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合集下载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精选ppt
10
心电轴测量—目测法(二)
若Ⅰ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III导联为正 向波,则属心电轴右偏;



精选ppt
11
心电轴测量—目测法(三)
若I导联为正向波, 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 波,则属心电轴左(上)偏。此外,还可取其他 二个互相直交的导联,例如Ⅰ导联与aVF导联以 判定之,其结果大致相仿,但并不完全相同。

Ⅱ Ⅲ aVR
V6
V5
V4
V1
V2
V3
aVL aVF
精选ppt
19
正常心电图
精选ppt
20
二、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精选ppt
21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右心室向左移动,左心室被推向后 逆时钟转位 方,使V1~ V4 ,甚至V6均呈右心室
表面波型(r<S)。
精选ppt
17
顺时钟转位 clockwise rolation

Ⅱ Ⅲ aVR
V6
V5
V1
V4
V2
V3
aVL aVF
精选ppt
18
逆时钟转位 counterclockwise rolation
心电图的测量 和正常数据
精选ppt
1
一、心电图的记录
心电图记录于 心电图纸上
标准走纸速度 25mm/s
标准电压 1mm=0.1mv

正常心电图及测量

正常心电图及测量
04
(四)心脏循长轴转位
心脏循长轴转位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
P波: 方向:Ⅰ、Ⅱ、avF、 V3-V6直立; avR导联倒立。 宽度不超过0.11秒; 高度不超过0.25mV (胸导联为0.20)。
(二)P-R间期:0.12-0.20秒。 P-R间期正常值0.12~0.20秒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Q波的幅度
Q
R
Q波时间测量: 从Q波起点测至基线与Q波结束相交点(内侧缘),正常值<0.04秒
Q波的时间
Q
R
J点:QRS波群终末与S-T 起始的连接点, 多在等电位线上。 ST段:下移不>0.05mV, 上移不> 0.10mV。
(六)T波: 1、方向:与同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2、振幅:在以R波为主 的导联中,不小于 同导联 R 波的1/10。
目测法:看Ⅰ、Ⅲ导联的主波方向:
、Ⅲ均向上为正常。
向上,Ⅲ向下---左偏。
、Ⅲ均向下---严重右偏。
向下,Ⅲ向上---右偏。
02
04
(2)振幅法(作图法)
1、I导联QRS波群的代数和(R
波为正,Q、S波为负)记于 六轴系统中的I导联轴上。
2、Ⅲ导联QRS波群的代数和记于
导联轴上。
3、自上述两点各引垂线,两垂
V1导联P波高大双相,上下振幅均超过
正常范围。
(三)双侧心房同时肥大
01
什么是平均心电轴?如何用目测法判断心电轴 是否偏移?
03
左房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04
右房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02
心电图各波、段、间期的正常值。
复习思考题End!“顺钟向转位”时,正常在V3或V4导联出现的波形转向左心室方向,即出现在V5、V6导联上。

诊断学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诊断学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一、心电图测量心电图多描记在特殊的记录纸上(图5-1-13)。

心电图记录纸由纵线和横线划分成各为1mm2的小方格。

当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两条纵线间(1mm)表示0.04s(即40ms),当标准电压1mV=10mm时,两条横线间(1mm)表示0.1mV。

(一)心率的测量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

例如RR间距为0.8s,则心率为60/0.8=75次/分。

还可采用查表法或使用专门的心率尺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

心律明显不齐时,一般采取数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来进行测算。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应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

测量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QRS 起始部水平线作为参考水平。

如果QRS起始部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复极波影响,预激综合征等情况),应以QRS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

测量正向波形的高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测量负向波形的深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近年来已开始广泛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各波、段时间测量定义已有新的规定:测量P波和QRS波时间,应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以及从最早QRS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QRS波终点;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起点;QT间期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 波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

如果采用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仍应采用既往的测量方法:P波及QRS波时间应选择12个导联中最宽的P波及QRS波进行测量;PR间期应选择12个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QT间期测量应取12个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一般规定,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量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四)平均心电轴1.概念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mean QRS axis),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向量),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新版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新版

