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

不变蓝
(1)A试管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变__蓝_____________
(2)A和D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___唾__液__淀__粉_酶__对__淀__粉__有_无__消__化__能__力_____________。
(3)B、C和D三支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___反__应__时__间_对__唾__液__淀__粉_酶__消__化__能__力_有__无__影_。响
(1)上述实验步骤尚不完整,请补充
实验步骤:在__d__、__e_之__间__加__上__步__骤__.: 测出燃烧后水的最高温度。
(2)小强认为这个实验中,由于三种
物质燃烧产生的热量有散失,难以控制
,并没有完全被水吸取,会影响得出正确
结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__同__意_____?
(3)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煤油的比 热是2.1×103焦/(千克?℃).你认为选用哪一种液 体,实验的误差更小煤更油明._,显__因__为_吸__取_相__同_热__量_时__它的温度升高 (4)能用上述实验比较各种食物在动物体内所能 提供的能量大小,是因为食物在体内也是通过 __氧__化____________反应而提供能量的.在动物体内,
A.

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
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B.无机盐
种类多;含量不多;不能提供能量;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 动必需的营养物质。
缺锌: 儿童味蕾功能降落,造成食欲减弱; 缺碘: 单纯性甲状腺肿 缺铁: 贫血 缺钙: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C.膳食纤维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
(5)如果右心室换成左心室、左心房换成右心房,就是 体 循 环图解,此时[A] 主动脉 内流 动脉血 ,[C] 上、 流 静脉血 。

初三科学浙教版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基础知识点精品资料

初三科学浙教版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基础知识点精品资料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基础知识点第一节 食物与摄食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外完全燃烧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

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8千焦,糖类为16.8千焦,脂肪为37.7 千焦。

2.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主要有水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无机盐 、维生素 和粗纤维 等。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脂肪: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

无机盐:构成组织(如磷—细胞膜)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缺Ca 、P —骨质疏松症;缺Fe —缺铁性贫血;缺Zn —食欲下降,影响生长发育;缺I —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促进消化。

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来源于植物性食物。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

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

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维生素A 夜盲症 肝、鸡蛋黄、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脚气病 牛肉、肾脏、谷类种皮(麦麸)、豆类维生素B2 口角炎、唇裂症 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B12 恶性贫血 肝、奶、肉、蛋 维生素C 坏血病蔬菜、水果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肝脏、鸡蛋、鱼肝油(嗮太阳自身合成)维生素E肌肉萎缩谷物胚芽、绿叶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1)牙的组成:①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 ③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是:[1]牙釉质;④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 破坏牙本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代谢与平衡[上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

代谢与平衡[上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
3.消化液的种类多,肝脏.胰腺.肠腺等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均进入小肠.(化学性消化)
为什么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取营养物质的 主要场所?
①最长,面积大,②肠壁四层,肌肉层发达, ③消化液的种类多,④小肠绒毛的结构特 点.
胆囊 (贮存胆汁)
你知道肝脏的功能?
1.肝脏细胞能够分泌胆汁,胆汁能促进 脂肪的消化. 2.具有解毒的作用.
5.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酶,对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
6.为什么肝脏有病的人不宜吃油脂大的食物?
解读曲线图
曲线图是一种用曲线数据的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应事 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变化,以及不同事物之间量的差异
右图表示食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 经过人体消化道各段时,其含量的变 化情况,其中纵坐标示被消化的淀粉 和蛋白质的含量,横坐标示消化道的 各部分.请分析此图.
⑵ 淀粉是否已完全分解,可用 碘液 检验, 因为淀粉遇 碘 能变 蓝色 。
2. 设置对照组实验的目的:
为了证明 唾液淀粉酶 具有消化作用
实验成功的关键
进行对照实验的关键是要控制好变量 。本活 动对照组的自变量是有或没有 唾液淀粉酶 , 那么其他的量都必须 完全一致 ,包括 淀粉
的量、清水和唾液溶液的量、保温用的温度 与时间。
通入小肠
分泌胰液,通过胰导管进 肝脏和胰脏位置图 入十二指肠,胰液中含有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 肪的酶.
唾液腺:有三对,腮腺、舌下腺、颌下腺
胃 腺:胃壁粘膜内陷,可分泌盐酸、粘液、
胃蛋白酶等


