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宝塔山导游词_1

合集下载

宝塔山导游词-精品文案范文

宝塔山导游词-精品文案范文

宝塔山导游词宝塔山导游词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

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

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

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古塔”。

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士山”所代替。

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

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

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

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

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

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导游词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北宋时更名为嘉岭山,因山上有宝塔一座,故通常称其为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内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回延安》中写道,“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顶宝塔山”,热情讴歌了宝塔山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现存宝塔为宋代建筑,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顶。

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

北门内有阶梯,可沿梯登临塔顶。

塔内二至八层有一到两个拱形窗,第九层则四面开窗,登临其上,可俯视延安城全景。

自明代以来,延安宝塔已历经了35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了新生。

省市两级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

近年来宝塔和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每到夜晚开灯,宝塔光芒四射,金碧辉煌,景色颇为壮观。

钟亭里悬挂的这口铁钟,铸造于明崇祯元年,即1628年4月。

钟高150公分,直径106公分。

钟的上部是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是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

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处把它移至这里,作为报警之用。

1938年11月日本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还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城炸为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钟亭旁的这个位置,处在延安的中轴线上,视野开阔,是观看延安城全景的最佳位置。

延安古称延州,延安之名始于隋大业三年(607)设立的延安郡,距今已近1400年。

在历史上,延安城曾是一座美丽的山城。

延安市区三山环抱,二水合流。

宝塔山导游讲解词

宝塔山导游讲解词

宝塔山导游讲解词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

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

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

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古塔”。

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士山”所代替。

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

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 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

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

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

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

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

最新的陕西宝塔山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陕西宝塔山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陕西宝塔山导游词范文宝塔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境内,属于秦岭北麓,距离西安市约100公里。

它以主峰宝塔山为名,海拔达3077米,是陕西省第三高峰,也是秦岭北麓的最高峰。

宝塔山是一座世界名山,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最新的陕西宝塔山导游词范文,让您更好地了解宝塔山的风光、文化和历史。

黑石头首先,我们来到宝塔山的第一站——黑石头。

黑石头,又名土城子石窟,位于宝塔山南麓,距离宝塔山门区大约15公里。

这里是宝塔山区域“峡谷群地貌”的代表之一,是一个集山、河、峡谷、石林、石窟、古堡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黑石头的石峰奇峻、石林奇特、泉瀑古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同时,黑石头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汉朝,黑石头曾是一座重要的战略要塞,唐代时期,其又成为衙署所在地及“长安转运司”的核心管辖地之一,彰显着其历史的重要性。

宝塔山门区接下来,我们来到宝塔山的正门——宝塔山门区。

宝塔山门区有着优美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里,您可以尽情欣赏具有神秘色彩的独特山峰、雄伟壮观的险峰、秀丽典雅的风景、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门区内,您还可以游览到世界上最长的山中古长城之一——飞天长城,并俯瞰整个宝塔山的壮丽景象。

同时,门区内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瑶华宫,它不仅是古代文化的珍品,也是宝塔山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还有一个坚硬而成熟的珊瑚石概览台,让您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围一切的美景。

藏经洞接下来,让我们来到宝塔山的海拔最高处——藏经洞。

藏经洞,直径约40米,深约20米,是唐代修建的大型石窟。

传说它曾藏有佛教经典9000卷,曾是当时佛教信徒前来朝拜、修行的的胜地。

今天,藏经洞虽已成为一座废墟,但它的文化遗产价值仍然是无法估量的。

这里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让人感受到宝塔山的深刻文化基础和历史厚重感。

结束语综上所述,宝塔山是一座独特而美丽的山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介绍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

介绍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

介绍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介绍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范文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

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

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

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

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作为报警之用。

铁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30~50公里。

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全国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在恢复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口铁钟悬挂于原址,供游人参观。

大家向东边看!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高峰修筑此台。

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

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摘星楼周围有一古城寨遗址,至今仍有残缺的城垣和地洞,为当年指挥作战的工事与堡垒。

