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年)
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全文)
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全文)【摘要】我国是食管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食管鳞癌疾病负担沉重、防控态势严峻。
食管鳞状上皮在癌变前存在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阶段,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癌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
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组织消化病、消化内镜、病理学等领域专家讨论,充分参考国内外研究和专家共识,提出并规范了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进而实现对食管癌的早期阻断和干预。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前状态;癌前病变;诊断;治疗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鳞癌)和腺癌等。
2018年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7位,死亡率居第6位。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2018年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1]。
食管癌的发病模式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东亚高发地区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我国约90%的食管癌病理类型为鳞癌;而欧美等相对低发区病理类型则以腺癌为主[2]。
食管癌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确诊时的临床分期,早期食管癌经微创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食管癌经手术、放疗和化疗后五年生存率仍不足30%[3-4]。
食管癌存在长达5~10年的癌前状态、癌前病变及早期癌阶段,这为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窗口期。
美国胃肠病学会[5]、英国胃肠病协会[6]、我国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均已就食管腺癌癌前病变、癌前状态(巴雷特食管)的诊治和监视制定了指南和共识意见[7]。
但对于我国高发的食管鳞癌,其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的定义、诊断、随访和治疗等关键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2020年,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组织消化病、消化内镜、病理学等领域专家讨论,充分参考国内外研究和专家共识[8-9],提出和规范了我国食管癌前状态和病变的诊治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进而实现对食管癌的早期阻断和干预。
中囯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
筛查(方法)
内镜及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金标准。 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检的组合操作技术已成为我国现阶段
最实用有效的筛查方法。 电子染色内镜等内镜新技术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尚处评估阶
段,既往使用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和上消化道钡餐等筛查方法因诊断 效能及接受度等问题,已基本被淘汰,不做推荐。
定义与术语
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相当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和高 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一项随访13.5 年的队列研究提示食管鳞状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癌变率分别为 25% 和50% 左右,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约为75%,所以部分中国病理学家仍主张 使用三级分类方法,将食管鳞癌的癌前病变分为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建议病 理报告中同时列出两种分级标准的诊断结论。
流行病学现状(我国) 我国是食管癌最高发的国家之一,据 2009 年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为22.14/10 万,同期死亡率 为16.77/10 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 位。 高发省份为河北、河南、山西、福建,其次为新疆、江苏、甘肃和安徽等。男女比例接近2∶1, 农村发病率与死亡率比城市高约1.7 倍。 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比例超过90% (共识正文如未特殊说明, 食管癌均指食管鳞癌)。 早期食管癌所占比例低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按伤残调整寿命年计算,我国食管癌负担沉重,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 倍。
筛查(对象)
符合第1 条和2~6 条中任一条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1)年龄超过40 岁; 2)来自食管癌高发区; 3 )有上消化道症状; 4 )有食管癌家族史; 5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 6 )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 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中囯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ppt课件
