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有一次课后反思
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课文(2篇)
第1篇导语:亲爱的同学们,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无比珍贵。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了。
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学会保护自己,掌握必要的生命安全知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让生命之花在阳光下绽放。
一、认识生命,珍惜生命1. 生命的意义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是什么吗?生命是宝贵的,是独特的,是有限的。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生命就开始了它的旅程。
在这段旅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2. 珍惜生命的重要性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重来。
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个机会。
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老师给予我们知识,感恩朋友给予我们陪伴。
二、安全知识,保驾护航1. 交通安全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保证交通安全吗?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
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要随意翻越栏杆。
乘坐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不要拥挤。
2. 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生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学会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逃生。
在家时,不要玩火,不要将火柴、打火机等物品放在易燃物品附近。
遇到火灾时,要保持冷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逃生。
3. 饮食安全饮食安全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要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
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
4. 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我们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不轻信网络谣言。
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与陌生人聊天。
上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
三、自我保护,勇敢面对1. 学会求助遇到危险时,我们要学会求助。
可以向老师、家长、警察等寻求帮助。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成为危险的目标。
2. 勇敢面对面对危险,我们要勇敢面对,不要害怕。
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课《生命只有一次》教学设计
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课《生命只有一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命只有一次》是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主题。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唯一性,认识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生命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活动来加深他们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唯一性,认识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危险。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宝贵和唯一性2.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3.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生命的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保护生命的做法。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和分析。
2.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教具,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一些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花草、小鸟等,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美妙和多样性。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生命有什么特点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生命的案例,如一个勇敢的小女孩在火灾中保护弟弟的故事。
让学生观看案例,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个小女孩做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保护和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读后感
生命只有一次读后感
以前吧,我总是糊里糊涂地过日子,觉得生命就像一场怎么也玩不完的游戏,今天没做好的事儿,明天还有机会。
可这文章就像个严肃的老师,大声告诉我:“小子/姑娘,你可就一条命啊,可别瞎折腾!”
还有啊,这文章让我觉得生命虽然短暂,但却可以很精彩。
就像那些伟大的人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了超级厉害的事儿。
我就想啊,我虽然成不了什么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但我也能在我这小天地里活得有滋有味儿。
我可以把我的爱好发挥到极致,比如我喜欢画画,那我就努力把每一幅画都画得像模像样;要是喜欢读书,就把各种各样的书都啃个遍。
这样等我老了的时候,回头看看,也能说一句:“我这一辈子没白过!”
而且呢,我从这文章里还体会到要珍惜身边的人。
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能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光那都是限量版的。
不能老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家人吵架,和朋友闹别扭。
要多抱抱爸爸妈妈,多和朋友一起疯一起笑。
我现在就特别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分钟,感觉每一刻都像是镶了金边似的。
这篇文章就像一面镜子,让我好好地审视了自己对待生命的态度。
生命就像一场独一无二的旅行,没有返程票。
我得好好规划这趟旅程,把它过得充实又快乐,可不能再浪费这宝贵的一次机会啦。
思想品德教案生命只有一次
思想品德教案生命只有一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宝贵和唯一性。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3.提高学生在面对生命困境时的应对能力。
二、教学重点1.生命的宝贵和唯一性。
2.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和唯一性。
2.如何引导学生将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命的宝贵。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为什么宝贵?为什么说生命只有一次?2.课堂讲解(1)讲解生命的唯一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只有一次,无法重来。
(2)讲解生命的宝贵:生命是父母赋予的,我们有责任珍惜;生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石。
3.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如溺水、交通事故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面临的危险。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行为,探讨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4.小组讨论a.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b.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c.当遇到生命困境时,如何寻求帮助?(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学生代表发言: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6.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生命只有一次”的感悟文章。
