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的检测及应用PPT课件
《补体溶血实验》课件
注意实验误差
补体溶血实验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对于结果的解读需考虑实验 误差的影响。如对结果有疑问, 可进行重复实验或采用其他检测
方法进行验证。
05
补体溶血实验相关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补体溶血实验在SLE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检测到多种补体成 分的异常。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THANKS
感谢观看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 分,由一系列蛋白质组成,能够 识别并清除被感染或受损的细胞
。
当补体系统被激活时,它能够通 过溶解细胞来清除病原体,这是
免疫系统的一种防御机制。
补体溶血实验的原理
当补体系统被激活时,补体分 子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 细胞溶解。
通过检测溶解的红细胞数量, 可以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
感染性休克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感 染性休克患者血清中补体 活性的异常,有助于诊断 和评估病情。
肿瘤疾病
肺癌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肺 癌患者血清中补体活性的 异常,有助于诊断和评估 病情。
肝癌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肝 癌患者血清中补体活性的 异常,有助于诊断和评估 病情。
结直肠癌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结 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补体活 性的异常,有助于诊断和 评估病情。
04
补体溶血实验结果解读
正常结果解读
正常结果
补体溶血实验结果正常,通常表 示受检者体内补体活性正常,免 疫系统功能正常。
解读
在正常结果下,无需特别关注或 采取治疗措施,但仍需关注身体 状况,定期进行体检。
异常结果解读
异常结果
补体溶血实验结果异常,通常表示受 检者体内补体活性异常,可能存在免 疫系统疾病或感染等情况。
免疫学补体PPT课件
03
补体与疾病
补体与感染性疾病
补体与细菌性感染
补体系统在抵抗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识别和清除病原 体,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补体与病毒性感染
补体系统在抗病毒免疫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可以调理吞噬细胞对病 毒的吞噬作用,并产生抗病毒炎症反应。
补体活化与感染控制
补体活化后产生的活性产物具有杀菌、溶菌和调理吞噬等作用,有 助于控制感染。
强补体的抗肿瘤作用,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04
补体与药物研发
补体抑制剂的研发与应用
补体抑制剂的研发
补体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补体激活的 药物,其研发主要通过抑制补体级联反 应中的关键酶或调节蛋白来实现。目前 ,已有多种补体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阶 段或已上市。
VS
补体抑制剂的应用
补体抑制剂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 的应用价值,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炎 症反应、移植排斥反应等。通过抑制补体 的过度激活,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 伤,提高治疗效果。
02
补体与免疫应答
补体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
01
补体在固有免疫中起到重要的防御作用,能够识别和清除被感 染或损伤的细胞,以及外来病原体。
02
补体能够通过激活炎症反应和招募免疫细胞,促进对感染部位
的清除。
补体还能够增强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进一步清除病
03
原体。
补体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
补体在适应性免疫中起到调节作用,能够影响T细 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补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 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 活有关,补体系统的异常参与了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发病过程。
--医学课件补体与疾病
深入挖掘补体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
药物靶点筛选
通过研究补体激活途径及其调节机制,发现新的药物靶点, 为开发高效、低毒的补体抑制剂或激活剂提供理论基础。
免疫治疗
针对补体及其调节因子,设计特异性抗体、抑制剂或激动剂 ,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提高临床实践中对补体的认知和检测水平
诊断指标
将补体检测纳入常规临床诊断体系,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 后,Hale Waihona Puke 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疗效监测
研究补体活性或水平与疾病治疗效果的关系,有助于监测药物治疗效果,为 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02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补体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针对这些疾病的补体干预措施,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
