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的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的名词解释仪器分析是一项涉及科学技术和仪器设备的研究领域,旨在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来对物质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
通过仪器分析,可以获取关于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在现代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仪器分析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的质量和质量与电荷比的仪器分析技术。
质谱仪是质谱分析的主要仪器设备。
通过将待测物质样品转化为气态、液态或固态粒子,并将其离子化,利用磁场或电场将离子按质量或质荷比进行分离,最后测量和记录离子信号,从而获得物质组成、结构和分子质量等信息。
质谱分析在有机化学、生物学、医学研究和环境监测中有着广泛应用。
二、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一种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仪器分析技术。
光谱仪是光谱分析的主要仪器设备。
通过将样品与特定波长或一定范围的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测量和记录信号的能量和强度变化,从而获得物质样品的光谱信息。
光谱分析包括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多种形式,根据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方式和特点,可获得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等信息。
光谱分析在化学、物理、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等多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和技术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电化学仪器是电化学分析的主要设备,如电位计、电解槽和电化学工作站等。
通过将待测物质与电极接触,应用电位差和电流进行反应和测量,从而获得物质的电活性和电化学参数等信息。
电化学分析可用于测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物质的电导率以及电化学反应速率等。
在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和电池等领域中,电化学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一种将待分析物质溶液以流动相或静态相的形式通过色谱柱,利用待测物质在固定填料上的相互作用和迁移行为进行分离和测量的仪器分析技术。
色谱仪是色谱分析的主要仪器设备。
根据分离原理和方法不同,色谱分析可分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等。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简答、填空题总结——仪器分析资料文档
名词解释ICP环状结构: 在高频感应电场或者磁场下开成的等离子体涡流具有“趋肤效应”,此效应使得等离子体涡电流集中于等离子体表面,形成一环形加热通道,即ICP环状结构。
AES基本原理:待测原子的外层电子在外来能量的作用下,电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在高能态不稳定,迅速返回到低能态,并辐射出具有特征波长或者频率的谱线。
通过测定特征谱线的波长或者频率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测定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轫致辐射:电子通过荷电粒子(主要是重粒子)形成的电场(或者库仑场)时,受到加速或者减速引起的连续辐射。
自吸效应:激发态原子发出的辐射被其基态原子所吸收,从而使谱线强度下降的效应。
最后线:当渐渐减小待测元素的含量时,该元素产生所有特征谱线中最后消失的谱线。
它一般是元素的最灵敏线或者共振线。
(或者称持久线。
当待测物含量逐渐减小时,谱线数目亦相应减少,当c接近0时所观察到的谱线,是理论上的灵敏线或者第一共振线。
)灵敏线: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常为原子线(电弧线),或者离子线(火花线)。
与实验条件有关。
共振线:从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
由最低能级的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称为第一共振线。
普通也是最灵敏线。
与元素的激发程度难易有关。
分析线:在进行元素的定性或者定量分析时,根据测定的含量范围的实验条件,对每一元素可选一条或者几条最后线作为测量的分析线。
自吸线:当辐射能通过发光层周围的蒸汽原子时,将为其自身原子所吸收,而使谱线强度中心强度减弱的现象。
自蚀线:自吸最强的谱线的称为自蚀线。
光栅闪耀特性:将光栅刻痕刻成一定的形状通常是三角形的槽线,使衍射的能量集中到某一个衍射角附近激发电位: (Excited potential)原子外层电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要的能量,以eV表示。
每条谱线对应一激发电位。
Doppler变宽:由于原子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宽度增加,又称为热变宽偶合常数:两种核的自旋之间产生的相互干扰称为自旋耦合,相互干扰的大小用耦合常数表示。
名词解释-仪器分析
适用范围有限
不同的仪器分析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样品或特定组分的测 定可能不适用。
对操作人员要求高
仪器分析需要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仪器,保 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高通量和高灵敏度仪器的发展
总结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的高通量和 高灵敏度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红外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样品中分子的结构和组成。紫外-可见光谱法则是通过测量样品对紫 外-可见光的吸收和反射程度,来确定样品中分子的结构和组成。拉曼光谱法则是通过测量拉曼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确定 样品中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的方法。根据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流、电压、电导等参数的 变化,可以确定样品中物质的种类和浓度。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位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导分析法 等。