(2)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共同探讨如何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五、教学反思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3.引导学生将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4.加强课后作业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生命的宝贵和唯一性:通过具体数据统计,如每年因意外伤害导致的生命损失,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2.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方法: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的珍惜生命和关爱他人的具体做法。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一课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教案 课件教学反思
(2)直冲过去,因为晚上没有人,不会有危险。(提示:你不知道是否有车突然冲过来。)
(3)应注意有没有人,没有人时可以骑过去。(提示:虽不会有危险,应遵守法律。)
2.放学路上,一个开车的陌生人说:“同学,上车吧,顺路。”
学生可能回答:
(1)如果真的顺路,可以上。
⑴讲讲生活中最令你快乐和烦恼的一件事。
⑵如何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生阅读课本第九页文字材料,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我的生命已用去天,我的生命还剩下天。
(2)算一算后,自己的第一感受是:
。
(3)我的生命箴言是:
。
(4)人生命的可贵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过渡语)在倍感生命可贵的同时,同学们应该懂得: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可根据情景4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不仅要珍爱自我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生命。
教师适时补充:自救的方法有许多种,不外乎自己解除和求助于他人解除,自己解除要懂得各种方法,求助于他人解除要记住本地区的急救、报警等电话。请问
遇到自然或人为的侵害时,求助他人时,拨打的急救电话?报警电话?消防电话?(110匪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急救电话;交通事故电话122)
教师引导点拨:前三者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争取,唯有生命不可重来。由此可见,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只有拥有健康的生命,我们才能实现理想、享受生活。为此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
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故事,向大家介绍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突出生命过程中的欢乐与忧愁。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自身生活经历的描述,我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这样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学生:通过计算,在教材上独立填写,直观感知生命的短暂,感悟生命的宝贵,必须倍加珍惜。
三生教育教学设计
“三生教育”之生存篇《学习宽容》教学设计红河州金平县第一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范永发教学内容:省编普通高中《生命·生存·生活》(第二版)《学习宽容》章节教学目标:1.了解待人宽容的重要性—会使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愉快。
2.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宽容有度,宽容有方,与人和谐相处。
3.正确认识宽容,懂得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宽容的道理。
并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待人宽容的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宽容的作用,把握宽容有度,恰当运用宽容。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情感滋润法、小品表演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设想:通过大家观看小品、情境创设、情感滋润和分组讨论等诸多活动环节的设计,采用集体疏导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宽容待人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宽容待人,能与同伴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想拥有更多的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都想学业有成,人生辉煌!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境界!然而现实却让我们很多同学陷入了迷茫,我们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与同学发生摩擦,因为一句话和朋友形同陌路,因为一点伤害而和老师、父母无声地冷战!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呢?那就是——宽容!一、认识宽容教学情境1:幻灯片显示(小明的困惑)我想做一个“宽容”的人,我觉得宽容就是事事迁就,处处忍让,但有时别人却说我太软弱了,做事没有原则,比如校外不良少年看我好说话,常跟我要钱,我也就忍气吞声。
作为班干部我总是“宽容”其他同学违纪,老师认为我不负责任。
我也很苦恼……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做的不对吗?活动设计1: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1.通过“小明的困惑”引发学生思考宽容不是——软弱放任纵容一味迁就无原则退让应做到——宽容有度,还要区分宽容与软弱、纵容的界限。
教学情境2:“奥运会的经典时刻”(视频)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单杠决赛录像片断。
在那次比赛中,涅莫夫虽然没有拿到金牌,但他仍然是观众心目中的“冠军”;他没有打败对手,但他以自己的宽容征服了观众。
生命只有一次教案
生命只有一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只有一次的意义和价值;2.掌握珍惜生命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只有一次,是指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一次机会去体验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生命只有一次,是一种珍贵的资源,需要我们好好珍惜和利用。
2. 生命只有一次的意义和价值生命只有一次,意味着我们需要珍惜每一天、每一刻,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生命只有一次,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去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美好。
3. 珍惜生命的方法和技巧1.培养积极的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2.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3.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4.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支持和帮助自己的社交网络;5.学会自我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4. 珍惜生命的意识和行动1.培养感恩的心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2.学会放下过去的烦恼和遗憾,珍惜当下的美好;3.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4.学会关注社会和他人,为他人的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命只有一次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重要性;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命只有一次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生命;3.互动讨论法: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珍惜生命的方法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生命只有一次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生命只有一次的意义和价值(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生命只有一次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珍惜生命(15分钟)教师通过分析生命只有一次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生命。