77/84

RA Ⅰ LA
常 心
V6


V5 V1 V2 V3 V4
LL
右 位V6R 心 V5R
LA
V6

V5
V4R V3R V1 V2 V3 V4
正常心与右位心导联比较
Ⅰ RA Ⅲ
LL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新版
78/84
Ⅰ 右位心 dextrocardia

V6R Ⅲ
V5R
V6 V5
aV
V4R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新版
15/84
在额面导联,正常心室除极向量 最大方向指向何处?为何?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新版
16/84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新版
17/84
I=+19mm, III=(-25+5)=-20 查表为-32度,提醒电轴左偏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新版
18/84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新版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新版
60/84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新版
61/84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新版
62/84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新版
63/84
J点
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新版
64/84
ST 段
QRS波终点与T波起点间线段,代表心室迟 缓复极过程。
正常 P波
窦性心律P波呈钝圆形,在Ⅰ、Ⅱ、avF, V4-V6导联应该直立
avR导联倒置
其它导联能够直立、能够倒置、也可双相P 波应<0.12s,振幅在肢体导联<0.25mv, 在胸导联<0.2mv。

03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03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2012-2-18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23
2012-2-18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24
2012-2-18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25
ST段:是指QRS波结束与T波开始之间的一段, 代表心室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正常多为一等电位线, ST 段下移:在任一导联下移不超过0.05mV ST段上移:在V1-V2一般不超过0.3mv,V3 不超过0.5mv,在V4-V6导联及肢导不超过 0.1mv
诊断学·器械检查· 诊断学·器械检查·心电图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心内科
根据互联网资料制作而成,非商业目的
一、 心电图测量
小方格:1 mm2 走纸速度(纵线间距)
25mm/s=1mm/0.04s
50mm/s=1mm/0.02s(20ms) 100mm/s=1mm/0.01s(10ms) 200mm/s=1mm/0.005s(5ms) 300mm/s=1mm/0.0033s(3.3ms)
2012-2-18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35
2012-2-18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36
2012-2-18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37
2012-2-18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38
2012-2-18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39
AED 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2012-2-18
2012-2-18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20
P-R段形成
aVR
+
V1
V5
2012-2-18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21
QRS波群:代表全部心室肌的除极过程。 形态: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 1.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 (1)形态:一般呈钝圆形。P波方向在I、II、aVF、 V4~V6导联向上,aVR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 或低平均可。
• (2)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s。
• (3)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 一般小于0.2mV。
• (2) 振幅:除III、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
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 7.QT间期 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 8.u波 在T波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一、心电图测量
• (一)心率的测量 • 60/R-R间期 •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应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 • 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的测量统一采
用QRS起始部水平线作为参考水平
• 正向波形高度测量,应以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 到波的顶端
• 2.PR间期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 3.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 (1)时间:正常成人QRS时间小于0.12s
• (2)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RV1一般 不超过1.0mV。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 RV5不超过2.5mV。正常人胸导联的R波自V1至V6逐渐增 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小于1,V5的R/S大于1。在V3 或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I、II、III导联在没 有电轴偏移情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主波向下, 呈QS、rS、rSr’或Qr型。正常人RaVR小于0.5mV,RI小于 1.5mv,RaVL小于1.2mV,RavF小于2.0mV。RV5+SV1小于 4.0mV(男)、3.5mV(女)。

3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3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尖对尖,向右偏;口对口,向左走
心电轴改变的临床意义
电轴左偏:见于左室肥大
横位心(肥胖、妊娠、腹水) 电轴极度左偏:见于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电轴右偏:见于右室肥大 悬垂心(正常婴幼儿、消瘦) 电轴极度右偏:见于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测量—心脏循长轴转位
1) 2) 3) 4)
P波尖锐高耸,在Ⅱ、Ⅲ、 aVF 导联表现最为突 出,其电压≥0.25mV P波增宽,其时间≥0.11sec V1P波可呈双向,P波宽度也增宽,其电压 ≥0.15mV 见于各种心脏病晚期
心室肥大
正常左室重量150~200g,右室仅40~60g
正常情况下左室占绝对优势
左室轻度肥大即可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来 右室只有肥大到等于甚至超过左室重量时在心电图 上才表现的较明显
RV1<1.0mV V5、V6导联可呈 qR、qRs、Rs或R型 ,R波不超过2.5mV 在 V 3 、 V 4 导联, R 波和 S 波的振幅大 体相似, V 1 ~V 6 R 波逐渐增高, S 波逐 渐变小,V1的R/S<1,V5的R/S>1
QRS complex
标准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 移的情况下,其主波均为向上。 RⅠ<1.5mV、RaVL<1.2mv、 RaVF<2.0mV。 aVR导联的QRS主波向下,可呈QS、rS 、rSr’或Qr,RaVR<0.5mV。 aVL与aVF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 型,也可呈rS型。

