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新教材下册第6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十年建设成就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认识不够深入,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成就的理解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材内容,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探索,掌握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十年建设成就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探索,取得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成就的理解,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案北师大版

6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年级_八下__ 学科历史时间_课题6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地点办公室成员主备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能初步分析其积极意义。

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能说出这两个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哪些初步面果”的思考,认识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

2、通过对“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好处吗?”等问题的讨论,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3、利用人力资源,访问长辈,请他们谈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经历和见闻,并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探索、曲折、发展贯穿十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但其主流是前进的。

2、从社会的不断进步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材分析重点了解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以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点中国八大的成果,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和造成失误的原因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尝试解决重点基本问题)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何时确立?标志是什么?导入新课。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对于年轻的新中国来说,如何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探索中前行。

自学思考1.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2.中国八大在探索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严重失误是什么?造成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二.小组讨论与交流(兵教兵,互相解惑)集体交流意见或个人备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党的八大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_1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_13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教材分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本节课由“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两部分组成。

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如下:1.教材编写改变了传统的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在英雄人物代表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都做了相应的删减。

2.改变了原有历史教材知识点过多的弊端,在降低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突出了中共八大内容和历史意义。

3.大量使用了邓稼先、焦裕禄、王进喜的历史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4.自由阅读卡对雷锋的介绍,增强了学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对艰苦朴素有了新的认识。

5.本课主要叙述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明确的任务,又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介绍了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6.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失误,特别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规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二、教学对象分析(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八年级学生心里不是十分成熟,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

有较强的感知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一定会对焦裕禄、王进喜等英雄人物代表感兴趣,而忽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任务和大会的历史意义。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讨论、去探究中共八大对未来的影响。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尽管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理论上知识还是较难掌握,本课最好的方法是改变传统的表格式呈现方式,改由多媒体或学生自己制作的ppt资料来学习新知识。

才更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八年级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了一些有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历史知识,特别是通过书籍、电影、电视和多媒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都有了一些认识。

另外,通过七年级一年来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6.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教学目标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通过对“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果”的思考,认识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好处嗫”等问题的讨论,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能说出这两个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二、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以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知道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以及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过程1、归纳导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长达十年(1956—1966),其间历经曲折,成就突出和失误严重同时并存。

2、新课: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中共八大召开的思想准备是什么?(小字)《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中共八大召开的思想准备。

(2)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及情况。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报告,朱德、陈云等一百多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或书面发言。

(3)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成果: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中共八大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21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21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大跃进”时的视频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表现;通过学生对“文革”教训的总结,以及知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建设成就,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历史问题和归纳提炼历史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学重、
难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重点:①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②“文化大革命” 的发动,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背诵、记忆、做练习








在本课,我们需要教会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条件(如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历史。对于文革的危害与教训,用数据来归纳让人印象更深。
公开课教案设计
课题
八下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
容简析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经历了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学生学
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华东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 共和国的脊梁》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华东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 共和国的脊梁》优质课教学设计_2

6.共和国的脊梁教案一、学前指导1.内容标准:通过学习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的事迹,分析归纳他们身上所反映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从而理解“共和国脊梁”的深刻内涵。

2.教学目标:知道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的事迹;调查采编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在工业、农业、科技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析归纳这个时期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介绍1956——1966年间我国在工农业建设和科技进步方面的成就以及我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

难点:如何由人及史,以点带面,反映1956——1966年间我国人民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奋斗业绩。

二、自主学习的革命英雄;在社会主义和平时期,中国大地上涌现出成千上万为共和国建设而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模范人物,他们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就是其中的代表。

预习阅读课文,搜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的先进事迹。

三、解难释疑1.“铁人”王进喜设问1.1960年,东北石油会战的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会战的成功对我国的工业、农业及国防建设、人民生活有什么意义。

设问2.从王进喜的事迹来看,我国石油基本能够自给靠的是什么?一靠先进的勘探和开采技术,二靠奋发图强的干劲。

总来说之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加上认真踏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是发展工业的必由之路。

2.“两弹元勋”邓稼先补充介绍美苏两霸在国际上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设问3.我国自行研制两弹成功,对中国和国际社会有何影响?思路:增强了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对国际来说,打破了美苏两霸的核垄断。

设问4.邓稼先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哪些?学成归国,报效祖国;深入实际,不畏艰险;呕心沥血,刻苦钻研。

研制核武器是高科技事业,也需要艰苦的努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

3.“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设问5.你认为焦裕禄在那些方面堪称榜样?第一,不畏困难,不怕艰苦的革命精神.第二,深入实际,讲求科学的工作作风.第三,廉洁奉公,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4.“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设问6.你认为雷锋身上最了不起的精神是什么?思路:他始终有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对新中国、新生命充满无限热爱和美好向往,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干劲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

八下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八下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文化大革命”,认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英雄模范人物的艰苦创业精神与建设成就之间的关系,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了解“左”倾错误的表现;运用综合探究的方法,分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遇到的挫折和取得的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是艰苦探索的过程;尝试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感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社会风貌。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合集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合集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合集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这是1957年由希扬作词、李焕之作曲、反映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人民心声的歌,那么我们党和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什么失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探究新知(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主要矛盾)。