胰 腺:分泌胰液,胰液呈碱性,含消化蛋
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

肠 腺:位于小肠粘膜中的微小腺体,分
泌的肠液呈碱性
唾液
胰液 胆汁 胃液 肠液

浙教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梳理

浙教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梳理

浙教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梳理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梳理第1节食物与营养一.食物与能量1.七大营养素: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2.供能的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3.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多少①分别燃烧等质量的干燥花生仁,牛肉干,大米②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温度的水,注意挡风比较水温升高多少③结论: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分别富含脂肪、糖类和蛋白质。

通过实验可知,富含脂肪的花生仁所含的能量最多。

有机物的氧化:糖类在体内完全氧化和在体外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一样的,1克糖类可释放16.8千焦的热量,同理的脂肪和蛋白质体内氧化和体外完全燃烧也相同,但是等质量的脂肪完全氧化分解释放的热量更多由于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种类和比例不同,它们所含的能量往往不同。

二.营养素的作用1.水:水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并且体内的养分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2.无机盐:食物中含有很多种无机盐,其中包括钙、铁、碘、钠和磷等元素。

他们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成分作用缺乏症状食物来源钙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蔬菜、奶类、豆类磷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厌食、贫血、肌无力等瘦肉、鱼、奶类、豆类等铁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碘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地方性甲状腺肿、幼儿呆小症海产品、菠菜、芹菜等锌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肉类、鱼、蛋等3.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在大米、小麦、马铃薯和玉米食物中含量较多,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4.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占人体干重的50%与,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5.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知识点归纳

第1节食物与营养(一)食物与能量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类,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2.同等质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脂肪>蛋白质=糖类3.由于年龄、性别、体质和日常活动的激烈程度不同,人每天所需能量也不同,一般人处于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等快速生长期时,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二)营养素的作用A.水1.功能:水不提供能量,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并且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2.来源:各种食物与饮水B.无机盐1.功能:不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食欲减弱;缺碘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儿童智力低下2.来源:蔬菜、奶类、豆类、瘦肉等C.糖类1.功能: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来源:大米、小麦、马铃薯和玉米等D.蛋白质1.功能: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来源:肉类、禽蛋、鱼、虾、乳制品和大豆等E.脂肪1.功能:生物体内储藏能量的主要物质2.来源:植物油、动物油、核桃和花生等F.膳食纤维1.功能:不能被消化吸收,却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此外,膳食纤维还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来源:植物性食物G.维生素1.功能:不提供能量,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作用极大2.来源: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三)平衡膳食1.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谢,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的平衡膳食2.应用平衡膳食宝塔时,每人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应根据个人的情况作适当调整,三餐食量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晚餐各30%,中餐占40%为宜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A.消化系统的组成B.牙1. 牙是口腔内取食的重要器官,可咬切和磨碎食物 牙的结构消化系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肛门 (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消化腺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胰腺分泌消化液, 参与食物的消化3.龋齿的形成:龋齿俗称蛀牙,是由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引起的C.小肠的结构特点1.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源,其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复习课PPT课件

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复习课PPT课件

简答题
简答题2
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通 过这一调节机制,机体能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水盐平 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等,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同
时,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也通过调节活动来协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THANKS
感谢观看
指生物体内物质的合成、 分解和相互转化的过程。
指生物体内能量的产生、 传递和利用的过程。
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着能 量的转移和利用,能量代 谢也需要通过物质代谢来 完成。
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激素 的调节作用等方式实现。
05
练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选择题1:关于人体 内环境稳态的说法, 正确的是()
B.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 调节机制是神经-体 液调节
人体内的物质平衡和调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
指人体内各种化学元素和水分等物质的相对稳定状态,是维持人 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
物质平衡的调节机制
通过消化、排泄、肾脏等器官和系统的协同作用,调节体内各种物 质的摄入和排出,以维持物质平衡。
物质平衡与健康
物质平衡的失调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如营养不良、肥胖、糖尿病等, 保持物质平衡对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复习课
• 复习目标 • 知识梳理 • 重点难点解析 • 典型例题解析 • 练习题及答案
01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01
02
03
04
掌握代谢与平衡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
理解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
掌握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机制和 过程。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知识点总结(无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知识点总结(无答案)

