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炉衬侵蚀机理的研究

高炉炉衬侵蚀机理的研究
高炉炉衬侵蚀机理的研究

(完整版)体外诊断试剂风险分析报告.doc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产品名称:粪便保存液 产品描述 本粪便保存液 Tris-HCl、NaCL成分可以保持环境渗透压平衡和维持相对PH 稳定,EDTA可以螯合粪便中钙离子等金属离子从而抑制核酸酶活性防止 DNA 被降解。 1.医疗器械预期用途 本粪便保存液 Tris-HCl、NaCL成分可以保持环境渗透压平衡和维持相对PH 稳定,EDTA可以螯合粪便中钙离子等金属离子从而抑制核酸酶活性 防止 DNA 被降解。主要用于对人类粪便的保存和 DNA 提取样本的前处理。 2.可能的使用错误 2.1.本产品属于专用试剂不可用来做除人类粪便保存以外的用处。 2.2.使用量不宜太少,该保存液体积和粪便的质量比约为 3: 1- 5: 1 之间较为合适。 2.3. 该保存液应该和其他液体试剂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3.医疗器械预期用途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 表 1 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特征的判断 问题内容特征判定可能的危害 本粪便保存液 Tris-HCl、NaCL 成分 可以保持环境渗透压平衡和维持相对PH C.2.1 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是什么和怎样使用医疗稳定,EDTA可以螯合粪便中钙离子等金属 离子从而抑制核酸酶活性防止DNA 被降无 器械? 解。主要用于对人类粪便的保存和DNA 提取样本的前处理。使用方法请遵循说明 书。 C.2.2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植入?否无C.2.3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无任何接触无C.2.4 在医疗器械中利用何种材料或组分,或与医 无无疗器械共同使用或与其接触? C.2.5 是否有能量给予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否无 本粪便保存液,所处理的样本为患者的粪 C.2.6 是否有物质提供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提取?便样本,不直接与患者发生直接的接触, 无因此不涉及给予患者物质或从患者身上 获取物质。 C.2.7 医疗器械是否处理生物材料用于随后的再次否无

硫化氢腐蚀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硫化氢腐蚀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作者:安全管理网来源:安全管理网 1. H2S腐蚀机理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含有H2S气体的油气田中,钢在H2S介质中的腐蚀破坏现象即被看成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安全隐患,各国学者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虽然现已普遍承认H2S不仅对钢材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而且H2S本身还是一种很强的渗氢介质,H2S腐蚀破裂是由氢引起的;但是,关于H2S促进渗氢过程的机制,氢在钢中存在的状态、运行过程以及氢脆本质等至今看法仍不统一。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资料虽然不少,但以假说推论占多,而真正的试验依据却仍显不足。 因此,在开发含H2S酸性油气田过程中,为了防止H2S腐蚀,了解H2S腐蚀的基本机理是非常必要的。 (1) 硫化氢电化学腐蚀过程 硫化氢(H2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08,密度为1.539kg/m3。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760mmHg,30℃时,硫化氢在水中的饱和浓度大约3580mg/L。 1

在油气工业中,含H2S溶液中钢材的各种腐蚀(包括硫化氢腐蚀、应力腐蚀开裂、氢致开裂)已引起了足够重视,并展开了众多的研究。其中包括Armstrong和Henderson对电极反应分两步进行的理论描述;Keddamt等提出的H2S04中铁溶解的反应模型;Bai和Conway对一种产物到另一种产物进行的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阳极反应是铁作为离子铁进入溶液的,而阴极反应,特别是无氧环境中的阴极反应是源于H2S中的H+的还原反应。总的腐蚀速率随着pH的降低而增加,这归于金属表面硫化铁活性的不同而产生。Sardisco,Wright和Greco研究了30℃时H2S-C02-H20系统中碳钢的腐蚀,结果表明,在H2S分压低于0.1Pa时,金属表面会形成包括FeS2,FeS,Fe1-X S在内的具有保护性的硫化物膜。然而,当H2S分压介于0.1~4Pa时,会形成以Fe1-X S为主的包括FeS,FeS2在内的非保护性膜。此时,腐蚀速率随H2S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长,同时腐蚀速率也表现出随pH降低而上升的趋势。Sardisco和Pitts发现,在pH处于6.5~8.8时,表面只形成了非保护性的Fe1-X S;当pH处于4~6.3时,观察到有FeS2,FeS,Fe1-X S形成。而FeS保护膜形成之前,首先是形成Fe S1-X;因此,即使在低H2S浓度下,当pH在3~5时,在铁刚浸入溶液的初期,H2S也只起加速腐蚀的作用,而非抑制作用。只有在电极浸入溶液足够长的时间后,随着FeS1-X逐渐转变为FeS2和FeS,抑制腐蚀的效果才表现出来。根据Hausler等人的研究结果,尽管界面反应的重 2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影响因素探讨

