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18个虚词小故事》解析、译文版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连词,表并列)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连词,表假设。

)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代词,通“尔”。

你,你的)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连词,表转折。

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连词,表递进。

)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7连词,表修饰。

)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连词,表承接。

)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

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大家回应她。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徐公何(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也?其所据何(3代词,做宾语,什么。

)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其大也!然何(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人能忘情耶?何以(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

()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十八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十八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十八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以下是十八个文言虚词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而:
- 拔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 何:
- 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3. 乎: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乃: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 其:
-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

18个文言虚词的课文例句以及翻译

18个文言虚词的课文例句以及翻译

18个文言虚词的课文例句和翻译1.【而】(一)用作连词。

1 .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螃蟹有六只脚两只钳头, 可是没有蛇和黄蟮的洞窟就无处安家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 而且 " 或" 而且 "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君子广泛地学习 , 而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 就"" 接着 " ,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所以我走开你而旅居长安, 以追求微薄的俸禄。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所有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 可是 "" 却"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青是一种染料 , 从蓝草中提炼出来 , 但颜色比蓝草更深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 若是 "" 若是 " 。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现在若是空手而去 , 没有什么凭信之物 , 那就无法凑近秦王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我从前踮起脚瞭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冬冬敲响战鼓,兵器刚一接触,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我也后悔,自己随着他一起从洞里出来了,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久久地矗立着,瞭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 " 你的 " ;有时也作主语,译为"你"。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译文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译文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译文译文:XXX怎么能和你相比呢?这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比较,但是他的妻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她的依据是什么呢?实际上,这是因为她爱你深沉。

唉,情感的误判,真是太大了!但是,有谁能忘记感情呢?怎么才能克服这种弊病呢?希望您能教我一个好方法,怎么样?译文:我曾听XXX的高尚品德,于是读了他的《示儿》。

当我读到“XXX北定中原日,家祭XXX告乃翁”这句话时,深感佩服,他真是一位忠贞不渝的人啊!但也有人不屑,说:“这家伙只是为了博取名气。

”众人用理论质问他,他的话说不通,只好道歉。

其实他的话只是夸大其词,他自己也很高傲。

解析:(1)副词,表示暂且、暂时。

(2)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而且。

(3)副词,表示暂且、暂时。

(4)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而且。

(5)副词,表示如同、像。

(6)副词,表示清澈、明净。

(7)副词,表示暂且、暂时。

译文:“还活着的人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已经死去的人早已长逝”,这不仅仅是发生在某个石壕坑里,而是在中晚唐朝时期普遍存在的现象。

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皇帝仍然每天享受着音乐和舞蹈,还委任奸佞之徒掌管政务,那么唐朝必然会灭亡。

而志士应该像清澈的河水一样纯粹,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没有进步的机会。

即使有着“宁死不屈,不需要酒杯来辞别”的豪气,也无法发挥作用,因为没有用武之地。

解析:(1)复音虚词,表示原因。

(2)代词,表示对象。

(3)副词,表示位置。

(4)复音词,表示原因。

(5)副词,表示时间。

(6)复音词,表示目的、原因。

译文:“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国家的紧急情况,而不是出于私仇。

”XXX这样说,足以使他成为天下所敬仰的对象。

能够像他一样,以自己的位置和能力去做到这一点,其他人又怎么能够比得上呢?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就知道他不是为了博取名利而行事的。

与他平起平坐的人,XXX也是如此,他在众人中从不失态,前去拜访XXX时,他的度量岂是普通人可以比拟的?这两个人都是以教人向上为目的的。

18个文言文小故事翻译(精华版)

18个文言文小故事翻译(精华版)

11.所 “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 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 (4)沽名钓誉矣。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5)过之 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 解析:(1)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相当于 “„„的原因(缘故)”。(2)助词,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 表被动。(3)(5)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人 (事物、地方、情况)等”。(4)(6)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 可译为用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4.也 “师道之不传也(1)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2)?”“吾将劝勉督责 以行之也(3)。”“汝之言,金玉也(4)。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 (5)!”
解析:(1)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2)句末 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语气。(3)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4)句 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 (5)句末语气助词,与“哉”连用,表感叹语 气。 译文: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你 凭什么能恢复它呢?”“我将劝勉并监督(大家和我一 起)来践行它。”“你的话,如同金玉;你的心胸,我 们怎么能比得上啊!”
10.为 “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 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 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 何辞为(11)?
解析:(1)(2)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3)非虚词用 法,动词,是。(4)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5)介词,与 “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6)(7)动词,作 为,做。(8)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9)介词,表示动作、 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等到”。(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相当于 “给”、“替”。(11)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翻译.docx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翻译.docx