消化系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消化腺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胰腺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九上第四章知识点第1节食物与营养(一)食物与能量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七大类,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2.同等质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脂肪>糖类=蛋白质3.实验中注意事项:脂肪、蛋白质、糖类质量要相同,试管中水的质量和初温要相同,通过温度计温度的变化来区分释放能量的大小(二)营养素的作用·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大的物质,不能供能·糖类是直接能量来源·蛋白质也可以供能(鱼虾肉)·维生素(缺维生素B1,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A.消化系统的组成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原因是:1、小肠很长2、小肠内壁有绒毛,褶皱,扩大了消化与吸收的面积3、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4、三种消化液流入小肠,对食物进行彻底消化(二)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和吸收A.消化1.概念:人体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类型1)物理消化:食物经过牙齿的切割、研磨、胃肠的蠕动等被逐渐软化和细化的过程2)化学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经各种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成能被机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3.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唾液能初步消化淀粉)蛋白质初步分解物氨基酸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4.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有解毒功能,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物理作用),储存于胆囊;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肠腺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胆汁(流入胆囊储存)肠液消化酶B.吸收:营养物质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①胃:酒精和少量的水②小肠:全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量的水、维生素、无机盐③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三)酶的催化作用1.酶的化学本质:生物催化剂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高效性、专一性3.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温度、酸碱度等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血液1.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A.红细胞1.特点: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后无细胞核,含血红蛋白唾液口腔肠液、胰液小肠胃液胃肠液、胰液小肠胆汁肝脏肠液、胰液小肠2.功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3.临床应用: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少时易患贫血,应多食用含蛋白质和铁较多的食物4.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呼吸作用强的地方,结合律低)B.白细胞1.特点: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且数量少2.功能:抵抗病菌侵入,淋巴细胞还与机体的抗传染能力有关3.临床应用:机体产生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会增多C.血小板1.特点:个体最小,无细胞核2.功能: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附:比较血细胞,血细胞由红骨髓产生项目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体积较小最大最小数量最多最少较少形状两面凹的圆饼状球状不规则有无细胞核无有无功能运输氧气吞噬病菌凝血和止血(二)心脏和血管A.心脏的结构1.四个腔左心房:连肺静脉,流动脉血左心室:连主动脉,流动脉血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右心室:连肺动脉,流静脉血2.瓣膜房室瓣:位于心室与心房之间,朝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瓣,朝动脉开(动脉瓣不在动脉)静脉瓣:位于静脉B.心脏壁的特点1.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主要与其功能相适应。

浙教版九上第四章《代谢和平衡》 知识点清单

浙教版九上第四章《代谢和平衡》 知识点清单

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第1节 食物与营养一、热量价1、定义: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营养物质:1、海葵:触手2、昆虫:口器蝶类――虹吸式 苍蝇――舐吸式 蜂类――嚼吸式 蚊类――刺吸式3、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4、其他:青蛙的舌、螳螂的捕捉足、猫的爪等四、牙 1、牙的组成:牙冠、牙颈、牙根2、牙的结构:牙釉质(牙齿最坚硬的部分,不可再生)、牙本质(可以再生)、牙髓3、牙的功能:a 、咀嚼 b 、发音和语言 c 、保持面部正常4、形态龋齿形成的原因:口腔中的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而引起的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结构1、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消化道: 口腔、 咽 、 食道 、 胃、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表面的皱壁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大肠、 肛门2、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部分淀粉被消化成麦芽糖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能起乳化作用 其中,消化道外的大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胰腺、肝脏(最大的消化腺)消化道内的小的消化腺有:胃腺 肠腺二、食物的消化1.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牙齿――切、撕、磨(咀嚼)物理性消化 胃――搅拌小肠――蠕动化学性消化 淀粉起始消化场所是口腔;蛋白质起始消化场所是胃;脂肪起始消化场所是小肠。

