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的几点看法(李伟)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迎来新的变革和机遇。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推动,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这些趋势将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愈发明显。
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增速已经逐渐下滑,去年全年GDP增长率为6.7%,这一增速已经是自1990年以来最低的水平。
而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增长率仅为6.7%,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剧。
造成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所带来的阵痛。
随着我国经济从传统的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一些传统产业和行业逐渐减速,而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增长速度尚未能够填补传统产业减速的空缺,这导致了整体经济增速的下滑。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际贸易环境不佳,也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实质进展尽管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是在新常态下,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的实质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一些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一些传统产业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变,服务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创新化转变,这些转型升级助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
三、消费升级大趋势更加明显在新常态下,我国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更加明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升级的趋势进一步加速。
消费升级不仅表现在消费品种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也表现在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的改变。
1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变化
李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变化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速度换挡,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群众;三是动力转换,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新常态符合追赶型后发经济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正在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经济新常态是工业化进程向后期阶段推进的直接体现,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必经阶段。
经济新常态,核心是实现动力转换。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能否顺利迈向更高阶段、更高水平,关键在于新旧动力能否顺利实现平稳接续。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过去那种依靠廉价而优质的劳动力等支撑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已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在新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约束条件不同以往,这些都意味着原来的增长动力必须调整,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驱动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增长转变。
从全球背景看,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经济、贸易与投资环境的深刻改变,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角力场。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国家如印度、越南等,也利用其相对更低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快速推进其工业化进程。
此外,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也深刻影响着全球分工格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形成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可以这样说,推动制造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升级,对于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判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判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宏观经济形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和研判。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放缓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当前中国的GDP增速呈现放缓的趋势。
2018年,中国GDP增速为6.6%,为近30年来最低水平。
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为6.2%,同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
GDP增速放缓主要受制于内外部环境因素,例如国际经济低迷、贸易战等因素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以及国内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内部问题的制约。
二、消费和投资增速放缓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的消费和投资增速也呈现放缓的趋势。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中国消费增速在放缓。
2018年,中国零售额增速为9%,为15年来最低增速。
投资增速也有所下降,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5.9%,为4年来最低水平。
放缓的消费和投资增速也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内在的结构性问题,例如消费升级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
三、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尽管GDP增速放缓,但中国的就业形势仍然保持相对稳定。
2018年,中国新增城镇就业13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为多年来最低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就业政策措施,例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就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创业创新、鼓励就业岗位灵活就业等。
新经济、新动能的不断崛起也为就业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多方面的不确定性,例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使得外部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形势受到外部环境波动的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也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一大挑战。
五、结构性改革成为应对之策面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种种挑战,中国政府将结构性改革作为应对之策。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近年来,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态势。
然而,在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下,中国经济的走势也受到了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形势,并对未来的展望进行预测。
一、国内经济形势1.1 常规宏观经济指标首先,我们来看中国的常规宏观经济指标。
2019年,中国的GDP增速为6.1%,是近30年来的最低增速。
