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欧神话中的生死意境_仇春燕

合集下载

从电影《雷神》看北欧神话中的生命观

从电影《雷神》看北欧神话中的生命观
约 顿 海 姆 挑 起 与 寒 冰 巨 人 之 间 的 战役 , “ 寒 冰 巨人 之 王 ”劳 菲 ( L a u  ̄ y ) 带领部下 迎战。在战斗 中 , 奥丁突然现 身 , 阻 止 了 战 争 的进 一 步 发 展 。 回到 阿斯 加 德 的托 尔 因 使得 奥 丁对 托 尔 彻 底 失 望 , 绝望 之 下剥 夺 了 托 尔
欧 神 话 中 的 不 断 重 现 的 生 死 主 题 反 映 了古 老 的 北 欧 人 对 自
然现象 、 宇宙 和人类 本身的想象 、 思 考 与 解 释 。 因 此 本 文 从 《 雷神》 中的生死 、 复 活 等 一 系 列 的 电影 情 节 来 切 入 北 欧 神 话 中所 反 映 的 生 死 主 题 ,揭 示 早 期 北 欧 人 对 于 生 命 的 体 验 、 感 悟 及 在 此 过 程 中形 成 的独 特 的生 死 观 念 。
热 映 证实 了北 欧神 话 生 生 不 息 的魅 力 。作 为 欧 洲 文 化 或 者 西
方 文 化 不 可 或 缺 的一 部 分 。 北 欧 神 话 虽 不 如 希 腊 神 话 和 圣 经
御 者全 部 剿 灭 , 但 却破 坏 了托 尔 的 国王 加 冕 仪 式 。愤 怒 之 下 ,
托尔带领 自己的弟弟洛基和朋友“ 四大勇士” 穿梭 到寒 冰世 界
2 0 1 5年 5月
湖 北 经 济 学 院学 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o u m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c o n o mi c s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M S c i e n c e s
Ma y . 2 0 1 5 Vo 1 . 1 2 No . 5

读书心得——《挪威的森林》中的象征意象解读

读书心得——《挪威的森林》中的象征意象解读

读书心得——《挪威的森林》中的象征意象解读一、引言孔子尝答其弟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从中可见,儒家自古以来对“死亡云云”存而不论,它只引导世人看到了人生的一个侧面,而刻意忽略了另一个侧面,这种思维惯性使得生命的意义片面化,生命的可能性凝固化。

由于诸多传统观念上的桎梏,生活里我们也很少接受负面情感教育,大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是“成功的荣耀”“有志者事必成”,却不会告诉孩子“放弃后的眼泪”“失败者的悲伤”,所以更别提死亡教育了,如同是天大的忌讳,人人都三缄其口。

从这点来看,作为西方文明两大源头的希腊神话与《圣经》却有所不同。

希腊神话与《圣经》中关于死亡的表述相比儒教典籍更为清楚而深入(2)。

玫瑰虽美终究带刺,但无刺便不可谓之为玫瑰,只愿陶醉于花的美艳与沁人心脾的芳香,而不愿瞥一眼丑陋的花刺,这注就定了审美的缺失。

人生亦是如此,只愿笑对它夏花般绚烂的绽放,却不愿正视它悲秋里的凋零,这也注定了人生的不完整。

与其无视花刺的存在,不如学会欣赏带刺的玫瑰;与其回避“死亡教育”“负面情感教育”,不如适时地引导青年人多思考有关生死与人生的问题,给他们一个自主认知、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机会。

人的思考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但需要反复练习,而且需要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基础之上才能达成。

因此,青年人的“自由思考”需要以多读书多训练为基础,而不是向壁虚构,放任自流,否则必然要走上错误的思想道路。

如果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没有经历过对生死问题的切身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类似人生困惑时,必然会迷惘,难以自处,甚至选择以结束生命的方式解决问题。

血的教训使人们意识到,青年人多思考有关生死与人生的问题是其成长道路上必经的训练。

生活中引导青年人多经历这项训练,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走进“挪威的森林”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中村光夫说:“生”与“死”是文学永恒的两大主题,承载这两大主题的是爱情(3)。

