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探索宇宙第二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探索宇宙》教案——第2课时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探索宇宙》教案——第2课时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探索宇宙》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各种航天器和星际探测器。

2.了解人类历史上探索太空的英雄。

3.体会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仆后继的探索精神。

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教学难点理解航天事业的意义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解法课前准备有关航天器、航天英雄人物的图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天文望远镜和运载火箭的相关知识,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啊?生:人类观察宇宙经历了用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观察,射电望远镜和太空望远镜这几个阶段。

生:运载火箭从古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摆脱地球的引力飞向太空了。

师:是啊,人类探索宇宙已经迈出了重要的步伐,那么就让我们看一下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还取得了哪些成绩吧。

二、新授(一)介绍航天器讲述: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躺在摇篮里。

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时代,让人们有机会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了解到更多有关宇宙的信息。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运载火箭的发展史,那么人类又是用什么来探测宇宙信息的呢?(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整理并用学乐师生记录学生的典型成果,上传到授课系统进行展示。

)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卫星、宇宙飞船及各种探测器教师补充介绍:人造卫星是利用火箭发射、围绕地球转动的飞行器,在人造卫星上安装各种观测仪器,既可以观测地球上的情况,又可以观测宇宙空间的情况。

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发射人造卫星。

我国近些年来,已成功地发射了很多颗卫星,并且能使它们自动返回地球。

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都是以火箭作动力的载人宇宙飞行器,人们乘坐它可以飞往更远的宇宙空间去观察,甚至可以登上其他星球。

现在,人们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将来还会登上其他星球。

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人们探索到很多宇宙的秘密。

讨论: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不断发展?(一是人们前仆后继、一代一代的苦苦探索,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们的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探索宇宙导学案》

《探索宇宙导学案》

《探索宇宙》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观点和组成。

2. 掌握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

3. 理解宇宙中的宇宙学理论和钻研方法。

导学内容:一、宇宙的观点和组成1. 什么是宇宙?2. 宇宙的组成有哪些?3.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二、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1. 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有哪些?2. 星系和星云是什么?3. 宇宙中的黑洞和星团是如何形成的?三、宇宙学理论和钻研方法1. 宇宙膨胀理论和宇宙背景辐射是什么?2. 天文学家是如何钻研宇宙的?3. 什么是宇宙学模型和宇宙学常数?导学步骤:一、先导知识引入1. 通过展示宇宙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宇宙学的基本观点和钻研对象。

二、导学内容讲解1. 分段讲解宇宙的观点和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无限辽阔和奇奥未知。

2. 结合图片和实例介绍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3. 讲解宇宙学理论和钻研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宇宙学领域的前沿钻研进展。

三、导学案讨论和思考1. 分组讨论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展开思维碰撞。

2. 小组合作完成关于宇宙中的黑洞和星团的钻研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学的意义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热情。

四、导学案总结和展望1. 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宇宙探索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宇宙学钻研,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贡献力量。

导学案评判:1. 本导学案设计科学合理,内容全面丰富,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

2. 通过导学案的进修,学生能够获得知识和启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3.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和热爱,不息探索未知领域,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贡献。

六年级下册导学案《探索宇宙》

六年级下册导学案《探索宇宙》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
【自学单】
《探索宇宙》自学单(一)
1、自主阅读P61~62上页内容
2、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3、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4、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5、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
6、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7、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8、银河系是宇宙的中心吗?
9、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多少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什么?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中心在哪?为什么说宇宙是无限的?
《探索宇宙》自学单(二)
1、谁第一个发明望远镜并用它对哪个天体进行观察?
2、目前探索宇宙的观察工具的哪些?
3、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小组交流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5、我国的“天眼”属于哪种观察工具?安装在哪?直径是多少米?在世界排名多少位?哪个国家“天眼”仅排于后?
6、我们从航天事业工作者身上学到什么可贵精神?。

《探索宇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探索宇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探索宇宙》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理解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
3. 探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
4. 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导学内容:
1.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星系形成等;
2. 宇宙中的天体和现象:恒星、行星、黑洞、星云、超新星等;
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天文学的发展历程、航天探测器、天文望遥镜等;
4. 宇宙中的未解之谜:暗物质、暗能量、宇宙加速膨胀等。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视频,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进修:分组讨论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了解宇宙的奇奥和壮丽;
3. 实践:利用天文望遥镜观测星空,体验宇宙探索的乐趣;
4. 总结:结合教室进修和实践活动,总结宇宙中的未解之谜,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思考和探索。