然而,随着针对疫情的控制措施逐渐放宽,2020年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已经显示出了复苏的迹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的GDP同比增长了4.9%。
从这些数据中来看,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回到正常的增速轨道。
1.2 外贸形势外贸也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但是,在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中国的外贸形势也出现了不少波动。
在第一季度中,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下降了6.4%。
但是,在全球疫情扩散的影响减弱后,中国的出口形势已经开始好转。
2020年10月份,中国的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11.4%,进口总额同比增长了4.7%。
1.3 消费市场消费市场也一直是中国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
尤其是在疫情防控逐渐取得胜利后,中国的消费市场也开始恢复活力。
2020年10月份,中国连续第六个月出现了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0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2%,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8%。
二、未来展望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但是,基于前面的数据和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已经显示出了很多的优势和回升的可能性。
2.1 国内市场持续扩大从内部来看,中国的消费市场持续扩大,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在不断加快。
此外,政府的投资扶持政策也会持续推进,国内需求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也会越来越明显。
2.2 互联网经济推动创新互联网经济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在这个领域中,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些全球领先的企业,这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更加创新和高效。
此外,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等新兴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更多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机会。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趋势论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出口驱动的模式,取得了快速增长。
然而,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
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加大对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投入,推动经济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其次,中国经济正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给中国的外贸和出口带来了很大压力。
此外,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也给中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对外开放,优化外贸结构,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再次,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性问题的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一些地区和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去杠杆化的问题,而另一些地区和行业则面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推动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最后,中国经济正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还需要加强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既面临各种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中国需要坚持开放,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还需要提高开放度和竞争力,优化外贸结构,加强金融监管,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谈十三五:以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供给·新动力十三五:以新的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 / 新经济导刊 / New Economy Weekly 1-2/20161-2/2016 New Economy Weekly / 新经济导刊 / 7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把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这是中央在关键时期提出的对中国现代化将产生深远影响的宏大任务;也是党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如期完成。
这不仅是发展速度快慢的问题,更是决定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在这个阶段上,一方面,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中等收入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变革和风险同在,希望和忧虑交织。
回顾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发展史,不少国家都从低收入阶段进入到了中等收入阶段,但是从中等收入阶段迈入高收入社会的国家和地区却只有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经济体。
毫不夸张地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至少10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能否如期实现既定目标也是新世纪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发展上跨越的重要标志,而且还关系到世界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可以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尤其是能否实现预期目标,都高度关注。
由此可见,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之处在于“全面”,最难之点也在于“全面”。
它意味着,我们要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也要使人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认识“全面”这一理想目标比较容易,但要把认识转化为行动、把理想转变为现实,却充满艰辛。
中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实现全面而公平的发展,实为不易。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稳定形势分析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稳定形势分析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全球爆发,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
尽管中国已经逐渐控制住了疫情,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稳定形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稳定形势。
一、从财政政策角度分析中国政府通过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逆周期调节政策,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国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此外,还出台了多项促进消费和增加就业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经济回升和增进民生福祉。
二、从金融政策角度分析在金融政策方面,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贷款利率和信贷投放等,以稳定金融市场。
此外,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出了多项措施促进企业融资,缓解企业经营困难。
这些金融政策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三、从贸易政策角度分析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不断扩大和深化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