危险因素
人口学因素: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
家族史和遗传易感性: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存在明显的家 族聚集现象,可能与患者具有共同的遗传背景有关,也可 能因患者及家属共同暴露于特定的环境因素所致。国外研 究尚未发现食管癌尤其是食管鳞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 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食管鳞癌 患者部分染色体、基因异常有关。
部位1cm 以外发现的新食管癌病灶。
9
危险因素
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因素:食物真菌污染(多为不同菌株的混合污染,作
用机制包括产生促癌毒素或促进食物中亚硝酸胺的合成并与 其协同致癌)、腌制食品及红肉类、高温食物、辛辣和油炸 食品等。 2)吸烟和饮酒因素: 吸烟导致食管癌的可能机制包括对食管 细胞的基因毒性作用及长期吸烟所致的亚硝酸胺累积效应。 重度饮酒者发生食管鳞癌的风险明显升高。Meta分析结果 提示,吸烟与饮酒可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食管鳞癌发生率。 3)口腔卫生因素:多数居民易发生龋齿或缺齿,口腔内细菌 10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 专家共识意见
1
流行病学现状(国际)
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8 位,在2012 年约有 45.6 万新发病例,占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病 例的3%。
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6 位,2012 年死亡病 例约40 万,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5%。
最主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鳞 癌多位于食管中、上段,腺癌多位于食管下
6
定义与术语
食管癌病理组织学分型 : 常见病理组织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鳞状细胞癌亚型
包括基底细胞样鳞癌、疣状癌、梭形细胞鳞癌(肉瘤样癌)等; 其他少见类型包括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腺
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全文)
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全文)本文旨在介绍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
食管鳞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癌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
本次专家共识由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组织消化病、消化内镜、病理学等领域专家讨论,并参考国内外研究和专家共识,提出并规范了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进而实现对食管癌的早期阻断和干预。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中鳞癌和腺癌是两种常见的病理类型。
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7位,死亡率居第6位。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其中约90%的食管癌病例为鳞癌。
2018年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
食管癌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确诊时的临床分期,早期食管癌经微创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食管癌经手术、放疗和化疗后五年生存率仍不足30%。
食管癌存在长达5~10年的癌前状态、癌前病变及早期癌阶段,这为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窗口期。
针对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___、___和我国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均已制定了指南和共识意见。
但对于我国高发的食管鳞癌,其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的定义、诊断、随访和治疗等关键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因此,本次专家共识旨在规范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便更好地指导食管癌的防控工作。
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将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癌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
0.45%[28]。
EP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见症状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反酸等。
《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新乡)》要点
《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新乡)》要点食管癌(EC)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癌、腺癌等,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2018年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7位(6.3/100000),死亡率居第6位(5.5/100000)。
食管癌的发病率及发病模式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东亚地区发病率最高,可达世界平均水平2倍(12.2/100000),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而欧美等相对低发区病理类型则以腺癌为主。