提示: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艰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艰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 教学设计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第6课。

本课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和建设成就。

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情况下,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中国实际,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中国共产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走了弯路。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许多建设成就,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

二.学生分析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初步具备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对历史作出一定的思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文化大革命”,认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英雄模范人物的艰苦创业精神与建设成就之间的关系,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文字资料、列表整理等方式,学会从不同类型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总结归纳这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学会归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是艰苦探索的过程;尝试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感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社会风貌。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 三大改造》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 三大改造》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六课三大改造
一.情景导入
欣赏歌曲《社会主义好》,向学生提出问题: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那么它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变好的?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政策
2.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三.自主学习
给学生一段材料,学生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四.合作探究
1.探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效
2.探究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效
3.探究三大改造前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变化
4.探究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意义
五.小组展示
每个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展示他们组探究出的结果。

按组的排号顺序来。

六.教师点拨
1.首先,教师对每个组的表现给与相对应的表扬或指正。

2.教师总结今天的知识点及知识结构
3.教师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努力学习争取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七.当堂检测
学生完成ppt里的知识巩固题
八.家庭作业
思考三大改造有缺点吗,为社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
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
神。 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
什么精神?
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
了,但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 【问题 6】课件出示研读材料:
影响。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
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
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
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
新式学堂
想的传入
裁减绿营,训 有利于提高军
练形式军队 队的战斗力和
军事素质
生读书口答:实施变法的 1898
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 【问题 3】作为一次由皇帝亲 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自支持、发动的维新变法,又
得到那么多读书人的支持,最 生:变法失败了。
后能否获得成功呢?
师: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
二次备课
“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 一草堂。”万木草堂由康有为 创办,他在此讲“中外之故救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 情境 国之法”,广招弟子,意欲改 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 引入 革清朝的政治与教育制度,并 积极性。 培养了梁启超、韩文举、陈千 秋、麦孟华等一批维新变法人 才,因此草堂被视作戊戌变法 的策源地。《马关条约》的签 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 重,试看康有为等人为挽救民 族危亡进行了哪些探索,今天 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探讨这
2,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变法的影
响,之后共同归纳总结如下:
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
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
代化的进程。
2.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
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
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
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合作学习压迫人的历史已经结束。

八大对上述国情做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分析1958年的总路线的提出是否合理?分析:总路线的提出反应力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从这看是件好事;但是又快又好又省这样的事根本就办不到,因此总路线的提出本身就是个失误。

3、探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如虚报产量;例如新华社头版头条,亩产量13万5000斤。

在工业上的表现是全民大炼钢铁。

全民大炼钢铁:就是各行各业都在炼钢,不炼钢就是反革命,这是当时的写照;农忙的季节农民不去收庄稼而去炼钢,为以后的大饥荒埋下祸根,砍伐大量森林做燃料来炼钢,最后不仅破坏了环境和资源,而且练出来的都是废钢。

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一大二公。

所谓的“大”就是规模大,原来一二百户的农业合作社被合并为成千上万的人民公社。

例如全国有74万个合作社合并为2.6万个人民公社。

“公”就是大搞平均主义,大刮“共产风”。

实际上就是按需分配;吃饭不要钱,按劳分配,要想建立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在生产力极低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4、讨论:探索中出现严重的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原因:1.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2.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3.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④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符合我国国情二、文化大革命自主学习,找到并标注知识点;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起止时间和指挥机构、的表现、有何危害、最大冤案、反革命集团、结束的标志。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合作、讨论、探究、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英雄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指得你学习: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部编版)
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 遭到批判和揪斗。
二、文化大革命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说出面对全国动乱,
老一辈革命家的反抗有哪些典 型事例?
“二月抗争”中的老干部们------
二月抗争的实质:老革命家对“文革” 的抵制。
二、文化大革命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有哪些?对于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原因
①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②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③左倾错误
启示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二、文化大革命
1、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 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 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 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 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三、建设成就
2.模范人物
“铁人”王进喜
不怕困难 艰苦创业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解放军好战士 雷锋
助人为乐 爱国爱民
两弹元勋邓稼先
热爱祖国 勇攀高峰
时代精神:拼搏奉献、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
课堂小结
是探索建设社 会主义道路的 良好开端
反映广大群 众迫切要求 改变经济落 后的愿望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 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当时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制定的任务符合国情,所以中共八大 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
时间:1958年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教案新人教版
2.拓展建议
(1)开展家庭调查:要求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生活经历,采访家人或亲友,了解他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和感受。
(2)进行社会调研: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和评价。
(3)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社会主义建设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等任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2)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要决策和实践:例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等。
(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问题探究: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如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以及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和机遇。
(3)小组讨论:与同学一起讨论社会主义建设的话题,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观点,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和认识。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对我国发展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和任务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3)影视作品:《开国大典》、《创业史》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影视作品,以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30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30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课标内容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经济规律,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资料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化大革命”离我们并不遥远,许多长辈亲身经历过动荡的十年,并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学生容易获得第一手学习资料。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左”的错误。