试论《挪威的森林》中的死亡意象

试论《挪威的森林》中的死亡意象

在小说 《 挪威 的森林》 的序言与后记 中分别写 有“ 献给许许多多的祭 日” “ 献给我离开人世的几位 朋 友 和 留在 人 世 的 几 位 朋 友 ” , 小 说 的 主 人 公 渡 边 在木月 自杀后 , “ 再 也不能 如此单 纯地把握死 ( 或 生) 了 …… 无 论 我 怎 样 认 为 , 死 都 是 深 刻 的 事 实……在活得好端端 的青春时代 , 居然凡事都 以死 为轴心旋转不休 ” 。纵观整个 小说的创作结构与细
试论 《 挪 威的森林》 中的死 亡意象
李瑞华
( 辽宁 师范 大学 外语 学 院 , 辽 宁 大连 1 1 6 0 2 9 )
摘要 : 《 挪威 的森林 》 是一部张扬死亡 关学的 小说 , 小说 中构建的死亡意 象极具死 亡象征 意味 。依 靠死 亡而连接成 的生死
链条 , 是 小说 的叙 事线 索、 叙 事动力 以及叙事 内容 。种种死 亡意象可以看作 是村上春 树对 美的更深层 次理 解以及对人 生的深
说明了它 的非现实性 , 是个体 对现代社会 的逃避。
它 的存 在 不仅 割 断 了个 体 与 现 实世 界 的联 系 , 也 证 明 了现 实世 界 的虚 幻 。“ 阿美寮” 无 法 给 予 生 存 于 其 中的人 以新 鲜 的生 存 体 验 与 健康 的生 活 感 受 , 无
实则特意将其安排在一系列的死亡事件 中, 从 而成 功地将 死 亡 的阴霾 笼罩 其 中 。
作者简介 : 李瑞华( 1 9 8 7 一) , 女, 山东临沂人 , 辽宁师范大学外语 学院, 硕 士在读 , 研究方 向: 日 本社会语言学 。
l l 6
二、 井
种阴沉、 不舒服的灰 暗的凉意。村上春树设定的这

论基弗神话题材作品的当代性表达

论基弗神话题材作品的当代性表达

目录引言 (1)第一章基弗赋予了神话题材新的生命力 (2)1.1神话题材的衰落 (2)1.2基弗神话题材创作的时代意义 (2)1.3基弗的神话题材表达方式 (4)第二章基弗神话题材作品的当代性表达方式 (6)2.1作品中的叙事方式 (6)2.2作品中的构图方式 (8)2.3作品中的色彩和肌理 (10)2.4作品中的综合材料 (12)第三章基弗神话题材作品对我创作的启发和思考 (15)3.1思想方面 (15)3.2创作方面 (16)结论 (18)参考文献 (19)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0)致谢 (21)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22)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22)引言引言安塞姆·基弗是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其作品在创作手法和精神风貌都极具当代风格。

他的作品晦涩难懂却又兼顾视觉的巨大冲击力,并且色调阴郁而厚重。

作品都深刻浸染在痛苦和挣扎的沉重气氛中。

战后德国在美国管制的高压下艺术家们在创作中束手束脚。

基弗等一批艺术家在这个时代寻觅着德国新的精神支点。

他选择了德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作为主题,用思辨的哲学态度去审视和重构日耳曼民族的神话。

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也曾被人所误解和猜忌。

但是他在探索中找到了属于他的极具当代性的表达方式,这些方式也成为了他作品的特征。

他挑战了传统的作品观看模式,打破了以往绘画作品通俗而取悦大众的作品面貌,以深邃的思想、激烈的命题、隐晦的方式,将曾经的民族伤疤展现给德国民众。

他把曾经被纳粹篡改的日耳曼神话故事重启归零,从头开始一步步用自己富于当代性的表达方式重铸了日耳曼神话的精神内核并使之与民族优越性和煽动仇恨彻底断绝关系。

从此神话成为了他创作中的一条贯穿始终的线,他也借此重构了更多的古老神话。

当他把目光锁定在更宏大的古埃及神话、古希伯来神话时,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思想内核——人的苦难和渺小,成为了他此后作品的精神立意之一。

基弗在神话题材的创作中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就是把剖析题材精神层面的目的摆在了第一位,用画笔去探寻神话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北欧神话概述

北欧神话概述

北欧神话概述北欧神话是古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神话体系,涵盖了古挪威、丹麦、瑞典和冰岛的文化与信仰。

与古希腊神话的丰富多彩和神秘气息不同,北欧神话以其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深刻的宿命论思想闻名。

这些神话不仅塑造了北欧的文化,还深刻影响了现代文学、艺术和流行文化。

神话的起源与结构北欧神话的核心来自于《埃达》这两部重要文献:《诗体埃达》和《散文埃达》。

这两部书籍详细记录了北欧神话的众神、英雄及世界观。

北欧神话中的神祇和传说通常与自然力量、宿命和宇宙的终结有关,表现了北欧人对宇宙的理解和对自然的尊重。

北欧宇宙观中,宇宙被认为是由九个世界组成,这些世界通过宇宙之树——世界树“尤克特拉希尔”相互连接。

世界树是一棵巨大的常青树,它的根系深深扎根于多个世界,包括阿斯加德(神之世界)、米德加德(人类世界)和尼福尔海姆(冰霜巨人之世界)。

主要神祇与神话奥丁奥丁是北欧神话中的至高神,被称为“万神之父”。

他是智慧、战斗和死亡的神,拥有广泛的知识和神秘的能力。

奥丁为了获得智慧而自愿牺牲自己的眼睛,他也是死者的引导者和勇士的保护者。

他的主要住所是阿斯加德,从那里他统治着神界和人间。

索尔索尔是雷神,以强大的力量和勇气著称。

他的武器是雷神之锤“妙尔尼尔”,这把锤子可以摧毁山脉,击败巨人。

索尔是保护人类和神界免受冰霜巨人和其他邪恶力量侵害的主要力量。

弗蕾雅弗蕾雅是爱与美的女神,同时也是战争与死亡的女神。

她以美丽和智慧著称,并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弗蕾雅骑着一辆由猫拉的战车,常常参与战斗并从中选择英勇的战士带到她的殿堂——费尔赫姆。