自心尖向心 底方向观察 ,心脏可循 其长轴作顺 钟向或逆钟 向转位
正常位心脏 normal position

诊断学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诊断学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一)各波段时程的检测
01.
RR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3.
PR(PQ)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5.
QT(QTc)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P波时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4.
QRS时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
一.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
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三.时间:横坐标,1小格=1mm=0.04
秒 四.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心率的检 测
常用两种方法:
○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 数目乘以10
○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 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一.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纵坐标为电压。
心脏解剖位置
一.横位心电轴可左偏, <-30°
二.垂位心电轴可右偏, >+120°
左右心室的对比
左室肥大,电轴偏左 右室肥大,电轴偏右 婴幼儿右室比例大,电轴右偏
平均心电轴 的临床意义 2
一.心室内除极顺序
○ 下列除极顺序异常会导致心电轴方向改变: ○ 激动起源于心室 ○ 室性心动过速 ○ 心室起搏心律 ○ 室内传导阻滞 ○ 心肌局灶纤维化,心肌梗死

所 有 肢
所 有 导
偏 移
导 联 及
ST

段 下
正 常 范
移围
导:
无.
明 显 偏 移
段 一 般 位



≤0.5mV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专家讲座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专家讲座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专家讲座
第13页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专家讲座
第14页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专家讲座
第15页
QRS波群
波形和振幅
胸导联
形态:V1、V2导联中多呈rS型;V5.V6导 联中多呈qR、qRs、Rs或R型;V3、V4导 联中呈RS型(R波与S波振幅大致相等)。
振幅:Q波,V5.V6常有小Q波,但不超出 R波1/4,宽度不超出0.04s;R波, RVl<0.7 ~1.0mV,Rgt;1。
第12页
QRS波群
波形和振幅 肢导联 形态: 通常在工、Ⅱ、Ⅲ、aVL、aVF导联
中,呈qR、RS或R型;在aVR导联中,可呈 QS、rS、rSr‘或Qr型。 振幅: 大多数肢导联中,R波振幅在0.06 ~ 1.5mV之间,其中RaVR<0.5mV,RaVL<1.2mV, RaVF<2.OmV,RI<1.5mV。
测定P-R间期应 选择P波最宽, QRS波群起点清 楚, 最好有q波 导联, 普通选 择Ⅱ导联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专家讲座
第11页
QRS波群
时间 普通测量标准导联中最宽QRS综合波群,或在V3导
联中测量 正常成人为0.06~0.10s, 最宽不超出0.11s。儿童
0.04~0.08s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专家讲座
第38页
V1 呈rSr’(室上嵴)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专家讲座
第39页
早期复期综合征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专家讲座
第40页
或倒置 但若V1导联直立, V3导联就不应倒置。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专家讲座
第26页
T波
振幅 胸前导联中, T波较高, V2~V4导联可高达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44
(一)左心房肥大 left atrial hypertrophy
II
V1
2021/8/17
45
(二)右心房肥大 right atrial hypertrophy
R.A.
Ⅱ L.A.
R.A.
V1
L.A.
2021/8/17
46
(二)右心房肥大 right atrial hypertrophy
1) P波尖锐高耸,其电压≥0.25mV在Ⅱ、Ⅲ、 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称肺型P波
➢ 普通单导心电图
➢ P波和QRS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测量 ➢ P-R间期应选择12导联中P波最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测量 ➢ Q-T间期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计算
2021/8/17
6
心电图测量—心电轴
平均心电轴
✓ 概念 一般指QRS平均心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 间向量的综合,表明心室除极综合向量的电势方向和强度
2021/8/17
37
心房、心室肥大
2021/8/17
38
心房心室肥大
肥大的含义
心脏肥大由心脏的前/后负荷过重引起
心电图改变的原因
1) 心肌纤维增粗、截面积增大,导致除极向量增大——— 电压增高
2) 室壁增厚、心腔扩大、心肌细胞变性,导致心肌激动传 导时间延长———时限延长
3) 室壁肥厚劳损、相对供血不足,导致复极顺序改变—— —继发性ST-T改变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6. ST段(ST segment): 为QRS综合波 之后位于基线 上的一个平段 ,代表心室缓 慢复极过程
正常ST段为一等电位线,在任一导联压低