沿摘星楼往下,向西延伸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相连。

(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现建材公司、凤凰税务所一带仍存有石砌城墙残垣。

)摘星楼的北面,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

东岳庙始建于宋代,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延安知府王彦奇予以重建。

宋、元、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影响。

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20世纪20年代,宝塔山的庙会(东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

由于遭到历次战争的破坏,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后,东岳庙及宝塔山上的其他建筑物全部被毁。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

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

延安宝塔山导游词

延安宝塔山导游词

延安宝塔山导游词延安宝塔山,旧称丰林山,宋时更名为嘉岭山。

如今大家又被称为延安宝塔山。

下边是我为大伙儿梳理的延安宝塔山导游词,热烈欢迎参照!延安宝塔山导游词篇1 延安宝塔山,旧称丰林山,宋时更名为嘉岭山。

如今大家又被称为延安宝塔山。

坐落于延安市城东南方向,海拔高度1135.5米,为周边山川之冠。

延安宝塔山上视线宽阔,树木繁茂,树林新鲜空气,清凉怡人,夏天平均温度较内低3~4℃,是消夏消夏避暑的好去处[2]。

宝塔面板始建唐朝,高44米,共九层,走上塔上,同城面貌可一览无遗。

它是历史名城延安市的标示,是红色教育基地的代表。

在塔边上有一口明朝锻造的铁钟,党中央在延安市时,曾用它来整点报时和警报。

除此之外山顶也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雕岸面齐整,岸石详细,是难能可贵的石雕造型艺术。

山顶已经完工为延安宝塔山生态公园,树木葱翠,优美环境。

延安宝塔山是延安市的地标性建筑,是游玩延安市的必去的地方。

宝塔面板始建唐朝,高44米,共九层,走上塔上,同城面貌可一览无遗。

它是历史名城延安市的标示,是红色教育基地的代表。

延安宝塔山是延安市的地标性建筑,是游玩延安市的必去的地方。

延安宝塔山下也有各代留存下来的摩岩印字好几处,王安石题刻的“嘉岭山”篆书最知名,也有“心中已有数十万甲兵”等题刻。

延安宝塔山是融自然风光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文物古迹与改革原址合二而一的知名旅游景区。

延安市古称肤施,是大西北的塞外名镇。

宋朝韩琦、王安石曾在这里驻守。

延安宝塔山为各代守将必去的地方。

宝塔面板塔高44米,9级,为八角形砖塔。

塔体有台阶,可登塔上。

山顶也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私塾、烽火台等名胜古迹。

明延安市县令顾延年益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天,风景都驾鹤西去照中。

塔影例分深树绿,枝叶低映碧流红。

幽僧栖迹沧海坞,野鸟飞归锦秀从。

”塔最底层2个拱形门门匾上还各自刻着“精湛碧落”、“俯瞰尘世”字眼。

塔旁也有钟一口,明崇预年里锻造,击之声彻同城。

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导游词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北宋时更名为嘉岭山,因山上有宝塔一座,故通常称其为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内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回延安》中写道,“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顶宝塔山”,热情讴歌了宝塔山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现存宝塔为宋代建筑,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顶。

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

北门内有阶梯,可沿梯登临塔顶。

塔内二至八层有一到两个拱形窗,第九层则四面开窗,登临其上,可俯视延安城全景。

自明代以来,延安宝塔已历经了35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了新生。

省市两级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

近年来宝塔和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每到夜晚开灯,宝塔光芒四射,金碧辉煌,景色颇为壮观。

钟亭里悬挂的这口铁钟,铸造于明崇祯元年,即1628年4月。

钟高150公分,直径106公分。

钟的上部是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是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

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处把它移至这里,作为报警之用。

1938年11月日本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还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城炸为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钟亭旁的这个位置,处在延安的中轴线上,视野开阔,是观看延安城全景的最佳位置。

延安古称延州,延安之名始于隋大业三年(607)设立的延安郡,距今已近1400年。

在历史上,延安城曾是一座美丽的山城。

延安市区三山环抱,二水合流。

延安宝塔山赞美语

延安宝塔山赞美语

延安宝塔山赞美语
延安宝塔山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山峰,在中国的旅游胜地中尤为引人注目。