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国家,2018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13.9/100000)和死亡率(12.7/100000)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大部分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达到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可达95%。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低,预后差,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
我国食管癌早诊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发生转移性症状后始就诊而发现,此时肿瘤往往已达中晚期。
一、筛查人群【推荐1】推荐40岁为食管癌筛查起始年龄,至75岁或预期寿命小于5年时终止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推荐2】对于符合筛查年龄人群,推荐合并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为筛查目标人群:(1)出生或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2)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3)本人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4)本人有头颈部肿瘤病史;(5)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热烫饮食、饮酒(≥15g/d)、吸烟、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等。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二、筛查目标【推荐3】推荐将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或异型增生)作为主要筛查目标。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三、筛查流程【推荐4】对于食管癌极高发地区,对于筛查目标人群推荐每5年1次内镜普查。
中囯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ppt课件
12
报警症状
包括胸骨后疼痛不适、进食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或哽 噎感、进行性吞咽困难、上腹部隐痛不适、消瘦、消 化道出血( 呕血、黑便等) 等 。
2
流行病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状(我国)
我国是食管癌最高发的国家之一,据 2009 年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为 22.14/10 万,同期死亡率为16.77/10 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 位。
高发省份为河北、河南、山西、福建,其次为新疆、江苏、甘肃和安 徽等。男女比例接近2∶1,农村发病率与死亡率比城市高约1.7 倍。
同时性多原发食管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sophageal cancers):内 镜治疗后12 个月以内在原切除部位1cm 以外发现的新食管癌病灶, 可能源自治疗时遗漏的微小癌灶。
异时性多原发食管癌(metachronous multiple esophageal cancers): 内镜治疗后超过12 个月在原切除部位1cm 以外发现的新食管癌病 灶。
16
内镜精查(检查过程)
从距门齿16 cm 开始缓慢循腔进镜,仔细观察每1 cm 的食管黏膜状 态。尽量在进镜时观察未被内镜摩擦的正常黏膜和黏膜病灶的原始 状态。适当应用清水或祛泡剂和黏液祛除剂及时冲洗吸引。
如进镜时受检者咽反射强烈,观察颈段食管内腔较为困难,在退镜 至此处时,嘱受检者屏气数秒,可使颈段食管良好扩张,便于观察。 进入距门齿约40 cm 胃食管交界区时可嘱受检者深吸气后屏气数秒, 胃食管交界区向食管侧移动,较易观察并可在直视下摄片。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
癌症早期食管癌筛查与内镜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1、本文概述癌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早期食管癌症通常无症状,难以及时发现。
一旦出现症状,通常处于中晚期,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我国食管癌症早期筛查及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本文首先综述了癌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接下来,详细介绍了内镜检查在食管癌症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内镜检查的适应症、操作技巧、诊断标准和并发症的处理。
本文还探讨了食管癌症的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本文总结了癌症早期筛查和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并就筛查策略、内镜检查流程、治疗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这些共识对于提高我国早期食管癌症的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有助于推进食管癌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癌症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癌症食管癌是全球第八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原因。
在中国,食管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
特别是在河南、山西等地区,食管癌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癌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多发于中老年人。
