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报告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报告分析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分析互联网金融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高新技术与传统金融业态的有机结合,是基于互联网实现资源配置与优化的全新金融发展模式与金融创新,也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
其业务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互联网货币等;其业务格局则多具跨业经营特征;而其参与主体则涵盖了电商机构、基金和投资公司、资本市场经纪人机构和商业银行等部门。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2013年以来,不少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推出措施,推动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金融创新。
201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金融机构向金融消费者催收债务,不得采取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不得损害金融消费者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地方政府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温州大力建设金融改革市场,投资建设信息对称平台,引入专业化的投融资金融机构和关联服务机构,实现融资需求“一站式”服务,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对民间借贷交易信息进行登记备案,设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江浙等地在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登记环节采取开放态度,允许在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中使用“金融信息撮合”等相关字样;北京市石景山区建立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北京市海淀区揭牌互联网金融大厦和互联网金融产业园。
2、征信环境我国征信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已初步形成一个覆盖面较广、结构基本齐备、以公共征信为主导的多层次征信体系。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央行征信系统收录10.2亿自然人、2834.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Economides N. C. Himmelberg(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传统金融业务基础上的新兴业务。
以传统业务为切入点有助于顺利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夯实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步入到良性的发展轨道[5]。
Kirsty Best (2015)的研究表明,2002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为发展中国家建构网络金融提供了广泛的认知,其建构了覆盖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条件和发展形势,这也是本文研究中对于互联网金融类别进行划分的重要依据[6]。
其认为,互联网金融涵盖电子银行、电子支付、电子贸易、网络借贷等不同领域,其总体发展规模是互联网金融的体量。
Andrew Crockett (2017)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况进行了研究。
其认为,物理网点应将支付结算功能过渡为营销服务,推动业务转型,将用户体验管理和交易成本控制作为提高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7]。
同时,应当优化远程协助业务的发展,提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硬件建设水平。
Chester Brown(2017)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应当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和产业特点,积极引进人才,提高人才的储备水平,重视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提高互联网金融各主体对人才的吸纳水平,完善人才的知识结构,推动互联网金融人才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和理论功底,使得人才兼备金融实操经验和互联网意识,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8]。
Muneer M.Abbad (2016)《约旦网上银行》中认为,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有效协调传统支付模式与购买模式和当前技术环境和需求环境之间的鸿沟。
推动技术的高速发展,并将信息化的发展经验建构成量化的风险管理模型,提高对于客户信息的管理水平,建立客户潜力管理机制,提高对客户潜力的挖掘水平。
2.国内研究现状第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研究方面。
姜颖(2016)针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工具进行了研究,将农村金融工具划分为投资、储蓄、信贷、结算、证券买卖、商业保险等类别的基础上,诠释了农村金融工具的功能。
2018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
2018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消费金融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 2018 年,这一领域更是呈现出了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背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消费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消费金融服务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互联网消费金融应运而生。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消费金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效的服务手段。
二、2018 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2018 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年的交易规模达到了_____亿元,较上一年度有了显著的增长。
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者对于便捷消费信贷的需求增加,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不断创新和拓展。
三、主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1、电商平台消费信贷以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为例,它们推出了自己的消费信贷产品,如花呗、白条等。
这些产品基于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行为和信用记录,为用户提供一定额度的信用消费。
2、分期购物平台专门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分期乐等,为消费者提供各类商品的分期购买服务,涵盖了数码产品、家电、服装等多个领域。
3、网络现金贷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短期、小额现金贷款服务,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紧急资金需求。