【文章编号】:1672-4011(2006)04-0001-02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影响因素探讨 高立强,李固华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摘 要】:我国硫酸盐含量丰富,地质条件复杂,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在我国分布广泛。其影响因素很多,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硫酸盐侵蚀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希望能对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减少硫酸盐腐蚀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硫酸盐侵蚀;影响因素;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 U52213+2 【文献标识码】:B 1 概 述 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是混凝土老化病害的主要问题之一,如我国沿海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混凝土建筑物均存在硫酸盐侵蚀而引起破坏的工程实例[1]。1892年,米哈埃利斯首先发现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作用,在侵蚀的混凝土中发现一种针粒状晶体,并称之为“水泥杆菌”,实质上就是水化硫铝酸钙(钙矾石),随后的100多年里,各国学者对硫酸盐侵蚀进行了大量的、全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研究,国外开展的很早,前苏联的科学家早在20世纪初期就进行了硫酸盐侵蚀的研究,前苏联美国、欧洲等国均相继制订了混凝土抗腐蚀的有关标准,及研制出提高混凝土抗蚀性的新材料新技术,为防止和延缓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我国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期也开始了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研究,主要研究了抗硫酸盐侵蚀的试验方法和破坏机理的探索,但是硫酸盐侵蚀被认为是在所有化学腐蚀中对混凝土或水泥制品影响最大的腐蚀,我国硫酸盐含量丰富,地质条件复杂,我国在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另外在提高水泥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的相关规范中也加入了硫酸盐侵蚀的相关标准。另外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以马孝轩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在我国广大地区通过埋置混凝土桩的方法得到了我国不同土壤的混凝土腐蚀数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不同混凝土在不同土壤中的腐蚀规律,这其中就有硫酸盐腐蚀的规律,对我国的工程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鉴于硫酸盐侵蚀的对于建筑物影响的严重性,以及硫酸盐侵蚀诸多影响因素,在进行设计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将硫酸盐侵蚀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我们所期望的。 2 侵蚀机理 硫酸盐溶液能与硬化水泥浆体发生化学反应。硫酸盐溶液与Ca(OH) 2 及水化铝酸钙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石膏与 水化硫铝酸钙,生成石膏与水化硫铝酸钙后较原化合物的体积增加很大,从而在硬化混凝土中产生很大的应力,造成混凝土的破坏。水泥浆体被石膏形成引起的损坏经历一个刚度和强度的降低的过程,继之以膨胀和开裂,最后材料转变成糊状物或无粘聚力的物质[2]。钙矾石生长可达240M Pa的应力[3],足以造成混凝土的膨胀、破裂。破坏特征为混凝土的表面呈稍白特征色,损坏通常从棱角开始,进一步开裂与剥落,致使混凝土易脆而松散的状态[4]。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反应机理: Na2S O4?10H2O+Ca(OH)2=CaS O4?2H2O+2Na OH+ 8H2O 4CaO?A l2O3?13H2O+3(CaS O4?2H2O)+14H2O =3Ca O?A l2O3?3CaS O4?32H2O+Ca(OH)2 马孝轩认为[5],硫酸盐对混凝土的腐蚀规律是在初期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后期破坏混凝土的结构,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3 影响因素 影响硫酸盐侵蚀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内部因素。 311 外部因素 31111 硫酸根离子浓度 AC I(美国混凝土协会)按硫酸根离子浓度把硫酸盐溶液分为四个等级:0~150ppm、150ppm~1500ppm、1500ppm~10000ppm、>10000ppm它们分别对应为轻微、中等、严重、很严重[6]的侵蚀。溶液的浓度不同会导致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机理不同,B iczok[7]认为浓度的不同 导致生成的主要产物也不同:低浓度硫酸盐溶液与含C 3 A 的水泥主要生成钙矾石,高浓度的硫酸盐溶液与低含量C3A主要生成石膏,含量介于两者之间时主要产物是石膏 和钙矾石。在硫酸钠环境下,[S O2- 4 ]<1000ppm,主要 产物是钙矾石,[S O2- 4 ]>8000ppm,主要产物是石膏, 浓度处于中间便两者均有。在硫酸镁环境下,[S O2- 4 ]< 4000ppm,主要产物是钙矾石,[S O2-4]>7500ppm,主要产物是石膏,浓度介于两者之间便两者都有。在1991年我国颁布了“建筑防腐施工及验收规范”(G B50212-91), 在这一规范中列出了硫酸盐的侵蚀标准,当水中S O-2 4 含量大于4000mg/L为强腐蚀,1000mg/L~4000mg/L为中等腐蚀,250mg/L~1000mg/L为弱腐蚀[8]。除硫酸盐浓度之外,混凝土被侵蚀的速度还取决于与水泥反应失去的硫酸盐可以补充的速度[4]。

化工安全与防腐案例分析

化工安全与防腐案例分析 —真空制盐钛制换热器腐蚀失效实例分析 班级:xxxxxx 姓名:xx 学号:xxxxxxxx

真空制盐钛制换热器腐蚀失效实例分析 一般认为在温度不太高的NaCl溶液中,钛的腐蚀速度非常低。但是随着钛在制盐行业的大量使用,发生腐蚀失效事故也开始增多,引起各制盐企业的重视,钛腐蚀的原因大致可归为四类:缝隙腐蚀、氢损失、应力腐蚀、铁污染等,且受材质成分、设计制作、工况介质等具体情况影响,腐蚀原因往往较为复杂,多为一个主要因素诱导,几种辅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分析国内发生的两起制盐钛制换热器腐蚀失效案例。 1.案例一首效换热管腐蚀失效分析: 2004年四川某制盐厂30 万吨/年装置 检修时,发现首效换热管发生较严重的腐蚀。该加热室总共1454 根钛管,本次检修共发 现158 根换热管有不同程度的腐蚀穿孔。 已拔出的部分换热管进行检查,发现孔损、破损、脆裂较严重,有的管子从1米左右高处自然落下即断成两半或破裂,断口晶粒粗大,破裂片用手可掰断,吸氢脆化现象明显。该装置首效加热蒸汽约0.4MPa,原料卤水 为天然卤水和岩卤的混合卤水,用石灰乳预处理卤水,进罐pH约为8。该套装置首效 加热室采用某种钛合金材料,Ⅱ~Ⅳ效采用TA2 工业纯钛换热管。在检修只发现了首效换热管有腐蚀,其余各效换热管未见腐蚀现象。 1.1.化学成分分析 因抽换出的换热管已明显脆化(可以从“从1米左右高处自然落下即断成两半或破裂”看出),据此判断材料吸氢肯定比较严重,为此分别取3段腐蚀较明显的管样和1段外观形貌较好的管样分别分析气体含量。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腐蚀样中氢含量明显高于未发生腐蚀样品,据此可以判断是失效换热管可能失效的一种方式是氢损伤。 1.2.化学成分比较 采用化学分析和电镜(JSM6460)扫描 相结合的方式,对腐蚀样和非腐蚀样进行较全面的化学成分分析。分析结果与工业纯钛和钛钼镍合金的成分对比表见表2, 从表中们可以看出,腐蚀管样的Mo、Ni 含量很少,几乎可以认为未检出,而主要成分和工业纯钛(TA2)比较接近,合金元素 与钛钼镍合金(TA10)差距较大。 1.3.力学性能分析 腐蚀样和未腐蚀样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与TA2 进行对比,详见表3, 由表3可知,腐蚀管样的力学性能也与工业 纯钛一致,那么结合化学成分分析可以得出,该换热器首效管所选材料是工业纯钛。 1.4.腐蚀原因分析及其可能采取防腐 措施 由图1可以知道,工业纯钛在高温(>120℃)氯化钠溶液中较钛钼镍合金更易发 生缝隙腐蚀;由图2可以知道,在发生电化 学腐蚀的情况下,钛钼镍合金有更低的电流密度,这表明钛钼镍合金能显著改变电化学行为,促进钝化,有效降低腐蚀速率

