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小儿和胎儿心电图
小儿心电图
心肌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静息电位:当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 细胞内的电位低于细胞外,以细胞外的 电位为零,细胞内低于此,为负电位
心室肌的静息电位为-80~-90mV
心肌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动作电位:当心肌接受适当的刺激后, 细胞内的负电位消失,短时间内转为 +20~+30mV,再经过几个时相又恢复到 原有的负电位
见于浮肿、肺气肿、心包炎 和心肌病
ST段
自QRS波之终点至T波起点相 连的一段
成人在任何一个导联的ST段 下降都不应超过0.05mV;ST 段上升不超过0.1mV,V1~3 导联可达0.3mV
ST段
小儿: 1.肢体导联: 婴幼儿多见,向上不超过0.1mV,向下偏移 多在0.05mV以内 2.心前导联: 常见于婴幼儿,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下降多 在0.05mV以上,甚至达0.2mV; 年长儿常见上升,上偏幅度多在0.1mV以内
心室内传导阻滞时,心电轴产生偏 移,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右偏, 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左偏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P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 化。心脏的激动起源于窦房 结,最先传导至心房,产生 激动,故P波先出现。
根据P波可判断心律、房率 及心房肥大。
P波形态
Ⅰ导联和V6导联总是直立的 aVR导联全部为倒置 Ⅱ、 aVF、 V5导联大多数直立 直立型P波以Ⅱ导联最高 Ⅲ、 aVL 导联变异较大,可直立、倒置、
心率的测量
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 后被60除即可求出。
例如R-R间距为0.8s,则心率为60/0.8=75 次/分。
心律明显不齐时,一般采取数个心动周 期的平均值来进行测算。
典型心电图及心电图坐标
心电图特点及检查(小儿和胎儿)课件
三、P-R间期
➢ 小儿各年龄组P-R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随心率 增快而缩短。
➢ P-R间期,婴儿≤0.14s,学龄前期≤ 0.16s,学龄期≤ 0.18s。
➢ 1~6岁时,P-R间期与年龄、心率有非常显著关系; 7~14岁时,P-R间期与房、房室 连结处、左右束支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肢体导联
– 右室肥厚:aVR导联R/Q>1(成人:RaVR>0.5mV ) – 左室肥厚: RⅠ+SⅢ>3.0mV,RⅡ+RⅢ>4.5mV,
RⅠ、RⅡ、RaVL均>2.0mV,RaVF>2.5mV(成人: RⅠ+SⅢ>2.5mV,RaVL>1.2mV,R aVF>2.0mV)
心前导联
– 右心前导联:R波随年龄增长而渐减低,S波随年龄增 长而加深
➢ P-R间期缩短:房室交界性逸搏、早搏、预激症候群、干 扰性房室脱节和交感神经张力增加。
➢ P-R间期延长而P波不宽:Ⅰ°AVB、Ⅱ°Ⅰ型AVB、干扰 性P-R间期延长(多见于房早)、低血钾、洋地黄影响、 CHD、心肌炎、风湿热、迷走神经敏感。
四、QRS波---心电轴
➢ 小儿心电轴与左、右心室壁厚度的比值相一致,年龄愈小, 右心室愈占优势,心电轴愈右偏。
➢ 只有系统了解小儿不同年龄组心电图各波形的特 点及其演变规律,才能为临床作出比较正确的心 电图诊断。
➢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 心率较快 • 各间期及各波时限较短 • QRS波群振幅尤其是心前导联振幅较高 • 心电轴右偏 • T波在新生儿期有一定变化
一、心 率
➢ 年龄愈小,心率愈快,心率与年龄增长呈反比。 ➢ 7天内的新生儿心率较慢,原因: 新陈代谢低、心
脏副交感神经较交感神经完善。 ➢ 青春早期男女心率变化范围有一定差异,12~14
小儿心电图解读完成课件
病例二:心肌炎的心电图变化
详细描述
总结词:心肌炎患儿的心电图变 化通常表现为ST段抬高或压低, 以及T波异常等,这些变化提示心 肌缺血或损伤。
心肌炎患儿病情的恢复而消失。
心电图对心肌炎的诊断价值在于 它可以提供心肌缺血或损伤的直 接证据,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严 重程度。
QRS波群
总结词
代表左右心室的除极电位变化
详细描述
QRS波群是心电图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一系列的Q波、R波和S波组成。QRS波群 的时限正常范围为0.06-0.10秒。QRS波群的异常常见于心室肥大、心肌梗死、 心肌炎等。
T波
总结词
代表心室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详细描述
T波是心电图的最后一个波段,位于S波之后。T波的形态两肢对称,正常T波形态两肢不对称,前半部斜度较平缓, 而后半部斜度较陡。T波的异常常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症状
心电图表现 诊断和治疗
是指胎儿在母体内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导致的 心脏结构异常。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可能包括呼吸困难、紫绀、喂养困难 、生长发育迟缓等。
