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白求恩》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读感知全文主要内容,然后把握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

2.事实论据的论述和正反对比的作用。

3.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并理解这种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

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没多久,对议论文的阅读方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结合具体语句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区别及议论文的要点。

2.掌握夹叙夹议、对比论证的写作方法。

3.掌握文章的层次,及文章语言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写的,写于1939年12月21日。

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4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晋察冀边区是我党新开辟的抗日根据地,战斗频繁,条件艰苦,医疗工作的任务很繁重。白求恩同志夜以继日地投身于为八路军伤病员医疗的工作中。。1939年10月,白求恩在给伤员医疗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在横线上补充你不太熟悉的词语,查找工具书解决问题。

派遣.( qiǎn) 狭隘.(ài)满腔热忱.(chén)拈.轻怕重(niān)

以身殉.职(xùn)鄙.视( bǐ)冀.( jì)

2、解释词语:

拍轻怕重:麻木不仁:

漠不关心: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狭隘:

3、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论点:是议论文的中心,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事实论证,数据论证等,论证方法是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方式。

论据:是提出论点的理由或根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三、合作交流

1.本文赞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自读课文,画出记叙性的语句。

(让学生获得“夹叙夹议”的初步认识,也可让学生明白一段话的中心往往是议论性的语句。)

3.梳理结构

找到文章中每一段的中心句,并概括每段的要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要点:

(1)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2)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4)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讨论,今天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应当如何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学生讨论发言。

五、课堂总结

本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运用对比的手法,既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崇高品质,又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语言朴实、准确、精练,感情真挚感人,极有号召力。希望同学们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勇敢、坚强、讲奉献的人。

第二课时

知识链接:写一件事,既可以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谈你对这件事的认识,谈这件事所反映的问题,帮助别人认识这件事的意义,明白其中的道理。前者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后者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到底用哪种表达方式,要由写文章的目的来决定。《纪念白求恩》一文主要是赞扬白求恩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因此,文章以议论为主,但文中也有记叙的成分。

1.找出文章记叙与议论的句子,然后细读议论的句子,思考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

(这段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又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①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情景;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证明论点提供事实论据。

②详略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要详尽、具体、生动、突出中心;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简明、概括、扣住论点。)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对白求恩作一简单的介绍呢?

(先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作简述,是论述白求恩具有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论据,成为全文论述的基础。从阅读角度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理结合,议论的逻辑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强了。

3.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

(介绍完白求恩同志之后,用一个设问句:“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引出要议论的道理,然后用“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概括了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揭示出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点名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4.课文第1段中这样评论道:“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前面写的是“两种精神”,后面只是说学习“这种精神”,两种之间是否有矛盾?

(这种精神实质上是统一的,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具体表现。)

5.自读课文2、3段,探讨以下问题。

(1)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用了什么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并完成下表.

(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

(2)第二、三段中运用了不少成语,请找出来,解释其意思,议论运用成语有何好处?

好处:成语言简意赅,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汉语的成语非常丰富,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当注意积累并能准确地运用。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些成语做成读书摘记。

6.研读课文最后一段

(1)找学生朗读记叙的内容,体会在叙述中表达了毛泽东同志什么样的感情?(朗读应体现作者的感情,语气要平缓,略带沉重。)

“只”表达了遗憾之情。“仅”表达了歉疚和痛惜的心情。又用沉痛的语气直抒自己对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悲痛心情,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