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地形处理

景观地形处理
景观地形处理

1、微地形概念

园林地形指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在造园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原则

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根据作者多年研究,根据其功能对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处理原则。

2.1 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

自然是最好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体现乡土风貌和地表特征,切实做到顺应自然、返朴归真、就地取材、追求天趣。

2.2 以小见大,适当造景

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2.3 因景制宜,融建筑于自然景色与地形之中

地形景观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消除建筑与环境的界限,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心理。

3、不同的绿地有不同的微地形处理技巧

3.1公共绿地

3.1.2 路堤

路堤是联系水与绿地的媒介,是现代城市中滨水绿地景观的常见园林地形要素。把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采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或把路堤做成台阶式,并把台阶直接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戏水的可能,可以使人亲临水体,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3.1.2 人工水系

园林绿地的人工水系一般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规则式水体如喷泉等,其轮廓可处理成几何式,水岸整齐;驳岸常采用条石或瓷砖砌成规则式,垂直于池底,此形式多见于喷泉水景中。

自然式水体讲究“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需要设计者对天然水体观察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以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于自然水系的效果。为避免水出无源,通常将水的轮廓处理成自然曲折、时隐时露、水岸为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如设计成人工沙滩或草地缓缓倾斜延伸入水体中,驳岸主要用鹅卵石或石矶等天然材料修砌。宽阔的水体还可创造洲、渚、滩等景观;狭窄的水体可形成瀑布、跌水,地泉等水体景观,使水具自然河流之秀色,潺潺山溪之灵性。

混合式水系的处理要因地制宜或根据造景需要,如在建筑附近,可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而稍偏远的地方可处理成自然式以增加野趣,提高水体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3.2广场绿地

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在广场绿地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以体现或表现不同景观。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和肃穆感,使观者油然而生一种崇拜之情。水景可高可低,喷泉池宜高或平,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仰视体现高大和壮观,以平视体现其平和而亲近,以俯视体现其生动活泼。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成下降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乘坐的景点设施。

3.3街道绿地

街道绿化是街道景观的要素,要使相对狭长、单调﹑封闭的道路上具有上乘的景观效果,立面空间至关重要。除了植物的高矮搭配,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整地时把地表做成“龟背状”或楔状,不仅可以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满足排水、地下管线、管沟的布置需要,丰富立面上的景观层次;又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4、居住区绿化的微地形处理

4.1 窨井、化粪池、建筑散水的处理

生硬的窨井、化类池盖板和建筑散水常被认为是园中的一大败景,因为无论从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与周围景观格格不入。通过微地形处理可能有效改善景观效果。

园林绿化中常采用花卉或绿篱、藤蔓植物、花坛的植物景观进行遮盖处理窨井、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如果通过在窨井、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上置石或架空成微地形处理手法,则可使其与周围景致更加协调。

4.2 园路

在居住区、动态交通、游路设计中常见。园路的微地形处理上,可造成适当的地形起伏,或形成步道台阶以缓冲平坦路面,调节游人的步伐、缓解疲劳。园路两侧的地势呈起伏状,既满足了排水,又使道路

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采用不同材料点化路面,如用卵石或用卵石拼成不同图案铺地,可从色彩、造型上丰富园林景观,且有利于健身;如用碎瓷砖铺地,既可充分利用材料又可增加园林景观色彩。

4.3 楼梯下部

楼梯下部空间一般比较狭小、阴暗潮湿,常常形成卫生死角,常被称为被遗忘的角落。经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则可使这个角落形成一定的视觉景观。可采用日本枯山水园林的手法,在楼梯下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景观,配以彩色灯光照明,颇具写意韵味。也可使楼梯下的地形呈自然起伏,配置耐荫植物、园林设施,形成精巧的微型园林景观。

4.4 中庭、天井

中庭、天井一般是视线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要使景观丰富而又不显得拥挤,可依不同的景观设计作微地形处理。结合建筑户型,在中庭、天井开挖规则式或自然式水池,营建喷泉、跌水、地泉、小溪流、水石等水体景观,引水入户,使人更加贴近自然。如将地面处理成自然起伏,配上植物,可呈现自然风貌,充满野趣。

4.5 楼宇之间

楼宇之间空间有限,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形成小土包,可代表自然界的山峰;也可形成主峰与副峰遥相呼应,两峰之间的低矮地段

自然而然地形成山谷,峰谷相间形成自然山野的微缩景观。把自然搬进家门可做到足不出户便可享受自然之趣,使人居环境与大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4.6 绿地边沿

一般做法是使绿地边沿形成缓坡逐渐延伸至路面,不仅利于排水,而且在道路与绿地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区。也可随意以自然石嵌边或采用短木埋桩,不仅能形成野趣景观而使整块绿地清新而不落俗套,使道路与绿地融为一体,使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相得益障。

