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地铁设计规范(最新)

地铁设计规范(最新)

地铁设计规范(最新)《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 年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规范》(GB50086-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 49-199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及(GB6722-201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地铁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车站建筑8.1 一般规定8.1.1 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妥善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之间的关系。

8.1.2车站设计必须满足客流需求,保证乘降安全、疏导迅速、布局紧凑、便于管理,并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设施,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8.1.3地铁各线路之间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交汇处的换乘站,建筑设施的通行能力应满足预测的远期换乘客流量的需要。

不能同步实施时,应预留接口。

8.1.4 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人行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等部位的通行能力应按该站远期超高峰客流量确定。

超高峰设计客流量为该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诚意1.1~1.4超高峰系数。

8.1.5 车站设计宜考虑地下、地上空间综合利用。

8.1.6 车站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8.1.7 地下车站的土建工程宜一次建成。

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地面建筑可分期建设。

8.2 车站总体布局8.2.1 车站的平面形式应根据线路特征、营运要求、地上和地下环境及施工方法等条件确定。

站台可选用岛式、侧式或岛侧混合式等形式。

8.2.2车站竖向布置根据线路敷设方式、周围环境及城市景观灯因素,可选取地下一层、地下多层、路堑式、地面、高架一层、高架多层等形式。

但私下车站宜浅,车站层数宜少有条件的地下或者高架车站应精良考虑站厅和设备及管理用房设于地面。

8.2.4 车站出入口风亭的位置,应根据周边环境及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出入口的布置应有利于客流吸引和疏散;风亭位置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满足规划、环保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8.2.5 地铁车站应设公共厕所,并应根据需要与可能在靠近位置设置自行车和汽车的停放场地。

8.3车站平面8.3.1 站台计算长度应采用远期列车编组长度和停车误差8.3.7 距站台边缘400mm处应设不小于80mm宽的纵向醒目安全线。

采用屏蔽门是不设安全线。

地铁设计规范强条

地铁设计规范强条

地铁设计规范强条1.0.3地铁工程设计,必须符合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0.7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1.0.8地铁线路应为右侧行车的双线线路,并应采用1435mm标准轨距。

1.0.13设计地铁浅埋、高架及地面线路时,应采取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使之符合国家现行的城市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地铁各系统排放的废气、废水、废物,应达到国家现行的相关排放标准。

1.0.15地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应根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1.0.16跨河流和临近河流的地铁地面和高架工程,应按1/100的洪水频率标准进行设计。

对下穿河流或湖泊等水域的地铁工程,应在进出水域的两端适当位置设防淹门或采取其他防淹措施。

3.1.3地铁的基本运营状态应包含正常运营状态、非正常运营状态和紧急运营状态。

系统的运营,必须在能够保证所有使用该系统的人员和乘客以及系统设施安全的情况下实施。

3.2.1地铁的设计运输能力,应满足预测的远期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的需要。

3.3.1地铁线路必须为全封闭形式,同时列车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运行。

4.3.4圆形隧道应按全线盾构施工地段的平面曲线最小半径确定隧道建筑限界。

4.3.7高架线或地面线建筑限界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架线、地面线的区间和车站建筑限界,应按高架或地面线设备限界或车辆限界及设备安装尺寸计算确定。

4.3.10车站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应满足下列要求:2站台计算长度内的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按车辆限界加10mm安全间隙确定,但站台边缘与车辆轮廓线之间的间隙,当采用整体道床时不应大于100mm;当采用碎石道床时不应大于120mm。

4.3.11曲线车站站台边缘与车辆轮廓线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180mm。

5.1.2地铁线路的选定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

5.1.4地铁的线路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城市现状与规划的道路、地面建筑物、管线和其他构筑物、文物古迹保护要求、环境与景观、地形与地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的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

地铁设计规范规范(终稿)

地铁设计规范规范(终稿)

1 总则1.0.1 为使地铁设计做到安全、可靠、适用、经济和技术先进,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钢轮钢轨系统的地铁新建工程设计。

改建、扩建和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km/h的地铁工程,以及其它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相似工程的设计,可参照执行。

1.0.3地铁工程设计,必须符合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0.4 地铁工程在满足本系统的安全、功能、环境需求的前提下,人防要求可由城市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0.5 地铁工程的设计年限应分初期、近期、远期三期。

初期按建成通车后第3年要求设计,近期按第10年要求设计,远期按第25年要求设计。

1.0.6 地铁工程的建设规模、设备容量,以及车辆段和停车场等的用地面积,应按预测的远期客流量和列车通过能力确定。

对于可分期建设的工程和配置的设备,应考虑分期扩建和增设。

1.0.7 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1.0.8 地铁线路应为右侧行车的双线线路,并应采用1435mm标准轨距。

1.0.9地铁线路必须为全封闭型式,并宜采用高密度、短编组组织运行。

远期设计行车最大通过能力宜采用每小时40对列车,但不应少于30对列车。

1.0.10 初期、近期和远期列车编组的车辆数,应分别根据预测的初期、近期和远期客流量、车辆定员数和设定的行车密度确定。

车辆定员数为车辆座位数和空余面积上站立的乘客数之和。

车厢空余面积定员数宜按每平方米站立6名乘客计算。

1.0.11 地铁车辆段设置应根据线网规划统一考虑。

按具体情况可以一条线路设一座车辆段或几条线路合建一座车辆段。

当一条线路长度超过20km时,可根据运营需要,在适当位置增设停车场。

1.0.12 地铁各线路之间,以及地铁与其它轨道交通线路相交处的换乘,应采用便捷换乘方式。

地铁与其它常规地面公共交通的换乘,宜作方便换乘的统一规划。

1.0.13设计地铁浅埋、高架及地面线路时,应采取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使之符合国家现行的城市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