三、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

本课讲述了从1956 年至1966 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

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但是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出现过挫折和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

这些错误,也给我们以深刻的提醒,为我们以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教训和借鉴。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新课标同步教学课件与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新课标同步教学课件与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 的客观情况变化、甚至违背事情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机会主 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 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壹·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探索失误——大跃进: 北京郊区农民高举“三面红旗”参加国庆游行
在总路线的误引下,出现了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 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的召开 中共八大主席台上
壹·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良好的开关——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的意义: ①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思考:为什么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三年困难时期我国非正常死亡的人口多 达两千多万人,主要死因是饿死,刘少奇曾 说这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经验教训: 经济建设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 成。
壹·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5、国民经济调整:
目 的 为克服经济困难
4、结果: 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的困难。(三年困难时期) 原因: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②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
16000
43.6%
14000
1957年 1960年
12000
10000
54.9%
8000 6000
26.4% 35.2%
4000
2000
0
粮食…
棉花…
油料… 生猪存栏数…
1958年:大麦穗、大玉米,运 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初中第6课历史教案

初中第6课历史教案

初中第6课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初中历史第6课的内容并掌握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讲解初中历史第6课的内容,传授相关知识。

2. 难点:让学生理解和吸收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课本:初中历史教材第6课内容。

2. 教具:教学投影仪、幻灯片。

3. 学具:学生笔记本电脑、纸笔。

四、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讲述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讲解:老师用教学投影仪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逐步讲解相关知识点,并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讨论。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或讨论互相学习,巩固课堂内容并相互交流。

4. 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和题目。

2. 总结课堂内容,做好笔记。

3. 阅读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书籍,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初中历史第6课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效果比较
明显。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需要
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优秀案例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人教版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优秀案例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单桂花课程内容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的艰辛和巨大成就。

2、通过总结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3、通过整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挫折,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材分析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主要介绍的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本课知识点较多,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艰辛的探索,讲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与失误。

二是建设成就,介绍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大批模范人物。

本课教材通过这两条主线,既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艰辛,道路的曲折,又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发展趋势。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时空观念、掌握了一定的史料实证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从而构建自己的历史价值观。

但是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多,层次多,理论色彩浓,学生又缺乏亲身的感受。

因而学生要正确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图像或资料,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从各类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使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

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难点问题分层解析,通过设问置疑,层层递进,形成对历史史事的客观判断。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与反思

第6课戊戌变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如海学校陈泽学【知识与技能】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原因,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自主学习】1.公车上书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领导者是谁?2.维新派创办了哪些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思想?3.戊戌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其结果如何?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各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应,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

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而地主阶级兴起的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而成了明日黄花。

既然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又如何呢?(情境式导入)假如我们都生活在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请一位学生做记者现场采访几位“当时人士”。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阅读教材P28,回答:1895年春,正值中国科举考试,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莘莘学子听到了什么消息?为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又做了什么事情呢?其结果如何?答案提示:听到了签署《马关条约》的消息。

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当时正在京师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公车上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目标导学: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探索失误带来启示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

其主要涉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2)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

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

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
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

……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

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

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

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

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

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
产阶级专政。

”“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

”“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2.教师简要介绍: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基本情况(或者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第1、2段内容)。

3.提出问题:在“文革”中出现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分别是哪两个?
提示: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4.教师讲述:“文革”中的最大冤案。

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

刘少奇在没有通过任何合法程序的情况下,就被罢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职位,并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

1969年含冤逝世,刘少奇案因此成了“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5.引导学生思考:刘少奇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就被陷害折磨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

连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都自身难保。

于是全国各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到处一片内乱景象。

6.教师过渡:两个反革命集团,在“文革”中相互利用、配合,只为篡夺中央大权,然而他们都以失败告终。

(二)“文革”的结束
1.展示:“九一三事件”坠机现场和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的图片2.教师鼓励学生讲述:粉碎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过程。

3.引导学生回答:“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和启示?
提示:不要搞阶级斗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反对个人崇拜。

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依法治国等。

4.教师总结:“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革”是场灾难,走过沧桑,“文革”中的一代人绝不会忘记这段噩梦。

只有痛定思痛,才能真切地体会创伤的悲怆和它所蕴含的价值。

让我们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在历史中成长!
目标导学三:建设成就
1.展示:十年建设成就一览表
类别建设成就
建设项目500多个
工农业增长60%
钢铁建成武钢、包钢
石油建成大庆、胜利、大港;实现自给
电力农村用电增长70倍铁路兰新、包兰等
科技“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
2.教师讲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取得了许多的辉煌成果,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党领导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建设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

3.教师提问:这些成就的取得,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提示: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图片展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照片。

5.教师鼓励学生讲述: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6.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提示: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爱岗敬业等。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但是在1958年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失误,通过调整,我国恢复了经济发展,然而接下来又爆发了十年“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大体上有三个部分的知识板块,每一部分前后衔接,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践证明这种贴近学生的教材整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但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知识的讲解不是很全面(关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以钢为纲等内容的介绍),学生不太理解,这就要求在上课时多运用例子、图片来讲解这段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巩固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