精品文档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翻译" 而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 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 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7)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 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 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 ( 并且 ) 需要齐心协力。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

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大家回应她。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 何 "“徐公何( 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 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 5)人能忘情耶?何以( 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 ;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18个虚词小故事原文+翻译

18个虚词小故事原文+翻译

18个虚词小故事原文+翻译为而生,生而为人,人之初,性本善。

何为而善?为爱也。

爱人者,人恒爱之。

《论语》中有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是说,如果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如果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

所以我们要学会爱人和尊重人,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当我们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时,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人。

XXX(1)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嗟乎,XXX之言,XXX(2)其深也!君子者,有道德、有修养、有教养,他们不为自己谋取私利,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利益而违背正义,而是要以正义为准则。

这样的言论真是深刻啊!解析:(1)副词,表示时间,相当于“就”、“便”、“于是”。

(2)用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为什么”、“怎么会”。

译文:XXX就说:“君子对待天下,不偏不向,只有正义和公平。

”哎,XXX的话多么深刻啊!君子应该有道德、修养和教养,他们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利或者别人的利益而违背正义,而是以正义为准则。

这样的言论真是深刻啊!剔除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改写每段话。

狐狸对狼说:“羊肉真是鲜美啊!你有意思吗?叼一只羊来啃,就能饱口福了。

”狼说:“像猛犬一样怎么行?”狐狸在狗狗中间说:“羊一直在骂人,说的话让人无法忍受,但是你不要生气,不要听从那些谣言,不要害怕主人,只要快乐地追逐,就能摆脱耻辱。

你同意吗?”狗狗笑着说:“想加罪名,却没有证据。

”狗狗意识到狐狸的阴谋,知道路途遥远,保护羊更加谨慎。

狐狸和狼最终离开了。

注释:(1)代词,用作形容词,相当于“多么”、“多么的”。

(2)代词,用作动词后的宾语,相当于“你”。

(3)代词,用作宾语,相当于“它”。

(4)代词,用作主语,相当于“它的”。

(5)代词,用作连词,相当于“就像”、“如同”。

(6)代词,用作形容词,相当于“非常”、“极其”。

(7)代词,用作副词,相当于“难道”、“莫非”。

18个文言虚词(含用法 例句 翻译)

18个文言虚词(含用法 例句 翻译)

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螃蟹有六只脚两只钳头,然而没有蛇和黄蟮的洞穴就无处藏身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向北解救赵国,向西击退秦国,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楚怀王贪婪,相信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了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回头看日观亭以西的山峰,好象都弯着腰,有些被太阳晒到,有些没有,都呈现出各种班驳的颜色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它击碎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青是一种染料,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5.表示假设关系。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可翻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剑阁的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向北解救赵国,向西击退秦国,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

④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这种蛇身子有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花纹。

⑤故其国富而兵强 --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⑥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我因此写下了这篇记,是因为感叹郦道元(记叙)的(过分)简单,嘲笑李勃的鄙陋罢了。

⑦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陈情表》)-- 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它击碎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的,谁能没有疑惑呢?④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庄宗接过了(三支箭)就把它们藏在了宗庙里。

⑤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

3表示转折关系,连接语意转折的词语、句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是”“但是”等①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③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享有高贵的官位却没有功绩,俸禄那么丰厚他却是不劳而获!④小学而大遗。

18个故事教你快速记住文言虚词用法

18个故事教你快速记住文言虚词用法

18个故事教你快速记住文言虚词用法示例文章篇一:哎呀呀,文言虚词可真是让我们这些学生头疼的家伙!但你知道吗?有18 个故事能帮咱们快速记住它们的用法呢!就说“之”这个虚词吧,我给你讲个小故事。