四、导学评判:
1. 学生能够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
3. 学生能够探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
4. 学生能够思考宇宙中的未解之谜,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五、导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与天文观测活动,深化对宇宙的认识;
2.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和文章,拓展宇宙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3. 鼓励学生参与天文进修社团或活动,培养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7节 探索宇宙(第二课时)

第7节 探索宇宙(第二课时)

探索宇宙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7节一、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资料,PPT课件和影像资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2)了解宇宙的构成及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获得和处理信息能力,强化学生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2)通过对课前准备工作做出汇报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3)采取问题解决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3.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2)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认识到宇宙是广阔无边的,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难点: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空间三位概念。

(一)设计说明《探索宇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本节教材第二课时主要介绍银河系的组成和构成宇宙的各天体系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课堂上采用探究性学习,多提供影像一些资料,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来提高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

(二)学情分析一般在小学时,学生对探索宇宙方面的知识已有初步认识,如他们对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银河系、太阳系等知识已有初步了解,但他们对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之外的其他成员的了解,对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而且往往是凭直觉猜测。

“银河系和宇宙”是本章第7节《探索宇宙》中的第二课时,教科书把《探索宇宙》编排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是基于学生在学习了前面几节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天文学知识作铺垫这一原因;而且“银河系和宇宙”又是在学生了解了第一课时太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故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谓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 无限宇宙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鄂教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 无限宇宙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鄂教版

……………………………………………………………最新资料推荐…………………………………………………
无限宇宙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认识到宇宙是由广阔的空间和无数的天体构成的。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与探测工具和技术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人类从古到今是怎样探索宇宙秘密的。

二、指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1.谈话,从古到今,人们用哪些工具和技术观察宇宙,都有哪些发现?
2.小组讨论,并作记录。

3.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记录,关注不同的意见。

5.师生小结:随着探测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

6.整理学习:按照观测工具和技术发明的顺序,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程进行相对应的整理,并填写课本61页表格。

观测工具与技术出现认识宇宙的进程
7.学生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8.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能找到宇宙的边吗?
9.师生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宇宙是由广阔的空间和无数的天体构成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探测到的宇宙空间会越来越大,发现的天体会越来越多,同时了解的宇宙的秘密也会越来越多。

三、拓展学习。

1.谈话:宇宙是无限的,关于宇宙,你还想知道哪些事?
2.小组交流,并作记录。

3.学生交流问题。

4.分组: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把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组。

四、布置作业。

以组为单位,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宇宙秘密的书籍。

1。

探索宇宙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

探索宇宙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

探索宇宙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标题:探索宇宙年级:六年级学科: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3. 掌握太阳系内的行星及其特征。

4. 了解不同星座的起源和意义。

教学重点:1. 掌握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3. 掌握太阳系内的行星及其特征。

教学内容及安排: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预计授课时间:2个课时)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并提问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和想法。

2. 讲解宇宙的起源理论和大爆炸理论,并结合图表进行解析。

3. 讲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包括恒星的诞生、星系的形成等,并进行案例分析。

4. 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兴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预计授课时间:2个课时)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关注。

2. 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并介绍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如太阳、月亮等。

3. 分析地球的特点,包括自转、公转、地球的形状等,并进行实例演示。

4.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上的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因素。

三、太阳系内的行星及其特征(预计授课时间:3个课时)1. 引入: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太阳系的兴趣。

2. 介绍太阳系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的基本概念,并进行图表解析。

3. 详细介绍太阳系内的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土的特征以及距离太阳的远近。

4. 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设计太阳系模型,加深对行星特征和位置的理解。

四、不同星座的起源和意义(预计授课时间:1个课时)1. 引入:通过展示星座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星座的兴趣。

2. 讲解星座的起源和分类方式,并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星座。

3. 引导学生观察夜空中的星座,了解它们的名字和意义。

4.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已学内容设计自己的星座并进行展示。

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探索宇宙》第二课时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探索宇宙》第二课时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探索宇宙》第二课时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探索宇宙》第二课时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探索宇宙》第二课时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重点银河系教学难点宇宙的广袤空间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我国及世界宇航事业的最新动态教学器材:各种星系图片、相关视频资料、地心说动画、日心说动画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认为地球是中心的观点,叫做地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的观点,叫做日心说。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提供的“哥白尼与日心说”的材料,了解天文科学发展的历史。

(媒体展示)播放地心说、日心说动画(提问)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太阳系虽然很大,但是也只是银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

教师用一组数据说明银河系的特征:银河系的直径、恒星数目、太阳系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

教师展示银河系的图片,学生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设问)银河系的中心是宇宙的中心吗?(学生讨论回答)(讲授)教师讲述星系的概念,宇宙是由许许多多的星系和广袤的空间组成的。