现场总线功能
连接BAS主控制器与远程控制器或远程I/O 模块; 实现系统的分散控制; 可连接智能化仪表; 适应地铁现场环境及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
系统网络技术指标
冗余热备设备的切换时间不大于2s; 画面刷新时间不大于2s; 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10000h; 系统平均修复时间不大于0.5h。
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57-2003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地铁BAS定义
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简称地铁BAS系 统(Building Automatic System); 是对地铁建筑物内的环境与空气调节、通风、 给排水、照明、乘客导向、自动扶梯及电梯、 屏蔽门、防淹门等建筑设备和系统进行集中 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地铁BAS硬件设备配置--车站级
配置工控计算机作为车站级操作工作站; 配置在线式不间断电源,后备时间不应小于30min; 配置一台打印机兼作历史和报表打印机; 配置车控室紧急控制盘(IBP盘),作为BAS火灾 工况自动控制的后备措施。其操作权限高于车站和 中央工作站,盘面应以火灾工况操作为主,操作程 序应力求简便、直接; 操作工作站不应兼有网关功能,即:当操作员工作 站退出时,BAS能正常运行。
注:1.屏蔽门应独立设置门控单元,完成屏蔽门开门、关门操作和各种联锁保护, 该控制器由屏蔽门系统提供; 2.详细的监控点配置宜根据屏蔽门系统与BAS的集成和接口要求进一步细化。
防淹门系统监控点基本配置
监测(DI) 开启状态 1 关闭状态 1 锁定状态 1 故障 1 报警水位 N
注:防淹门宜独立设置控制装置,完成防淹门开门、关门操作和各种联锁保护,该控制 器或控制系统由防淹门系统提供。
中央级网络功能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版强条整理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版强条整理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1.0.12 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因结构损坏或大修对地铁运营安全有严重影响的其他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

1.0.17 地铁浅埋、高架及地面线路设计时,应采取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

1.0.19 地铁工程设计应采取防火灾、水淹、地震、风暴、冰雪、雷击等灾害的措施。

精品文档,超值下载1.0.20 地铁工程应设置安防设施。

安防设施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尚应合理设置安全检查设备的接口、监控系统、危险品处理设施,以及相关用房等。

1.0.21 地铁工程应设置无障碍乘行和使用设施。

3.3.2 地铁列车必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运行。

4.1.2 车辆应确保在寿命周期内正常运行时的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同时应具备故障、事故和灾难情况下对人员和车辆救助的条件。

4.1.3 车辆及其内部设施应使用不燃材料或无卤、低烟的阻燃材料。

4.1.19 列车应具有下列故障运行能力:1 列车在超员荷载和在丧失1/4动力的情况下,应能维持运行到终点‘2 列车在超员荷载和在丧失1/2动力的情况下,应具有在正线最大坡道上启动和运行到最近车站的能力;3 一列空载列车应具有在正线线路的最大坡道上牵引另一列超员荷载的无动力列车运行到下一车站的能力。

4.7.2 列车应设置报警系统,客室内应设置乘客紧急报警装置,乘客紧急报警装置应具有乘务员与乘客间双向通信功能。

当采用无人驾驶运行模式时,报警系统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 的有关规定。

4.7.4 客室车门系统应设置安全联锁,应确保车速大于5km/h时不能开启、车门未全关闭时不能启动列车。

4.7.6 客室、司机室应配置便携式灭火器具,安放位置应有明显标识并便于取用。

6.1.2 地铁选线应符合下列规定:4 地铁线路之间交叉,以及地铁线路与其他交通线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方式;7.1.3 无咋轨道主体结构及混凝土轨枕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施行日期:2014年3月1日1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1.1 车站、区间隧道、区间变电所及系统设备用房、主变电所、集中冷站、控制中心、车辆基地,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

19.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分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保护等级应为一级;2 封闭的建筑面积超过2000m2,但面积不超过3000m2的地面车站、高架车站,保护等级应为二级,面积超过3000m²的保护等级应为一级。

19.4 火灾探测器与报警装置的设置19.4.5 地下车站的站厅层公共区、站台层公共区、换乘公共区、各种设备机房、库房、值班室、办公室、走廊、配电室、电缆隧道或夹层,以及长度超过60m的出入口通道,应设置火灾探测器。

28 防灾28.1.5 车站站台、站厅和出入口通道的乘客疏散区内不得设置商业场所,除地铁运营、服务设备、设施外,也不得设置妨碍乘客疏散的设备、设施及其他物体。

28.1.6 当地铁开发地下商业时,商业区与站厅间应划分成不同的防火分区,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28.2 建筑防火28.2.1 地铁各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的车站、区间、变电站等主体工程及出入口通道、风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2 地面出入口、风亭等附属建筑,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的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3 控制中心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4 车辆基地内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28.2.2 防火分区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厅公共区应划为一个防火分区(补充:没有面积规定),设备与管理用房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500m2;2 地下换乘车站当共用一个站厅时,站厅公共区面积不应大于5000m2;3 地上的车站站厅公共区采用机械排烟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0m2,其他部位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4 车辆基地、控制中心的防火分区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施行日期:2014年3月1日1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1.1 车站、区间隧道、区间变电所及系统设备用房、主变电所、集中冷站、控制中心、车辆基地,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

19.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分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保护等级应为一级;2 封闭的建筑面积超过2000m2,但面积不超过3000m2的地面车站、高架车站,保护等级应为二级,面积超过3000m²的保护等级应为一级。

19.4 火灾探测器与报警装置的设置19.4.5 地下车站的站厅层公共区、站台层公共区、换乘公共区、各种设备机房、库房、值班室、办公室、走廊、配电室、电缆隧道或夹层,以及长度超过60m的出入口通道,应设置火灾探测器。

28 防灾28.1.5 车站站台、站厅和出入口通道的乘客疏散区内不得设置商业场所,除地铁运营、服务设备、设施外,也不得设置妨碍乘客疏散的设备、设施及其他物体。

28.1.6 当地铁开发地下商业时,商业区与站厅间应划分成不同的防火分区,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28.2 建筑防火28.2.1 地铁各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的车站、区间、变电站等主体工程及出入口通道、风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2 地面出入口、风亭等附属建筑,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的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3 控制中心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4 车辆基地内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28.2.2 防火分区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厅公共区应划为一个防火分区(补充:没有面积规定),设备与管理用房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500m2;2 地下换乘车站当共用一个站厅时,站厅公共区面积不应大于5000m2;3 地上的车站站厅公共区采用机械排烟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0m2,其他部位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4 车辆基地、控制中心的防火分区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地铁设计规范(GB_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GB_50157-2003).

