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感应电流的方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探索出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2)通过典型题目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在练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应用楞次定律,进而转化为技能技巧,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由感性到理性,
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分析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提高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物
理规律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楞次定律内容;
2.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相符合;
3.会用楞次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楞次定律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3.理解: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的多少、原磁通量,原磁通量的变化、阻碍与阻止;
[教学器材]:演示电流计、学生电流计、线圈(导线有绕向标志)、条形磁铁,导线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提问2.磁铁怎样才产生感应电流?
提问3.上面实验中,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怎
样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1.引出课题:
演示22页图实验,让学生观察实
验,得出结论:
感应电流方向不同,但有规律;
2.学生讨论问题:
(1)电流方向是否只与磁铁插入和拔
出有关?
(2)磁铁在线圈中的磁通量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分别如何变化?
(3)线圈中感应电流磁场对磁铁的作用力如何?
3.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1)电流方向是否只与磁铁插入和拔出有关?
(2)磁铁在线圈中的磁通量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方向关系分别如何变化?
(3)线圈中感应电流磁场对磁铁的作用力如何?
(1)条形磁铁移近螺线管
①确定线圈所在区域磁场分布,及磁场方向;(判断:原磁场方向向上,有向上的磁感线穿过螺线管)
②确定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判断:当S极靠近螺线管时,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增加)
③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判断:由于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因此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反)
④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磁通量增加,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反向。
(2)条形磁铁远离螺线管
①确定线圈所在区域磁场分布,及磁场方向;(判断:原磁场方向向上,有向上的磁感线穿过螺线管)
②确定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减少)
③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同:体现“阻碍”)
④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磁通量减少,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相同。
4.结论: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5、小结:
楞次定律理解:
从磁通量变化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从磁铁与线圈的相对运动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相对运动。
(三)巩固新课
【例题1】如图(1)所示,闭合线圈放置在变化的磁场中,线圈平面跟纸面平行,磁场线垂直于纸面。要使线圈有扩张的趋势,应使磁场
A.不断增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B.不断减弱,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不断增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不断减弱,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解答)正确答案:B、D
(分析)方法一,当有垂直纸面向外且不断减弱的磁场穿过线圈所在平面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断减少,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在线圈中产生了逆时针的感应电流,使线圈受到背离圆心的安培力的作用。在安培力的作用下,线圈有向外扩张的趋势。同理,当有垂直纸面向里且不断减弱的磁场穿过线圈所在平面时,线圈也有向外扩张的趋势。
方法二,当穿过线圈的磁场不断减弱时,使得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断减少,根据楞次定律的推广含义,为了阻碍原磁通的变化。可知:无论磁场方向是垂直纸面向里还是垂直纸面向外线圈都将有扩张的趋势。
上题解题过程,得到如下结论:
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操作步骤:
①明确原磁场方向。
②明确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③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④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Ⅱ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
(投影:课本图2-11),判断金属棒中感应电流方向
由楞次定律判断:顺时针
右手定则:由A→B
右手定则与楞次定律本质一致,在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更简便。
说明:利用楞次定律及右手定则均可以进行逆向判断。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