硫酸盐对混凝土腐蚀机理及其过程

硫酸盐对混凝土腐蚀机理及其过程 通过分析商品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反应类型,阐明了商品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机理;通过对商品混凝土组分、商品混凝土内部孔隙类型及其分布、侵蚀溶液及商品混凝土所处的工作环境的研究,探讨了影响商品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降低商品混凝土组分与硫酸盐反应的活性和改善商品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商品混凝土抗硫酸侵蚀能力的思路和途径。 1.1内部和外部侵蚀 2-4的来源看,商品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侵蚀。内部侵蚀是由于商品混凝土组分本身带有的硫酸盐引起的,而外部侵蚀是环境中的硫酸盐对商品混凝土的侵蚀。外部侵蚀可分为两个过程: 2-4由环境溶液进入商品混凝土孔隙中,这是一个扩散过程,其速率决定于商品混凝土的抗渗性。2-4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过程。近年来,由于含硫酸盐外加剂及含硫酸盐集料的大量采用,内部硫酸盐侵蚀也成为研究热点。与外部侵蚀相比,内部侵蚀的化学实质也是SO2-4与水泥石矿物的反应,但由于SO2-4来源不同,内部侵蚀又具有与外部侵蚀不同的特点,内部侵蚀中,母体内部的SO2-4从商品混凝土拌和时就已存在,不经过扩散即可与水泥石中的矿物发生侵蚀反应,而SO2-4的量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少,因此侵蚀速率则随母体龄期增长而趋于降低。 2-4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钙矾石),固相体积增大94%,引起商品混凝土的膨胀、开裂、解体,这种破坏一般会在构件表面出现比较粗大的裂缝。另一方面,钙矾石生长过程中的内应力也进一步加剧了膨胀。这和液相的碱度密切相关,碱度低时,形成的钙矾石为大的板条状晶体,此类钙矾石一般不带来有害的膨胀,碱度高时如在纯硅酸盐水泥商品混凝土中形成的钙矾石为针状或片状,甚至呈凝胶状析出,形成极大的结晶应力,因此合理控制液相的碱度是减轻钙矾石危害性膨胀的有效途径之一。2-4和Ca2+的浓度积大于或等于CaSO4的浓度积时才能有石膏结晶析出。有些专家认为当侵蚀溶液中SO2-4的浓度在1000mg/L以下时,只有钙矾石结晶形成,当SO2-4浓度逐渐提高时,开始平等地发生钙矾石-石膏复合结晶,在SO2-4浓度非常高时,石膏结晶侵蚀才起主导作用。但事实上,若商品混凝土处于干湿交替状态,即使环境溶液中SO2-4浓度不高,也往往会因为水分的蒸发而使侵蚀溶液浓缩,石膏结晶侵蚀有可能成为主要因素。我国八盘峡水电站和刘家峡水电站等工程的硫酸盐侵蚀破坏都具有此特点。4作用下的化学反应。MgSO4是硫酸盐中侵蚀性最大的一种,其原因主要是Mg2+和SO2-4均为侵蚀源,二者相互叠加,构成严重的复合侵蚀。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商品混凝土本身性质 3A的含量则是决定性因素,实验证明商品混凝土膨胀随水泥中C3A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长,如图1所示。 3A含量高,且C3S含量亦高时则商品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更差,这是因为C3S水化生成大量的CH。不过若C3A含量不超过10%时,C3S的影响并不显著。从水泥本身化学成分方面改善商品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研究已进行得比较多,研制开发出了各种抗硫酸盐水泥。 2.2.1侵蚀离子浓度 2-4浓度越大则侵蚀速率越大,不过不是线性关系。环境对商品混凝土的侵蚀程度可根据硫酸盐溶液的浓度加以分级,如表1如示。 2+的存在也会加重SO2-4对商品混凝土的侵蚀作用,但如果溶液中SO2-4浓度很低,而Mg2+的浓度很高的话,则镁盐侵蚀滞缓甚至完全停止,这是因为Mg(OH)2的溶解度很低,随