车站事故照明电源系统监控点基本配置
监测(DI)
交流失压信号
1
直流接地信号
1
故障
1
车站照明系统监控点基本配置
设备 控制 DO 启停 照明回路 1 状态 1 监测 DI 就地/远程 1
注:1. BAS可不监视就地/远程状态; 2. 如果照明系统在车控室手动控制,BAS可不控制照明回路。
车站导向指示系统监控点基本配置
1
2 2
1
1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地铁空调水系统设备及监控点基本配置
设备 控制 DO 启停 冷水机组 1 AO 调节 运行 1 故障 1 DI 环控/遥控 1 就地/远程 1 开度 温度 1 监测 AI 压力 1 流量 1
冷冻水泵
冷却水泵 冷却塔风机
1
1 1
1
1 1
1
地铁BAS目标
营造良好舒适环境 降低能源消耗 节省人力 提高管理水平
地铁BAS监控对象
通风空调系统(重点) 制冷系统(重点) 给排水系统 照明系统 乘客导向系统 自动扶梯、电梯 屏蔽门 防淹门 ……
地铁BAS设计原则
应针对地铁的特点和各城市的气候环境、经 济情况,设置不同水平的BAS系统; 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资源共享; 应满足地铁运营管理的需要; BAS设备应选择具备可靠性、容错性、可维 护性和工业级控制产品; 事故通风与排烟系统的监控宜采取冗余措施。
1
1 1 1 1
地铁给排水系统监控点基本配置
设备 控制 DO 启停 一般水泵 重要水泵 1 AO 调节 运行状态 1 1 故障 1 1 DI 低水位 1 1 高水位 1 1 监测 AI或PI 水量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
或系统的要求采用一点接地或浮空地;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
控制 DO AO 启停 调节 2 1 1 1 1 1
2 2
运行 2 1 1 1 1 1 1 2 2
故障 1 1 1 1 1 1
1
监测
DI 环控/遥控 就地/远程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AI 温度 湿度
1
1
1
1
1
1
1
1
1
1
地铁空调水系统设备及监控点基本配置
设备
控制
DO AO 启停 调节
冷水机组 1
冷冻水泵 1
在地下线路为三站二区间或以下时,可不设置中央 管理级系统,仅设车站管理级工作站,区间列车火 灾可由车站级工作站控制相邻两站的隧道排烟设备 执行相应排烟模式。
地铁BAS与FAS、PSCADA的关系
当BAS与FAS独立设置(即:不采用综合集成方案, 两系统的监控平台独立)时,系统之间应设置高可 靠性通信接口,防排烟系统与正常通风系统合用的 设备由BAS统一监控,火灾工况由FAS发布火灾模 式指令,BAS优先执行相应的控制程序;
2.详细的监控点配置宜根据屏蔽门系统与BAS的集成和接口要求进一步细化。
防淹门系统监控点基本配置
开启状态 1
关闭状态 1
监测(DI) 锁定状态 1
故障 1
报警水位 N
注:防淹门宜独立设置控制装置,完成防淹门开门、关门操作和各种联锁保护,该控制 器或控制系统由防淹门系统提供。
地铁BAS硬件设备配置--中央级
地铁BAS硬件设备配置--现场级控制系统
可选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可编程逻 辑控制器(PLC)作为地铁BAS控制设备;

地铁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

1.0.12 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因结构损坏或大修对地铁运营安全有严重影响的其他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

1.0.17 地铁浅埋、高架及地面线路设计时,应采取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

1.0.19 地铁工程设计应采取防火灾、水淹、地震、风暴、冰雪、雷击等灾害的措施。

1.0.20 地铁工程应设置安防设施。

安防设施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尚应合理设置安全检查设备的接口、监控系统、危险品处理设施,以及相关用房等。

1.0.21 地铁工程应设置无障碍乘行和使用设施。

3.3.2 地铁列车必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运行。

4.1.2 车辆应确保在寿命周期内正常运行时的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同时应具备故障、事故和灾难情况下对人员和车辆救助的条件。

4.1.3 车辆及其内部设施应使用不燃材料或无卤、低烟的阻燃材料。

4.1.19 列车应具有下列故障运行能力:1 列车在超员荷载和在丧失1/4动力的情况下,应能维持运行到终点‘2 列车在超员荷载和在丧失1/2动力的情况下,应具有在正线最大坡道上启动和运行到最近车站的能力;3 一列空载列车应具有在正线线路的最大坡道上牵引另一列超员荷载的无动力列车运行到下一车站的能力。

4.7.2 列车应设置报警系统,客室内应设置乘客紧急报警装置,乘客紧急报警装置应具有乘务员与乘客间双向通信功能。

当采用无人驾驶运行模式时,报警系统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 的有关规定。

4.7.4 客室车门系统应设置安全联锁,应确保车速大于5km/h时不能开启、车门未全关闭时不能启动列车。

4.7.6 客室、司机室应配置便携式灭火器具,安放位置应有明显标识并便于取用。

6.1.2 地铁选线应符合下列规定:4 地铁线路之间交叉,以及地铁线路与其他交通线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方式;7.1.3 无咋轨道主体结构及混凝土轨枕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

地铁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车站建筑一般规定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妥善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之间的关系。

车站设计必须满足客流需求,保证乘降安全、疏导迅速、布局紧凑、便于管理,并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设施,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地铁各线路之间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交汇处的换乘站,建筑设施的通行能力应满足预测的远期换乘客流量的需要。

不能同步实施时,应预留接口。

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人行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等部位的通行能力应按该站远期超高峰客流量确定。

超高峰设计客流量为该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诚意~超高峰系数。

车站设计宜考虑地下、地上空间综合利用。

车站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地下车站的土建工程宜一次建成。

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地面建筑可分期建设。

车站总体布局车站的平面形式应根据线路特征、营运要求、地上和地下环境及施工方法等条件确定。

站台可选用岛式、侧式或岛侧混合式等形式。

车站竖向布置根据线路敷设方式、周围环境及城市景观灯因素,可选取地下一层、地下多层、路堑式、地面、高架一层、高架多层等形式。

但私下车站宜浅,车站层数宜少有条件的地下或者高架车站应精良考虑站厅和设备及管理用房设于地面。

车站出入口风亭的位置,应根据周边环境及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出入口的布置应有利于客流吸引和疏散;风亭位置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满足规划、环保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地铁车站应设公共厕所,并应根据需要与可能在靠近位置设置自行车和汽车的停放场地。

车站平面站台计算长度应采用远期列车编组长度和停车误差距站台边缘400mn处应设不小于80mm宽的纵向醒目安全线。

采用屏蔽门是不设安全线。

人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总体布置除应满足上、下乘客的需要外,还应满足站台层的事故疏散时间不大于6min 进行验算。

消防专用电梯和垂直电梯不计入事故疏散用。

站厅公共区布置应满足功能分区要求,尽量避免进、出站及换乘人流路线之间的相互干扰。

地铁设计需要什么规范

地铁设计需要什么规范

地铁设计需要什么规范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规范来确保其安全、高效和舒适。

本文将介绍地铁设计中常用的规范,以确保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营和乘客的舒适体验。

车厢设计规范1. 车厢尺寸地铁车厢的尺寸应根据乘客的需求和舒适度进行设计。

车厢内应有足够的空间供乘客站立或坐下,并且要考虑到乘客流量高峰时的拥挤情况。

此外,车厢门的宽度也需要满足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需求。

2. 车厢内设施地铁车厢内应提供合适的座椅和扶手,以提供乘客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座椅材质应耐磨且易于清洁,扶手应设置在合适的高度,并且要考虑到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3. 紧急设备地铁车厢内需设置紧急设备,如紧急通讯按钮、灭火器等,以确保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求助和自救。