中国政府推动构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础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繁荣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中国还不断扩大自主品牌和科技交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这些贸易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增加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正在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升级。
特别是在危机期间,中国政府更加注重推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正在逐渐走向“以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不断提升核心技术和品牌竞争力。
这样的产业转型升级,也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从以上多个角度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为有限。
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金融和贸易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有力地应对了全球经济危机的挑战。
如何正确看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
如何正确看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发展仍保持良好的势头。
而且我国政府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对沿海地区实行改革开放,颁布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外资,带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当前,由于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经济萧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先进性,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是非常的强烈。
而且充分发挥了宏观调控的优势,党和政府不断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
例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的“快”可以用经济增长速度或经济增长率来表示,而经济发展的“好”则指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只有快没有好,就会出现像拉美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矛盾。
我国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次序的变化,它标志着经济发展的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我国政府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模式,造成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是:1、城乡两元经济结构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
这既是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
2、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较高,而国内需求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涉外经济的比重逐步加大。
中国制造已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经济现象。
但由于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医疗、教育、住房等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不足。
国际市场一旦发生变化,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3、自然资源不富裕,环境承载能力差。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投入,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多年的粗放式的扩张,消耗了大量资源,使国内资源状况对经济增长构成严重制约,成为最突出的瓶颈。
李伟:经济转型 从降速转向提质
李伟:经济转型从降速转向提质作者:朱剑红来源:《市场观察》2017年第03期日前,人民日报独家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他用最清晰明快的语言解读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去年经济增长缓中趋稳、PPI由负转正、企业效益由降转升、城镇就业超过预期,这些亮点表明,经济增长出现质量和效益逐步改善的趋势,增长快速回落的风险有所下降。
”李伟还更形象地表述道:L型增长正在从原来的“竖”过渡到“横”,经济转型从上半场的“降速”阶段,逐步转向下半场的“提质”阶段。
世界经济怎么看“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出现了企稳迹象。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估计,2016年全球GDP增速为3.1%,仅比上年微跌0.1个百分点。
”李伟还特别指出一个细微的变化——与2015年发达经济体情况好于发展中经济体的特点相比,2016年情况反转:发达经济体出现减速,由2.1%下降到1.6%;发展中经济体则从4%微升至4.1%,改变了连续5年的减速势头。
受发达经济体需求疲软的拖累,2016年我国以美元计价的货物出口下降了7.7%,是连续第二年负增长,且降幅比2015年的2.8%明显扩大。
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下降,是造成我国出口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预计2016年的跌幅在10%左右,是连续第五年下降。
不过,此消彼长,我国的对外投资正在掀起新高潮。
2016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突破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44%,远远高于前几年15%左右的增速。
“这说明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国际化经营增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也说明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改革正在收到成效。
”2017年,全球经济似乎潜伏着不少“黑天鹅”:中美经贸关系面临巨大挑战;美元加息的进程将对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跨境贸易资本流动形成重大影响;欧洲一些国家启动脱欧和一些国家政府换届,将使欧洲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复苏进程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面对主要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各种逆全球化思潮,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带来的巨大挑战,李伟还是坚信:“世界经济格局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的大趋势没有变,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的大趋势没有变!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稳住阵脚,一方面把国内经济改革和发展搞好,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新体系,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战略机遇。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进入2014年的1、2月份,中国工业、消费以及投资增速均较上年同期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
简单地讲,判断经济增速是过快还是太慢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通胀率,二是失业率。
一般而言,通胀率高的话,说明经济过热了;失业率高的话,说明经济过冷了。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降一档,但如果能够加大结构改革的力度,增长的质量将能够得到更大的改善空间,这对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
从各国的发展经验看,经济增速下降与就业增长可以并存,前提是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递增,百分之七点几的速度不算慢。
当前,全球经济延续温和复苏的态势,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经济体制改革等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增长区间。
不过,受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苗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入还债高峰期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金融风险上升,总体来看,我国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第一季度,我国投资增速全面放缓。