心电图可能出现P波、QRS波、T波等异常表现,以及心律失常 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 图等辅助检查。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症状
是指心脏电信号的产生和传导异常,导致 心脏跳动的节律或频率异常。
小儿心律失常的症状可能包括心悸、气短 、乏力等。
心电图表现
诊断和治疗
心电图可能出现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 律不齐等表现。
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心 电图等辅助检查。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 、电复律和射频消融等。
小儿心电图特征及正常值PPT课件
小儿P波时限一般较成人短,通常不 超过0.11秒。
QRS波群形态与特点
QRS波群形态
小儿QRS波群形态与成人相似, 但小儿心脏较小,导电系统发育 不完善,因此QRS波群电压相对
较低。
QRS波群时限
小儿QRS波群时限较成人略短, 一般不超过0.08-0.10秒。
Q波
小儿心电图中Q波较常见,但通 常幅度较小,深度不超过同导联
新生儿心率较快,通常为120-160次/分钟。这是由于新 生儿心脏发育尚未完善,需要通过增加心率来适应较高的 代谢需求。
幼儿期
2-3岁的幼儿心率进一步减慢,正常范围为100-120次/分 钟。
婴儿期
随着婴儿的生长,心率逐渐减慢,至1岁左右时,心率约 为110-130次/分钟。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
4-7岁儿童心率逐渐接近成人,正常范围为80-100次/分 钟。而8-14岁的儿童心率则与成人相似,为60-100次/分 钟。
室性融合波,完全性代偿间歇。
03
交界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QRS波,其形态与窦性搏动相同,逆行性P'波可位于QRS波
群之前、之中或之后,P'R间期<0.12秒,代偿间歇完全或不完全。
传导阻滞类型及诊断标准
房室传导阻滞
根据阻滞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度、二度和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 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延长,无QRS波 脱漏;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又可分为两型,Ⅰ 型(文氏型)表现为PR间期进行性延长, 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Ⅱ型(莫 氏型)表现为PR间期固定,每隔一个或数 个心动周期出现一个或数个心室漏搏;三度 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 立、互不相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病、心肌炎等心脏 疾病可能导致小儿心率异常,
小儿心电图
心电图表现: PR间期缩短 <0.12s。 QRS时间延长 ≥0.12s。 QRS波群起始部有预激波(delta波)。 P-J间期正常 多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小儿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 预激综合症(右侧旁路)
窦性心律不齐
小儿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 预激综合症(左侧旁路)
病例二,陶彪,男,8岁
5、心室自主节律
小儿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
窦房结
60-100次/分
0-12月 100-150次/分
1-4岁 80-130次/分
5-9岁 70-100次/分
10-17岁 60-100次/分
1、窦性心动过速
男性1个月,病理性黄胆 心率195次/分 电轴右偏 右室电压占优势
1、窦性心动过速
男性1个月,心率179次/分 电轴右偏 右室电压占优势
★
★
★ ★ ★
★
心 脏 传 导 系 统 示 意 图
心律失常概述
第二部分
小儿心电图特点
小儿心电图特点
1.心率: 小儿心率比成人快
0-12月
小儿心率与年龄成反比。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新生儿心 率可快达160-170次/分
1-4岁 80-130次/分
100-150次/分
5-9岁 70-100次/分
小儿心电图与临床
福州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
电生理室 侯建萍
主要内容
1、概述 2、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3、异常小儿心电图与临床
第一部分
概述
前言
心电图用于儿科临床已近百年,小儿心 电图包括新生儿、婴儿、儿童及青少年心 电图。小儿心电图与成人心电图有差异, 故掌握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小儿心电图护理课件
目录
• 小儿心电图基础 • 小儿心电图的护理要点 • 小儿心电图的解读 • 小儿心电图的护理实践 • 小儿心电图的未来发展
01
小儿心电图基础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01
02
03
波形
小儿心电图的波形与成人 有所不同,具有更高的电 压和更快的频率。
传导系统
小儿的传导系统尚未完全 发育成熟,导致心电图表 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临床研究等多个方面。
最新研究成果
02