#景观设计中微地形的塑造与应用

摘要 景观塑造手法包括很多种,微地形只是其中的一种,在当前的景观设计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公共绿地和住宅区使用较为广泛,微地形和植物配置的结合,不但有利于丰富景观层次、而且有利于加强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研究 目录 摘要 一、前言 1.微地形的定义及范围 2.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3.景观微地形在实际运用中的处理原则和技巧 4.微地形的营造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5.微地形在近年来使用的实例 6.结语 7.参考文献 一、前言 景观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学科,它和规划、园林、生态、地理学、工程、艺术、人文科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景观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概念也越来越和世界同步。中国的景观设计不在局限于传统的山水园林亭台楼阁,越来越多的现代西方元素被运用到设计当中。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营造手法。

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可以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和空间。通过植物的高低起伏变化,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塑造更多更大更丰富的空间形态,制作微地形的材料又可以利用废弃材料,可以解决一定的环境问题,而且微地形的塑造往往是以山丘等自然形式为主,使人居环境和大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自然之美。 1.微地形的定义范围 微地形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其地面高低起伏但起伏幅度不太大。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由于用地规模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为多,在园林绿化、公园绿化及居住区绿化中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 微地形不仅仅是我们理解意义上的地形起伏变化的一块绿地,微地形按照其坡度起伏的流畅程度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曲线型和直线型。曲线型微地形是指运用柔和流畅的曲线来模拟地形地貌,从而营造出自然倾斜的风景,如公园中的草坡,甚至用来作为极限运动的有硬质铺状的坡地都可以归为此类(详见图一)。

景观设计基本要素

景观设计基本要素. 一、园林围墙 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经常见到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对围墙的要求正在起变化,设计园林围墙时要尽量做到: 1 能不设围墙的地方,尽量不设,让人接近自然,爱护绿化。 2 能利用空间的办法,自然的材料达到隔离的目的,尽量利用。高差的地面、水体的两侧、绿篱树丛,都可以达到隔而不分的目的。 3 要设置围墙的地方,能低尽量低,能透尽量透,只有少量须掩饰隐私处,才用封闭的围墙。 4 使用围墙处于绿地之中,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减少与人的接触机会,由围墙向景墙转化。善于把空间的分隔与景色的渗透联系统一起来,有而似无,有而生情,才是高超的设计。围墙的构造有竹木、砖、混凝土、金属材料几种。 5 竹木围墙:竹篱笆是过去最常见的围墙,现已难得用。有人设想过种一排竹子而加以编织,成为"活"的围墙(篱),则是最符合生态学要求的墙垣了。 6 砖墙:墙柱间距3-4米,中开各式漏花窗,是节约又易施工、管养的办法。缺点是较为闭塞。 7 混凝土围墙:一是以预制花格砖砌墙,花型富有变化但易爬越;二是混凝土预制成片状,可透绿也易管、养。混凝土墙的优点是一劳永逸,缺点是不够通透。 8 金属围墙: 1)以型钢为材,断面有几种,表面光洁,性韧易弯不易折断,缺点是每2-3年要油漆一次。 2)以铸铁为材,可做各种花型,优点是不易锈蚀又价不高,缺点是性脆又光滑度不够。订货要注意所含成分不同。 3)锻铁、铸铝材料。质优而价高,局部花饰中或室内使用。 4)各种金属网材,如镀锌、镀塑铅丝网、铝板网、不锈钢网等。现在往往把几种材料结合起来,取其长而补其短。混凝土往往用作墙柱、勒脚墙。取型钢为透空部分框架,用铸铁为花饰构件。局部、细微处用锻铁、铸铝。围墙是长型构造物。长度方向要按要求设置伸缩缝,按转折和门位布置柱位,调整因地面标高变化的立面;横向则关及围墙的强度,影响用料的大小。利用砖、混凝土围墙的平面凹凸、金属围墙构件的前后交错位置,实际上等于加大围墙横向断面的尺寸,可以免去墙柱,使围墙更自然通透。 二、园亭 的亭,另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票亭、售货亭等。 "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这是本文要叙述的对象。 园亭的位置选择 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功能及设计方法完整版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功 能及设计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功能及设计方法 摘要:指出了微地形设计是园林绿地造景中一项主要内容,阐述了园林微地形的功能与设计原则,探讨了合理可行的微地形设计方法。 关键词:微地形;园林绿地;设计方法 1.引言 园林地形是整个园林空间环境的基本骨架和园林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建筑室外环境的美学特征和空间感。园林地形就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布置园林植物、水体、道路广场和园林建筑与小品等设计元素的地面。“园林微地形”是专指坡度在15%以内的园林绿地空间范围内园林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在园林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优美的空间景观层次,达到增强园林空间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1]。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景观绿地、城市滨水景观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景观绿地等建设,在现代造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园林微地形的功能 园林微地形的生态功能 园林绿地经过微地形的塑造后,能够提供不同坡度的阴、阳的缓坡,在改善该园林内的小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园林微地形营造一定的坡度,为耐阴植物和喜阳植物提供各种生长环境,这样就能够种植的植物种类就更加丰富多样,形成结构合理、稳定的植物群落;同时微地的塑造具有增加园林绿地地表面积和土壤的容量,从而增加了植物根系的生长空间,提高植物种植的成活率[2]。 园林微地形的造景功能 景观设计的灵感应来自对场地状况的激情反映,景观效果首先表现在场地中起伏的地形上,然后才是覆盖地面植物塑造植物的空间效果[3]。园林微地形的塑造多以土方为主要材料,利用堆土、挖土等工程技术,与园林建筑、园林小品、植物、石景、园路等景观紧密结合,可形成亲切和诣的园林空间。如在杭州西湖太子湾公园大量运用的起伏变化的微地形成功的塑造了园林空间,展示了环境的自然特色,丰富了参观者的视觉和空间体验。 园林微地形的划分空间功能 园林绿地中,利用不同形体、大小、高低的微地形结合植物、园路、山石等把园林绿地划分成各种不同功能的园林空间,空间处理以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空间形象和美的景观享受,使园林空间更加有层次、更加丰富。不同风格园林空间有不同特点,中间要有分隔和过渡,这个分隔可以用一排植物、一堵景墙或一片高低起伏的地形,地形的分隔是最为经济实惠的手法。 园林微地形的排水功能 园林中可以利用微地形解决雨水排放的问题,使其中的广场、道路及园林景观区域在雨后短时间内可以恢复正常的交通及使用,园林中利用微地形采取坡度排水不仅可以避免绿地积水,还可以节约其他水资源,充分利用雨水进行园林树木浇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园林微地形设计的原则

