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产生与发展
审计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P3)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产生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但确立了受托经济责任,并不一定产生审计活动。
只有当这种经济监督活动由授权委托者委派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代行时,才会产生审计活动。
(1)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形成的基本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资源财产的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发展的直接动因。
(一)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修订,掌握P4)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中央政权设置的官职中设立"宰夫"一职,负责审"财用之出入",并拥有"考其出入,而定刑赏"的职权。
秦、汉两代都曾采用"上计制度",以审查监督财物收支有无错弊,并借以评价有关官吏之政绩。
但秦汉官制中,尚无专司审计职责的官员,也无专职审计机构。
隋唐时期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审计机构:刑部之下设"比部"。
特别是唐代,由于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审计地位得到提高,对中央和地方的财物收支实行定期的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有了明显发展。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审计进入日臻完备的阶段。
宋代是我国有史以来首次以"审计"一词命名建立审计机构的朝代:审计司和审计院1914年,北洋政府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国成立了中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颁布了《审计条例》,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
建国以后至1982年以前,我国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以会计检查代替审计监督。
1982年12月5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建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相继设立,随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审计监督工作。
审计学专业导论课件
5
二、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周时期,宰夫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 春秋战国时期,上计制度。 隋唐时期,比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独立审计机构的产生。
宋朝,审计司、审计院第一次正式用“审计”一词命名审计机构。
元明清,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由其它部门兼管,审计职能削弱。 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9-1983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实行各部门的专业监督。 1983年,审计署成立; 1995年,审计法实施。
16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城市产生了合伙制企业,有些 合伙人不参与管理经营,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产生了监督需要。 2.形成:英国 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产生股份有限公司,两权分离 非常明显。
1844年公司法:监事审计。
1845年公司法:监事可以聘请外部人员协助办理审计。 该法对民间审计的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
10
(二)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918年9月,我国第一部CPA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 颁布。 谢霖取得第一号会计师执照,并在1921年开设了我国 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1927年,潘序伦在上海创立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 建国初期,CPA仍在执业。1956年后,消失。 改革开放,为吸引外资,按照国际惯例,应提供审计 业务。 1980年12月,《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颁 布,标志我国恢复CPA制度。 1994年,《注会法》实施。
关于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资格考试
报考资格:对学生而言,本科院校审计、会计 及相关专业三年级学生。 考试内容:
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 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 经营管理技术
浅谈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浅谈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的一种审计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行为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利益最大化。
随着企业管理和监管环境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也不断经历着发展历程。
本文主要从内部审计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起源内部审计起源于19世纪初,当时工商企业规模在逐渐扩大,管理水平较低,许多企业家为了克服财务管理问题和提高企业效益,采取了一些措施,在企业内部设立财务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及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障利益和规避风险。
这也是内部审计的雏形和初步形成。
二、内部审计的发展1.内部审计向专业化发展20世纪60-70年代是内部审计在发展方面最为重要的阶段。
当时,一些企业意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承认内部审计所具有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内部审计不再只是简单的原因分析和异常检测,而是具备了预防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同时,内部审计也逐渐建立了相应的标准,推进内部审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内部审计向综合管理发展21世纪内部审计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单一的财务审计向理念和方法的革新,逐渐转变成综合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经营管理和业务开发等。
纵向拓展业务范畴,逐渐形成了跨部门的内部审计体系。
内部审计的目标也从单一的财务目标转向绩效目标,这种变化促进了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实施计划和方法的创新和调整。
3.内部审计从增值服务发展内部审计不再仅仅为了发现问题和风险,还纵向拓展业务范畴,向上游启动和向下承接更多的财经管理业务。
逐渐从被动的审核过程逐渐转变成主动的合作和增值为企业服务的过程。
内部审计带来的变革,逐渐变成了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和对经营风险的管理信心。
三、内部审计的未来展望未来的内部审计将从审计员的过程性知识向未来实施计划的管理变革发展。
从对单一系统的管理演变到企业治理的全面管理,从事实核实向创新有益的策略管理方式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审计学(第二版)第一章 审计概论
CPA
就大多数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框架而言,注 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 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 反映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 准则和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执行审计工作, 能够形成这样的意见。”
二、审计业务要素
CPA
审计业务要素包括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 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财务报表编 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三方关系人包 括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 方)和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 2.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在财务报 表审计中,鉴证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 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鉴证对 象信息是指记录经济活动的载体,即被审 计单位的财务报表。
