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问题的简单论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造纸术的发明与发展等有关问题的简单论述

院系:通识教育学院

班级:税务二班

姓名:奚凌艳

学号:41028090

指导老师:文兴吾

2010年10月13日完成

论文摘要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随着纸的普及,它逐渐取代了龟甲、兽骨、简牍、缣帛等成为了传播知识、记录信息的最佳载体沿用至今。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创新,造纸原料从麻单种扩展到多种,造纸技术也不断完善。而后它向外传播,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章从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开始讲起,进行简单基本情况的介绍

第二章讨论造纸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造纸术的改进及高超的水平。因篇幅有限只做简单描述。

第三章造纸术向外的传播,以向西方国家的传播为主,总结促进其传播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造纸术的远大意义

正文

第一章造纸术的发明与造纸工艺

第一节造纸术发明于何时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起源于何时,我国学术界长期存在着“东汉蔡伦发明纸说”与“蔡伦前发明纸说”两种观点,它们之间的争论已有40多年。

据史料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摘自《后汉书》)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的原因之一,就是《后汉书》在当时的地位。

而考古方面1957年,陕西出土了灞桥纸,1974年,甘肃居延金关汉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关纸,1978 年,陕西扶风中颜村西汉窑藏出土了中颜纸,经过考古专家的考证和断代,证实这些纸是西汉初期到晚期的,年代都比东汉早。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再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放马滩纸。这张目前为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放马滩纸,当时成为中国在西汉早期就有优秀纸张的惟一物证“蔡伦之前的纸不是纸”的观点受到了冲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

员潘吉星指出: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有纸,蔡伦不应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中国造纸的历史起码要向前推进两三个世纪。

然而,另一派专家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虽然在西汉时期中国已造出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较粗糙,结构也比较松散,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纸。

而学生认为像仅仅依据一个遗址或少数几个遗址中出土的几件可疑纸状物来否定和改写历史定论这样轻率的做法,恐怕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任何重要发现的孤例都可能有例外,要做如此严肃的历史结论,科学工作者必须慎之又慎,在没有掌握充分而可靠的证据之前,切忌下任何断然的结论。(原载《科技日报》)

由于证据不足,蔡伦是否为纸的发明人我不能断言,而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重大的革新,才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为今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纸是可以肯定的。蔡伦对纸向中国、向世界的推广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即使不是最早造出纸的人,却可以算做“造纸术”的发明人。

第二节造纸工艺简介

蔡伦的造纸工艺是这样的:先把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用水浸泡、切碎,放水洗涤,再加草木灰蒸煮蒸透,然后捣松漂洗。这可以说就是后世碱法化学制浆过程的雏型。通过碱液蒸煮,从原料中分出纤维素,除掉木素、果胶、色素、油脂等杂质,这样加水搅拌,就得到浆糊状的东西,叫“纸浆”。使用筛子滤掉水分,筛面上就会剩下一层薄纤维片,晾干后压平,取下即得颇有机械强度的成纸。这个造纸工艺实际上已经具备了现代造纸过程的主要工序。公元2世纪后,造纸术在我国各地得以广泛传播,替代帛、简而成为我国惟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摘自《中国古代发明》)

第二章造纸术在中国的应用

第一节造纸工艺的进步

中国人发明造纸术以后,并没有停步不前。纸自汉代以后,又经历了1000多年的发展和创造。造纸原料由最早的麻,逐步扩大为树皮、青檀皮、竹、草等,造纸工艺也不断完善。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8世纪的2000年间,我国的造纸术一直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现代机器造纸工业的各个主要技术环节都能从我国古代造纸术中找到最初的发展形式。为了增进纸的美观,提高纸的质量,使之适于各种用途,还创造了一系列的古纸加工技术,主要包括砑光、填粉、施胶、涂蜡、染色、洒金、印花等。正是有了这些纸的加工技术,我国古代才能生产出各种各样莹滑光润、繁花似锦的加工纸。古代诗人们在诗中所赞美的“浣花笺纸桃花色”“剡藤莹滑如玻璃”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纸加工技术。

第二节造纸术对国家繁荣的意义

从大处来说,纸的发明与普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从小处来说,纸被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亲人间的通信,朋友之间的学术交流,个人的知识学习乃至店铺

的财务记录,国家的文献记载,纸成为了信息记录、传递必不可少的媒介。

第三章造纸术向外界的传播

随着造纸术在中国的广泛应用,纸作为一种理想的载体逐渐传入邻近国家,在四世纪传入朝鲜、七世纪传入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地区。而传入西方国家却经历了一段较长的过程,经多种途径传播。

公元751年但逻斯之战

但逻斯之战是中国店朝和阿拉伯帝国之间最大的一次军事冲突,虽以中国军队的失利而告终,但它对于中田文化尤其是造纸术的西传,意义极大。这次战争在中外史书上都有明确记载,是中国唐朝对西域统治中的一个重要插曲,它使一位名叫杜环的中国士兵有机会以战俘身分,历游8世纪中叶的伊斯兰世界后,写出了具有重要历史影响的地理学著作《经行记》。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接触是从军事冲突开始的。在642、715、727年发生了三次战争后,爆发了唐朝与大食的第四次军事冲突,这便是但逻斯之战。

这场战争中国文明以两万名战俘的媒介,迅速向西传播,直至欧洲国家。当然,阿拉伯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的文明也通过各种方式传到了中国。在向西方传播的中国文明中,造纸术无疑是最有影响的。东方学家季羡林先生在《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一书中指出:“中国造纸术的西传和这次战争有关,”,据阿拉伯方面的记载,在被俘的中国士兵里面有造纸工人,”他们“把自己的技术传给阿拉伯人”,并通过阿拉伯人,将造纸术传遍全世界。

在世界文明史上,造术纸西传无疑是一光彩夺目的界标。在古代,虽然人类文化的传播往往伴随着剑与血,但如果从实现文化交流有助社会发展这一角度去考虑,那么但罗斯之战的历史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大唐与大食的战争之后,战俘中熟练的造纸工匠在公元757年在撒马尔罕城开设了第一家造纸厂,其生产的纸备受欢迎和青睐。公元793年左右,在《一千零一夜》里时常出现的回教领袖哈伦又从撒马尔罕招来唐工匠,在首都巴格达(今伊拉克首府)和大马士革(今叙利亚城市)相继建立造纸厂。“大马士革纸”产生之后,在几个世纪内远销欧洲。

从9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埃及。11世纪中叶,传到埃及的中国造纸术又经过利比亚,于12世纪初叶传入了摩洛哥的非斯;同时,随着撒拉逊人入侵西班牙,中国造纸术又传到了西班牙的巴伦西亚。在这里开设的造纸厂不仅是西班牙最早的造纸厂,而且也是整个欧洲最早的造纸厂。

1157年,中国的造纸术终于越过了比利牛斯山脉,传到了法国,在比达伦开设了首家基督教国度的造纸厂。而传到埃及的中国造纸术在1050年前后又跨过了地中海,普及到意大利的西西岛。1276年在意大利的佩扎罗市也开设了中国式造纸厂。后来这座城市变成了意大利制造手抄纸的中心。从13世纪末叶到14世纪初叶,意大利不断开办造纸厂,所以不久它的造纸业就远远超过了西班牙,并取而代之,成为向欧州各地供应纸张的主要国家。欧洲人在18世纪发明了纸浆、19世纪发明了造纸机,中国的造纸技术被发扬光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