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研究

1.引言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本文的景观设计定位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层次上,选择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切入点,从中研究分析一般的设计要素和方法,是比较适宜的。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以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和行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区都以景观优美的园林作为卖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购买心理。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我们的周围,走近了我们的身边,并对我们施展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你可以不到美术馆去欣赏艺术品,但你不得不在城市环境中行走,不得不在居住小区的环境中活动,它的景观视觉美感、造型形态、色彩、材质、以及在阳光下灯光下呈现出来的效果,时时会刺激你的目光,影响你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一个有良好景观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景观设计正式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位,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 2.景观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什么是景观,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观是人类的栖息地,景观是人类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我们可以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与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来认识景观。 2.1 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景观作为城市景象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创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义,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 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了乡村,是乡村也成为景观”。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度将人束缚在君权之下,人被束缚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得人如母亲襁褓之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成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的城市,同时不断的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1420年前后发明的透视原理,使理想城市的模式成为一个完全几何、数学的围有围墙的图案。在几何中心是一个大的开放空间,被行政建筑所包围:国王的宫殿,法院的大楼,主教堂,监狱,财务大楼和军事中心。这样的理想城市是为行政办公及法律公正而设立的,是为了城市生活而设计的,是纯粹理想化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凡尔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 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义的第二个转变,源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但是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市作为文明和高雅的形象被彻底破坏。相反成为了丑陋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和田园成为了逃避的场所。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因此才有以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的诞生。一般来说,这个诞生的时间被确认为是1863年5月;因此才有以倡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自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因此也才有霍

景观园林中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景观园林中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摘要:园林地形指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种植地的起伏状况。文章主要针对园林景观中的微地形的主要作用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微地形在园林实践中相关的处理方法,旨在合理地利用地形造就不风的园林风景、风格,从而体现微地形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园林;微地形;作用;处理方法 引言 微地形处理是园林景观塑造手法中的一种,在当前景观设计中运用越来越广泛。通过适宜的微地形处理,结合植物配置,可以丰富造园要素,创造出多样的景观层次和空间形态,并且有利于加强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 一、微地形的概念及功能 微地形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由于用地规模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为多,故其地面高低起伏不太大。微地形在园林绿化、公园绿化及居住区绿化中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景功能 微地形与植物配置结合,可以提高植物的种植高度,也提高观赏者的观赏视点,丰富了景观要素,增强了园林绿地的艺术性表现力。而且地形的高低起伏为绿化植被的立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避免了植物种植的单一和单薄,使乔木、灌木、地被各类植物各有发展空间相得益彰。同时在单品种植物种植设计上可以构成富有韵律的天际线和林缘线,有助于各种园林设计手法的轻松实现,比如障景、夹景或漏景等等。通过微地形的变化,增加人们对周边景观的感知和体验,塑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效果。 2、生态功能 园林微地形的塑造能够提供干、湿、水中或阴、阳、缓陡坡等多样的环境,对改善小环境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微地形通过高低变化来改善园林绿地各个区域的光照条件,由于地形的改变,形成了相对的阳坡和阴坡,满足了多种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为植物造景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3、辅助功能 微地形的采用有利于景区内的排水,防止地面积涝。在雨水量比较充沛的地

