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一)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我国污染排放强度高,单位GDP二氧化硫的 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 国的6倍。
☆浪费惊人.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 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 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第二,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基于我国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 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而做出的战略决 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卫 星 照 片 中 的 我 国 西 部 地 区
卫 星 照 片 上 的 我 国 东 部 地 区
第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生态 环境压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 选择。 第五,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 长远大计。
总之,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 不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更重要的位 置,不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 状况,不改变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的奢侈 浪费的消费观,生产生活环境定将越来越 恶化,这不仅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 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因此,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
我国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对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预测
资源 种类 2010年 2020年
产量/需求量 (万吨)
铁矿石 锰矿石 铬矿石 铝土矿 铜 铅 锌 硫 磷矿石 钾盐 3.3/4.0 472/750 28/140 805/1120 90/170 /45 /120 2175/3809 5285/4400 100/640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 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人均资源少。 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 水平,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 然气分别为世界水平的2/5、1/4、1/8、 1/10和1/22。
继续教育美丽中国及生态文明建设题目及答案
继续教育美丽中国及生态文明建设题目及答案2016继续教育美丽中国及生态文明建设题目及答案一、填空题1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应实行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
P22(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P34 3《环境保护法》是环保的基本法。
P1354(生态保护)的内容,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
P46 5(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
P126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P37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
P1188(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P19(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P110早在(2005)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就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术语。
P15011人口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紧密联系,构成了生态文明系统的三大要素。
P26 12(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P2613(植物修复)这一概念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提出来的,其最初的思想是利用超累积植物的的超量富集作用来去除污染环境中多余的重金属。
倡导生态文明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Hale Waihona Puke 基 础 理 论 研 讨 倡 导 生 态 文明 建 设 环填 友 好 型 祜 会
淮南 市环境监 察 支队 刘 宏海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 辖五 区一县及一个国家级综 合试验 区。总 面积 2 8 5 5平方公里 , 总人 口近 20万人 , 4 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 国 家大型能源基地 。1 8 94年与青 岛 、 重庆一 同被 园务 院批准为 “ 较大 的 市 ”享 有 地 方 立 法 权 。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 , 大力倡 导生态文明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 , 已成为全党 全社会 的共识 和行 动。市委 、 市政府结合我市实 际, 提出了将 我市建成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和生态城 市的 目标。近年来 , 围绕这一 目标 , 全市进一步加大 了环境保护 和生 态建设 的力度 , 努力解 决群众反 映强烈 、 危害群众健康 的环境 问题 , 在经济快速发展 的同时 , 环境质量开始持续好转 , 地表水水质 、 空气质量 等主要环境 指标逐步提 高。 是, 但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 我市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 环境保护 的成果还很脆弱 , 治理环境污染和控制生态破坏 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 而 且随着人 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 环境压力越来越 大 , 境保 环 护工作任重道远 。 做好环保工作关 系到我市 的可持续发展 , 关系到人民 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 我们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明确工作重 点, 加大工作力度 , 把环境保护纳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 规划 中, 断 不 加大执法力度 , 提高环境保护能力 , 大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要深化环保理念 , 大张旗鼓宣传生态文 明。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 护 自然为前提 , 以人与人 、 人与 自然 、 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 旨, 以建立 可 持续 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 , 引导人们走持续和谐 的发展道路 。 今年世界环境 日主题“ 转变传 统观念 , 推行低碳经济” 就是生态文 明观 , 的具体体现 。 大力宣传 可持续发展 的生态文明观 , 就是要使全社会充分 认识 到 , 做好环境保护 工作就是坚持基本 国策 、 就是推进 生产力发展 、 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 战略 、 就是坚持科学 发展观 。通过广播 、 电视 、 报 纸、 网络等各种现代媒 体 , 通过举办各 种丰富多彩 的宣传 活动 , 大张旗 鼓地宣传环保的重要 意义 , 宣传 到每个街道 , 社区 , 每个 每个家庭 , 每位 市 民, 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 、 消费各个 层面和千家万户 。 要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 , 推动产业生态转型。 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与 环境“ 双赢” 的最佳 发展模式 , 它使资源以最低的投入 达到最高效率 的使 用 和最大限度的循 环利用 。发展循 环经 济是淮 南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 选择 。 作为一座 资源型城市 , 我们必须将循环经济纳入到经济发展的主 轨道 , 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统筹我市 的区域发展 、 乡建设 和产业布 城 局, 建立以煤炭资源梯级开发为核心 , 、 、 为利 用的循 环经济产 煤 电 化互 业链 。 按照“ 减量化 , 再利用 、 资源化” 的原 则 , 鼓励和支持企业在产品生 产过程 中实行清洁生产 ,实现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 ;以工 业园区为基 础, 在产业和工业园区进行生 态化设 计与改造 , 促进 园区企 业间以至工 业各行业之间形成比较 完善的循 环经济体系 ,实现园区层 面上的中循 环; 在全社会 大力宣传和倡 导绿 色消费 , 努力 推进 生产 、 建设 、 流通 、 消 费等领域形 成循环经济 , 进资源节约 、 促 高效 利用 , 实现全社会层 面上 的大循环 。抓好生 态功能保护 区 、 自然保护 区建设 , 将生态环境作为 资 源来管理 、 开发 和经营 , 努力建设循环型经济 、 循环型社会 。 要切 实抓好载体 , 带动环保系列创建工作 。 在全市范围内大力 开展 创建 国家环保模 范城市 、 生态示 范区 、 环境优美 乡镇 、 环保先进企业 和 绿色单 位 ( 括绿色 学校 、 色社 区 、 色机关 、 色医 院 、 色饭店 包 绿 绿 绿 绿 等) , 不断 改善环境质量 , 促进经济社会 全面协调发展 。 全面落实创模规 划, 健全 工作机构 , 证资金 , 保 加大力度 , 确保各 项创建 工作 的按 期完 成。 各级各部 门都要严格落实创模 责任书 的任务和要求 , 开展城市 深入 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 不断探索新机制 、 出新举措 , 推 提高城市整体品位。 西部 污水处理厂和风台县污水处理厂要抓紧完善配套管 网建设 ,确保 今年下半年投入运行 ,力争使我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省政府下 达 的 目标 ; 加快垃圾处理厂和医疗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 , 确保年 内建成投运 。加强烟尘控 制区和噪声达标区建设 , 大力推行集中供热 , 加强对交通噪声 、 建筑噪声的管制 。 搞好城市绿化 、 植树造林工作 , 提高 城市绿化覆盖率。 步建立起 以污水处理 、 逐 垃圾处理 、 空气净化 、 噪声治 理、 环境绿化为主体 的城市生态环境体 系 , 全面推进国家环保模 范城 市 和 生 态 城 市 创 建 工作 。 要坚持以人为本 , 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 问题 。 为民” 切 以“ 为 执法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 , 加大执法力度 , 继续 开展环保专项行 动, 严厉打击环 境违法行为 , 决不 允许“ 少数人发 财, 人民群众受害, 全社 会 买单” 的情 况出现 。对不能实现稳定达标, 或地处环境敏感 区域, 影响群 众生产生活 的废 水 、 废气等污 染源要限期解决 , 能彻底 解决的 , 不 实行 关 、 、 、 典 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加强环境监管, 停 转 迁, 严格环境准人, 认真 执行环境影 响评价和 “ 同时” 三 制度, 推进企业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加 大农村畜禽 养殖污染治理力度, 让人民群众在舒适 良好 的环境中生产 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协调。