车站设计规范1. 车站布局地铁车站的布局应设计合理,以方便乘客的进出和换乘。

车站出口应合理分布,以满足不同方向和出行需求的乘客。

2. 站台平台地铁站台应具备足够的长度和宽度,以容纳乘客的流动和站立。

站台边缘应设置足够高的护栏和安全门,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3. 车站标识地铁车站内外的标识应清晰明确,以便乘客准确地找到乘车口、出口和相关设施。

标识的字体和颜色应易于阅读和区分,以方便乘客的辨识。

4. 紧急疏散地铁车站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指示标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引导乘客迅速撤离。

运营规范1. 安全设备地铁系统应配备先进的安全设备,如闭路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以确保乘客和员工的安全。

2. 紧急救援地铁系统应设立紧急救援团队,并建立紧急救援响应机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各类紧急情况。

3. 定期检修地铁系统中的设备和设施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和可靠性。

4. 乘客信息地铁系统应配备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向乘客提供列车时刻表、晚点信息和紧急提示等,以提高乘客的满意度和出行体验。

总结地铁设计规范对于确保地铁系统的安全、高效和舒适至关重要。

车厢设计、车站设计和运营规范是地铁设计中常涉及的方面,只有在符合规范的基础上,地铁系统才能有效地满足乘客的需求,提供便捷和舒适的出行体验。

地铁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地铁设计规范车站建筑一般规定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妥善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之间的关系。

车站设计必须满足客流需求,保证乘降安全、疏导迅速、布局紧凑、便于管理,并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设施,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地铁各线路之间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交汇处的换乘站,建筑设施的通行能力应满足预测的远期换乘客流量的需要。

不能同步实施时,应预留接口。

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人行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等部位的通行能力应按该站远期超高峰客流量确定。

超高峰设计客流量为该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诚意~超高峰系数。

车站设计宜考虑地下、地上空间综合利用。

车站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地下车站的土建工程宜一次建成。

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地面建筑可分期建设。

车站总体布局车站的平面形式应根据线路特征、营运要求、地上和地下环境及施工方法等条件确定。

站台可选用岛式、侧式或岛侧混合式等形式。

车站竖向布置根据线路敷设方式、周围环境及城市景观灯因素,可选取地下一层、地下多层、路堑式、地面、高架一层、高架多层等形式。

但私下车站宜浅,车站层数宜少有条件的地下或者高架车站应精良考虑站厅和设备及管理用房设于地面。

车站出入口风亭的位置,应根据周边环境及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出入口的布置应有利于客流吸引和疏散;风亭位置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满足规划、环保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地铁车站应设公共厕所,并应根据需要与可能在靠近位置设置自行车和汽车的停放场地。

车站平面站台计算长度应采用远期列车编组长度和停车误差距站台边缘400mm处应设不小于80mm宽的纵向醒目安全线。

采用屏蔽门是不设安全线。

人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总体布置除应满足上、下乘客的需要外,还应满足站台层的事故疏散时间不大于6min进行验算。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版强条整理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版强条整理

