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4《小蜗牛》教案+反思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反思第【1】篇〗(一)、准确把握教材本课是观察蜗牛这样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我从动物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在环境布置和材料选择上有的放矢,考虑较为周详。
由于蜗牛具有胆小、怕受惊扰、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等生活习性,在环境布置上,我利用窗帘遮挡光线,要求学生较为安静,不能惊吓我们的动物朋友,营造了一个适宜蜗牛出来爬行的物理环境,课堂上的蜗牛表现得很活跃。
在材料选择上,蜗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张明胶片,底下衬一张白纸。
白纸是为了防止桌子与蜗牛相近的颜色混淆学生的观察判断,明胶片的利用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减少磨擦,利于蜗牛的爬行;其二是让学生能多角度地对蜗牛进行观察。
在材料中还用到了纸杯,一方面是蜗牛会乱爬,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把蜗牛套入纸杯中,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倾听同学的发言。
(二)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
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
课堂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研究蜗牛用时13分,汇报交流6到7分钟。
第二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蜗牛壳用时6分,汇报交流9分。
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
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
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蜗牛食物,学生对蜗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课外,通过课外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三)对本课以及科学教学的一些探讨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
因此他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
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及教材分析本次教学是针对一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第14课《小蜗牛》进行的。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地爬着,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它依然没有放弃,最终成功地到达了终点。
这篇小故事能够激励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放弃、坚持不懈,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教材。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蜗牛的外貌特征和栖息地,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养成勤奋努力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成功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描述蜗牛的外貌特征和栖息地。
2.难点: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通过简单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小蜗牛”这个主题,例如:“猜一猜是什么?爬得挺慢,北极南极都爬,呱呱叫却不会飞”等等,随时让学生猜出谜底“小蜗牛”。
2.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小蜗牛的图片,让学生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小蜗牛的外貌特征。
老师提供帮助引导学生了解并描述蜗牛的眼睛、触角、壳等等特征。
3.阅读课文教师播放录音带,学生带着慢慢爬的心情朗读小蜗牛的故事。
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读音正确、语调自然、情感真实。
4.交流讨论老师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询问学生对小蜗牛的的印象。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展开讨论,例如: - 小蜗牛一路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它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 在学习中,你曾经有过放弃的感觉吗?你又是怎么克服这种情绪的?5.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类似于“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复杂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实现学习目标的同时能够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
同时,在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坚持不懈的陪伴,能够让学生在升华情感的同时更好地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已经被这个小故事吸引,被蜗牛妈妈的爱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吸引。
尽管小蜗牛一次次空手而归,但学生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第【2】篇〗《小蜗牛》是一则童话故事。
它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耍,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教学重点为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
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一些未加注音的字,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看图,大胆猜读。
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
图画已经做了明显的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准确猜出字音。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插图、拼音,认识12个生字,学写“对、妈”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出示谜语,引出故事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出示“蜗牛”,学生自由谈谈对蜗牛的印象。
3.导语: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它们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学生先说说这篇课文与以往课文的区别。
2.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出的地方看图猜想。
3.全班交流: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在交流中,学生把猜读中的错误改正过来。
4.自由读课文,力求做到正确、流利,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不是全文注音的课文,交流识字的方法,不仅能解决他们面对的实际问题,而且也能提高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借助插图,认识四季(一)了解树木的变化,借助拼音、认读部分生字1.引导:小蜗牛爬呀爬,小树林里的小树变化可大了,你们都知道吗?2.出示文中4幅小树的插图和4个句子(“芽、全、掉、满、碧”都带注音):树叶全变黄了。
树叶全掉了。
小树发芽了。
小树长满了叶子,树叶碧绿碧绿的。
3.插图与句子配对,请学生读准上面4句话。
4.请学生按小树的生长过程给4句话排排顺序。
【设计意图】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认读文中难点句,不仅是本课“借图猜想”阅读方法的渗透,也是生字认读任务的分解。
(二)了解其他景物的变化,认识四季1.过渡:哇,在小树不断的变化中,四季早已悄悄走过。
小蜗牛爬呀爬,发现其实不仅是小树,还有很多景物也会悄悄地告诉我们四季的信息呢。
2.出示“草莓”“蘑菇”“雪”的带文字的,请学生根据图读准词语。
3.引导:这些景物属于哪个季节呢?请你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小树的图)下去。
4.出示下面的句式,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一说。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范文篇1《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
用小蜗牛的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
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受到,用怎样的形式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弥漫着平静、悠闲的气氛。
正是这样的一个情景使幼儿乐意有兴趣倾听下去。
一、在活动中我运用图谱文字结合的形式向幼儿呈现了四季的特征和循环性,幼儿一目了然。
可能有的老师认为有教字痕迹,但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好词好句应该有意识的渗透一下,积累幼儿的词汇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
如故事中的好词“碧绿碧绿”“光秃秃”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可能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再此简单的解释提升,幼儿再次遇到时在脑海中就会搜寻到,对孩子是利大于弊吧!二、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很好,思维活跃,能感受到幼儿已经被这小故事给吸引,被妈妈的爱给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给吸引,被小蜗牛的慢给吸引。
尽管小蜗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但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是隐性,在隐性中通过小蜗牛自己的发现诉说,在通过妈妈的一句爱的小结自然中就让小蜗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额特征和变化。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范文篇2《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