4. 互动讨论:珍惜生命的方法和经验(20分钟)教师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珍惜生命的方法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生命只有一次班会[中小学生《生命只有一次》主题班会总结]
生命只有一次班会[中小学生《生命只有一次》主题班会总结]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珍贵的,而更珍贵的是学会热爱和珍惜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班会1一、主题阐释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或者家庭因素导致许多学生整天忧心忡忡,沉闷不语,或者脾气暴躁,心神不宁,有种种数据统计解释,小学生患抑郁症、自闭症的,有自杀倾向的人数在日益增多。
生命只有一次,让生命之花恒久盛开,就需要我们悉心呵护心理,关爱心理,康健生命。
针对最近一再发生的学生自杀事宜,我们意识到学生的生命教育是何等地主要。
二、流动准备搜集一些轻视生命、舍弃生命及其给家庭、社会带来危险和影响的相关资料;观察接见,领会生命孕育的发展历程及差别岁数、差别职业的人的生涯状况。
三、班会目的(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流动中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感受生命的美妙,进一步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让它充实,焕发荣耀。
(二)行使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在流动中通过看、思、议、说等方式体验表达、互助、交流等历程。
(三)通过流动磨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育学生顺应社会,热爱生命,学会生计、学会互助能力,以康健发展为目的。
流动中学生通过自己介入、自主体验、自我感受,从而引发对生命的思索,有利于他们的康健发展。
四、设计理念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激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寻找相关质料。
课堂围绕“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这个主题,通过多样的形式,厚实的内容,睁开猛烈的讨论。
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加倍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五、班会流程(一)情景创设她像一支离弦的箭,像一只越燃越亮的蜡烛,是一笔留给后裔的遗产,是一份来自天主的礼物,她是最名贵的。
这个谜语是什么呢?充实指导学生,调动同砚们介入班会的起劲性,为班会铺垫一个由活跃逐渐陷入沉思的气氛。
揭开谜底(生命)的同时,引出班会主题:“珍爱生命”(二)感受生命,辛勤哺育,让生命之源不竭师:人,最名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2024年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2024年生命生命教学反思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这篇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和倾听心跳三个事例,让我们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在课上,我并没有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从客观上去解说什么是生命;也没有以一个演讲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给学生讲说着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语文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不温不燥地引领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通过读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在本课教学中我进行如下总结:一、课内外内容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补充张海迪等和作者经历相似的人的资料,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教学中播放音乐配合朗读,使学生接收、内化、感悟、理解文章主题。
同时搜集资料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感悟"。
一味的告诉只会扼杀孩子的一切,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创新、去尽情地展示自己。
课上让他们自己先讲一讲,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全班交流汇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文并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三、贯穿语文教学“读”的功能。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作为一篇具有较强哲理性的文章,读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不用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
首先,我让学生默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在精读品味阶段,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品读,采用齐读、个别读、对比读、接读等等多种形式进行引导。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受到教育。
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从3个故事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同时能够赏析重点词语。
《生命只有一次》教学反思
《生命只有一次》教学反思生命是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处寻觅。
作五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生命的认识还处于朦脓阶段,因而体会生命的可爱、感悟生命宝贵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更应该懂得生命的宝贵,更应该去珍惜。
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少,家长非常疼爱,一受委屈挫折就容易想不开。
这一课,无论是上课前还是课后,我的感受总是很多,因为对于我来说,面对的每个学生,无论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他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有义务告诉每一个孩子,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生命都是无比宝贵的,都要珍惜!虽然孩子年龄小,但我想珍惜生命这个道理他们都懂。
现就自己本节课的得与失反思如下:成功点:1.教学设计合理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着力体现本学科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特点,把握品德教学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服务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注意突出德育课的价值,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激情导入,表述生命的唯——感受生命的可爱——体会生命的价值——总结升华,生活实践——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这样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能做到活用教材教材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工具、资源,课堂教学中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固守教材,教师应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让教材锢住自己的大脑。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感受生命最宝贵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观看特写图片这一活动,使学生很形象地感受到生命是那样得宝贵,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身体不健全时,也要坚强地活着,用生命去创造一个个伟大奇迹。
如此科学地、有意义的地调整使用教材,提高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3. 教与学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品读感悟法、归纳总结法、合作探究法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中教与学有效结合,达到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一效果。
