吗?生1:去过,去过XX家(2)你们去做客前都会做哪些准备呢?生2:买玩具,带着水果去拜访(3)到了别人家做客时你是怎样表现的?生3:到家门口后要敲门,主动与主人打招呼,主动帮主人做饭,(4)当你做客结束时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做客时,跟主人道别,邀请主人下次去自己家里做客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认真做了调查,拜客的学问非常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拜客。
设计意图:结合自己的拜客经验导入,使学生能够贴近生活,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拜客之道的兴趣。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请同学们先自学,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待客礼仪。
生: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讨论,每个人都根据自学内容谈一谈应该怎样拜客。
小组长作为小组内的交流组织者,要让所有成员都参与讨论,按照顺序依次交流。
在组员发表看法的时候,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对他提出的看法给予评价,做好补充。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平移和旋转》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重点
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会判断那些是平移现象,那些是旋转现象。
难点
掌握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来了解图形运动的另外两种方式:平移和旋转。
[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1)]
2.认一认。
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就是平移。
方向盘在转动,风车在旋转,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就是旋转。
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3.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大家来判断。
教学反思
二、自主探究
1.用课件展示教材的主题图。
这6幅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国旗在上升,方向盘在转动,推拉窗,风车在旋转,推箱子,时钟指针在转动。
课件动画演示相同的现象。学生观察。
生1: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生2:方向盘在转动,风车在旋转,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数学
单元
第二单元
补充建议
时间
月日
执教人
宋维琴: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能够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王艳慧: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小组通过讨论,很快就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总结出平移后图形的方法;找点,移点,连点。
主备人
参与者
组长签字
科组长签字
北京版_小学三年级下册_Unit 2 I like the shape_第二单元_第3课时_教学设计
《Unit 2 I like the shape Lesson 7》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思路
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现阶段我们追求的课堂体系是“生命课堂”,通过三位教研员的点评指导,我认识到了自己对于“生命课堂”本质认识的一些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意外”产生。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财富。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观,它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教学中的“错误”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
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错误背后所隐藏的教学价值,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
小组展示提问回答的环节中一个孩子说出“How many color...”时我立即就打断了他,因为检测单上并没有这一内容,其实孩子这样说是举出了一个新的例句,并没有任何的错误。
今后在这一点会进行反思改进。
另外,在生成环节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设计环节的多样性。
我平时比较注重课本的教学,过于拘泥于课本,对于拓展方面也有部分涉及到,但是不多,今后会注意在拓展方面对孩子进行教授和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1课时 生活在民主国家 教案
第1课时生活在民主国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民主发展历程;2、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3、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和具体的民主制度;4、明确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能力目标:1、通过探索中国民主的足迹,理解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2、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社会主义民主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充分认识到人民当家作主从来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
2、了解民主,感知民主,增强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难点: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你说我说:你心目中的“民主”是什么样的?进入新课一、民主的足音1.理解民主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近代以来众多仁人志士对民主的追求。
思考:(1)在这些追求民主的先贤眼中,民主是什么样的?(2)何谓民主,它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小结: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曲折探索历程(从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到陕甘宁边区政府再到新中国成立直至社会主义民主真正确立)二、新型的民主▲探究与分享:每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聚北京,共商国是。
一份份议案、提案,直指住房、医疗、教育等群众最为关键的问题,让人们感觉到温暖情意。
两会是民意的荟萃,是群众意见、建议最为集中的表达。
2018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讨论的热点有:依法治国、收入分配、金融监管、脱贫攻坚、住房保障、扫黑除恶、房价调控、养老服务、污染防治等。
思考:(1)为什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都是群众最关切的问题?(2)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由此可见,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体现在哪两个方面?(3)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哪些特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小结: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4.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本节课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讲解、示范、练习、互动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相关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跳动和节奏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分解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歌曲演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处理旋律跳动、如何表达歌曲情感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在合唱中协调各个声部。
(2)节奏型的掌握:歌曲中的切分音、附点音符等节奏型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
-运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掌握节奏;
-创设有趣的游戏,如“节奏接龙”,提高学生对节奏型的敏感度和熟练度。