小儿心电图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如无创心电监
测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
学术交流
03
小儿心电图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为科研人员提供了
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小儿心电图的护理技术发展
护理技术进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儿心电图的护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如动态心电监测、远程心电监测等。
案例一
某护士在为一名5岁患儿进行心电 图检查时,通过与患儿互动,成 功引导其完成检查,并获得了准 确的结果。
案例二
某医院的心电图护理团队通过不 断学习和实践,提高了护士的心 电图解读能力,为临床诊断提供 了更为准确的信息。
05
小儿心电图的未来发展
小儿心电图的科研进展
科研项目
01
近年来,小儿心电图领域的科研项目不断增多,涉及基础研究
鉴别案例分析
列举实际案例,分析其心电图表现和鉴别诊断过 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鉴别诊断技巧。
04
小儿心电图的护理实践
护理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心电图解读难度大
由于小儿心电图的特殊性,护 士在解读心电图时可能面临较
大的难度。
患儿配合度低
小儿心电图讲解
P—R间期:
QRS波: 心电轴
正常
左偏
右偏
异 常 Q 波
ST段
ST段的变化
T波
Q-T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 随心率变化而变化。 Q-T=kR-R
U波:在T波之后0.02-0.04秒方向 大都与T波一致,较T波低。
★读图 图1:1岁3个月
图4:伪差
图5:伪差
临床意义:感染、心脏疾患、缺氧窒息、 植物神经的功能紊乱、导管、药物、电解质等 均可引起早搏。
良性和病理性早搏的区别:
病理意义的早搏的特点:1、频发性和 连续性的尤其是连续三个以上的早搏重复 出现(称为速)。2、多形性早搏。3、QRS 波宽大畸形特别显著或呈低电压。4、同时 合并其它的心电图改变。如ST-T改变、Q-T 间期延长、传导阻滞等。5、各种类型早搏 同时存在。6、运动试验阳性。7、联律间 期不等或提前的早,出现R on T现象。
★心动过速
1.室上性心动过速:
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 房室折返 房内折返 窦房结折返
自律性增高性பைடு நூலகம்上性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①窦性心动过速:较困难。有几点供参考:a.窦性心 律略慢b.心律不是绝对匀齐,如果连续听诊数分钟, 每分钟的差别可在10-15次以上。C.无突发突止。
②室性心动过速:
治疗:
包括终止发作和预防发作两方面。
⑴终止发作:应根据病因、心动能及心律失 常的机理选择适当的方法及药物,注意消除病因 和纠正血液动力学。
①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按压颈动脉窦、屏 气、冰袋、升压药等。按压颈动脉窦时可左右交 替进行不可同时按压每次5-10秒,大的儿童可用 屏气10-15秒。
② 药 物 : 心 律 平 1 - 1 . 5 mg/kg+10% 葡 萄 糖 液 10ml,缓慢注入,如无效可重复,最多不超过3 次。有心功能不全及传导阻滞者禁用。异搏定: 对 房 室 结 有 明 显 抑 制 作 用 0 . 1 - 0 . 2 mg/kg, 每 次 <3mg,并发心衰低血压及传导阻滞者禁忌,严禁与 β受体阻滞剂合用。 ATP:快速静注有强烈兴奋 迷走神经作用。0.04-0.05mg/kg,2秒内快速注 射,3-5分可加倍剂量重复1-2次。有传导阻滞及 窦房结功能不全慎用。洋地黄:伴心衰时可做为 首选,起效慢。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心脏1.小儿循环系统解( 2)心率剖生理特色(3)血压(1)先本性心脏病概括1)分类( 2)常有先本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七、循环系统疾病患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儿的护理1)发病体制2.先本性心脏病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重点(3)护理护理举措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色(一)心脏1.心脏的胚胎发育原始心脏于胚胎第 2 周开始形成,第8 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拥有四腔的心脏。
所以,胚胎发育2~ 8 周为心脏形成的重点期,先本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
(二)心率小儿的心率相对较快,主假如因为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只有增添心脏的搏动次数,才能知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重生儿期间,心率 120~ 140 次/分, 1 岁之内 110~ 130 次/分, 2~ 3 岁 100~ 120 次/分, 4~ 7 岁 80~100 次/分, 8~ 14 岁 70~ 90 次/分。
(三)血压1 岁之内的婴儿缩短压80mmHg( 10.67kPa),2 岁此后小儿缩短压可用年纪×80mmHg2+(年纪×0.27+10.67kPa)公式计算,小儿的舒张压=缩短压×32。