洛基洛基是北欧神话中的混乱神,他既是神祇的朋友,又是他们的敌人。

洛基以其狡黠和变幻莫测的个性著称,他常常制造麻烦和混乱,但有时也会帮助神祇。

他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世界的毁灭——诸神的黄昏。

海尔海尔是冥界的女神,她掌管着死者的灵魂。

海尔的宫殿位于死者的世界,接纳那些在战斗中没有光荣死亡的人。

她是一个半腐烂、半正常的形象,象征着生命与死亡的边界。

《北欧神话》读后感

《北欧神话》读后感

《北欧神话》读后感《北欧神话》读后感《北欧神话》读后感1诺基亚、爱立信、宜家,是我这样的普通中国人如雷贯耳的知名企业。

安徒生、诺贝尔、是我这样的普通中国人从小听到大的历史名人。

《指环王》《霍比特人》《雷神》,是我这样的普通中国人喜爱的电影。

所有这些企业、名人、电影都源自一个地方:北欧。

尽管北欧对我这样的普通中国人而言,是一个稍显陌生的地理名词。

这片土地的影响却早已遍布我们的生活角落。

一旦注意到这一点,就很难忍住不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这篇狭小的土地上能生长出如此之多的璀璨事物?这是我打开《北欧神话》前就开始好奇的问题。

放下《北欧神话》,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接近完美解决。

我把所有的感受都总结为一句话:如果你能理解神,也就能理解人。

只有理解了人,才可以在名为“社会”的这个组织中好好生活。

理解神,是理解人最简单最直接的有效办法。

1、北欧通常意义上的北欧指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五个国家及其附属领土。

他们主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山地纵横、岛屿成群、冰川覆盖、火山喷发、湖海遍布是这里的特征,漫长寒冷的冬日和湿润温暖的夏日并存。

影视作品中著名的维京人就是这片土地的先人。

维京人信奉的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北欧神话。

从八世纪到十一世纪,维京人遍及欧洲大陆的持续扩张,把北欧神话带到了全世界。

随后,因为维京人逐渐式微,北欧神话受到基督教的侵蚀,同时也被欧洲各国禁止传播,仅有吟游诗人传颂。

最终,北欧神话在冰岛得以保存,并流传到今天。

2、茅盾很少有人注意到,茅盾先生一生用过98个笔名。

《北欧神话》最初发表时的署名即是其中之一:方璧。

1927年,茅盾先生过起了隐居避难的生活,在写小说之余开始做神话研究。

他在晚年写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从前治中国文学,就曾穷本溯源一番过来,现在既把线装书束之高阁了,转而借鉴于欧洲,自当从希腊、罗马开始,横贯19世纪,直到‘世纪末’。

……因而也给我一个机会对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学作一番系统的研究。

探析哈代的命运观

探析哈代的命运观

第30卷第5期2007年9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 iaoning No rmal U niver sity (Social Science Edit ion)Vo l.30 N o.5Sep. 2007探析哈代的命运观杨春会(大连医科大学外语教研部,辽宁大连116023)收稿日期:2007-02-06作者简介:杨春会(1969-),女,辽宁大连人,大连医科大学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比较文学研究。

摘 要: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哈代小说的命运观念。

一是其命运观念的来源:他小时候受到来自母亲及祖母方面的重要影响,儿时的种种记忆对他日后的创作影响深远;二是哈代所受的文学教育中,古希腊悲剧占有重要地位,尽管他作品中的命运观与古希腊的悲剧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二者同样具有的浓郁悲剧色彩、人物命运的无可逃脱、浓重的宿命感等等,却都让读者感受到悲戚、痛楚与难以言传的无可奈何和命运极端的不合理;三是追寻哈代小说悲剧命运观念的社会原因:当时的社会黑暗、贫富悬殊,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农村,使无数贫苦农民破产,坠入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

