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教学目的:树立公民的国防意识,同时也为大家提供理解当前政治军事问题的一个角度。(《司马法》:“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孔夫子曰:“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北宋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汉武帝论》:“兵有所用……有所不用。”)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涵
1.定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想研究的是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原则和原理。大致包括:战争观(对战争的基本看法);国防思想;作战思想;建军思想;军事哲学(对军事和战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关于战争、军队等一系列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文明古国,我国传统的军事文化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自己的特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积累了大量的的战争经验,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思想家,这就为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同时,我国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活,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道德理念等都对我国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和鲜明的特点。
时间: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丰富发展于秦汉至明清时期。作为观念形态的军事思想,它的起源和发展至少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一定数量战争经验的积累;二是人类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三是文字的产生。思想只有以文字作为载体才能流传下来,有了文字之后,人类才进入了历史时期。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目前还没有发现系统的商代军事著作,我们对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了解主要源于甲骨文的记载,可以说它们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开始。
载体: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载体主要是兵书,也包括其他典籍中大量的论兵篇章,史书中关于军事人物、战争、军事制度等方面的记载。在古代,“兵”字的意思非常宽泛。它有兵器、军队、士卒、战争、军事、战斗、战法等含义,“武事之总名也”,中国古代常常将与军事相关的知识称之为兵法等,包括治兵、用兵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等,所以人们很早就把记录有关军事和战争内容的图书称为兵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代表作:《武经七书》。最早的兵书有西周时期的《军志》、《军政》等,现存最早的是《孙子兵法》。
2.研究古代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提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和一般指导原则,可以为我国的军事思想研究提供养料。现在我们认为军事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它就有规律,就能为我们所认识。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助于我们对三代领导人的军事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也可以为研究现实军事问题提供历史的材料。
(2)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造就杰出军事人才的必由之路。吴下阿蒙。范仲淹:“为将者不知古今,匹夫之勇”。
(3)开拓视野,广学益智,古为今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一个智慧的宝库。管理学。一些日常用语,如“有备无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由于时代与传统的因素,一方面仍然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不可讳言它的历史局限性,需要我们去继承、批判、扬弃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军事思想史是军事史的一个部分,其任务是研究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下军事行动的形态以及军事思想的沿革和发展,提示过去发展的规律,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马克思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托夫勒指出,我们制造战争的方式反映了我们创造财富的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见课件)。从军事史的发展分期来讲,前三阶段处于冷兵器时代,宋元以后出现了火器,才进入了冷热兵器并用时代。
(一)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夏商西周)——产生时期
由石器时代进入到金属时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甲骨文出现。文字的出现,代表人类进入了历史时期。
在此前的史前时代,也发生了一些战争。神农氏伐斧燧之战,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大禹伐三苗等等。通过这些战争,以炎黄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民族逐渐成形。军事活动需要对双方力量作客观冷静的估计,同时也需要严密的组织和计划,国家机器的雏形在战争中逐渐建立起来了,加速了部落联盟向国家的转化。建立国家,也就是建立国家机器,而军队是国家暴力机器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古人说:“国之大事,惟祀与戎。”
这一时期的主要战争有夏后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商汤攻夏的鸣条之战,周武王伐商的牧野之战等。
军事上的特点:
(1)开始使用金属武器。以青铜器为主,后期开始出现铁器。从考古学的角度看,夏代逐渐由新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夏代青铜武器还比较少,二里头发现了一些小工具和兵器,有矢镞及戈、戚等。商代是我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全国各地都发现过商代的青铜的冶炼遗址和青铜器。在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的青铜武器,形制已经非常齐全。西周已经开始向铁器时代过渡,1972年河北藁城台商代遗址铁刃铜钺。
(2)车战逐渐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恩格斯说:“起初马匹大概仅用于驾车,至少在军
体悟到军事领域中许多矛盾对立及转化的现象,提出了虚实、奇正、形名等一系列反映军事理论认识对象的性质、范围和内容的范畴。
(3)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的结合。
晋、楚城濮之战。激怒楚国,诱其决战。前锋后退诱敌,奇兵横击敌阵。
(三)公元前3世纪末至13世纪——丰富和提高时期
时代特点:
1.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随着国家的统一,大一统意识深入人心。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同,此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在思考军事问题时的目光日渐开扩。
孔融《崇国防疏》。秦汉时期的国防观是一种大国防观。是关于“治安”的问题,也就是关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战略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
北方游牧部落成为主要威胁。因此,在维持国内安全的同时,注重对外部威胁特别是北方游牧部落的防御。
2.普遍使用铁制兵器,各兵种在战争中的地位发生新的变化。
车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唐代房绾“用春秋车战之法”驱使二千辆牛车作战,结果遭到惨败。在与北方游牧民族对抗时用车形成车城。步兵仍是战场上的主要兵种。由于需要横渡江河作战,水军得到大规模运用,成为南方军队的主要兵种。“南船北马”。
骑兵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兵种。秦以前,有鞯无鞍。西汉后期出现马鞍,西晋出现马镫,出现了重甲骑兵(突击能力、防护能力增强,机动性下降),唐代的骑兵主要是轻骑兵(胸甲骑兵)。BC205年楚汉彭城之战,刘邦乘项羽与田横相持于城阳(今山东莒县)之时,率诸侯军约56万人攻克彭城,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率精骑三万还救彭城,乘刘邦在城中尽情欢乐之时,从早上开始由西向东进攻,中午便大破汉军,汉军被压迫于彭城以东的泗水谷地,死者十余万人。汉军向南溃退,楚军追击到灵壁以东的雎水,又歼灭数十万人,刘邦率数十骑冲出重围,逃回荥阳。这一仗显示了骑兵机动性的重要性,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机动性和行进间发动攻击的能力使之成为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兵种。马政(官方养马)也因此成为重要的战略产业,汉唐两代都是马政发达的朝代。汉初在战乱之后,经济凋疲,“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为了对抗北方匈奴的威胁,汉朝大力推进马政,武帝时官有马匹已达四十万匹。汉武帝时与匈奴的战争主要是大规模骑兵集团对抗,胜负主要取决于骑兵的优势,后期由于汉军马匹损失渐大,因此经常失利。蒙古对花剌子模的战争被视为古代的信息化战争。
军事思想的特点
(1)由创造学派向综合各家之长转化,对军事思想进行了整理。西汉大规模整理兵书:第一次汉初的张良、韩信;第二次汉武帝时的杨仆;第三次汉成帝时步兵校尉任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军事学术体系。四大流派。
(2)对先秦所提出来的一些军事思想有所发展
深化了先秦某些用兵原则的内涵,发展了速决与持久、虚实、奇正、攻守、形神的辩证关系。如《孙子》“兵之情主速”、“兵贵胜、不贵久”。《通典•兵七•卫公李靖兵法》:“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