癌症食管癌的发生与地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地理分布来看,癌症高发区多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南、山西、河北等省。
这可能与当地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有关。
吸烟和饮酒: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和饮酒是食管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刺激食管黏膜,增加患食管癌症的风险。
酒精可能会破坏食道黏膜屏障,从而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
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过量摄入腌制、烟熏、烧烤等加工食品,都与食管癌症的发生有关。
中囯早期食管癌筛查与内镜诊治共55页文档
中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食管癌筛查与内镜诊治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早筛新技术2024
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早筛新技术2024食管癌(EC)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EC的主要组织学亚型,约占新发EC病例的88%,主要发生在东亚和中亚。
ESCC预后不佳,其特点是5年总生存率低(美国和中国分别为18.5%和36.9%),这主要归因于晚期诊断。
相比之下,早期ESCC 通过内镜整体切除可达到近100%的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无需系统治疗。
因此,早期发现对于提高ESCC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诊断ESCC及其前驱病变的金标准仍然是碘染色内镜检查。
然而,内窥镜筛查的广泛采用面临着挑战,包括低依从性和大规模人群进行内窥镜检查的巨额费用。
液体活检方法能够检测血浆中游离细胞DNA (cfDNA)中的循环肿瘤DNA (ctDNA),为非侵入性早期癌症检测提供了一条有前途的途径。
然而,很少有研究评估液体活检在ESCC诊断中的应用。
近日,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ultimodal analysis of cfDNA methylomes for early detecting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的文章,作者开发了扩展多模态分析(EMMA)方法,同时识别cfDNA样本全基因组亚硫酸盐测序(WGBS)数据中与癌症相关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CNVs和片段化特征。
EMMA显著提高了检出率,AUC为0.99,在验证队列中检测到87%的ESCC和62%的癌前病变,特异性>95%。
证明了cfDNA甲基化组学的多模态分析在ESCC早期检测和分子特征监测中的潜力。
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主要内容cfDNA全基因组亚硫酸盐测序中的EMMA框架概述为了提高ESCC的早期检测,作者开发了基于“组织- cfDNA-组织”策略的EMMA框架(下图a),全面分析cfDNA WGBS数据中的癌症衍生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拷贝数变异(CNVs)和片段特征。
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及诊治共识(2015年)
电子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
碘染色的原理:正常成熟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糖原,遇碘后呈棕 褐色,当食管炎症或癌变时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因此碘染后相应部 位呈淡染或不染区。 碘染色模式分为 4 级:
Ⅰ级为浓染区,比正常食管黏膜染色深,多见于糖原棘皮症; Ⅱ级为正常表现,呈棕褐色; Ⅲ级为淡染区,多见于LGIN 或急慢性炎症; Ⅳ级为不染区,多见于浸润癌、原位癌和 HGIN。
超声内镜
高频探头对于区分浸润至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准确率可达 75% ~95%; EUS 对于食管癌淋巴结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 68% ~86%,对于可疑淋 巴结的 EUS 引导下细针 穿 刺 吸 取 活 检 术 ( endoscopic ul trasonographyguided fine needle aspi ration,EUS⁃FNA) 可以明显提高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定 准确率,可达 90%以上。 与 CT、PET⁃CT 相比,EUS 是对食管癌 淋巴结进行分期准确率最高的方法。
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 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2015 年)
本课内容
背景
食管鳞癌癌前病变及 早期食管鳞癌的定义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 病变的筛查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 前病变的诊断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 病变的内镜下治疗
背景
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8位 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第6位 我国大陆的发病率为第5位 我国大陆的死亡率为第4位
筛查流程
食管癌高位人群调查 问卷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表现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在内镜下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颜色的改变,可为斑片状发红或发白,边界欠清晰; (2) 黏膜形态的改变,微隆起或凹陷,亦有完全平坦型,黏
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
(2022年、北京)
某某某
目录