这座山峰高耸入云,峰峦起伏,形如一把宝塔矗立于大地之上。

这座山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延安宝塔山,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当你站在山顶俯瞰整个延安城市时,你会发现它美丽壮观,尽收眼底。

这座山还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那些保存完整的建筑和风景让你感受到这座山历经了多少岁月的岁月沧桑。

当然,延安宝塔山也是一个非常适合登山徒步的地方。

沿着山路行走,你会发现这座山除了壮美的景色之外,还有很多野生动物和植物生长在山中。

即使是在这充满挑战的山路上,你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心灵净化和身体健康的快乐。

总之,延安宝塔山是一个值得所有旅行者来探索的地方。

它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山,还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积淀。

如果您来到这里,一定会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气息,这种气息不仅来自山峰自身,更来自于这里与历史奥秘和神秘传说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第 1 页共 1 页。

陕西宝塔山风景导游词

陕西宝塔山风景导游词

陕西宝塔山风景导游词陕西省宝塔山风景区位于咸阳市兴平市,是一个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景区。

宝塔山,顾名思义,是以山上的宝塔为主要景点,也是宝塔历史文化的象征。

宝塔山是我国佛教文化古迹的重要之一,据历史记载,南朝梁代大慧禅师曾在此开宝禅寺。

宝塔山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当时宝塔山上有多达九座佛塔,随着岁月的流变,大部分佛塔在战乱中被毁,现在只剩下了北魏时期的“勤劳塔”和现今乔迁新居的“大塔”。

登上宝塔山,可以俯瞰咸阳平野,远处的秦岭山脉,向南眺望的还有兴平汉唐遗址,纵览群山的背后,掩映着一座新建的七层宝塔,金光闪闪,富丽堂皇,被誉为“四海名塔”。

除了宝塔和佛塔,宝塔山的古建筑群十分丰富。

寺庙、殿堂均现存,其中大雄宝殿为古建筑中的精品。

辉煌的殿堂、古老的寺庙,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让人在徐徐古韵之中叩问着人类的智慧与情怀。

宝塔山不仅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自然风景的胜地。

宝塔山的植被覆盖率达到了90%。

山上有不少自然溶洞,瀑布等景观,其中以莲花洞和仙人洞最为知名。

莲花洞由山峰侵蚀和雨水侵蚀形成的,其内部有一条长廊,迂回曲折,悬崖峭壁,令人叹为观止。

洞内还有一个可以容纳两千余人的大厅,每年春节期间会举办莲花洞灯会,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寻觅。

仙人洞则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演出场所。

洞内有五彩缤纷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各种形态的石构成了不同的场景,组成了一部洞中景观的艺术史。

夜晚时还会有舞台演唱会等文艺活动在此举行。

宝塔山的美景美食同样也不容错过。

山下就有着悠久的“宝塔豆腐”,又香又嫩的豆腐、酸辣厚筋、宽粉等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更能感受到陕西省的民俗韵味。

总之,宝塔山景区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美食于一体,是一处惬意、安静、具有历史文化与现代人文交融之美的风景区。

而它的未来,必将因着更多人的到访,而更加的灿烂和美丽。

关于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

关于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

关于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的是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宝塔山。

宝塔山既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宝塔山区域位于宝鸡市中心区,是一座半岛状的山岗。

宝塔山由五座陵墓和五座古建筑组成,分别是大雁塔、法门寺塔、小雁塔、飞虹台和小秦楼。

首先介绍的是大雁塔。

大雁塔是唐代建筑,建于公元652年至656年之间。

它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为“舍利塔”而修建的,目的是保存佛教先贤的舍利和经典。

