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书法作品欣赏(官方公开版)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高清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高清我跟你们说啊,启功先生的那可真是书法界的宝藏啊。
这就好比是一座装满了奇珍异宝的神秘城堡,每一首绝句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想象一下,当这些绝句以高清的形式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你原本只能透过雾蒙蒙的玻璃看一幅绝世名画,现在突然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无比。
你看那一笔一划,就像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在纸上跳动。
我有个朋友,他之前对书法一知半解的,就看了一眼这高清版的,就惊得下巴都快掉了,直呼“我的天呐,原来书法还能这么有韵味!”这里面的每一首绝句都像是启功先生在和你面对面聊天,他就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者,给你讲述着书法的历史、风格、技巧等各种趣事。
比如说他在讲某个书法家的风格时,就像是在介绍一个老朋友的独特个性。
他说这个书法家的字飘逸得像天上的云彩,那字里行间的洒脱劲儿啊,真不是一般人能学得来的。
我还听说啊,有个书法爱好者,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绝句,专门找了很多书法作品来对照着看。
他就跟周围的人说:“这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书法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
”可不是嘛,这里面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
从这些高清的绝句中,我们能看到启功先生对书法的热爱简直如同燃烧的火焰,炽热而持久。
每一个字里都透着他对书法艺术深深的敬意。
你要是看到了,难道不会被这种热情所感染吗?就像你走进一个充满欢乐氛围的派对,你不自觉地就会跟着兴奋起来。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法著作,它更像是一部生动的书法纪录片,用文字的形式记录着书法的点点滴滴。
我有时候就想啊,要是能穿越到启功先生创作这些绝句的时候,在旁边看着他挥毫泼墨,听他一边写一边念叨着这些绝句,那该是多么奇妙的体验啊。
我觉得啊,不管你是书法的老手还是新手,这都值得你去好好品味。
它就像一道美味佳肴,不管你是什么口味,都能从中找到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
所以啊,别犹豫了,赶紧去领略一下它的魅力吧。
墨香集—名人佳作.启功书法《题画诗》
墨香集—名人佳作.启功书法《题画诗》墨香集—名人佳作启功书法《题画诗》启功肖像《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懋一先生正腕。
一九八五年夏,启功。
杜甫《浣花溪畔四首之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的古诗作品《赠汪伦》启 功(当代)竹石图题诗句启功 1991年作 双清图 镜心启功 1947年作 林亭秋霁 镜心启功题画诗·白荷图 神工碾玉为花冠,又散翠羽成浮钿。
沉泥肥护根如船,露珠不定汞走盘。
纤芦列作箜篌弦,清风持拨断续弹。
水中万象同此天,无边澄碧相新鲜。
贺监落井水底眠,清凉所喻言非玄。
松煤□处五色全,画不能工化有权。
江湖入手鱼脱渊,高吟早证虾蟆禅。
深冬灯下戏墨,启功并题,时年八十又五。
钤,印:启功之印、元白。
启功题画诗·白荷图启功题画诗·白石词意图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丁亥冬日用明贤淡雅之笔写白石词意 启功(一九四七年作)启功题画诗·苍松新箨(tuò唾)图 从来造化本无私,喜见松苍竹茂时。
抱雪凌阳嘉荫远,好培修萚长新枝 启功并题 落款文字:献给为培养新一代而辛勤劳动的教师职工和未来的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们。
北京师范大学敬赠 一九八六年 春节启功题画诗·长松鬰(yù郁的繁体字)鬰长松涧壁生,亦高亦下半天青。
偶然遥和风篁韵,如听琴台万古生。
启功画并题。
启功题画诗·翠竹 平阳池上亚枝红,怅望山邮是事同。
还向万竿深竹里,一枝浑卧碧流中。
东风、杨江同志之属即正,启功八十又一。
钤印:珠申、启功、功在禹下 启功题画诗·烟雨停帆 启 功 启功题画诗·翠竹 舟行豁目矮推篷,雨里潇湘万绿浓。
水竹本无今古异,只令人忆所南翁。
壬申仲夏坚净翁启功 启功题画诗·丹崖翠竹图 索句深宵兴不孤,扬眉忽见晓曦初。
历届中国书协主席作品赏析启功
历届中国书协主席作品赏析·启功历届中国书协主席作品赏析·启功原文地址:古风"href="/s/blog_7e347e4d0100qr9p.ht ml" target="_blank">历届中国书协主席作品赏析·启功(二) 古风作者:长林书法【文化桥·大家启功墨迹】附后:历届中国书协领导机构名单第二届书协主席:启功古风" alt="[转载]历届中国书协主席作品赏析路启功(二) 古风"src="/DownloadImg/2012/12/1 020/28822722_1.jpg"real_src="/DownloadImg/2012/ 12/1020/28822722_1.jpg">古风" alt="[转载]历届中国书协主席作品赏析路启功(二) 古风"src="/DownloadImg/2012/12/1 020/28822722_2.jpg" width="500"real_src="/DownloadImg/2012/ 12/1020/28822722_2.jpg">启功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因病于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逝世,享年93岁。