消化 a 、淀粉的消化:淀粉 ——→ 麦芽糖 ——→ 葡萄糖 酶 酶 b 、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 ——→ 氨基酸 酶 c 、脂肪的消化:脂肪 ——→ 脂肪 ——→ 甘油+脂肪酸 酶 胆汁 水—— 构成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2021届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代谢与平稳》知识整理(1)

2021届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代谢与平稳》知识整理(1)

第4章《代谢与平稳》知识整理一、动物的食物与摄食1.食物中的营养素要紧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需要消化后才能吸收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要紧原料需要消化后才能吸收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需要消化后才能吸收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份;②各类生理活动的基础。

不需要消化就能够够吸收无机盐:组成组织和保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如缺锌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

缺碘易患大脖子病不需要消化就能够够吸收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不需要消化就能够够吸收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不能消化吸收3.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名称缺乏症主要来源维生素A夜盲症肝、卵黄、胡萝卜维生素D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卵黄维生素C坏血病蔬菜、水果4.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病菌已侵入[ 3 ] 牙髓腔11而引发神经发炎所致;(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微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釉质(显现黑斑)→破坏牙骨质→牙髓腔受到破坏→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③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④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⑤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增进脂肪的消化,⑥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⑦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

2.三类营养素最终消化产物及对应消化器官。

①淀粉→葡萄糖起始消化器官为口腔,最终消化器官为小肠②蛋白质→氨基酸起始消化器官为胃,最终消化器官为小肠③脂肪→甘油+ 脂肪酸起始消化器官为小肠,最终消化器官为小肠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要紧场所。

完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

完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

代谢与平衡单元复习第4章食物与营养4.1知识点1 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释放的;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知识点2 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1)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2)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1)糖类(2)人体细胞的一种组成成分(1)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蛋白质(2)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3)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脂肪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无机盐物质(1)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2)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人体消化吸(1) 粗纤维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2)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名称缺乏症主要来源肝、鱼肝油、卵黄、牛乳、维生素A 夜盲症、皮肤干燥胡萝卜米糠、麦麸、卵黄、酵母维生素B 脚气病1卵黄、酵母、大豆、胚芽、B维生素口角炎、唇裂症2肝蔬菜、水果坏血病 C 维生素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D 维生素鱼肝油、卵黄谷物胚芽、植物油、绿叶肌肉萎缩等E维生素.平衡膳食知识点3.合理膳食1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1)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2) 2.食品安全(1)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

(2)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3.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知识点1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_科学[来源_网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消化腺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根据组成成分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提纲(全面覆盖)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提纲(全面覆盖)

九年级上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基础知识归纳整理班级:学号:姓名:第一节食物与营养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1、食物中的七大营养素2、食物储藏(化学能),以(光合作用)方式转化取得,在人体内是通过有机物氧化释放能量的。

3、水: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尿素等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4、无机盐:5、糖类的作用:(1).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人体细胞的一种组成成分。

6、蛋白质:(1)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 以上;(2)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3)蛋白质也提供能量。

7、脂肪:(1)构成人体组织;(2)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3)调节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

8、膳食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是一类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

(1)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2)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

(3)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4)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9、维生素: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不同维生素所起的作用不同。

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内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简记歌谣: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

10、平衡膳食:食物种类尽量多些、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消化腺组成3、牙齿的损坏——龋齿:1、微生物把糖转为酸;2、酸腐蚀牙釉质和牙本质。

4、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位于上腹部。

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

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

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代谢与平衡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它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中。

代谢是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包括合成新物质和分解原有物质,以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平衡是指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保持各种生理指标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生物体能够正常运作。

代谢与平衡的关系代谢与平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代谢活动所产生的新物质、能量等需要被平衡调控,以维持生物体的内部环境稳定和功能正常。