1.0.12 天铁的主体结构工程,以及果结构益坏或者大建对于天铁经营仄安有宽重做用的其余结构工程,安排使用年限没有该矮于100年.之阳早格格创做1.0.17 天铁浅埋、下架及大天线路安排时,应采与落矮噪声、缩小振荡战缩小对于死态环境做用的步伐.1.0.19 天铁工程安排应采与防火灾、火淹、天震、风暴、冰雪、雷打等灾害的步伐.1.0.20 天铁工程应树坐安防办法.安防办法的安排除应切合本典型的有关确定中,尚应合理树坐仄安查看设备的接心、监控系统、伤害品处理办法,以及相关用房等.1.0.21 天铁工程应树坐无障碍乘止战使用办法.3.3.2 天铁列车必须正在仄安防备系统的监控下运止.4.1.2 车辆应保证正在寿命周期内仄常运止时的止车仄安战人身仄安;共时应具备障碍、事变战劫易情况下对于人员战车辆救帮的条件.4.1.3 车辆及其里里办法应使用没有焚资料或者无卤、矮烟的阻焚资料.4.1.19 列车应具备下列障碍运止本领:1 列车正在超员荷载战正在丧得1/4能源的情况下,应能保护运止到终面‘2 列车正在超员荷载战正在丧得1/2能源的情况下,应具备正在正线最大坡讲上开用战运止到迩来车站的本领;3 一列空载列车应具备正在正线线路的最大坡讲上牵引另一列超员荷载的无能源列车运止到下一车站的本领.4.7.2 列车应树坐报警系统,客室内应树坐搭客慢迫报警拆置,搭客慢迫报警拆置应具备乘务员与搭客间单背通疑功能.当采与无人驾驶运止模式时,报警系统树坐应切合现止国家尺度《都会轨讲接通技能典型》GB 50490 的有关确定.4.7.4 客室车门系统应树坐仄安联锁,应保证车速大于5km/h时没有克没有及开开、车门已齐关关时没有克没有及开用列车.4.7.6 客室、司机室应摆设便携式灭火器具,安顿位子应有明隐标记并便于与用.6.1.2 天铁选线应切合下列确定:4 天铁线路之间接叉,以及天铁线路与其余接通线路接叉时,必须采与坐体接叉办法;7.1.3 无咋轨讲主体结构及混凝土轨枕的安排使用年限没有该矮于100年.7.4.1 无咋讲床结构应切合下列确定:1 混凝土强度等第,隧讲内战U形结构天段没有该矮于C35,下架线战大天线天段没有该矮于C40,讲床结构的耐暂性谦脚安排使用年限100年的确定.7.6.2 采与减振工程步伐时,没有该削强轨讲结构的强度、宁静性及仄逆性.8.3.5 路基的工后重落量应切合下列央供:1 有咋轨讲线路没有该大于200mm,路桥过度段没有该大于200mm,重落速率没有该大于50mm/年;2 无咋轨讲线路路基工后没有匀称重落量,没有该超出扣件允许的调下量,路桥或者路隧接界处好别重落没有该大于10mm,过度段重落制成的路基战桥梁或者隧讲的合角没有该大于1/100.9.3.10 正在站台估计少度以中的车站结构坐柱、墙等与站台边沿的距离,必须谦脚限界央供.9.3.11 当站台树坐站门时,自站台边沿起背内1m范畴的站台大天化妆层下应举止绝缘处理.9.4.4 车站内应树坐导背、事变疏集、服务搭客等标记.10.1.3 区间桥梁应按100年安排使用年限安排.11.1.6 天下结构的耐暂性安排应切合下列确定:1 主体结媾战使用功夫没有成调换的结构构件,应根据使用环境类型,按安排使用年限为100年的央供举止耐暂性安排;11.1.10 天下结构的洁空尺寸必须切合天铁兴办限界央供,并应谦脚使用及动工工艺央供,共时应计进动工缺面、结构变形战位移的做用等果素.13.1.4 天铁透气、空调与供温系统应具备下列功能:1 当列车正在仄常运止时,应包管天铁里里气氛环境正在确定尺度范畴内;2 当列车阻塞正在区间隧讲内时,应包管对于阻塞区间举止灵验透气;3 当列车正在区间隧讲爆收火灾事变时,应具备排烟、透气功能;4 当车站内爆收火灾事变时,应具备排烟、透气功能. 13.2.31 树坐气体灭火的房间应树坐板滞透气系统,所排除的气体必须间接排出大天.14.2.5 管讲安插战敷设应切合下列确定:5 给火管没有该脱过变电所、通疑旗号机房、统制室、配电室等电气房间;14.3.1 天铁排火量定额应切合下列确定:4 大天车站、下架车站屋里排火管讲的排火安排重现期应当依照10年一逢的暴雨强度安排,安排落火历时应按5min估计;屋里雨火工程与溢流办法的总排火本领没有该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火量;5 下架区间、关关出出心、关关风井及隧讲洞心的雨火泵站、排火沟及排火管渠的排火本领,应按当天50年一逢的暴雨强度估计,安排落雨历时应按估计决定.15.1.6 一级背荷必须采与单电源单回路供电.15.1.7 一级背荷中特天要害的背荷,应删设应慢电源,并宽禁其余背荷接进.15.1.23 正在天下使用的主要资料应采用无卤、矮烟的阻焚或者耐火的产品.15.3.26 交战网应谦脚限界央供.车辆基天内架空交战网应树坐限界门.15.4.1 系统采与的电力电缆应切合下列确定:1 天下线路应采与无卤、矮烟的阻焚电线战电缆;15.4.2 火灾时需要包管供电的配电线路应采与耐火铜芯电缆或者矿物绝缘耐火铜芯电缆.15.7.15 曲流牵引供电系统应为没有接天系统,牵引变电所中的曲流牵引供电设备必须绝缘拆置.15.7.16 仄常单边供电运止时,站台出走止轨对于天电位没有该大于120V,车辆基天库线走止轨对于天电位没有该大于60V.当走止轨对于天电压超标时,应采与短时接天步伐.16.1.13 隧讲内托板托架、线缆的树坐宽禁侵进设备限界;车载台无线天线的树坐宽禁超出车辆限界.16.2.11 天下线路的通疑主搞电缆、光缆应采与无卤、矮烟的阻焚资料,并应具备抗电气化搞扰的呵护层.17.1.3 ATP系统、设备及电路应切合障碍导背仄安的规则.采与的仄安系统、设备应通过仄安认证.17.1.9 旗号系统的车载设备宽禁超出车辆限界,旗号系统的大天设备宽禁侵进设备限界.17.4.9 ATP系统应切合下列央供:1 天铁必须摆设ATP系统,其系统仄安完备度等第应谦脚仄安完备性等第(SIL)4级尺度;ATP系统里里设备之间的疑息传输通讲也应切合障碍导背仄安规则;2 正在仄安防备预约停车天面的中圆应设仄安防备距离或者防备区段,仄安防备距离应通过估计决定;17.4.11 ATP车载设备应切合下列央供:1 ATP系统引导列车停车应为最下仄安规则.车天连绝通疑中断、列车完备性电路断路、列车超速、列车的非预期移动、车载设备要害障碍等均应引导列车抑制制动;17.4.15 ATP设备应切合下列联锁功能央供:1 ATP设备应保证进路上讲岔、旗号机战区段的连锁.连锁条件没有符时,宽禁进路开通.敌对于进路应相互照查,没有得共时开通;7 车站站台及车站统制室应设站台慢迫关关按钮.站台慢迫关关按钮电路应切合障碍导背仄安的规则;18.1.9 车站统制室应树坐慢迫统制按钮,并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真止联动;当车站处于慢迫状态或者设备得电时,自动检票机阻挡拆置应处于释搁状态.19.3.1 消防联动统制系统应真止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消防电源及应慢照明、疏集指示、防火卷帘、电动挡烟垂帘、消防广播、卖检票机、站台里、门禁、自动扶梯等系统正在火灾情况下的消防联动统制.19.4.5 天下车站的站厅层大众区、站台层大众区、换成大众区、百般设备机房、库房、值班室、办公室、走廊、配电室、电缆隧讲或者夹层,以及少度超出60m的出出心通讲,应树坐火灾探测器.20.3.10 概括监控系统应具备下列主要联动功能:2 火灾工况,区间火灾防排烟模式统制、车站火灾消防应慢广播、车站火灾场景的视频监控战搭客疑息系统的火灾疑息颁布功能;21.2.4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之间应树坐通疑接心;火灾工况应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颁布火灾模式指令,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应劣先真止相映的统制步调. 21.2.5 防烟、排烟系统与仄常透气系统合用的设备,正在火灾情况下应由环境战设备监控系统统一监控.21.3.3 真止防灾战阻塞模式应具备下列功能:1 接支车站自动或者脚动火灾模式指令,真止车站防烟、排烟模式;2 接支列车区间停车位子、火灾部位疑息,真止隧讲防排烟模式;3 接支列车区间阻塞疑息,真止阻塞透气模式;4 监控车站搭客导背标记系统战应慢照明系统;5 监视各排火泵房伤害火位.21.7.6 环境战设备监控系统的旗号线与电源线没有该共用电缆,本来没有该敷设正在共一根金属套管内.22.6.1 搭客疑息系统的数据线战电源线没有该共用电缆,本来没有该敷设正在共一根金属套管内.22.6.3 数据线应采与无卤、矮烟的阻焚屏蔽电缆.23.1.7 设有门禁拆置的通讲门、设备及管制用房门的电子锁,应谦脚防冲碰战消防疏集的央供.电子锁应具备断电自动释搁功能,设备及管制用房门电子锁还应具备脚动板滞解锁功能.23.1.8 门禁系统应真止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统制.车站统制室概括后备统制盘(IBP)上应树坐门禁慢迫开门统制按钮,并应具备脚动、自动切换功能.24.8.1 统制核心应树坐火灾自动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火灾事变广播、自动灭火、火消防、防排烟等系统.多线路中央统制室应树坐自动灭火系统.25.1.10 自动扶梯战自动人止讲的传输设备应采与阻焚资料.25.1.15 当自动扶梯额定速度为0.5m/s,且提下下度没有大于6m时,上、下火仄梯级数量没有得少于2块;当额定速度为0.5m/s,且提下下度大于6m时,上、下火仄梯级数量没有得少于3块;当额定速度等于0.65m/s时,上、下火仄梯级数量没有得少于3块;当额定速度大于0.65m/s时,上、下火仄梯级数量没有得少于4块;25.2.8 当电梯兼搞消防梯时,其办法应切合消防电梯的功能,供电应采与一级背荷.26.1.7 站台门没有得动做防火断绝拆置.26.1.8 天下车站站台门系统的绝缘资料、稀启资料战电线电缆等应采与无卤、矮烟的阻焚资料;大天战下架车站站台门系统的绝缘资料、稀启资料战电线电缆等应采与矮卤、矮烟的阻焚资料.27.3.8 大天交战轨应分段树坐并加拆仄安防备罩.停车、列检库战单周\三月检库线采与架空交战网时,每线列位之间战库前均应树坐断绝开关或者分段器,并应树坐支电时的旗号隐现或者声响办法.27.4.2 车辆段的定建库、大架建库战临建库均没有该树坐交战网或者交战轨供电.定建段需正在定建库内举止降弓调试做业时,应正在库端设移动交战网.27.4.14 油漆库应树坐透气设备,并应采与消防战环保步伐.库内电器设备均应切合防爆央供.28.1.5 车站站台、站厅战出出心通讲的搭客疏集区内没有得树坐商业场合,除天铁经营、服务设备、办法中,也没有得树坐妨碍搭客疏集的设备、办法及其余物体.28.2.1 天铁各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第应切合下列确定:1 天下的车站、区间、变电站等主体工程及出出心通讲、风讲的耐火等第为一级;3 统制核心兴办耐火等第应为一级;28.2.3 车站仄安出心树坐应切合下列确定:1 车站每个站厅大众区仄安出心数量应经估计决定,且应树坐很多于2个曲通大天的仄安出心;2 天下单层侧式站台车站,每侧站台仄安出心数量应经估计决定,且没有该少于2个曲通大天的仄安出心;3 天下车站的设备与管制用房天区仄安出心的数量没有该少于2个,其中有人值守的防火分区应有1个仄安出心曲通大天;4 仄安出心应分别树坐,当共目标树坐时,二个仄安出心通讲心部之间洁距没有该小于10m;5 横井、爬梯、电梯、消防博用通讲,以及设正在二侧式站台之间的过轨天讲没有该动做仄安出心;6 天下换乘车站的换乘通讲没有该动做仄安出心.28.2.528.2.9 车站拆建资料应切合下列确定:1 天下车站大众区战设备与管制用房的顶棚、墙里、大天拆建资料及垃圾箱,应采与焚烧本能等第为A级可则资料;2 天上车站大众区墙里、顶棚的拆建资料及垃圾箱,应采与A级没有焚资料,大天应采与没有矮于B1级易焚资料.设备与管制用房区内的拆建资料,应切合现止国家尺度《兴办里里拆建安排防火典型》GB 50222的有关确定;3 天上、天下车站大众区的广告灯箱、导背标记、戚息椅、电话亭、卖检票机等牢固服务办法的资料,应采与没有矮于B1级的易焚资料.拆建资料没有得采与石棉、玻璃纤维、塑料等制品.28.2.11 车站站台大众区的楼梯、自动扶梯、出出心通讲,应谦脚当爆收火灾时正在6min内将近期或者客流统制期超下峰小时一列近战列车所载的搭客及站台上的候车人员局部撤离站台到达仄安区的央供.28.4.1 天下车站及区间隧讲内必须树坐防烟、排烟战事变透气系统.28.4.2 下列场合应树坐板滞防烟、排烟步伐:1 天下车站的站台战站台;2 连绝少度大于300m的区间隧讲战齐启关车讲;3 防烟楼梯间战前室.28.4.7 防烟、排烟系统与事变透气应具备下列功能:1 当区间隧讲爆收火灾时,应背着搭客主要疏集目标排烟,迎着搭客疏集目标支新风;2 当天下车站的站厅、站台爆收火灾时,应具备防烟、排烟、透气功能;3 当列车阻塞正在区间隧讲时,应付于阻塞区间举止灵验透气;4 当大天或者下架车站爆收火灾时,应具备排烟功能;5 当设备与管制用房爆收火灾时,应具备防烟、排烟、透气功能.28.4.22 透气空调系统下列部位应树坐防火阀:1 风管脱越防火分区的防火墙及楼板处;2 每层火仄搞管与笔曲总管的接接处;3 脱越变形缝且有隔墙处.28.5.1 天铁公务电话接换机应具备火警时能自动变换到市话网“119”的功能;共时,天铁内应配备正在爆收灾害时供救援人员举止天上、天下联结的无线通疑办法.28.5.5 天铁应树坐消防博用调动电话,防灾调动电话系统应正在统制核心设调动电话总机,并应正在车站及车辆基天设分机.28.6.1 消防用电设备应按一级背荷供电,并应正在终级配电箱处树坐自动切换拆置.当爆收火灾而切断死产、死计用电时,消防设备应能包管仄常处事.28.6.5 下列没有问应树坐应慢疏集照明:1 车站站厅、站台、自动扶梯、自动人止讲及楼梯;2 车站附属用房内走讲等疏集通讲;3 区间隧讲;4 车辆基天内的单体兴办物及统制核心大楼的疏集楼梯间、疏集通讲、消防电梯间(含前室).28.6.6 下列部位应树坐疏集指示标记:1 车站站厅、站台、自动扶梯、自动人止讲及楼梯心;2 车站附属用房内走讲等疏集通讲及仄安出心;3 区间隧讲;4 车辆基天内的单体兴办物及统制核心大楼的疏集楼梯间、疏集通讲及仄安出心.28.7.1 天铁车站出出心及敞心矮风井等心部的防淹步伐,应谦脚当天防洪排涝央供.。