--------------------------------------------------------------------------------------------------【文化桥·启功墨宝欣赏】古风" alt="[转载]历届中国书协主席作品赏析路启功(二) 古风"src="/DownloadImg/2012/12/1 020/28822722_3.jpg"real_src="/DownloadImg/2012/12/1020/28822722_3.jpg">1.启功先生的全名为爱新觉罗·启功。
专业赏析启功先生的几幅作品:一代书法大师就是不一样
专业赏析启功先生的几幅作品:一代书法大师就是不一样中国的书法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它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也因为如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书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欣赏书法。
所以如何去欣赏书法,也就日益成为书法爱好者和书法欣赏者谈论的话题。
启功先生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有话说,中国书法,继启功之后,再无大家了。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你看看中书协乃至民间很多书法家,目前为止,超过启功的还没有。
今天,笔者专门罗列出启功先生的几幅作品,做重要赏析,还望各位网友批评指正。
(一)释文:若道春风不解意,如何吹送落花来。
一九八五年春,启功书。
赏析:这是一幅启功先生于一九八五年春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用笔恪守中锋,力贯毫端,沉稳挥运,大起大落。
其起落转折,处处着实写来,轻松自如。
单个的字形修长,上紧下松,圆转秀劲,结体优美,比起启功先生一九九〇年以后的作品来,虽然风格上还未能“独标孤瘦”,但也显得笔力沉雄,圆中有方,丰润迷人。
首字“若”开笔写得大而重,以引领全篇,并定出了此幅作品的基调。
第一行的三个字写得较为规整沉稳。
“春”字的撇和捺开合有度,使整个字显得秀逸多姿。
写到“风”字时,行笔开始较为放纵,以圆转的笔调疾速劲健而出,有飞动之势。
接着将“不”和“意”字写得小而稳。
而第二行的字,也大小参差错落,有开有合,无不如意。
第三行的“如何吹送”四个字,点画更加跳跃,圆转欹侧,笔势连贯,有如一股劲风扑面而来,这正好切合了字义。
末行“落花来”,复归稳重,如朵朵落花,掷地有声。
落款两行写得轻松飘逸,似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上下款各钤印一方,首尾呼应,落落大方。
总之,整幅字的用笔妙在方圆并用,不方不圆,亦方亦圆。
或体方而笔圆,或笔方而体圆。
既十分得体地注意到了点画的方圆变化,又充分地把握住了置陈布势时的擒纵关系。
整体上充满了朴拙平实的气氛,从而使这幅作品凸现出淳厚优雅的美感。
(二)释文:上方部分为“鹅群。
坚净翁书”。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原图及详解(61)
"枣石"与"硬黄",古代书法的载体画谈艺录2016-04-12 12:20:48这个系列的文章今天已经过了一多半了(共100篇,现在是第61篇),之前的文章里,我们经常会提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枣石,一个是硬黄,恐怕后面的文章还会有提到,索性一边解释启功老先生的诗,一边把这两个概念彻底理清一下这两个概念。
我们今天看启功老先生的《论书绝句》的第六十一首,原诗是:数张,都成阁帖返魂香。
看枣石迷离处,意态分明想硬黄。
我们逐句解释一下:第一句,晋代西陲纸数张,指的是楼兰出土的晋人书。
这里指的应当是《流沙残简》。
1899年至1902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唉,又是一个外国人)在古楼兰遗址首次发现了汉晋时代的木简与文书残纸。
到了1909年中国著名学者罗振玉辗转得到这些资料,王国维(就是那个说人生三境界的王国维)共同研究,子1914年出版了《流沙坠简》一书,书中同时收人了楼兰出土的文书残纸。
书中最早为三国曹魏嘉平四年(252),最晚则为西晋永嘉四年(310),包括书信、公文、簿籍、杂记等。
纸数张,其实,这样的资料是不少的,因为珍贵,所以,以纸数张称呼。
第二句,都成,都成为。
阁帖,各种传承下来的书法碑帖拓本。
返魂香,一种令人再生的香。
上下文结合起来,意思是说,看到了楼兰出土的晋代西陲墨迹,再看阁帖,就能看到书法的生福口活力了。
第三句,回看,回头再次审看。
(雕版印刷刻版)枣石,这里指碑刻。
因为最早的时候,人们为了保存书法作品,通常是把书法作品刻在木头上,而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木质比较细密的木头来做为雕刻材料,比如枣木、梨木。
因为这些木头木质硬实,不容易变形、损毁,因此,在早期就做为保存书法的最好手段。
唐代雕版印刷术发明后,雕刻枣木、梨木制作印刷母版的工艺越来越成熟。
逐渐从印章、短文,发展到成为大篇内容文章的载体。
再后来,人们发现刻在木头上的字迹到底还是木头,经过岁月磨蚀之后,还是容易损毁,破败,于是又开始把书法作品刻在石头上,就是后来的碑刻。
启功书法作品欣赏
03
字形美:启功的书法作品字形优美,线条流畅,既有骨力,又有韵味,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启功书法作品的技法分析
01
笔法:启功的书法作品笔法丰富,既有传统的笔法,又有自己的创新,使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结构:启功的书法作品结构严谨,笔画之间的间距适中,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
03 韵律:启功的书法作品韵律优美,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启功书法作品欣赏