详细描述
高灵敏度仪器能够检测更低浓度的物质,有 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疾病,保护环境和食品 安全。高通量仪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 样本,提高分析效率,满足大规模筛查和个 性化医疗的需求。
微型化与便携式仪器的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仪器分析的微型化和便携化使得检测更为便捷,特别适用 于现场快速检测和移动医疗。
多技术联用仪器将电化学、光学、质谱等多种检测技术 集成在一个仪器中,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提高检 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种仪器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指标 ,提供更全面的信息,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分析和跨学科 的研究领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VS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样品中原 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 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原子发射光谱法 则是通过测量样品中原子发射出的光 子能量和数量,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 种类和含量。
(精选)仪器分析名词解释与简答(仪器分析)
1.非红外活性振动:振动过程中分子的瞬间偶极矩不发生变化,不产生红外光吸收。
2.简并:振动频率完全相同的吸收峰在红外光谱中重叠的现象。
3.分配系数(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后,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4.容量因子(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后,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之比称为容量因子,又称为质量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5.分离度(R):是描述相邻两组分在色谱柱中分离情况的参数。
6.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
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8.正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弱于固定相的极性,称为正相分配色谱法简称正相色谱法。
9.反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强于固定相的极性,称反相分配色谱法简称反相色谱法。
10.压力变宽:原子与等离子体中的其他离子(原子,离子,电子)相互碰撞,而谱线变宽。
等离子体,蒸气压力越大,谱线越宽。
11.多普勒变宽:由原子在空间做无规热运动所致的,故又称热变宽,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也比自然宽度影响大,是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
12.程序升温:在同一分析周期内,柱温按预定的加热速度,随时间作线性非线性的变化。
13.梯度洗脱:在一个分析周期内程序控制,连续改变流动相的现象。
14.自旋晶格弛豫(纵向弛豫):处于高能态的核自旋体系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环境(晶格或溶剂),恢复到低能态过程。
是有效的弛豫过程。
15.自旋自旋弛豫(横向弛豫):处于高能态的核自旋体系将能量传递给临近低能态同类磁性核的过程。
16.局部屏蔽效应:氢核附近有电负性(吸电子作用较大)的原子或基团时,氢核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共振峰向低场移(左),反之屏蔽效应将使共振峰高场移(右)。
17.重排开裂:质谱中某些离子是通过断裂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化学键,并且结构进行重新排列而形成,这种裂解称重排开裂。
它的特点是产生了在原化合物中不存在的结构单元的离子。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doc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是一门研究测定物质的含量、结构及性质的科学。
它是由分析化学与仪器学结合起来的科学。
它是对物质的构成、含量及性质进行分析测定和确定的方法,也就是说,借助仪器和手段,通过物质本身的反应,检测物质的特征和各种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确定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目的。
仪器分析具有准确、快速、高效、可重复等特点。
它结合了传统的分析化学和仪器学的技术,能够检测出物质的特征,并且能够精确地测定出物质的含量。
仪器分析可以分为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等。
光谱分析是仪器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
它利用物质发出的不同波长的光,从而判断物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可以分为原子光谱分析、分子光谱分析、X射线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等。
质谱分析是测定物质分子结构的另一种方法。
它利用质谱仪,将物质分成其原子的离子,并以质量分辨率的形式测定出物质的分子结构。
它分为电子质谱分析和离子质谱分析两类。
电化学分析是测定物质及其反应物的含量时使用的常用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质在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从而测定出物质的含量。
它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因为它可以测定出低激活能量物质的含量。
核磁共振分析(NMR)是一种测定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在核磁场中对物质的核磁共振信号的分析,测定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它也可用于测定物质的含量。
