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宿建德江》赏析
《宿建德江》诗意
![《宿建德江》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a33454f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a.png)
《宿建德江》诗意
古诗《宿建德江》的意思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原文如下: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如下: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六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详解+赏析
![六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详解+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b835cd168884868662d650.png)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注释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宿建德江》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古诗-赏析_0
![《宿建德江》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古诗-赏析_0](https://img.taocdn.com/s3/m/0b7b627ae518964bcf847cd5.png)
《宿建德江》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古诗-赏析⑴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江水清澈,府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⑵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3 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乡愁的思路和手法。
答: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孟浩然《宿建德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孟浩然《宿建德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4、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答:原野辽阔无垠,天地相连,天比树低,水月映照,仿佛月在身边。
描景状物非常真切动人。
5、”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答: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
6、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答: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
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
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统摄全诗内容的是“愁”字。
2.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移舟泊烟渚”,此句点题兼写环境。
“移舟”点出江行,“泊”字点出题面上的“宿”字,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也体现了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3.“日暮客愁新”中“新”有何内涵?答:“新”的内涵丰富。
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即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小学语文部编版必背古诗文125首含诗词解析——087宿建德江
![小学语文部编版必背古诗文125首含诗词解析——087宿建德江](https://img.taocdn.com/s3/m/1e055d879b6648d7c0c746bd.png)
087《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
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1)移舟:划动小船。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4)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5)野:原野。
(6)旷:空阔远大。
(7)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8)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博文小故事
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高开家高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问。
《宿建德江》应当就是在其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宿建德江(拼音版翻译与赏析)
![宿建德江(拼音版翻译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4e786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2.png)
宿建德江(拼音版翻译与赏析)宿建德江(拼音版翻译与赏析)sù jiàn dé jiāng宿建德江mèng hào rán孟浩然yí zhōu bó yān zhǔ移舟泊烟渚,rì mù kè chóu xīn日暮客愁新。
yě kuàng tiān dī shù野旷天低树,jiāng qīng yuè jìn rén江清月近人。
翻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的忧虑又回到客人的脑海里。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碧水明月,让人亲近。
注释:1.建德河:指流经建德(今浙江)西部的一段新安江。
2、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3.野:袁野。
匡:又宽敞又宽阔。
低矮的树:天空低矮,似乎与树木相连。
4.客:指作者本人。
担心:担心想家。
5.月亮接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似乎在接近人。
赏析一:《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写景名篇。
读这首诗不难,难的是代入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心情。
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方法,可以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我们先来看这首五绝的平仄格律。
“移舟泊烟渚”,“平平仄平仄”。
这个是属于我们原先讲过的平仄四种基本格式的第三种:“平起不押韵”(有疑问的关注我去看以前关于格律诗平仄的回答)。
常格是“平平平仄仄”,那里使用了变格,将三四字的平仄互换了一下,适合表达恬淡,从容的心境。
可是平仄关系还是按照常格处理,根据格律诗“对”的原则,得出第二句平仄关系:“仄仄仄平平”。
再根据“粘”的原则,第三句和第二句发音相似,可是不押韵,所以推出第三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再根据“对”的原则,得出第四句:“平平仄仄平”。
《宿建德江》原文注释及简析
![《宿建德江》原文注释及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f52c4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a.png)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词释义】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旷:空旷。
江清:江水清澈。
【古诗今译】
行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江中沙洲,日落黄昏时旅途的愁思愈来愈深。
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比树还低,江水清清一轮明月离人很近。
【名句赏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此诗写旅途愁怀,构思巧妙。
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写小船停靠在建德江中的小沙洲边准备住宿。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
这就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但新愁何在,作者没有明说,却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日暮风景:茫茫旷野,天幕低垂,似要笼罩一切;清清的江水中,只有一轮明月,
在舟边荡漾。
在这茫茫四野、悠悠江水中,惟有明月来陪伴孤独的游字。
明月让他获得了慰藉,也使他平添了更多的新愁。
“愁”是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宿建德江》原文及翻译赏析
![《宿建德江》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d5f8c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5.png)