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就有10亿个类似银河系的天体。

人类可观测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150亿光年。

(提问)我们看到最远天体发出的光,是在什么时候从那边发出的`?(学生回答)(提问)银河系似乎也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哪里是宇宙的中心呢?或者,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呢?(学生讨论回答)(简要总结)(复习反馈)当堂做教材提供的练习第1、2题。

教案点评:本节紧密衔接上节,使学生的视野由走出地球,变成了走出太阳系,走出银河系。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注意广阔的宇宙概念和宇宙中星系众多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

教师可以通过多组数据的比较,给学生一个空间大小和星系数目的概念。

《探索宇宙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探索宇宙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探索宇宙》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2. 掌握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

3. 理解宇宙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4. 培养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导学内容1.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大爆炸理论- 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恒星的诞生和死亡- 行星的形成和演化2.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 星球- 星云- 星系- 黑洞- 恒星- 行星3. 宇宙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恒星的核聚变反应- 星云中的尘埃和气体- 黑洞的引力-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4. 探索宇宙的方法和技术- 天文望遥镜- 空间探测器- 太空望遥镜- 射电望遥镜三、导学步骤1. 导入:观看宇宙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介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程,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奥秘和壮丽。

3. 实践:组织学生应用天文望遥镜观测星空,体验探索宇宙的乐趣。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展示他们对宇宙的理解和想法。

5.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宇宙中的未解之谜和未来的探索方向,激发他们的钻研兴趣。

四、导学反馈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宇宙中有哪些天体和现象?- 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如何互相作用的?- 探索宇宙的方法和技术有哪些?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和想法。

五、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和未解之谜。

2. 邀请天文学家或科学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钻研效果和探索经验。

3. 组织学生参与天文观测活动或太空科普展览,增强他们对宇宙的实地感知和体验。

六、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对宇宙的起源、演化、天体和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钻研和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热情。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发现更多的未知和惊喜。

六下科学探索宇宙导学案

六下科学探索宇宙导学案
重点
学生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意识到人类对天空的认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的学习活动。
难点
同上


过程Biblioteka 一、问题导入:1、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
(谈谈几种望远镜的名称)
2、世界航天史上的几个重大事件:
3、中国航天大事记:
4、谈谈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当堂达标
1、利用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我们能够看到离我们上光年的星系。
15、叙述中国航天史:
六年级科学(学科)课堂导学案
课题
探索宇宙
主备人
授课人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内容
个案补充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索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天空的认识随着技术的基本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能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13、年,“神舟”7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计划顺利返航。在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宇航员是;
14、2011年11月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是一个无人目标飞行器,是为中国的作对接准备
15、2012年6月神舟九号航天员是
16、2013年6月神十舟十号,航天员是
14、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是怎样的?
8、我国年,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9、年,“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昂首跨入航天时代。
1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1、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国宇航员首次进入太空。

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教案

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教案

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探索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3. 理解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和季节变化。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5. 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包含有关宇宙和天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2. 图片和视频:展示宇宙中的天体和宇宙探索的相关内容。

3. 实验器材:如模型、望远镜、太阳系模型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一张图片或视频展示宇宙中的星星、行星和银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概念。

知识探究:2. 通过教科书或其他资源,向学生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如星星、行星、太阳系和银河系等。

3. 引导学生讨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并探讨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实验探索: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太阳的运动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 制作太阳系模型,让学生了解各行星的相对位置和运动轨迹。

巩固与拓展:6. 引导学生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并讨论星星的亮度和颜色变化。

7. 制作星座图,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中可见的星座。

8.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评估活动:9. 设计一份简单的测验或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和实验能力的掌握程度。

延伸活动:10.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宇宙的其他领域,如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和探索、宇宙射线等。

教学反思:1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困难,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和实验器材,并确保安全使用。

2.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参与实验,积极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探索宇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

《探索宇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

《探索宇宙》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理解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
3. 探索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未来探索计划。

导学内容:
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1. 宇宙的起源理论:大爆炸理论;
2. 宇宙的演化过程:星系的形成、恒星的诞生和死亡、黑洞的形成等。

二、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
1. 星球:地球、火星、木星等;
2. 星系:银河系、仙女座星系等;
3. 天体现象:日食、月蚀、流星雨等。

三、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未来探索计划
1. 太空探索历程:阿波罗登月计划、火星探测器等;
2. 未来探索计划:登陆火星、建立月球基地等。

导学步骤:
一、导入
请同砚们观看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引导他们对宇宙的无限辽阔和奇奥感兴趣。