腐蚀电化学实验报告

腐蚀电化学分析 杨聪仁教授编撰一、实验目的 以电化学分析法测量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速率。 二、实验原理 2-1 腐蚀形态 腐蚀可被定义为材料受到外在环境的化学侵蚀而导致退化的象。大多数材料的腐蚀包含了由电化学引起的化学侵蚀。我们可根据被腐蚀金属的表面,简便地将腐蚀型态分类,如图一。有许多类型易被辨识,但各种腐蚀类型彼此间都有某种程度的关连。这些类型包括: 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应力腐蚀 化学或两金属腐蚀冲蚀腐蚀 孔蚀腐蚀涡穴损伤 间隙腐蚀移擦腐蚀 粒间腐蚀选择性腐蚀 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 均匀腐蚀是指当金属处于腐蚀环境时,金属整个表面会同时进行电化学反应。就重量而言,均匀腐蚀是金属所面临的最大腐蚀破坏,尤其是对钢铁来说。然而,它很容易藉由保护性镀层、抑制剂及阴极保护等方法来控制。 化学或两金属腐蚀 由于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电位,因此当要将不同金属放在一起时,必须格外小心,以免产生腐蚀现象。两金属化学腐蚀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阳极与阴极的比率,也就是面积效应(area effect)。阴极面积大而阳极面积小是一种不利的面积比率,因为当某特定量的电流经过金属对时,例如不同尺寸的铜极及铁极,小电极的电流密度会远大于大电极,因此小阳极将会加速腐蚀。所以大阴极面积对小阳极面积的情形应尽量避免。 孔蚀腐蚀 孔蚀是会在金属上产生空孔的局部腐蚀类型。此类型的腐蚀若造成贯穿金属的孔洞,则对工程结构会有相当的破坏效果。但若没有贯穿现象,则小蚀孔有时对工程设备而言是可接受的。孔蚀通常是很难检测的,这是因为小蚀孔常会被腐蚀生成物覆盖所致。另外蚀孔的数目及深度变化也很大,因此对孔蚀所造成的破坏不太容易做评估。也因为如此,由于孔蚀的局部本质,它常会导致突然不可预测的破坏。蚀孔会在腐蚀速率增加的局部区域发生。金属表面的夹杂物,其他结构不均匀物及成份不均匀处,都是蚀孔开始发生的地方。当离子和氧浓度差异形成浓淡电池时也可产生蚀孔。 间隙腐蚀是发生于间隙及有停滞溶液之遮蔽表面处的局部电化学腐蚀。若要产生间隙腐蚀,必须有一个间隙其宽度足够让液体进入,但却也可使液体停滞不流出。因此,间隙腐蚀通常发生于开口处有百万分之几公尺或更小宽度的间隙。 粒间腐蚀

金属腐蚀研究报告方法

金属腐蚀研究方法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金材1101班 学生姓名:卢阳 学号:9 完成日期:2014年11月16日

金属腐蚀研究方法 ——缝隙腐蚀的研究 缝隙腐蚀是在电解质溶液(特别是含有卤族离子的介质)中,在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表面之间狭窄的缝隙内,溶液的移动受到阻滞,当缝隙内溶液中的氧耗竭后,氯离子从缝隙外向缝隙内迁移,金属氯化物的水解酸化过程发生,导致钝化膜的破裂而产生与自催化点腐蚀相类似的局部腐蚀。缝隙腐蚀现象非常普遍,对一些耐蚀金属材料的危害尤其明显[1]。 1、缝隙腐蚀的机理[2] 缝隙腐蚀可分为初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在初期阶段,发生金属的溶解和阴极的氧还原为氢氧离子的反应: 阳极:M→M++e 阴极:O2+2H2O+4e→4OH- 阳极阴极此时金属和溶液之间电荷是守恒的,金属溶解产生的电子立即被氧还原消耗掉。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缝内的氧消耗完后,氧的还原反应不再进行。这时缝内缺氧,缝外富氧,形成了氧浓差电池,金属M在缝内继续溶解,缝内溶液中M+过剩,为了保持电荷平衡,缝隙外部迁移性大的阴离子(如氯离子)迁移到缝内,同时阴极过程转到缝外。缝内已形成金属的盐类(包括氯化物和硫酸盐)发生水解: M+CI+H2O→MOH↓+H+CI- 结果使缝内pH值下降,可达2至3,这就促使缝内金属溶解速度增加,相应缝外邻近表面的阴极过程,即氧的还原速度也增加,使外部表面得到阴极保护,而加速了缝内金属的腐蚀。 而Myer等人认为,至少还有氢离子、中性盐和缓蚀剂的浓差电池存在于缝隙腐蚀过程中,Brown以水解后局部酸化引起局部腐蚀的依据,提出了闭塞腐蚀电池(occluded corrosion cell)的概念。另外,Fontana和Rosefeld等人,指出了蚀孔或缝隙闭塞电池的自催化理论。 缝内外溶液的对流和扩散受阻,导致闭塞区贫氧,缝隙外仍然富氧,造成的氧浓差电池使缝隙内金属的电位低于缝隙外金属的电位,pH值的降低以及H+和Cl-的作用(HCl)使金属处于活化状态,促进闭塞区内金属的溶解,形成二次腐蚀产物Fe(OH)3在缝口,造成正电荷过剩,Cl-迁入。而氯化物在水中发生水解,使缝隙内介质(H+离浓度增加)酸化,pH值下降,因此,加速了阳极的溶解。阳极的加速溶解,又引起更多的Cl-离子迁入,氯化物浓度又增加,氯化物的水解又使介质进一步酸化,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一个闭塞电池内的自催化效应。 2、缝隙腐蚀试验方法 在相对闭塞的狭小缝隙中存留的溶液容量甚微,因此必须设计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

典型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剖析 1、违章操作命丧黄泉 某公司机加车间三级车工张某,在C620车床上加工零部件。当时磁铁座千分表放在车床外导轨上,他用185转/分的车速校好零件后,没有停车右手就从转动零部件上方跨过去拿千分表。由于人体靠近零部件,衣服下面两个衣扣未扣,衣襟散开,被零部件的突出支臂钩住。一瞬间,张某的衣服和右部同时被绞入零部件与轨道之间,头部受伤严重,抢救无效死亡。 [点评]从事机械加工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上衣要做到“三紧”女工要戴好工作帽。同时规定不准跨过转动的零部件拿取工具。这是一起严重地违反操作规定和护品穿戴不规范而引发的一起死亡事故。教训告诉我们,遵章守纪,安全才有保障。 2、棒料超长甩弯伤人 某单位一名机加操作者在C620车床加工一根长3100mm、直径40mm钢棒,装卡后工件超出主轴尾端1250mm,转速由原来的230转/分变为600转/分时,将露出主轴的钢棒甩弯,打中了路过车床的顾某头部,当场死亡。