CPA
从1844年到20世纪初,是民间审计形成 的时期。 这一时期英国民间审计的主要特点是:民 间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审计 的目的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 和完整;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 细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主要为企业股东 等。
CP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民间审计的发展 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的民间审计得到了 迅速发展,它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在全球的 迅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出现了一些民间 会计组织。 在20世纪初期,美国产生了帮助贷款人及 其他债权人了解企业信用的资产负债表审 计,即美国式审计。
CPA
2.客观性。由于审计组织独立于客户之外, 不受客户的影响,因而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3.权威性。审计组织依法对客户行使审计 监督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与干涉, 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4.广泛性与综合性。审计监督从时间上看, 可以进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从空间上看,不仅可以对企事业单位进行 监督,而且可以对财政、税务、银行、工 商行政等专业监督部门进行再监督,因而 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自考审计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审计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
A.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B. 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C. 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D. 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答案:A2.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
A. 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独立B. 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的独立C. 审计人员与审计机构的独立D. 审计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独立答案:A3.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
A. 审计证据的数量B. 审计证据的质量C. 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D.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答案:C4. 审计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
A. 确定审计目标B. 评估审计风险C. 实施审计程序D. 制定审计方案答案:C5.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评价属于()。
A. 符合性测试B. 内部控制测试C. 实质性测试D. 风险评估答案:B6. 审计报告的类型不包括()。
A. 标准审计报告B.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C.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D. 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答案:D7. 审计抽样中,样本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总体的大小B. 抽样风险C. 可接受的误差D.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答案:C8.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影响。
A. 证据的来源B. 证据的形式C. 证据的充分性D. 证据的相关性答案:A9.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舞弊行为,应()。
A. 立即报告给被审计单位管理层B. 立即报告给审计机构C. 继续审计并收集证据D. 停止审计并报告给监管机构答案:C10.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保持()。
A. 客观性B. 独立性C. 专业性D. 保密性答案:A11.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风险()。
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无关D. 无法确定答案:B12.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包括()。
A. 相关性和充分性B. 相关性和可靠性C. 充分性和可靠性D. 充分性和适当性答案:B13. 审计计划的制定应基于()。
审计学考试重点
一、总论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六个阶段: 1、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宰夫,标志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
2、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设立三公九卿。
3、隋唐至宋日臻健全阶段:宋审计司(院)的建立,是我国“审计”的正式命名。
4、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5、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审计法》,20世纪30年代以后,民间审计得到了发展。
6、新中国振兴阶段:1980年恢复和重建了注册会计师制度;1983年9月成立了我国政府审计的最高机关——审计署;1984年在部门、单位内部成立了审计机构,实行内部审计监督。
二、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1853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职业会计师的专业团体。
起源发展最早的审计是政府审计。
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方法审计报告使用人英国式审计(详细审计)会计账簿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详细检查股东美国式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资产负债表判断企业信用状况初步转向审计抽样股东、债权人财务报表审计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对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确定其可信性广泛使用审计抽样社会公众三、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1、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果是审计发展的动力;3、现代科学技术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四、审计的概念:1、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2、(一)独立性: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委托者。
政府审计与被委托者与委托关系是与被审单位独立,与委托单位不独立;民间审计与双方独立。
(二)权威性五、审计的目标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六、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实质)以及作为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形式)。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PPT课件
古希腊、古罗 马、古埃及 (官厅审计)
三权分立
.
5
(二)西方民间审计的发展
起源
形成
发展
意大利 合伙制
股份制; 英国式审计;
公司法
美国式审计
.
6
案例:“南海公司”破产案始末
• 南海公司背景:
– 1710年,英国政府用发行中奖债券所募集的资金成立 了南海股份有限公司;
– 成立之初是为了采挖南海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 的金银矿藏;
.
12
意义和影响:开民间审计先河
• 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催产剂,在西方审计 史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
• 进一步说明了建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基础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要由注册会计 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来协调、平衡所有者 和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责任。
.
13
(二)西方民间审计的发展
阶段 详细审计 资产负债表审计
• 明清两朝:在都察院下按行政区、分省设 立清吏史,负责审查各省的财政收支。改 御史台为都察院,为全国最高检察机关。
.
