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一)
摘要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呼唤新的文明产生;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扬弃,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智力支持和目标,我们要把生态文明价值理念贯彻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法规、科技、文化教育、生产实践和消费观中,理念才能变成现实的行动。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社会;协同
Abstract:The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istakenasonekindofnewformofsociety,expectsthenewcivil izedproduction;TheproposingofEcologicalcivilizationdevelopsthegoodanddiscardsthebadtotheind ustrycivilization,isthehistoricalinevitablychoice;Theecologicalcivilizationistheintelligencesupporta ndthegoalwhichthe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constructs.Wemustimplementtheecologicalciviliza tionvalueideatotheconstruction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ofthepolicylawsandregulations,thescie nceandtechnology,thecultureandeducation,theproductionpracticeandexpendinview,onlythenthei deacanturntoreality.
Keywords:ecologicalcivilization;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coordinated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见仁见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法和途径。本文尝试从生态文明观的形成与发展来分析对新的社会形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作用,从而使理论成为引导人们行动的指南,对当前物欲横流、利益驱动社会是具有现实的意义。
1现行文明观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存在的缺陷
从价值观来看,工业文明发展的最大危机是人的价值观的危机,它只关心人如何发展问题,对自然界是一种无限度的掠夺和挥霍;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科学技术是万能的;从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儿的主体与客体的二分,康德的“人是自然界最高的立法者”,使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发展极至,从而导致人口、经济、自然等各要素缺乏相互合作的协调,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的生存面临危机。
从消费观来看,工业文明的显著特征是崇尚实利主义和消费主义,不断增加物质财富和不断扩大物质消费成为生活的目的。现在我们在评价消费,不是以物品的使用价值为标准,大家在追求时尚,主要看商品品牌、包装等,从而导致了消费成为一种浪费、挥霍性消费。这种消费观无疑是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的危机。正如1992年里约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全球环境不断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持续性消费和生产模式”,应“促进可减少环境压力和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应形成关于财富与繁荣的新观念,“以便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标准,减少对地球有限资源的依赖,并与地球的支撑能力取得更好的协调”。①
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经济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但是我们已经重演了西方国家工业社会的老路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一些地区环境容量达到极限,造成了灾难性问题。我国耕地锐减,土地沙化;植被遭侵,草原告急;水源污染;全国三分之一国土被酸雨侵害,沙尘暴不断向人们袭来等等。
当然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也不是一代人造成,而是人类在世世代代改造自然过程中累积起来,只是在当代达到严重的地步,同时,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也不是发生在某一个国家,而是发生在整个地球。探究其原因是多面的,如社会关系调整、社会制度建设、科学技术合理利用,但是最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上认识方面上存在误区。2时代呼唤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上述的事实我们不可忽视,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人,我们需要系统反思自己的行为,将漠视自然的工业文明形态转变为尊重自然为主的新的文明形态,建立新价值体系。爱因斯坦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②在现阶段我们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提出来,是人类社会进步,同样需要新文明作为指导。
2、1历史的选择——生态文明
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文明作为人类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样式,会因为社会形态中主要产业占有地位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从人类发展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现在提出的文明——生态文明。当然生态文明提出的也不是无中生有,有它存在必然性。
大量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现象已表明,工业文明深层次的价值理念是人类的中心主义,一切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导致全球上出现了巨大的贫富差距、人口速增、传统道德的失范及信念危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等现象。然而在工业文明理念中,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实向人们提出:是该抛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暂时繁荣的不文明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需要新发展模式来代替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我们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涌现了大量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如建设生态村、生态镇、生态县、生态城市、生态省;在工业上,从传统的工艺到现在的循环工艺,“三废”问题得到解决,清洁生产工艺得到提倡;在农业上,按照生态学和经济的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及传统农业经验建立起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教育上,提倡绿色教育、生态道德等等。这些实践经验为理论的深化和升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文明的形成有哲学和科学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我们出现过利用生态学的生态农业思想。在现在交叉科学、横断科学出现时期,先后出现城市生态学、工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生态教育生态学等等学科,为生态文明的理论和实践打下重要基础。同时在哲学上,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倡了环境伦理。在西方传统的哲学和伦理学中,只有人具有内在价值,自然只有工具价值,随着科学发发展,人对自然有一个新的理解,自然的内在价值是自然以自身为目的价值,它是自然系统自我存在自我发展的一个基本源泉和动力,是自然长期演化中客观地形成,自然内在价值是目的定向,而不是手段定向的,自然自身就是目的就是价值,它不需要人类评价而存在,它自身就是评价者和行动者。自然除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生命支撑价值、消谴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生命价值、多样性与统一价值、辩证价值、宗教象征价值。③解铃还须系铃人,由发展理念和模式不当导致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和模式来解决。生态文明思想源于生态与环境问题,它的形成和发展必将发展成为21世纪社会文明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