/1 岁以上小儿,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2.67~ 5.33kPa),婴儿期,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略高。
第二节先本性心脏病一、先本性心脏病概括先本性心脏病是胎儿期间心脏血管发育异样而致使的畸形,是小儿最常有的心脏病。
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 5‰~ 8‰左右,年纪越小,发病数越高。
致病要素可分为:①遗传要素,特别是染色体畸变,房、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干畸形等与第21 号染色体长臂某些区带的过分复制或缺损相关。
②环境要素,重要的原由有子宫内感染(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孕母缺少叶酸、与大剂量放射线接触、药物影响(抗癌药、甲苯磺丁脲等)、患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或能造成子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小儿心电图-王炳乾
四、QRS波--- R波与S波
肢体导联
– R I、II新生儿期较低,3岁前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RIII、aVR新生儿期较高。
✓P波减低:无重要临床意义,可见于甲低。
➢时限:随年龄增长而延长,婴儿P波时限 0.04~0.07s,儿童0.06~0.09s,原因:左右 心房随年龄增长渐增大,心房除极时渐延 长。 ✓在小儿P波时限分析中,婴儿超过0.08s, 儿童超过0.1s,视为P波时间增宽。
各年龄组P波时间平均值(s)
年龄
198次/分
二、P波
➢ 方向:Ⅰ、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Ⅱ、aVF、V5导联多直立, Ⅲ、aVL导联变异较大,V3、V1导联多直立或双向。
➢ 电压:不超过0.25mV,但新生儿可达0.21~0.25mV,原因:出生后右 房占优势,肺动脉压较高。 ✓ P波高耸:右房肥大,如ASD、TOF,肺动脉高压(PH),肺动脉口 狭窄(PS)、三尖瓣关闭不全 (TI);低血钾、甲亢、急性或缩窄性 心包炎。
平均值
出生~1天
0.055
1~7天
Hale Waihona Puke 0.0547~30天
0.058
1~3个月
0.060
3~6个月
0.060
6~12个月
0.065
1~2岁 0.063
年龄 2~3岁 3~5岁 5~7岁 7~10岁 10~12岁 12~14岁
平均值 0.066 0.065 0.070 0.069 0.070 男(0.070) 女(0.069)
➢ P-R间期缩短:房室交界性逸搏、早搏、预激症候群、干 扰性房室脱节和交感神经张力增加。
➢ P-R间期延长而P波不宽:Ⅰ°AVB、Ⅱ°Ⅰ型AVB、干扰 性P-R间期延长(多见于房早)、低血钾、洋地黄影响、 CHD、心肌炎、风湿热、迷走神经敏感。
小儿心电图
Q波 Q波为空间向量环初始向量在相关导联轴负侧的投影。正常 婴儿V1导联亦可出现Q波,Ⅲ导联Q波振幅较大,婴儿最高可达 1.0mV,儿童最高达0.50mV。
一、心房肥大 1.左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诊断
-P波时限增宽,婴儿≥0.08s,儿童≥0.10s;P波有切迹,切迹间距离婴儿 ≥0.03s,儿童≥0.04s。
-V1导联P波呈双相,先正后负,负向振幅≥1mm(即0.1mV),或时间 ≥0.04s,或V1导联P波终末电势(或称Morris指数)绝对值<0.02mm·s。
P波
P波II导联最清楚,呈直立、圆弧形,偶见 平坦或双相,但无完全负向图形,
PII振幅平均:新生儿较高为0.11±0.04mV。 PII最大振幅新生儿为0.26mV,儿童<0.20mV。
P波时限0.064±0.012s,最大实测值0.10s。
QRS波群
心电轴 婴儿心电轴<+140°,1~17岁>+120°可考虑为心电轴 右偏;婴儿<+10°儿童<0°可能为异常左偏。新生儿心电轴右偏不 易确定,心电轴<+40°即视为异常(左偏)。
R波和S波 足月胎儿及刚出生新生儿,心电图呈高度右室优势。 出生时QRS波群电轴高度右偏,I导联R波振幅低,甚至无R波而呈 QS型;aVR导联R波常>0.5mV,有时可超过1mV,Q/R比<1。V5、 V6导联S波深,S振幅>R振幅;V4R、V3R及V1导联R波振幅增高, 少数甚至可超过3mV,或呈高振幅的单相R波。出生时V1导联可出现 深的S波,深S波是来自右室流出道的除极电势。
小儿心电图课件
3. 房扑:指心房率极快 ,可导致心室率过快, 需要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室的起搏点发生异常,导致 心脏节律不规律。在小儿中,室性心律失常较少 见,但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
1. 室性期前收缩:指心室提前激动,可无症状, 也可有心悸、胸闷等症状。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 等。
异常波形
如早搏、室上速、室速等异常波形 。
小儿心电图的年龄相关性
新生儿和婴幼儿
01
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心电图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如波形形态、
心律等。
儿童期
02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心电图的表现逐渐接近成人,但仍有一
些差异,如小儿的QRS波一般较成人更宽。
青少年
03
青少年时期的心电图表现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在某些情况下也
总结词