地铁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
2.0.16 站台计算长度 computed length of platform 最大列车编组长度加列车停站时产生的误差。
2.0.17 车站公共区 public zone of station 车站站厅层公共区为供乘客完成售检票到达乘车区及出站的区域;站台层公共区为乘客
上、下列车的区域。 2.0.18 无缝线路纵向水平力
轨面以下规定距离处,左右两股钢轨头部内侧之间的最短距离。
4
2.0.13 无缝线路 gapless track 钢轨连续焊接或胶结超过两个伸缩区长度的轨道。
2.0.14 整体道床 monolithic track-bed 用混凝土等材料灌注的道床。
2.0.15 路基 subgrade 经开挖和填筑而成的直接支承轨道的基础结构物。
longitudinal horizontal force of seamless track 指伸缩力和挠曲力。伸缩力指因温度变化桥梁与长钢轨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纵向力;挠曲 力指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桥梁挠曲引起的桥梁与长钢轨相对位移产生的纵向力。 2.0.19 无缝线路断轨力 broken rail force of seamless track 因长钢轨折断引起桥梁与长钢轨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纵向力。 2.0.20 明挖法 cut and cover 由地面挖开的基坑中修筑隧道的方法。 2.0.21 盖挖顺筑法 cover and cut—bottom up 明挖法的一种。方法是在地面修筑维持地面交通的临时路面及其支撑后,自上而下开挖 土方至坑底设计标高,再自下而上修筑结构。 2.0.22 盖挖逆筑法 cover and cut—top down 明挖法的一种。其作业顺序与传统的明挖法相反,方法是开挖地面修筑结构顶板及其竖 向支撑结构后,在顶板的下面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土方分层修筑结构。 2.0.23 矿山法 mining method 传统的矿山法是指用钻眼爆破的方法开挖断面修筑隧道的暗挖施工方法。随着技术的发 展,除钻爆法外,现代矿山法还包括新奥法等施工方法。 2.0.24 盾构法 shield method 用盾构修筑隧道的暗挖施工方法,盾构是一种钢制壳体内配有开挖和拼装衬砌管片等设