这座塔高64.5米,共有13层。

它的建筑风格简约大方,整体在中部向外挑出,下部略呈方形,上部流畅呈圆锥形。

大法师玄奘法师经过多年的游历印度回国后,陈述了他的“西天取经”之旅,并为大雁塔提供了使佛教史学体系化的法藏。

现在,大雁塔已经成为了佛学交流中心,为全球佛教徒提供高质量的佛教文化交流。

其次,是法门寺塔。

法门寺塔是北魏时期的古建筑,在公元490年至534年之间建造。

法门寺塔高56.6米,共13层。

它的建筑风格和大雁塔相似,但是它的主体部分是正方形的,四周是夯土墙壁。

这座塔很特别,它的前后两面刻有佛教雕刻艺术,是佛教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这些雕塑以各种妙趣悠长的姿态,表现了人、神、仙三界的情感、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法门寺塔的修建也标志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遭遇了历史性的突破。

接下来是小雁塔。

小雁塔是唐代建筑,建于公元707年至709年之间。

它是当时的天福皇帝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修建,并收藏了来自南亚和中国大陆的佛教文献和佛教文物。

虽然小雁塔的大小比大雁塔小,但是它构造合理、形态华丽,具有较高的建筑技术与精湛的建筑技艺。

小雁塔是唐朝加强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也是佛教文化在中国史上留下的重要遗产。

继续向大家介绍的是飞虹台。

飞虹台是明代建筑,建于公元1701年,位于宝塔山的半山腰,是“中国秀美名人”袁继咏女士的花园。

作为古代中式花园新典范,飞虹台是以山水、建筑、植物和文化为一体的复合式景观。

飞虹台建筑采用木和砖和瓦相结合的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理念和现代建筑的技术。

陕西宝塔山风景导游词(2篇)

陕西宝塔山风景导游词(2篇)

陕西宝塔山风景导游词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 (____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先世为彬州(今陕西彬县)人,后徙家江南,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____年,宋王朝任命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范仲淹自请到延州,抵延州后,开始对延州地区的城防进行全面的整修和加固,其中就包括对嘉岭山的整修。

当时,范仲淹把嘉岭山作为守备延州的重要阵地和指挥中心,因而予以精心修筑。

以上介绍的望寇台、烽火台、范公井等就是其遗迹。

范仲淹抵达延州后,励精图治,竭力医治战争的创伤,使得延州一线军心、民心大为振奋,实力也得到加强。

于是夏人相诫说:“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小可欺也。

”范仲淹在延州戍边只有近一年时间,但其建树颇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选贤任能,并在军事、政事繁忙之际,注重教育,兴建书院,实在难能可贵,无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称号。

他的《岳阳楼记》至今仍为散文之杰作,特别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可谓众口皆碑。

这句名言,不仅是他文才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他崇高精神的体现。

后人曾于延安东关(现电业局地带)建“韩范二祠”来纪念他和韩琦。

陕西宝塔山风景导游词(2)陕西宝塔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境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

宝塔山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壮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宝塔建筑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将为大家带来陕西宝塔山的详细导游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座古老而神奇的山岳之地。

一、宝塔山的历史宝塔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夏朝。

在古代,宝塔山是历代帝王狩猎的圣地,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宝塔山风景区内充满了历史的痕迹,有大量的佛教文化遗址和古代建筑,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学术研究基地之一。

二、宝塔山的自然风光宝塔山是一座以山体地貌为主的风景名胜区,这里地势险峻、山势雄奇,峰峦叠嶂,景色壮丽。

中文导游词:陕西延安宝塔山导游词

中文导游词:陕西延安宝塔山导游词

中文导游词:陕西延安宝塔山导游词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峰修筑此台。

此台建于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

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摘星楼周围有一古城寨遗址,至今仍有残缺的城垣和地洞,为当年指挥作战的工事与堡垒。

沿摘星楼往下,向西延伸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相连。

(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现建材公司、凤凰税务所一带仍存有石砌城墙残垣。

)摘星楼的北面,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

东岳庙始建于宋代,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延安知府王彦奇予以重建。

宋、元、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影响。

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20世纪20年代,宝塔山的庙会(东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

由于遭到历次战争的破坏,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后,东岳庙及宝塔山上的其他建筑物全部被毁。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

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

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观察,因此有“边关起狼烟之说”。

范仲淹镇守延州(今延安)时,曾在那里修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平方米,台底面积253.8平方米。

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十分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尽头。