i园林竖向设计的原则与任务

i园林竖向设计的原则与任务

园林竖向设计的原则与任务 其主要涉及的事物有: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以及竖向设计的基本步骤,竖向设计的任务及其目的 园林竖向设计应与园林绿地总体规划同时进行。在设计中,必须处理好自然地形和园林建筑工程中各单项工程(如园路、工程管线、园桥、构筑物、建筑等)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园林工程经济合理、环境质量舒适良好、风景景观优美动人。这是园林竖向设计的基本工程目标所在,而不仅仅是安排若干竖向标高数字以及使土方平衡的问题。 一、园林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 竖向设计是直接塑造园林立面形象的重要工作。其设计质量的好坏,设计所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高低,设计的艺术水平如何,都将对园林建设的全局造成影响。因此,在设计中除了要反复比较、深入研究、审慎落笔之外,还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设计原则。 1.功能优先,造景并重 进行竖向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使园林地形的起伏高低变化能够适应各种功能设施的需要。对建筑、场地等的用地,要设计为平地地形;对水体用地,要调整好水底标高、水面标高和岸边标高;对园路用地,

则依山随势,灵活掌握,只控制好最大纵坡、最小排水坡度等关键的地形要素。在此基础上,同时注重地形的造景作用,尽量使地形变化适合造景需要。 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对原有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要深入分析,能够利用的就尽量利用;做到尽量不动或少动原有地形与现状植被,以便更好地体现原有乡土风貌和地方的环境特色。在结合园林各种设施的功能需要、工程投资和景观要求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地形改造 3.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造园应因地制宜,宜平地处不要设计为坡地,不宜种植处也不要设计为林地。地形设计要顺应自然,自成天趣。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意境的表达都要力求依山就势,高低起伏,前后错落,疏密有致,灵活自由。就低挖池,就高堆山,使园林地形合乎自然山水规律,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同时,也要使园林建筑与自然地形紧密结合,浑然一体,仿佛天然生就,难寻人为痕迹。 4.就地取材,就近施工

景观设计要素

景观设计要素 毛文正(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专业)陈莺娇著2009-10-20 福建美术出版社 07.5版 第一章从古典园林到景观 第一节园林是个动态的概念 景观设计:在一定地段内,利用或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按照富有诗意的主题设计,并结合植物的栽培或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观赏、休憩、居住的环境。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 第三节日本园林 第四节西方园林简介 第二章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景观设计师职业定位 第二节景观的含义 工作范畴(景观设计师) 1、城市与区域规划:梳理它的水系、山脉、绿地系统、交通、城市; 2、城市设计: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绿地、水系,界定城市形态; 3、风景旅游地规划:包括景地规划和设计,自然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设计; 4、城市与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如湿地、森林等; 5、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 6、校园和厂区的设计; 7、公园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8、陵园设计; 第三节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景观设计基本理论 二、景观设计方法** 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配合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需要考虑建筑、交通、水电、绿化、管网等各个技术领域,同时涉及多项法则法规。 景观设计中一般是以道路或者水景为网络,以景观建筑或小品为节点,以绿化、广场为面,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设计方法:包括构思、构图、对景与借景、添景与障景、引导与示意、渗透和延伸、尺度与比例、质感与肌理、节奏与韵律。 1、构思-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是构图的基础; 平面构图主要是将交通道路、绿化面积、小品位置、用平面图示的形式,按 2、构图比例准确的表现出来。

园林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和技巧

园林地形指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在造园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1.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原则 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根据作者多年研究,根据其功能对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处理原则。 1.1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 自然是最好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体现乡土风貌和地表特征,切实做到顺应自然、返朴归真、就地取材、追求天趣。 1.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 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1.3因景制宜,融建筑于自然景色与地形之中 地形景观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消除建筑与环境的界限,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心理。 2.微地形应用处理的技巧 不同的绿地有不同的微地形处理技巧。就笔者多年的研究,特以公共绿地和居住区绿地为例探讨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技巧。 2.1公共绿地 2.1.1路堤 路堤是联系水与绿地的媒介,是现代城市中滨水绿地景观的常见园林地形要素。把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采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或把路堤做成台阶式,并把台阶直接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戏水的可能,可以使人亲临水体,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2.1.2人工水系 园林绿地的人工水系一般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规则式水体如喷泉等,其轮廓可处理成几何式,水岸整齐;驳岸常采用条石或瓷砖砌成规则式,垂直于池底,此形式

