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技术课设

合集下载

供电课程设计选题

供电课程设计选题

供电课程设计选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供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供电设备的工作过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的搭建和调试,具备一定的电力工程设计和维护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力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电力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对科学探索和创新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基本原理、电力系统分析、供电设备及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电路基本原理,包括电路的概念、电路元件、电路定律等。

2.第二章:电力系统分析,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等。

3.第三章:供电设备及其运行维护,包括变压器、线路、开关设备等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

4.第四章: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包括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保护装置的原理和应用等。

5.第五章:电力工程实例分析,包括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等方面的实际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路基本原理和电力系统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电力工程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力工程的应用和运行维护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电路的搭建和调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供电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电力系统分析、供电设备等方面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2)掌握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3)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调控方法;(4)熟悉供电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力系统的问题;(2)具备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能力;(3)熟练使用相关电力工程软件进行仿真和计算;(4)掌握电力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处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电力系统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电力系统的定义、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分析。

3.供电设备及其应用:变压器、开关设备、电力线路、继电保护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电力系统的设计与调控:电力系统的设计方法、电力系统的运行调控策略。

5.电力系统仿真与计算: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和计算。

6.电力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处理:电力设备的安装步骤、调试方法、故障诊断和处理技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电力系统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力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控。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力实验,加深对电力设备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力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供电所配电课程设计

供电所配电课程设计

供电所配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供电所配电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电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设备功能。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电力线路及其特点,掌握线路参数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掌握供电所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知识,了解设备故障处理流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配电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配电线路的设计与计算。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配电设备,进行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配电设备的故障排查和维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电所配电工作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操作规范,增强安全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供电所配电工作在保障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在供电所配电领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实际操作和设备维护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为我国供电所配电行业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配电系统基础知识:- 配电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配电设备的功能与分类- 配电线路的参数计算2. 电力线路设计与计算:- 不同类型电力线路的特点与应用- 线路参数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简单配电线路的设计与计算实例3. 配电设备运行与维护:- 配电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 设备故障处理流程与方法- 安全操作规程与事故预防4. 实际操作技能培养:- 配电设备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设备维护与故障排查技巧- 团队合作完成实际操作任务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配电系统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电力线路设计与计算第三周:配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第四周: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与练习教材章节:第一章:配电系统概述第二章:电力线路设计与计算第三章:配电设备及其运行维护第四章:实际操作技能培养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和进度规划,旨在使学生掌握供电所配电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某学校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某学校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某学校供电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包括电源、线路、变压器等关键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供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解释不同类型的电源及其工作原理。

3.分析电路的基本定律和供电系统的运行特性。

4.识别和应用常用的电气设备和元件。

5.设计和优化简单的供电系统。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电路故障排查和供电系统的设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将培养对电力工程的安全意识和对供电系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围绕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元件功能、电路分析以及系统设计等方面展开。

具体包括:1.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其功能。

2.电源设备:直流水源、交流电源、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3.供电线路: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的构造及电气特性。

4.电路分析: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5.控制系统:供电系统的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

6.安全与环保:电力工程的安全操作规程、环境保护要求。

教学大纲将按照供电系统的逻辑顺序内容,从基础知识到高级应用,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供电系统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供电系统元件和整体运行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选择将充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供电系统教材作为核心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电力工程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论文。

3.多媒体资料:制作供电系统的动画演示和视频讲座。

4.实验设备:准备电路实验所需的元件和实验台。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案例研究、技术动态等补充信息。

工厂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工厂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工厂供电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工厂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2)了解工厂供电系统的配置、设计和运行原则;(3)熟悉电力线路、变压器、开关设备等主要设施的原理和应用;(4)学习电力系统保护、自动化和节能技术。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判断故障原因;(2)具备设计简单工厂供电系统的能力;(3)熟练使用相关仪器仪表,进行电力系统的调试和维护;(4)掌握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的配置和调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具备节能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2.工厂供电系统的配置、设计和运行原则;3.电力线路、变压器、开关设备等主要设施的原理和应用;4.电力系统保护、自动化和节能技术;5.电力系统的调试和维护方法;6.电力系统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传授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验法:动手实践,熟悉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工厂供电技术》;2.参考书:电力系统相关著作;3.多媒体资料:电力系统运行演示视频、动画等;4.实验设备:电力线路、变压器、开关设备等实验装置。