平衡的维持是通过各种生理调节机制来进行的,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体液平衡等。

这些系统协同工作,保持生理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确保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代谢与平衡的知识点1. 代谢的类型代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分解大分子有机物质以释放能量和产生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利用能量和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有机物质的过程,包括蛋白质合成、脂质合成和核酸合成等。

2. 代谢的调节代谢的调节是通过各种生理调节机制来进行的,包括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等。

这些调节机制可以维持生物体的内部环境稳定,确保代谢活动正常进行。

3. 代谢疾病代谢疾病是指代谢活动异常导致的疾病,常见的代谢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生物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导致生理指标异常,严重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4. 平衡调节机制平衡的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体液平衡等机制来进行的。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兴奋传导,及时调节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来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体液平衡是指维持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确保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5. 平衡失调平衡失调是指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发生异常,导致各种生理指标超出正常范围。

平衡失调会影响代谢活动的进行,导致代谢疾病的发生。

及时发现和处理平衡失调是保障生物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完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第4章代谢与平衡单元复习4.1食物与营养知识点1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知识点2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1 •合理膳食(1)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2)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2.食品安全(1)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

⑵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3.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知识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肠腺:牙齿的肠液构分为牙冠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根据组成成分又分为牙釉质(珐琅质)、牙本质(象牙质)、牙髓(神经腺)等。

牙釉质位于牙冠的表面,损坏后不能再生。

知识点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淀粉T葡萄糖蛋白质T氨基酸脂肪T甘油与脂肪酸知识点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小肠很长,内壁有许多皱襞,小肠内壁有绒毛,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知识点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胃:酒精和少量的水;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知识点5消化分为两类物理消化:牙齿一一切、撕、磨(咀嚼);胃一一搅拌;小肠一一蠕动;胆汁一一孚L化作用。

化学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3.3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1血液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

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2.红骨髓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3•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预防保护作用,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4.会读血样分析报告如果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白细胞大值于正常值通常患有炎症。

代谢与平衡知识整理

代谢与平衡知识整理

第五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整理1.动物的能量都来自于。

七大营养素是指、、、、水、、粗纤维。

虽不能提供能量,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和必须溶解在它中才能进行运输;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是人体最主要的贮能物质;是细胞组织的主要原料,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

维生素种类很多,除维生素外,其余维生素在人体都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得到,缺乏维生素会使人产生多种疾病。

2.人体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前者是由、咽、、、、、肛门等构成。

食物主要在内消化吸收,在其壁上有无数微小的指状突起,称为,它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必须经过消化的原因是。

的消化产物分别是、、。

3. 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又称为,具有性和性,它的催化作用通常受到、等因素的影响。

4.经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是通过和的循环流向全身。

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构成血液的成分有和,后者又包括、、。

其中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的血细胞是,里面含铁的红色蛋白质叫,它的特点是。

6.心脏分为腔:左心房、、、。

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要流经心脏次,分为循环和循环,前者过程是:左心室→→→→右心房;后者过程是:右心室→→→→左心房。

动脉血是含氧量、颜色的血,静脉血是含氧量、颜色的血。

7.正常情况下心跳的次数与的次数相同,心脏的跳动使血液对血管壁形成压力称为,可用测定。

8.细胞通过氧化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释放能量,供的需要。

9.人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分为呼吸和呼吸两种,一般以呼吸为主。

10.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物质的作用是和。

11.血糖主要来自于,此外的分解,的转化,也是血糖的来源。

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一部分被供能,多余的部分被肝脏或肌肉等合成贮存,也有部分在体内转变为贮存。

12.人体内产生的一些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主要有、和,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泌尿系统以的形式排出体外。

13.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每个肾大约有个以上肾单位。

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五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

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五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

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五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一、知识结构图二、内容概览1、主要内容(1)营养素的作用和牙齿的结构(2)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血液、心脏、血管及血液循环(4)氧化供能和无氧呼吸(5)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功能(6)生物的营养方式及微生物的代谢2、重点(1)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2)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3)心脏、血管的结构与功能(4)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3、难点(1)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2)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3)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三、知识点详解1、食物与摄食(1)食物中的营养素I、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粗纤维。