浅析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处理方式

浅析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处理方式 作者:杭州秀川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张圣杰沈晶 摘要:总结从事园林景观施工图设计工作和园林施工现场指导的实践经验,依据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浅析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微地形处理的常用方式,从公共绿地、人工水系、居住区园林景观等不同绿地类型的微地形处理方式进行探讨,提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些常见微地形的处理技巧及原则。 关键字:园林绿地;地形处理;处理方式。 Analysis of green space in the micro-topographic approach Abstract: To summarize the construction drawings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garden construction site guide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common way of micro-topography, from the public green, artificial water systems, housing Landscaping and other different types of micro-green approach to explore the terrain, proposed in landscape design, micro-topography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common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errain processing; treatment。 一、前言 园林地形指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在造园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适当塑造绿地微地形起伏,是现代园林没计常用的设计手法。我国的造园名著《林泉高致》中有“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的说法,故适当塑造微地形起伏可达到“山”的感觉,以水“活”山,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景致倍佳。山水相依,祟尚自然,模拟自然,体观了人们注重环保,呼唤生态的心理。 二、园林绿地地形处理原则 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根据对不同绿地分析,根据其功能对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处理原则: 1.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充分体现自然风貌。大自然是最美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貌进行地形处理,使人备感亲切。 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地形在高度、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可形成丰富的地表特征,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在较小的区域内,可以从水平和垂直两位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地

园林景观地形制作

摘要: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园林景观表现已成为目前主要的表现形式,通过比较三维软件的不同特点,应用3ds max 在表现园林地形景观方面具有快捷高效、易交流等特点,探讨了以3ds max 为主制作自然起伏地形、假山置石、园林水景的方法和思路,以期对园林景观效果图的表现有所借鉴。关键词:地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景观设计;3ds max 作者:郭舜 中国园林在形式上体现的是自然美,它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明显的规则可循,而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此,园林设计的过程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在方案阶段往往需要反复地调整修改,这些都增加了园林景观效果图的表现难度。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园林景观表现已成为目前主要的表现形式,它不仅方便设计人员探讨设计方案,对设计成果更有预见性和把握性,还有助于客户直观形象地领会设计意图,从而做出判断和选择。 一软件选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用于三维设计表现的软件很多,主要有4 类:(1)通用CAD 软件包中附带的三维功能,如AutoCAD、ProE、MicroStation、LandCAD、LHCAD 等;(2)通用动画软件包中附带的三维功能模型建造功能,如3ds max 、Softimage、LightWave3D、Maya、Bryce、Vue 等;(3)专业CAD 软件包中所附带的三维功能,如ChiefArchitect、天正建筑等;(4)通用演示图形软件中所附带的功能,如CorelDream、3Dextreme 等。[1] 上述软件在某些方面有很优秀的表现,但综合而言,3ds max 以其快捷的建模功能、丰富的纹理贴图、绚丽的灯光处理、灵活的相机设置、强大的渲染效果、丰富的扩展性和数据交流的方面性,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维设计软件,也是目前制作园林景观效果图的主流选择。其他软件在实际操作中或因与常用软件的兼容性问题,或因使用方便性的问题,或因价格昂贵导致普及性不够的问题而影响了其应用。 二地形表现方法地形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骨架,是园林中所有景观元素与设施的载体。地形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布局方式、景观效果和排水设施等要素。 [2]园林地形设计可分为陆地和水体两部分,为此,就3ds max为主表现自然起伏地形、假山置石、园林水景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探讨。 (一)自然起伏地形地形包括平坦地形、凸地形和凹地形。平坦地形比较容易表现,而自然起伏变化的凹凸地形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特点,也是模型最难以建立的,因此它可以代表园林地形建造的基本技术。 (1)多边形变形法。这种方法是直接根据地形的高低起伏情况,手动调节各方向轴的数值以生成地形。该法简便快捷,可使起伏的山地和平地较自然的混为一体,生成的地形效果自然逼真,但精确度较低。[3] 创建方法是先用样条线(Spline)画出底面形状,然后塌陷为多边形物体(Poly),在次物体面层级(Face)中,选择塌陷后形成的面,应用斜角挤压(Bevel),按照地形的倾斜程度不同依次挤压出形状,再用点层级(Vertex)拖拽每个顶点使山体自然不规则,最后网格光滑(Mesh smooth)。为使地形凹凸变化更丰富自然,可再添加自由变形(FFD)修改器进行修改,最后完成贴图和材质的处理。 (2)位移贴图法。这种方法是在位移修改器中引入1张灰度图像,并利用图像的灰度明暗变化来改变对象的表面结构,以形成高低错落的地形地貌。对于面积较大,地形变化复杂且精度要求不高的景观处理适宜此种方法。运用此法时,处理好灰度图像是关键。创建方法是先找一幅等高线地形图(或在CAD 中绘制亦可),仔细观察地形变化,然后按等高线的高低顺序依次从白到黑填色,在Photoshop 中绘制黑白关系图,(黑色地方表示最低,白色表示最高)。在3ds max 中建立面片Quad Patch),加位移(Displace)修改器,用于生成地形。导入刚创建的的黑白图,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调节Strength、Decay 等参数,再转换