16.生命只有一次 教案
16.生命只有一次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体会生命的可爱,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知道生命是有限的,更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3、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1、知道生命是有限的,更是宝贵的。
2、生命只有一次,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教学准备:1、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2、学生收集一些成长过程中的照片及有关材料。
3、学生收集父母写的《宝宝成长日记》。
教学过程:一、我眼中的生命1、教师提供学生在学校里活动的照片(上课、游戏、参加活动)。
2、学生从照片中谈谈自己感受到的生命的意义。
3、提出问题:“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4、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妈妈怀孕时的照片或录像,看看那时妈妈的样子和现在又什么不同?5、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妈妈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感受和期盼?6、让阅读了妈妈日记的同学,说一说阅读后的感受,谈谈自己成长的快乐和艰辛。
并说一说与爸爸妈妈交流后的感受。
二、寻找生命的价值1、导言:事情做错了,可以改正重新开始,生命一旦失去了,还能再来吗?2、阅读《有生命就有希望》《一块石头的价值》两个小故事。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同学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对生命认识的看法。
4、填写“我对生命的认识”的卡片。
三、我的成长照片1、小组内展示学生收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照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小组内交流自己访问家长自己是怎样成长的过程。
再指名几个同学说一说。
3、动员学生“我给自己记成长日记”,让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记录下父母讲述的自己的成长经历。
四、我要怎样珍爱生命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命新的认识。
2、小组内进行讨论:生命只有一次,课外要怎样珍爱生命?3、学生将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五、课外拓展1、以小组为单位,访问身边自强不息、珍爱生命的人,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
2、小组将访问结果进行整理,总结出被访问者自强不息的动力所在。
2024年《生命生命》教学反思_9
2024年《生命生命》教学反思2024年《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生命生命》一课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具有理性的思考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前的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课前就安排孩子们收集杏林子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这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导入新课时,我以杏林子的一句名言“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引入课文的学习,学生就不会感到难以理解了。
课堂上,为了加深对杏林子的了解,我再次播放了杏林子的资料,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这位“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的残疾作家的敬佩。
带着对作者的崇敬,再来学习课文,孩子们就会更有兴趣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前准备得不够充分。
例如没有指导孩子写自己的体会,这样,在课堂上完成“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孩子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另外,课堂的朗读训练不够。
因为课件容量过大,从而忽视了孩子的朗读训练,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老师牵着孩子走,没有孩子自己的读书体会,这一点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加以注意。
2024年《生命生命》教学反思2在教学《生命生命》这篇短小精悍、富含哲理的散文中,学生们面对“什么是生命,如何对待生命”这个宏大的主题时,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变会学、愿学到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课上,我并没有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从客观上去解说什么是生命;也没有以一个演讲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给学生讲述着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语文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引领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通过读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如下两点:1、资料合理利用。
充分利用多种学习资料,沟通课内外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2024年《生命生命》教学反思_3
2024年《生命生命》教学反思2024年《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生命,生命》教学反思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命,生命》一文,学生被文中的三个小故事深深感动了。
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从不同角度向我们阐述了生命的意义。
柔弱的飞蛾在被捉之后,鼓动翅膀,奋力抗争,显示了强大的生命欲望,挣脱了我的束缚,获得求生。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的鲜活的例子同样给了我们启迪,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在高位截瘫的情况下,自学几门外语,学习知识的决心让这位钢铁战士傲视一切苦难,经过多年的努力,张海迪不但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能翻译许多长篇小说;不仅能够像其它人一样学习丰富的知识,还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
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给了无数奋进中的人以无尽的力量,体现了生命的意义。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1882年,她一岁多,因为发高烧,脑部受伤,此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
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68年,海伦八十七岁去世,她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
因此,我们说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让生命活得光彩有力。
2024年《生命生命》教学反思2《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三件小事,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触,进而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本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__。
本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本篇__原本是初一语文的一篇课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感悟透彻实在很难,在选课时,年组的老师不同意我选这节课,但倔强的我还是想接受这种挑战,我在备课时下了许多的功夫,自己研读课文,阅读教学参考书,上网到中学的教育网络查找关于这篇课文的资料,又经过年组的老师的指导帮助,终于在周二讲完了这节课。
作文生命只有一次读后感
作文生命只有一次读后感
读完《生命只有一次》这书,我心里真是感慨万分啊!生命这东西,真的得好好珍惜,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书里的故事挺让人心酸的,有些人就是因为不懂珍惜,结果弄得自己后悔都来不及。
想想那些因为一时冲动或者疏忽而失去生命的人,真是让人觉得痛心。
有时候想想,我们总是在追求各种东西,却忘了最重要的就是好好活着。
生命这么短暂,为啥还要让自己过得那么累呢?
这书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不只是活着那么简单。
它还得有质量,得有爱,得有快乐。
所以啊,咱们得活得有意义,活得精彩!