03
思路和手段。
03
补体检测及应用
补体检测方法
01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补体成分或活性,评估补体系统激活程度。
02
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测序和单基因突变筛查,了解补体基因缺陷与疾病的关系。
此类抑制剂主要针对补体激活的各个途径,包括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和MBL途径等,抑制补体激活的关键环节,从而达 到抑制补体活化的作用。
针对补体活化产物
此类抑制剂主要针对补体活化产物,如C3、C5转化酶等,阻 断其生成或功能,从而抑制补体的进一步活化。
补体调节剂的发现及分类
天然产物
一些天然产物如植物多酚、多糖等被发现具有调节补体活化的作用,这些物 质主要通过抑制补体激活或促进调节蛋白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促进因子和调节蛋白。
补体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防御病原体
补体系统可以参与免疫防御,通过裂解病原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及参与炎症反应 等方式,防御病原体入侵。
补体C3及C3a受体ppt课件
补体C3及C3a受体ppt课件•补体系统概述•C3分子结构与功能•C3a受体结构与功能•补体C3及C3a受体在疾病中的作用•补体C3及C3a受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应用•展望与挑战补体系统概述01补体系统组成与功能组成补体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功能补体具有协助抗体和吞噬细胞清除病原微生物、免疫调节、介导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经典途径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旁路途径由MBL 结合至细菌等微生物表面甘露糖残基而激活,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凝集素途径补体激活途径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补体通过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激活,直接杀伤病原体或促进炎症反应。
介导炎症反应补体激活后可产生具有趋化作用的片段,吸引炎症细胞至炎症部位,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免疫调节作用补体可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传递活化或抑制信号,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补体通过经典途径激活,协助抗体和吞噬细胞清除病原微生物。
补体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C3分子结构与功能02010203C3是补体系统中最大的分子,由两条重链(α链和β链)和一条轻链(γ链)组成。
C3分子中存在多个功能域,包括与C3转化酶结合的位点、与靶细胞结合的位点等。
C3分子的结构使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免疫应答、调节炎症反应等。
C3分子结构特点C3在补体系统中的地位C3是补体激活途径中的关键分子,参与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MBL途径的激活。
C3在补体系统中的含量最高,其浓度的变化可反映补体系统的激活状态。
C3的激活产物C3a和C3b在补体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调理吞噬、溶解细胞等。
参与免疫应答C3及其激活产物能够识别并结合病原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清除病原体。
C3a作为一种炎症介质,能够趋化炎症细胞、促进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加重炎症反应。
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pptx
第11页/共38页
(二)CH50测定方法
1.红细胞浓度的调整
绵羊红细胞(SRBC)采自绵羊颈静脉,制备脱纤维羊血或 用阿氏(Alsever)血液保存液制成抗凝血,4℃保存备用。使 用前,调制成2%~5% SRBC悬液。为使红细胞浓度标准化, 可吸取少量红细胞悬液,加入20~30倍的稀释液,在542nm波 长处测定吸光值以调整红细胞浓度。
➢现 状
影响的因素多、各种制剂需要烦琐的稀释和滴定等, 现代化、自动化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不断涌现,补体结合试验逐渐被遗弃 补体结合试验作为一种经典的免疫方法类型,其设计和原理仍对新型免疫 方法的建立有着启迪和指导作用
第29页/共38页
第五节 补体受体的测定
补体受体: 存在于多种细胞
清除免疫复合物、净化机体内环境 检测补体受体,有助于判断机体抗感染能力和计 数相应的细胞数量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CR4
gp150/9 5
CD11C/ CD18
iC3b、C3d、C3dg
C5aR/ C3aR
CD88 C5a/C3a(活化G蛋白)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 内皮细胞、肥大细胞、吞噬细胞
第32页/共38页
第六节 补体测定的应用
补体相关试验: 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华氏反应(已淘汰) HLA分型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 抗原抗体检测的脂质体免疫试验、免疫粘连血凝试验 抗体形成细胞定量检测的溶血空白斑技术 免疫复合物测定的胶固素结合试验和C1q结合试验
第17页/共38页
➢ 参照血清常称之“R(remove)”试剂,即去除某种补体成分之意。已能筛选 到的血清有人C2缺乏、豚鼠C4缺乏、小鼠C5缺乏和家兔C6缺乏的血清
补体结合试验ppt课件
最新课件
3
反应系统
已知抗原 (抗体)
待检血清 (抗原)
指示系统
补体
绵羊红 细胞
溶血素