DOCS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启功书法艺术的魅力
启功书法艺术风格特点
• 楷书:启功的楷书以严谨、端庄、秀美为主要特点,结构严谨,笔画清晰,既有古代楷书的传统韵味,又有自己 的独特风格。
• 严谨的结构:启功的楷书结构紧凑,笔画之间的间距适中,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 • 端庄的笔画:启功的楷书笔画挺拔有力,起笔收笔都非常讲究,给人一种端庄大气的感觉。 • 秀美的字形:启功的楷书字形优美,线条流畅,既有骨力,又有韵味,给人一种秀美的感觉。 • 行书:启功的行书以流畅、潇洒、奔放为主要特点,笔画舒展,结构灵活,既有行书的飘逸,又有楷书的严谨。 • 流畅的笔画:启功的行书笔画流畅,起笔收笔都非常自然,给人一种潇洒自如的感觉。 • 潇洒的结构:启功的行书结构灵活,笔画之间的间距较大,给人一种奔放的感觉。 • 奔放的字形:启功的行书字形奔放,线条有力,既有行书的飘逸,又有楷书的严谨,给人一种豪放的感觉。 • 草书:启功的草书以豪放、奔放、磅礴为主要特点,笔画狂放,结构自由,既有草书的气势,又有楷书的骨力。 • 豪放的笔画:启功的草书笔画狂放,起笔收笔都非常大胆,给人一种奔放的感觉。 • 磅礴的结构:启功的草书结构自由,笔画之间的间距较大,给人一种磅礴的感觉。 • 草书的韵味:启功的草书既有草书的气势,又有楷书的骨力,给人一种独特的韵味。
启功书写的《千字文》
启功书写的《千字文》
启功先生书写的《千字文》是书法爱好者学习和收藏的重要范本。
启功,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书画家、诗人、国学大师,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1972年)书写了《千字文》,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其长篇书作中的扛鼎之作,兼具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成为后学临习“启功体”书法的范本。
启功先生一生书写过几本《千字文》,其中包括楷书版本和行书版本。
他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启功先生的《千字文》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启功书法作品欣赏
启功书法作品欣赏(转)楷书-流光可惜楷书-绿水行书-枯木竹石行书-题九江瑟琶亭行草-苏轼词句行书-题墨梅行草-自作诗楷书-启功七言联楷书-启功七言联26月30日凌晨,我国著名国学大师、书画大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当天下午,记者赶到北京师范大学。
启功先生的灵堂里,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
从校门到灵堂,每个人都会看到先生书写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名,会看到先生书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会看到百年校庆时先生书写的纪念碑座上的文字:“木铎金声一百年”,字迹遒劲从容,如石之坚,似水之净。
记者与先生有过几面之缘,听他说话和发言,那轻松的语句、自如的神态、幽默的表述,让听者如坐春风,不由使人想起“大象无形,大音稀声”。
他与人见面时笑容温和、憨态可掬,还有双手抱拳施礼的可爱形象,真应了他生前欣然认可的雅号“大熊猫”。
“杂货铺”与“百科书” 先生称主业是教书育人世人多以书画家论先生,其实,他有着许多光辉的头衔: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还担任着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可谓一代著名“杂家”。
尽管涉猎广泛,但是先生常说他的主业还是教书育人。
先生复姓爱新觉罗,满族人,1912年生于北京。
幼时即备尝父祖早逝的生活艰辛,高中未毕业便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1933年,启功得以结识著名史学家、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
陈校长对他的评价是“写、作俱佳”,而启功则称陈垣先生对他有再造之恩,并用“信有师生同父子”来形容两人的关系。
在陈校长安排下,他先后在辅仁附中、辅仁大学美术系和国文系任教,从此再没有离开教育岗位。
1945年,他在辅仁大学先后教授国文、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历代韵文选等课程。
1952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启功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上世纪80年代,他先后创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2000年又与著名学者钟敬文先生等创办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基地。
启功书法欣赏.
启功书法欣赏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市人。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
著作等身,主要代表作有《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古代字体论稿》等。
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要职。
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北京。
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
他为促进祖国教育事业,报答老师教育之恩,延绵陈垣先生的教泽,用出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