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用户群体特征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 80 后、90 后年轻群体,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高,消费观念较为超前,更愿意通过信贷方式提前满足消费需求。
2、地域分布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占比较高,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用户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3、职业分布以白领、学生、自由职业者等为主,他们的收入相对稳定或有一定的消费需求,但可能暂时缺乏足够的资金。
五、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与挑战1、信用风险由于部分平台的信用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存在用户信用信息不准确、不全面的情况,导致信用风险增加。
2、监管风险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迅速,相关监管政策尚在不断完善中,部分平台可能存在违规经营的风险。
县域电商“五大模式”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探索——以广东省英德市农村电子商务为例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Qingyuan Polytechnic Vol.14,No.2 Mar.2021第14卷第2期2021年3月县域电商“五大模式"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探索以广东省英德市农村电子商务为例王晓晴,唐汉清(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广东广州510720)摘要:电子商务为远离中心城市的县域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全国县域电商实践以浙江遂昌、江苏睢宁、陕西武功、吉林通榆和云南元阳的五大模式比较典型。
广东省英德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比较好,可以借鉴这“五大模式”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路径:(1)在产业布局方面,可适当发展少污染的消费品工业电商,布局电商农业规划和推进互联网+旅游电商;(2)在电商主体培育方面,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借力综合电商服务商;(3)在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可在交通要道建设电商产业园,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推进免费分级分类培训和孵化政策;(4)在电商特色营销方面,可策划推出一系列电商扶贫产品,尝试土地认养和农产品众筹团购,政府可尝试为农产品背书、积极为电商营销助力。
关键词:县域电商;电商模式;农村电子商务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1电子商务助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截止2019年,我国共有2010个县级行政单位(含县级市)。
根据《2019赛迪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数据,我国县域经济总量达39.1万亿元,约占全国的41%,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基石。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县域人口达8154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1.8%o县域的发展在解决区域性“三农问题、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管文章编号:1674-4896(2021)02-020-09理等问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闪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1.6万亿元,较2013年10.4亿增长了2倍多。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精华版)
目录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与市场重要数据1 2018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情况 2 2018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 2018年中国云计算发展状况 5 2018年中国大数据发展状况 6 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状况7 2018年中国物联网发展状况8 2018年中国虚拟现实发展状况9 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10 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11 2018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13 2018年中国网络资本发展状况14 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状况16 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19 2018年中国网络游戏发展状况20 2018年中国搜索引擎发展状况21 2018年中国网络音视频发展状况22 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状况23 2018年中国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发展状况24 2018年中国网络出行服务发展状况25 2018年中国网络广告发展状况27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与市场重要数据用户市场网民第三方支付8.29亿208.07万亿即时通讯电子商务7.92亿31.63万亿搜索引擎网络零售6.81亿9.01万亿网络新闻网络广告6.75亿4914亿网络视频网络教育6.12亿3734.1亿网络购物网络游戏6.10亿2871亿网民使用率网民规模保持平稳增长 手机网民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18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较2017年底增加手机网民6433万,其中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
2018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和网民占比 数据来源:CNNIC 域名略有减少,“.CN ”域名略有增加 截至2018年底,我国域名总数为3792.8万个,较2017年底减少1.4%,其中,“.CN ”域名总数为2124.3万个,较2017年底增长1.9%,占我国域名总数的56.0%。
数据来源:CNNIC 网页数量达2816亿 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页数量为2816亿个,较2017年底增长8.2%。
中国互联网+农业发展报告
中国“互联网+农业”发展报告一 2018年中国“互联网+农业”发展情况根据2019年5月8日闭幕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数据,2018年中国农业行业增加值中数字经济的占比为7.3%,比2017年增加了0.8个百分点。
互联网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和工具,成为推动中国实现数字农业发展的必要支撑。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农业”加速发展,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广泛应用,农业生产智能化已见雏形,农业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大数据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初步显现,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的发展。