T波代表心室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是心电图的最后一个波段。
详细描述
T波在心电图上的表现较为平滑,方向通常与QRS波群一致。正常情况下,T 波的形态较大,但方向较为稳定。当心室肌细胞出现病变或电解质失衡等问 题时,T波的形态和方向可能会出现异常。
U波
总结词
U波代表心室肌细胞的超极化反应,通常在T波之后出现。
波形特点
小儿心电图的波形也具有特点, 如P波、QRS波和T波的形态和成 人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年龄进行 鉴别。
异常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窦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等。
传导阻滞
小儿传导阻滞通常表现为房室阻滞 和束支阻滞。
心肌缺血
小儿心肌缺血的表现可以包括ST段 压低和T波倒置等。
小儿心电图的病例分析
病例一:小儿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析
小儿心电图PPT课件
4、P-R间期:正常为0.08-0.18s。
.
6
心 率 (次/min)
年龄 71-90 91-110 111-130 131-150 >151
0-24h 0.12 0.09-0.13 0.09-0.13 0.09-0.12 0.08-
1-7d
0.09-0.13 0.09-0.14 0.09-0.12 0.10-0.12
>5.0mv。 ⑸、V5V6导联出现深的Q波,Q波电压>0.45mv,
提示室间隔亦增厚。 ⑹耸、,V5重、V度6导左联室T肥波厚改时变则,. T轻波度低左平室甚肥至厚倒时置T。波高22
2、肢体导联
⑴、RⅡ+RⅢ≥4.5mv,RⅠ+SⅢ ≥3.0mv。 ⑵、RaVL>2.0mv。 ⑶、RaVF>2.5mv。 ⑷、心电轴左偏<0°,但一般不超过-30°,
.
18
双心房增大
.
19
.
20
㈡心室增大的心电图表现
.
21
左心室增大
1、胸导联 ⑴、V5V6导联的R波增高,3岁以下>3.0mv,3
岁以上>3.5mv。 ⑵、RV6高于RV5。 ⑶、V1导联S波加深,3岁以下SV1>1.5mv,3岁
以上SV1>2.0mv。 ⑷、RV5+SV1:3岁以下>4.5mv,3岁以上
窦速 >150 >130 >120 >100
窦缓 <110
<90
.
<80
<60
5
P波
P波时间较成人短,电压低,波形不一。
1、时限:2岁以下不超过0.08s,儿童不超 过0.09s。
2、振幅:各导联一般不超过0.25mv。
小儿心电图特征及正常值PPT课件
心律失常
其他异常波形
对于心律失常的小儿,应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体格检查,并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治 疗措施。
如发现其他异常波形,如ST段改变、T波异 常等,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明 确诊断。
03
小儿正常心电图表现
各年龄段正常心率范围
新生儿
心率较快,通常在120-140 次/分钟之间。
婴儿期
心率逐渐减慢,1岁以内通 常在110-130次/分钟之间。
小儿心电图特征及正常值
汇报人:xxx
2024-03-17
目录
• 小儿心电图基本概念 • 小儿心电图测量方法 • 小儿正常心电图表现 • 异常心电图识别与处理原则 • 小儿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价值 • 小儿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与健康教育
01
小儿心电图基本概念
心电图定义与原理
心电图定义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 的技术。
评估药物治疗效果
对于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小儿心 脏病患者,心电图可以作为评估
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
预测手术风险
在手术前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 评估小儿的心脏功能状况,预测
手术风险。
监测术后恢复情况
手术后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可 以了解小儿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
06
小儿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与健康教育
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 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QT间期
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的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 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02
小儿心电图测量方法
常规导联选择及放置位置
肢体导联
包括I、II、III、aVR、aVL、aVF导 联,电极分别放置于小儿双侧手腕、 脚腕及肋间。
小儿心电图医学课件
R波和S波 足月胎儿及刚出生新生儿,心电图呈高度右室优势。 出生时QRS波群电轴高度右偏,I导联R波振幅低,甚至无R波而呈QS 型;aVR导联R波常>0.5mV,有时可超过1mV,Q/R比<1。V5、V6导 联S波深,S振幅>R振幅;V4R、V3R及V1导联R波振幅增高,少数甚 至可超过3mV,或呈高振幅的单相R波。出生时V1导联可出现深的S波, 深S波是来自右室流出道的除极电势。
电轴<+80°。