启功先生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
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
身无名,一齐臭。
一个中学生,当了副教授。
知识不广博,专业参不透。
大名扬天下,本事还不够。
高度达不到,低了不愿就。
被打成趋左,也被判右派。
脸是有点圆,脸皮不够厚。
妻子已先亡,至今没有后。
丧礼犹如新,我病仍照旧。
今年六十六,却也可算寿。
想那八宝山,离我也不远。
论起我生平,谥字可叫陋。
皮囊本无名,不如与同臭。
启功先生写这样一个墓志铭,可谓是看透人生,颇有道家风骨。
简单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又将自己说的一文不值。
最后说到,这身体本就是一幅臭皮囊,死又何惜。
(1.确能赏识。
也指真能赏识的人。
《南史·王昙首传》:“知音者希,真赏殆绝。
”金元好问《别周卿弟》诗:“苦心亦有孟东野,真赏谁如高蜀州。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玉版》於未进时,拓者甚众,世不为重,有真赏者,已知宝爱,近则杳不可得。
启功:书画碑帖全能的鉴定家
28启功:书画碑帖全能的鉴定家□ 王连起2005年夏,启功先生逝世,我在纪念先生的文章开篇写道:“启功先生逝世,中国失去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一位并世少有的伟大教育家,一位独步当代甚至不让古人的大书法家,一位可以说完美继承了中国文人画优良传统的画家,一位才思敏捷而又能入古出新的诗人,一位古书画碑帖全能的权威鉴定家;于我,则从此失去了一位悉心指教关心、爱护我的恩师。
”从1978年至先生逝世,我大概是向先生登门请教最勤的人之一。
每看到各色人等向先生求字、求画,无论春秋寒暑,无休无止,我便不由得想起元代诗人方回写赵孟頫的诗:“不合自以艺能累,天下善书今第一……小者士庶携卷轴,大者王侯掷缣帛。
门前踏破铁门限,苦向王孙觅真迹。
”都是旧王孙,都有各方面超人的艺术才能,正缘于此,先生同赵孟頫还有一个非常相似之处,这就是元诗四大家之一的杨载在赵孟頫行状中说的:“然公之才名,颇为书画所掩,人知其书画而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而不知其济济之学。
”所以,我虽然这里谈的是古书画碑帖鉴定,但行文伊始,还是要把先生的学术和教育成就放在前面的。
最近看到一种分类法,将三位鉴定家老先生各自贴上一个标签:徐邦达先生是技术鉴定,谢稚柳先生是艺术鉴定,启功先生是学术鉴定。
还有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讨论《溪岸图》时的美国的高居翰、方闻和中国的启功,也都各给定了一个什么派,启先生大概是经验派吧。
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除需要艺术本身各方面的知识外,还需要其他一切有助于鉴定的学问。
术业有专攻,专家各有所长,绝不能偏废,也不能以此代彼,用简单的名派称谓来区分,是不准确的。
徐邦达先生解放初至“文革”结束确实搁置了画笔,但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是成名的画家了,其书法笔法变化之丰富,亦为当代少有。
启功先生早年是为了题画才发愤练习书法的,其画名,特别是书名更是无法否定的。
另外,更有人将传统的书画鉴定方法称之为“眼学”鉴定,而将依靠科技手段检测的方法称为“科学”鉴定,并将二者对立起来。
《启功论书法》原图以及详解
《启功论书法》原图以及详解这套《启功论书法》是启功老先生的书法杰作。
网上有流传的清晰版本,但却大都因为仅有书写图,欠缺诗的解释和一些书法背景的解析,因此布丁下决心,打算将启功老先生这一百首诗的内容,人文历史背景等资料作一下解释和标注,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学书人,但本人的学识毕竟非常有限,每日的时间和精力也受局限,所以,只能一篇一篇地来,学者达人,一方面理解和原谅我的学识浅陋,一方面原谅我的懒惰。
并且,有更好的见解也欢迎补到评论里来,以有助于更多的书法爱好者。
特别需要注明的是,文中所引的有关图片资料,涉及版权的,版权归原出版者或所有者。
书的封面图:启功老先生自己题写的书名,老先生非常谦虚,在书名的下面写了“启功求教”四个小字,令后来书者汗颜啊。
这个就不解释了。
据启老先生说,这诗一共100首,其中前20首是20多岁的时候写的,后面的80首则是50岁以后陆续写出来的,可能有重复,有矛盾,也有调侃与幽默之类的,重复是为了反复叮咛,显得这件事重要;矛盾的地方,则是为了避免片面性,显得更加周全。
调侃是为了不那么死气沉沉,增添趣味性。
启功老先生说这是他自己的强辞夺理,我觉得说得太有道理了。
如果我们都有这种踏实的求学态度,字一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
第一首诗:诗的原文是:西京隶势自堂堂,点画纷披态万方。
何必残砖搜五凤,漆书天汉接元康。
西京,自然是指的现在的西安,因为西汉时期,国都是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之所以是西汉,是与后来建都洛阳的东汉一西一东,地理位置上有差别。
隶势,则是指的隶的体势,就是我们在看现在隶书的形体和姿态。
整句的意思是,西汉时期的隶书的形体和姿态大气堂堂。
书写的时候,第二个堂字,用了两个点替代,这在书法创作中遇到,可经常这样处理,但要注意的是,前一句与后一句的两个字如果一样,则尽可能两个字都写出来,避免断句上的误解。
第二句易解,点画姿态千姿百态,仪态万方,就是形容西汉隶书的审美姿态,非常好看。
第三句则需要交待一下背景,这首诗写于1935年,那个时候,汉居延简已经于1930年于内蒙古额济河流域的汉代遗址中被发现,上面记载了西汉末东汉初张掖地区等地的屯戍文书,但一般人肯定是看不到的,因为太珍贵了,这是可以理解的,不管是哪个政府,这样珍贵的材料,一般人都不得见。
启功 临兰亭序 高清附释文
启功临兰亭序高清附释文启功先生的《临兰亭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文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该文的高清图片以及对应的释文:临兰亭序慨然兴叹息,登临临兰亭。