[编后语]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加工材料过长,转速过高且未安装防护托架而造成的。在事故的调查过程,该单位曾发生过料长甩弯打坏工具箱等事情,但没有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使事故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消除,加之操作安全意识淡薄,图方便省事,存有侥幸心理。因此,发现事故隐患必须立即整改,侥幸要不得。 3、脚踏开关无防护痛失一手 某单位剪料工李某操作剪板机下料。当他将大块钢板剪到最后一块时,将料头推向压块,身体根着前移,右脚误踏开关,剪板机动作,将右手压掉。 [点评]这起事故是由于脚踏开关没有安装防护罩误踏而造成的。而且有明确规定,冲剪区作业人员,在作业中,手不准进入剪板压脚区和冲压模具区。 4、起重机失控钢水包撞倒他人 某钢铁公司炼钢车间徐某操作起重机吊运重1.8t的钢水包,准备将其放到平车上。当吊车开到平车上方时,由于钢水包未对正平车不能下落。地面指挥人员要徐某稍动大车,徐某稍一转动大车操纵手柄,接触器头跳火,大车失控吊着离地1m高的钢水包向前疾驶,驶到

中性盐雾试验分析报告

中性盐雾试验报告 文件编号:JX-SYYW-1608001 版本号: 试验样品: 90V模组平衡报警板配套产品: PA5731-40S 三防漆样品数量: 3块 试验人员:聂卫军 试验日期: 2016年8月9~12日 集星联合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16年8月16日

一、试验目的 利用盐雾试验机所创造的人工模拟盐雾环境条件,来考核90V模组PCB板的报警电路的稳定性及三防漆防护层的耐腐蚀性能力。 二、试验范围 本试验适用于公司的90V模组产品。 三、试验方法及等级 本次试验采用Kb试验法,即试验程序分成若干个规定的喷雾周期,每个喷雾周期之后接一个湿热贮存周期。本次试验按照企标要求,采用按盐雾试验严酷等级2(即喷雾2小时,湿热储存20~22小时,共3个周期循环)进行试验。 四、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参考第1页表格。 五、试验判定方法

1.评级法:试验后使用流动清水冲洗掉表面的盐结晶,在充足的光线下, 目视观察产品表面的腐蚀程度。根据腐蚀程度或者腐蚀面积所占的比例, 进行评定等级。覆盖性材料最好建立比对样品,根据比对样品做出腐蚀 等级的判断。能独立完成功能的部件,测试部件的功能性良好。 2.称重法:产品或材料在试验前进行称重,并记录下数据(单位到mg), 试验后使用流动清水冲洗掉表面的盐结晶,再使用蒸馏水进行清洗,清 洗完毕后放入高温干燥箱,在105℃的环境下进行烘干。然后再进行称重, 和试验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和标准件进行对比,重量损伤>的产品判断为 不合格。 六、试验数据 1.外观:试验后PCB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此物质是析出的结晶盐。使用清 水冲洗过后,白色的结晶盐消失,三防漆的漆膜光滑,表面平整完好。 清洗前

腐蚀机理

混凝土盐渍土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 [摘要]通过对盐渍土地区混凝土腐蚀的机理分析, 指出了西部盐渍区富含的硫酸盐是造成混凝土物耐久性差的主要原因; 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影响因素的现状研究。 [关键词]盐渍土耐久性硫酸盐侵蚀 盐渍土就是指含盐分较高的土壤, 一般超过3% 的盐含量就可归结到盐渍 土的范围。我国西部地区盐渍土分布广泛, 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以及内蒙古等地均有大面积的盐渍区。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因此大量基础设施就要建于盐渍土之上。以往的资料和调查表明, 一些道路、桥梁、建筑物、地下管道乃至电线杆等, 仅使用几年就遭受严重的腐蚀破坏, 不得不进行工程修复,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 研究抗腐蚀混凝土在盐渍地区的耐久性问题,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盐渍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机理 盐渍土含盐量及含盐种类有很大差别, 其腐蚀性也有差异。氯盐主要腐蚀混凝土中的钢筋从而引起结构破坏; 硫酸盐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水泥水化产物, 使混凝土分化、脱落和丧失强度。1. 1 硫酸盐的化学腐蚀机理实际上硫酸盐侵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硫酸盐侵蚀引起的危害性包括混凝土的整体开裂和膨胀以及水泥浆体的软化和分解。不同的Ca、N a、K、M g 和Fe 的阳离子会产生不同的侵蚀机理和破坏原因, 如硫酸钠和硫酸镁的侵蚀机理就截然不同。1) 硫酸钠侵蚀首先是N a2SO 4 和水泥水化产物Ca (OH) 2 的反应, 生成的石膏(CaSO4·2H2O ) , 再与单硫型硫铝酸钙和含铝的胶体反应生成次生的钙矾石, 由于钙矾石具有膨胀性, 所以钙矾石膨胀破坏的特点是混凝土试件表面出现少数较粗大的裂缝。当侵蚀溶液中SO 2-4 浓度大于1000mg?L 时, 水泥石的毛细孔若为饱和石灰溶液所填充, 不仅有钙矾石生成, 而且在水泥石内部还会有二水石膏结晶析出。从氢氧化钙转变为石膏, 体积增大为原来的两倍, 使混凝土因内应力过大而导致膨胀破坏。石膏膨胀破坏的特点是试件没有粗大裂纹但遍体溃散。B iczok 认为: 侵蚀溶液浓度改变, 反应机理也发生变化。以N a2SO 4 侵蚀为例, 低SO 2-4 浓度(< 1000mg?L SO 2-4 ) , 反应产物主要是钙矾石; 而在高浓度下(> 8000mg?L SO 2-4 ) , 主要产物是石膏; 在中等程度浓度下(1000mg? L~8000mg?L SO 2-4 ) , 钙矾石和石膏同时生成。在M gSO4 侵蚀情况下, 在低SO 2-4 浓度(< 4000mg?L SO 2-4 ) , 反应产物主要是钙矾石; 在中等程度浓度下(4000mg? L~7500mg?L SO 2-4 ) , 钙矾石和石膏同时生成; 而在高浓度下(> 7500mg?L SO 2-4 ) , 镁离子腐蚀占主导地位。2) 硫酸镁与水化水泥产物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a (OH) 2+ M gSO4+ 2H2O→CaSO4·2H2O + M g (OH) 2 (3)硫酸镁侵蚀首先发生上式的反应, 然而上式生成的M g(OH) 2 与N aOH 不同, 它的溶解度很低(0. 01g?L , 而Ca (OH ) 2是1. 37g?L ) , 饱和溶液的PH 值是10. 5 (Ca (OH) 2 是12. 4,N aOH是13. 5) , 在此PH 值下钙矾石和C- S- H 均不稳定, 低的PH 值环境将产生以下结果: (1) 次生钙矾石不能生