展望第二季度,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投资面临资金约束,未来增长的持续力难以保证;二是新开工项目增长缓慢;三是2013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增速逐月回落;四是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企业利润下滑较快;五是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利率市场化短期会提高市场利率水平、防范金融风险和向雾霾宣战等短期改革和调结构政策,将影响投资增长。
改革将进一步迸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已成为最大的红利和内生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不过中国经济仍然具备稳定增长的基础和条件,我们仍要努力实现已经确定的7。
5%的增长目标。
于此同时,应力争在今后一两年内能够完成增长阶段的换行,进入一个新的稳定增长的轨道或者状态。
2014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次提高10%,7400万企业退休人员因此收益;城乡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大病保险全面推广;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等等。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当下中国经济形势被越来越多的人
所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当下中国经济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中国经济在过去数十年中取得了快速增长的成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1%,尽管较之前几年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长。
这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
其次,中国经济已经逐渐从过去主要依靠出口驱动的模式转向内需和消费驱动模式。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促进消费升级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
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个
人所得增长和城镇化不断提高,这些都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进展。
这些新兴科技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动力。
然而,中国经济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贸易摩擦。
由于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中国的出口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其次是金融风险。
过去几年,中国金融体系内的
债务问题和高杠杆率等问题备受关注。
此外,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和不协调,例如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的差异,以及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等。
总的来说,当下中国经济形势积极向好,但仍需持续应对各种挑战。
中国政府已经制
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经济发展,包括加强金融监管,促进创新发展,扩大内需,以
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
相信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
迈向更加开放和协调的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常态。
新
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过去,中国经济主要依靠经济总量的增长来推
动发展,而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提高
劳动力技能水平等方式,中国经济正在向更加高质量的发展方向转变。
企业不再追求规模
扩张,而是更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向内外并重转变。
过去,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出口驱动增长,而在新
常态下,中国经济开始更加注重内需的发展。
通过扩大内需、提升消费能力和完善社会保
障体系等措施,中国经济正在向内需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变。
中国经济也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和外资引进。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中国经济开始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行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和保护生态环
境等措施,中国经济正在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高质量、内外并重、绿色可持续和创新驱动的趋势。
在
新的发展阶段中,中国经济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和
加大创新力度,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怎样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怎样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第一篇:怎样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怎样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必将把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最近几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在全球各国经济普遍遭遇“寒冬”的时候,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事情。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呢?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分析得明明白白,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首先,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情况是好的,是健康的,农业连续五年获得大丰收,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国内居民的购买力大幅度提高,金融行业运行平稳,通货膨胀的势头基本上得到遏制。
从长远的战略角度看,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现在开始至少还有30年的快速发展期,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
其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
这场金融危机虽然使我国部分金融企业遭受了损失,但损失的数量很小,不可能从根基上动摇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面对新情况,国家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政策,对货币、财政政策手段做出及时调整,并出台了多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
最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最主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在新时期,我国面临很多经济社会问题和新的挑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必须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首要任务。
目前,我国国内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广大农民由于收入水平所限导致的购买力不足,所以,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就必须进行新一轮农村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只有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才能释放出来;只要农村消费市场得到启动,我国就能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使我国经济增强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第一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建国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表明“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年平均GDP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八五”期间。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明显转变,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改善型转变,不仅经济效益改善,而且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改善。