此乃前人所游,所记述者已甚矣。
而余来而不登,亦已甚矣,何必再登乎?是其文化也,其山川也,其人物也,随逸乎逝者,真可谓之多情也,则吾人之生平,实系于拜华树,乘槎泛江,围棋阅经,诸事如此耳。
然而推极而陈,以此观之,则物华天宝,至矣其至也,而有凋零之叹息者,何其薄乎?临松而赋,嗟尔远人之忧,飘飘遥想,萧瑟秋风,叶落知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曾经,人事如珠,舟车望发,思悠悠以彼为家,念漫漫以全为怀,何时可乎?嗟乎!胜地自不如人意,人心自不由佳境。
既往之事,皆以悔为本,来者之人,亦以同上兹迹。
而况当此时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美,秋高气爽,相思入临,而人生几何!曾逐东溪乘舟泛五湖,及至金陵,天公似有意,吾卜其门第,侯门侍女,晏然自乐。
然后余至京口,观形势之险,念往来之难,退而过六渚,下泊顾山,人事千万,此唯游夫之得,而不专是也。
乃赋临兰亭记以寄远忧,江水东逝,时尚转蓬船,那知王粲之放旷,引喻奏议,自有来者之迹;论道唐虞,莫不称瑞;远人唯好,独不及此,何可胜哉!观古今之所求,皆以智慧为别,而探幽必先自若,所以跳荡于诸子百家之门,而强自推移于一孔之厅,所以游荡于黄州之野,跋涉于临安之间,而触情于松花江之滨,茫茫然寄身于草堂之外,临风而泣,可不哀哉!Ah! how I sigh with emotions profound, as I gaze on Lin T'ing that lies far away, beyond the Jade Fountain, where the people who have gone before have long since recorded their passing. And yet though I am here, like one who comes but to look and not enter, as it were--after all, what difference can it make to me if I go there myself or not?For when I view this site, the cradle of nature,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and streams, the people as well, all so boundless and free-flowing, my heart is filled with suchspirit and sentiment that I feel I must be supremely emotional. Indeed, my entire life has been devoted to revering the flowers which adorned the courtyards, boating along the river on a bamboo raft, playing a game of go or reading from a classic. These have been the occupations of my lifetime.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if we take a more profound look,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of the world are at their most splendid here. And yet, despite the splendour and the wealth around us, how often we lament the falling away of autumn leaves, and decry the fleeting hours of our existence.As we stand here, gazing up at the green pine trees, we may well feel a sense of homeward yearning. In the cool autumn breeze the leaves are falling, the reeds are swaying, the dew turns to frost, and one thinks perhaps of a dear one who dwells in the distant water-region. Though the road to this place is long and very difficult, once one has arrived, one finds all things shining like pearls--the boats and the carriages set out to go, and one feels that 'tis here indeed that one's heart truly lies.Ah! though the beauty of a place may not always live upto one's expectations, it is the heart of the individual that must respond, and not the outward surroundings. We may always look upon past events with a sense of remorse, and we may always hope that those who follow will know the real essence of this place. And at a time like this, when the clear autumn skies and a pleasant breeze swell our thoughts with yearning, what is the purpose of all our lives, after all?In days gone by I rode on a boat on the Eastern Creek and rowed through the Five