用小蜗牛的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
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受到,用怎样的形式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弥漫着平静、悠闲的气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14 小蜗牛【教学分析】《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但有毅力、有恒心。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这个故事是本册书中首篇去掉拼音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来自主识字、阅读。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以“猜”为主线,贯穿全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图来读文并随文识字,以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本次教学设计呈现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随文识字,认识“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满、碧”12个生字,会写“回”字,认识新偏旁“王”;2. 认识叠词“碧绿碧绿”,拓展学说ABAB式词语;3. 在图画的帮助下进行猜字练习,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4. 借助图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尝试背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5.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随文识字,认识“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满、碧”12个生字,会写“回”字,认识新偏旁“王”;2. 借助图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认识叠词“碧绿碧绿”,拓展学说ABAB式词语;【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生字词卡片、绘本《犟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蜗牛图)猜图,师问:这是什么呀?(蜗牛)引出老师给学生讲有关小蜗牛的故事。
2.师讲述《小蜗牛》的故事。
3.导入新课,学生书空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
(贴蜗牛图,提示学生根据图可以认识词语“蜗牛”)二、新授:图文结合,随文识字,借助插图朗读课文(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1. 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与前面文章不同;师:孩子们,打开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与前面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呀?(预设:拼音宝宝不见了,这篇课文的插图好多)2. 让学生借助图,尝试自己自由读课文师:是呀,拼音宝宝不见了,怎么办呢?没关系,刚刚你们不是说课文里还有很多插图吗?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插图来读读课文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前解析】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通过小蜗牛三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关注朗读:课文主要由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组成,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身份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蜗牛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温和的语气,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天真、可爱的感觉。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蜗牛妈妈或小蜗牛,分角色来进行对话。
关注连环画课文学习方法: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篇连环画课文,四幅插图对应课文中春夏秋冬文字,形成时间推演的连环内容。
教学中结合课后题,鼓励学生借助图画信息进行猜读,同时运用以前学习的形声字识字、在语境中识字,利用课文反复结构进行猜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时不宜布置预习,尤其避免一上来就是老师的范读或播放录音。
关注科普常识:本文理解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对于蜗牛爬行速度的认知,影响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以利用或者视频扩展有关蜗牛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蜗牛以及其行动方式,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也可向学生推荐《动物百科全书》,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动物,关注自然。
关注识字与写字:本课没有全文注音,教学中要突显教材编排意图,充分发挥连环画的作用,结合课后题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大胆猜读。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要适当提示合体字部件之间的关系,引动学生初步认识写合体字要左右、上下、里外相互协调。
【教学目标】1.认识“住、孩”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4《小蜗牛》说课课件+反思(共54张PPT)
(2)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 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是翘舌音;“吧”是轻声。 (3)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学习新部首“图片”。 引导学生关注到“王”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长横变成提。 “图片”要写得窄些。
【设计意图】 写字教学是一个指点学生主动学习、视察发现、认真实践的过程。视察
时要引导学生整体视察字形,把相同结构的生字放在一起指点,是让学 生发现书写的规律,掌握规律去写字会事半功倍。
板块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知道了一年四季的美丽和变化。 (2)喜欢小蜗牛,并能感受到身边季节特点。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 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点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 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 样?(又大又红) (5)指点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 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5.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 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2)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 议学生的朗读情况。 (5)引导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情势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 的?(小蜗牛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课文《小蜗牛》
•文学体裁:散文
•主题:介绍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内容大意:描述了小蜗牛的外貌、生活习性以及在雨后活动的情景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能读通课文,理解大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语言表达
2.能够表达出小蜗牛的习性和特点
教学难点
1.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课文中的生词和细节理解可能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小蜗牛,引起学生的注意
2.引入话题,讨论小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第二步:学习课文
1.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重点讲解生词和主要内容
2.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
第三步:学习活动
1.让学生分组,表演小蜗牛在雨后活动的情景
2.进行问答互动,巩固课文内容
第四步: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小动物,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扩展延伸,让学生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保
护
五、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学生的理解程度,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帮助和指导。
以上是对一年级上册课文《小蜗牛》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热爱。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4小蜗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案标题:14小蜗牛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
2. 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3. 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书写方法。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生字词学习: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书写方法。