读完这书,我觉得自己真的得好好反思一下了。
以后得好好珍惜每一天,好好对待身边的人,让生活充满爱和阳光!。
七年级思品《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课后反思七年级政治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整体构思。
第一环节是新闻播报:伊春空难中,来自江苏宜兴39岁的周彩芬是此次空难所有的幸存者中伤势最重者,全身烧伤面积达99%,全身上下找不到一块完整的皮肤。
周彩芬醒来后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活下去”,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为之感动。
全身烧伤面积达99% ,遭受的痛苦可想而知,为什么她要说“我要活下去”?为什么她这样看重生命?学生:因为她不这样做没命了。
学生:因为她知道生命是不可重复的,一旦失去就没有了。
老师:大家说的很好,就是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个问题: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导出课题板书)第二环节是自主学习。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目标:1 为什么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2 怎样珍爱我们的生命?第三环节是合作探究。
该环节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我采用了用材料导出要点的方法,形式有案例分析、图片文字、感悟名言等,较好地解决了为什么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和怎样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这两个问题。
本节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生命最宝贵的原因,就让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吧,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花都绚丽多彩。
对本节课的反思:这节课,感觉总体上还是比较流畅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基本体现了我们学校的课改精神。
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在“新闻播报”环节上,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去收集整理新闻信息,不可完全放给学生。
在学生自学环节上,感觉学生还很盲目,不知道怎么看书,不太清楚学案和课本的关系,二者有脱节现象。
因此,今后在学法指导上还必须加强,使其尽快养成善于自学的好习惯。
在合作探究方面,感觉问题的设置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合作探究的兴奋点,这是以后需要好好琢磨解决的问题。
在交流展示方面,学生的参与度还不是非常高,台上和台下处于游离状态。
以上这些问题可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全得到解决,但是,只要有意识地想办法去改进,一旦形成了好的习惯,学生和老师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了。
初中道德与法治_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生命的宝贵,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自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教学设计一教材背景本课是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面对七年级学生,用1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自我保护的安全知识;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
重点:人最宝贵的是生命,通过学习强化珍爱生命的意识。
难点:学会爱护我们的生命,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
了解自救自护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理解,情境感悟。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教师展示汶川地震的系列图片:变成废墟的城市、手握着笔的逝去的小学生、被埋三天三夜的陈坚等,引导学生思考:再次面对这痛彻心扉的灾难,你有哪些感悟和启发?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是的,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我们要像陈坚一样珍爱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环节二:强化意识自我爱护教师展示三副漫画,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第70-71页的内容完成学案中的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
1看漫画谈感想①漫画中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影响?②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自我爱护?学生交流、展示。
教师点拨、引导、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心自己的生命健康,爱护自己的身体,而且还要积极的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自救自护的本领。
2你参加过哪些安全演练活动?说一说有什么收获?学生基本能回答出:地震演练、火灾演练等。
收获:学会了使用安全器材、掌握了安全疏散的方法,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师总结:生命是宝贵的,生活中我们不仅自我保护,我国法律也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严厉打击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违法犯罪行为。
3你知道哪些保护我们生命健康权的法律?学生看书可回答出:宪法、民法、刑法、食品卫生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命站立成树------《生命只有一次》课后反思上思想品德课是教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就要求老师具备较高的、灵活的教育技巧。