Lakes--at length to find myself here in Chin-ling (Nanking), where fate has seemingly laid my destiny. Within the walls of the Duke, the daughters of the great are retired and at leisure. Then, passing through Jing-k'ou (Chin-ling's port), I found the dangers of the place too great, a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journey too long, and so I passed by Wu-jou and down to Mount Ku to await my time. Amidst all these great events of my life, apart from travelling about the world, none has held greater merit for me than to be known as just another travelling scholar.Thus I write this note on Lin T'ing, in the hope of communicating with those who are far away. The river flows to the east, time of course is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one day a mere drifting boat will finally arrive at the other shore. Who would realize that Wang Ts'an, carefree and happy, could spur us on to high achievement, by setting an example in his writings; or that Tang and Yu had offered spiritual blessings which never waned. And yet despite these salutary aspects of travel, none can compare with this gorgeous spot. And so as I reflect o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we see that though intelligence and wisdom have always been sought out, it is in the pursuit of the mysterious that one must first discover the power of the self. This allows us to chant our songs withthe Masters past and present, and to find nourishment for our souls within the halls of others. And so we wander about the fields of Huang Chou, and trek across the regions of Lin-an, and as we stand before the banks of the Sung-hua River, we are filled with a sense of eternity. It is in this flimsy thatched temple that I live my life, and though the wind may blow its last breath, I shall remain and dwell forever here, simply praising the Master for his kindness, whilst the tears roll down my cheeks.。
公开课启功中华书法(全4讲)
《寒食帖》等。
元明意境
元明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变 革时期,出现了赵孟頫、董其 昌等具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
元明书法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 达,追求清新、自然、含蓄的 艺术风格。
元明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赵孟頫 的《洛神赋》、董其昌的《临 河叙》等。
清代书风
清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总结时期,出 现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和个性风格的 书法家。
启功先生致力于书法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当代书法教育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要推广启功书法的教育理念,提高书法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书法人才 。
06
如何学习启功中华书法
学习方法与步骤
了解启功书法的特点和风格
学习启功书法前,首先需要了解其书法的特点和风格,包括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的 特征。
清代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郑燮的《石鼓 文》、邓石如的《篆书轴》等。
清代书法注重笔墨的韵味和变化,追 求古朴、典雅、多姿的艺术风格。
05
启功中华书法之影响与传 承
对当代书坛的影响
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