让学生跟读、拼写,并纠正发音和书写错误。
3.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
4. 课文理解: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5.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关爱动物的经历,培养学生的情感。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给予指导和总结。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关爱动物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
以上是一份详细的教案,供您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丰富内容重点关注的细节:课文阅读和理解补充和说明:课文阅读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它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文14.小蜗牛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课文14.小蜗牛(部编版)》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住、房”等14个生字,会写“吗、吧”等3个字,认识“、”和“?”两种标点符号。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问答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问答的乐趣。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蜗牛的品质。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答案。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歌曲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小蜗牛的世界。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并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3)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体会问答的乐趣。
(5)深入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蜗牛的品质。
(6)巩固拓展进行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并进行拓展阅读。
(7)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蜗牛的品质,教育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1)情境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朗读和深入理解,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感悟了蜗牛的品质。
2. 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巩固拓展环节时间较短。
(2)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练习。
3. 改进措施(1)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进行。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统编版一年语文上册课文(四)14小蜗牛的教学反思
统编版一年语文上册课文(四)14小蜗牛的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小蜗牛》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并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小动物的关心。
同时,还要通过分析课文故事情节和主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准备为了使这节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括课前导入、课堂导入、课文阅读和课后复习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课文副本:每个学生都需要一份课文副本,以便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和跟读。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与蜗牛相关的照片、视频和音频素材,以增加学生对蜗牛的了解。
4. 课堂展示材料:为了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我准备了一些与蜗牛有关的真实标本和图片。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为了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些课前导入的活动。
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蜗牛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然后,我会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以激发他们对蜗牛的好奇心。
2. 课堂导入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请几位学生展示他们预习过程中所做的蜗牛观察记录。
通过学生的展示,我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蜗牛的观察和感受,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3. 课文阅读在课文阅读环节,我会组织学生互相分组朗读课文《小蜗牛》,并提醒他们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同时,我会适时停顿,解释生词和重点词语,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课文分析在课文分析环节,我会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旨。
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小蜗牛的成长历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我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不怕困难,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5. 课后复习在课后复习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如填空、选择题和问答题等。
通过这些练习,我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解答。
14 小蜗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案标题:《14 小蜗牛》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生字词:“小”、“蜗”、“牛”等。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蜗牛的特点和习性。
(3)能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发音准确,语调自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插图,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小蜗牛的特点。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小蜗牛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语感。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蜗牛的特点和习性。
2. 教学难点:(1)正确书写生字词。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发音准确,语调自然。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课文插图。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一只小蜗牛。
”2. 学习生字词(10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小”、“蜗”、“牛”等。
(2)教师带领学生书写生字词,注意笔画和结构。
3. 理解课文内容(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2)教师提问:“小蜗牛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小蜗牛背着一个重重的壳,慢慢地爬行。
”4. 小组合作(1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小蜗牛的知识?”(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小蜗牛的知识。
(4)小组长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蜗牛的特点和习性。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课反省
《小蜗牛》教课反省
《小蜗牛》是一篇短小干练的小故事,故事运用夸张风趣的手法来描绘故事的发展。
用小蜗牛的慢为线索,来解读四时的特点。
经过小蜗牛不胜其烦的爬行,
让学生感觉到了小蜗牛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酣畅淋漓。
但关于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觉到,用如何的形式能让他们耳濡目染地感觉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洋溢着沉静、安闲的氛围。
正是这样的一个情形使学生愿意有兴趣聆
听下去。
一、在活动中我运用图谱联合的形式向学生体现了四时的特点和循环性,学生了如指掌。
如故事中的好词“碧绿碧绿” “光溜溜”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再此简单的解说提高,学生再次碰到时在脑海中就会找寻到,对孩子是利大于弊吧!
二、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很好,思想活跃,能感觉到学生已经被这小故事给吸引,被妈妈的爱给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给吸引,被小蜗牛的慢给吸引。
只管小蜗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但能感觉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觉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是隐性,在隐性中经过小蜗牛自己的发现诉说,在经过妈妈的一句爱的小结自然中就让小蜗牛自己感觉到了四时额特点和变化。
这才是故事的中心所在,而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能否真的给孩子自由,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呢!