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我们希望经济增长率是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率。
因此,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呈减缓趋势,但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宏观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与经济稳定的“稳定器”。
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与贸易衰退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中国和印度避免了这种情形。
虽然我国在稳步发展中,但是也存在了不少问题。
首先,我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因此面临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这已成为了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
因此,安抚好失业人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面对大规模结构调整和失业,国家大量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结构改革成本,购买社会稳定。
其次,“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广大农民的农业收入的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而农民无法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扩大内需主要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费主要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要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则必需提高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形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它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内外部压力。
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如产能过剩、债务过高、房地产泡沫等。
这些问题使得中国面临着重要的调整任务,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尤其是中美贸易争端,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大量的机遇。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也带来了更多的消费需求。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开放政策,努力将中国转变为创新驱动的经济体。
中国在人工智能、5G、新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优势,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
一方面,通过降低关税、减税降费等方式,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加强金融监管,避免金融风险的扩大。
政府还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一些风险。
中国金融体系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债务问题、投资泡沫等。
中美贸易争端的升级以及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都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短期痛苦也给经济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当下中国经济形势既面临着诸多挑战,又蕴藏着大量的机遇。
中国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促进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也需要加大金融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
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稳定发展,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
关于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
项英辉;张婷婷;王正勇
【期刊名称】《品牌与标准化》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笔者对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新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新一轮技术创新和应用可能成为压垮我国企业劳动力优势的“最后一根稻草”;国际市场需求的疲软不是造成我国企业经营困难的真正原因;“钱荒”背后暗含着金融信贷结构调整的契机;国家出重拳打击环境污染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企业造成深刻影响.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项英辉;张婷婷;王正勇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沈阳建筑大学计财处【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经济增长企稳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 [J], 张立群
2.经济增长企稳,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 [J], 张立群
3.对当前我省经济形势与走势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J], 费宏亮;
4.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 [J], 李伟
5.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 [J], 李伟[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的几点看法李伟今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新一届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大家知道,三季度GDP的增长7.8%,比二季度略微回升了0.3,预计全年的增长可以达到7.6%左右,物价上涨虽然9月份有一个比较猛的抬头,但是总体上上涨温和。
全年的涨幅我们预计 2.6%左右。
总体看经济运行处在预期的合理区间。
年度的目标,我们有信心能够实现。
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三中全会以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将更有望取得实现。
也必将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国际经济整体复苏缓慢,除了国际经济整体复苏缓慢,不可预测风险因素诸多外,中国经济的回升基础,并不稳固,结构性的矛盾依然突出,风险因素较多。
因为时间关系,我在这对国际形势方面不做过多的分析,还是侧重从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内在的主要的要素方面做一些分析,当然这是从分析现在面临的挑战和风险角度。
首先,有一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就是资金配置扭曲,价格上升。
在我们企业界可能对此感触尤其深刻。
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高于GDP的增速。
大家知道M2的总量已经超过GDP一倍了,或者接近一倍,达到了107万亿人民币了。
M2总量和GDP相比的比例这是金融界的一大难题,这些年来一直没讲清楚。
拿美国相比,美国的M2统计的总量只相当于GDP的70%,前几年只有一半,但是它是国际货币。
我们人民币虽然周边有流通,但是对外流通很少,但是我们M2的总量,货币发行已经相当于GDP的接近一倍,不能说我们的货币不宽松。
但是社会融资规模在这种宽松的货币下,当然是自然现象,呈现一个快速扩张。
在这种货币总量非常大,社会融资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金融系统的资源错配、期限错配这两个概念,这个问题非常突出。
资金链条不断加长,对央行的流动性政策越来越敏感,资金的价格不断攀升。
现在到了一个新台阶。
房地产泡沫和隐性政府担保在支持着货币新贷的快速扩张,大量新增资金被直接或间接的配置到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
我们前三季度,消费占GDP的比例比前几年确实在回升,达到了45.5%,这是很可喜的,相对比较。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忽视,实际上投资在GDP的比重,它做的贡献率,现在还是历史上很高的,仅次于2009年2010年60%几,今年投资达到55.8%,投资对GDP的增长占的比重还是这么大。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讲是挤出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挤出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