无法改变的社会现实使得哈代不由得去相信命运,那强大的社会恶势力使他成为一个悲观的宿命论者。

关键词:哈代;宿命感;命运观;悲剧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51(2007)05-0109-03Analysis of Thomas Hardy .s Thoughts of DestinyYANG Chun -hui(Dep ar tment of For eign Languages ,D alian M edical Univ er sity ,D alian 116023,China)Abstract:H ardy .s thoughts of destiny ar e ex po unded from three aspects.First,the so ur ce of his t ho ug hts o f dest iny came fro m the gr eat influence fr om his mother and gr andmother in his childhood and the child memor ies g reatly affected his fut ur e w riting.Secondly ,ancient Greek tr agedies played a key ro le in the literar y educat ion he had go t.T he char acters in his no vel are quite differ ent from tho se in ancient Greek trag edies,but they bo th hav e str ong tr agic flav or ,no escape from dest iny and st rong sense of fatalism.T he r eaders can tast e t he bitter ness,pain,helplessness and unreasonable fate.Finally ,the social causes o f the thoug ht s o f trag ic destiny in Ha rdy .s nov els are ex plor ed as follow ed:the dark societ y,the gap between the poo r and the rich and the invasio n of capitalism into count ryside dr iving many poor peasants into bankrupcy and plig hts.So t he unchang eable so cial r eality and the social vicious po wer forced him into believ ing in fate and made him a tr agic fatalist.Key words:H ar dy ;fatalism;tho ug ht s o f destiny ;tr agedy 托马斯#哈代,一位在维多利亚时代与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被卢那察尔斯基称为/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0和/十分独特的现实主义者0。

《山海经》生死意象的审美浅析

《山海经》生死意象的审美浅析
L N ig .XI u n I Jn AN J a
( . . uzo om l o ee G iag u hu 5 0 1 ) 12 G i uN r a C U g , uyn ,C i o , 5 0 8 h z
A src:hn a i ,t r hns nin bo i l s a o ,dvtst t et e o e ac n b tatSah in h fs C i ea c t ok wt iut t n eo efa r ft n i t j g ei t e e h l ri e oh u h e
d a .T ecnet fi dd a S ah in” cna st hrce sc f eu . et h ocp f a et i h  ̄ig o tn ec aat i i o at h o len h n” n j i h rts b y Ke od :h na ig A s e cL eadD a m g yw r sS ahin ; et t ;i n et I ae j h i f h


《 山海 经》中的生死观 与 美 学
的关 系
《 山海经》 中国第一部 图文并茂的古书 , 是 汉 朝 的刘 向、 刘歆父 子将 其 编辑成 册 , 中记载 了大 其 约 4 个方国、5 O 5 0座山川以及 30余条海河。由 0 于年代 久远 , 没有 翔 实 的考 古 , 而我们 无从考 证 从 其作者 为何 人 , 至有 些 内容读起 来也 似懂非 懂 , 甚 自 它问世以来 , 既有人将其 当做地理书一样 的史 乘方志, 想一一落实其所记载的山川河流 , 也有人 将它看做《 博物志》 《 、 搜神记》 一类的志怪小说。 这部古籍神秘的特性让人们对它的探索一直没有 明确的定论 , 甚至至今仍然是头绪纷繁 , 莫衷一 是 。这部神 秘 的古书 充满 了无 处不在 的真 实与荒 诞 , 对看 似矛盾 的关 系却 充满 和谐 的色彩 。 这 从《 山海经》 录的大量 的祭祀仪式 以及上 记 古神话 中, 我们可以窥见 , 巫术活动在人们的生活 中 占据 了十 分重 要 的位置 。上古 的巫术 活 动是原 始文 化 的载 体 , 至 可 以视 为人 类文 明 的源头 , 甚 巫 术 活动不 是 用 来 简单 满 足 人 的某 一 个 具 体 的需

生命的哀歌——《哈姆莱特》中的死亡意象

生命的哀歌——《哈姆莱特》中的死亡意象

生命的哀歌——《哈姆莱特》中的死亡意象
生存是一种社会责任,而死亡不过犹如一场梦。

梦境中,人便获得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这是哈姆莱特虚弱的呐喊和微弱的反抗。

当矛盾加剧,斗争、流血、冲突随之而来,死亡便如宿命般降临,成了矛盾调和的唯一手段。

面对家庭和国家突如其来的变故,哈姆莱特试图担负起重整乾坤的历史重任,而磅礴的思维只汇聚成了弱小的行动力量。

在生与死的边缘,他不断徘徊、踌躇。

正如哈罗德·布鲁姆说:“哈姆莱特是死神派遣到我们中间来的使者。

论《冰与火之歌》中的死亡意象

论《冰与火之歌》中的死亡意象

论《冰与火之歌》中的死亡意象作者:张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2期摘要:《冰与火之歌》是美国作家乔治R. R. 马丁代表性作品,这部长篇史诗奇幻巨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读者的青睐,并获得了多项文学奖。

而在作品的整体叙事中,作者对死亡意象的设置令人印象深刻。

本文就冬天与异鬼、火焰与红神、千面之神几个意象入手,探究其对作品整体叙事的影响,以及作者所要传达的个人思考。

关键词:《冰与火之歌》;死亡意象作者简介:张未(1991-),女,满族,天津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国别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1“意象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它既具有独特直观的外在具体形态,又蕴含着丰富生动的超出具体形态的象征意义。