仪器分析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含量、结构及性质的科学,它是由分析化学与仪器学结合起来的科学。
仪器分析具有准确、快速、高效、可重复等特点,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
它是通过借助仪器和手段,结合传统的分析化学和仪器学技术,对物质进行分析测定和确定的方法,从而达到确定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目的。
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有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等。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 色谱法(chromatography):以试样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溶解、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称色谱法。
2. 基线:在操作条件下,仅有纯流动相进入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
3. 保留时间:从进样至被测组分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时间tR。
4. 色谱流出曲线:试样中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按先后次序经过检测器时,检测器就将流动相中各组分浓度变化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由记录仪所记录下的信号——时间曲线或信号——流动相体积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
5. 塔板理论:塔板理论认为,一根柱子可以分为n段,在每段内组分在两相间很快达到平衡,把每一段称为一块理论塔板。
设柱长为L,理论塔板高度为H,则:H = L / n 式中n为理论塔板数6. 速率理论认为,单个组分粒子在色谱柱内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要发生千万次转移,加上分子扩散和运动途径等因素,它在柱内的运动是高度不规则的,是随机的,在柱中随流动相前进的速度是不均一的。
7. 有效塔板数:8.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称为容量因子,也称分配比,用k表示。
9.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的浓度比值,用K表示。
10. 分离度: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底宽总和之半的比值,用R表示。
分离度可以用来作为衡量色谱峰分离效能的指标。
11. 程序升温:12. 气相色谱检测器:13. 化学键合固定相: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分子键合在担体(硅胶)表面所形成固定相。
14. 反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极性大的先流出,适于非极性组分分离。
15. 离子选择电极:是对某种特定离子产生选择性响应的一种电化学传感器。
其结构一般由敏感膜、内参比溶液和内参比电极组成。
16. 直接电位法:是将电极插入被测液中构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电动势与被测离子活度间的函数关系直接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
仪器分析(简答、名词、计算)
名词解释及简答1【简答题】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答: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以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些特定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一般均由敏感膜及其支持体,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组成,其电极电位产生的机制都是基于内部溶液与外部溶液活度不同而产生电位差.其核心部分为敏感膜,它主要对欲测离子有响应,而对其它离子则无响应或响应很小,因此每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可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来估量其选择性2【简答题】举例说明生色团和助色团,并解释红移和蓝移答、能吸收紫外-可见光而使电子由一个轨道(通常是含一对孤对电子的n轨道或成键轨道)向另一个轨道(通常是反键轨道)跃迁的基团称为生色团(或发色团),如C=O,C=N,C=C 等;助色团是在生色团上的取代基且能使生色团的吸收波长变长或吸收强度增加(常常两者兼有)的基团,一般是含杂原子的饱和基团;如—Cl,—NHR,—OR,—OH,—Br等。
加入基团或改变溶剂等实验条件使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Amax)向长波移动(深色移动)称为红移,使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移动(浅色移动)称为蓝移。
3【简答题】原子发射光谱是如何产生的?原子发射光谱为什么是线状光谱?答、当物质的原子或离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作用时,其外层电子可从基态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形成不稳定的激发态原子或离子。
当原子或离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或较低的能级时。
多余的能量就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原子发射光谱。
原子光谱发射线的波长取决于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E。
由于原子或离子的各个能级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且各能级所对应的能量范围很窄,因此得到的原子或离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4【简答题】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为什么?答、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激发能与分子的振动能级差相等,同时有偶极矩的变化。