24
我国近代审计发展阶段
近代审计阶段
民国审计变革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审计法规的完 备达到空前的 程度:1928年 《审计法》; 1929年《审计 组织法》等
在革命组织和革命政权中 建立了审计制度: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审计委员会、 陕甘宁边区政府审计处
报表审计
现代审计
时间
对 象
特目 征的
方 法
1844年- 20世纪初 会计账簿
查错防弊
详细审查
20世纪初 -30年代
账簿 及资产负债表
判断公司信用状况
重点审查 资产负债表抽查法
30、40年代
审计学_ 概论_12审计的产生与发展_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于1912年,曾在当时的国务院下设审 计处,1914年,改审计处为审计院,颁布了《审计法》。
1928年,国民党政府在监察院下设审计部,同年公布《审计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于1932年成立了中央苏维埃政府审 计委员会,颁布《审计条列》,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2003年3月,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与此 同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陆续颁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2014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与国际趋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开始 实施。
2014年1月,审计署草拟了《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 已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016年1月,中注协印发了7项与审计报告相关的审计准则修订征求意 见稿(预计2017年1月1日起执行),适用于整套通用目的财务报表审计。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3.内部审计 中国现代内部审计是伴随国家审计的恢复和重建而产生与发展的
1985年10月,审计署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1987年12月,中国内部审计学会(2002年5月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 会)加入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为其国家分会。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3.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历史几乎与国家审计一样悠久,奴隶社会是内部
审计的萌芽时期。 封建时代,内部审计继承了早期内部审计的思想,并且有了
长足进展,主要标志是出现了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这一时 期,内部审计主要采用了寺院审计、城市审计、行会审计、银 行审计和庄园审计等形式。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最早的会计师事务所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在北京创办的“正 则会计师事务所”,创办于公元1918年6月24日。
审计理论与实务
2、中国社会审计的演进 1918年北洋政府颁布了《会计师暂行章程》 1921年上海开始设立会计师事务所 1980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注册会计 师制度开始起步重建。 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法律 形式对注册会计师的地位和任务做出了规定,标志着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进入了 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6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师条例》。 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七、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 是审计的基本职能,检查和督促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沿 着正常的轨道健康运行。 2、经济评价职能 指审计人对被审计人的经济资料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依据相应的标 准对所查明的事实作出分析和判断,肯定成绩、揭露矛盾、总结经验、 从而改善经营管理,寻求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途径。 效益审计最能体现经济评价职能 3、经济鉴证职能 指审计人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 定其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的真实性、公允性、合法性,并出具证明性审 计报告,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周时期,设有“宰夫”一职,审查“财用之出入” 秦汉两代采用“上计”制度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审计日臻完备的阶段 宋代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标志着我国用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产生 1914年,北洋政府设立审计院,颁布了《审计法》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成立了中共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颁布《审计条例》 1982年12月5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改《宪法》,规定我国建立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设立审计署。 1994年8月31日八届人大常委会9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5年1月1日 期施行。 1997年10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审计法实施条例》 2006年2月28日十届人大常委会12次会议修改了审计法,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报表使用人:社会公众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二 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5、注册会计师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时间:二战后 阶段:会计报表审计 审计目的: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第三节 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第一章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三、发展启示:审计的产生
和发展有其客观依据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发展事务所。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后,注册会计师 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资企业。 1986年7月3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注册会计师条例》,同年10月1日起实施。 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 计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二 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5、注册会计师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时间:1933年到二战 阶段:会计报表审计 审计目的: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会
计报表的可信性,差错防弊转为次要目的 审计对象:以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为中心的全部
会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
审计方法:测试相关的内控,广泛采用抽样审计
律确认 报表使用人:股东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二 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章