当然了,这个技术上的投资在相当程度上间接也拉动了实体经济,水泥、钢材,但是从总体来讲中小企业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和实际对他们的配置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是一点。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趋势性分化,风险进一步积累。
在这里我用了一个趋势性分化,房地产十多年来,至少近十年来一直是中国高度关注的社会敏感点,但是这两年,特别从去年下半年以后,呈现了一个新的态势,就是区域性不同层次的趋势性分化越来越突出,这是一个新的出现的房地产的动态。
这个动态究竟反映,对整体经济反映什么样的实质问题?或者房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呈现一个什么态势?我们现在在跟踪研究。
经过这些年来的迅猛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格局一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三、四线城市呈现住房、土地供给双松,协调就是我们城建部监控的70个大中城市,大多都在这以外的很多三、四线城市,呈现这种双松的状态。
由于住房供给持续增加,人口集聚速度趋缓,三、四线城市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但在现行财政框架下,为了推动市政建设和维持财政平衡,政府仍继续供应土地,导致住房供求关系更加宽松,一些城市开始出现房价下跌、泡沫破裂的现象。
大家肯定关注,社会上进来议论很多,特别是报纸上最近出现15个、16个鬼城的报告,确实类似鄂尔多斯、温州,房价现在报道下降30%、40%,鄂尔多斯下降更多,还有一些三、四线城市房价也在向下走,这个态势已经很明显了,但是究竟现在有多少城市,现在还在这种态势下,就是房价在下调,这个态势还在发展?我们也在做进一步的跟踪。
因为现在要得到一些真实的数据还真不容易。
与此相反,一、二线城市则呈现住房与土地供给双紧的状态,尤其是大城市。
由于就业吸纳能力提高和公共服务较为完善,城市规模仍在持续扩张的态势,刚性需求旺盛,但这些城市住房用地占比偏低,土地和住房供给相对不足,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
导致泡沫进一步膨胀。
大中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可能对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泡沫是不是接近破裂那很难说。
但是现在的发展趋势,一二线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去年同比上海北京放假上涨了10%几,谁也不能否认这个泡沫在膨胀。
房地产在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力以及GDP中的比重不说了,大家都很清楚,很大的。
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认为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最不可预测的风险点。
很值得担忧。
这是第二。
第三,产能过剩严重,调整缓慢。
从企业的问卷调查角度来看产能过剩的问题。
对四千多家企业的调查,71%的企业认为目前产能过剩非常严重,或者比较严重,协调就是这两项加起来要超过70%。
实际上有些行业已经低于,至少三、四个行业产能利润率低于70%。
截至目前企业设备利用率大约72%,和我们去年的调查相比又低了0.7个百分点。
同时,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等特点,由于地方保护和缺乏有效退出机制,过剩产能调整进展缓慢。
应该说治理产能过剩从中央政府,至少近三、四年来应该还是发了不少文件,开了不少会议,也派出了居多工作组,但是效果不理想。
我们调查很多企业认为要消化过剩产能至少需要三年以上时间,所谓至少,还要有政策环境好,大家上下努力,可能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消化得了。
如果缺乏好的政策环境,缺乏上下同心,有利的措施,这个问题的持续是很值得堪忧的。
从生产要素来看,至少在近期还难以有很明显的转变,就是从工业用电,三季度的工业用电量的变化,工业的状况这个趋势可以初见端倪,7到9月份分别是7月份3609千瓦时,8月份3509千瓦时,略微下降,9月份是3003千瓦时,这种工业用电量逐步下降的趋势究竟多大程度反映经济深层次的问题?值得观察,值得担忧。
对未来四季度甚至明年,中国工业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结合实际做深刻的分析。
第四,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国际市场的份额缩减。
自2011年起中国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开始低于GDP占全球的比重。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下降,在国内完成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国际市场额在2012年出现十多年来的首次下降。
当然,这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过去来料加工,加工贸易占整个出口的比重最高的时候接近60%,这未必是好事。
现在下来对我们调整结构实际上也提供了契机。
但是本身对经济增长又反映它的负面的或者消极的一面。
今年来,依然持续了2011年、2012年的下降态势,尤其是9月份,出口同比呈现负增长,值得高度关注。
同比下降了2.7,环比下降0.3%,这是很少的,近几年来只有少数月份出现。
当然商务部、海关做了季节性的调整,还稍微调上去一点,但这种调整到底有多大意义,这很难说。
尤其是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升值 2.5%左右,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仍可能对美元缓慢升值。
我这用了一个缓慢升值,但愿如此。
我知道从汇率,这几年的升值,实际上从2005年的汇率改革以后,到现在人民币升值至少超过了30%了。
这个对我们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直接间接的还是非常大的。
而且现在这个态势,升值的态势是不可能改变,短期内。
同时,与我们中国形成竞争关系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或者其他周边国家,他们现在大多都保持着弱势,特别是拉美一些国家,包括巴西这些国家,近期贬值的速度比我们还要大。
所以,我们现在,我是感到从央行的金融宏观调控来讲,我们当然还得完全汇率自由化,但是他们面对这种情况非常困难,面对美元贬值的趋势来讲,他们升值的压力非常大。
但是真的要加大汇率的力度我们企业,我们国内的出口竞争力那直接影响将非常明显。
所以,这种汇率的未来的态势,至少现在看还在继续削弱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竞争力。
当然,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还涉及到许多方面,我上面仅就这四个方面做一些直接影响比较大的,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一些分析。
上述结构性的矛盾和风险因素的存在既是当前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挑战,同时也为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
既然是主要矛盾,主要的风险点,改革的着眼点毫无疑问,不应脱离这些方面。
今后一段时间宏观经济的首要目标,当然仍然是保持经济运行的基本稳定,守住风险底线,坚持宏观政策稳定,微观政策放活,社会政策托底的总体思路,稳中求进和以稳促进相结合。
在维持总新需求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区域性中小银行,优化资源配置,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
重视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性分化态势,加强分类指导,减少一刀切的政策。
这是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长期阶段,我们正在实施的一个很难避免的一个弊端,就是往往政策一刀切,所以我们强调,要努力减少一刀切的政策,完全避免不太现实,提高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健全落后企业退出机制,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强化企业的创新主题地位,努力培育新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
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仍然处在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态势处于稳定,欧洲经济走出衰退将增强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
从英国经济三季度的情况,德国经济,特别是英国经济,欧洲经济的恢复也是一些可喜的现象。
但是,还是需要高度关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影响和对新兴经济体的打击,我们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今年。
中国出口增长将小幅度改善。
在居民消费升级,政府增加民生支出等带动下,中国的文化体育商业服务、节能环保、批发零售等产业的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
但相对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传统制造业、成长性行业对投资稳定增长的支撑作用尚不足。
这里有两层意思,前面直接和民生相关的一些产业,因为中央政府在这方面的扶持、支持政策,大家知道,力度应该说相当大。
但是相当于基础产业、房地产业等等,从去年和今年的投资以及我们对未来投资房地产的分析来讲,支撑力度明显降低。
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投资,包括房地产比去年略微降低,投资占我们GDP增长的相当大的成分,前三个季度投资的增长占比达到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