教学资源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刘介才工厂供电课程设计

刘介才工厂供电课程设计

刘介才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工厂供电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的组成及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工厂供电系统的相关知识,熟悉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从而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分析和解决电力问题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工厂供电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工厂供电和电力系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厂供电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电力线路的传输特性等。

2.电力系统的组成:包括发电厂、变电站、电力线路、电力用户等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

3.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管理:包括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的内容。

4.电力系统的保护与控制:包括电力系统保护的基本原理、保护装置的类型及作用、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等。

5.电力系统的节能与环保:包括电力系统的节能措施、环保要求及其实现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

2.讨论法:学生针对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电力系统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和保护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电力系统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本课程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国内优秀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课设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课设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课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工厂供电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方式、电力设备的选择和应用、电力线路的设计和施工、电力系统的保护和安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厂供电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掌握工厂供电的基本原理和电力系统的组成;2.了解电力设备的选择和应用,电力线路的设计和施工;3.熟悉电力系统的保护和安全措施。

4.能够分析和解决工厂供电实际问题;5.具备电力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的能力;6.掌握电力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工厂供电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厂供电的基本原理:介绍工厂供电系统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电力系统的组成:讲解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中的主要设备和功能。

3.电力设备的选择和应用:介绍各类电力设备(如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设备等)的原理、结构和选用方法。

4.电力线路的设计和施工:讲解电力线路的类型、设计原则、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

5.电力系统的保护和安全:介绍电力系统的保护装置及其作用,以及工厂供电系统的安全操作和维护。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工厂供电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的组成等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

2.讨论法:针对电力设备的选择和应用、电力线路的设计和施工等实践性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工厂供电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工厂供电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工厂供电》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

现代供电技术课程设计35KV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样本

现代供电技术课程设计35KV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样本

评分______日期______XX大学课程设计阐明书课程名称: 当代供电技术题目: 某35KV变电所电气一次某些初步设计学院: XX学院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号: XX姓名: XX指引教师: XX完毕日期: XX《供电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合用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编写: 机电系崔海波时间: 11月1.设计题目——某35KV变电所电气一次某些初步设.2.设计任务(1)变电所位置及供电电源拟定;(2)变电所负荷记录与主变压器选取;(3)变电所供电系统拟定;(4)短路电流计算;(5)电气设备选取;(6)输电线路选取与敷设;(7)变电所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

3.原始资料1)某年产90万t原煤煤矿, 其供电设计所需基本原始数据如下:2)矿年产量: 90万t;3)服务年限: 75年;4)矿井沼气级别: 煤与沼气突出矿井;5)立井深度: 0.36km;6)冻土厚度: 0.35m;7)矿井地面土质: 普通黑土;8)两回35kv架空电源线路长度: l1=l2=6.5km;9)两回35kv电源上级出线断路器过流保护动作时间: t1=t2=2.5s;10)本所35kv电源母线上最大运营方式下系统电抗: Xs.min=0.12(Sd=100MV A);11)本所35kv电源母线上最小运营方式下系统电抗: Xs.min=0.22(Sd=100MV A);12)井下6kv母线上容许短路容量: Sal=100MV A;13)电费收取办法:两步电价制, 固定某些按最高负荷收费;14)本所35kv母线上补偿后平均功率因数规定值: cos¢’35.a≥0.9;地区日最高气温: θm=44℃;最热月室外最高气温月平均值: θm.o=42℃;最热月室内最高气温月平均值: θm.i=32℃;15)最热月土壤最高气温月平均值: θm.s=27℃;16)全矿负荷记录分组及关于需用系数、功率因数等如表1所示。

表1 全矿负荷记录分组表注: 1.线路类型: C表达电缆线路;K表达架空线路。

家庭供电线路课程设计

家庭供电线路课程设计

家庭供电线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家庭供电线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家庭电路的常见电路图符号,并识别家庭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3. 学生能够了解家庭电路的安全知识,包括电路保护措施及用电安全常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绘制简单家庭供电线路图。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测电笔、万用表等基本电工工具,进行家庭电路的简单检测。

