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
一些有识之士也早就提出,语文教学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而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最生动、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最高思维形式。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尤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育要面向21世纪的需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的体会是: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现在的小学生性格开朗,喜欢活泼的氛围,如果教师一踏上讲台
就摆出一幅师道尊严的传道士面孔,学生听课就会产生心理压抑,
唯教师是从,要么一呼百应,要么死气沉沉,不敢发表与教师相反的意见。
这样的教学只有输出,没有反馈,形不成交流,不利于学生极思维,相反,还会压制学生的发展,阻碍素质教育的落实。
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答疑,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把素质教育真正融人到课堂教学中。
1.打破常规,给学生较多的自由
有些学校规定,学生听讲时,必须双手背后,发言必须先举手,得
到老师的许可后方可回答,在这些规定的限制下,学生都坐得直挺
挺的,双手背在后面,像五花大绑似的,动弹不得。
一个命令,一个动
作,不能自由讲话。
这种学习环境怎么能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呢?创造性教学原则中有一条叫“民主原则”,民主是创造性思维的阳光、土壤,只有民主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这就要求教师上课要打破常规,进行改革,给学生较多的自由。
在课堂上,老师不一定先点学生的名字,发言时不一定要求学生先举手,应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各抒己见,尽情发表意见,在进行激烈的讨论时可以一个接着一个,而不必首先得到老师的允许,这就给了学生充分发表、自由表达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自由愉快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
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老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运用投影图像和配乐朗诵相结合的方法,让同学们想象贝多芬谱写的《月光曲)的内容。
在这种音乐烘托、语言渲染下,让同学想象着书中的画面,同学们闭着眼睛都听得陶醉在那种美好的画面当中,使学生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触动,那自然而然地促使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
3.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问题的设计上,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深度的问题,尽量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一显身手的好机
会。
一些回忆旧知识、表述新概念或新问题的机会,留给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体会一份儿成功的喜悦,保留一份儿求知的兴趣;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就让他们回答一些理解、综合、分析、评价等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在经过认真思考后求得答案,从
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勇气、信心和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
如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这样的问题:“作者两次去看鸟的天堂各是什么时间?各看到了什么?”而一些分析类的问题,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一句中两个‘鸟的天堂’各指什么?”则让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
这样,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并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堂上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力量的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二、课堂上设疑问难,激励学生奇思妙想
古人说,学则须疑。
只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设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1.抓住关键词语设疑,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激发创造性思维
著名的特级教师徐善俊说:“语文教学要咬文嚼字,特别是名家名篇,很讲究词语的锤炼,作者总是呕心沥血地搜求最贴切的词语,来准确地表情达意。
”因此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设疑,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
语言文字的学习结合起来。
如在讲《景阳冈》一课时,我问:“老虎
向武松进攻了三次——扑、一掀、一剪;武松都是用‘闪’的办法对付的。
‘闪’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为什么用‘闪’而不用‘躲’呢?”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思维状态中,有的在凝神思考,有的动手查词典,还有的和同桌讨论。
一个学生说:“‘闪’是主动地躲过去,而‘躲’显得很被动很害怕。
”一个学生说:“‘闪’动作快,而‘躲’动作慢些。
”一个学生说:“‘闪’可以看出武松身手灵活,动作敏捷。
”一个学生说:“‘闪’可以看出武松临危不乱,勇敢机智,是一条好汉。
”这样,抓住“闪”这一个词设疑,让学生在讨论辨析基础上,发表独特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根据某些课文言尽而意未尽的语言材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
展开想象,发散思维
如在讲《凡卡》一课的结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疑问: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他的信如果落到鞋店老板手里后,其命运又会怎样?凡卡如果逃了出来,是流浪还是去找爷爷?让学生根据这些疑问去想象凡卡将来的命运。
有的学生说凡卡的信爷爷没有收到,凡卡一直做着艰苦难熬的学徒工作;有的学生说凡卡的信落到了鞋店老板手里,被老板狠狠地毒打了一顿;有的学生说凡卡逃了出来去寻
找爷爷,可是爷爷已经死了,他只好到处流浪。
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非常有兴趣地进行了创造尝试,以至于敲了下课铃还不肯离开教室。
后来,我让同学们进行《凡卡》一文的续写,同学们都能尽情展开想象,文章各具特色。
其中我班刘莹的作文还被刊登在我镇教育报上。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要使学生具备创新素质,最根本的是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巧妙设疑,激励学生奇思妙想。
从而发现和点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进发出的创造思维的火花,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21世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