具体目标包括:
1.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通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环境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 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生态补偿机制等制度,形成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
4. 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体制改革。
通过改革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等,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5. 提高人民环境素质和环境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和社会动员,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经济
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生活在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环境中。
生态文明内容
生态文明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危机愈加严重。
为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文明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生态文明的内容。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明。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安全型的社会。
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生态文明的内涵1.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
要保护好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资源节约资源节约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要通过科技进步、制度创新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要通过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等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低碳环保的协调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行动。
四、生态文明的实践1.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环保产业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管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要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护好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生态文明的展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环境友好
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环境与经济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一方面,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另一方面,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因此,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对立”变为“和谐”、由“对手”变为“朋友”,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
从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环境友好的”理念,到欧盟、美国、加拿大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产品的环境标志制度;从国际社会提出实行环境友好土地利用和环境友好流域管理,到一些国家正在建设环境友好城市,发展环境友好农业,环境友好理念涵盖了生产、消费、技术,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它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
1995年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生态省(市、县)、环境优美乡镇、环境友好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一系列“绿色创建”活动。
目前,我国已建立9个生态省、528个生态示范区、79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0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或城区、17个各种类型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32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488所国家级“绿色学校”和2300个省市级“绿色社区”。
这些都体现了“环境友好”的理念。
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五”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环境保护也取得积极进展。
在国民经济年均增长8.8%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主要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全国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因此,“十一五”时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意义重大。
? 1.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因此,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内的总体性的目标,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 么?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 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 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 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 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 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
国内外的成功实践表明,能否有效推进资 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 面的因素:一是能否真正确立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 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二是能否广泛动 员社会各主体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环节上各 自充分发挥其保护资源环境的作用;三是 能否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 术以及宣传教育等方法和措施,共同促进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每个公民都应当摒弃讲排场、摆阔气、爱 面子、相互攀比的陈旧观念,从身边的小 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 一滴油、一粒米、一块煤……不要小看我 们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人人都把 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13亿人将会创造惊人的数字,对建设节约 型社会将会做出巨大贡献。
潘家铮: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惟一出路 世界各国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该 是共同的方向,节约应该是全人类的美德。但对于中国来 说,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
我国是人多而物不博。现在发展水平还很低,人均GDP仅 为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还需要大力迅猛发展。中国人 口已达13亿,占全球1/5,高峰将达16亿或更多,而主要资源 耕地、水、能源、各种矿产按人均计,都列在世界最后 列。例如人均耕地仅1亩多,为世界平均的1/3,还在不断减 少,要养活自己难度极大。如果有1/10的粮食要进口,就会 压垮世界粮食市场。又如石油,为世界平均的1/10,如果中 国按美国现在的标准消费,每年需50亿吨以上,全世界生 产的石油都给中国用也不够。其他如水和重要的矿产资 源现在都已面临危机,如没有远虑,前景十分危险。另外, 中国的环境也不容许这样消耗下去。 这种资源的短缺又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低效使用并存。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只有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是惟一的出路。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介绍在现代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个国家都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本文将探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文明等方面。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定期监测空气质量、水质情况等重要指标。
2.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相应措施和标准,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3.推广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保护生态系统1.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提倡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3.推进生态建设,增加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面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1.成立资源回收中心,加强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促进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2.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加强能源管理,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资源节约加强资源管理1.建立资源管理制度,制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
2.加强重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定资源开采的标准和限额,防止过度开采和浪费。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资源消耗。
2.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改善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
促进绿色消费1.加强绿色产品认证和推广,引导消费者选择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产品。