反应结果的判定
如溶血则 为阴性
如不溶血 则为阳性
最新课件
4
二、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可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游离的抗原或抗体则 不结合补体。抗原与血清混合后,若两者对应,则发生特异 性结合,成为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补体,补体与抗原-抗 体复合物结合而被固定,不再游离存在。若抗原-抗体不对 应或没有抗体存在,则不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补 体后,补体依然游离存在。以溶血素致敏的绵羊RBC为指示 系统,指示补体是否结合,从而判断抗原或抗体是否对应。
最新课件
1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11
最新课件
5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
最新课件
6
补体结合试验(结果阳性)
补体消耗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不溶血)
最新课件
7补体Biblioteka 合试验(结果阴性)补体未消耗
待检系统
最新课件
指示系统(溶血)
8
Ab 阳性
Ag
Ag
待测血清
No Ab 阴性
Ag Ag
最新课件
9
三、补体结合试验的应用
补体结合试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一定的敏感 性,是诊断人畜传染病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之一 。不仅可用于诊断传染病,如结核、鼻疽、牛肺疫 、马传染性贫血、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用于鉴定 病原体,如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鉴定和口蹄疫 病毒的定型等。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精选PPT
0.2 0.2 0.1 全溶血 •2 1:2000 0.1 0.2 0.2 0.1 全溶血 •3 1:3000 0.1 0.2 0.2 0.1 37℃ 全溶血 •4 1:4000 0.1 0.2 0.2 0.1 30分钟 全溶血 •5 1:5000 0.1 0.2 0.2 以最高稀释度的溶血素仍能产生完全溶血为最大有效反应管 0.1 大部分溶血 (1:4000)即为1个单位,一般试验使用2个单位(1:2000) 22 •6 1:6000 0.1 0.2 0.2
按以下公式计算50%溶血的总补体值
1
CH50(U/ml)= 释倍数
血清用量
×稀
总补体活性参考范围:50-100 U /ml 反应总体积2.5ml为常用
25
(三)方法评价
•CP-CH50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
活性
•反应的是补体9种成分综合水平
•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较低 •影响因素多:缓冲液pH 、离子强度、
巴比妥缓冲液
2u溶血素
•1 •2 •3 •4 •5 •6 •7 •8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1.40 1.35 1.30 1.25 0.5 1.15 1.10 1.05
0.5 0.5 0.5 0.5 1.20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24
补体的活性有关,与补体的剂量依
赖呈S型曲线。
18
30%-70%呈直线,50%溶血为终点
19
(二)试验方法
•红细胞浓度的调整:2%~5%绵羊红
细胞(SRBC)悬液
•溶血素的配制:是以SRBC免疫家兔
所得的兔抗血清,即兔抗绵羊红细胞 抗体。试验前要灭活补体及进行溶血 素的稀释和滴定。
四川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3补体
补体过度激活与疾病
炎症反应
补体过度激活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发生,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补体过度激活还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中补体C3 和C4的水平异常升高。
补体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补体抑制剂
通过抑制补体过度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如C5抑制剂可用于治疗阵发性睡眠 性血红蛋白尿等疾病。
02
补体还能够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吞噬细胞对病原体
的杀伤能力。
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补体还能够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
03
的活性,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补体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1
补体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包括T细 胞、B细胞、NK细胞等,促进免疫应答的效应。
2
补体还能够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迁移和浸 润,维持免疫应答的局部和全身平衡。
补体各成分以非活化形式存在于体液 中,通过级联酶促反应而被激活,产 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物。
补体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微生物所 激活,导致病原微生物裂解或被吞噬 。
补体系统的组成
补体系统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 、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 ,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
蛋白质反应系统。