《宿建德江》原文及翻译赏析《宿建德江》原文及翻译赏析《宿建德江》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古诗简介《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
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翻译/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注释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⑶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⑷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⑸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赏析/鉴赏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古诗《 宿建德江》翻译及读后感
![古诗《 宿建德江》翻译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570a9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6.png)
古诗《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翻译及读后感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篇之一,描述了作者在建德江畔宿息的情景。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翻译及读后感:
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沙头飞白鸟,洲尾落青尘。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翻译:
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江中小岛,夕阳西下客人心头新生愁。
野旷的天空低垂在茂密的树梢,江水清澈,月色近人。
沙滩上飞翔的白鸟,江洲尾端落下的青尘。
何处是归途的方向?长亭连着短亭。
读后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畔夜晚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彷徨。
作
者停泊在江中小岛,眺望着远方,夕阳西下,客人心头又添新愁。
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具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感与洞察力。
同时,长亭与短亭的连续出现,似乎象征着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和徘徊,对归途的追寻和思考。
这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孟浩然敏锐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独特领悟,值得细细品味。
关于六年级上册的古诗文
![关于六年级上册的古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a599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1.png)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及赏析•第1首《宿建德江》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江边小洲,到了日暮时分思念家乡的新愁又涌上了我这个游子的心头。
远处的原野十分空旷,天空看起来比树木还要低沉,江水极为清澈,月亮清晰地倒映在水面上,变得离人更近了。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世称“孟襄阳”。
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早年长期隐居在湖北鹿门山,曾游历东南各地,与王维、李白等大诗人都有来往。
【赏析】这首小诗创作于诗人在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漫游吴越的途中,通过刻画秋江暮色来抒发自己的羁旅乡愁,是唐人五言绝句中的写景名篇。
首句“移舟泊烟渚”照应题目,交代了停舟夜宿的写作背景,而日暮孤舟、烟雾朦胧的景象则渲染出凄清愁苦的氛围,为后文的写景抒情作了铺垫。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是全诗的中心句,正是由于苍烟落日的荒凉之景,诗人才生发出羁旅愁思。
“新”这一字用得很巧妙,好像是说诗人本无愁,却被这哀景给撩拨动了心弦,从而新生发出来愁苦一般。
其实,把日暮与愁思联系起来,是自古有之的传统,早在《诗经·君子于役》中就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句子,来描写女子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傍晚正是一天的末尾,鸡鸭进入笼舍,牛羊下山归栏,世间万物都纷纷“回家”了,而在外漂泊的诗人却有家难回,那种原本就根植在内心的乡愁就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极见功力,由于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旷”是“低”的前提,“低”是“旷”的表现,这种“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在诗人笔下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另外,这一句虽然丝毫没有言愁,四面原野的空阔与诗人暮宿孤舟的寂寥一经对比,其中的辛酸落寞溢于言表。
而“江清月近人”也有着同样的章法,月亮在清澈的江水中倒映出来,仿佛是为了安慰诗人、陪伴诗人而特意靠得更近了些,这已经是诗人所能得到的全部慰藉。
《宿建德江》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宿建德江》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03b59de87101f69e3195e5.png)
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移y í舟zh ōu 泊b ó烟y ān 渚zh ǔ,日r ì暮m ù客k è愁ch óu 新x īn。
野y ě旷ku àn ɡ天ti ān 低d ī树sh ù,江ji ān ɡ清q īn ɡ月yu è近j ìn 人r én。
诗词注释: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诗词译文: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诗词赏析: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j ī旅l ǚ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ɡu ǎn ɡ袤m ào 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宿建德江古诗
![宿建德江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458746692cc58bd63086bd9e.png)
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移y í舟zh ōu 泊b ó烟y ān 清q īng,日r ì暮m ù客k è愁ch óu 新x īn。
野y ě旷ku àng 天ti ān 低d ī树sh ù,江ji āng 清q īng 月yu è近j ìn 人r én。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u ):指江中零气笼置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日洲,小洲日渚。
”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易至哉?鸡栖于时,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c086aef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3.png)
的心态,对后人有启示作用。
隐逸文化
02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隐逸文化的传统,
对后世的文人墨客有一定的影响。
诗歌艺术传承
03
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经
典传承,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04
CATALOGUE
《宿建德江》的影响与传承
对后世的影响
传承经典
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宿建德江》被 后人广泛传颂,使古代文学的精髓得以流传 。
借代
诗人通过使用“孤灯”、“青枫浦”等词语,借代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突出了诗人身世飘零、羁旅无依 的悲凉心境。
诗词意境
孤寂
诗人通过描绘“宿鸟”、“沙洲”、“ 孤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萧瑟 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 乡之情。
VS
凄清
诗人笔下的“秋江夜泊”景象,给人一种 凄清、冷寂的感觉,突显了诗人的内心感 受和情感色彩。
《宿建德江》古诗 词三首
目 录
• 《宿建德江》简介 • 《宿建德江》的文学价值 • 《宿建德江》的解读与赏析 • 《宿建德江》的影响与传承 • 《宿建德江》的改编与演绎 • 《宿建德江》的诗词鉴赏与学习建议
01
CATALOGUE