3. 学生能够分析家庭电路故障原因,并提出合理的维修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工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3. 学生通过学习家庭供电线路,认识到电工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工电子技术领域,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工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教师以实际操作为主,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家庭供电线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开关、插座、保护装置等部分,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家庭电路图符号及电路连接方式:学习家庭电路图中的符号表示,掌握串联、并联等电路连接方法。

3. 家庭电路安全知识:介绍电路保护措施(如漏电保护器、熔断器等),讲解用电安全常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 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教授测电笔、万用表等工具的用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5. 家庭电路故障分析与维修:分析常见家庭电路故障原因,学习简单的故障排查及维修方法。

教材章节关联:1.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第三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2.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第四章:家庭电路的安装与维护。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家庭供电线路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小区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小区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小区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理解并分析小区供电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设备;了解小区供电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小区供电系统实际问题;具备小区供电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供电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电力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小区供电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

1.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路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等。

2.小区供电系统的组成:包括变电站、配电线路、配电设备、用电设备等。

3.小区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力传输、分配和使用的规律和方法。

4.小区供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包括运行管理、设备维护、故障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小区供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维护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小区供电系统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小区供电系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供电技术、小区供电系统等相关教材。

2.参考书:供电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参考书籍。

3.多媒体资料:供电技术原理图、小区供电系统示意图等。

4.实验设备:供电实验装置、配电设备模型等。

5.网络资源:电力行业相关、论坛等。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供电技术余健明课程设计

供电技术余健明课程设计

供电技术余健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重要作用。

2. 学习并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掌握电力线路、变压器、电力设备等主要设备的结构、原理及运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力系统的简单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培养学生运用工具和仪器进行电力设备检测、维护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解决供电技术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电技术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电力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安全在电力行业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沟通协调、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余健明教授的供电技术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完成本章节学习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为未来在电力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供电技术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及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供电技术概述2. 电力系统主要设备:介绍电力线路、变压器、电力设备等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运行维护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主要设备3. 电力系统分析: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经济性,探讨提高供电质量的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系统分析4. 电力系统故障处理:学习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类型、原因及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故障排查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力系统故障处理5. 供电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供电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五章 供电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6. 电力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介绍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管理措施及发展趋势。

- 教材章节:第六章 电力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供电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供电课课程设计

供电课课程设计

供电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供电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电源、输电线路、变电所及配电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3. 学生能够解释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概念,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供电系统中的简单问题。

2.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掌握基本的电力测量方法,具备操作简单供电设备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和文字等方式,清晰表达对供电系统的分析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电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奥秘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养成安全操作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了解电力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注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供电系统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难度适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在电力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供电系统概述:介绍供电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系统等,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电源类型及特点:讲解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新能源发电等不同类型的电源,分析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3. 输电与配电技术:阐述输电线路的构成、电压等级、输电距离等基本知识,以及配电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和设备。

4.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介绍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基本概念,讲解相关计算公式和运用。

5. 电力测量与保护:学习电力测量仪表的使用方法,了解电力系统的保护原理和设备,如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

6. 安全用电与环保: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学习安全操作规程,了解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

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答:供用电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课程设置: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电压技术》、《自控原理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供变电工程》、《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电机拖动与控制》等核心课程。

2.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毕业生应掌握供用电技术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面向电力供应相关部门的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岗位群,从事变配电运行、配电线路及设备维护与检修等工作。

3. 职业能力要求:毕业生应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基本的电气测量、电路分析能力;具备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异常运行及故障的电气量的分析能力,异常处理和事故处理能力;具备中低压供配网电气一次、二次部分的初步设计能力;具备中低压变配电设备及线路运行、检修和事故处理能力;具备供用电工程安装、调试能力;具备电能表检定、计量误差分析、电能计量装置检查、分析判断、电能计量装置配置及安装能力;具备电力营销业务处理能力。

4.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5. 教学方法与手段: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采用案例分析、项目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应积极推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学校工厂供电课程设计

学校工厂供电课程设计

学校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厂供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相关设备的功能。