”[1]令《冰与火之歌》的死亡叙事得以更加完满的元素,就是由作者独创并精心设置的许多象征着死亡的意象,如异鬼,拉赫洛,千面之神等。

马丁独具匠心,将这些意象融入到每一条故事线索之中,使得作品中人物的命运、甚至其行为举止都仿佛富有哲学性的深意,时时暗示着危机的存在。

1、冬天与异鬼作品中的维斯特洛世界只有两个季节,冬天和夏天。

据老人们的经验,长夏之后往往跟随着更长的寒冬,当冬天来临,整个世界都会进入长夜。

世代生活在北境的史塔克家族的家训便是“凛冬将至”,这句话如同斯摩达克斯之剑时刻警醒着北方人民。

因此,生于南方的凯特琳称北方“艰难又冰冷”,“没有慈悲”。

在第五卷中,向波顿家族进军的史坦尼斯遭遇夏末的暴风雪,大酒桶渥尔说,“冬天近在眼前,小子,冬天意味着死亡。

……我已经老了,这是我最后一个冬天。

”[2]大陆最北面的绝境长城之外,异鬼就在那个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冬天中降临。

他们是冰冷与死亡的怪兽,骑着苍白的死马,横扫城市与村庄,追杀一切活人。

砍杀无用,只有火和神秘的龍晶能阻止他们。

死去的人可以被异鬼的首领转化成死亡军队中的一员。

古希腊神话死而复生的母题研究

古希腊神话死而复生的母题研究

《古希腊神话死而复生的母题研究》摘要:要:古希腊神话中死而复生的故事内容丰富、意义独特,本文根据古希腊神话的记载,全面梳理古希腊神话中死而复生的母题故事,并把其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古希腊神话的死而复生大致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因情复生、变形复生、游冥返阳、祭祀复生摘要:古希腊神话中死而复生的故事内容丰富、意义独特。

本文根据古希腊神话的记载,全面梳理古希腊神话中死而复生的母题故事,并把其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依次分析每个死而复生故事类型的特点,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体现的内涵。

关键词:死而复生;母题;生死观;万物有灵观;宗教祭祀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331-02俗话说“言必称希腊”,自古以来,人们对希腊文化和文明极其推崇。

而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思维方式。

死而复生是一个古老的母题,汤普森的《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提到“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

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

”古希腊神话有着众多母题类型,死而复生就是其中一种。

古希腊神话以极其丰富的想象与独特的视角,通过对死而复生故事的讲述,超越阴阳阻隔,沟通生死两极,生动地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于死亡的思考和复生的意义。

一、古希腊神话死而复生母题分类死而复生神话顾名思义就是人在死亡之后灵魂或精神回归物质世界,并在新躯体中获得新生。

古希腊神话的死而复生大致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因情复生、变形复生、游冥返阳、祭祀复生。

(一)因情复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古希腊神话上演了一幕幕悲喜交织的爱情故事。

因爱情复生的神话最著名的莫过于俄尔普斯和欧律狄刻的故事。

欧律狄刻被毒蛇咬伤而死,俄尔普斯赴冥府寻妻,冥后怜悯允许其妻返回阳世,但是返回途中俄尔普斯回头观望妻子,从此两人阴阳两隔。

阿尔刻提斯代夫受死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亦为人熟知,阿波罗为报答阿德墨托斯之恩,许诺若有人代死,其可免地狱之苦,国王之妻阿尔刻提斯愿为夫替死。

艺术四种境界的美学阐释

艺术四种境界的美学阐释

艺术四种境界的美学阐释
颜翔林
【期刊名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2(000)001
【摘要】一、醉境尼采将古希腊悲剧起源的内在机制归结为酒神(狄俄尼索斯)
精神和日神(阿波罗)精神的合成,他试图以此阐释和描述一种全新的美学观和艺术本体论。

认为沉醉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冲动,它以充盈卓迈,狂热恒久的生命激情去扩张与渲泄人的精神存在本性和心理潜在欲望,沉醉构成了艺术。

【总页数】9页(P89-97)
【作者】颜翔林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相关文献】
1.工作休闲化的实现与审美人生境界的建构——“庖丁解牛”的休闲美学阐释 [J], 赵春艳;
2.论工笔画的四种美学境界 [J], 白雪
3.工作休闲化的实现与审美人生境界的建构——“庖丁解牛”的休闲美学阐释 [J], 赵春艳
4.艺术阐释论——艺术阐释的四种模式 [J], 孙伟科;周倩旎
5.在有限之中达到无限境界的愉悦——印度古典美学的味、韵范畴阐释 [J], 邱紫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谈沈雁冰的《北欧神话ABC》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谈沈雁冰的《北欧神话ABC》

942020年第13期总第367期VIEW ON PUBLISHING“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谈沈雁冰的《北欧神话ABC》文/李爽 赵越辉《北欧神话ABC》是沈雁冰在神话研究领域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人物志的方式详细记述了北欧神话故事,是我国关于北欧神话图书题材的开山之作。

2020年,春风文艺出版社设计出版新版《北欧神话ABC》,意在将这一值得流传的经典之作推广至广大读者,并填补多年来的版本空白。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产物,是反映古人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1],神话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先民已经开始对现实生活、探索自然等社会行为产生了质朴的思考,神话是当时人类思想的映射,神话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并行。

