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更有效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更有效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要以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而且还要遵循下列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来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要以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而且还要遵循下列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来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一、学习方式的建构
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来获取知识,这是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新课程倡导建构性学习,主张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初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认知方式的设计应遵循建构性原则。由于建构性学习具有自主性、独立性等多项优良特征,使学生从“我要学”出发,树立“我能学”的自信,最终寻找到适应自己学习的个性化方式。
二、合作方面的交互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合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这样,在课
堂教学中必然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改变了师生的交往方式,由原先的“师→生”的单向交往演变为“师→生”、“生→师”及“”生→生的互相交往。从另一角度看,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就是不断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交互性原则。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明确重点,突出重点是搞好一堂课教学设计、上好一堂课的根本。关键是教学的突破口,抓住了关键,教学就能顺利进行。钻研教材是否深入的标志之一,就是是否明确重点,突出重点。讲课平铺直叙,平均使力,就是重点不明,不突出。明确重点以后,就要想方设法突出重点,怎样突出重点呢?
其一,接触重点要快。
其二,讲解重点要透。如讲解“截距”时,我们不仅要讲清可正、可负,还要特别指出可为零、可以不存在。例如“求经过p(1,1)点,且在y轴上的截距是x轴上截距的两倍的直线方程。其结果除2x+y=3外,还有一条就是y=x。
其三,理解重点要深。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定义”时,不仅要讲清角的一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顶点在原点,还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特殊角,如0度、90度、180度等的三角函数情况,使学生从根本上弄清为什么有的三角函数为零,有的不存在。
其四,掌握重点要准。如正比例函数是学习一次函数和其他函
数的基础,要防止学生把正比例函数y=kx理解为y/x=k。
其五,运用重点要多。反复多次不同角度地运用重点不仅能够掌握重点的各种应用,还能反过来深化理解重点的性质、内涵。
四、研究和突破难点
要准确地估计学生中的难点,主要靠深入钻研教材。难点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逐渐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难点确定以后,要想办法突破难点。
五、应用方面的实践性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渗透到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不断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数学教育中开展“建模”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原则。
六、思维方面的创新性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把“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能力”列为课程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灵活性、独特性、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几个主要特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引导学生勇于用怀疑的、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数学,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因此,数
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创新性原则。
七、注重创设开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当前已被数学教师所接受。儿童学习数学的本质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有的问题情境只要能引起儿童思维的冲突,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能达到有效学习。开放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励学生去“做数学”。苏霍姆林斯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