自然,一旦烽火狼烟起,三川军民皆知。

从烽火台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

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

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最初为范仲淹所修。

范公镇守延州时,一面筑城修寨,加强军事防备,抵御西夏进犯,一方面大兴学风,修建书院,广召三军学子,进行习文研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

宝塔山讲解词00

宝塔山讲解词00

宝塔山讲解词(接待)欢迎各位领导来宝塔山视察指导工作,我是宝塔山景区的讲解员,很荣幸为大家做讲解服务。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向,海拔1135.5米,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北宋时改名“嘉岭山”,后因山上有宝塔一座,人们在习惯上称它宝塔山。

宝塔山始建于唐代,宋代又进行了重修,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的楼格式砖塔,宝塔底层开辟南北两个拱北,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

北门内设有阶梯,可沿梯登临塔顶。

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与象征。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空袭延安17次,投弹1700枚,然而在多次的轰炸中延安宝塔却奇迹般的幸存了下来。

全国解放后,陕西省和延安市先后于1959年、1984年、和2014年三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维修。

主要是替换风蚀残砖,填补弹洞,增设楼梯,加固塔基,在1956年,延安宝塔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看到钟亭里悬挂的这口铁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铸造于1628年,钟的上部是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则是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这口钟原在对面清凉山上的太和山道观里的,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处把它移至于此做为报警之用的。

我们延安市一个典型的丘陵峡谷城市,三座山,两条河,分别是清凉山、凤凰山、以及我们所在的宝塔山。

两条河分别是南川河和延河。

我们现在所看到商厦林立的这就是我们最早的延安城。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操场是我们延安的体育场,延安的大型活动都是在这里召开的,这个操场在陕甘宁边区时期就已经形成,后来又进行了翻修,1996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活动就是在这里的。

背景就是我们的宝塔山。

我们看到凤凰山脚下有一条街道,我们叫它南关街,延安的市委市政府、党政机关的工作地方就是座落在南关街上的。

延安下辖12县、一个区,我们山脚下看到的这个方形院子就是延安宝塔区区政府办公的地方。

我们现在在山体上看到的这些就是我们之前老百姓在这里居住的窑洞,窑洞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在1938年日本飞机轰炸延安时,延安军民特别贫困,就在山体上挖出了一排排整齐的土窑洞。

关于长江三峡导游词

关于长江三峡导游词

关于长江三峡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中国的长江三峡,这里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各个景点的特色。

请大家一起跟随我的脚步,开始今天的行程吧!第一站:宝塔山宝塔山位于宜昌市西北部,是三峡的起点,也是游船发航的地方。

宝塔山高耸入云,林木葱茏,景色壮丽。

这里是长江汽车渡口的所在地,每天都有众多的游客搭乘游船,开始他们的三峡之旅。

第二站:瞿塘峡游船离开宝塔山后,便会进入瞿塘峡。

瞿塘峡是三峡的第一峡,也是最为壮丽的一段。

河道狭窄、峭壁陡峭,有着“千峡百瀑一壶蛇”之称。

岸边的瞿塘风光更是美不胜收,有着众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如“瞿塘峡卧龙伏虎”,给这里增添了无尽的神秘色彩。

第三站:巫峡瞿塘峡过后,就是巫峡。

巫峡是三峡的第二峡,也是长江三峡的最深、最险、最美的一段。

巫峡的峡谷纵深,山高水险,自然风光十分壮观。

巫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圣地之一,同时也是巫山神女的故乡,有许多与神话传说相关的景点,如雄伟壮观的巫山神女雕像和神女遗脚石等。

第四站:西陵峡巫峡之后,就是西陵峡。

西陵峡是三峡的第三峡,也是三峡中最为险峻的一段。

峡道水势湍急,两岸山峰陡峭,崖壁巍峨,给人一种舒畅与壮观并存的感觉。

这里的西陵风光更是优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中国古代名将项羽战败后埋骨的地方。

第五站:三峡大坝离开西陵峡,游船就会进入三峡大坝的附近。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一流水利工程。