2.鼓励个人和企业采取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行为,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构建生态文明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1.开展环境主题的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2.加强环境宣传工作,利用媒体、互联网等渠道传播环保知识,引导社会关注环境问题。
建立法律法规体系1.制定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
2.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形成有效的法治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相提并论,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国家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水平”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独立成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得以牢固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大力推进?一、什么是生态文明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
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并不是指自然生态的“文明”状态,而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
生态是各种力量相互制约的结果,也是各种力量协调共生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人的关系。
综合专家的看法,我们可以对生态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态文明首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二、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弄清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常话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如果认识不到位,就不能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中。
生态文明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一)
生态文明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摘要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呼唤新的文明产生;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扬弃,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智力支持和目标,我们要把生态文明价值理念贯彻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法规、科技、文化教育、生产实践和消费观中,理念才能变成现实的行动。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社会;协同Abstract:The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istakenasonekindofnewformofsociety,expectsthenewcivil izedproduction;TheproposingofEcologicalcivilizationdevelopsthegoodanddiscardsthebadtotheind ustrycivilization,isthehistoricalinevitablychoice;Theecologicalcivilizationistheintelligencesupporta ndthegoalwhichthe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constructs.Wemustimplementtheecologicalciviliza tionvalueideatotheconstruction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ofthepolicylawsandregulations,thescie nceandtechnology,thecultureandeducation,theproductionpracticeandexpendinview,onlythenthei deacanturntoreality.Keywords:ecologicalcivilization;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coordinated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意义
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 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惩污染,生态严 惩破坏。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已严惩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及中华民族子 孙后代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和合 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护环境和生态,才能促进我这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 续发展。
方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 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 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 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为此,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 可持续发展。
方法
制订和完善战略性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 划。重点编制节电、节水、节油、资源综合利 用等专项中长期规划,为工业节水、能源节约、 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 展、墙体材料革新、散装水泥和环保产业发展 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和 政策措施。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 what定义 2· why原因 3· how方法
定义
1· 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 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 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 展的社会体系。 2·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 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 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 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 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
立生态补偿机制。
一是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研究设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
二是推进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
三是鼓励、引导和探索实施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 发地区对保护地区、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生态
补偿;
四是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制定实施生 态补偿条例。
4.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 筹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
既考虑当前 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又 考虑子孙后 代发展需要。
既遵循经 济规律又 遵循自然 规律。
既讲究经 济社会效 益,又讲 究生态环 境效益。
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
北拓展。
二是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 格局。形成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 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 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 成的农业战略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 的特点和基础,并结合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新
《21世纪议程》 是1992年6 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之一。 该文件着重阐明了人类在环 境保护与可持续之间应作出 的选择和行动方案,提供了 21世纪的行动蓝图,涉及与 地球持续发展有关的所有领 域。是“世界范围内可持续 发展行动计划”,是人类建 构生态文明的一座重要里程 碑。
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源于对环境与发展关系认识的深化 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 1962年出版的代表作《寂 静的春天》 ,是标志着人 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 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 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 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 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 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 会广大民众。
环境友好型社会概述
环境友好型社会概述一、基本含义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
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则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通过生态环境要素的质态变化形成对生产和消费活动进入有效调控的关键性反馈机制,特别是通过分析代谢废物流的产生和排放机理与途径,对生产和消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
二、基本特征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以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的人类社会发展形态,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也必然是人与人基本和谐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必须符合生态规律,向着有利于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并应用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和方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试题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生态文明试题答案1. 过度强调均衡发展,将(A)市场竞争力。