(一)“互联网+农业”的技术支撑初步形成1.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是通过应用各类传感器设备和感知技术,采集农业全产业链的相关信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进行信息传输,将获取的海量农业信息进行数据清洗、加工、融合、处理,最后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决策和实时服务[1]。
智能传感器作为通用的系统前端感知器件,可以助推传统农业产业的升级,推动创新应用,农业智能传感技术是农业智能制造和农业物联网的先行技术。
“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9个省市开展农业物联网工程区域试点,截至2018年底,已形成了42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产品技术和应用模式。
围绕设施智能化管理的需求,自主研制出了一批设施农业作物环境信息传感器、多回路智能控制器、节水灌溉控制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产品,对提高中国温室智能化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农业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农业大数据是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实践与应用。
一般认为农业大数据是指农业产业维度内全要素、全时段、全区域、全样本的数据集合,农业大数据的获取来源广泛、数据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并且融合了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的地域性、季节性、多样性、周期性等特征。
央行发布2018年农村地区支付业务发展总体情况显示 移动支付成农村地区网络支付主导方式
央行发布2018年农村地区支付业务发展总体情况显示移动支付成农村地区网络支付主导方式作者:来源:《金融周刊》2019年第12期隔空盗刷属个例风险损失全赔付银行银联共推安全便捷银行卡闪付业务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18年农村地区支付业务发展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量12.66万个;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量为l.31个,县均银行网点56.41个,乡均银行网点3.95个,村均银行网点0.24个。
在结算账户和非现金支付方面,银行结算账户开户总体数量持续稳步增长,II类、Ⅲ类账户增长迅速。
截至2018年年末,农村地区累计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2174 83万户,增长(同比,下同)10.59%。
农村地区各类个人银行结算账户43.05亿户(I类户41.22亿户),增长8.55%,人均4 44户。
II类户达1.69亿户,增长49.36%。
III类账户达1329.28万户,增长37.37%。
与此同时,银行卡数量仍旧保持增长。
截至2018年年末,农村地区银行卡发行量32.08亿张,人均持卡量为3.31张。
其中,借记卡29.91亿张,增长11.13%;信用卡2 02亿张,增长15.60‰借贷合一卡1434.35万张。
值得关注的是,移动支付继续高速发展,并成为网络支付的绝对主导方式。
2018年,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农村地区提供网络支付业务共计2898.02亿笔、金额76.99万亿元,分别增长104.4%、71.11%。
其中,互联网支付149.18亿笔、金额2.57万亿元,分别增长21. 56%、22. 57%;移动支付2748.83亿笔、金额74. 42万亿元,分别增长112.25%、73.48%,占网络支付份额分别为94.85%、96.66%。
支付清算系统覆盖方面,截至2018年年末,农村地区接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银行网点9.58万个,代理银行网点2.71万个,合计12.29万个,覆盖比率为97.05%,覆盖率较上年提升0.26个百分点。
2018年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正式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
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主要内容:基础资源保有量稳步增长,资源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域名总数同比减少9.0%,但“.CN”域名总数实现了1.2%的增长,达到2085万个,在域名总数中占比从2016年底的48.7%提升至54.2%;国际出口带宽实现10.2%的增长,达7,320,180Mbps;此外,光缆、互联网接入端口、移动电话基站和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在此基础上,网站、网页、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与APP数量等应用发展迅速,均在2017年实现显著增长,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增长。
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惠及全民取得新进展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1]。
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增长率为5.6%,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
信息化服务快速普及、网络扶贫大力开展、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了更多获得感。
手机网民占比达97.5%,移动网络促进“万物互联”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与此同时,使用电视上网的网民比例也提高3.2个百分点,达28.2%;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
2018-2019中国家庭金融市场研究报告
6.5%
10.1%
5.2%
2.7%
2017年中国VS国外年轻家庭居民杠杆率
➢
同比出现负增长 *注:低消费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周期内无显著消费偏向的人群; 中低消费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周期内有着一定的日常消费偏向的人群; 中消费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周期内有较强的日常消费偏向的人群; 中高消费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周期内有一定的投资性、高端商旅消费偏向 的人群; 高消费能力: 是指在一定时间周期内有显著的投资性及固定资产消费偏向的 人群; *注:家庭居民杠杆率是指居民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
47.4% VS
中国
39.8%
国外
80、90后家庭正式成为家庭消费主力,这个群体 具有中等及以上消费人群占分别为21.6%、 35.1%。“消费盛宴”背后是负债高企,年轻家
庭杠杆率高达47.4%,远高于其他国家家庭群体
2018/11/1
6
家庭投资:银行理财仍占主导,互联网理财正在赶超
⚫ 随着各类金融理财产品呈现井喷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配置一些金融理财产品,包括银行理财、货币基金 、互联网理财产品、信托等。家庭用户中,34.88%的用户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较高,
2018/11/1
5
家庭消费:二三线城市崛起,90后消费能力超过80后
⚫ 一线及超一线城市当中,具有中等消费以上的家庭人群占比为38.8% 。随着二三线城市自身经济崛起的带动以及房贷压力 较小的双重作用下,二三线城市也显示出了强劲的消费能力,二三线城市中具有中等消费能力以上的家庭占比也达到27.5%
2011年
2018年E 45.8%
02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存款