(⼀)审计产⽣与发展1 .审计产⽣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受托经营、受托管理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产⽣。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是审计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受托经济责任,也就不存在审计这项经济监督活动。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指在受托管理和受托经营条件下,受托⼈在管理或经营⽅⾯对委托⼈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
但受托经济责任的确⽴,并不⼀定产⽣审计活动,它只是审计产⽣的前提条件。
如果这种审查评价活动由授权委托者⾃⾝完成,就不能称之为审计活动。
只有当这种经济监督活动由授权委托者委派(或委托⼈委托)独⽴的机构和⼈员代⾏时,才会产⽣具有独⽴性的审计活动。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其涵义为:( l )受托经济责任是不断演进的,它是审计产⽣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受托经济责任从单纯的财务责任,逐渐向更为⼴泛的经营责任、管理责任⽅⾯纵深扩展,进⽽形成包括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等在内的现代经济责任的完整概念。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出现是审计产⽣的客观基础,审计因经济责任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获得了不断发展。
( 2 )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形成的基本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经济责任的不断变化过程中,审计成为联系各⽅经济贵任,保障社会经济正常、有序运⾏的重要制约机制。
这个机制也就成为审计⾃⾝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 3 )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法实施直接监督,是审计产⽣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是否尽职尽责地履⾏经济责任,有⽆舞弊和差错最为关⼼。
但是,在实际⽣活中财产的所有者⽆法直接进⾏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因⽽需要独⽴的审计⼈员承担起监督和检查的职责,这就构成了审计产⽣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2 国家审计的产⽣和发展中国的国家审计起源甚早。
早在西周时期,皇家(政府)审计就有了⼀定的发展。
秦、汉两代都曾采⽤“上计制度”,以审查监督财物收⽀有⽆错弊,并借以评价有关官吏的政绩。
审计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审计概论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审计产生的前提: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2)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①.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16世纪末期的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
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催化剂”是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破产案,他促成了独立会计师的诞生。
从1844年到20世纪初,是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形成时期,这一时期英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特点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审计的方法是对所有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为企业股东等。
③.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全球经济发展重心逐步由欧洲转向美国,由此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3.中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中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初步形成阶段:西周时期(西周的宰夫官职是我国国家审计产生的标志)确立阶段:秦汉时期(主要特征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走向成熟阶段:隋唐时期(基本标志是具有司法监督职能的比部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停滞不前阶段:元明清时期不断演进阶段:中华民国振兴阶段:新中国(1983年9月15日成立审计署,隶属国务院,并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成立国家审计机关,配备专职审计人员)(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①.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1918年9月,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第一位注册会计师(CPA)谢霖,1921年谢霖创办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第二节审计的含义1.概念“审计是一种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认定有关的证据,已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的系统过程。
”——1973年《基本审计概念说明》“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审计制度,有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它孕育于国家的萌芽及初创阶段,其产生可上溯至奴隶制国家的强盛时期。
自西周以来,审计制度就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内在规律而演进。
一、审计产生的根源审计行为是人类社会有了分工,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物质财富有了剩余,以及阶级、私有制和国家出现以后才发生的。
(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经济组织规模扩大,经济活动过程复杂,管理层次增多,致使财产所有者无法亲自掌管全部经济活动,只好委托他人代为经营,这样就形成了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及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所谓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指受托者即财产的经营管理者接受财产所有者的委托,代其行使经营管理权,并通过法则、合同和组织原则等手段所形成的责犛犎犈犖犑犐犔犐犔犝犖犢犝犛犎犐犠犝审计理论与实务权利相结合的责任关系。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为审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二)经济监督导致审计行为发生当财产的所有者将其财产委托他人代管或代为经营时,委托者出于对其财产安全与完整的关心,需要经常对受托者进行经济监督。
由于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委托人很难亲自对具体业务执行经济监督权,于是便产生审计意识,需要设置专职机构和人员代其行使审计监督权。
财产经营管理者即受托者也必须向委托者如实报告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并接受监督。
这样,审计人员、所有者与经营者就构成了审计关系中的三方面关系人,并且缺一不可。
构成审计的三方面关系人如图1-1所示。
图1-1 审计关系二、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伴随社会经济管理活动而产生的审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有记载开始审计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因此,我国是审计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
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西周时期———初步形成阶段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就产生了审计萌芽的思想。