并非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具有红外吸收活性,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时才会产生5【简答题】仪器分析中主要有哪些定量分析方法?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答、仪器分析中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校准曲线法、内标法和标准加入法。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资料整理总结仪器分析名词解释1.仪器分析:用精密分析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
2.生色团:通常把含有π键的结构单元称生色团。
3.助色团:通常把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
4.锐线光源: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V很窄的发射线的光源。
5.液接电位:在两种不同离子或离子相同而活度不同的液/液界面上,由于离子扩散速度的不同,能形成液接电位,它也可称为扩散电位。
6.酸差:测定溶液酸度太大(PH<1)或盐度太高时,电位值偏离线性关系,产生误差。
7.碱差:PH>12产生误差,主要是Na+参与相界面上的交换所致。
8.色谱基线:操作条件稳定后无样品通过时检测器所反应的信号-时间曲线称为基线。
9死时间:非滞留组分从进样开始到色谱峰顶所对应的时间。
10.分离度:单独用柱效能或选择性不能真实反映组分在柱中的分离情况,需引入一个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通常用R=1.5作为相邻两色谱峰完全分离的指标。
11.极化: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两极分化,使其性质相对于原来状态有所偏离的现象。
食品分析名词解释1、空白试验:在不加被测试样的情况下,按照对被测试样的分析步骤和测定条件所进行的测定.2.食品的感官检验: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各种质量特征的“感觉”,如: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行记录,再运用概丰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的方法。
3.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原则,从大批物料中抽取部分样品。
操作时,应使所有物料的各个部分都有被抽到的机会,4.水分活度:是溶液中水的选度(Fugacity) 与纯水逸度之比。
5.澄清剂:为了除去提取样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使提取液清亮透明,达到准确的测量样品的目的而加入的各种试剂。
6.采样:是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为分析材料(分析样品),这项工作又称为样品的采集7.食品的物理检测法:根据食品的相对密度、折射率、旋光度等物理常数与食品的组分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测的方法。
仪器分析简答考研题库
仪器分析简答考研题库仪器分析简答考研题库仪器分析作为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做一些简答题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仪器分析简答题,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 什么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一门科学技术。
它是化学分析的重要分支,通过仪器设备的运用,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灵敏度和速度。
2. 仪器分析的分类有哪些?仪器分析可以分为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多个方向。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方法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如电位滴定、电位法测定等;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色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的原理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是利用物质的质量谱图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如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等。
3.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质与仪器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测量和分析物质所产生的信号或响应,来判断物质的性质、组成和浓度等。
不同的仪器设备有不同的原理,如电化学分析是通过测量电流、电势等电学信号来判断物质的性质;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物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等光学信号来判断物质的性质;色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的程度来判断物质的性质;质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谱图来判断物质的性质。
4. 仪器分析中常用的仪器设备有哪些?仪器分析中常用的仪器设备有电化学分析仪器、光谱分析仪器、色谱分析仪器、质谱分析仪器等。
电化学分析仪器包括电位滴定仪、电位法测定仪等;光谱分析仪器包括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色谱分析仪器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质谱分析仪器包括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等。
这些仪器设备在仪器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仪器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汇总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霍永生)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 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 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 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 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 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 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 固定液:8.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 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 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 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 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 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简答填空题总结教案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简答填空题总结教案第一章:光谱分析1.1 光谱分析的定义: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进行物质成分、结构、性质等分析的方法。