(3)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在演唱中灵活运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合唱歌曲,它融合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和独特的节奏。学习这首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和分析歌曲,了解其节奏、旋律和歌词的特点。这将帮助我们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优秀教学案例
3.提醒学生关注自身健康,了解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以人性化的语言和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同时,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调控教学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2.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病毒的结构、分类、繁殖过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关键知识点。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病毒相关知识,如绘制病毒结构示意图、撰写病毒研究报告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病毒进行研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对病毒的了解。
2.设计实验环节,如观察病毒粒子、分析病毒繁殖过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结合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命观念为主旨,力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五、案例亮点
1.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在情景创设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病毒感染细胞的动画,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对新知识的学习。这种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电子教案-《交往与合作》(第二单元第三课+处理团队冲突)-1
《交往与合作》课程教学设计
(2)请学生们绘制自己的冲突方式解决表。
连接圈住的点,这就是你解决冲突的方式。
1、讲授团队冲突的概念
1、播放《话说西游》视频,提出思考问题(1)唐僧该如何解决团队中的冲突?(2)要帮助唐僧,请先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罗列出所有可以拿到芭蕉扇的方法。
2、讲授处理冲突的五种策略及结果(托马斯.基尔曼模型)
附:
《小组课堂评价表1》
说明:每个人都参与评价,把自己持有的四个磁贴,根据实际情况,公平、客观地给其他各评价(不能给自己组评)
评价结果:各组评价完后,每组可以直接看出自己组得分,哪个部分好,哪个部分有待改进,教师没有过多参与,评价方式更为客观。
《小组课堂评价表2》。
3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__第二单元_第3课时《设计与制作——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分类垃圾桶》-教案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垃圾分类我调查——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分类垃圾桶》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是广州市小学三年级上册劳动教材主题活动《垃圾分类我调查》的第三课时,是一节关于分类垃圾桶的设计与制作课。
垃圾分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都行动起来,在小区里、家里、学校里放置了分类垃圾桶,同学们对它们充满了好奇。
为了保护环境,为了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孩子们想到了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呼吁大家一起变废为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分类垃圾桶的主题活动源自于生活,切合了同学们的研究需求。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二年级已经学习过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垃圾分类的意义,认识了垃圾分类的标志,并懂得垃圾分类的方法,能合理进行垃圾分类。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如纸盒、金属罐、废旧包装等,尝试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废旧材料,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三、教学目标(一)认知性目标:选择合适的废旧材料,按需求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提高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参与性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养成钻研问题、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生活的意愿。
(三)体验性目标:通过亲身经历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的过程,小组成员合作探究,集思广益,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技能性目标:明确设计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掌握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的方法。
(五)创造性目标: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结合实际进行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废旧材料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二单元-比较-探究(第三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比较探究(第三课时)一.导入展示你知道“诗鬼”是谁吗?(李贺)他少年时便才华横溢,名满天下,独领一代风骚。
他以大胆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赢得了很多人的青睐。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他的描写音乐的佳作——《李凭箜篌引》。
二.检查预习情况,解决生字词1.作者简介(投影展示)李贺(790-816)字,河南福昌人。
郡望陇西,家居福昌之昌谷,因称李昌谷。
其父名晋肃,“晋”、“进”同音,故因避父讳不得考进士,仅任奉郎小官,愤懑不得志。
其诗多感进伤逝之作,或寄情天国,或幻念鬼境,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
尤擅乐府歌行,词采瑰丽,意境奇特,富浪漫色彩。
绝句多抒写不平之感,笔意超纵。
有《李长吉歌诗》,《全唐诗》存诗五卷。
(长吉诗鬼)“引”和“行”一样,是一种比较自由的诗歌体裁,章无定句,句无定言。
据考证,李贺这首诗写在公元811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郞。
诗中所歌颂的李凭属梨园子弟,箜篌弹得很出名,“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在当年是个当红的明星。
李贺的赞颂当不是虚言。
2、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多媒体投影)箜篌..(kōng hóu)颓.(tuí)女娲.(wā)神妪.(yù)凝.云(níng)融.(róng) 瘦.(shòu )蛟.舞(jiāo )倚.yǐ啼.竹(tí)三.自主学习1.听读课文(配乐),注意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重音、停顿。
3.学生个别朗读,边读边结合注释,疏通诗意,理解诗歌的内容。
4.齐读课文,读出韵味和气势。
5.再读课文,依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说全诗内容。
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文中。
启思:在刚才自学的过程中你是不是发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提出来,看看我们大家能不能帮助你解决?学生质疑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6.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背诵全诗。
四、合作学习,鉴赏诗歌诵读全诗,品味赏析。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的 分 布
检测环境 细菌和 中的细菌 真菌的 和真菌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 施计划→得出结论
分布
细菌和真 必需条件:水、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菌的生活 特定条件: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
条件
生存
1. 细菌的菌落特征是( C ) A. 菌落大 B. 菌落有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 C. 菌落小,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D. 菌落有红、褐、绿、黑、黄等颜色
一堆细菌或真菌是菌落吗? 由多个细菌或真菌形成的集合体是菌落吗?