这里的大坝高耸入云,长江在这里被拦蓄形成巨大的水库。

游客们可以站在大坝上俯瞰长江,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劳动的伟大。

第六站:三峡人家游船离开大坝,进入三峡人家。

这里是长江三峡最为典型的农村景区,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农家风情和民俗文化。

游客们可以沿着小径穿行在村庄之中,欣赏农民的劳作与生活,品尝当地的农家菜肴,体验真正的农家乐趣。

第七站:三峡博物馆三峡博物馆是长江三峡地区文化的综合展示馆,也是了解三峡文化的重要场所。

宝塔山导游词(通用5篇)

宝塔山导游词(通用5篇)

宝塔山导游词(通用5篇)宝塔山篇1说到延安,随即想起宝塔山。

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到延安,不可不去宝塔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这一佳句,满怀深情,颇为感人,现在引入导游介绍延安的。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山顶上的那座宝塔,始建于唐代,现为明代建筑,高44米,共九层,为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砖塔。

北宋时,韩琦、范仲淹等一代名将在宝塔山屯兵设寨,戍边御敌,留下众多古迹。

近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洞察世界风云,创建了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大本营。

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

据导游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派飞机来轰炸宝塔山,结果误炸别处,宝塔山完好无损。

“此乃天意!”闻者无不感慨。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配得上“巍巍”二字。

山上遍布各种名贵乔灌木,林木茂盛,空气清新,登上山顶,凉风拂面,暑气顿消。

山顶视野开阔,放眼望去,枣园优美的风景衬映着高大的伟人雕像,杨家岭红旗飘飘,王家坪绿树行行,一处处红色遗址流动着人潮,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宝塔山下,滨河花园旁的闹市街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宝塔山犹如一位历史老人,见证了延安沧桑巨变,与祖国同步发展,日新月异,高歌猛进。

宝塔山导游词篇2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2]。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

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

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

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导游词篇一:宝塔山导游词宝塔山导游词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北宋时更名为嘉岭山,因山上有宝塔一座,故通常称其为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内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回延安》中写道,“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顶宝塔山”,热情讴歌了宝塔山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现存宝塔为宋代建筑,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顶。

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

北门内有阶梯,可沿梯登临塔顶。

塔内二至八层有一到两个拱形窗,第九层则四面开窗,登临其上,可俯视延安城全景。

自明代以来,延安宝塔已历经了35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了新生。

省市两级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

近年来宝塔和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每到夜晚开灯,宝塔光芒四射,金碧辉煌,景色颇为壮观。

钟亭里悬挂的这口铁钟,铸造于明崇祯元年,即1628年4月。

钟高150公分,直径106公分。

钟的上部是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是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

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处把它移至这里,作为报警之用。

1938年11月日本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还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城炸为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钟亭旁的这个位置,处在延安的中轴线上,视野开阔,是观看延安城全景的最佳位置。

延安古称延州,延安之名始于隋大业三年(607)设立的延安郡,距今已近1400年。

在历史上,延安城曾是一座美丽的山城。

2021年5篇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标准版)

2021年5篇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标准版)

2021年5篇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隶书的嘉岭山和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最著名。

宝塔山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物、革命旧址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20xx年5篇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20xx年5篇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一)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

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

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

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古塔。

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士山所代替。

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 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

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xx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

2023年关于陕西宝塔山导游词19篇

2023年关于陕西宝塔山导游词19篇

2023年关于陕西宝塔山导游词19篇关于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精选19篇)关于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篇1东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

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

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观察,因此有“边关起狼烟之说”。

范仲淹镇守延州(今延安)时,曾在那里修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平方米,台底面积253.8平方米。

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十分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尽头。

自然,一旦烽火狼烟起,三川军民皆知。

从烽火台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

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

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最初为范仲淹所修。

范公镇守延州时,一面筑城修寨,加强军事防备,抵御西夏进犯,一方面大兴学风,修建书院,广召三军学子,进行习文研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

明弘治年间在其遗址上重建嘉岭书院,当时修有正堂三间,内塑范公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诸子讲经教学之用;院内还植有松柏桃李树千余株,环境幽静,特别优美,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

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又重建。

1979年修建茶社时,在书院遗址出土了《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遍,记载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重建事迹。