《诊断学》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诊断学》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一、心电图测量心电图多描记在特殊的记录纸上(图5-1-13)。

心电图记录纸由纵线和横线划分成各为1mm2的小方格。

当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两条纵线间(1mm)表示0.04s(即40ms),当标准电压1mV=10mm时,两条横线间(1mm)表示0.1mV。

(一)心率的测量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

例如RR间距为0.8s,则心率为60/0.8=75次/分。

还可采用查表法或使用专门的心率尺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

心律明显不齐时,一般采取数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来进行测算。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应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

测量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QRS 起始部水平线作为参考水平。

如果QRS起始部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复极波影响,预激综合征等情况),应以QRS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

测量正向波形的高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测量负向波形的深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近年来已开始广泛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各波、段时间测量定义已有新的规定:测量P波和QRS波时间,应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以及从最早QRS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QRS波终点;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起点;QT间期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 波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

如果采用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仍应采用既往的测量方法:P波及QRS波时间应选择12个导联中最宽的P波及QRS波进行测量;PR间期应选择12个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QT间期测量应取12个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一般规定,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量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四)平均心电轴1.概念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mean QRS axis),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向量),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一、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一)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心电图多是直接描记在印有许多纵线和横线交织而成的小方格纸上,小方格的各边细线间隔均为1mm,纸上的横向距离代表时间,用以计算各波和间期所占的时间,因为心电图纸移动的速度一般为每秒25mm,所以每一mm(一小格)代表0.04s;粗线间隔内有5小格,故每两条粗线之间代表0.2s。

纸上的纵向距离代表电压,用以计算各波振幅的高度或深度,当输入定准电压为1mV使曲线移位10mm时1小格为1mm,代表0.1mV。

(二)心率的计算有以下计算法。

1.测定邻近2个P-P间隔的时间(代表一个心动周期),然后代入以下公式:心率=60/P-P或R-R间期(s)2.数30大格相当于6秒钟距离中P或R波的数目,乘以10,便得出一分钟心房或心室率,此法常用于计算心率不齐者的平均心率。

(三)各波振幅及时间的测量1.测量各波的时间应选择波形比较清晰的导联。

从波形的起始部内缘测量至波形的终末部分的内缘。

2.各波振幅的测量:如测量一个向上波形的高度,应从等电线的上缘垂直地量到波的顶端,测量一个向下波形的深度时,应从等电线(基线)的下缘垂直地量到波的最低处。

测量一个双向的P波,应将等电线的上缘垂直地量到波的顶点,加上自等线下缘垂直地量到波的最低处振幅算术和。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一)P波:P波前1/3代表右心房除极,中1/3代表右左心房共同除极,后1/3代表左心房除极。

P波在肢体导联呈钝园形,有时有轻度切迹成双峰,双峰间距<0.04s。

P波的宽度(时间)<0.11s,儿童<0.09s。

额面P环的电轴多在+60°左右,因此P波在avR导联倒置,在Ⅱ、avF、Ⅰ、V4-V6直立,这是窦性P波的标志,Ⅱ、avL导联P波方向不定,V1导联的P波可呈双向。