(单选)A削弱B增强C不改变D不确定2.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D)。
(单选)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3. 属于二次能源的有(D)。
(单选)A海洋能B小水电C地热能D氢能4. (B)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
(单选)A2000B2002C2004D20085. 在生态公正前提下的社会公正,就是(ABCD。
(多选)A财富不能为少数人积累和占有B不能光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C要考虑社会利益的最大化D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6. 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Q0侈选)A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B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实施减征资源税的政策C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暂按综合减征率的办法落实资源税减税政策D对有色金属从价计征7. 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ABCD o (多选)A 土地资源B水资源C气候资源D生物资源8. 有经济学家称:“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
”(判断)正确9. 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现代政府采用市场竞争的逻辑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发明。
(判断)正确10.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判断)精心整理正确11. 社会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发展包括所有的发展方面,广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发展。
(判断)错误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简答)答:(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人与自然环境友好型社区教案
人与自然环境友好型社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要求,及日常生活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措施。
2.过程与方法:课堂讨论、热点分析、画一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懂得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明确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将环保意识变为自身的内在要求。
二、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相关资料。
2.了解学生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情况3.教师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年年初,国务院下发了一个通知,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媒体出示]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
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热点分析]说一说:对于“限塑令”,你持什么态度? ( 同学回答略)老师归纳:塑料袋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为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限塑”。
“限塑令”就是为了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措施。
[媒体出示]环境友好型社会[知识窗] P19《“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由来》[媒体出示]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师:说到“生产”就必然和“资源”联系起来,那么我国的资源状况是怎样呢?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同学回答略)[媒体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教师归纳:①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②从资源的利用率低,造成环境污染。
师:这种生产状况显然是有悖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的,那么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要科学的、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地球只有一个,资源、环境极其宝贵。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
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
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机制,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
2012级第五讲生态文明 (1)
2. 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在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促进经济发展 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 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 3. 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经济社会发展 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 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既要 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 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坚决防止 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永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二、当前生态和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概述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1. 概念: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 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 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 2. 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是对传统文 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 认识成果,也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 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
3.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1)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 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占草原总 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草 原超载放牧、乱采滥挖严重,鼠虫灾害频繁,状况 堪忧。 根据2009年全国第七次森林清查结果,我国森 林覆盖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 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森林资源 的短缺显而易见。
二、当前生态和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问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背景材料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重要途径、工作重点和措施。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进能源资源节约,明年务必取得明显成效。
①要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降低这些行业的资源消耗水平;②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③同时,要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二、角度分析▲(一)从《经济生活》角度思考1、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平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惩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集约发展之路。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
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3、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着生产。
消费观念是否正确,它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的市场的开拓。
这就要求每个消费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思考1、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
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一)
摘要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呼唤新的文明产生;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扬弃,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智力支持和目标,我们要把生态文明价值理念贯彻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法规、科技、文化教育、生产实践和消费观中,理念才能变成现实的行动。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社会;协同
Abstract:The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istakenasonekindofnewformofsociety,expectsthenewcivil izedproduction;TheproposingofEcologicalcivilizationdevelopsthegoodanddiscardsthebadtotheind ustrycivilization,isthehistoricalinevitablychoice;Theecologicalcivilizationistheintelligencesupporta ndthegoalwhichthe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constructs.Wemustimplementtheecologicalciviliza tionvalueideatotheconstruction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ofthepolicylawsandregulations,thescie nceandtechnology,thecultureandeducation,theproductionpracticeandexpendinview,onlythenthei deacanturntoreality.