2. 学生能掌握工厂供电系统中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了解工厂供电系统的安全知识,如触电防护、电气火灾的预防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工厂供电系统中的简单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或模拟操作,掌握工厂供电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工厂供电系统方案,并进行初步的评估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电工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养成遵守操作规程的好习惯。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职业技能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工厂供电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中职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对实践操作感兴趣,但理论学习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工厂供电系统概述:介绍工厂供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包括发电机、变压器、高低压配电设备、输电线路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工厂供电系统概述2. 工厂供电系统参数:讲解电压、电流、功率等主要参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功率三角形、电压降落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工厂供电系统参数3. 工厂供电系统设备:学习各种供电设备的功能、结构及选型,如断路器、接触器、保护装置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工厂供电系统设备4. 工厂供电系统设计:介绍工厂供电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学习如何进行负荷计算、设备选型及系统优化。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工厂供电系统设计5. 工厂供电系统安全:讲解触电防护、电气火灾的预防、急救措施等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煤矿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煤矿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煤矿供电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煤矿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煤矿供电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认识到煤矿供电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煤矿安全的责任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描述煤矿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分析并解释煤矿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所学知识对煤矿供电系统进行简单的设计;认识到煤矿供电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煤矿安全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煤矿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首先,介绍煤矿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煤矿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电力传输的基本规律;然后,讲解煤矿供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电源、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设备等,使学生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最后,阐述煤矿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掌握电力在煤矿中的传输、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煤矿供电技术的理论知识;其次,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煤矿供电系统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最后,利用实验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煤矿供电技术》、参考书籍、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籍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将生动展示煤矿供电系统的原理和实例,实验设备则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探索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探索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探索[摘要]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是以课题设计方式开展的一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本文在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设计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作出了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 供电技术教学改革实践能力供电技术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供电技术的后续课程。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将供电技术课程所讲的理论计算和设计方法综合应用,结合实际变电所及厂区配电系统的工程设计。

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工厂供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训练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专业实际需要,紧紧围绕学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中作出一些探索。

一、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一般的教学安排是在学完《供电技术》课程之后,安排1~2个星期集中的课程设计。

这样的安排从逻辑上看比较合理,层次感较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其教学效果确并不尽如人意。

出现这些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

课程设计主要是以课题的形式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能力,但有些学生对此认识不够深入,思想上轻视课程设计。

另外,从教师教学方面可能没能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再则,实践设备和场所目前也并不是非常完善,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教学改革探索1.教学内容供电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以实践教学为主,主要以供电实际课题的形式,课题紧扣工程实践和专业前沿,强调密切联系实际,强化理论教学效果。

较为成功的一个设计案例就是“机械加工厂全厂变电所及厂区配电系统设计”,针对该课题编写出《供电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下发给学生,一般机械加工厂有5个左右不同性质的车间,如冷加工车间、热加工车间等,每个车间给出实际的设备类型及其额定参数,但是每个设备的台套数可以由教师灵活分配以保证数据的独立性。

供电配电课程设计

供电配电课程设计

供电配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供电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理解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概念。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供电配电设备及其功能,如变压器、断路器、电缆等。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线路的敷设方式、保护措施及其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知识分析和解决供电配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供电配电系统图的能力,能够识别和绘制基本的电力设备符号。

3. 使学生具备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供电配电设备检查、维护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

3. 引导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的观念,关注供电配电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绿色用电。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供电配电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电力基础知识》第5-7章,组织如下:1. 供电配电系统组成及原理:讲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重点阐述配电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2. 电力设备及其功能:介绍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熔断器等常用电力设备,以及它们在供电配电系统中的作用。

3. 电力线路及敷设方式:分析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的特点及敷设方式,探讨不同敷设方式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4. 电力系统保护:讲解电力系统的保护原理,包括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接地保护等,以及各种保护装置的配置与功能。

5. 供电配电系统图设计:教授学生如何绘制简单供电配电系统图,识别和绘制基本电力设备符号,掌握系统图的设计方法。

6. 供电配电设备检查与维护:介绍供电配电设备的检查、维护方法,让学生了解日常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

供电技术课课程设计

供电技术课课程设计

供电技术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供电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供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电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电力系统设计和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常见电力设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供电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电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供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介绍供电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讲解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基本原理:讲解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环节,阐述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基本原理。

3.常见电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介绍常见电力设备,如变压器、开关、保护装置等,讲解其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供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供电技术的学习心得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供电技术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供电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供电课程设计报告