根据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生物 学功能,可分为补体固有成 分、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
体。
补体固有成分以非活化形式存 在于体液中,通过级联酶促反 应而被激活,产生具有生物学
活性的产物。
补体的激活途径
补体系统有三条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不同激活途 径的激活物、参与成分和所需离子等条件不同。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激活物为某些细菌、病毒和真菌 等微生物或免疫复合物等,参与成分为B、D、P 因子、C3、C5-C9等,所需离子为Mg2+。
血清总补体活性检测(CH50)PPT教案课件(临床免疫学)
1.15
7
0.40
1.10
8
0.45
1.05
9
0.50
1.00
10
--
1.50
溶血素 (ml)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2.5ml体系
2%SRBC CH50 (ml) (U/ml)
0.5
200
0.5
133
0.5
100
0.5
80
0.5
实验五 血清总补体活性检测 (CH50)
溶血反应
SRBC
+
兔抗SRBC抗体 (溶血素)
+
新鲜血清 (提供补体)
启动经典激活途径
溶血
CH50实验原理
绵羊红细胞(Ag)与溶血素(Ab),在补体(新鲜血清) 的作用下,绵羊红细胞可被溶解,出现溶血现象。
溶血程度与血清中补体量正相关,呈一S形曲线。 在50%溶血附近,稍微改变补体量,溶血程度变化明
⒋ CH50测定
按下表加各试剂→摇匀→37℃水浴30min→离心→ 与50%溶血标准管进行目视及比色比较→计算出 每ml血清中总补体活性(u)。
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
管号 1:20稀释血清 B.B液
(ml)
(ml)
1
0.10
1.40
2
0.15
1.35
3
0.20
1.30
4
0.25
1.25
5
0.30
待检血清标本应无溶血、无乳糜、无污染。 缓冲液、致敏SRBC均应新鲜配制,缓冲液若被细
菌污染,会导致自发溶血。 实验所用玻璃器皿,一定要清洁,酸碱均能影响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系统
2023-11-12
目 录
• 补体系统概述 • 补体系统的调节机制 • 补体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 补体系统的研究方法 • 展望与结论
01
补体系统概述
定义与作用
补体系统
是一类经由固有免疫应答产生的、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机制激活的、 在补体调节蛋白的调控下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水解系统。
单基因遗传病分析
研究单基因遗传病与补体 系统基因变异的关系。
群体遗传学分析
研究群体中补体系统基因 频率和疾病易感性的关系 。
补体功能异常的检测与诊断
疾病诊断
通过检测补体系统相关指标, 辅助诊断相关疾病。
药物疗效监测
监测药物治疗前后补体系统相关指体补体系统遗传背景与疾病 发生风险的关系,为个体化预防和 治疗提供参考。
03
补体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补体系统与感染性疾病
补体系统激活与病毒入侵
补体系统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病毒表面蛋白与补体 分子结合,激活补体级联反应,产生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细菌感染与补体调节
细菌感染时,补体系统被激活,通过产生补体激活产物和炎症介质 ,参与抵御感染。
寄生虫感染与补体激活
寄生虫感染可诱导补体激活,产生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有助于清 除寄生虫感染。
补体系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1 2 3
自身抗体与补体激活
自身抗体可与自身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导 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补体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可 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引起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
类风湿关节炎与补体异常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存在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 体,可激活补体系统,产生炎症反应和关节损伤 。
补体ppt课件
补体与疫苗研发
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因此可以探索将补体作为疫苗 佐剂或靶点,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未来补体研究的方向与挑战
深入研究补体的分子机制
尽管对补体的认识不断加深,但其精确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仍 需进一步揭示。
增强细胞免疫应答。
03
补体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
补体能够通过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
而增强体液免疫应答。同时,补体还能够调节B细胞分泌的抗体类型和
数量。
04
补体与疾病关系
补体缺陷与疾病
补体缺陷类型
包括遗传性补体缺陷和获得性补 体缺陷,遗传性补体缺陷多为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获得性补体缺 陷则由感染、自身免疫病等因素 引起。
探索补体的新功能和应用
随着对补体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发现更多新的补体功能和应用领 域,如神经免疫、代谢免疫等。
解决补体研究中的技术难题
目前补体研究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如如何精确测量补体活性、如 何有效调控补体系统等,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活途径,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补体调节剂