1 流行病学 2 筛查的早诊早治 3 人群风险分类 4 筛查起止年龄 5 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 6 针对不同筛查结果的诊治与管理
01
流行病学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
食管癌是威胁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显示,2020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为32.4万例。死亡病例30.1万例, 分别占全球食管癌发病与死亡的53.7%和55.35%。 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40岁之前较低,自40岁之后快速上升,男性高于女性,农 村高于城市。 目前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筛查(PET-CT)
不推荐使用18F-FDG PET-CT检查进行食管癌早期筛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中) 不推荐使用PET-CT检查进行食管癌早期筛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一项2017年的回顾性研究对8-468名研究对象进行18F-FDG PET,结果显示,18F-FDG PET筛查食管癌 的灵敏度较低。PET-CT在检测食管癌远处转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有限,目前 使用PET-CT筛查食管癌证据单一且缺乏高级别的证据,另尚无经济成本评估的研究发表,故不推荐。
食管癌发病危险因素
01
饮酒
03
吸烟
特定的饮食因素
热烫饮食、腌制饮食、辛辣饮食、油炸饮食、高盐饮食、 霉变饮食。硬质饮食、快速进食、不规律饮食
02
遗传
04
食管癌发病保护因素
某些饮食因素是食管癌的保护性因素: 1、膳食纤维; 2、膳食钙; 3、蔬菜; 4、水果。
02
筛查和早诊早治
食管癌组织分型和病理分期
食管镜检查操作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一、本文概述《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文章旨在为中国结直肠癌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建议。
文章将全面概述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依据,推动结直肠癌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准化。
文章将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针对我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筛查策略、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随访管理等方面的共识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知,加强早期筛查意识,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提升我国结直肠癌防治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二、筛查策略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与诊治策略,应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目标,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疾病特点,制定出一套既科学又切实可行的方案。
应优先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包括有家族史、既往有肠道疾病史、生活习惯不良(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缺乏运动等)的人群。
同时,也应考虑年龄因素,因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大便隐血试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肠镜检查等。
大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适合大规模人群的初步筛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帮助,但特异性不高,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病变,并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筛查的频率和周期应根据不同的筛查方法和目标人群的风险等级来确定。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一般风险人群,可以考虑每2-3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或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对于筛查中发现的癌前病变或早期癌肿,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并加强随访管理。
同时,也应加强对筛查阴性人群的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病变。
加强公众对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筛查意识,是实施有效筛查策略的重要一环。
上消化道肿瘤诊治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上消化道肿瘤诊治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 ESD围手术期护理 (1)二、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3)三、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操作技巧与护理配合要点 (5)四、上消化道肿瘤靶向药研究进展 (7)五、超声内镜 (9)六、晚期胃癌的药物治疗进展 (10)七、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 (12)八、 ESD规范化操作及进展 (14)九、 ESD手术操作技巧 (16)十、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治进展 (18)十一、内镜色素染色在消化道早癌中的应用 (20)十二、高效完成ESD剥离的关键 (21)一、ESD围手术期护理1.