供电课程设计报告

供电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供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供电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电学量的测量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简单电路,能够进行电路的连接和调试,能够使用电力设备进行电力传输和分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力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对技术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力传输的原理和设备、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方法等。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第一章: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供电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

2.第二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电路的基本元素和电路的基本定律。

3.第三章:电力传输的原理和设备,介绍电力传输的原理和常用的电力设备。

4.第四章: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方法,介绍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供电系统的原理和电路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电力传输和电路的理解;通过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和多媒体资料。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实验设备是学生亲手操作的必备资源,多媒体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电路和电力传输的原理。

教师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利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练习题、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40%。

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占总成绩的30%。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一部分、课程设计大纲一、设计题目:——某35KV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二、基本情况1.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2.设计时间:一周。

3.设计地点:校内三、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供电技术》课程设计是《供电技术》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与技能训练为原则,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能力,同时便于查找不足,从而在后续的《供电技术》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为加以弥补。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主要任务是熟悉国家的经济政策。

掌握国家有关供电方面的规程规定;学会合理设计和经济比较,能够选择、布置、调试供电设备。

培养学生查阅手册和产品样本等技术资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专业绘图能力和编写设计文件能力等。

四、课程设计的步骤和内容1.准备工作(1)借阅有关设计手册、产品样本等设计用书。

(2)准备绘图用具。

(3)分析设计题目。

(4)熟悉设计步骤、理清设计思路。

2.设计步骤和内容(1)现场考察、收集设计依据资料。

(2)书写设计说明书(仅作参考)第一章变电所位置及供电电源的确定第一节变电所位置的确定第二节变电所供电电源的确定第二章变电所的负荷统计与主变压器的选择第一节变电所的负荷统计第二节无功功率的补偿第三节主变压器的选择第三章变电所供电电源的确定第一节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确定第二节绘制供电系统草图第三节供电系统的运行方式第四章短路电流计算第一节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和任务第二节计算短路电流的原则与规定第三节计算短路电流所需的原始资料第四节短路电流的计算第五章电气设备的选择第一节高压开关与熔断器的选择第二节母线的选择第三节支柱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的选择第四节电抗器的选择第五节互感器的选择第六节高压开关的选择第六章输电线路的选择与敷设第一节导线材料的选择第二节导线截面的选择第三节架空线路的选择与敷设第四节电缆线路的结构与敷设(3)绘制图纸包括:某矿35KV地面变电所供电系统一次接线电路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课程设计主要考察我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作设计,可以很好地衡量我们独立思考、认真分析、理论应用以及现场实际操作能力。

本设计是为煤矿 35kV 供电系统而进行的设计。

目的是建立35kV变电站,为煤矿提供可靠的用电。

整个设计包括了 35kV 变电站设计的所有内容。

同时考虑到煤矿供电系统的特点,对变电站的负荷进行了分组,达到合理、经济的目的。

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确定了系统主接线及运行方式,同时对电力系统电力线路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考虑到电器设备可能的漏电现象,对变电站进行了保护接地的设计,满足了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要求,保证了人身安全。

为防止变电所遭到雷击,还进行了防雷保护。

采用了避雷器、避雷针、避雷线等保护措施,保证了安全。

通过以上的设计,基本构成了煤矿 35kV 变电站的设计,满足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达到了安全用电的要求,同时兼顾了可行性、经济性的原则。

根据这些数据而选用的电气设备具有一定的参考的价值。

由于我自己能力有限,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地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能够批评指正。

1 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企业生产所需的电能,都是由电力系统供给,企业所需的电能都是通过企业的各级变电站经过电压变换后,分配到各用电设备。

因此企业变电站可以说是企业电力供应的枢纽,所处的位置十分重要。

进行企业电力负荷计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地选择企业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容量、各种企业电力设备的型号、规格以及供电网所用的导线型号等提供科学依据。

工矿企业的负荷计算,首先要收集必要的负荷资料,求出各负荷的需用系数和功率因素然后由低压到高压逐级计算各组负荷,在进行负荷归总时,应计入各低压变压器的损耗,,考虑组建同时系数,为初选主变压器台数,容量提供依据。

