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题型、题目,每年随增删授课篇目而有内容增添)

考核范围、考核重点和题型关联:

1、课本“现代文”和“古文”部分所有篇目的文学基础知识(作者背景,课文出处,基本情况);这些内容主要是“填空题”考核形式。

2、课堂讲授篇目,课文理解,课文内相关句段的深入理解,以对课文的内涵解读为主。也就是重点是全面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古文翻译成现代文”(课堂重点讲授过的课文)、“问答题”、“论述题”或“资料阅读分析题”为考核形式。

考核内容引导和题型实例:

一、填空:(30分)

二、古文翻译理解:(10——20分)

兰亭集序、文心雕龙、世说新语、庄子·秋水等。

三、问答题(约30分)

四、论述或分析题(约20分)

问答题题型参考:

1、季羡林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的高度与人类前途的危险性成正比——尾巴翘得越高,危险性越大。”这时就什么问题而说的?季羡林的基本观念是什么。

2、陈省身说:“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的内在含义有哪几方面?

3、贾平凹散文《秦腔》里面说:“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试说明观众欣赏秦腔艺术中“过瘾”可能包含的内容。

4、贾平凹散文《秦腔》里面说:“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这里“大苦大乐之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与“秦腔”是怎样的关系?

5、贾平凹散文《秦腔》里面说:“但是,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你是怎么理解“秦腔面前人人平等”的?

6、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篇思想随笔,它的主题是思考什么的?

7、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当中,普通的猪的形象有何寓意?

10、你认为鲁迅《复仇》中二人应“毫无动作”还是或相爱、或相杀、或“照所欲而行的为是”呢?为什么?

11、王羲之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请体会说明王羲之为什么如此慨叹?

1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请体会说明王羲之为什么如此慨叹?

13、你怎样理解“魏晋风度”?

14、“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怎样理解王子猷的“何可一日无此君”?

15、“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为何访友而不入其门?

论述或分析题参考

1、《梵•高的坟茔》:“澹泊者,明于心而淡于欲、清于志而寡于营也。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裸女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然而我不知道有哪一位画家能像梵•高画得那么动情、那么执着、那么令人神往,这就是天才之所以为天才的原因。”梵•高的天才指的是什么?你认为使梵•高成为天才的原因主要指什么?

2、傅雷先生说:“但此种苦闷也需用智慧来解决……而唯有如此,自己的小我苦闷才能转化为一种活泼泼的力量而不仅仅成为愤世嫉俗的消极因素;因为愤世嫉俗并不能解决矛盾,也就不能使自己往前迈进一步。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不怕经常苦闷,经常矛盾,但必须不让这苦闷与矛盾妨碍我们愉快的心情。”既然苦闷怎么会有愉快的心情?“愉快的心情”指什么?

4、鲁迅《复仇》主题是“复仇”。复仇是指谁向谁复仇?“无血的大戮”指什么?当中提到的“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是甚么意思?

5、《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所谓儒家德教的“三纲领”,请具体说明“三纲领”的内在含义。

6、《庄子•秋水》包含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一、古文翻译例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

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译文略)

《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译文略)

《文心雕龙·知音》: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ju3)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现代汉语译文略)

二、问答题答题参考:

问答题(每题8分)

1、陈省身说:“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的内在含义有哪几方面?

答:陈省身的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中西文化不同,甚至是处在矛盾冲突当中,相互交流也相互对抗(5分);第二,中西文化都想在未来的时空间占有优势,压倒对方,长远地看,未来还比较渺茫(5分)。(坚持文化对话的原则是理性和明智的)。

2、你认为鲁迅《复仇》中二人应“毫无动作”还是或相爱、或相杀、或“照所欲而行的为是”呢?为什么?

本题可以有两种答案,答其中之一即可:

第一种答案:按照课文的意思,这两个人应该“毫无动作”,“毫无动作”并且完成了精神意识领域内的一场“复仇”。(5分)那么为了避免有所行动就会招来“看客”的好奇和娱乐,最好的选择就是“毫无动作”,让看客们的愚昧的好奇和娱乐心理丧失生趣,完成复仇。(5分)

第二种答案:从鲁迅先生本人的感触来看,这两个人应该“有所作为”,或者说“照所欲而行的为是”。这意味着这两个人——革命者——应该为改造社会、推进进步有所作为(2分)。但是,鲁迅先生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四分五裂的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没有看到比较好的革命方式,感到的是寂寞和彷徨,因此,“毫无动作”的两个人,正是鲁迅先生彼时矛盾心情的一种形象化(2分)。鲁迅先生期待让两个人有所作为,但是却也不知道如何去做,只是为了避免盲动招致相反的效果,暂时“毫无动作”(2分)。也就是所,鲁迅想要让两个人有所作为,但是暂时还做不到(2分)。

3、你怎样理解“魏晋风度”?

答:魏晋风度究竟是什么?是春秋战国后第一个分裂期知识分子被迫依附某个政治集团的散漫心境;是独尊儒术后儒术又不值钱因而“援老入儒”的尴尬处境;是哲学讨论日常化的大众情境(3分)。魏晋时期形成清谈玄理、品评人物的风尚,清谈巩固其志气,药与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应之下,清谈、药与酒渐渐在魏晋社会流行起来了。因此说,魏晋风度其实是一种人格范式(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