【摘 要】 《北欧神话ABC》是沈雁冰在神话研究领域的代表作之一。

全书以人物志的方式详细地记述了北欧神话故事。

该书重讲述,轻阐释;重神话,轻传说;语言生动、结构严谨、故事性强、极具特色。

《北欧神话ABC》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其内容充分彰显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及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关 键 词】《北欧神话ABC》;出版;文学【作者单位】李爽,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赵越辉,辽宁民族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45-1216/g2.2020.13.029情感,还因为数字文创所营造的特定时空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参与体验消费活动,并且愿意为这类体验和产品付费。

打造混合式数字文创体验推广方式,首先要通过新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传播创意主题,广泛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对品牌进行预热;其次,与线下概念体验场景相结合,以带来沉浸式体验的艺术化多媒体装置作为亮点打造品牌形象,从而为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消费者的自传播;再次,要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丰富、完善品牌用户的心智定位,实现品牌的价值积累与塑造。

文创产品最常见的消费场景有三个——景区、文创书店、博物馆,其中转化率最高的是博物馆,其次是文创书店,最后才是景区。

北欧神话ABC茅盾著

北欧神话ABC茅盾著

北欧神话ABC茅盾著北欧神话 ABC方璧著世界书局 1930 年初版上海书店 1990 年再版书号 ISBN 7-80569-293-9/I94 【这本名为《北欧神话 ABC》的小册子是上世纪初所出的一系列介绍西方文化的小册子之一。

本书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北欧神话的故事,作者方璧,这是沈雁冰(茅盾)的一个笔名;从那时到现在,我还没有见到过中国有哪一本介绍书籍或哪一篇文章能够超过这本书的。

相反,现在能见到的很多关于北欧神话的书和文章几乎都是抄(然后再被别人转抄)自这本书;在普及北欧神话的知识上,本书至今仍有很高的价值。

必须在一开始就提请注意的是:现存北欧神话的来源很广,自埃达以降,还包括了很多古籍传说,因此各时代、各地区的神话有时会有出入甚至矛盾之处,少数名字重名,某些名字的拼法在不同的地方也不一样。

这是它在各地广泛传播之后必然出现的现象,神话的各种说法和名字的拼法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互相之间有所区别而已。

原书的拼法多取自德语,今尽量改为英语式拼法。

◎:文中所有【】内的文字均为注解,这些注解、评注和所有图片全部为我所加。

我并不打算单纯地将全书抄录下来,录入时改动了原书中一些过时的译名、词句和谬误之处,也增加了许多资料,但尽量保持原著的风格;它是竖排版的繁体字,录上来十分费劲,而且早期的白话文也相当拗口……但总体来说,无论是为增进对各种作品中来源于北欧神话的典故的了解,还是出于所谓“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的考虑,或者只为积累更多知识,这本已经历了七十余年的岁月的书都非常值得一看;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感兴趣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

】例言一北欧神话虽然没有希腊神话那样古老灿烂,却也是欧洲文学的泉源之一脉,至少斯堪的纳维亚文学就和这特殊的神话有血脉的渊源。

二从北欧人种原为亚洲中部移往这一说,我们将不以北欧神话有些地方很和中国神话的断片相像为可异了。

例如以日月蚀为天狼吞食之故,以大地为由巨人伊密尔之身体创造等说,都是出奇地和中国的神话断片相似。

《红楼梦》中的死亡气息与死亡内蕴

《红楼梦》中的死亡气息与死亡内蕴

《红楼梦》中的死亡气息与死亡内蕴
张乃良
【期刊名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22)004
【摘要】<红楼梦>是为行将没落衰败的封建制度唱出的一支"挽歌".它用艺术形象展现了所谓"康乾盛世"这一表象掩盖下的种种"末世"征兆.贯穿、笼罩整部小说的是浓烈的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这种气息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时代气息,是没落腐朽的封建阶级在濒临死亡之前散发出来的.作者以作品结构来渗透这种气息,以情节高潮来突现这种气息,并赋予这种气息以美学内蕴.
【总页数】5页(P52-56)
【作者】张乃良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陕西,宝鸡,721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1
【相关文献】
1.死亡的魅力--《红楼梦》中死亡叙述初探 [J], 胡凌臻
2.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论台静农乡土小说中的死亡意象 [J], 刘军
3.《红楼梦》中死亡观的文化意蕴探析 [J], 冯英华
4.试论《红楼梦》中的死亡描写 [J], 卢仙娥
5.试论《红楼梦》中的死亡描写 [J], 卢仙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意象生命美的生成

“神”意象生命美的生成

“神”意象生命美的生成
柳倩月
【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1)005
【摘要】中国古典哲学之"气"范畴是文学"神"意象生命意义生成的本体,从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生命观看,生命自由与生命平等是生命的本质特征.
【总页数】5页(P23-27)
【作者】柳倩月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美的意象生成与符号显示——艺术思维的审美创造机制透视 [J], 丁峻
2.教学美的生成论意象--生成论教学哲学的观点 [J], 杨琳;张广君
3."神"意象叛逆意义的生成 [J], 柳倩月
4.魏晋挽歌诗的坟墓意象和悲美的生命意识 [J], 王晓静
5.论美的意象生成与符号显现——意象论美学札记十题 [J], 丁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略论北欧地区的神话