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蛋白质、脂肪。

(2)热量价每克营养素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所产生的能量叫热量价。

其中,蛋白质的热量价是16.8千焦,糖类的热量价是16.8千焦,脂肪的热量价是37.7千焦。

(3)营养素的作用I、水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份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离开水,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人体内的养分和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II、糖类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类不仅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同时也是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人体所需能量约70%来自于糖类。

当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滴注葡萄糖,这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III、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细胞修复和生命活动调节的物质基础,也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青少年要以蛋白质为原料合成更多的新细胞以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青少年所吃的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要高一些。

蛋白质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IV、脂肪:脂肪的热量价特别高,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

当人体需要时,它就分解释放能量。

另外,脂肪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物质,并且人体内多余的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梳理姓名1: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1、水:构成的主要成分。

体内的和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2、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等,是。

在等食物中含量较高。

3、蛋白质:细胞主要原料。

青少年由于处于长身体时期,故对蛋白质需求量很大,也可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

4、脂肪:生物体内能量的物质。

当人体内的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人体所需能量时,才会分解提供能量。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中包括钠和磷等元素。

例如缺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

6、食物纤维:由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7、维生素(vitamin):种类很多,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关系极大。

看表格,了解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

8、健康的饮食要求,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即。

2.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牙的作用:人的重要器官。

人的乳牙的总数为颗,恒牙的总数为28~32颗。

(3)牙的保护:如果食物在牙缝中酸化后,就会腐蚀牙齿,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蛀牙,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牙齿、预防龋齿,就必须做好每天的牙齿清洁工作。

【典型例题】例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等七大类,其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

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纤维素的是()A.鱼、虾B.鸡蛋、猪肉C.菠菜、芹菜D.牛奶、牛肉例2.某家长为临近学业考试的孩子设计了一份晚餐食谱:米饭、炒猪肝、清蒸鲫鱼。

为了均衡膳食,请补充一种食物使食谱营养更合理()A. 煎鸡蛋B. 稀饭C. 五香牛肉D. 炒青菜例3.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速度很快。

营养学专家建议青少年要适当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因为蛋白质是人体()A.细胞生长和组织修补的主要原料B.主要的供能物质C.主要的贮能物质D.溶解养分和废物的物质例4.下列各组食物中,含蛋白质较多的是()A.牛奶鸡蛋瘦肉B.花生肥肉茶油C.苹果白菜芹菜D.玉米馒头米饭3.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消化系统组成:一条和一些能分泌的消化腺1、消化道:如图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分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

它们通过导管开口于消化道。

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

它们数量甚多,都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如等。

△功能:消化腺能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肠腺流入的部位消化液(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在人体消化道中,等量的相同类型的食物,形状、体积大小不同对消化速度有影响。

人体消化系统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依次是:1、口腔中的牙在消化食物时的作用:、食物;同时还使食物和唾液中的充分接触。

2、胃壁很厚的肌肉层起什么作用?胃壁中,与食物消化有关的消化腺及分泌的消化液有哪些?主要消化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3、除肠壁上的肠腺分泌消化液进入小肠外,还有哪些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小肠?这些消化液与哪些营养物质的消化有关?4、小肠壁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小肠表面的和:大大地增加了小肠的面积5、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在消化道中分解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糖类:蛋白质:脂肪:小结:(1)七大类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胃:少量的无机盐、水: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2)消化分为两类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研磨小肠——蠕动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定义:产生的、具有能力的,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特点、、。

酶的催化作用受到、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演示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1、用自制唾液收集器收集唾液1~10mL,放入试管中备用(取唾液时,可轻轻咀嚼浸醋的棉花或其他食物,以增加唾液的分泌)。

2、将2支试管分别编为1、2号。

在2支试管中都放入1cm长的生面条和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这时可看到2支试管内的生面条外表均呈现蓝色。

3、向1号试管内加入lmL清水,并轻轻振荡;向2号试管内加入lmL唾液,并轻轻振荡。

同时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水浴(放入盛有37℃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以保持其温度的恒定。