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适应证()A.明确有淋巴转移的早期胃癌B.肿瘤侵犯固有层C.正在服用抗凝药的患者,D.有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麻醉的患者E.直径≥2cm的息肉参考答案:E2.单发性息肉摘除后()年随访内镜检查1次,阴性者()年1次,再阴性者()年1次,如发现息肉则重新开始A.1;3;5B.2;3;5C.1;2;5D.1;1;2E.1;2;3参考答案:A3.根据病变大小,ESD术后给予禁食()小时,情延长A.6B.8C.12D.24E.36参考答案:D4.ESD术后迟发出血和穿孔通畅发生于术后()A.1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48小时E.1周左右参考答案:D5.关于食管黏膜特点叙述有误的是()A.上皮层薄B.黏膜下层组织少C.血管分布多D.术中出血多E.食管肌层厚参考答案:E二、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进展1.我国食管癌的病理多为()A.腺癌B.鳞癌C.小细胞癌D.腺鳞混合型癌E.腺棘癌参考答案:B2.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解剖交界以下()以外的胃部区域按胃癌进行分期A.1cmB.2cmC.3cmD.4cmE.5cm参考答案:B3.根据第8版UICC/AJCC的TNM分期系统,食管癌pTNM分期预后分组因素包括()A.T,N,MB.TNM和组织学类型C.TNM和部位D.TNM和部位,组织学类型E.TNM和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参考答案:E4.食管癌血行转移常见转移部位是()A.肝脏和脑部B.肝脏和骨C.肺部和脑部D.肺部和骨E.肝脏和肺脏参考答案:E5.目前食管癌化疗常用一线方案()A.顺铂+氟尿嘧啶B.多西他赛C.紫杉醇D.伊立替康E.铂类+熊去氧胆酸参考答案:A三、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操作技巧与护理配合要点1.下消化道内镜诊疗操作时宜用针长()A.2mmB.3mmC.4mmD.5mmE.6mm参考答案:C2.ESD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什么疾病的手术()A.胃癌B.胆结石C.胰腺炎D.脑出血E.宫颈炎参考答案:AESD手术中使用的止血钳的工作原理是()A.牵引组织B.输送药物C.使蛋白质凝固,阻断血液循环D.分离粘膜层E.测量组织厚度参考答案:C3.ESD手术前,对于上消化道病变患者,需要禁食禁饮()A.2到4小时B.4到6小时C.6到8小时D.8到10小时E.10到12小时参考答案:C4.关于内镜下止血夹止血方法叙述有误的是()A.属于化学方法使黏膜组织的凝固变性B.损伤小C.止血速度快D.再出血发生率低E.并发症少参考答案:A四、上消化道肿瘤靶向药研究进展1.关于分子靶向治疗叙述有误的是()A.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B.与放化疗协同作用C.对化疗及放射治疗失败的病人无效D.具有细胞调节和稳定性作用E.不同靶点的新药合用可产生抗癌协同作用参考答案:D2.下列关于食管癌的内镜检查及评估不正确的是()A.白光内镜检查可以观察黏膜表面病变,如糜烂、溃疡、结节等B.白光内镜检查可以提高病变检出率,指导活检部位选择C.染色内镜检查可提高病变检出率,指导活检部位选择D.超声内镜检查可评估病变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情况E.活检技术包括钳取活检、针吸活检等,以明确诊断参考答案:B3.下列对于胃癌靶向药物治疗描述不正确的是()A.胃癌靶向药物研究众多,目前在中国获批适应证的限于抗HER2药物曲妥珠单抗和维迪西妥单抗B.曲妥珠单抗是靶向作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单克隆抗体,最初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C.雷莫芦单抗是靶向作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单克隆抗体,多项药物临床试验证实其有助于延长一线化疗耐药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D.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靶向作用于VEGFR2的小分子化合物E.玛格妥昔单抗是一种具有高亲和力的抗HER2抗体参考答案:C4.目前,针对HER2的主要治疗药物是()A.帕尼单抗B.曲妥珠单抗和拉帕替尼C.吉非替尼D.尼妥珠单抗E.西妥昔单抗参考答案:B5.HER-2过表达、PS评分≤2的食管及EGJ腺癌一线推荐()A.曲妥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顺铂B.安罗替尼C.阿帕替尼+卡瑞利珠单抗D.安罗替尼+免疫治疗E.雷莫西尤单抗+紫杉醇参考答案:A五、超声内镜1.超声内镜下消化道管壁至少分()A.3层B.4层C.5层D.6层E.7层参考答案:C2.关于食管癌超声内镜检查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可观察局部淋巴结大小B.可判断肿瘤侵犯深度C.可观察局部淋巴结内部结构D.可观察食管周围组织有无受侵E.可适用于各种食管癌病例参考答案:E3.胃窦部0.8*1.0cm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超声内镜检查该病变起源于粘膜下层,呈均匀高回声,首先应考虑()A.平滑肌瘤B.间质瘤C.异位胰腺D.脂肪瘤E.囊肿参考答案:D4.胃癌T2表现为()A.侵犯至粘膜肌层,粘膜下层基本完整B.侵犯至粘膜肌层,局部粘膜下层显示不清C.粘膜层至粘膜下层增厚,固有肌层局部增厚D.病灶与奇静脉间的高回声界限消失E.胃壁全层结构消失、增厚,病灶外缘呈锯齿状向腔外突破参考答案:C5.以下关于超声内镜描述正确的是()A.超声内镜不适用于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检查B.超声内镜不适用于胰腺及其周围血管的检查C.超声内镜适用于胆道疾病的检查D.超声内镜不适用于胃周围病变的检查E.超声内镜不适用于纵膈内病变的检查参考答案:C六、晚期胃癌的药物治疗进展1.抗HER-2代表药物()A.曲妥珠单抗B.帕尼单抗C.依维莫司D.替雷利珠单抗E.雷莫芦单抗参考答案:A2.综合考量疗效、安全性和治疗费用,对于IHC2+晚期胃癌人群三线治疗的优选药物()A.维迪西妥单抗B.恩沃利单抗C.替雷利珠单抗D.斯鲁利单抗E.帕博利珠单抗参考答案:A3.目前,下列晚期胃癌靶向治疗研究结果成功的是()A.曲妥珠单抗-ToGAB.拉帕替尼-LOGiCC.贝伐珠单抗-AVAGASTD.拉帕替尼-TYTANE.西妥昔单抗-EXPAND参考答案:A4.HER2阴性胃癌2024年新增的一线免疫药物是()A.舒格利单抗B.帕博利珠单抗C.信迪利单抗D.替雷利珠单抗E.奥那妥珠单抗参考答案:A5.晚期转移性胃癌应采取()A.化疗药物B.以全身抗肿瘤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D.