略论北欧地区的神话

略论北欧地区的神话
宋晓梅
【期刊名称】《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39)3
【摘要】北欧神话起源于对太阳和自然的生成能力的崇拜,其形成时期相对晚于世界其他几大神话体系,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所特有的。

北欧神话是个多神系统。

具有一些世界其他地区神话中所不具备的特点。

【总页数】3页(P91-93)
【关键词】北欧原始宗教;北欧神话;战斗与重生
【作者】宋晓梅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53
【相关文献】
1.神话虚拟叙事与现实存在表象的观照--以北欧神话为例 [J], 王岩
2.生存与神话——北欧神话体系形成发展分析 [J], 刘双
3."童话"般的贸易平台——访北欧贸易网北欧地区经理韩莫斯(Rasmus BoeghHansen)先生 [J], 韩一崝
4.中国神话与北欧神话的符号表征对比研究 [J], 何力
5.中国神话与北欧神话的符号表征对比研究 [J], 何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神话往往是对于远古的回顾和本真人性的探索,是人对其生存价值及内心恐惧的天然表达。

北欧神话以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别具一格的宇宙体系及其耐人寻味的生死意境。

在这一神话宇宙中,神禀赋了极具深意的生存理念。

毁灭和再生,有限与无限,重构着北欧人看待世界看待生命的视角。

北欧游吟诗人(Skald or Scald)的杰作不仅内蕴着如其他神话低吟浅唱般的诗性、彰显着奇幻深妙的神性,更蕴含着人性的光芒。

解读北欧神话,体会到的是一份深刻和极致的美感。

本文以神话中所提取的生死意境为核心。

从神话中的宇宙体系,即神话时间和神话空间入手,挖掘其内蕴的生死意境。

尔后,由相对具象的宇宙体系,转入对神主要是主神奥丁生命理念的集中探讨,试图以此来窥探神话中所折射的,早期北欧人的生命理念。

最后由神及人,讨论神话中的生死意境,所带给早期北欧人的,对于有限和无限的终极思考,即他们的宇宙观。

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组成。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立意。

正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北欧神话中生死观的宇宙体系;第二部分论述北欧神话里的生死意境。

以奥丁神为例,着重分析北欧的神及早期诺曼人的独特生命理念;第三部分从北欧神话透视古代北欧人的生死观,勾勒神话与现实关于生存感悟的思考与实践。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概述本文结论性语句。

关键词:生死意境;奥丁;北欧神话AbstractMyth always be the retrospect of remote antiquity. And it always be a probe into real humanity too. It could naturally express the living value and inner dread of human. Myths of Norse revealed a unique style of Nordic cosmology, especially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life and death. In this cosmos the Gods contained profound wits of existent. Destroy and Rebirth, Finity and Infinity, which restructuring the visual angle of the world for Nordic. So, if approach to the historical texts, we will realized a profound and perfect aesthetic feeling in them. In a word, the Scald’s masterpieces implicate poetry,divinity and humanity.The thesis’s core i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life and death. Beginning with the astro-time and astrospace then talk about the Gods. It centralized discussed the life wits of Odin, and his consider about Finity and Infinity.Finally, analyse the Nordic follow the Gods that who worshiped.The thesis contains three sections: Preface, Principal part of my paper, and Conclusion.Preface:brief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of this domain and the conception of this thesis.Principal part:Part Ⅰ: Introduced unique style of cosmology of the Myths of Norse.Part Ⅱ: Dissertat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life and death of the Myths of Norse. The thesis take Odin as a example, emphasize analyse the life concepts of Nordic God and man.Part Ⅲ: Clairvoyance the concept of Nordic life and death form the Myths of Norse.Conclusion: A summary and transcendency.Key word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life and death; Odin; Myths of Norse.目 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引言 (1)一、北欧神话生死观的宇宙体系 (4)(一) 北欧神话里的生死循环 (4)(二)北欧神话里的生死空间 (6)二、北欧神话里的生死意境 (9)(一)北欧神话的几位主神 (9)(二)三个与生死意境密切相关的文本 (10)(三)以奥丁为个案透视北欧古代的生命理念 (12)三、从北欧神话看古代北欧人的生死观 (18)(一)古代北欧人的早期历史与生存环境 (18)(二)以“荣誉” 为最高追求的人生态度 (20)(三)超越死亡的生死宇宙观 (22)结 语 (24)参考文献 (25)附 录 (27)后 记 (29)引言“神话”是早期诺曼人的抽象历史画卷,她带着冰川的坚韧与冷峻,带着海峡的神秘与富庶,铺就着早期诺曼人的历史。