而我们能否真实做到一个指引者、参加者呢?
1 / 1。
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小蜗牛》教案设计教学设计反思
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小蜗牛》教案设计教学设计反思《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小蜗牛》教案设计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小蜗牛》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创新教案《小蜗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教师描述:春天来了,一只小蜗牛要去树林里玩,它会看到些什么呢?让我们到文中去看一下吧!板书课文题目:小蜗牛。
2.齐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1.提出要求。
(1)自由读,把课文读通顺,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该怎么办?(2)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3)圈出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
3.检查自学: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什么地方读得好,什么地方需要进一步改正。
4. 这个童话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三、理解课文1.布置自学。
(1)自己读课文。
想一想小蜗牛都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时间去的,什么时候回来的。
填一填:小蜗牛(时间),他看到了,因为这时(时间)。
(2)小组内说一说。
2.反馈自学情况。
(1)学习第二部分:小蜗牛春天去树林,他看到了碧绿碧绿的树叶、很多草莓。
因为这时是夏天。
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
想想小蜗牛的话应该怎样读?他看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样的?(他没有看到小树发芽,而是看到满树的碧绿碧绿的叶子,他一定很兴奋,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小组内练习,指名读,反馈。
引导想象:夏天来了,小蜗牛还会发现些什么?(发现了高高的小草、美丽的鲜花和可爱的小兔子。
)(2)学习第三部分:小蜗牛夏天去树林,他看到树叶变黄了。
因为这时是秋天。
指导朗读:谁来当蜗牛妈妈读读她说的话?第一句话读出惊奇的语气。
第二句要读得稍快,读出妈妈急切的心情。
(3)学习第四部分:小蜗牛秋天去树林,他看到蘑菇没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因为这时是冬天。
分角色练习读这一部分,读后评价。
3.体会小蜗牛爬行的速度的慢。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蜗牛爬得慢?自己读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教研记录教学反思两篇第一篇:《小蜗牛》是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是课本上唯一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文章,而且课文较长,学生读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展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对于学生来说有吸引力的,学生乐于去读!本节课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追问对小蜗牛的了解,学生说出蜗牛爬得慢的特点,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阅读,不难发现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还有第7、8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的动作和蜗牛妈妈的语言不断反复,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复述课文。
通过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角色读,齐读,在不同形式的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找,读中悟,既把四季中小树的变化找出来,又读了课文。
我一边板书四季的变化,春天:小树发芽了;夏天:小树长满了叶子、地上长着许多草莓;秋天,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冬天,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一边让学生根据板书的内容,来复述每一段的内容。
因为本节课重复性的语言较多,所以学生应该是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
本课的另外一个重点是能借助图画插图,猜一猜不认识的生字。
这也是课后练习2的要求。
学生在读的过程,确实是遇到了难处,比如“草莓”,我提示:你能看看插图再来认一认吗?还有的学生说,因为“莓”下面是“每天”的“每”,我再看看插图,就知道他的读音了。
是呀,这样的探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第二篇:《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一年四季的变化及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
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教学时我们要以图画为抓手,鼓励学生大胆猜读并借助图画读懂课文,了解四季的变化。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一、多种方式识字。
借助图画大胆猜读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因此,课始,我首先出示谜语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然后出示小蜗牛的图片,学生看图识字、看图猜字,认识“蜗”。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描述《小蜗牛》是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本文以小蜗牛的生活为主题,通过描述小蜗牛的自然习性和努力向前的精神,引导学生懂得努力、坚持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奋努力的精神。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珍惜每一个细节,激发学生勇于追求梦想的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导入:通过图片或教具展示蜗牛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以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3.朗读: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培养语感和语音语调。
4.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5.表演: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反馣与改进1.教学反思:–学生参与程度不够。
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缺乏兴趣,导致课堂氛围稍显冷淡。
–学生对课文情节理解不深。
部分学生对小蜗牛的顽强精神理解不够,缺乏深入探讨。
2.改进措施:–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互动。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五、教学总结通过对《小蜗牛》教学的反思与总结,我们发现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以上是对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的文档,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文小蜗牛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课文:小蜗牛(部编版)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课程内容,涉及到介绍小蜗牛和处理和螺旋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构造特点。
本节课紧密围绕学习目标展开,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小蜗牛的知识点,关注小蜗牛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体验,加深对小蜗牛的认识。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小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习如何处理小蜗牛; 3. 加深对小蜗牛的认识和了解。