点蚀腐蚀机理

点蚀的理论模型 M M e +→+ 22244O H O e OH -++→ 点蚀研究方法: 1) 电化学方法 2) 氯化铁试验法: 试验溶液为10%FeCl ·6H2O 溶液,其中稍许加入1/20NHCl 溶液以进行酸化,根据试样的孔蚀数量、大小、深度或是重量的改变来评定。 2 应力腐蚀测试方法 1) 四点弯曲法: δ=12Ety/(3L 2-4A 2) L :外侧支点间的距离; A :内外支点间的距离。 2) C 形环法 Δ=d 0-d 外径=δπD 2/4EtZ ; 3) WOL 试样 3/2(3.46 2.38)I Pa H K BH a =+ Δ应力加载前后的外径变化,δ应力值,t 厚度,D 平均直径,Z 修正项,E 弹性系数。 环境脆化机理主要包括活性通道腐蚀机理(APC )和氢脆开裂(HE )。不足处是没有与裂纹内溶液化学性质的研究结合起来。 不锈钢的开裂主要理论有: 1) 吸附理论 B 原子吸附于裂纹尖端,造成A-A0之间的结合力下降和破坏。这个理论能很好的解释SC C 对环境物质的依赖关系以及很好的解释缓蚀剂的作用。 2) 电化学理论 应力腐蚀开裂是一种因金属表面阳极溶解而产生的现象,应力有加速阳极溶解的作用。 3) 膜破裂理论 应力作用导致膜破裂形成新鲜表面,促进阳极溶解。 4) 隧道腐蚀理论 腐蚀从(111)面上生成的蚀孔底部和缝隙部分开始发展,与此同时,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塑性破裂,左右隧道相互连接,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破裂,左右隧道相互连接,最后造成断裂。 5) 腐蚀产物楔入理论 裂纹内产生的腐蚀产物的楔入作用造成裂纹的扩展。 6) 氢脆理论 奥氏体主要是阳极溶解,但是马氏体容易形成氢脆。在裂纹尖端有与阳极反应相应的阴极反应,所生成的氢进入钢中。

化工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化工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

氯乙酸氯化岗位玻璃冷却器爆炸事故 1. 事故经过: 2007年10月25日上午10:30分,某化工厂氯乙酸工段C1氯化釜系统玻璃冷却器突然发生爆炸。其中C1氯化釜三楼九节玻璃冷却器全部炸坏,炸坏后的碎片造成附近 D2 、E1 、E2等三台氯化釜共七节玻璃冷却器不同程序的损坏。爆炸发生后,当班人员迅速关闭氯化系统相关阀门,氯化岗位做紧急停车处理,氯乙酸其他结晶、离心包装等岗位未受到影响,生产保持正常运行。经维修人员紧急检查、抢修后,氯化岗位于11:00部分氯化釜恢复开车(4主4副),下午18:30分氯化系统开满正常。 这次事故由于设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万余元,并且爆炸后形成的酸雾向周围弥散,造成极坏的影响。 2. 事故调查: 1)C1氯化釜停用前后的情况调查:根据查看相关记录,该氯化釜最后一次投料使用时间为10月13日下午15:36,到14日21:00转为主釜,在15日15:00氯化反应中期发现釜体穿孔后停用。停用后,工段组织人员对通氯阀、进出水阀等进行了关闭,并对釜内料液进行了抽空处理。