地铁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使地铁工程设计达到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技术先进,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00km/h、采用常规电机驱动列车的钢轮钢轨地铁新建工程的设计。

1.0.3 地铁应布设在城市客运量大的主要客运通道上。

1.0.4 地铁工程设计,应符合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并应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相协调。

1.0.5 地铁工程设计有关线路功能定位、服务水平、系统运能、线路走向及起讫点、车辆基地选址和资源共享等,应依据远景线网规划确定,并应符合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

1.0.6 地铁工程设计应根据远景线网规划,处理与其他线路的关系,并应预留续建工程的连接条件。

地铁线路间及地铁与其他交通系统间的衔接,应做到换乘安全、便捷。

1.0.7 地铁设计应提倡科技创新,贯彻节约资源和集约化建设的原则。

1.0.8 地铁工程的设计年限应分为初期、近期、远期。

初期可按建成通车后第3年确定,近期应按建成通车后第10年确定,远期应按建成通车后第25年确定。

1.0.9 地铁各线路的建设时序和线路设计长度应根据城市形态、规模、客流分布状况、发展需求,以及技术经济合理原则确定,并应经政府主编部门的批准。

1.0.10 车辆基地、停车场、联络线、控制中心和主变电所,应根据线网规划及建设时序统筹布设。

1.0.11 地铁工程的建设规模、设备容量,以及车辆基地和停车场等的用地面积,应按预测的远期或客流控制期客流量、列车通过能力和资源共享原则确定。

对于可分期建设的工程和可分期配置的设备,宜分期续建和增设。

1.0.12 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因结构损坏或大修对地铁运营安全有严重影响的其他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

1.0.13 地铁线路应采用1435mm标准轨距,正线应采用右侧行车的双线线路。

1.0.14 地铁线路应为全封闭式,并宜高密度组织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设计规范地铁设计规范地铁工程设计必须符合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年。

地铁线路应为右侧行车的双线线路并应采用标准轨距。

设计地铁浅埋、高架及地面线路时应采取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使之符合国家现行的城市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地铁各系统排放的废气、废水、废物应达到国家现行的相关排放标准。

地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应根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跨河流和临近河流的地铁地面和高架工程应按的洪水频率标准进行设计。

对下穿河流或湖泊等水域的地铁工程应在进出水域的两端适当位置设防淹门或采取其他防淹措施。

地铁的基本运营状态应包含正常运营状态、非正常运营状态和紧急运营状态。

系统的运营必须在能够保证所有使用该系统的人员和乘客以及系统设施安全的情况下实施。

地铁的设计运输能力应满足预测的远期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的需要。

地铁线路必须为全封闭形式同时列车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运行。

圆形隧道应按全线盾构施工地段的平面曲线最小半径确定隧道建筑限界。

高架线或地面线建筑限界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高架线、地面线的区间和车站建筑限界应按高架或地面线设备限界或车辆限界及设备安装尺寸计算确定。

车站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应满足下列要求站台计算长度内的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按车辆限界加安全间隙确定但站台边缘与车辆轮廓线之间的间隙当采用整体道床时不应大于当采用碎石道床时不应大于。

曲线车站站台边缘与车辆轮廓线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

地铁线路的选定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

地铁的线路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城市现状与规划的道路、地面建筑物、管线和其他构筑物、文物古迹保护要求、环境与景观、地形与地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的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

地铁的线路之间及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交叉处应采用立体交叉。

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应根据车辆类型、列车设计运行速度和工程难易程度经比选确定线路平面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表规定的数值。

车站站台计算长度内和道岔范围内不得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离开道岔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

碎石道床线路竖曲线不得与平面缓和曲线重叠当不设平面缓和曲线时竖曲线不得与超高顺坡段重叠。

轨道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适量弹性确保列车安全、平稳、快速运行和乘客舒适。

根据环境保护对沿线不同地段的减振、降噪要求轨道应采用相应的减振轨道结构。

正线钢轨接头应采用对接曲线内股应采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位置。

辅助线和车场线半径等于及小于的曲线地段钢轨接头应采用错接错接距离不应小于。

曲线超高值应在缓和曲线内递减无缓和曲线时应在直线段递减。

超高顺坡率不宜大于‰困难地段不应大于‰。

正线上道岔的钢轨类型应与正线的钢轨类型一致。

路基是地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承受轨道和车辆荷载。

路基工程作为土工结构物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路基面宽度应根据正线数目、配线情况、线间距、轨道结构尺寸、路基面形状、曲线加宽、路肩宽度等计算确定。

当路肩埋有设备时路堤及路堑的路肩宽度均不得小于无埋设设备时路肩宽度均不得小于。

路基基床分表层和底层表层厚度应不小于底层厚度应不小于。

基床厚度以路肩施工高程为计算起点。

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妥善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之间的关系。

车站设计必须满足客流需求保证乘降安全、疏导迅速、布置紧凑、便于管理并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设施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站台计算长度应采用远期列车编组长度加停车误差。