下面就本人执教的人民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生命只有一次》,反思如下:一、现实与教材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很深刻和不可避免的话题。
人的生命是奇妙、宝贵和美好的,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尽管每个人的历程都不一样,但都会有酸甜苦辣,而人们面对这生命的滋味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人们能享受生命中的甘甜,却未必都能接受生命中的苦涩,有人面对生命中遇到的挫折、苦涩时,选择积极和坚强,从海伦.凯勒到张海迪,从“千手观音”到洪战辉,无数与生命中的不公、苦涩抗争的人成就了“大写的人”;有人遇到这些时却自暴自弃,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
应该大力推行生命教育。
中学生中遇到挫折便自暴自弃甚至轻生自杀的现象,我们都早就屡见不鲜了。
这是什么原因?初中教材中安排这样的内容很有必要,也很及时,思想品德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中的苦与甜,从而形成珍视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
生命是美好的,生命的滋味是有苦有甜,苦中有甜,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很重要。
这对于仅有十三、四岁的八年级学生来说,生活阅历是有限的,是很难体会到的,这个话题似乎深刻了些。
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形成珍视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本堂课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参悟生活的典型,结合自己的生活,领略生命的滋味,认识自己的重要,从而珍视生命,善待生命。
课堂中贯彻思品课生活化及探究性教学理念。
二、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材料的取舍与整合选中“生命只有一次”这个课题的原因是,它对中学生来说有很必要的现实意义,这是生命教育的一个课题。
但同时也感到了选它给教师带来的严重挑战和困惑。
我们每天都活生生的活着,然而这教材中提到的“生命的滋味、我们都很重要”这两个二级标题,想起来似乎简单,但讲起来其实复杂,这牵涉到生活体验、生命感悟、心理因素等很多问题,备课过程中我们一度产生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困惑。
如何与这些经历不多、大多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九零后初中生来交流?再三考虑下,我们拿出了第一套方案:(一)第一套方案及反思:导入:某中学学生踩踏事件和汶川地震中死伤的学生案例。
目的:引发学生来感受生命的重要,活动1:日本某公司裁员时,员工说“我很重要,如果没有我做的这件事,那么……”的故事材料,引导让学生用教材中提供的话题“我对()很重要,因为(),如果我不在了,他们会()”思考并说话。
目的:用案例引出话题,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谈生命之重要;活动二:出示几起学生自杀案例,和教材中“心理医生”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并劝诫。
目的:引导学生直面死亡案例,并解惑导行;活动三:一个非典重症病人被抢救回来后对生命美好的感悟,让学生观看视频材料。
目的: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活动四:学生观看“剖腹产”图片。
目的:让学生感受人的生命来之不易、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增强感受,同时点拨学生:我们怎么能轻生?结束:倾听心脏跳动的声音,目的: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生命真实的存在,我们应该好好善待、珍视生命,在师生“生命生命”的激情对话中结束全课。
我们的想法是,学生都在拥有着生命,并每天与众多生命打交道,他们有没有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有没有去感悟生命的滋味?拿我们成年人来说,似乎每天也就这样活着,却很少细细的沉下心来思考生命,生命的重要和它的滋味。
要引发这种思考,就需要有一个触发点,于是我们将教材的两大板块调换了顺序,即先谈生命之重要,再来谈生命的滋味:先让学生感受被动失去生命的无奈和悲惨,紧接着话锋一转:“然而我们身边却还有轻生的中学生”,从而体会到生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性,再从“起死回生”之人的感悟中来体会生命的美好。
教材中也提到了“青少年轻生的几种主要心理原因”、“陶行知劝诫碑”、“一市民在南京大桥上劝诫轻生者”等直面死亡的内容,况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发生的学生轻生现象已不再遥远,且有愈演愈烈的迹象,我们教育该教什么?不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吗?于是我们选择了大胆地在课堂上“直面死亡”,设计也颇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
然而通过试教我们发现,这个设计虽然大胆,但我们却忽略了“怎样教”的问题:1、血淋淋的画面和案例在课堂上呈现,是否合适?学生看到听到后感受会是怎样的?对他们将会产生怎样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试教中,学生的心都被揪得紧紧的,课堂气氛沉重,虽然“生命”这个话题被打开,但变得格外沉重。
再者里面出现的几起自杀案例,就发生在我们本县,这会给听课者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如果换位思考的话,绝不会好的。
我想这不是教育应该给学生的,更不是我们这堂课应该达到的目的。
生命虽然也沉重,但对于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初中生来说,生命应该是美好的,充满希望和活力的。
我们想到了如何来出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却没有想到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副作用。
正如有些电影电视剧中的那些犯罪、凶杀手段,虽然其结果都是正义战胜邪恶,但总难免被人误解或断章取义,变成了犯罪教学片。