约经5~30min后,取出试管观察,看到1号试管中的生面条仍呈现蓝色,而2号试管中生面条外表的蓝色已消退。

实验器材:干淀粉,大、小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碘液。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典型例题】例1.下列物质在口腔内就能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是()A.蛋白质B.淀粉C.脂肪D.纤维素例2.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

这说明()A. 酶是一种蛋白酶 B. 酶的催化效率高C. 酶的催化受环境的影响D. 酶具有专一性例3.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

在①探究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②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③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④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等四个实验中,利用此方法的有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例4. 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都含有各种各样的催化酶。

下列所示为人体内某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其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当pH从5升高到7,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升高B.t1的温度大概在37˚C左右C.人体内各种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最高D.在温度从0→t2的变化中,酶的催化效率逐渐降低4: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血液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升。

构成血液的成分有液态的,以及。

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及的功能,还能起到和等作用。

2、实验:制作和观察血涂片红细胞(red cell)——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间凹的。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的蛋白质,称,使血液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的特点:血红蛋白在氧浓度的地方容易和氧,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易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的功能:帮助红细胞运输,也能运输一部分。

白细胞(white cell)——细胞核,比红细胞数量。

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

白细胞的功能: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如和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淋巴细胞还与机体的抗传染功能有关。

血小板(platelet)——血小板是最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加速,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3、伤口感染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会聚集在伤口处,吞噬入侵的细菌,而“脓”就是死亡了的和细菌。

4、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都经历着衰老、死亡和再生。

红细胞每秒更新200多万个,大约60天左右全身的红细胞会更换。

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5、解读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如果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称为。

(二)心脏1、观察心脏——位于人体,心肌有力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向全身。

心脏被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

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瓣膜()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个心脏可分为4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回。

围绕在心脏上的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三)血管血管类型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主要功能动脉不填快静脉较薄、弹性小大静脉管腔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较慢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毛细血管管壁极薄,仅由一层构成管径极细,一般只允许红细胞排通过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四)血液循环血液在由和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体循环过程:肺循环过程:讲述: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的壁厚。

动脉血:含氧量高,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量低,血呈暗红色。

肺动脉中流的是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不断将氧气、营养物质和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五)心率、脉搏与血压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称为心率。

健康的成人安静时心率约为每分钟75次。

2、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此压力沿着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动脉都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脉搏和心率是相同的。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常把手指放在腕部的处来诊断疾病。

3、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称为血压。

收缩压: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称为。

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的变动范围为千帕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降到最低的值称为。

健康成年人舒张压正常值的变动范围为千帕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经常超过12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

低血压:如果一个人的经常低于12千帕,则认为是低血压。

4、介绍临床医学上的血压值计量方法:以计量。

【典型例题】例1.一个科学兴趣小组做解剖猪心脏的实验时,针对如图所示的心脏解剖结构,以下四位同学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为左心房B.③为右心室C.④为肺静脉D.①与②间存在房室瓣例2.构成我们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和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由此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更新。

面对这一事实,你认为毛细血管不应该具有的特点是()A.分布极广B.管壁极薄C.血流缓慢D.管径较粗例3.某同学通过测定脉搏跳动获得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得出提高运动强度会导致心跳加快的结论。

下列能支持该结论的一组数据是()A.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60次,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70次B.甲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60次,甲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30次C.乙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20次,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90次D.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60次,丁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15次例4.下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经不同血管(H、I、J)时血液中氧或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其中H为肺动脉。

则图中曲线和血管I分别表示的是()A.氧的浓度,肺静脉B.氧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C.二氧化碳的浓度,肺静脉D.二氧化碳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5:能量的获得(一)氧化供能食物通过,并且通过物质传送到每一个细胞。

然后营养物质在细胞中,在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释放出。

其中糖类物质为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表达式为(二)无氧呼吸剧烈运动时,肌肉急需大量的能量,但仅靠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不能满足其需求,所以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分析:一些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也可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植物细胞能否将无氧呼吸作为能量获得的主要途径?【典型例题】例1.2008年12月23日,大熊猫“团团”“圆圆”抵达台北,目前在动物园生活状况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