02
通过调节补体激活过程中的正负反馈机制,使补体系统恢复平
衡,达到治疗目的。
靶向补体的药物研发
03
针对补体系统中的特定分子或通路进行药物设计和研发,为补
体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05
补体的实验室检测与应用
补体成分的检测方法
免疫化学法
01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沉淀反应、凝集反应等
补体激活产生的C3b等分子可以结合到微生 物表面,作为吞噬细胞的识别信号,促进 吞噬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和清除。
补体系统-(2)ppt课件
第一节 概 述
补体系统是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 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担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并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补体是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 体 活 化 的 经 典 途 径
IgM/IgG -Ag复合物
C1q : r : s
C4
C4b + C2
C4a
C2a
C4b2b
C3
C3b
C3a
Ca++
Mg++
Ca++
(C3转化酶)
C4b2b3b
(C5转化酶)
识别
活化
C5
C5b-C6,7,8,9
C5a
细胞溶解
攻击
Fab段
Fc段
暴露的C1q结合位点
(六)C9, 穿孔素(Perforin) C9和穿孔素结构类似,均为单链结构, N端以亲水性氨基酸为主,C端均以疏水性氨基酸为主。被活化后形成管状结构的多聚体,由10个以上的单体分子组成,可通过其疏水性的C末端插入细胞膜,导致细胞溶解。
N
C
凝血酶
亲水区
疏水区
三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一)经典途径: 几个特点: 1 抗原抗体特异结合活化 2 反应顺序为C1qrs-C4-C2-C3-C5-C6-C7-C8-C9 3 产生3个转化酶:C1酶, C3转化酶,C5转化酶 4 产生3个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C3a, C4a,C5a
4 补体固有成份是由肝细胞、巨噬细胞、 肠 粘膜上皮细胞和脾细胞等合成的糖蛋白,含量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其中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 5 固有成份间的分子量差异较大,其中C1q 最大、D因子最小。 6 对热不稳定,56°C、30min即被灭活,0~10 °C条件下活性只能保持3~4d。 7 多种理化因素如射线、机械振荡、酒精、胆汁和某些添加剂等均可破坏补体
补体测定和补体结合实验PPT课件
Components underlined acquire enzymatic activity when activated. Components marked with an asterisk have enzymatic activity in their native form.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
免疫溶血法 溶血法主要根据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IgG、IgM型) 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导致细胞溶解。 该方法中抗原为SRBC,抗体为兔或马抗SRBC的抗 体,即溶血素。将两者组合作为指示系统参与反 应。试验中有两组补体参与,一组是作为实验反 应系统的补体, 另一组为待测血清中的补体。溶 血程度与待测补体成分活性有关,仍以50%溶血为 终点。
补体结合试验
试验原理 反应系统: 已知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抗体(或抗原) 补体系统 指示系统: SRBC与相应溶血素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如果反应系统于存在待测的相应抗体 (或抗原),则反应的第一阶段抗原抗体 复合物结合补体,此时由于补体已被结 合掉,反应液中已无游离补体,故第二 阶段加人指示系统不出现溶血,补体结 合试验阳性。
补体的概念
Jules Bor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By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补体是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球蛋白。 由三组球蛋白分子组成: 九种补体成分组成 B因子、D因子、P因子 补体活化过程中的抑制因子和灭活因子
补体激活途径
补体激活和调节系统
经典途径补体总活性的测定
1. 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CH50试验) 50% complement hemolysis 实验原理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特异性抗体与 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导致红细胞 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胞外水分渗入,引起红细 胞肿胀而发生溶血。 当红细胞和溶血素含量一定时,在规定反应时间 内,溶血程度与补体活性程度呈正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照血清常称之“R(remove)”试剂,即去除 某种补体成分之意。已能筛选到的血清有人C2缺乏、
第十九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一、补体成分的含量与理化特性 二、补体的活化途径
第二节 补体总活性测定
第三节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一、免疫溶血法 二、免疫化学法
.
2
第四节 补体结合试验 一、试验原理 二、试验方法 三、方法评价
第五节 补体受体的测定 第六节 补体测定的应用
思考题 小结
.
3
第一节 概 述
补体 成分
分子量
电泳 区带