而历史与神话的同轴在于早期的北欧便是对于“生死意境”的解读。

这里不得不介绍的是别具灵韵的世界神话奇葩,北欧神话与史诗的精典著作:《埃达》、《萨迦》。

1971年初春,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港口上,冰岛政府全体内阁成员率领成千上万各界人士,热烈欢迎丹麦军舰公羊号护送两部古老的文学手抄稿本从哥本哈根回归故里。

这两本珍贵的手抄稿本就是现今的埃达和萨迦故事的最重要来源,尤其是埃达诗篇的唯一来源。

《埃达》:一部伟大的史诗性悲剧文学。

叙事具体简洁,朴素幽默,气势恢宏,风格壮烈,她以“神话”的形式勾勒出北欧的原始风貌和精神理念,使我们可以透过神话去窥探一个民族的内心世界和文化渊源。

《埃达》有诗歌体与散文体两种稿本。

用诗歌体裁写成的,称为《旧埃达》(The Elder Edda)或《诗歌埃达》(The Poetical Edda);用散文体裁写成的,称为《新埃达》(The Younger Edda)或《散文埃达》(The Prose Edda)。

《旧埃达》的第一部分包括了宇宙之创造,神的事迹,神的劫难及最终毁灭等故事。

这部分属于纯神话。

第二部分包括一系列英雄叙事诗,讲的是服尔松(Volsung)一家的事迹,特别是服尔松族首领西古尔德(Sigurd)的冒险,属于传说,也可以说是“史诗”部分。

《旧埃达》中许多诗(有的是诗的局部)起源于7世纪后半期。

有一两首诗出现于1100年左右。

但多数诗可追述到至少是900年。

《埃达》诗绝大部分在850-1050年定型(这一说法得到了较多认同)。

[1]不可否认,诗歌埃达里的诗大多数是以比较原始的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

它们经历各种插补和变化,很多只是一些有极小联系的片段的混合。

这是一个拼凑的过程,并经常有编写者自己的散文加入。

原始文本显得有些凌乱和粗糙,经过12世纪勤勉的编辑者们的努力我们才看到了现在的《皇家手稿》(Codex Regius)。

《新埃达》(或称《散文埃达》)一般认为是冰岛诗人和编年史家斯诺里·斯图鲁逊(Snorri Sturluson 约1178—1241)所编著。

但也有持怀疑态度的,理由是14-15世纪的北欧诗人引用埃达的作诗方法时不提及斯图鲁逊之名。

认为他可能只写了一部分诗和有关修辞方法的内容,而神话故事是根据旧本编订的。

但现在学术界流行的观点还是认为《散文埃达》为斯诺里所编著。

该版本后又经麦格诺司·奥拉夫逊(Magnus Olafsson 1574—1636)增订,而增订本比原本更为流行。

《新埃达》的内容主要包括神话故事,[1]Henry Adams Bellows. The Poetic Edda[M].New York :American Scandinavian Found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36, xviii诗文,修辞法及行文法,可以说是以《诗歌埃达》为基础的重新编订与整合。

至于“Edda”(埃达)这一名字的确定,则有众多说法。

早期的猜测认为“埃达”是“诗”的意思,这与斯诺里的观点相符。

因为《埃达》确为北欧古诗人特别是冰岛游吟诗人口耳相传的作品集。

这种诗歌名为Drapas,以自古流传的神话,传说,英雄故事为主题。

但是这一说法被认为缺乏语言学方面的证据。

Jacob Grimn认为这是日耳曼古文“Erda”一字讹传,而“Erda”是“大地之母” 的意思。

另有一说,认为北欧诗文的首句称为“埃达”。

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基金会的研究认为,“Edda”可能是“Oddi”这一词而来。

奥迪(Oddi)在冰岛南方,是昔日的文化中心。

斯诺里曾在此居住多年,而那也曾是陕蒙德的家乡。

斯诺里的作品曾应该称作“写于奥迪的书”(The Book of Oddi)。

以这种方法命名一本书应该是很常见的。

很可能陕蒙德也曾著或编过一本“奥迪的书”(Oddi—Book)。

[1]石琴娥女士在《埃达》的中译本序言里写道:“Edda”是12世纪末,斯诺里从拉丁语“Edo”一词变化创造出的冰岛语单词,意为诗作或者写诗。

”[2]《萨迦》:著名的北欧民族史诗、传说典籍。

除记载一些历史事件外,也叙述古代的神话和传说。

《萨迦》的史诗性更强一些,北欧性也更纯一些。

“萨迦”一词源于古日耳曼语,本意是“说”和“讲”。

公元13世纪前后冰岛人和挪威人,用散文把过去叙述祖先们英雄事迹的口头文学记载下来,加工整理成各种《萨迦》。

流传至今的《萨迦》不下于150种,主要反映了冰岛和北欧氏族社会的英雄人物的战斗生活经历和人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与精神面貌,也兼有人物传记、家族谱系和地方志的内容。

(当然德意志等地区也保留不少那个时代的萨迦故事。

) 石琴娥女士所译的中译本《萨迦》收了五篇最著名的萨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