功率因素的补偿计算与主变压器的容量,负荷率及运行方式密不可分,根据题意要求,要将35KV母线功率因素提高到0.9以上,因此,将主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也计入到总的负荷中,最后,拟定供电系统,主要需要综合考虑矿井负荷性质,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及电源线的情况来决定矿井的主接线方式,并绘制系统的一次接线图。

本章可按以下八步去计算:(一)计算各组负荷并填入表2-1中8~11各列。

(二)选择各低压变压器并计算其损耗。

(三)计算6kV母线上补偿前的总负荷并初选主变压器。

(四)功率因数补偿计算与电容器柜选择。

(五)主变压器校验及经济运行。

(六)全矿电耗与吨煤电耗计算。

(七)拟定并绘制矿井地面供电系统一次接线图。

(八)设计计算选择结果汇总。

2负荷计算与功率因数补偿2.1计算各组负荷与填表利用题目所给定的数据和公式,分别算出各设备或设备组的P ca 、Q ca 、及S ca ,并填入表2-1中例如,对于主井提升机有ca.1d1N10.951000950 kW P K P ==⨯= ca.1ca.1tan 0.62950589 kvar Q P ϕ==⨯=ca 1118kVA S ===又如,对于扇风机1,由同步电动机拖动,原始数据中其cosφ标出负值,其原因是:同步电动机当负荷率>0.9,且在过励磁的条件下,其功率因数超前,向电网发送无功功率,故为负值。

此时同步电动机的无功补偿率约为40~60%,近似计算取50%,故其补偿能力可按下式计算:ca.3d3N30.88640563 kW P K P ==⨯=ca.3ca.33 0.5tan 0.50.46113 kvar Q P ϕ==⨯⨯=()[563(-)]-ca3577kVA S ===同理可得其余各组数据见表2-1。

表2-1全矿负荷统计分组表2.2各低压变压器的选择与损耗计算因采用高压6kV 集中补偿功率因数,故对各低压变压器均无补偿作用,选择时据表2-1中的计算视在容量按公式的原则进行。

2.2.1机修厂、工人村与支农变压器查附表分别选用S9-800,6/0.4kV 、S9-700,6/0.4kV 、S9-600,6/0.4kV 型三相油浸自冷式铜线电力变压器各一台。

2.2.2地面低压动力变压器选用两台S9-800,6/0.4kV 型铜线电力变压器。

2.2.3洗煤厂变压器选用两台S9-800,6/0.4kV 型铜线电力变压器。

2.2.4各变压器的功率损耗计算单台变压器的功率损耗按公式计算;两台变压器一般为分列运行,其功率损耗应为按0.5β运行的单台变压器损耗的两倍;对于井下低压负荷,因表2-1中未作分组,故不选变压器,其损耗按近似公式计算。

例如,对于700kVA 工人村变压器,据附表中的有关参数,可算得22058115 4.4700ca T K N T s KW p p p S ⋅⎛⎫⎛⎫∆=∆+∆=+⨯= ⎪ ⎪⎝⎭⎝⎭2022%% 1.4458170029.1var 100100100100700K NT U I S k Q T β⎛⎫⎛⎫∆=+=⨯+⨯= ⎪⎪⎝⎭⎝⎭又如,对于地面低压两台800 kVA 变压器,同样可算得2201738221.457.2 5.922800ca T K N T S KW P P P S ⋅⎡⎤⎡⎤⎛⎫⎛⎫∆=∆+∆⨯=+⨯=⎢⎥⎢⎥ ⎪ ⎪⨯⎝⎭⎝⎭⎢⎥⎢⎥⎣⎦⎣⎦202%% 1.2 4.5738280034.5var 21001001001002800K N T T U I k Q S β⋅⎡⎤⎛⎫⎛⎫∆=+=⨯⨯+⨯=⎢⎥ ⎪ ⎪⨯⎝⎭⎝⎭⎢⎥⎣⎦井下低压负荷的变压器损耗,按近似公式计算,即T ca 0.0150.015259338.9 kW P S ∆==⨯= T ca 0.060.062593155.6 kvar Q S ∆==⨯=同理可得其它各低压变压器的损耗如表2-2所示。