Keywords:ecologicalcivilization;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coordinated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见仁见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尝试从生态文明观的形成与发展来分析对新的社会形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作用,从而使理论成为引导人们行动的指南,对当前物欲横流、利益驱动社会是具有现实的意义。
1现行文明观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存在的缺陷
从价值观来看,工业文明发展的最大危机是人的价值观的危机,它只关心人如何发展问题,对自然界是一种无限度的掠夺和挥霍;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科学技术是万能的;从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儿的主体与客体的二分,康德的“人是自然界最高的立法者”,使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发展极至,从而导致人口、经济、自然等各要素缺乏相互合作的协调,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的生存面临危机。
从消费观来看,工业文明的显著特征是崇尚实利主义和消费主义,不断增加物质财富和不断扩大物质消费成为生活的目的。
现在我们在评价消费,不是以物品的使用价值为标准,大家在追求时尚,主要看商品品牌、包装等,从而导致了消费成为一种浪费、挥霍性消费。
这种消费观无疑是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的危机。
正如1992年里约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全球环境不断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持续性消费和生产模式”,应“促进可减少环境压力和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应形成关于财富与繁荣的新观念,“以便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标准,减少对地球有限资源的依赖,并与地球的支撑能力取得更好的协调”。
①
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经济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但是我们已经重演了西方国家工业社会的老路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一些地区环境容量达到极限,造成了灾难性问题。
我国耕地锐减,土地沙化;植被遭侵,草原告急;水源污染;全国三分之一国土被酸雨侵害,沙尘暴不断向人们袭来等等。
当然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也不是一代人造成,而是人类在世世代代改造自然过程中累积起来,只是在当代达到严重的地步,同时,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也不是发生在某一个国家,而是发生在整个地球。
探究其原因是多面的,如社会关系调整、社会制度建设、科学技术合理利用,但是最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上认识方面上存在误区。
2时代呼唤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上述的事实我们不可忽视,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人,我们需要系统反思自己的行为,将漠视自然的工业文明形态转变为尊重自然为主的新的文明形态,建立新价值体系。
爱因斯坦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②在现阶段我们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提出来,是人类社会进步,同样需要新文明作为指导。
2、1历史的选择——生态文明
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
文明作为人类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样式,会因为社会形态中主要产业占有地位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人类发展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现在提出的文明——生态文明。
当然生态文明提出的也不是无中生有,有它存在必然性。
大量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现象已表明,工业文明深层次的价值理念是人类的中心主义,一切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
导致全球上出现了巨大的贫富差距、人口速增、传统道德的失范及信念危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等现象。
然而在工业文明理念中,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实向人们提出:是该抛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暂时繁荣的不文明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需要新发展模式来代替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我们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涌现了大量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如建设生态村、生态镇、生态县、生态城市、生态省;在工业上,从传统的工艺到现在的循环工艺,“三废”问题得到解决,清洁生产工艺得到提倡;在农业上,按照生态学和经济的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及传统农业经验建立起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教育上,提倡绿色教育、生态道德等等。
这些实践经验为理论的深化和升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文明的形成有哲学和科学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我们出现过利用生态学的生态农业思想。
在现在交叉科学、横断科学出现时期,先后出现城市生态学、工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生态教育生态学等等学科,为生态文明的理论和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同时在哲学上,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倡了环境伦理。
在西方传统的哲学和伦理学中,只有人具有内在价值,自然只有工具价值,随着科学发发展,人对自然有一个新的理解,自然的内在价值是自然以自身为目的价值,它是自然系统自我存在自我发展的一个基本源泉和动力,是自然长期演化中客观地形成,自然内在价值是目的定向,而不是手段定向的,自然自身就是目的就是价值,它不需要人类评价而存在,它自身就是评价者和行动者。
自然除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生命支撑价值、消谴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生命价值、多样性与统一价值、辩证价值、宗教象征价值。
③解铃还须系铃人,由发展理念和模式不当导致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和模式来解决。
生态文明思想源于生态与环境问题,它的形成和发展必将发展成为21世纪社会文明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