景观设计基本知识点教学内容

4.6.2景观设施分类 按照设施景观的服务用途,可以将景观分为七类: 休息设施如座椅、野外桌等。 服务设施如电话亭,滩亭、邮筒等。 信息设施如标志、指示牌等。 卫生设施如饮用水栓、洗手洗脚设施、垃圾桶、公用厕所等。 运动设施如各类运动场、球场、高尔夫球场等 游乐设施如儿童游戏设施等 交通设施如分隔墩、隔离墩、路障、候车亭等。 5.景观设计方法 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配合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把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要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的、满足客户需要的、比较适用的方案。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大概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5.1构思 构思是一个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从学科发展方面和国内外景观实践领域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一般的观点都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涉及包括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非凡用途区域等很多的领域。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或学科发展来看,着重于具体的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这就是狭义上的景观设计。但是这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综上所述,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狭义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是景观规划设计前的预备工作,是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安排出满足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四周生态环境的干扰。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5.2构图 在构思的基础上就是构图的问题了。构思是构图的基础,构图始终要围绕着满足构思的所有功能。在这当中要把主要的注重力放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舒适、含蓄的艺术效果。而现代的景观设计思想也在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景观设计构图包括两个方

景观设计基本元素

景观设计基本元素 园路 园;路;这里所说的园路,是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园林的骨架、网络。园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园林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下面是笔者在设计公园、人工森林所考虑的几方面问题,供读者参考讨论。 园路的功能 园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园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园林景观一部分。总之,园路引导游人到景区,沿路组织游人休憩观景,园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回想杭州胡绪渭先生在讲解花港观鱼牡丹园时,对梅影坡的分析论述是极有启发意义的;对着梅桩,铺砌其倒影的地面。此情此景,让人浮相联翩,流连忘返。园路的类型和尺度 一般绿地的园路分为几种: ●主要道路。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 ●次要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一l米。