距站台边缘处应设不小于宽的纵向醒目安全线。

采用屏蔽门时不设安全线。

人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总量布置除应满足上、下乘客的需要外还应按站台层的事故疏散时间不大于进行验算。

消防专用梯及垂直电梯不计入事故疏散用。

装修应采用防火、防潮、防腐、耐久、易清洁的环保材料应便于施工与维修可能条件下兼顾吸声。

地面材料应防滑、耐磨。

车站内应设置各种导向、事故疏散、服务乘?偷谋曛尽? 车站出入口的数量应根据吸引与疏散客流的要求设置但不得少于两个。

每个出入口宽度应按远期分向设计客流量乘以不均匀系数计算确定。

地下车站出入口的地面标高应高出室外地面并应满足当地防洪要求。

单建或与建筑物合建的风亭其口部距其他建筑物距离应不小于。

当风亭设于路边时风亭开口底距地面的高度应不小于。

车站出入口的提升高度超过时应设上行自动扶梯超过时应考虑上、下行均设自动扶梯。

站厅与站台间应设上行自动扶梯高差超过时上、下行均应设自动扶梯。

分期建设的自动扶梯应预留位置。

高架结构墩位布置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跨越铁路、道路时桥下净空应满足铁路、道路限界要求并预留结构沉降量、铁路抬道量或公路路面翻修高度跨越排洪河流时应按/洪水频率标准进行设计技术复杂、修复困难的大桥、特大桥应按洪水频率标准进行检算跨越通航河流时其桥下净空应根据航道等级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跨结构在列车静活载作用下其竖向挠度不应超过表的容许值。

高架结构墩台基础的沉降应按恒载计算。

对于外静定结构其总沉降量与施工期间沉降量之差不应超过下列容许值墩台均匀沉降量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

对于外静不定结构其相邻墩台不均匀沉降量之差的容许值还应根据沉降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影响来确定。

列车竖向静活载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列车竖向静活载图式按本线列车的最大轴重、轴距及近、远期中最长的列车编组确定。

单线和双线高架结构按列车活载作用于每一条线路确定。

多于两线的高架结构按下列最不利情况考虑按两条线路在最不利位置承受列车活载其余线路不承受列车活载所有线路在最不利位置承受的活载。

影响线加载时活载图式不可任意截取但对影响线异符号区段轴重按计。

地震力的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计算。

车站高架结构应考虑纵、横向地基不均匀沉陷的影响包括不均匀沉陷对车站结构的影响和轨道梁桥独立布置时不均匀沉陷对站台标高的影响。

车站高架结构应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及设防。

轨道梁桥与车站结构完全分开布置时轨道梁桥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

地下结构的设计应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考虑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对结构的作用。

地下结构的净空尺寸应满足地铁建筑限界和其他使用及施工工艺等要求并考虑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和位移的影响。

采用直流电力牵引和走行轨回流的地铁结构应根据现行《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

钢结构及钢连接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在设计换乘站中直接承受地铁车辆荷载的楼板等构件时地铁车辆竖向荷载应按其实际轴重和排列计算并考虑动力作用的影响同时尚应按线路通过的重型设备运输车辆的荷载进行验算。

车站站台、楼板和楼梯等部位的人群均布荷载的标准值应采用。

设备用房楼板的计算荷载应根据设备安装、检修和正常使用的实际情况包括动力效应确定其标准值不得小于。

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比、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最小用量等应符合耐久性要求满足抗裂、抗渗、抗冻和抗侵蚀的需要。

一般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不得低于表的规定。

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地下结构应就其施工和正常使用阶段进行结构强度的计算必要时也应进行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对于混凝土结构尚应进行抗裂验算或裂缝宽度验算。

当计入地震荷载或其他偶然荷载作用时不需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

换乘站中直接承受列车荷载的楼板等构件其计算及构造应满足现行《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

设计地震区的结构时应根据设防要求、场地条件、结构类型和埋深等因素选用能较好反映其地震工作性状的分析方法并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提高结构和接头处的整体抗震能力。

当围岩中包含有可液化土层时必须采取可靠对策提高地层的抗液化能力保证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安全性。

暗挖法施工的结构应及时向其衬砌背后压注结硬性浆液保证围岩与结构的共同作用。

沉管法施工的隧道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沉管法施工的隧道应就其在预制、系泊、浮运、沉放、对接、基础处理等不同施工阶段和运营状态下可能出现的最不利荷载组合考虑地基的不均匀性和基础处理的质量分别对横断面和纵向的受力进行分析。

纵向分析时应考虑接头刚度的影响。

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地下结构应设置温度变形缝。

缝的间距可根据施工工艺、使用要求、围岩条件以及运营期间地铁内部温度相对于结构施工时的变化等参照类似工程的经验确定。

在区间隧道和车站结构中当因结构、地基、基础或荷载发生变化可能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时宜通过地基处理、结构措施或设置后浇带等方法将结构的纵向沉降曲率和沉降差控制在整体道床和地下结构的允许变形范围内。

在车站结构与出入口通道等附属建筑的结合部应设置变形缝。

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变形缝两边的结构不产生影响行车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差异沉降。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得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应符合表的规定。

箍筋、分布筋和构造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

地下结构防水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地下车站及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区间隧道及连接通道等附属的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他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任意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

卷材防水层宜为层。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宜小于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应小于高聚物改性沥青自粘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宜小于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宜小于塑料树脂类防水卷材厚度宜为。

卷材及其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刺穿性、耐腐蚀性和耐菌性。

变形缝处采取的防水措施应能满足接缝两端结构产生的异沉降及纵向伸缩时的密封防水要求。

地铁的内部空气环境应采用通风或空调系统进行控制。

地铁的通风与空调系统应保证其内部空气环境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气流组织、气流速度和噪声等均能满足人员的生理及心理条件要求和设备正常运转的需要。

地铁通风与空调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当列车在正常运行时应保证地铁内部空气环境在规定标准范围内当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内时应保证阻塞处的有效通风功能当列车在区间隧道发生火灾事故时应具备防灾排烟、通风功能当车站内发生火灾事故时应具备防灾排烟、通风功能。

地铁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地铁通风和空调系统分为通风系统合活塞通风和空调系统两种系统方式地铁通风与空调系统宜优先采用通风系统方式含活塞通风在夏季当地最热月的平均温度超过?且地铁高峰时间内每小时的行车对数和每列车车辆数的乘积大于时可采用空调系统在夏季当地最热月的平均温度超过?全年平均温度超过?且地铁高峰时间内每小时的行车对数和每列车车辆数的乘积大于时可采用空调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