靶向治疗E.手术治疗参考答案:B七、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1.根据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2015年·北京),食管鳞癌高风险人群不包括()A.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B.一级亲属有食管鳞癌病史C.既往有食管病变史D.无吸烟史E.长期饮酒史参考答案:D2.食管早癌的内镜下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A.席纹征B.银色征C.粉色征D.局部血管纹理消失E.局部粘膜发红、发白,边界清楚参考答案:A3.推荐高风险人群食管癌筛查起始年龄为()A.40岁B.45岁C.50岁D.55岁E.60岁参考答案:B4.下列哪项不属于食管癌前疾病()A.食管白斑症B.反流性食管炎C.贲门粘膜撕裂D.食管憩室E.Barrett食管参考答案:C5.推荐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A.5B.2至3C.1.5D.1至3E.3至5参考答案:D八、ESD规范化操作及进展1.早期食管鳞癌放大内镜下AB分型不包括哪项()A.AB.B1C.B2D.B3E.C参考答案:E2.关于ESD术后穿孔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胃ESD穿孔的风险最低(胃远端)B.研究发现,ESD的穿孔率在食管为2.6%,胃为4.2%,结肠为14.1%,C.张力性气胸或气腹是罕见的,但担心穿孔并发症,需要紧急减压D.穿孔的发生率和切除的难度(大小、位置)无关E.如果出现穿孔,建议术后使用抗生素治疗参考答案:D3.早期食管癌、食管炎诊断可采用()A.卢戈氏碘反应法B.甲苯胺蓝染色法C.靛胭脂散布法D.冰醋酸染色法E.结晶紫染色法参考答案:A反应性染料不包括()A.卢戈氏碘液B.刚果红C.酚红D.肾上腺素E.亚甲蓝参考答案:E4.下列哪项不属于外牵引法()A.钛夹-牙线法B.磁珠锚法C.双通道内镜法D.夹上夹牵引E.双镜联合法参考答案:D九、ESD手术操作技巧1.不属于注射的方法()A.右手注射法B.左手注射法C.内镜注射法D.出针注射法E.旋镜注射法参考答案:E2.标记时一般采用的顺序()A.由近及远,由低至高B.由远及近,由高至低C.由近及远,由高至低D.由远及近,由低至高E.由近及远,由口至肛参考答案:D3.关于预切开的原则叙述有误的是()A.由低到高B.由近及远C.避免回拉切割D.病灶大小、位置、术者水平决定切开范围E.需环周切开参考答案:E4.ESD操作时镜子握持方法正确的是()A.小指无名指握持内镜B.小指握持内镜C.无名指握持内镜D.小指无名指中指握持内镜E.无名指中指握持内镜参考答案:B5.关于注射技巧叙述有误的是()A.注射位置:邻近标记点外侧进行,原则是使标记点外侧隆起最高B.注射方向:由近及远,先高位后低位,后一针在前一针的“山脚”进针C.注射量:注射后要保证标记点外为同一高度、同一平面,食管黏膜,不宜注射过高D.注射范围:??根据术者预切开速度及预切开策略而定,而并不需要一次性将全周完成注射E.注射方法:先穿刺到黏膜下层深部,然后一边拔针一边注射;先穿刺到黏膜下层浅部,然后一边进针一边注射参考答案:B十、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治进展1.早期食管癌ESD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A.空间小,但是可以翻转操作B.蠕动快,尤其卢戈氏液染色后C.心脏、主动脉搏动,壁外器官压迫D.肌层薄,易穿孔参考答案:A2.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T1a 淋巴结转移为0%B.T1b-SM1淋巴节的转移几率为9%-20%C.T1b-SM 2的病变,淋巴结转移风险高达50%左右D.T1b-SM2为MM距离SM200μm以内参考答案:D3.食管癌的发病因素()A.亚硝酸胺类化合物B.真菌毒素C.遗传因素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4.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呈0-III型病变时浸润深度多为()A.黏膜肌层B.黏膜固有层C.黏膜下层D.固有肌层参考答案:C5.关于早癌食管癌AB分型下列哪项说法错误()A.该分型是常用分型B.出现难形成环形的异常血管考虑B2型C.出现B3型也可以考虑行ESD术D.出现小的AVA时要考虑病变发生在EP/LPM参考答案:C十一、内镜色素染色在消化道早癌中的应用1.不属于染色剂基本要求()A.本身具有颜色B.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C.被染色的染色体或者胞浆有被染色的特性D.无致癌性参考答案:D2.哪一种不是醋酸染色观察病灶的方法()A.醋酸轮廓法B.醋酸冲洗法C.醋酸NBI观察法D.醋酸动态观察法E.醋酸三明治法参考答案:B3.碘染色不适宜的人群()A.孕妇B.儿童C.甲亢患者D.碘过敏者参考答案:B早期胃癌内镜下粘膜特征有()A.发红、苍白、糜烂、出血、颗粒、结节B.血管走形紊乱、消失C.异常肿瘤血管形成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4.醋酸三明治法配比方式()A.0.2%靛胭脂10ml+1.5%醋酸10ml+清水30mlB.0.2%靛胭脂30ml+1.5%醋酸10ml+清水10mlC.0.2%靛胭脂10ml+1.5%醋酸30ml+清水10mlD.0.2%靛胭脂10ml+1.5%醋酸10ml+清水10ml 参考答案:A十二、高效完成ESD剥离的关键1.下列哪项不是ESD操作的优势()A.可控制病变的切除形状B.整块切除率较高C.便于进行病理评估D.并发症风险更小参考答案:D2.早期胃癌目前较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是()A.开腹手术B.内镜下氩气刀治疗C.内镜下EMR治疗D.内镜下ESD治疗参考答案:D3.下述哪种不是Erbe电外科设备常用的模式()A.Endocut QB.Dry cutC.Spray电凝D.慢速电切参考答案:D4.ESD操作时理想的剥离层次()A.黏膜层B.黏膜肌层C.黏膜下浅层D.黏膜下层下1/3参考答案:D5.ESD操作时止血采用的模式首选哪种()A.电切模式B.软凝模式C.强凝模式D.APC参考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食管黏膜表浅血管由分支状血管构成,紧贴黏膜肌层,向水平方向延伸, 这是黏膜肌层以上最为常见的血管网。 将食管鳞状上皮放大 100 倍可观察到 食管鳞状上皮内乳头状微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 IPCL 垂直起源于分支状血管网,使用放大内镜观察时正常食管黏膜的 IPCL 可表现为红色逗点状。NBI 结合放大内镜观察时,位于深部的分支状血管为绿 色,表浅的 IPCL 呈棕色点状。而当发生浅表食管鳞癌时,肿瘤部分扩张的异 常血管密集增生,此时可通过 NBI加放大内镜观察 IPCL状态,诊断食管鳞状 上皮病变,包括上皮内瘤变及浅表癌,并可反映肿瘤的浸润深度。
超声内镜
(1)推荐对可疑早期食管鳞癌予以 EUS,以评估肿瘤浸润的深度及周围淋 巴结转移的情况。