血清含量参考值 (μg/ml)
补体 成分
分子量
电泳 区带
血清含量参考值 (μg/ml)
C1q
390
γ2
70
C9
79
α
240
C1r
95
β
35
B
95
β
210~240
C1s
85
α
35
D
25
α
2
C2
117
β1
20~30
P
220
γ2
25
C3
190
β1
1300
C1INH
150
α
180
补体:
具酶样活性、不耐热的糖蛋白 其存在与抗原性异物的刺激无关 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 某些疾病时,含量及其活性可发生改变
一、 补体成分的含量与理化特性
分类
根据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 补 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 (complement receptor, CR)三大部分。
C4
180
β2
430~600
C4bp
1100
250
C5
190
β2
C6
128
β2
C7
120
β2
75
I因子
93
β
50
60
H因子
159
β
400~480
55
S因子
88
α
500
C8
163
γ1
200
二、补体的活化途径
经典途径
经典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MBL途径
激活物质 起始分子 参与补体成分 所需离子 C3转化酶 C5转化酶
应用于C3旁路检测的AP-CH50(尚未列入检验常规) MBL途径活性测定的可靠方法暂未建立
(一)CH50测定法的原理
应用绵羊红细胞(sheep red blood cell, SRBC)和其相应 的抗体(溶血素),作为能诱导补体活化经典途径的指示物 和激活剂。补体能使溶血素特异性结合的绵羊红细胞溶解, 当溶血素和绵羊红细胞浓度恒定时,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和 活性相关。将新鲜待检血清作不同稀释后,加入反应体系, 测定溶血程度,以50%溶血时的最小血清用量作为判定终点, 可测知补体总溶血活性
➢ 溶血素可通过SRBC免疫家兔获得,一般无需纯化 ➢ 试验前需先行加热56℃ 30min或60℃ 3min以灭活补体 ➢ 溶血素有商品销售,可按标识效价稀释使用 ➢ 自行制备的溶血素需进行滴定,确定使用浓度,在补体活 性测定中,大多使用2个单位。 ➢ 溶血素效价稳定,一般使用3个月后再作重新滴定
3.稀释缓冲液
➢ 在适当、稳定的反应系 统中,溶血反应与补体的 剂量依赖关系呈现“S”
形曲线 ➢ 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 溶血时,补体量的变化对 溶血程度的影响不大,即 溶血对补体量的依赖不敏 感。但在30%~70%溶 血时,补体含量仅出现较 小的变动,溶血程度也会
发生较大的改变
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的关系
(二)CH50测定方法
免疫化学法(检测单个补体成分的含量,Ag-Ab response) 自动化免疫散射比浊法
一、免疫溶血法
➢ 定义:是根据补体参与抗体介导溶细胞作用的级联效应特征 建立的单一补体成分检测法
➢ 指示系统:以SRBC-抗SRBC为激活物和指示系统
➢ 参照体系:以人为设计的缺乏某种补体成分的血清为参照
➢ 结果判度:若有溶血发生,表明待检标本存在参照血清所缺乏 的补体成分,且溶血程度与此补体成分的量呈正比,仍以50% 溶血为终点
生物学作用
抗原抗体复合物
C1q
C1、C4、C2、C3、 C5-C9
Ca2+、Mg2+ C4b2b
C4b2b3b
参与特异性免疫的 效应阶段,感染后期
发挥作用
肽聚糖、酵母多糖、脂多糖
C3
C3、C5-C9、B因子、D因子
Mg2+ C3bBb C3bnBb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 效应阶段,感染早期 发挥作用
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
C2、C4
C2-C9、 MASP
Ca2+ C4b2b C4b2b3b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 效应阶段,感染早期 发挥作用
第二节 补体总活性测定
➢ 补体总活性测定方法是以红细胞的溶解为指示,以50%溶 血为判断终点,称为CH50 ➢ 补体活化途径不同,应用不同的激活物可活化不同的补体 途径 ➢ 基于经典途径的CP-CH50(临床常规项目)
1.红细胞浓度的调整
绵羊红细胞(SRBC)采自绵羊颈静脉,制备脱纤维羊血或 用阿氏(Alsever)血液保存液制成抗凝血,4℃保存备用。使 用前,调制成2%~5% SRBC悬液。为使红细胞浓度标准化, 可吸取少量红细胞悬液,加入20~30倍的稀释液,在542nm波 长处测定吸光值以调整红细胞浓度。
2.溶血素滴定
补体理化性质
➢ 由肝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肠粘膜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 均为多糖蛋白,大多数电泳迁移率属α、γ球蛋白 ➢ 含量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其中C3含量最高、D因 子含量最低 ➢ 固有成份间的分子量差异较大,其中C1q最大、D因子最 小。 ➢ 对热不稳定,56°C、30min即被灭活,0~10 °C条件下活 性只能保持3~4d。 ➢ 多种理化因素如射线、机械振荡、酒精、胆汁和某些添加 剂等均可破坏补体
4. 50%溶血标准管:
0.5ml 2%SRBC + 2.0ml D.W (100%溶血) + 2.0 ml 1.8%NaCl + 0.5ml 2%SRBC(50%溶血)
5. 50%溶血总补体值的计算
CH50(U/ml)=1/血清用量 * 稀释倍数
.
16
(三)方法评价与临床意义
➢ 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低,补体的活性除与反应体积 成反比外,还与反应所用的缓冲液、SRBC的数量以及反应温 度有关 ➢ 总补体活性的参考范围为50~100U/ml ➢ CH50增高见于:
急性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等 ➢ CH50降低见于: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急 性肾小球肾炎等
第三节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 常作为单个补体成分的检测指标:C3、C4、C1q、B因子和C1 酯酶抑制物等 ➢ 测定方法:
免疫溶血法 (检测单个补体成分的活性,补体缺失性血清(R试 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