1.2 紫外-可见光谱的定义:紫外-可见光谱是光谱分析的一种,是指物质在紫外光和可见光区域对光的吸收特性。
1.3 红外光谱的定义:红外光谱是光谱分析的一种,是指物质在红外光区域对光的吸收特性。
1.4 原子吸收光谱的定义:原子吸收光谱是光谱分析的一种,是指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光发生吸收的现象。
第二章:色谱分析2.1 色谱分析的定义:色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物质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2.2 气相色谱的定义:气相色谱是色谱分析的一种,是指样品以气态形式通过固定相,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2.3 高效液相色谱的定义: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分析的一种,是指样品以液态形式通过固定相,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2.4 薄层色谱的定义:薄层色谱是色谱分析的一种,是指样品在薄层固定相上进行分离的方法。
第三章:电化学分析3.1 电化学分析的定义: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物质分析的方法。
3.2 伏安法的定义:伏安法是电化学分析的一种,是指通过测量电流-电压曲线来研究物质的电化学性质。
3.3 电位滴定的定义:电位滴定是电化学分析的一种,是指利用电位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3.4 极谱法的定义:极谱法是电化学分析的一种,是指利用电流-电压曲线的极值来进行物质分析的方法。
第四章:质谱分析4.1 质谱分析的定义:质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分子或离子的质谱图来进行物质分析和鉴定。
4.2 质谱仪的定义:质谱仪是进行质谱分析的仪器,通过将样品分子或离子转化为质谱图来进行分析。
4.3 质谱图的定义:质谱图是质谱分析的结果,表示物质分子或离子的质量-电荷比分布。
4.4 质谱定性的定义:质谱定性是利用质谱图来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或离子种类。
仪器分析报告期末总复习
仪器分析总复习(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概念1.定性分析:鉴定试样中各种组成的构成,包括元素、根或官能团等的分析。
定量分析:测定试样中各种组分(如元素、根或官能团等)含量的操作。
2.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3.灵敏度: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定义为一定浓度时测定值(吸光度)的增量(d A)与相应的待测元素浓度(或质量)的增量(d c或d m)的比值。
4.准确度:一定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以误差来表示。
它用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
5.精密度:指用同一分析仪器的同一方法或步骤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所得分析数据之间符合的程度,是表征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
6.方法选择性:指其他物质对被测物质的干扰程度。
所使用的方法或反应的选择性愈高,则干扰因素就愈少。
7.检测限: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8.线性范围:是某一方法的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的变化范围9.连续光源:在较大范围提供连续波长的光源,是光谱中的一种,包含从红到紫的各种色光,色光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9.锐线光源: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
锐线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中心频率一致。
锐线光源需要满足的条件:(1)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ν0一致。
(2)发射线的Δν1/2小于吸收线的Δν1/2。
提供锐线光源的方法:空心阴极灯。
10.共振线:电子在基态与任意激发态之间直接跃迁所产生的谱线。
11.背景吸收:由于原子化器(火焰和石墨炉)中存在的气体分子和盐类所产生的吸收以及存在的固体颗粒对光的散射引起的干扰,叫背景吸收。
12.特征浓度/质量: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能产生1%光吸收或0.0044吸光度时溶液中的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g mL-1/1%)和质量分数(g g-1/1%)称为特征浓度和特征质量。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简答题
仪器分析1.生色团: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基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2.助色团: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 -OR、 -NHR、-SH、- 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光度。
3.红移:向长波方向移动4.蓝移:向短波方向移动5.激发电位:原子的外层电子由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
6.共振线:由电子激发态与电子基态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7.自吸效应:激发态原子发出的辐射被其基态原子所吸收,从而使谱线强度下降的效应。