区分 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细菌菌落 霉菌菌落
不同形态 的菌落
大小 形态 颜色
小组合作 比较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特征
菌落
大小
细菌细菌 较小
真菌菌落 较大
(以霉菌为例)
形态
颜色
表面或光滑黏稠, 可呈白、黄、红
或粗糙干燥
等多种颜色
常呈絮状、绒毛 白、红、褐、绿、
保护我们的健康。口罩的种类有很多,哪一 种口罩防护效果更好呢?请同学们利用所学 知识进行探究。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大家
馒头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长毛?腐烂的树枝怎么会长有木耳? 营养丰富的牛奶和米饭为什么变质了?你注意过食品上长出的“毛”吗?
馒头发霉
树生木耳
变酸的牛奶
发霉的橘子
发霉的鸡蛋
空间站中的水资源极为珍贵。我国空间站设有冷凝水收集与处理系 统、尿处理系统等,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但在使用回收水之前, 航天员需要检测水样,其中一项是检测水中的微生物,并将结果作 为判断水质的重要依据。此外,航天员还会检测空间站内空气中、 设备表面的微生物。
据调查报告:一根筷子上可能有700种细菌!每只脏手可携带 40万个细菌;而刚洗过的手,每平方厘米亦可检验出3200个细 菌;在抽查的700张人民币上,竟有440张检出代表肠道细菌污 染的大肠杆菌;人的身体各个部位的皮肤表面,也携带着大量 细菌,每1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表面大约含有1万~10万个细菌, 一个指甲缝里有近5万个细菌! 那么,细菌和真菌都能分布在什么环境中呢?
小学劳动教育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拖把
第三课:拖把一、教学内容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裁剪等技艺继续运用到制作拖把上。
通过了解传统拖把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引导孩子们小组合作制作拖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艰辛,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养成变废为宝、勤俭节约、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拖把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掌握制作拖把的劳动技能。
2.在劳动中培养团结合作、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习惯。
3.进一步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主动在家庭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
三、教学重点了解传统拖把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掌握制作拖把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勤俭节约、参与家庭劳动的习惯。
五、教学准备教师用具:课件、剪刀、旧T恤、木棍、棉线、小奖品。
学生用具:剪刀、旧T恤、木棍、棉线。
六、教学过程第三课时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挂袋来收纳,你们真是一群心灵手巧的孩子。
这节课,我们继续变废为宝,今天要做什么呢?答案藏在这个谜语中。
2.出示谜面:倒着披头散发,立着地上乱爬,有事水里洗澡,无事墙上悬挂。
(打一生活用品:拖把)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拖把源于抹布,擦洗地面最早是抹布,人们发现弯着腰抹地太累了,便在抹布上安装了一个长柄,还起了个形象的名字――拖把。
所以,拖把又称墩地抹布,是一种擦洗地面的长柄工具。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拖把。
3.你家的拖把是什么样的?你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吗?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一起看图片,认识各种各样的拖把吧。
4.同学们,传统的拖把由一束布条捆扎在一根木杆上制成,制作简单,今天我们就利用旧T恤来制作拖把,将旧物最大化地利用,节约环保,让我们一起做个快乐的巧手小达人吧。
设计意图:联系上节课内容,通过猜谜语引入本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中的看到的拖把和自己劳动体验,认识各种不同的拖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交往与合作》(第二单元第三课+处理团队冲突)1
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枯燥 的理论知识,喜欢活动游戏
学习目标
3.能在实际的团队合作中灵活
运用处理团队冲突的五种策略
4.能在实际的团队合作中把握
处理团队冲突的四条原则
知识 目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分析团队冲突产生的原因; 2.区分团队冲突的类型。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5.团队合作能力 6.解决问题能力 7.沟通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教学内容
1、团队冲突产生的原因 2、团队冲突的类型 3、处理团队冲突的策略 4、处理团队冲突的原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重点
处理团队冲突的五种策略
对策:案例、视频、小组讨论、 活动游戏
教学反思
难点
处理团队冲突的四条原则
对策:案例、小组讨论、活动游 戏、练习
教学方法
单纯知识讲授
枯燥 抽象 学习困难 易失去兴趣
传统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翻转课堂
巧妙运用