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这里要强调的有三点:一是,园路的铺装宽度和园路的空间尺度,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两个概念。旧城区道路狭窄,街道绿地不多,因此路面有多宽,它的空间也有多大。而园路是绿地中的一部分,它的空间尺寸既包含有路面的铺装宽度,也有四周地形地貌的影响。不能以铺装宽度代替空间尺度要求。一般园林绿地通车频率并不高,人流也分散,不必为追求景观的气魄、雄伟而随意扩大路面铺砌范围,减少绿地面积,增加工程投资。倒是应该注意园路两侧空间的变化,疏密相间,留有透视线,并有适当缓冲草地,以开阔视野,并借以解决节假日、集会人流的集散问题。园林中最有气魄、最雄伟的是绿色植物景观,而不应该是人工构筑物。二是,园路和广场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上述的路宽,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值。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是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60~70年代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公园草地,被喻为金子铺出来的,就是这个原因。现在很多规划设计,反过来夸大第五立面、铺砌地坪的作用,增加建设投资,也导致终日暴晒,行人屈指可数,于生态不利,不能不说是一种弊病。当然,这也和园林绿地的性质、风格、地位有关系。例如,动物园比一般休息公园园路的尺度、密度要大一些;市区比郊区公园大一些;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建筑密集,铺装地往往也大一些。建筑物和设备的铺装地面,是导游路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功能及设计方法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功能及设计方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功能及设计方法 摘要:指出了微地形设计是园林绿地造景中一项主要内容,阐述了园林微地形的功能与设计原则,探讨了合理可行的微地形设计方法。 关键词:微地形;园林绿地;设计方法 1.引言 园林地形是整个园林空间环境的基本骨架和园林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建筑室外环境的美学特征和空间感。园林地形就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布置园林植物、水体、道路广场和园林建筑与小品等设计元素的地面。“园林微地形”是专指坡度在15%以内的园林绿地空间范围内园林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在园林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优美的空间景观层次,达到增强园林空间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1]。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景观绿地、城市滨水景观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景观绿地等建设,在现代造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园林微地形的功能 园林微地形的生态功能 园林绿地经过微地形的塑造后,能够提供不同坡度的阴、阳的缓坡,在改善该园林内的小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园林微地形营造一定的坡度,为耐阴植物和喜阳植物提供各种生长环境,这样就能够种植的植物种类就更加丰富多样,形成结构合理、稳定的植物群落;同时微地的塑造具有增加园林绿地地表面积和土壤的容量,从而增加了植物根系的生长空间,提高植物种植的成活率[2]。 园林微地形的造景功能 景观设计的灵感应来自对场地状况的激情反映,景观效果首先表现在场地中起伏的地形上,然后才是覆盖地面植物塑造植物的空间效果[3]。园林微地形的塑造多以土方为主要材料,利用堆土、挖土等工程技术,与园林建筑、园林小品、植物、石景、园路等景观紧密结合,可形成亲切和诣的园林空间。如在杭州西湖太子湾公园大量运用的起伏变化的微地形成功的塑造了园林空间,展示了环境的自然特色,丰富了参观者的视觉和空间体验。 园林微地形的划分空间功能 园林绿地中,利用不同形体、大小、高低的微地形结合植物、园路、山石等把园林绿地划分成各种不同功能的园林空间,空间处理以创造出具有感染力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微地形”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微地形”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18T14:51:46.44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罗鑫 [导读] 深圳市鑫佳园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微地形”可以利用园林景观的视线构造出空间,如让视野更加开拓,而对于山体或水体区域,则可以利用“微地形”营造出相对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景观,改善人们居住环境,营造出更加丰富多元化的空间视觉感受。本文根据多年工程实践,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微地形”应用要点进行分析,以期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水平。 【关键词】微地形;景观营造;原则;应用 前言 微地形一般规模都比较小,主要是园林景观范围内的植林木花草类,利用人工模拟自然形态。通过优化,改造原有地形营造出独特的绿化景观。合理应用微地形,不但有利于园林绿化的排水,避免积水问题出现,还能种植一定数量的树木,提升园林景观质量。如何应用好“微地形”,那么我们需要知道“微地形”在景观营造中的应用要点,才能确保园林景观的质量。 一、“微地形”景观营造要点 首先,全面评估地质环境。在微地形景观的营造过程中,需要对土方来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了解土壤结构特征,同时根据园林绿化中排水管道规划建设需要确定微地形区域的坡度范围,避免在后期绿化景观营造中造成不良影响;其次,充分应用园林绿化中自然形象特征。在微地形景观设计中,人工营造微缩的自然地形,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表土以及植被,通过模拟自然山土的形态特征,可有效解决土壤起伏、排水等问题。另外,在园林绿化景观地形设计处理时,应充分依据自然地形的客观条件,提升园林绿化景观的美观性;再次,科学设计坡度。在园林微地形设计中,坡度设计至关重要。微地形的土壤安息角,会直接影响微地形最大坡度,在部分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坡度要求低于安息角,一般规定坡比在1∶3。 二、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原则 首先,自然性原则。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把地形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坚持自然性设计原则,对园林空间进行立体化设计,并将各个景观要素进行配合利用,进而营造出自然的三維立体微地形景观;其次,协调性原则。在园林绿化设计中,要求自然景观具有协调性,统一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园林绿化景观环境。在园林工程微地形设计中,应根据园林工程周边景观特点进行调整,提升园林绿化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再次,最优土地利用原则。在园林绿化工程的微地形设计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质地形条件,然后结合园林工程建设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骨架为原有地貌,要求对园林建设区域的地貌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利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 三、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居住小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一)居住小区道路的处理 在小区道路设计中,道路设计形式有很多种,比如组团道路、浏览道路等等。通过将微地形应用于居住小区道路设计中,能够营造出具有起伏变化特征的道路或者是地势平坦的步道台阶,可对居民的步行节奏进行调整,帮助居民调节疲惫状态。另外,通过对居住小区道路两边进行微地形设计,可营造出坡度不同的边坡,提升小区两旁道路的排水性能,同时还能够避免道路空间布局缺乏流动性。除此以外,在居住小区道路微地形设计中,通过应用不同的施工材料,可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比如,利用废弃破碎瓷砖,不仅可实现废物利用,同时还能够丰富道路色彩,另外,还可应用鹅卵石进行道路施工,美观性好,而且还具有按摩保健的功效。 (二)楼宇间绿地的处理 在居住小区楼宇之间,可利用的空间范围比较小,在楼宇之间的绿地设计中,也可采用微地形设计方式,适当缩小自然山峰,形成山包,并应用于楼宇之间的绿地设计中。通过在楼宇之间进行微地形设计,可改善居住小区居民的视野,丰富园林绿化内容,同时还可将居民的居住条件与自然环境进行有效融合。 (三)楼梯下部、架空层处理 在居住小区的楼梯下部以及架空层中,环境湿度比较大,通过应用微地形设计方式,可提高楼梯下部以及架空层空间利用率。比如,采用微地形设计方式,营造出自然起伏的地势结构,同时联合应用耐阴植物以及其他园林绿化配套设施,可营造丰富的园林绿化景观。 (四)建筑散水、检查井盖、化粪池盖板处理 在居住小区绿化景观中,建筑散水、检查井盖及化粪池盖板等毫无美感,并且规划方式比较生硬,这样就会对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对此,也可充分利用微地形设计方式,对于建筑散水、检查井盖及化粪池盖板进行堆高或者包围处理,并结合实际情况选用花坛、绿篱、藤蔓植物、花卉等方式进行适当的遮盖和造景,这样能够有效提升这部分景观的美观度,同时与其他景观相协调。 (五)绿地边沿处理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中的绿地边沿位置,可采用缓坡设计方式,使其能够逐渐延伸至绿地路面中,在道路工程与景观之间形成缓冲区,为排水提供便利。另外,对于绿地边沿位置,可采用不同形状的石子或者短木埋桩进行填筑处理,将绿地与道路进行优秀融合,提升绿化景观的和谐性。 四、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公共绿地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一)广场绿地处理 在城市公共区域中,城市广场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城市广场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商业广场、公共活动广场、交通广场等等。广场绿地可作为缓坡底,坡度比较小,通过应用微地形景观设计方式,对广场地形进行适当抬升或者下降处理,可营造出差异化绿化景观。有些广场区域位置比较高,对此,可规划设计出绿地构图中的焦点区域,凸显出景观形态,而有些广场区域位置比较低,具有封闭性以及内向性特征,对此,可构建下沉式广场。 (二)道路绿化处理 在公共綠地园林绿化环境中,道路绿化至关重要,在公共绿地广场中,有些道路比较封闭和单调,对此,应对道路进行优化设计,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同时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立体化设计。在道路两边,可设置高度不同的植物,在地表处理方面,可规划设计为