二、知识讲解
1. 通过PPT展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奥秘;
2.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3. 分析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历程和未来探索计划,让学生明白宇宙探索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宇宙中的某一个话题,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实践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观测,让他们亲身体验宇宙的奥秘,如观测星星、模拟月球表面等。

五、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思考宇宙对人类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导学案评判:
本导学案设计了多种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进修和探索。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更加了解宇宙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探索宇宙》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探索宇宙》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探索宇宙》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探索宇宙》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探索宇宙》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探索宇宙》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1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在学生认识了宇宙浩瀚之后,借助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各种工具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重点学习和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并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初步了解望远镜和火箭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按照要求自己独立进行实物或模型的制作。

2.能按风照一定标准对宇宙探测器进阴行分类。

3.能总结出使火夜箭飞得更直、更高的方法。

虽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小 1.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腰自己的望远镜。

2.能赎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浮资料或意见。

3.能向芍他人介绍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岩事迹并学习他们的精神。

三碰、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扣说出宇宙探测器的主要用1 / 6途型。

2.能复述万户的故再事。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泽火箭运动的动力来源。

4.昌能说出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水及其道理。

四、科学、技术碱、社会、环境目标能说出望镣远镜的发展对观测太空有什萤么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厌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抽各样的宇宙探测器,从而了裴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教贷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摇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仲制作望远镜的材料,有关宇钨宙探测器的图片。

课时建议涣:2 课时。

PPT 课件下载噶地址:http:/// 教糟学过程:导课 1.出示浑天叉仪图片提问:这个图片里的八物体大家认识吗?学生观并莎回答。

高中物理第六章宇宙航行导学案必修2

高中物理第六章宇宙航行导学案必修2

宇宙航行导学案设计:崔金磊田长杰陈福东审核付治华 2009-4-2学习目标1 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了解“称量地球质量”“计算太阳质量”的基本思路2 会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较简单的问题。

3 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4 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自主探究1情境创设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于9月28日成功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着陆。

如图所示,这些对你有何启发?你知道卫星是如何发射升空的吗?2自主学习一、“科学真实迷人”阅读教材“科学真实迷人”部分的内容,思考问题:1、推导出地球质量的表达式,说明卡文迪许为什么能把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重量”?2、设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地球半径R=6.4×106m,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试估算地球的质量。

二、计算天体的质量阅读教材“天体质量的计算”部分的内容,同时考虑下列问题: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质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2、求解天体质量的方程依据是什么?三、发现未知天体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除可估算天体质量外,还可以在天文学上有何应用?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哪些行星?四、宇宙速度阅读课文P第一自然段,同时思考下列问题:401、在地面抛出的物体为什么要落回地面?月亮也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为什么月亮不会落到地面上来?2、物体做平抛运动时,飞行的距离与飞行的水平初速度有何关系?3、若抛出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物体将会怎样?4、什么叫人造地球卫星?5、什么叫第一宇宙速度?什么叫第二宇宙速度?什么叫第三宇宙速度?合作交流1 学生交流结合卫星运转的动力学方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2 教师点拨应用展示例1 一艘宇宙飞船绕一个不知名的、半径为R的行星表面飞行,环绕一周飞行时间为T 。

《探索宇宙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探索宇宙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探索宇宙》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观点和组成。

2. 掌握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

3. 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4. 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诠释宇宙中的一些奇观。

二、导学内容1. 宇宙的观点和组成- 什么是宇宙?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其他星系在内的一切存在的空间。

- 宇宙中的主要组成: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2.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 恒星:太阳是我们的恒星,其他的恒星也有各自的特点。

- 行星:地球是我们所在的行星,其他行星如火星、木星等也各具特色。

- 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其他行星也有自己的卫星。

- 彗星:彗星是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天体,无意会出此刻夜空中。

- 流星:流星是宇宙中飞行的小块陨石,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会发出亮光。

3.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宇宙不息膨胀。

- 星系的形成:恒星聚集成星系,星系又聚集成星团。

4. 宇宙中的一些奇观- 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一种特殊天体,具有极强的引力,连光都无法逃脱。

- 星云: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状物体,是新恒星形成的地方。

- 超新星:超新星是恒星爆炸产生的极其明亮的天体,开释出巨大的能量。

三、导学过程1. 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了解宇宙的观点和组成。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