此碑先立于书院遗址外,碑身已断为两截,文字也有所剥落,但大部分仍清晰可见。

关于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篇2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

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

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陕西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2366
2020年最新宝塔山导游词The latest tour guide of Mt. Baota in 2020
2020年最新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

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

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

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古塔”。

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士山”所代替。

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
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

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

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

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

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

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

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

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作为报警之用。

铁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30~50公里。

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全国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在恢复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口铁钟悬挂于原址,供游人参观。

大家向东边看!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高峰修筑此台。

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

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摘星楼周围有一古城寨遗址,至今仍有残缺的城垣和地洞,为当年指挥作战的工事与堡垒。

沿摘星楼往下,向西延伸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
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相连。

(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现建材公司、凤凰税务所一带仍存有石砌城墙残垣。

)摘星楼的北面,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

东岳庙始建于宋代,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延安知府王彦奇予以重建。

宋、元、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影响。

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20世纪20年代,宝塔山的庙会(东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

由于遭到历次战争的破坏,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后,东岳庙及宝塔山上的其他建筑物全部被毁。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

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

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观察,因此有“边关起狼烟之说”。

范仲淹镇守延州(今延安)时,曾在那里修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平方米,台底面积253.8平方米。

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十分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尽头。

自然,一旦烽火狼烟起,三川军民皆知。

从烽火台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

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

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最初为范仲淹所修。

范公镇守延州时,一面筑城修寨,加强军事防备,抵御西夏进犯,一方面大兴学风,修建书院,广召三军学子,进行习文研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

明弘治年间在其遗址上重建嘉岭书院,当时修有正堂三间,内塑范公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诸子讲经教学之用;院内还植有松柏桃李树千余株,环境幽静,特别优美,对当时文化的
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

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又重建。

1979年修建茶社时,在书院遗址出土了《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遍,记载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重建事迹。

此碑先立于书院遗址外,碑身已断为两截,文字也有所剥落,但大部分仍清晰可见。

在烽火台下,距烽火台高约100米的延河之畔,有一口通河井。

该井是范仲淹驻守延州时,特别为嘉岭山的守军供水而修凿的,后人称为范公井。

井口呈椭圆形,井深24米,四周以块石围砌。

虽历时近千年,井筒完好,被列为延安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宝塔山又一著名的景观——摩崖石刻。

该处占地面积2864平方米,该石刻高6~7米,长260米,上面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

“嘉”是美好的意思,“岭”是指山脉。

每字高3.68米,宽3.37米。

因风雨剥蚀,字迹模糊,明朝初年曾加以深凿,后被涂成红色(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刻字的照片)。

其南约50米处,还刻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说的是范公用兵如神,也十分珍贵。

还有宋代石刻“高山仰止”、“出将入相”、“先忧后乐”、“重岗叠翠”、“云生幽外”、“嘉岭胜境称第一”、“泰山北斗”、“一韩一范”等刻字。

摩崖石刻还包括近代伟人名人手迹百余幅,供游人欣赏品味。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先世为彬州(今陕西彬县)人,后徙家江南,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1040年,宋王朝任命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范仲淹自请到延州,抵延州后,开始对延州地区的城防进行全面的整修和加固,其中就包括对嘉岭山的整修。

当时,范仲淹把嘉岭山作为守备
延州的重要阵地和指挥中心,因而予以精心修筑。

以上介绍的望寇台、烽火台、范公井等就是其遗迹。

范仲淹抵达延州后,励精图治,竭力医治战争的创伤,使得延州一线军心、民心大为振奋,实力也得到加强。

于是夏人相诫说:“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小可欺也。


范仲淹在延州戍边只有近一年时间,但其建树颇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选贤任能,并在军事、政事繁忙之际,注重教育,兴建书院,实在难能可贵,无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称号。

他的《岳阳楼记》至今仍为散文之杰作,特别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可谓众口皆碑。

这句名言,不仅是他文才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他崇高精神的体现。

后人曾于延安东关(现电业局地带)建“韩范二祠”来纪念他和韩琦。

考试大编辑整理。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