有趣 形象 学习兴趣高 教学效果好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怕学、不学
课堂实施
枯燥、抽象
课后提升
高中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一 第3课时从海带中提取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第十八页,共29页。
学习(xuéxí)·探究区
注意比较,海水提溴的化工生产选用 Cl2 作氧化剂,
本 课
将苦卤中的 Br-氧化为游离态的溴单质,然后利用溴
栏 目
的挥发性,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就可将溴单质分离
开 关
出来。即经浓缩、氧化、提取三个步骤。
第十九页,共29页。
学习(xuéxí)·探究 区4.海带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
本
的碘元素(I-)→氧化后的水中的碘元素(I2)→萃取后的四
课 栏
氯化碳中的碘元素(I2)。
目 开
(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流程:称量、 灰化 、冷却、
关
溶解、 过滤(g、u氧òl化ǜ)(y、ǎn检gh验uà、) 萃取(c。uìqǔ)
第十七页,共29页。
学习(xuéxí)·探究 区
活学活用
[活学活用]
关
答案 用氯水氧化滤液中的 I-时,氯水不可过量,否则
会使生成的碘单质继续被氧化,其反应方程式为
5Cl2+I2+6H2O===2HIO3+10HCl。
第十五页,共29页。
学习(xuéxí)·探究区
(3)选用 H2O2 作氧化 I-的最佳氧化剂,其理由是什么?
答案 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
(4)如何对碘(I2)进行纯化?
课
栏
施是用滴管将其从烧杯中吸出
目 开
解析 上层液体要经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不可以从下口
关 放出;若不小心有少量上层液体从下口流下来,则需重
新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回到分液漏斗中振荡分液;振荡时
分液漏斗要拿在手中上下颠倒,分液时要将分液漏斗固
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分离液体时,磨口塞上的凹槽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课(一)
--《爬山虎的脚》《蜜蜂》
【教学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背诵《爬山虎的脚》。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2、学习作者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明白作者怎么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的。
【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复习《爬山虎的脚》《蜜蜂》的生字。
(出示单元导读课的生字课件)
(1)齐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2)小组长带领组员将导读课中各自出错的生字巩固一下,小组长汇报组内成员生字完成情况。
2、检查《爬山虎的脚》背诵。
(1)小组内检查。
(2)小组长汇报组内课文朗读背诵情况,教师巡视并在学生书上做好标记,记录好情况。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出示本节要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
(1)《爬山虎的脚》一文,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朝下。
(2)《蜜蜂》一文,作者怎么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的。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铅笔在书上划一划,在本上画一画,并将归纳的内容写一写。
三、集体研讨,深入探究:
课堂预设从学生回答中完善:
(一)1、引导小队有条理的-----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
点拨:“今年我注意了”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因为不知道爬山虎怎样爬,今年特别留心观察,原来是有脚的,说明作者正是因为如此注意观察,才能把脚的形状、颜色写得生动。
)
2、过渡:原来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的,那么爬山虎又是如何靠着它的脚往上爬的呢?
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第一、二句)圈出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几个动作的词。
(触、巴、拉、贴)
3、得出结论:为什么原来是直的,现在弯曲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拉力使爬山虎在墙上贴得更紧了。
)
4、自己练说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的过程。
(指名说。
)(齐说。
)
(二)1、引导学生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划出作者试验的句子,和同学讨论“我”具体是怎么样做试验的?课件出示重点词(我家花园、记号、小女儿等着、走两里多路)(用“先……接着……然后……最后……”)
2、“我”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省去其中的一些做法行不行?为什么?
3、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4、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没有回来又会怎样?
四、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2、小组长再次落实组员背诵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