2.3计算6KV 母线上补偿前段总负荷,并初选变压器各组低压负荷加上各低压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后即为其高压侧的负荷,因ΣPca=9425 kW ,故查表得Ksi=0.85,忽略矿内高压线路的功率损耗,变电所6kV 母线补偿前的总负荷为()ca.6si ca T ()0.85942571.18071 kW P K P P =∑+∑∆=⨯+= ()ca.6si ca t ()0.854926301.14443kvar Q K Q Q =∑+∑∆=⨯+=69213ca S KVA ⋅===补偿前功率因数ca.66ca.68071cos 0.8769213P S ϕ=== 根据矿井一、二级负荷占的比重大与Sca.6=9213kVA ,可初选两台主变压器,其型号容量按附表选为SF7-10000,35/6.3kV ,由于固定电费按最高负荷收费,故可采用两台同时分列运行的方式,当一台因故停运时,另一台亦能保证全矿一、二级负荷的供电,并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2.4功率因数的补偿与电容柜的选择2.4.1原始条件分析题意要求35kV 侧的平均功率因数为0.9以上,但补偿电容器是装设联接在6kV 母线上,而6kV 母线上的总计算负荷并不包括主变压器的功率损耗,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6kV 母线上的功率因数应补偿到何值才能使35kV 侧的平均功率因数为0.9级以上。

分析解决此问题的思路如下:先计算无补偿时主变压器的最大功率损耗,由于无功损耗与负荷率的平方成正比,故出现变压器最大功率损耗的运行方式应为一台使用,一台因故停运的情况,据此计算35kV 侧的补偿前负荷及功率因数,并按公式求出当功率因数提至0.9时所需要的补偿容量,该数值就可以作为6kV 母线上应补偿的容量;考虑到矿井35kV 变电所的6kV 侧均为单母线分两段接线,故所选电容器柜应为偶数,据此再算出实际补偿容量,最后重算变压器的损耗并校验35kV 侧补偿后的功率因数。

2.4.2无补偿时主变压器的损耗计算按一台运行、一台因故停运计算,则负荷率为ca.6N.T 92130.921310000S S β=== 22T 0K 13.60.92135358.6 kW P P P β∆=∆+∆=+⨯=220K T N.T %%10000(0.0080.0750.9213)716.6 kvar 100100I U Q S β∆=+=⨯+⨯=[()] 以上△P0、△P K 、I 0%、U K %等参数由附表查得。

2.4.3 35KV 侧补偿前的功率因数与负荷ca.35ca.6T 807171.18142 kW P P P =+∆=+= ca.35ca.6T 44433014744 kvar Q Q Q =+∆=+=359423ca s KVA ⋅===ca.3535ca.358142cos 0.8649423P S ϕ=== 2.4.4计算实际补偿容量与选择电容柜设补偿后功率因数提高到35cos 0.9ϕ'=,则 35tan 0.4843ϕ'=,取平均负荷系数0.8oKl =,据公式可得'c o ca.353535 (tan tan )0.88142(0.58270.4843)641 kvar l Q K P ϕϕ==⨯⨯=--按表2-7选用GR-1C-08型,电压为6kV 每柜容量qc=270 kvar 的电容器柜,则柜数c c 6412.4270Q N q === 取偶数得Nf=4实际补偿容量: c.f f c 4270 1080kvar Q N q ==⨯=折算到计算补偿容量为c.f c.ca lo 10801350 kvar 0.8Q Q K === 2.4.5补偿后6KV 侧的负荷与功率因素ca.6ca.6 c.ca 44431350 3093 kvar Q Q Q '===--因补偿前后有功计算负荷不变,故有'68643ca S KVA ⋅=== ca.66ca.68071cos 0.9348643P S ϕ'===' 2.4.6补偿后主变压器最大损耗计算补偿后一台运行的负荷率略有减小ca.6N.T 86430.864310000S S β''=== 22T 0K 13.60.86435353 kW P P P β''∆=∆+∆=+⨯=220K T N.T %%10000(0.0080.0750.8658)640 kvar 100100I U Q S β''∆=++=⨯+⨯=[()] 2.4.7补偿后35kv 侧的计算负荷与功率因数校验.ca 35ca.6T 827153 8324 kW P P P ''=+∆=+= ca.35ca.6T30936403733kvar Q Q Q ''=+∆=+=ca 359123kVA S ⋅'=== ca 3535ca 358324cos 0.9120.99123P S ϕ⋅⋅''===>' 合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