8.灵敏度:仪器或分析方法灵敏度是指区别具有微小浓度差异分析物能力的度量,它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校准曲线的斜率和仪器设备的重现性或精密度。
9.参比电极:测定过程中其电极电位保持恒定不变。
10.检测极限D:以特定的分析方法,以适当的置信水平被检出的最低浓度或最小量11.分离度R: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比。
1.光谱分析法:1.原子光谱1.原子发射光谱:由三部分构成: AES光源:电弧,火花,ICP 、分光、检测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关系式为:I = a c b 或者 log I = b log c + log a为什么选铁谱?(1)谱线多:在210~660nm范围内有数千条谱线;(2)谱线间距离分配均匀:容易对比,适用面广;(3)定位准确:已准确测量了铁谱每一条谱线的波长。
2.原子吸收光谱: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求坐标轴的CX)空心阴极灯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化器用空气-乙炔火焰2.分子光谱紫外吸收光谱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Π-Π *跃迁(不饱和基团)共轭体系愈大,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波长愈长。
乙烯的吸收带位于162nm,丁二烯为217nm,1,3,5-己三烯的吸收带红移至258nmn→π*跃迁(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是四种跃迁中所需能量最小的,它所对应的吸收带位于200~400nm 的近紫外区在n→π*跃迁中:溶剂极性增加,吸收带蓝移。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简答、填空题总结
名词解释ICP环状结构: 在高频感应电场或磁场下开成的等离子体涡流具有“趋肤效应”,此效应使得等离子体涡电流集中于等离子体表面,形成一环形加热通道,即ICP环状结构。
AES基本原理:待测原子的外层电子在外来能量的作用下,电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在高能态不稳定,迅速返回到低能态,并辐射出具有特征波长或频率的谱线。
通过测定特征谱线的波长或频率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测定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轫致辐射:电子通过荷电粒子(主要是重粒子)形成的电场(或库仑场)时,受到加速或减速引起的连续辐射。
自吸效应:激发态原子发出的辐射被其基态原子所吸收,从而使谱线强度下降的效应。
最后线:当渐渐减小待测元素的含量时,该元素产生所有特征谱线中最后消失的谱线。
它一般是元素的最灵敏线或共振线。
(或称持久线。
当待测物含量逐渐减小时,谱线数目亦相应减少,当c接近0时所观察到的谱线,是理论上的灵敏线或第一共振线。
)灵敏线: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常为原子线(电弧线),或离子线(火花线)。
与实验条件有关。
共振线:从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
由最低能级的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称为第一共振线。
一般也是最灵敏线。
与元素的激发程度难易有关。
分析线:在进行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时,根据测定的含量范围的实验条件,对每一元素可选一条或几条最后线作为测量的分析线。
自吸线:当辐射能通过发光层周围的蒸汽原子时,将为其自身原子所吸收,而使谱线强度中心强度减弱的现象。
自蚀线:自吸最强的谱线的称为自蚀线。
光栅闪耀特性:将光栅刻痕刻成一定的形状通常是三角形的槽线,使衍射的能量集中到某一个衍射角附近激发电位: (Excited potential)原子外层电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要的能量,以eV表示。
每条谱线对应一激发电位。
Doppler变宽:由于原子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宽度增加,又称为热变宽偶合常数:两种核的自旋之间产生的相互干扰称为自旋耦合,相互干扰的大小用耦合常数表示。
仪器分析名解及问答
仪器分析: 是以物质旳物量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 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分析信号与被分析物质构成旳内在关系和规律, 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 进行形态和构造分析旳一类测定措施。
由于此类措施旳测定常用到多种比较贵重、精密旳分析仪器, 称为仪器分析。
原子吸光光谱法(AAS): 是基于试样蒸汽相中被测元素旳基态原子对由光源发出旳该原子旳特性性窄频辐射产生共振吸取, 其吸光度在一定浓度范畴内与蒸汽相中被测元素旳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此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旳一种仪器分析措施。
梯度洗脱:指在一种分析周期中, 按一定旳程序持续变化流动相中溶剂旳构成和配比, 使各组分在合适旳条件下得到分离。
梯度洗脱可以改善峰形, 提高柱效, 减少分析时间, 使强保存成分不易残留在柱上, 从而保持柱子旳良好性能。
精密度: 指在相似条件下对同同样品进行多次测定, 各平行测定成果之间旳符合限度。
精确度: 指多次测定旳平均值与真值旳符合限度。
敏捷度:指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 当浓度变化一种单位时所引起旳测定信号旳变化量。
检出限:即检测下限, 指能以合适旳置信度被检出旳组分旳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
线性范畴: 指定量测定旳最低浓度到逻辑线性响应关系旳最高浓度间旳范畴。
光谱分析法: 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光旳吸取、发射等现象而建立起来旳一类光学分析法。
吸取曲线: 表白吸光物质溶液对不同波长旳光旳吸取能力不同旳曲线。
最大吸取峰:吸取曲线旳峰叫吸取峰, 其中吸取限度最大旳峰。
最大吸取波长: 最大吸取峰所相应旳波长。
次峰: 吸取限度仅次于最大吸取峰旳波峰肩峰: 在峰旳旁边有一种小旳曲折称为肩峰末端吸取: 在吸取曲线波长最短旳一端, 吸取限度相称大, 但没有称峰旳部分。
生色团: 分子中能吸取特定波长光旳原子团或化学键。
助色团:是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 且能使吸取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吸取强度增长旳原子或原子团, 如-OH, -NH2。