(2)在传统内镜的顶端安装一个超声探头,是将内镜检查与超声检查完美结 合的新技术。
观察病变的围组织的相关毗邻关系
对黏膜组织进行超声扫描
有无周围脏器侵犯
相关淋巴结情况
食道早癌
癌前病变是指可以发展为癌的一种病理变化。
早期食管鳞癌(early esohageals quamouscell carcinoma是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层的鳞状细胞癌,不 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2002 年消化道肿瘤巴黎分型
食管鳞癌筛查人群
(1)有以下任意 1 条者视为高危人群: ① 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② 一级亲属有食管鳞癌病史;③ 既往 有食管病变史(食管上皮内瘤变);④ 本人有癌症史;⑤ 长期吸烟史; ⑥ 长期饮酒史;⑦ 有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快、热烫饮食、高盐饮食、 进食腌菜者。 (2)一般风险人群:无上述任意 1 条者。
不同的 IPCL 分型代表不同的病变和浸润深度, IPCLⅠ型见于正常食管黏膜, IPCL Ⅱ型见于炎性病变, IPCL Ⅲ型见于慢性 食管炎等, IPCL Ⅳ型见于 HGIN, IPCL Ⅴ⁃1 型及Ⅴ⁃2 型分别见于 M1 期癌和 M2期癌, IPCL Ⅴ⁃3 型主要见于 M3 期癌、SM1期癌或浸润更深的 癌, IPCL ⅤN 型主要见于SM2 期癌或浸润更深的癌
超声内镜
高频探头对于区分浸润至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准确率可达 75% ~95%; EUS 对于食管癌淋巴结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 68% ~86%,对于可疑淋 巴结的 EUS 引导下细针 穿 刺 吸 取 活 检 术 ( endoscopic ul trasonographyguided fine needle aspi ration,EUS⁃FNA) 可以明显提高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定 准确率,可达 90%以上。 与 CT、PET⁃CT 相比,EUS 是对食管癌 淋巴结进行分期准确率最高的方法。
背景
➢早期食管鳞癌外科手术切除后 5年生存率达 85% ~ 90%,而对 于中晚期患者 5 年生存率仅为 6% ~ 15% ➢研究显示早期食管鳞癌微创治疗的 5 年生存率可达 85% ~ 95% ➢因此开展食管鳞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是目前提高食管鳞癌治疗效果的 有效途径
食管鳞癌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鳞癌的定义
早期食管鳞癌内镜下可分为 3 种类型: 0⁃Ⅰ型(隆起型)、0⁃Ⅱ型(平坦型)、0⁃Ⅲ型(凹陷型)。 0 ⁃Ⅱ型又可分为 0⁃Ⅱa 型(浅表隆起型)、0⁃Ⅱb(完全平坦型) 型和 0⁃Ⅱc 型(浅表凹陷型)。 对于0⁃Ⅰ型、0⁃Ⅲ型病变,白光 内镜下仔细观察多不会漏诊,0⁃Ⅱ型病变较为平坦,容易漏诊, 尤其 0⁃Ⅱb 型病变。
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 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2015 年)
本课内容
背景
食管鳞癌癌前病变及 早期食管鳞癌的定义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 病变的筛查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 前病变的诊断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 病变的内镜下治疗
背景
➢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8位 ➢ 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第6位 ➢我国大陆的发病率为第5位 ➢我国大陆的死亡率为第4位
早期食管鳞癌分型模式图及诊断标准
色素内镜
碘染色的原理:正常成熟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糖原,遇碘后呈棕 褐色,当食管炎症或癌变时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因此碘染后相应部 位呈淡染或不染区。 碘染色模式分为 4 级:
Ⅰ级为浓染区,比正常食管黏膜染色深,多见于糖原棘皮症; Ⅱ级为正常表现,呈棕褐色; Ⅲ级为淡染区,多见于LGIN 或急慢性炎症; Ⅳ级为不染区,多见于浸润癌、原位癌和 HGIN。
电子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
碘染色的原理:正常成熟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糖原,遇碘后呈棕 褐色,当食管炎症或癌变时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因此碘染后相应部 位呈淡染或不染区。 碘染色模式分为 4 级:
Ⅰ级为浓染区,比正常食管黏膜染色深,多见于糖原棘皮症; Ⅱ级为正常表现,呈棕褐色; Ⅲ级为淡染区,多见于LGIN 或急慢性炎症; Ⅳ级为不染区,多见于浸润癌、原位癌和 HGIN。
筛查流程
食管癌高位人群调查 问卷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表现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在内镜下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颜色的改变,可为斑片状发红或发白,边界欠清晰; (2) 黏膜形态的改变,微隆起或凹陷,亦有完全平坦型,黏
膜比较粗糙,可伴有糜烂或结节,质地比较脆或硬,触碰易出血; (3) 血管纹理的改变,黏膜下血管模糊或消失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治疗
适应证:推荐内镜下治疗前评估为食管 HGIN、M1 期癌、M2 期癌为内 镜下治疗的绝对适应证;M3 期癌、累及食管 3 / 4 周以上的上述病变为内 镜下治疗的相对适应证。 研究显示,在食管 M1 期癌、M2 期癌中淋巴结转移率均在 5%以下, M1 或 M2 期癌行内镜下治疗后淋巴结及再发远处转移的报道极少,内镜下治疗 比外科食管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少,所以推荐M1 或 M2 期癌为内镜下治疗的 绝对适应证。有报道显示食管 M3 期癌淋巴转移率约 10%,SM1期癌约 为 20%,但是由于内镜下切除与外科食管癌根治术相比,并发症少、患者术 后的生活质量高,所以推荐对于术前评估没有明显淋巴结转移的 M3 期癌为 内镜下治疗的相对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