课堂设计导入环节“老师”拿出小蜗牛外壳和“小蜗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者的特点,从外观入手让学生猜测小蜗牛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聚焦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示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小蜗牛,老师会用PPT进一步展示小蜗牛的照片,介绍小蜗牛的身体构造,生长发育过程等相关知识。
学生可以边听讲边观看PPT中的内容,加深对小蜗牛的印象。
实践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小蜗牛,老师准备了一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
1. 用手模拟小蜗牛的爬行方式,体验小蜗牛缓慢而稳定的移动方式;2. 用数据观察小蜗牛的运动速度和距离,了解小蜗牛在实际生活中的活动范围;3. 观察小蜗牛的食欲并为它喂食,让学生体会到顾及小蜗牛的重要性。
总结环节通过之前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凸显小蜗牛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总结小蜗牛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社区和生态系统中小蜗牛的作用。
教学效果此次课程设置与展示,让学生对小蜗牛的认识提高了不少,同时也让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小蜗牛处理和观察技能。
在交流互动中,孩子们除了学到专业的知识,更快乐地在探究中了解小蜗牛的重要性。
反思1.本次课程展示环节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对PPT内容做更深入的思考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性。
2.实践环节较少,需要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3.总结环节应更加系统化,使孩子们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知识。
结语教师应重视课程设计,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多方面制定计划,不断调整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统编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14 小蜗牛教学反思(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小蜗牛》教学反思《小蜗牛》是一则童话故事。
它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耍,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教学重点为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
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一些未加注音的字,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看图,大胆猜读。
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
图画已经做了明显的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准确猜出字音。
在写字环节中,本课4个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首先学生观察字形“对”“妈”是左右结构,偏旁相让后字形的变化,师相机板书,学生再练写,效果显著。
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2.朗读指导。
本课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因此让学生自己尝试借着连环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
本课两个主人公:“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
男女生分角色扮演,参与度高,效果明显。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读出感受。
比如“已经”一词,强调小蜗牛错过了原来的季节,分别遇到了“夏天、秋天、冬天”;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时语速慢一点,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在朗读中就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亲切温和慈爱的蜗牛妈妈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面前。
3.理解运用。
小蜗牛爬行速度慢,很多学生对小蜗牛完全不熟悉,不知道蜗牛是一种爬行速度特别慢的动物,因此,课上用图片和视频补充蜗牛的行动方式,从而扫清这个潜在的认知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4个生字。
(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歌曲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欣赏歌曲。
2.师:同学们,为什么蜗牛最后说等它爬上葡萄藤的时候葡萄就成熟了呢?葡萄不是才长出嫩嫩的叶子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动动小手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课件出示配乐朗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课文生字并标上拼音,多读几遍。
3.老师范读课文,解决学生不会读的字词。
4.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5.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让学生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2.老师相机出示书上不注音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4.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吗?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5.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妈”(注意“妈”字的女字旁是撇点、撇、提,“马”的竖折折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难点)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摘星星。
2.游戏(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后写上生字、生词,摘到星星的同学把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二、学习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故事里的小蜗牛去树林是什么季节出发的?又是什么季节回来的?树林里的景色有哪些变化呢?(指名答)
2.师:小蜗牛一路上看到了哪些景色呢?请你在书上找出来,画上圈。
3.课件出示文中四幅插图以及对应句子。
小树发芽了。
(春)
小树长满了叶子,叶子碧绿碧绿的。
(夏)
树叶全变黄了。
(秋)
树叶全掉了。
(冬)
师:你发现小树在不同季节的特点了吗?(生自由说),那这四个季节里还有哪些景物在变化呢。
4.出示“草莓、蘑菇、雪”的带文字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图读准词语。
5.引导:这些景物属于哪个季节呢?请你放到相应的小树图下。
6.课件出示:小树,已经是了。
树叶,地上,已经是了。
师总结:四季的景物多美呀!你们分清了吗?
7.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再次感知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
三、拓展练习
1.让学生尝试看着图画讲一讲这个故事。
先自己讲,然后同桌之间互讲。
2.布置作业:回家之后让学生给父母讲这个故事。
[教学板书]
14小蜗牛
春天小树发芽
夏天长满叶子
秋天树叶黄了
冬天地上盖着雪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学生十分熟悉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歌曲告诉学生小蜗牛爬行速度慢,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在学习课文时,我设计了图文结合,质疑探索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