有一天,小兔子阿之去森林里玩耍。

它看到一棵超级大的胡萝卜树,兴奋地跑过去。

这棵树对于阿之来说,就像是一座宝藏。

这里的“之”就是“它”的意思。

还有“而”,我再跟你讲讲。

小明特别喜欢跑步,每次跑起来都像一阵风,速度超快而且从不喊累。

这里的“而”就表示“而且”。

“其”字也有故事哦!小红有一个神秘的盒子,谁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

大家都好奇其到底装了啥宝贝。

这里的“其”指的就是“那个”。

“以”字也来啦!小李学习特别努力,他每天都以最早的时间起床读书。

这里的“以”就是“在”的意思。

就像我们走路需要一步步踏实,记住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得一个一个慢慢来。

你说是不是?再比如说“于”,小张去参加比赛,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于所有人中获得了第一名。

这里的“于”就是“在……中”的意思。

“乃”字也有趣得很。

小王找了好久的钥匙,最后才发现,乃在自己的书包里。

这里的“乃”就是“竟然”的意思。

还有“焉”,小赵在森林里迷路了,找了好久都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心里正着急呢,突然发现了一个小木屋,难道这就是能帮他找到出路的地方焉?这里的“焉”表示疑问,相当于“呢”。

“因”字也有故事哟!小孙因为生病没去上学,同学们都很关心他。

这里的“因”就是“因为”的意思。

“为”字登场啦!小周为了能考个好成绩,每天都学到很晚。

这里的“为”就是“为了”。

“所”字也来凑个热闹。

小刘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么新奇,所看到的景色都让他流连忘返。

这里的“所”就是“……的”。

“者”字也不能落下。

操场上跑步的人者,一个个都充满了活力。

这里的“者”表示“……的人”。

“与”字也有好玩的故事。

小花与小草在微风中一起跳舞,多么和谐的画面啊!这里的“与”就是“和”的意思。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翻译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翻译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翻译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翻译源自语文博苑根据相关资料整理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

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大家回应她。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文言18个虚词小故事》解析、译文版讲解学习

《文言18个虚词小故事》解析、译文版讲解学习
⑩<动>加以;予以。《过小孤山大孤山》:“尝~营葺,有碑 载其事。”⑾<副>更;更加。《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少矣。”⑿<动>通“嘉”,嘉赏。李陵《答苏武 书》:“闻子之归,……无尺土之封~子之勤。”
11.也 “师道之不传也(1)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2)
?”“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3)。”“汝之言,金玉也 (4)。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5)!”
解析:
(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2)连词,表假设, 如果。(3)指示代词,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9)第三 人称代词,它们。(10)指示代词,那种。(11)副词,加强 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12) 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 节作用,不译。
注:在大庭广众之间去迎接我,(我本)不应该有过访(朋友 )的事情,现在公子却特意地(同我)去访问朋友。
朱亥本是一位屠夫,因勇武过人,被信陵君聘为食客,以后曾 在退秦、救赵、存魏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9.为
“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 为(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 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 )利也。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11) ?
.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 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 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 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

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小故事

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小故事

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小故事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①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②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③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④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⑤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⑥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⑦思也。

众应之。

既而⑧,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⑨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⑩;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①连词,表并列。

②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③连词,表假设。

④代词,通“尔”。

你,你的。

⑤连词,表转折。

⑥连词,表递进。

⑦连词,表修饰。

⑧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⑨连词,表承接。

⑩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

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大家回应她。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徐公何①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②也?其所据何③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④其大也!然何⑤人能忘情耶?何以⑥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⑦?①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②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③代词,做宾语,什么。

④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⑤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

⑦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译文版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译文版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译文版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方法。

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腿两只钳,不然,那么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胜仗,可以向我学习。

”冯氏年龄虽然小,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比其父更胜一筹。

冯婉贞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而不学习)。

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

(冯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

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

初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解密

初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解密

9.为
• “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 (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 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 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 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1)?
• (1)(2)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 为”。(3)非虚词用法,动词,是。(4)介词,表示动 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5)介词,与“所” 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 (6)(7)动词,作为,做。(8)介词,表动作、行为 的原因,相当于“为了”。(9)介词,表示动作、行为 的时间,相当于“当”、“等到”。(10)介词,表示动 作、行为的替代,相当于“给”、“替”。(11)句末语 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
2.何
• “徐公何(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能 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疑问代词, 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 “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也?其所 据何(代词,做宾语,什么 )为?原其理,乃爱之
深也。嗟乎,情之误,何(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 度深,相当于“多么”)其大也!然何(代词,做 定语,相当于“什么”)人能忘情耶?何以(即 “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 于“拿什么”、“凭什么”)除此弊,望君教我以 良策,何如(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 于“怎么样”、“怎么办”)?
7.若
• “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 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 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 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
• 若夫(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 (7)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 绝矣。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译文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译文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译文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