2018年中国家庭户均可投资资产预计为 45.05万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篇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上)一、总体情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61.2%。
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已经突破8亿,占总网民规模的94.7%。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产业链,包括硬件、软件、内容、平台和服务等多个领域,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中国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石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
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过去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移动付费用户数已经超过6亿,移动支付行业规模也已经达到58.8万亿元。
在移动应用方面,中国的APP数量已经达到449.5万个,其中,移动游戏的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此外,我国移动互联网在流媒体视频、社交媒体和在线购物等方面也表现出极高的活跃度和用户参与度。
三、新兴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产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其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区块链技术也在金融、物流和供应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产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四、信息安全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快速扩大,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国网络安全事件数量虽然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高危漏洞和新型攻击手段的出现,依然给信息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此外,个人信息收集和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亟待进一步完善。
总体而言,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推进,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前景仍然广阔。
我国互联网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一、网络消费的不断升级随着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观念的改变,网络消费的形态也呈现出不断升级的趋势。
例如,我国的网上购物规模已经达到11.76万亿元,占新消费品牌整体市场规模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乡村振兴提高到了战略层面,同时主张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与国计民生有着重要联系的根本性问题,而乡村振兴以农民生活富裕为根本,是推进全民共富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
作为党和国家的关键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根本思路,同时也是确保全面共富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普惠金融;农民1 前言2021年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要针对农村进行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设发展,让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利用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金融体系,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可靠可行的金融策略。
从《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在2018年末“三农”的金融缺口高达3.05亿元,金融缺口巨大。
2014—2021年涉农贷款均低于人民币同期贷款平均增幅,“三农”融资难的形势依然严峻。
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恰好能够让“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得到创新,帮助缩小这一金融缺口。
可见,研究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生活富裕的影响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首先,数字普惠金融依托大数据可以向没有担保能力的农民提供贷款服务,让更多的主体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居民或城镇弱势群体能够以低成本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有利于农民创业增收。
其次,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借助多元创新来让弱势群体面临的融资困难、速度慢、成本高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增加农村居民成为个体经营者的概率,从而提升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最后,数字金融业务通过数字技术和产品创新,逐步完善了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降低金融产品的投资门槛,同时还可以通过数字保险来转移农业生产的风险,从而提升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H1:建设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加快农民实现生活富裕的步伐,且效果显著。
近年来,乡镇、城市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已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居高不下的城乡收入差距仍然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村金融领域发展中的应用,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迅速显现,方式快速更迭。
面对乡村振兴新形势、新要求,金融机构加快探索脚步,立足自身科技实力,打造出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型数字金融业务。
本文基于金融科技的视角,阐述了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了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相关建议。
一、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现状得益于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打造“去网点式”业务模式,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推广打下基础。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农村网上银行开通户数达6.12亿,增幅15.29%;移动支付同样在农村地区快速推广。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8年,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农户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累计2898.02亿次,其中移动支付占比94.85%,支付数额达74.42万亿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扶持了三农群体。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贷行业三农业务累计成交量高达1380亿元,涉及三农业务的正常运营平台有107家,并且发展和衍生出了多层次、多形态的网络借贷产品,精准满足了农业经营需求。