西周末年设置的“宰夫”是有记载以来最早的审计官员,与掌管财政收支、会计核算的官员一起隶属于六卿之首的“天官”系统,负责对宫廷的财务收支、记录及其掌管的官员第一章总 论进行审查监督。
012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5.中华民国, 5.中华民国,不断演进时期 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之后, 辛亥革命之后,出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萌 为了维护民族的利益和尊严, 芽。为了维护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以谢霖为代表的 一批爱国会计学者积极倡导创建中国的注册会计师 事业。 1918年初 年初, 事业。 1918年初,时任中国银行总司长的谢霖向当 时的北洋政府农商部、 时的北洋政府农商部、财政部递呈了执行会计师业 务的呈文和章程——《会计师暂行章程》,同年9月, 务的呈文和章程 《会计师暂行章程》 同年9 北洋政府农商部核准了该章程, 北洋政府农商部核准了该章程,颁布了我国第一部 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并批准 注册会计师法规 《会计师暂行章程》 谢霖先生为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与此同时, 谢霖先生为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与此同时, 谢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 谢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 正则会计 师事务所” 此后,上海、南京、 师事务所”。此后,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相 继成立了会计师事务所。 1947年底 年底, 继成立了会计师事务所。至1947年底,中国已拥有 注册会计师2619 2619人 注册会计师2619人。
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事件: 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事件: 6.1993年10月 6.1993年10月,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7.1995年12月 正式颁布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 7.1995年12月,正式颁布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 并于1996 1996年 日起开始施行。 并于1996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8.1996年10月 8.1996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入亚太会 计师联合会。 计师联合会。 9.1997年 9.1997年5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Accountants,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IFAC 接纳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正式会员, )接纳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正式会员,并同时成为国 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正式成员。 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正式成员。
《审计学教程》课件【2019修订】 《审计学教程》第一章
动信息载体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审计对象主要包括记载和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
2
提供会计信息载体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1料及
有关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其他资料。作为被审计单位
的经营管理活动信息的载体,除上述会计资料、计划统计
等资料以外,还有经营目标、预测、经济活动分析资料、
技术资料等其他资料,以及电子计算机的磁带、磁盘、磁
7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取消了比部这样的独立审计组织,其财计监督和政府审计职能严重削弱,与唐 代行使司法审计监督职能的比部相比,元明清后退了一大步。
→ 4.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
8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994年 1986年
2003年
1984年
根据宪法规定,政府审计的对象为国务院各部门和地
方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
1
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内部审计的对象为部门、本
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民间审计的对
象为委托人指定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
管理活动。
20
第二节 审计概述 三、审计的对象
2.作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
鼓等会计信息载体。以上这些都是审计的具体对象。
21
第二节 审计概述 四、审计的职能、作用和任务
1.经济监督
2. 经济评价
3.经济鉴证
经济监督是指审计机构 或审计人员监察和督促被 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 或其某一特定方面在规定 的标准以内、在正常的轨 道上进行,以保证被审计 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 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 性和有效性。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ppt
2020-5-25
谢谢阅读
35
鉴证就是鉴定和证明
经济鉴证 鉴定和证明被审计对 象的经济资料是否客观、公允地反 映和说明了其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作出书面证明。
2020-5-25
谢谢阅读
36
评价就是评估和确定
经济评价 评估和确定被审 计单位经济决策、经济计划和方 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 按照既定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 有无高低,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健 全有效等。
谢谢阅读
10
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与分类
一、审计的定义 二、审计的分类
2020-5-25
谢谢阅读
返回
11
审计是由具有胜任能力的独立人员对
特定主体会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进 行审查,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 以监督、鉴证、评价并促进受托经济 责任履行的活动。
2020-5-25
谢谢阅读
12
进一步的解释—1
❖ 符合性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某些财务活动 或经营活动是否符合特定标准所进行的审计。
❖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经 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
2020-5-25
谢谢阅读
19
就其内容看
❖ 财务审计 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活动 及其会计报表以及相关资料进行的审计;
❖ 符合性审计 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活 动或经营活动某些方面所进行的审计;
谢谢阅读
返回
9
由只限于审查会计报表,以揭露和防止差错与
弊端
审查与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
部门与各环节,以改善经营管理、挖掘企业潜
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
因而,我们坚信,随着经济管理与控制的加强, 事前审计、事中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将得到 比目前更为深入广泛地开展,并将催生一些新 类型的审计。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审计的发展:我国审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六个阶段: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隋唐至宋日臻健全阶段;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新中国振兴阶段。