《宿建德江》简介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年),唐代诗人, 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 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 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歌多写自然 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幽淡远,以 五言古诗著称。
写作背景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离开长安赴江南吴越漫游时所作,描 绘了江南水乡的夜景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诗人旅途漂泊,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
期末古诗译文赏析-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期末古诗译文赏析-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bab48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9.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赏析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赏析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的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赏析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鉴赏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在望湖楼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小学文言文阅读】孟浩然《宿建德江》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文言文阅读】孟浩然《宿建德江》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https://img.taocdn.com/s3/m/4100fd5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f.png)
【小学文言文阅读】孟浩然《宿建德江》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文言文阅读】孟浩然《宿建德江》-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孟浩然《宿建德江》赏析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安远舟泊烟渚,日暮客恨崭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沃苏什卡]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至句“安远舟泊烟渚”,“移舟”即为移动小船;“泊”指靠岸夜宿;“烟渚”,
烟雾深邃的小洲。
这一句点了题,了解了诗人观看景物的立足点。
次句“日暮客恨崭新”,“日暮”即为黄昏时分,“客恨崭新”就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平添了忧伤。
这句写下了诗
人观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
“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
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
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
在这十
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就是触景生情,后两句就是托景抒情。
全诗浓而有味,耐人寻味。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
据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
他即席赋诗,
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
桐叶间)两句好诗。
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
宿建德江古诗
![宿建德江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ffe330bc9b89680203d825d0.png)
宿建德江古诗宿建德江【唐】孟浩然yízhōu bóyān zhǔ,移舟泊烟渚,rìmùkèchóu xīn 。
日暮客愁新。
yěkuàng tiān dīshù,野旷天低树,jiāng qīng yuèjìn rén 。
江清月近人。
【诗文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旷:空旷。
江清:江水清澈。
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近人古诗赏析及翻译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近人古诗赏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15914ea453610661fd9f445.png)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近人古诗赏析及翻译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诗赏析及翻译《宿建德江》是一首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面称建德江。
移舟:将船靠近岸边的意思。
泊:停船靠岸。
烟渚:雾气迷漫的江岸。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日暮:傍晚。
客:指诗人自己。
新:增添。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旷,空阔的意思。
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是说,原野广阔,放眼望去,远处天地相连,天似乎比树低;江水清澈,人在船上,月映水中,月光返照,似乎月离人很近。
诗句借对景色的清淡描写,烘托出孤寂的情怀,极为委婉动人。
天地寥廓,诗人却孑然一身,只有一轮孤月和他相近,寂寞的境况不问可知。
写景寓情,客愁自见。
而所描绘之景色,如一幅秀丽的写生画。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之为“神品”。
清人张谦宜认为:“‘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译文: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译诗、诗意]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328e0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7.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衍生注释:宿:过夜。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二、赏析:这首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三、作者介绍: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他的诗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四、运用片段:哎呀,那天我一个人在江边散步,天色渐渐暗下来,那感觉就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一样一样的,心里突然就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忽吹卷地风来,望湖楼下水如天。
一、衍生注释: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二、赏析: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读起来,你仿佛能看到那戏剧性的变化就在眼前展开,真是令人惊叹不已!三、作者介绍: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下暴雨,那场面,真的跟“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一样,雨点子噼里啪啦地打下来,可吓人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宿建德江》赏析
宿建德江
唐朝: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译文及注释
【译文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亮与人意合情投……】
【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2、移舟:漂浮的小船。
】
宿建德江鉴赏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和思念家人的情感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
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愁情自见。
”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
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
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人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