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育绝不能这样!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发觉,很多时候与其直截了当的面对负面,不如拐个弯来正面引导。
2、材料内容有的不新颖,有的不适合在初中学段的学情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对于赛课而言,上叙方案中的材料并不新颖,有些是其他版本教材中相关主题的材料,比如“非典病人的感悟”就是师大版教材中的一则材料;有些是是已经被使用过多次的,比如“剖腹产”和心跳,在小学课堂中我就曾听到过有老师用到了,对父母养育恩情,和感悟生命;还有上叙两种情况兼而有之的,比如汶川地震中的死伤者。
由此我们获得了两个方面的认识和教训:(1)材料不新鲜或不适应初中学段的学情,便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不能引起学生的较深的主动思考,也就不能达到预设的课堂效果了。
(2)正是由于此,课堂中学生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观的形成都变成了老师填加给学生,而非由学生通过活动、探讨主动感悟而获得。
(3)“剖腹产”材料在小学阶段使用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且在这里用稍不小心便会有跑题之嫌,用于对母亲的感恩会更合适。
当然,教无定法。
是不是材料陈旧了些就一定达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了?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巧妙的使用和引导。
基于以上反思,我们设计了第二套方案:(二)第二套方案及反思:导入:学生观看“千手观音”的视频,谈对此节目背后故事的了解。
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这群残疾生命带给人的震撼和享受;活动一:提问:你觉得它美吗?美在哪里?目的: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滋味;活动二:学生谈自己或他人生命中的苦与甜。
目的:结合生活感悟生命的滋味;活动三:学生结合“心理医生”材料,当心理医生。
目的:解惑导行,正确认识生命中的苦与甜;活动四:学生猜想“王家岭矿难”中一矿工被救后第一件事就打电话给家人的感人细节。
目的:体会生命对他人、社会的重要。
活动五:填写并交流“我很重要”话题。
目的:反观自我,认识到自己生命之重要;活动六:学生看“一初中生写给校长谈想要轻生的信”,学生以校长身份回信。
目的:入心明理,指导实践;结束语:“生命只有一次”!酸甜苦辣都是生命的滋味,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正确地认识它,也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花都开得灿烂无比。
我们是这样考虑的:教材提供的话题顺序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先感受生命之美、感悟生命的滋味,再体会生命的重要。
除非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和必要,我们就不改变它的顺序了。
设计备课时我们充分尊重教材内容的安排,和精心体会教材的设置意图。
先感受并分析“千手观音”节目中的聋哑人和自己生活中所面对的生命中的苦涩和不公,正面引导学生感受生命中的苦与甜,再结合当时的热点时事“王家岭矿难”中的感人细节,领悟生命的重要。
这样步步渗入,和学生开展交流,加上老师的引导点拨,让珍视和善待生命的情感态度渗入学生心田。
比起第一套方案来说,这套方案更务实求真、朴实自然,并能结合时事和学生真实案例加强正面引导,每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出现也都做了相应的铺垫,而不显生硬和强加灌输给学生。
然而通过试教与研究我们也发现了如下问题:1、导入用的是0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片段,因为材料已经不新颖,而没有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再者此材料让人感觉用作“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中课题的引导会更合适。
2、课堂的活动没有打开,不是通过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来达到目标,而是通过问题的提出结合学生的回答来达到的,这就变成一般意义上的问答课的了。
这样课堂就显得平实,没有高潮的出现,或者说没有为高潮的出现预设铺垫和预留时间。
当然这也与执教老师的临场把握,和对预设与生成的把握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生命教育而言,学生有没有情感的爆发和共鸣,无疑是本堂课目标有没有真正达到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3、最大的问题在于情境的创设。
并不是说这堂课没有情景的创设,而是情境创设不够到位、充分。
就本堂课使用的素材而言,比如说《千手观音》的短片观看,首先因为不新颖,再者因为可能会有歧义的产生,那么它能在这堂课上激起学生心中多少的浪花?比如说“矿工打电话”但用图片的形式,过于单一,而学生的感管刺激不强烈,如果用短片或音乐配录音的方式,则更能将素材的内容挖掘得更深些,从而对帮助学生引出更多的思考和感受。
4、对于一堂赛课而言,课堂的创新之处和特色在哪里?课堂的高潮部分又在哪里?以上两次尝试都不太如意,我们也还曾试图以“人的一生:生老病死”为思路,从见证生命的奇迹,感受生命的历程等方面来突破,也正如开头我谈到的那样,我们每天都拥有生命,但要讲清楚它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再一次陷入了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
痛定思痛、何不跳出圈子来思考问题?终于苦苦挣扎的蝴蝶破茧而出,这便是我们的第三套方案,也是在省赛课中或一等奖的一套方案:(三)最终方案及反思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因此,使政治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1、主要素材的使用:我们找到一段凤凰卫视关于“白血病女孩谭言歆”的访谈视频素材,经过我们的加工处理、去粗存精,赋予了材料新的生命力和针对性,为我所用,让它成为了诠释“生命滋味”的绝好材料。
以其语言针对性极强和说服力极强的特点,引发了学生对“生命滋味”的深入思考。
在这基础上结合事迹生活感受,让学生再来谈他们熟悉的人的“生命中的苦与甜”,这样由彼及此、由远到近由视频到生活、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多角度的深入感悟“生命中的苦与甜”就是“有苦有甜、苦中有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