西周初期国家财计机构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地官大司徒系统,掌管财政收入;二是天官冢宰系统,掌管财政支出。
天官所属中大夫司会,为计官之长,主天下之大计,分掌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全面核算,然司会又总司审计监督的大权,进行财政收支的审核和监督。
《周礼》中记载:“凡上之用,财用,必考于司会。
”即凡帝王所用的开支,也都要司会的检查,可见司会的权力很大。
而且还说:“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即司会每旬、每月、每年都要对下级送上来的报告加以考核,以判断每一个地方官吏每月和每年所编制的报告是否真实、可靠,再由周王据以决定赏罚。
这是西周内部审计的形成。
我国政府审计的起源,基于西周的宰夫。
《周礼》云:“宰夫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
月终,则令正月要。
旬终,则令正日成。
而考其治,治以不时举者,以告而诛之”,即年终、月终、旬终的财计报告先由宰夫命令督促各部门官吏整理上报,宰夫就地稽核,发现违法乱纪者,可越级向天官冢宰或周王报告,加以处罚。
可见,宰夫是独立于财计部门之外的官职,标志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
秦朝,中央设“三公”、“九卿”辅佐政务,御史大夫为“三公”之一,掌管弹劾、纠察之权,专司监察全国的民政、财政以及财务审计事项。
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
“上计”,就是皇帝亲自听取和审核各级地方官吏的财政会计报告,以决定赏罚的制度。
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御史大夫不仅行使政治、军事监察之权,还行使经济监督之权。
但秦汉仍属于初步发展时期。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时期。
隋开创一代新制,设置比部,掌管国家财计监督,行使审计职权。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追溯到古代和中世纪,主要表现为:
ϒ 20世纪初期,随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化,管理机 世纪初期, 世纪初期
构、层次增多,内部控制加强。
ϒ 20世纪 年代,内部审计不 世纪30年代 世纪 年代,内部审计不断得到重视和发展。
美国银行家摩根创立的联 合钢铁公司,除钢铁企业外, 还拥有石油、煤炭及交通运输 等企业,为了加强集中管理企 业内部必须设置独立机构进行 监督。这就是近代内审产生的 根源。
西方主要国家审计的发展
(一)国家审计的发展
1、奴隶制下的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 、奴隶制下的古埃及、古罗马、 2、封建王朝时期也设有审计机构和人员。 、封建王朝时期也设有审计机构和人员。 3、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审计有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审计有进一步发展。
对国家财政收支进行监督
西方国家内部审计的发展
1914年,北京北洋政府设立审计院,颁 年 北京北洋政府设立审计院, 北洋政府设立审计院 布审计法 1920年,南京的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 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 年 南京的国民政府 苏区审计委员会 1932年,成立中央苏区审计委员会 年 成立中央苏区 1934年, 颁布审计法,实施审计监督 年 颁布审计法,
选择题
ϒ 1.审计产生于(B)的需要。 ϒ A 查错防弊 ϒ ϒ ϒ ϒ
B 经济监督 C 公证 D 提供审计信息 2.审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被审计单位 的( D) A 财务收支及其经济管理活动 B 财务收支及 其经营管理活动 C 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 D 经济活动
多项选择
ϒ 审计关系人是由 ( ACD )组成。 ϒ A 审计主体 ϒ C 审计客体
ϒ 分析: ϒ 1、西周时期国家审计初步形成的政治背景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
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受托经营、受托管理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只有当这种经济监督由授权委托者委培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代行时,才会产生独立的审计活动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从实施审计的主体俩看包括:政府(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
政府审计是指由政府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我国国务院审计署及派出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计厅、审计局所组织和实施的审计均属于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主要是依法对国务院个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国有资产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由各政府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专职的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审计,包括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两类。
社会审计又称为独立审计,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审计,独立审计是受托审计,接受各类资源财产的所有人或主管人的委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等承办审计鉴证、经济案件鉴证、注册资本验证和管理咨询服务等业务。
独立审计的主要职能是鉴证。
按审计内容分: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效益审计(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合规性)
按审计范围: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
按审计时间: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狮吼审计也可按审计周期分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
我国审计机关分两级,国务院和地方两级。
二、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要达到的境地,是目的具体化。
目的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目标具有局部性和阶段性,审计目的取决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审计目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而是审计的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审计目标是审计的方向,他对整个审计过程都会产生影响。
审计目标分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国家审计的总目标是评价各级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和内部审计的目标一样,社会审计的总目标是合法性、公允性。
具体审计目标是总体审计目标的细化。
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个别审计目标。
包括以下几方面:总体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权利和义务、计价的正确性、截止正确性,过账和汇总正确性,披露的正确性、合法性
三、审计程序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三个阶段。
1、审计计划:调查审计需求,初步确定审计项目,第二部对初选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审计项目及优先顺序。
第三步确定审计资源、审计项目,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首先确定审计风险、确定审计总体策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确定审计重要性。