3. 讨论宇宙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大爆炸理论的意义。

4. 钻研宇宙中的一些奇观,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这些现象。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宇宙不仅仅是地球和太阳系,还有更辽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奇异事物。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2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2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2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2.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3.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的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4.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重点难点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可以从离太阳远近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一、宇宙1.宇宙的解释宇:空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50亿光年宙:时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00多亿年2.宇宙包括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2000多亿个恒星系之一):其他行星系地月星系:月球(可以结合生命体的结构层次来从小到大的联想)地球二、太阳系:P112太阳系组成太阳,行星(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一个天体系统——太阳系。

这些天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排列有序的,有规律运动的。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2.九大行星。

与太阳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木星和土星他们的显著特征:都有美丽的光环(土星还是卫星最多的行星)木星上有大红斑(木星赤道南侧有大红斑,由气体激烈运动形成的旋涡)思考:土星上的光环是什么?P114图3-44【看九大行星的课件资料】3.彗星推着尾巴的星星(彗核.彗发.彗尾)彗核:是冰物质,包括(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形成的大冰球。

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彗星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画图关键是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对着太阳),遇到太阳风,离太阳越近,彗尾越强。

也就是说,扫帚尾巴越明显,说明太阳风越强,说明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量多),旱涝灾害言重。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大约76年一次(用软件模拟)4.流星体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叫流星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一节重点课文。

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同时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天体运动的知识,对于宇宙的概念和基本组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

2.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深度和广度。

2.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哪些天体?2.呈现(10分钟)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同时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解答和总结,使学生对宇宙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我们还可以如何探索宇宙?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国探索宇宙成果的短文。

8.板书(5分钟)宇宙的基本知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本节课通过图片和案例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湘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宇宙探索2浩瀚宇宙 教案

湘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宇宙探索2浩瀚宇宙 教案

课题:第2课浩瀚宇宙科学探究1.能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来认识浩瀚的宇宙。

2.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科学知识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有关银河系、河外星系、探测宇宙的工具等各种影像资料。

阅读讲解河外星系1.指导学生认识大麦哲伦星云与仙女大星系,明白它们是和银河系一样大小的恒星系,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两个河外星系,大麦哲伦星云只在南半球才能看得到。

2.阅读了解银河系外还有无数的河外星系,每一个河外星系都是由上千亿颗恒星构成的。

3.认识总星系:是现在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即总星系是银河系和河星系的总称;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让学生理解课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用浩瀚来形容宇宙?绘制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1.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天体系统有哪些,它们的关系怎样?2.画出表示已知天体层次关系的示意图3.学生展示、解说自己画的示意图,并听取同学的意见,展开评价。

阅读漫漫探索路1.学生阅读图文,了解相关探究过程2.告知学生目前能观测到的最远天体,离我们约150亿光年。

人类对宇宙的构造和发展的认识,正在日益加深。

人类探索宇宙的研究近年来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请大家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最新活动动态。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

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呼吸”。

在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充分尊重个性的环境和心理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才有可能进入状态。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

当我们在互动过程中,达到“相互信任,彼此尊重,融洽相处”时,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敢想、敢说、勇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探索宇宙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学设计思想:
在学生认识了宇宙浩瀚之后,借助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各种工具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重点学习和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并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初步了解望远镜和火箭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按照要求自己独立进行实物或模型的制作。

2.能按照一定标准对宇宙探测器进行分类。

3.能总结出使火箭飞得更直、更高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望远镜。

2.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资料或意见。

3.能向他人介绍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事迹并学习他们的精神。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宇宙探测器的主要用途。

2.能复述“万户”的故事。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火箭运动的动力来源。

4.能说出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及其道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望远镜的发展对观测太空有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从而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制作望远镜的材料,有关宇宙探测器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

现在,人们用煤油或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力,将各种卫星、载人太空舱或太空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

(二)新课教学
◆活动3:做个火箭工程师
教师:你知道“万户”吗?能说说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万户的故事。

教师:古代的火箭曾以火药作为动力,你知道现在的火箭用什么做动力吗?
学生回答。

教师:现在我们用气球做实验来研究火箭的动力问题。

学生做气球实验。

观察思考:气球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
学生交流。

教师:火箭工作的原理是用了反冲力的原理,燃料在一个特制的燃烧室里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下喷出,火箭便向前飞去。

现在我们自己动手来制作一枚火箭。

制作步骤参见P71。

学生制作火箭并试飞。

学生研究:哪些因素影响火箭的飞行?你有什么办法让火箭飞的更直、更高?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现在我们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火箭工程师,要成为真正的火箭工程师还需要学习很多,希望同学们努力!我们国家有许多为了祖国的火箭、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爷爷就是其中的一位,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学生交流。

教师: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爷爷的哪些精神?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探索宇宙
火箭飞上天空的原理:利用反冲力飞上高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