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大家回应她。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演示文稿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演示文稿

5.且
“存者且(1副词,暂且、姑且)偷生,死者
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
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连词,
表递进,而且、并且)委政奸佞之人,则
李唐且(3副词,将要)亡,必矣。且夫
(4复音词,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进一步
议论,况且,再说。)志士且如(5复音词,
就像)河水清且(6连词,表并列关系,
4.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1副词,表揣测
语气,大概、或许。或表感叹语气,多

么)鲜乎!君其(2连词,表假设,如
果)有意,叼其(3指示代词,其中的)
一而啖之,得饱其(4第一人称代词,
自己的)口福。”狼曰:“其(5副词,
加强反问语气,怎么)如猛犬何?”狐
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第三人
称代词,他们)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
• 兵者,诡道也,须1.戮而力同心。蟹六跪而二 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战乎? 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 也。”婉贞,而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特 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众应之。既而,婉贞 率诸少年结束而出,果大捷。众皆叹:婉 贞,小女子而已;其行,乃巾帼英杰而。
整理课件
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多么鲜美啊!” 您如果想尝一尝,叼来其中的一只吃掉它, 就能够一饱自己的口福了。狼说:“怎么 对付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间说: “羊好多次说你坏话,他们说的话不堪入 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还是 害怕主人呢?等到他们嬉戏打闹的时候, 我想为您把这耻辱全部洗刷掉。你一定要 答应这事。”猛犬笑着说:“想要给他加 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借口吗?”猛犬于 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护羊群的道 路很漫长,守护羊群整更理课件加谨慎。狐狸与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奸佞:奸滑谄媚。涟:①<名>水面细小的波纹;微波。《伐檀》: “河水清且~猗。”②<形>泪流不断的样子。《诗经?氓》: “不见复关,泣涕~~。”
7.若
“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2) 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 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 。
6.且 “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 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奸佞之人,则李 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 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辞 ”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
解析: (1)副词,暂且、姑且。(2)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 (3)副词,将要。(4)复音词,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进一 步议论,况且,再说。(5)复音词,就像。(6)连词,表并 列关系,又。(7)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还。
译: 狐狸对狼说:“羊肉一定很鲜美啊。如果 你有意品尝,不妨叼一块吃吃,饱饱口福。”狼 说:“有凶狗守护着羊群怎么办?”于是狐狸挑 拨离间地对凶狗说:“羊多次在背后骂你,那些 话太难听了,你竟然不生气,是果真没有听到 ,还是怕你的主人?等到哪一天它们追逐嬉戏 的时候,我也愿意为你一雪前耻。你一定要答 应我。”凶狗笑着说:“想要加害于人,还怕找 不到罪名吗?”于是凶狗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 狸和狼的奸计没有得逞,悻悻离去了。
《文言18个虚词小故事》解析、译 文版
1.而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 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 (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 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 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 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 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
• 注:众人质疑其中的原因,寻根究底,他 才不得已道歉。
5.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 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 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 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 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 (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 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 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你,你的。(5)连词,表转 折。(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8) 复音词,不久,一会儿。(9)连词,表承接。(10) 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 了”。(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解析:
(1)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2)介词,相 当于“于”,“在”。(3)(4)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 啊”“呀”。(5)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6)形容词词尾,相 当于“……的样子”、“……地”。(7)介词,表比较,相当于“ 比”。(8)句末语气 助词,表疑问。
注:大王如果处理政事会不费力气,那么大王做的事
解析:
(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2)连词,表假设, 如果。(3)指示代词,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9)第三 人称代词,它们。(10)指示代词,那种。(11)副词,加强 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12) 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 节作用,不译。
情就是正确的。
4.乃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 “王师北
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 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 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 乃(7)自高耳。
解析: (1)副词,表承接,于是。(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 、“你的”。(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 是”。(4)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5)副词 ,表条件,相当于“才”。(6)复音虚词,相当于“样子”。(7 )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
2.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 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 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 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问,怎么。(2)疑 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 “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 ,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 么”。(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6)即“以 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 ”、“凭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 于“怎么样”、“怎么办”。
5.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
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 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 (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 (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 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 谨。狐与狼遂去。
3.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然吾曾见人,其家世 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 塞赋敛也。”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 为乎(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则 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 之乎(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