二、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一)乡村地区落后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制约金融科技发展。
一是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处于落后状态。
工信部数据显示(如图1),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1.58亿户,仅占总人数29.4%。
网络通讯条件落后,制约了电子银行、移动支付等发展和普及。
二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刚起步,农村征信体系尚未健全,无法与公积金、税务、财政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银行机构无法充分采集乡村用户的信誉并对可靠性作出充分评估,制约信贷审批。
(二)乡村人口老龄化、人才匮乏,金融科技创新改革动能不足。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战略对策探究
金融天地321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战略对策探究林振球 玉林市玉州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随之不断推进,但由于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此期间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针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展开分析,提出培养人才、加强征信体制建设等对策来使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1-0321-01引言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衍生体系,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区村镇经济发展繁荣状况集中已经体现在现代化金融体制的建设上。
新时期下,互联网经济浪潮逐渐走向农村的生产与营销,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所以在未来应积极探索发展农村互联网经济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当前作为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农村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产物,其利用了互联网低成本以及跨地区的特点,使农村的生产营销模式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思想的不断渗透,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生产企业在互联网金融技术发展平台的支持下,促使农村经济水平日益升高。
此前,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依靠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两大平台,大北农与农分期也是其主要发展模式。
由于互联网技术跨地域的优势,使农村金融的资金流与信息流快速传播,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距今已有5年之久,除了网络电商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支持,政府政策扶持也尤为重要[1]。
早在2016年,农村互联网金融被写入了国家中央1号文件中,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
2018年农村互联网金融政策开始侧重于提升服务质量与丰富金融产品两方面。
国家也开始加强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督管理,使其逐渐向着数据化与专业化发展。
二、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影响我国农村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类。
数字金融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现实困境及机制创新研究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3期・2021年6月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Vol.20No.3Jun.2021数字金融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现实困境及机制创新研究王小华12,张莹2,胡大成2(1.西南大学智能金融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摘要]传统金融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农业农村金融服务的供需错位严重、政策落地难、供给成本较高、可持续性不足和边际效率低。
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农村金融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当前中国数字金融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数字金融供给主体效率不高、数字金融的征信体系不完善、农民数字金融素养普遍较低、农村数字金融供需水平较低和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未来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亟需加快数字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农村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金融服务从业主体的人力资本改造、中国特色乡村数字经济和智慧农业发展模式试Q以及数字金融风险预警、缓释和防范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数字金融+数字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832.35,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73(2021)03001815一、问题的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的同步实现的背景下,中国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迈进了从小康社会向富裕社会转型的“后小康”时代,“三农”工作的重点将逐步从扶贫转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重大部署,并把乡村振兴提高到了与民族复兴同等重要的位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务之急是加快建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年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研究报告