2、审计实施阶段;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审计项目,选配人组成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进行调查了解、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获取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记录。
检查重大违法行为。
审计通知书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起始时间、审计组长及其成员、和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
审计组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
确定职业判断的实用的标准,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其可能性。
确定审计应对措施,编制审计方案。
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办法:书面或口头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相关人员、检查有关文件、报告、内部管理手册等有关资料、追踪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分析相关数据等;获取审计证据的办法:检查(顺查和逆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和分析等
3、审计报告,工作主要包括:编审、复核、审理、签发审计报告及审计决定;公布审计结果,检查审计整改情况。
审计组长应当确认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已经审核,并从整体上评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按照重要性原则从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型方面提出审计评价意见。
审计组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对审计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或者不适当,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不得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三、审计标准是进行审计时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审计标准的特点1、层次性,指审计依据因管辖范围和权威性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层次,如国家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被审计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
2、时效性,指审计依据不是永远有效的,它的效力受时间限制。
3、地域性,指有的审计依据受地域限制,只在一定地区内发挥效用。
审计标准的特点1、层次性,指审计依据因管辖范围和权威性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层次,如国家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被审计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
2、时效性,指审计依据不是永远有效的,它的效力受时间限制。
3、地域性,指有的审计依据受地域限制,只在一定地区内发挥效用。
审计标准的分类:1、审计标准按来源不同,分为外部制定的审计标准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制定的审计标准。
2、审计标准按性质、内容不同,分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预算、计划、合同;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等。
审计证据:指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审计证据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征有(1)证据范围的广泛性。
除了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勘验笔录等证据外,还可以是其他证据;
⑵证据用途的多样性;
⑶证据收集主体的特定性;⑷证据资源的特殊性;⑸审计证据是审计质量的主要保证。
审计证据的分类:按照审计证据的形式,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
(1)实物证据。
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盘点所取得的,用以证实实物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证据。
实物证据通常是证明实物资产是否存在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但实物证据并不能
完全证明被审计单位对实物资产拥有所有权,而且实物证据有时还无法对某些资产的价值情况作出判断。
(2)书面证据。
是指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各种以书面形式存在的证实经济活动的一类证据。
(主要证据)
(3)口头证据。
是指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对审计人员的提问所做的口头答复形成的一类证据。
这类证据,一般可能会带有个人成见和片面观点,可靠性较差,证明力较小,但它具有一定的旁证作用。
必要时还应获得被询问者的签名确认。
(4)环境证据。
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所形成的一类证据。
有助于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所处的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地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策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2、按照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可分为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
(1)基本证据。
是指能够用来直接证实被审事项的重要证据。
它具有较强的证明力,是审计证据的主要部分。
所以,也称主证。
例如实物证据、书面证据,都属于基本证据。
(2)辅助证据。
是指对基本证据起辅助证明作用的证据。
它是用来从旁证明被审事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证据。
所以,也称旁证或佐证。
3、按照审计证据的来源,可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
(注意:1区别内容2证明力强弱不同。
)
(1)外部证据: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一般具有较强的证明力,外部证据又可分为:a.直接递交的外部证据;b.被审单位持有并提交的外部证据;
(2)内部证据:由被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
一般而言,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但当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得到印证时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或者在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较为健全的情况下,内部证据的可靠程度也是较高的。
四、审计工作底稿: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有关的工作记录。
一般来说,每张工作底稿必须同时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⒈被审计单位名称;
⒉审计项目名称;
⒊审计项目时间或期间;
⒋审计过程记录;
⒌审计结论;
⒍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⒎索引号及页次;
⒏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⒐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⒑其他应说明事项
底稿的主要作用:是编写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或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货币资金的审计:
1、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出纳担任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货币资金的日记账计算。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授权批准制度、
3、货币资金支付需申请审批复核、3对于主要资金应当实行集体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