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建立较早、地位十分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1980年1月,经国务院申请,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成员,被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之一。

1986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是一座巨型复合式盾状休眠火山,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形成了神奇壮观的火山地貌,具有典型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丰富完整的生物资源、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美丽奇特的自然风光。

长白山以其雄奇壮美、原始荒古跻身于“中华十大名山’’、“中国十大最美森林”之列,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十分完整,在同纬度带上,其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教学的天然实验室,是进行环境保护和绿色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

据统计,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植物2806种,野生动物1558种。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生态司顾问普尔教授到长白山考察后说:“像长白山这样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她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1992年8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审确认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被国际人与生物圈、人与地理圈、山地研究发起组织等十
个国际组织评为全球28个环境监测点之一。

长白山也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以下简称“三江”)的发源地。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和大气、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对于庇护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和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年总价值为78.16亿元。

其中,年生态效益总值为63.42亿元,年社会效益可估算总值为10.54亿元,年经济效益总值为4.20亿元。

因此,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巨大,经济效益可观,把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保护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

位置与范围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毗邻。

地理坐标为东经127°42’55”—128°16’48”,北纬4l°41’49”—42°25’18”。

全区南北最大长度为80km,东西最宽达42km,在长白山保护区内,北坡约80000hm 的面积在延边州的安图县境内,另外约110000hm的面积在白山市的抚松县(西坡)和长白县(南坡)境内,总面积196465hm。

功能区划
保护区的功能区,已于1996年第一次编制总体规划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保护区植物群落、动物种群以及生态类型特性,结合保护区建设的性
质及任务进行了区划,该区划结果已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实施。

区划原则
(1)有利于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拯救濒危物种,积极开展科研教学活动,适当发展旅游及可持续利用。

(2)有利于保护和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严格完整地保护长白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和重要保护物种的重要栖息地;
(3)有利于协调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4)针对该保护区有大面积风倒区的实际情况,各功能区的划分均让其占有一定的比重,以求探索恢复森林植被的有效途径;
(5)实验区和缓冲区的区划力求为核心区的绝对保护加设一道屏障,实验区的划分亦围绕保护的主题,在保证核心区面积的前提下,留出科研、教学及合理利用的基地。

核心区
核心区总面积为128311.5hm。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5.3%,主要分布在该保护区的中心及人为活动较少的南部。

核心区在各保护站均占有一定比重,但以池西、横山、维东保护站为多,均在2400Ohm。

以上,而白河、头道、头西保护站核心区面积较少,均不足10000hm。

核心区内有大面积的天然阔叶林、红松阔叶林、针叶林、云冷杉林、长白落叶松林和罕见的长白松林、岳桦林、苔原灌木林和苔原草地。

核心区内天然林面积105243hm。

活立木总蓄积2765.7万m3。

大面积的天然林下栖息着各类珍稀濒危动植物。

核心区内尚有因1986年15号台风而形成的风倒迹地271hm。

风倒后形成的疏林地7827hm。

风倒木拣集后造林达标的未成林造林地349hm。

、人工林956hm。

和拣集迹地1655hm。

以上各地类除大部分是原生植被具有保留价值外,其它则是15号强台风袭击后作为人为干预与否的对照地被保留的部分,且一并划入核心区,区内不再人工造林,让其自然演替恢复。

缓冲区
缓冲区总面积20043.5hm。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0.2%,一般分布在人为活动不多的核心区与实验区之间,如白山、维东等保护站。

而在仅开展点线旅游或远离居民点和自然天堑的地方则省略了此道防线。

在西部环区公路一侧、南部原松江河一一长白的公路两侧地势险峻、中途又无停车站的地段缓冲区,便直接作为核心区的屏障连接车道。

缓冲区内多分布阔叶林、红松阔叶林、针叶林以及少许疏林地、苔原灌木林和苔原草地。

缓冲区内天然林面积17828hm,活立木总蓄积4565.4万m。

其内还有风倒迹地79hm。

风倒木拣集迹地14hm。

拣集迹地上造林达标后成为人工林的面积为664hm。

实验区
实验区总面积为48110.0hm。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5%,主要分布在距村屯较近、人为活动较多的地方。

同时,根据科研需要在保护区边沿亦划出了一定的面积,其中头西、白河、白山等保护站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10257hm。

、9725hm。

836.3hm。

峰岭、横山分布较少,分别是323O、3070hm。

保护区类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象
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如紫貂、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人参、东北红豆杉、长白松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其生存环境。

典型的火山地貌景观:长白山是典型的休眠火山,其最近一次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十分典型,集中反映了世界上最突出的四种地貌类型,即火山熔岩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和冰川冰缘地貌。

这些地貌的形成,揭示了地质演化的进程,是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见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珍贵的红松阔叶林带:保护区内红松阔叶林带是长白山寒温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主要生长于气候较温和、降雨量较大、暗棕色森林土、海拔720—1100m范围内,是长白山区动植物种类最多、植物生长最繁茂的典型林带,珍贵濒危药用植物野山参就生长在其中。

该植被带中的红松、水曲柳、黄波萝、紫椴等均为珍贵树种,是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独特的植被自然垂直分布景观:长白山随海拔的升高依次分布着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4个植被垂直分布带,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突出的美学价值。

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长白山生存着种类繁多的野生生物,种质基因资源十分丰富。

目前,已知的野生动物有1587种,分属于45目
163科,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8种;已知的野生植物有2806种,分属于73目256科,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3种。

保护好这些野生动植物的优良遗传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吸收该保护区加入了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之一。

为了加强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充分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1982年8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取消绝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之别,统称“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并重新调整了保护区范围,确定保护区面积为190781hm。

(经1993年调查核实,准确面积为196465hm。

),198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经过考证、审定,并报请国务院批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1988年11月9日,吉林省人大七届六次常委会通过了《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使保护区的规范化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