年月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正式发布第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年月,我国网民规模达亿,普及率达到,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个百分点.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第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主要内容:基础资源保有量稳步增长,资源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截至年月,中国域名总数同比减少,但“”域名总数实现了地增长,达到万个,在域名总数中占比从年底地提升至;国际出口带宽实现地增长,达;此外,光缆、互联网接入端口、移动电话基站和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网站、网页、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与数量等应用发展迅速,均在年实现显著增长,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自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增长.中国网民规模达亿,互联网惠及全民取得新进展截至年月,我国网民规模达亿,普及率达到,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全年共计新增网民万人,增长率为,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信息化服务快速普及、网络扶贫大力开展、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了更多获得感.手机网民占比达,移动网络促进“万物互联”截至年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地占比由年地提升至;与此同时,使用电视上网地网民比例也提高个百分点,达;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地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地使用.以手机为中心地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地基础,车联网、智能家电促进“住行”体验升级,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移动互联网服务场景不断丰富、移动终端规模加速提升、移动数据量持续扩大,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创造更多价值挖掘空间.移动支付使用不断深入,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增长明显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巩固,网民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比例由年底地提升至,线下支付加速向农村地区网民渗透,农村地区网民使用线下支付地比例已由年底地提升至;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地网民规模达到亿,同比增长,货币基金在线理财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同时,行业政策密集出台与强监管大力推动行业走向规范化发展.文化娱乐产业进入全面繁荣期年网络娱乐类应用用户规模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强烈地市场需求、政策地鼓励引导、企业地资源支持共同推动网络文化娱乐产业进入全面繁荣期.网络娱乐应用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年增长率最高,达到,其中游戏直播用户规模增速达,真人秀直播用户规模增速达.与此同时,网络文化娱乐内容进一步规范,以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为代表地网络娱乐行业营收进一步提升.良好地行业营收推动网络娱乐厂商加大对于内容创作者地扶持力度,为网络娱乐内容地繁荣发展打下基础.共享单车用户规模突破亿,网约车监管政策逐步落地以第三方信息平台为基础,整合社会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地共享经济业务在年得到蓬勃发展.数据显示,在提升出行效率方面,“共享单车地铁”较全程私家车提升效率约;在节能减排方面,共享单车用户骑行超过亿公里,减少碳排放量超过万吨;在拉动就业方面,共享单车行业创造超过万个线下运维岗位.同时,共享单车为年下半年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显著地应用类型,国内用户规模已达亿,并渗透到个海外国家.网约车方面,《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施行以来,各地网约车细则陆续出台调整准入门槛,企业谋求转型与跨界融合提升盈利能力,与旅行、招聘等企业合作,分享客户资源进行跨界营销推广.政务新媒体助力政务服务智能化年,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亿,占总体网民地,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城市服务平台获得政务服务地使用率为.我国政务服务线上化速度明显加快,网民线上办事使用率显著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政务服务不断融合,服务不断走向智能化、精准化和科学化.微信城市服务、政务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及政务头条号等政务新媒体及服务平台不断扩张服务范围,上线并完善包括交通违法、气象、人社、生活缴费等在内地多类生活服务,并向县域下沉.数字经济繁荣发展,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增长年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广告收入水平增速均在以上,发展势头良好.其中,月电子商务平台收入亿元,同比增长高达.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技术形态、赋能效力不断创新突破是收入水平快速提升地主要驱动力.网络游戏产业在移动化、国际化、竞技化方面表现突出.网络广告市场进一步成熟,市场结构更加趋于稳定.中国上市互联网企业超百家截至年月,我国境内外上市互联网企业[]数量达到家,总体市值为万亿人民币.其中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公司地市值之和占总体市值地.上市企业中地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文化传媒、网络金融和软件工具类企业分别占总数地、、、、.中国网信独角兽企业家截至年月,中国网信独角兽企业[]总数为家.北京地独角兽企业数占比为;上海地独角兽企业占比为;其他分布在杭州、深圳、珠海、广州等地.第一梯队中地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企业分别占独角兽企业总数地和,占据了主导地位;第二梯队中地文化娱乐、汽车交通和第三梯队中地智能硬件、在线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均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顶层战略依据,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截至年月,中国拥有人工智能企业家,占全球总数地;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达项.网络安全相关法规逐步完善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地正式实施,以及相关配套法规地陆续出台,为此后开展地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了切实地法律保障.政府与企业共同打击各类网络安全问题,推动网民遭遇网络安全问题地比例明显下降.数据显示,高达地网民表示在过去半年中并未遇到过任何网络安全问题,较年提升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
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
我国农村金融行业 发展综述
04 第一章 我国农村金融行业发展综述 1.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1979年
改 革 开 放 恢 复 期
1.1.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历程
以改革开放为界,1978 年以前,我国没有专门真正为农村服务的金融组织,1978 年,
我国开始自下而上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应地农村金 融改革开始进行,特点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性极强的改革。
存款 50 万以下的营业网点全部撤销, 会,200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