2)化验室人员对氯乙酸氯化系统相关气体及该氯化釜釜内残液(约500㎏)等进行了 化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a)主釜尾气组成:HCl:64.5%;Cl2:1.75%;H2/Cl2:3. 17%; b)副釜尾气组成:HCl:73%;H2/Cl2:3.15%; c)氯化釜釜内残液:HAc 34.55%;HCl 2.10%; 另外氯化釜残液内含有大量Fe2+离子。 3)维修人员对该氯化釜分配台通氯胶囊阀、釜上通氯玻璃阀及釜上DN100气相大阀进行检查,发现以上氯气和气相阀门关不死,存在内漏现象。 4)维修人员对氯化釜水洗处理后,打开釜盖后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氯化釜内穿孔两处,距离釜底圆弧以上400m m处(方向分别为西南侧一处,孔径φ8mm),同时发现穿孔处上下共约600mm宽的釜体出现一周脱瓷。 3. 事故原因分析: 1)由于该氯化釜几处通氯阀门内漏,造成氯气进入氯化釜系统内。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机理及防止措施研究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机理及防止措施研究 【摘要】混凝土的耐久性越来越多的受到工程界的重视,而由于硫酸盐侵蚀引起的破坏是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盐渍地或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尤其是沿海和内陆盐湖地区以及地下洞库混凝土结构中的混凝土,由于受到水中硫酸盐的长期侵蚀而发生破坏。因此,研究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机理及防止措施对混凝土工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机理;研究 一、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机理及破坏类型 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的特征是表面发白,破损通常在棱角处开始,并随裂缝的扩展而剥落,使混凝土处于易碎、甚至松散的状态。硫酸盐侵蚀破坏是—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侵蚀破坏的机理可以从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两方面考虑;化学作用是指侵蚀介质中的SO42-与水泥石的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膨胀性物质,产生膨胀内应力,导致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物理作用主要是指地下水中有侵蚀性盐类物质进入混凝土结构内,当水分蒸发或湿度变化时会析出晶体并逐渐长大,最终由于产生较大的内应力而使混凝土遭受破坏。根据结晶产物和破坏型式的不同,硫酸盐侵蚀破坏可分为钙矾石膨胀破坏和石膏膨胀破坏两种类型。 (一)钙矾石膨胀破坏 钙矾石膨胀破坏是由于硫酸钠、硫酸钾等多种硫酸盐与水泥石中的Ca(OH)2作用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再与水泥石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硫铝酸钙(3CaO·Al2O3·3CaSO4·31H20缩写成AFt,又称钙矾石)。钙矾石溶解度极小,由于结合了大量的结晶水(实际上的结晶水为30-32个)使固相体积显著增大,产生膨胀内应力。另外,钙矾石针状晶体会在原水化铝酸钙的固相表面呈放射状向四周生长,且互相挤压而产生极大的内应力,致使混凝土结构物受到破坏。但也有观点认为钙矾石破坏机理是由于吸水肿胀破坏而非结晶应力破坏。钙矾石膨胀破坏的特点是混凝土表面出现少数较粗大的裂缝。 (二)石膏膨胀破坏 当侵蚀溶液中SO42-浓度(1500mg/L~5O000mg/L)时,会产生硫铝酸盐型—石膏型侵蚀;当侵蚀溶液中SO42-浓度相当高(5000mg/L~lO000mg/L)时,便会生成二水石膏(CaSO4· 2H20)并结晶析出,产生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破坏。石膏膨胀破坏的特点是混凝土没有粗大裂纹但整体溃散。 二、影响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因素 许多因素会影响混凝土中硫酸盐的侵蚀。通常,硫酸盐的侵蚀不仅与侵蚀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有关,还与溶液中镁离子、氯离子、钙离子等其它离子的含

土腐蚀性分析报告

工程名称:城一期详勘报告日期:2015年6月22日 试样编号采样深 度 (m) 含水率 (%) pH值 阴离子含量(mg/kg)阳离子含量(mg/kg)易溶盐总量 CO32-HCO3-SO42-Cl-Ca2+Mg2+Na++K+( mg/kg) (%) T02-1 1.00 3.51 8.48 62 253 298 147 83 37 202 1093 0.11 T02-2 2.00 3.14 8.47 124 189 446 183 103 62 225 1342 0.13 T02-3 3.00 3.08 8.45 62 314 396 183 83 62 249 1349 0.13 T02-4 4.00 1.20 8.45 121 185 243 144 61 36 198 997 0.10 T02-5 5.00 10.17 8.50 66 336 264 352 66 40 367 1504 0.15 T02-6 6.00 13.86 8.50 137 278 492 727 114 68 615 2447 0.24 T02-7 7.00 10.09 8.53 66 336 476 1288 110 66 975 3329 0.33 T02-8 8.00 14.73 8.46 69 350 165 814 46 28 673 2148 0.21 T02-9 9.00 14.44 8.44 69 279 604 1258 138 82 934 3371 0.34 T02-10 10.00 17.08 8.47 140 286 281 872 70 42 714 2416 0.24 T10-1 1.00 5.44 8.40 63 257 304 150 85 38 206 1112 0.11 T10-2 2.00 2.60 8.48 62 250 394 145 82 62 201 1209 0.12 T10-3 3.00 2.84 8.39 62 314 247 146 62 37 225 1104 0.11 T10-4 4.00 6.51 8.50 64 195 256 113 64 38 159 895 0.09 T10-5 5.00 5.46 8.46 63 257 354 187 85 51 230 1239 0.12 T10-6 6.00 27.03 8.51 76 233 244 135 76 30 190 996 0.10 T10-7 7.00 21.73 8.43 73 297 292 129 73 44 210 1123 0.11 T10-8 8.00 22.70 8.47 74 225 471 131 98 74 183 1268 0.13 T10-9 9.00 4.34 8.43 63 191 200 111 42 38 156 810 0.08 T10-10 10.00 20.96 8.53 73 295 464 172 97 73 236 1423 0.14 KT13-1 1.00 15.39 8.45 69 352 443 164 92 69 252 1448 0.14 KT13-2 2.00 15.99 8.39 70 212 612 164 139 84 200 1496 0.15 KT13-3 3.00 12.47 8.53 67 275 432 199 90 67 246 1386 0.14 KT13-4 4.00 9.76 8.52 132 268 316 156 88 40 240 1240 0.12 KT13-5 5.00 7.13 8.52 64 327 1028 76 236 129 185 2047 0.20 KT13-6 6.00 18.24 8.47 71 361 454 168 95 71 258 1486 0.15 KT13-7 7.00 23.48 8.48 74 301 415 175 124 74 213 1382 0.14 KT13-8 8.00 23.32 8.49 74 301 533 219 124 74 269 1602 0.16 KT13-9 9.00 30.39 8.46 78 318 501 370 105 78 375 1833 0.18 KT13-10 10.00 17.26 8.50 70 358 225 208 70 28 283 1249 0.12 KT13-11 11.00 7.65 8.46 65 328 258 114 65 39 210 1093 0.11 KT13-12 12.00 20.63 8.47 72 368 290 385 73 43 402 1642 0.16 KT13-13 13.00 29.99 8.42 78 397 374 323 104 47 374 1706 0.17 KT13-14 14.00 22.65 8.51 74 374 353 565 98 44 522 2048 0.20 KT13-15 15.00 21.72 8.52 73 371 292 475 73 44 462 1801 0.18 KT13-16 16.00 18.77 8.48 71 362 285 547 71 43 505 1893 0.19 KT13-17 17.00 19.20 8.44 72 364 286 423 72 43 425 1692 0.17 KT13-18 18.00 14.96 8.47 69 351 441 326 92 69 357 1714 0.17 以上试验结果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试验,该试验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研究院检测中心审核:校核:汇总:

腐蚀现象与研究

腐蚀现象与研究 腐蚀现象非常普遍,从天上(飞机)到地上(火车,汽车,各种用具――),从地上到地下(地下管道,设施),无不存在腐蚀问题。有些是我们可直接观察到的――宏观腐蚀,有些是我们眼睛观察不到的微观腐蚀。 目前,广泛理解和接受的材料腐蚀定义是“材料腐蚀是材料受环境介质的化学作用而破坏的现象”。 腐蚀对于各种材料都可能发生,金属腐蚀现象我们经常见到,其它非金属材料的腐蚀也是普遍存在的, 由于时间所限,这里我们还是以金属的腐蚀为讨论对象。 所谓金属腐蚀指金属与周围环境发生化学或者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变质和破坏,多数情况下,金属腐蚀后失去金属特性,往往变成某种化合物。如金属构件在大气、酸、碱、盐水种的腐蚀,金属在热加工时氧化皮的形成。 一金属腐蚀与防护科学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金属腐蚀问题遍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从发展历程来看,人们首先并且仍在广泛地研究金属腐蚀。这种趋向是由于两方面因素引起的:一方面,从性能和经济两方面考虑,由于“物美价廉”,金属材料仍是人类广泛而大量使用的材料;另一方面,在地球上,绝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定义(1—37)中的腐蚀态——存在的,金属腐蚀是一种自然趋势,这种趋势可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0 G ?<过程可自 ?>时,过程可自发进行)及自由能变化(0 S 发进行)来定量地表述。 19世纪的赫胥黎在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时,对于宇宙过程(即自然过程)得到如下的精辟而富于哲理的看法:… “大自然常常有这样一种倾向,就是讨回她的儿子——人——从她那儿借去而加以安排结合的、那些不为普遍的宇宙过程所赞同的东西”。(1—48) 在金属界,确是如此。人类从大自然通过采掘“借来”矿石,耗费能量将矿石还 1

锅炉爆管典型事案例及分析

锅炉爆管典型事案例及分析

————————————————————————————————作者:————————————————————————————————日期:

锅炉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 第一节锅炉承压部件泄露或爆破事故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非停事故大部分是由锅炉引起的。随着锅炉机组容量增大,“四管”爆泄事故呈现增多趋势,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性,对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影响也很大。有的电厂因过热器、再热器管壁长期超温爆管,不得不降低汽温5~10℃运行;而主汽温度和再热汽温度每降低10℃,机组的供电煤耗将增加0.7~1.1g/kWh;主蒸汽压力每降低1MPa,将影响供电煤耗2g/kWh。为了防止锅炉承压部件爆泄事故,必须严格执行《实施细则》中关于防止承压部件爆泄的措施及相关规程制度。 一.锅炉承压部件泄露或爆破的现象及原因 (一)“四管”爆泄的现象 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在承受压力条件下破损,称为爆管。 受热面泄露时,炉膛或烟道内有爆破或泄露声,烟气温度降低、两侧烟温偏差增大,排烟温度降低,引风机出力增大,炉膛负压指示偏正。 省煤器泄露时,在省煤器灰斗中可以看到湿灰甚至灰水渗出,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泄露侧空预器热风温度降低;过热器

和再热器泄露时蒸汽压力下降,蒸汽温度不稳定,泄露处由明显泄露声;水冷壁爆破时,炉膛内发出强烈响声,炉膛向外冒烟、冒火和冒汽,燃烧不稳定甚至发生锅炉灭火,锅炉炉膛出口温度降低,主汽压、主汽温下降较快,给水量大量增加。 受热面炉管泄露后,发现或停炉不及时往往会冲刷其他管段,造成事故扩大。 (二)锅炉爆管原因 (1)锅炉运行中操作不当,炉管受热或冷却不均匀,产生较大的应力。 1)冷炉进水时,水温或上水速度不符合规定;启动时,升温升压 或升负荷速度过快;停炉时冷却过快。 2)机组在启停或变工况运行时,工作压力周期性变化导致机械应 力周期性变化;同时,高温蒸汽管道和部件由于温度交变产生热应力,两者共同作用造成承压部件发生疲劳破坏。 (2)运行中汽温超限,使管子过热,蠕变速度加快 1)超温与过热。超温是指金属超过额定温度运行。超温分为长期 超温和短期超温,长期超温和短期超温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严格时间限定。超温是指运行而言,过热是针对爆管而言。过热可分为长期过热和短期过热两大类,长期过热爆管是指金属在应力和超温温度的长期作用下导致爆破,其温度水平要比短期过热的水平低很多,通常不超过钢的临界点温度。短期过热爆管是指,在短期内由于管子温度升高在应力作用下爆破,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