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xx跨越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创新引领XX跨越发展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把加快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突出重点县市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壮大支柱产业,培植新兴产业,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占比和增幅实现新突破。

一、我市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以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05年的327.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03.3亿元,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5.5%,比2005年提高13.1个百分点,占比增幅年均增长2.6个百分点。

(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底,全市通过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5家。XX、XX等14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产值均超过10亿元,2010年实现产值529.7亿元,同比增长34.9%,总量

占到全市的33%,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9%,拉动高新产值增长10.9个百分点。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XX、XX等企业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重大科技专项。开发新产品2500项,高新技术产品占70%。取得重要科技成果9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78项;其中,XX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五年间申请国内专利1.5万件,获国内授权专利1.2万件。

(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全市大多数骨干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和科研开发机构;160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800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63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院士工作站14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家。组建成立了XX,“省科学院煤矿安全实验室”、“XX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等机构落户XX。2010年XX分别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授牌。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快。我市重点发展XX、XX、XX、XX、XX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我市XX、XX、XX、XX列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XX项目列入2010年国家电子信息专项,XX、XX、XX、XX等4个项目顺利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验收。

(六)全市营造出科技创新良好环境。各级党委、政府把科技创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好“第一生产力”,相关部门职责明确、通力配合;积极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和企业在科技投入上的主体作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支持创新、勇于创新,形成了以科技创新支持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当前,我市肩负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史使命,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加快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要求,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区域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切实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开发重大高新技术产品150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按新口径达到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

(二)工作重点。一是实施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工程。立足我市特色和优势,重点培育XX、XX、XX、XX、XX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创新要素,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

点。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光伏、LED、新能源汽车、光热、清洁煤利用等产业链,建设新能源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新能源“光谷”。新材料产业,以轻量化、功能化、复合化为方向,积极开发新材料前沿技术,在纺织、玻璃纤维、稀土等新材料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新医药及生物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新品种、新剂型,积极发展医疗器械新产品,培育3~5个省级示范企业和产业基地。新信息产业,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提质扩能,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积极开发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新一代网络技术,培育一批信息通讯技术企业。节能环保产业,围绕工业、交通、建筑、民用等领域,开发推广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培育节能环保产业,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二是突破四大千亿级支柱产业关键技术。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创新瓶颈问题,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拓展先进制造业的前沿领域,大力加强能源工业、装备制造、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开展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能源工业,以科技保障煤炭和电力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高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装备制造,重点发展整机与提高零部件配套,关键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相结合,促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化学工业,按照大型化、循环化、低碳化发展模式,拉长煤焦化、煤气化产业链条,主攻高

附加值精细化工和清洁能源产业,建设特色高科技化工园区。食品工业,以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名牌产品为方向,重点发展生物发酵、粮油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有机食品和保健食品产业,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基地。三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三大传统产业。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引进开发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等先进制造技术,优化纺织服装、造纸、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流程并进行示范应用,研发高端产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纺织服装,以XX技术为突破口,带动毛纺、棉纺、纤维三大产业发展,打造国家级纺织新材料生产基地,培育中国纺织服装名牌产品。造纸产业,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坚持林纸一体化,优化原料和产品结构,培植龙头企业,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造纸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建材产业,实施名牌战略、标准化战略,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快联合重组,依靠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建材行业科学发展。

三、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工作措施

(一)拓宽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将科技投入作为财政预算保障重点,足额列支应用技术开发经费。认真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科技金融结合,构建多元投入格局。

(二)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XX市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