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有胸导联不超过0.2mV.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异常,表示心房肥大或房内传导阻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逆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
心脏循长轴转位
心脏循长轴转位的临床意义
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 钟向转位也可见于正常人
二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心电图波形组成:
P波 QRS波群 ST段和T波 U波 P-R间期 J点 QT间期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 和正常数据
本节主要内容:

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 (一)各波段时程与心率的检测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四)心电图图形循长轴转位
二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一)各波段时程的检测
一.RR间期 二.P波时限
三.PR(PQ)间期
四.QRS时限 五.QT(QTc)间期
婴幼儿右室比例大,电轴右偏
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2
三.心室内除极顺序
下列除极顺序异常会导致心电轴方向改变:
激动起源于心室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起搏心律
室内传导阻滞 心肌局灶纤维化,心肌梗死
(四)心脏循长轴转位
一.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观察 二.顺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
QRS波群1
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Q波小于 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
QRS波群2
一.电压:
至少一个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
至少一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mV Rv5<2.5mv,RavL<1.2mV,RavF<2.0mV
RI<1.5mV,Rv5+Sv1<3.5(女) Rv5+Sv1< 4.0mV(男) Rv1<1.0mV,Rv1+Sv5<1.2mV RavR<0.5mV Q波 < ¼ R波(同导联)
一.时限: 0.06 ~ 0.10秒,<0.12秒 二.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q)波 I、II、V4 ~ 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Ⅰ、Ⅱ、avF、V4~V6导联 不应有Q波(可有q波) V1至V6


电压、时间应显著小于T波
U波必须直立
四.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正常窦性心律示例*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一.心率较快:在10岁以后,成人心率 二.P波时限较短(儿童<0.09s)
三.QRS呈右室优势
四.T波变异较大
老年人心电图的特点
一.异常心电图较多 二.常见的异常心电图


心律失常
ST-T改变 心室肥大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概念: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综合
测定方法:
一.查表法 : 分别测出Ⅰ导联和Ⅲ导联QRS波群 电压差值(R波电压减Q波及S波),查心电轴表
二.作图法
三.目测法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心电轴偏移 正常 轻度左偏 Ⅰ + + Ⅱ + + Ⅲ + — 心电轴值范围 0 ~ +90° 0 ~ -30°
QRS波群3
一.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
概念: 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时限:≤0.04s(在V1、V2) ≤0.05s(在V5、V6)
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点
J点
一.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

二.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ST段
一.ST段一般位于等电线上,无明显偏移 二.偏移正常范围:

同一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
QT间期
一.正常范围:约0.32-0.44秒 二.校正Q-T间期(QTc)= QT /RR1/2 三.临床意义:
代表心室除极、复极的时间总和
U波
一.心室除极后电位,心室后继电位,机理不

二.异常U波为心室复极异常
三.正常人可无U波

如有应较低小,一般 V3~V4导联较明显
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 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一.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纵坐标为电压。
通常情况下,电压为每毫米0.1mV
三.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顶点;向
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底端测量。
四.基线为T-P段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和测量示意图

所有导联ST段下移≤0.05mV 所有肢导联及V4-V6导联ST抬高≤0.1mV


V1-V2导联ST段抬高≤0.3mV
V3导联ST段抬高≤0.5mV
T波
一.形态:两支不对称,上升支平缓,下降支 陡
二.方向:I、II、V3-V6导联直立,avR倒置
其余可直立、平坦、倒置、双相
三.振幅:QRS波群直立的导联,T波电压应超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
一.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
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三.时间:横坐标,1小格=1mm=0.04秒
四.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心率的检测
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
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
明显左偏
电轴右偏
电轴偏移 不定
+; —
-30°~ -90°
+90°~ +180° +180°~ +270°
平均心电轴
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1
一.心脏解剖位置
横位心电轴可左偏,<-30°
垂位心电轴可右偏,>+120°
二.左右心室的对比
左室肥大,电轴偏左
右室肥大,电轴偏右
P波
时限:<0.12秒 振幅:<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方向:窦性心律
Ⅰ、Ⅱ、avF, V4-V6导联 直立 avR导联 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P-R间期
PR正常值0.12~0.20秒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