长移(红移): 某些有机化合物因反映引入具有未共享电子对旳基因使吸取峰向长波移动旳现象。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简答、填空题总结(合集五篇)【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仪器分析名词解释、简答、填空题总结(合集五篇)第一篇:仪器分析名词解释、简答、填空题总结名词解释ICP环状结构: 在高频感应电场或磁场下开成的等离子体涡流具有“趋肤效应”,此效应使得等离子体涡电流集中于等离子体表面,形成一环形加热通道,即ICP环状结构。
AES基本原理:待测原子的外层电子在外来能量的作用下,电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在高能态不稳定,迅速返回到低能态,并辐射出具有特征波长或频率的谱线。
通过测定特征谱线的波长或频率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测定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轫致辐射:电子通过荷电粒子(主要是重粒子)形成的电场(或库仑场)时,受到加速或减速引起的连续辐射。
自吸效应:激发态原子发出的辐射被其基态原子所吸收,从而使谱线强度下降的效应。
最后线:当渐渐减小待测元素的含量时,该元素产生所有特征谱线中最后消失的谱线。
它一般是元素的最灵敏线或共振线。
(或称持久线。
当待测物含量逐渐减小时,谱线数目亦相应减少,当c接近0时所观察到的谱线,是理论上的灵敏线或第一共振线。
)灵敏线: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常为原子线(电弧线),或离子线(火花线)。
与实验条件有关。
共振线:从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
由最低能级的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称为第一共振线。
一般也是最灵敏线。
与元素的激发程度难易有关。
分析线:在进行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时,根据测定的含量范围的实验条件,对每一元素可选一条或几条最后线作为测量的分析线。
自吸线:当辐射能通过发光层周围的蒸汽原子时,将为其自身原子所吸收,而使谱线强度中心强度减弱的现象。
自蚀线:自吸最强的谱线的称为自蚀线。
光栅闪耀特性:将光栅刻痕刻成一定的形状通常是三角形的槽线,使衍射的能量集中到某一个衍射角附近激发电位:(Excited potential)原子外层电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要的能量,以eV表示。
每条谱线对应一激发电位。
Doppler变宽:由于原子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宽度增加,又称为热变宽偶合常数:两种核的自旋之间产生的相互干扰称为自旋耦合,相互干扰的大小用耦合常数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 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 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 与Vs 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18.残余电流:在进行极谱分析时,外加电压虽未达到被测物质的分解电压,但仍有微小的电流通过电解池,这种电流称为残余电流。
19.迁移电流:由于静电吸引力而产生的电流称为迁移电流。
20.极大:在电解开始后,电流随电位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到一个很大的数值,当电位变得更负时,这种现象就消失而趋于正常,这种现象称为极大或畸峰。
21.光谱分析:就是指发射光谱分析,或更确切地讲是原子发射光谱。
22.色散力:非极性分子间虽没有静电力和诱导力相互作用,但其分子却具有瞬间的周期变化的偶极矩,只是这种瞬间偶极矩的平均值等于零,在宏观上显示不出偶极矩而已。
这种瞬间偶极矩有一个同步电场,能使周围的分子极化,被极化的分子又反过来加剧瞬间偶极矩变化的幅度,产生所谓色散力。
23.灵敏线:是指各种元素谱线中最容易激发或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
24.最后线:在发射光谱分析中,当试样中某元素的含量减少时,光谱中该元素的谱线强度也相继减弱,能观察到的谱线也逐渐减小。
最后从光谱中剩下的的一条或几条线,称为某元素的最后线。
25.共振线: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
26.谱线轮廓:原子群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并不是绝对单色的几何线,而是具有一定的宽度,通常称之为谱线轮廓。
27.半宽度:通常以吸收系数等于极大值的一半处吸收线轮廓上两点的距离来表征吸收线的宽度,称为吸收线的半宽度。
28.多普勒变宽: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导致的谱线变宽,故又称热变宽。
29.压力变宽:这是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中原子或分子相互碰撞而引起的能级稍微变化,使发射或吸收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导致的谱线变宽。
30.锐线光源:就是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的光源。
31.光谱通带:又称为单色器通带,是指单色器出射光谱所包含的波长范围。
32.底液:含有支持电解质、极大抑制剂、除氧剂、掩蔽剂等的溶液。
33.生色团: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有n键的不饱和基团,将使这一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移至紫外及可见区安慰内,这种基团称为生色团。
34.助色团:本身不会使化合物产生紫外光的吸收,但与生色团连接时,能使生色团的吸收波长移至长波方向,并使吸收强度增加。
35.红移:当饱和单键碳氢化合物中的氢被氧、氮、卤素、硫等杂原子取代时,由于这类原子中有n电子,n电子较b键电子易于激发,使电子跃迁所需能量减低,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红移或深色移动。
1.保留时间:从进样至被测组分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时间2.基线:在操作条件下,仅有纯流动相进入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3.定性分析:鉴定式样由哪些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组成,即确定物质的组成。
4.定量分析:测定试样中各种组分(如元素、根或官能团等)含量的操作5.基线: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检测到的信号6.保留时间:溶质通过色谱柱的时间,及从进样到柱后洗出最大浓度的时间。
通常用tR 表示,7.死时间: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的保留时间,以tM 表示8.调整保留时间:tR '=tR-tMtM9.半峰宽: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10.分配系数: 组分在固定液与流动相中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之比。