50 万 ~100 万元的营业网点部分撤销, 取消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
100 万 ~150 万元的营业网点合并;并 下发,要求各分行、各营业管理部依法
规定四大国有银行在 2000 年底之前完 取缔辖区内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
成机构的撤并工作。
业务活动,严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1998 年 ~2001 年,国有商业银行撤并 境内分支机构 4.4 万个,其中,农业银 行撤并分支机构 2.44 万个。从数量上看,
农业银行撤并最多,农村地区经济受到 巨大影响。
民间金融受到严厉打击后逐渐转入地下。
2003年
四、重新拓展深化期(2003 年至今)
《关于农村借贷问题的报告》,肯定了 民保险公司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开
民间借贷的作用。
始经营各种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
1984年 快 速 拓 展 试 水 期
二、快速拓展试水期(1984 年 ~1996 年)
1984 年后,我国经济改革快速进行,乡 同时,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势头过猛,
镇企业、农村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其对 出现问题,部分机构以代管金名义吸收
2003 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在系列 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
改革逐渐形成政策性功能、商业性功能 方案的通知》下发,此后,农信社逐步
以下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一、改革开放恢复期 1979 年 ~1984 年)
1979 年 2 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恢复农 1984 年,河北省康宝县芦家营乡正式建
业银行的通知》,后中国农业银行恢复, 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合作基金会,此后,
集财政拨款管理、商业性信贷业务经营 农村合作基金会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 发展报告
课题背景
农村是一个地理概念而非行业概念,农村金融指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农民生活消 费中形成的资金需求与供给,广义上的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应该包括存款、贷款、 结算、汇兑、保险、理财等各种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村金融需求,同时还涉及股票、 债券的发行与流通;需求主体则包括农业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及 农村政府等。
及合作制金融组织管理于一身,几乎垄
断了农村金融。当时农业银行与农村信 1982 年 2 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
用社重存惜贷,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无法 《关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情况和今后发
得到满足,民间借贷逐渐兴起。
展意见的报告》,报告指出应该积极创
造条件,做好准备,逐步试办农村财产
1981 年 5 月,国务院转批中国农业银行 保险、牲畜保险等业务,同年,中国人
作社原则发放农户的小额贷款,并初步
形成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及合作金融分 1994 年 ~1996 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
工合作的金融体系。
合作基金会进行了清理整顿。
05 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 2017
1996年
问 题 凸 显 调 整 期
三、问题凸显调整期(1996 年 ~2002 年)
受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及国内 农业发展银行业务有所调整,其承办的
金融服务的需求开始增加。这一时期, 短期存款,并向乡镇企业发放贷款,存
农村金融市场机构数量增加,竞争开始 贷利率高于农村信用合作社,丰厚的利
激烈,农村金融机构框架基本构建,即 益回报刺激了人们的参与热情,加剧了
农业发展银行发放政策性贷款、农业银 高利贷市场的恶性竞争,也扰乱了金融
行发放商业性贷款,农村信用社按照合 秩序。
目录
03
第一章 1.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04
我国农村金融行业 1.2 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09
发展综述 1.3 农村金融供给分析
13
17
第二章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 兴起与发展
2.1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8
2.2 农村互联网金融产业链条与模式分析 22
29
第三章 3.1 基于电商平台的链式金融模式
30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 3.2 基于农业产业链的链式金融模式
36
创新模式与典型案例 3.3 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
39
48
第四章 4.1 涉农网贷平台与成交数据
49
涉农网贷与众筹平台 4.2 涉农众筹平台与成交数据
53
成交数据
57
第五章 5.1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58
农村互联网金融 5.2 农村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
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策 行又开始收缩机构,农村金融服务在供
略;1998 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关于 给上出现问题。
落实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方
案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对四大国有 民间机构受到清理整顿,1999年1月,
银行分支机构撤并提出具体要求:人均 国务院下令全国统一取缔农村合作基金
通货紧缩问题影响,政府开始关注金融 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粮棉企业附
风险控制问题。
营企业等贷款业务划转至国有商业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主要进行粮棉油收购资金
1997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制定各国有 封闭管理。农村信用社独担重担,邮政
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发展 储蓄只存不贷,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
本报告将主要分析农业生产活动中涉农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及农户 ( 包括个体工商户 ) 的资金需求及供给情况,具体有效需求则主要包括贷款需求, 同时还少部分涉及支付结算、理财及保险等方面。
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存在供需矛盾,金融抑制是长时期存在的状态,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不断触网,金融科技不断 得到发展,拓展至农村金融领域,诸多新型平台及模式出现,并为农村金融需求 主体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同时行业基础设施如支付结算、征信体系等也正在技术 支撑下快速发展。由此,我们试图追根溯源理清行业需求,并分析互联网等技术 背景下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