3.双侧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诊断 临床有引起双侧心房肥大的病因。兼有左心房和 右心房肥大的综合表现,即P波振幅增大和P波时限延长。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3.0mV,女性≥2.5mV,13岁后≥2.0mV; ④婴儿心电轴<+30°,儿童心电轴<0°,一般不超过-30° ∑QRS波群振幅:除新生儿外,男性≥30.0mV,女性
≥27.0mV,13岁以上女性≥20.0mV。∑QRS波群振幅标 准不用于新生儿诊断左室肥厚。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小儿正常心电图
小儿正常心电图诊断标准尚未统一, 以下意见仅供参考。 心率
随年龄增长而减慢,新生儿、婴儿、 1~6岁及7~17岁心率分别为(132±17) bpm,(129±17)bpm,(103±15) bpm及(81±12)bpm。1岁后各年龄女性 较男性平均约快3bpm。
小儿心电图课件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定义与起源
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是一种快速性 心律失常。
症状
患者常出现突发突止的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心动过 速持续时间较长者,可能出现头晕、黑蒙甚至晕厥。
诊断
心电图特征为P波形态异常,PR间期缩短,QRS波形态正 常。发作时可通过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捕捉异常波形。
治疗
常见原因包括生理应激、发热、贫血、甲 亢等。某些药物或电解质紊乱也可能导致 窦性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治疗
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影 响重要脏器灌注。
治疗主要针对病因,例如纠正电解质紊乱 、停用致心律失常药物等。对于症状明显 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QT间期延长
心肌病可能导致心肌复极 延缓,系统异常,出现多种心律 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等。
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室肥大
先天性心脏病如肺动脉狭窄等 可能导致右心室肥大,心电图
表现为R波增高。
左心室肥大
先天性心脏病如主动脉狭窄等 可能导致左心室肥大,心电图 表现为QRS波群电压增高。
急性发作时,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使用ATP、维拉帕米 等药物终止心动过速。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射 频消融等根治性治疗。
室性期前收缩
定义与原因
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起源于心室的提前激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继发于冠心病、 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疾病,也可为特发性。
心电图表现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秒,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 向相反。
心电图的导联和波形识别
• 导联:心电图采用多个导联记录心脏电活动,常用导联包括肢 体导联(I、II、III、aVR、aVL、aVF)和胸导联(V1-V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小儿和胎儿心电图
1.关于小儿心电图检测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A.婴幼儿应加做V3R和V5R导联心电图
B.胸导联电极宜小
C.婴幼儿心电图力求在安静状态下记录
D.描记婴幼儿心电图时应保持肌肉松弛和仰卧状态
E.以上都是
答案:E
2.关于正常婴幼儿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VR导联R波常>0.5mV
B.Ⅰ导联R波振帼较低
C.V1导联R/S比值>1
D.V5、V6导联S波较深
E.额面QRS心电轴常<+10°
答案:E
解析:婴幼儿常呈右心室占优势的心电图特征,额面QRS心电轴常呈现右偏,如心电轴<+10°,常提示为异常。
3.关于正常婴幼儿T波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A.V1、V2导联T波常倒置
B.Ⅲ、aVL、aVF导联T波方向多变
C.婴幼儿右心室占优势,因此aVR导联T波应直立
D.V5、V6导联T波直立
E.Ⅰ、Ⅱ导联T波直立
答案:C
解析:正常婴幼儿aVR导联T波倒置。
4.关于新生儿及婴儿PR问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PR间期与心率成正比
B.PR问期与年龄成正比
C.PR间期常<0.12s
D.PR间期<0.12s者占50%以上
E.以上都对
答菜:A
解析:与成人一样,新生儿及婴儿的PR间期与心率成反比,心率快则PR间期短,心率慢则PR间期长。
5.在孕妇心电图上,判别胎儿心电图的方法是
A.心电图出现两种心电图图形
B.一种心由图图形心率较慢,电压较高
C.一种心电图图形心率较快,电压较低
D.两种心电图图形并列存在的持续时间应夜15s以上
E.以上都是
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