11.保留因子:保留因子(容量因子或分配比):溶质分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以k 表示12.梯度洗脱:在一定分析周期内不断变换流动相的种类和比例,使混合样品中各组分都以最佳平均k 值通过色谱柱。
适于分析极性差别较大的复杂组分13 塔板理论:塔板理论认为,一根柱子可以分为n 段,在每段内组分在两相间很快达到平衡,把每一段称为一块理论塔板。
设柱长为L,理论塔板高度为H,则H = L / n 式中n为理论塔板数14.速率方程:H=A + B/u + Cu 式中u为流动相的线速度;A , B , C为常数,分别代表涡流扩散项系数、分子扩散项系数、传质阻力项系数。
15.分离度: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底宽总和之半的比值,用R 表示。
分离度可以用来作为衡量色谱峰分离效能的指标。
16.程序升温:柱温按预定的加热速率随时间作线性或非线性的增加17气相色谱(GC)仪包括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系统记录仪18. 色谱法特点: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19 色谱定性方法:利用纯物质定性利用文献保留值定性20.定量方法:峰面积测量内标法外标法21.高效液相色谱(HPLC )和气相色谱(GC )有何不同?答:(1).分析对象的区别GC :适于能气化、热稳定性好、且沸点较低的样品,占有机物的20% ;HPLC :适于溶解后能制成溶液的样品,对分子量大、难气化、热稳定性差的生化样品及高分子和离子型样品均可检测,占有机物的80% (2 ).流动相差别的区别GC :流动相为惰性气体, 组分与流动相无亲合作用力,只与固定相有相互作用。
HPLC :流动相为液体,流动相与组分间有亲合作用力,可梯度洗脱提高柱的分离选择性,且流动相种类较多,选择余地广。
(3 ).操作条件差别GC :加温操作,可程序升温;HPLC :室温;高压,可梯度洗脱22.高效液相色谱法:高压高速高灵敏度高效23.高效液相色谱主要类型:液—液分配色谱液固色谱;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离子色谱法空间排阻色谱24.高效液相色谱仪:贮液器高压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25.电位分析法:直接电位法电解与库仑分析法极谱法和伏安分析电导分析法26.离子浓度测定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格氏作图法27.影响测定的因素:温度电动势测量干扰离子PH 被测离子浓度响应时间迟滞效应28.电位滴定法:绘E-V曲线法绘(厶E/ △ V)-V曲线法二级微商法格氏作图法29.极谱定性原理(伏安分析)——半波电位定量——极限扩散电流方程式30.电位分析定性:离子选择性电极定量:能斯特方程31.法拉第点解定律:电解过程中,发生电极反应物质的量与通过电解池的电量成正比32.原子发射光谱法特点:可多元素同时检测分析速度快检出限低准确度高33.原子发射光谱仪: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34.ICP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35.原子发射光谱:雾化干扰去溶干扰挥发干扰激发和电离干扰36.为什么选铁谱?谱线多谱线间距离分配均匀定位准确37.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标准曲线法摄谱法中的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38.吸收峰变宽的原因:自然变宽多普勒变宽压力变宽自吸变宽场致变宽39.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原子吸收光谱)18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
锐线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中心频率一致。
锐线光源需要满足的条件:1、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2、发射线的半宽度小于吸收线的半宽度。
19多普勒变宽:也叫热变宽。
主要是由原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它与T1/2 成正比,与Ar1/2 成反比,Ar 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0.空心阴极灯优缺点:辐射光强度大稳定谱线宽灯容易更换但没测一种元素需更换相应的灯41.助色团:指含有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当它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该色团或饱和烃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42.红移: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以及溶刘改变等。
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17.移:当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时或受溶济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18.色效应、减色效应: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增加称增色效应或浓色效应,吸收强度减弱称减色效应或淡色效应19 液接电位:当两个不同种类或不同浓度的溶液直接接触时,由于浓度梯度或离子扩散使离子在相界面上产生迁移。
当这种迁移速率不同时会产生电位差或称产生了液接电位。
7.简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条件的选择要点。
答:(1). 分析线:一般选用共振线作分析线。
(2). 空心阴极灯电流:保正稳定和适当光强度输出的条件下,尽量选用较低的电流。
(3 ). 火焰:火焰法主要是选择适当的火焰。
对于分析线在220nm 以下的元素,不宜选用乙炔火焰。
对于易电离的元素,宜选用低温火焰。
对于易生成难离解化合物的元素,宜选用高温火焰。
石墨炉法则应选择合适的干燥、灰化和原子化温度和时间(4 ).燃烧器高度:应调节其高度使光束从原子浓度最大处通过。
(5 ).狭缝宽度:一般可用较宽的狭缝,以增强光的强度;8.振动弛豫:是指分子将多余的振动能量传递给介质而衰变到同一电子能级的最低振动能级而丧失振动激发能的过程。
9.诱导效应:由于取代基团的吸电子作用,使被取代基团周围电子云密度降低,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激发电位:原子外层电子由基态激发到高能态时所需要的能量。
电离电位:使原子发生电离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原子线:原子外层电子跃迁时发射的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