景观园林中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710107778.html, 景观园林中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作者:邝利平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9期 摘要:文章通过笔者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微地形的概念及功能,从而针对微地形在园林 实践中相关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加以论述,旨在合理地利用地形造就不风的园林风景、风格,从而体现微地形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景观园林微地形功能原则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微地形的概念及功能 微地形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由于用地规模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为多,故其地面高低起伏不太大。微地形在园林绿化、公园绿化及居住区绿化中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造景功能 微地形与植物配置结合,可以提高植物的种植高度,也提高观赏者的观赏视点,丰富了景观要素,增强了园林绿地的艺术性表现力。而且地形的高低起伏为绿化植被的立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避免了植物种植的单一和单薄,使乔木、灌木、地被各类植物各有发展空间相得益彰。同时在单品种植物种植设计上可以构成富有韵律的天际线和林缘线,有助于各种园林设计手法的轻松实现,比如障景、夹景或漏景等等。通过微地形的变化,增加人们对周边景观的感知和体验,塑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效果 1.2 生态功能 园林微地形的塑造能够提供干、湿、水中或阴、阳、缓陡坡等多样的环境,对改善小环境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微地形通过高低变化来改善园林绿地各个区域的光照条件,由于地形的改变,形成了相对的阳坡和阴坡,满足了多种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为植物造景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1.3辅助功能 微地形的采用有利于景区内的排水,防止地面积涝。在雨水量比较充沛的地区,微地形的起伏有助于雨水的排放。同时微地形的利用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量。据研究表明,在一块面积为5平方米的平面绿地上可种植树木2~3棵,而设计成起伏的微地形后,增大了绿地地表面

园林地形的设计

园林地形的设计 园林地形的设计提要:四是建筑。建筑要依山傍水,在绿丛之中,勿喧宾夺主,勿破坏山形。因为建筑,即使是小型亭廊,在其高度要占到人工山形l/3以上时 园林地形的设计 园林地形 这里谈的地形,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园林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园林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这里要叙述的,是后一部分内容。 上海造园,历来十分注重地形处理。五六十年代建造杨浦、虹口、长风、和平公园都有”挖湖堆山”的记载。以后的共青、崇明森林公园和淮海、静安公园改建也都在部分地域堆了山。最近重点工程虹桥花园、延安中路绿地都有山有水,形成城市山林景观,大树森森,浓荫葱郁。 园林地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说有4点: ●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同时具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

●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 园林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园林地形设计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图,作必须的工程措施。所以每个园林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这里要考虑几方面因素: ●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例如,北京颐和园面积并不小,但其中水面占了3/4,陆地中又有2/3是山、丘,平地只占到全园面积7%,因此节假日就显得拥挤。按此,估计游人会比较集中的中心园林要留有足够的平地,这也是防震备战所必须。上海长风公园37公顷,水面积约占4l%,而陆地中有82%是绿地,现在看来并无不当。明计成在《园冶》里有一段话”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馀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沦,栽竹相宜。”可供参考。 ●经济因素。有人计算,用l:2.5的坡度堆一个10米高的山,山顶上留30平方米地面,就要用13000立方米土,据估计,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如果堆高20米,土方就达10余万方了。因为高度增加一倍,土方量增了8倍。因此要掌握”山”的数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画龙点睛。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50~60年代杨浦、和平、虹口公园因有日伪时期弹药库、靶场而堆山;70年代人民公园因人防工程出气口而堆山;80年代枫泾公园因原址土丘而设计地形,皆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