启功先生通过公开课等形式,将书法艺术推向更广泛的受 众,提高了大众对书法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促进了书法理论的深入研究
结字技法
疏密得当
合理安排字内空间的疏密关系, 使字形呈现和谐统一的整体感。
重心平稳
把握字形的重心,使字在视觉上保 持平衡稳定。
呼应顾盼
注意笔画间的呼应和顾盼关系,增 强字形的动感和生命力。
布白技法
计白当黑
将字内和字外的空白处当作笔画的一部分来安排,使整体布局更 加协调。
虚实相生
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虚实关系,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
2024年252题长松图启功
书法元素在长松图中运用
2024/2/28
题字与画面相融
01
长松图中的题字与画面内容紧密相连,相互呼应,形成了和谐
的视觉效果。
笔法在松树描绘中体现
02
启功书法的笔法在长松图的松树描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松针
的细密、松干的苍劲都与其书法风格相得益彰。
墨色营造氛围
03
通过运用不同的墨色,长松图营造出了一种古朴、清雅的氛围
与时尚品牌合作,推出联名款产 品或将长松图元素融入时尚设计 。
2024/2/28
01 02 03 04
影视娱乐领域合作
将长松图作为影视作品的创意元 素或背景,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 话题性。
教育领域合作
与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将长松 图作为美学教育的素材或案例。
24
推广策略建议
在国内外重要美术馆、画廊举办 长松图主题展览,吸引观众关注 。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符合当代审美趋势
在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精 神层面的追求和审美体验。长松 图所蕴含的自然之美和人文精神 ,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趋势和精神
需求。
2024/2/28
20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
01
弘扬民族精神
02
传承艺术技艺
长松图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之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通过欣赏和传承长松图精神,可以激 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艺术价值
长松图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和精神寓意,是启功先生艺术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
社会影响
长松图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中国传统书画 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还激发 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启功《千字文》高清版
启功《千字文》高清版启功(1912.7.26—2005.6.30),中国书法家,书画鉴定家。
字元伯,一作元白。
满族。
姓爱新觉罗,雍正帝九世孙。
长于古典文学、古文字学的研究,曾在辅仁大学任教。
1949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著《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论书绝句百首》等,出版《启功书画留影集》以及多种书法选集。
因病于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逝世,享年93岁。
【1】《千字文》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2】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3】丽水,玉出崐岗。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4】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5】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6】归王。
鸣凤在树,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7】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8】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9】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10】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清。
似兰【11】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12】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13】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14】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15】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16】自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