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正弦定理(第一课时)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五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教学课件 PPT (4)
C
b
a=?
A
c
B
三、证明问题
C
b
a=?
A
c
B
向量法:
C
b
a
A
c
B
四、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 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b A
或 (推论)
C a=?
c
B
五、余弦定理基本应用
1.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2.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例1:隧道工程设计,经常需要测算山脚的长度,工程技术人 员先在地面上选一适当位置A,量出A到山脚B,C的距离,再 利用经纬仪(测角仪)测出A对山脚BC的张角,最后通过计 算求出山脚的长度BC。
转化:在 △ABC中,
B
AB 8km, AC 3km, A 600,
求a。
C A
例2:在△ABC中,已知 a=2,b= , 求A。
解:
∴A=45°
例3:在△ABC中,已知 a=2 ,b= , 解三角形。
解:由例2可知 A=45°
方法一:
方法二:
思考
在解三角形的过程中,求某一个角有时 既可以用余弦定理,也可以用正弦定理,两种方法有 什么利弊呢?
1:1: 3
变式训练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 为a、b、c,若AB AC = BA BC = 1,c = 2.
(1)判断ABC的形状; (2)若 AB AC 6,求ABC的面积
答案:等腰三角形
3
2
小结:
一、正弦定理: a b c 2R sin A sin B sin C
其中,R是△ABC的外接圆的半径
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1 正弦定理(一)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pptx
12
跟踪训练1 如图,锐角△ABC的外接圆O半径为R,角A,B,C所对的 边分别为a,b,c.求证:sina A =2R. 证明
13
类型二 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2 已知△ABC,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a=20,A=30°,C= 45°. 解答 ∵A=30°,C=45°,∴B=180°-(A+C)=105°, 由正弦定理得 b=assiinnAB=20ssiinn3100°5°=40sin(45°+60°)=10( 6+ 2), c=assiinnAC=20sisnin3405°°=20 2, ∴B=105°,b=10( 6+ 2),c=20 2.
A.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由sin A=sin C,知a=c,∴△ABC为等腰三角形.
1 2 3 247
3.在△ABC中,已知BC= 5 ,sin C=2sin A,则AB=_2__5___.
答案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AB=ssiinn CABC=2BC=2 5.
18
命题角度2 运算求解问题
例4
在△ABC中,A=
π 3
,BC=3,求△ABC的周长的最大值.
解答
19
反思与感悟
利用sina A=sinb B=sinc C=2R 或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a=ksin A,b= ksin B,c=ksin C(k>0)能够使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相互转化.
22
跟 踪 训 练 3 在 △ABC 中 , 角 A 、 B 、 C 的 对 边 分 别 是 a 、 b 、 c , 若 A∶B∶C=1∶2∶3,求a∶b∶c的值. 解答
23
当堂训练
25
1. 在△ABC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答案 解析
跟踪训练1 如图,锐角△ABC的外接圆O半径为R,角A,B,C所对的 边分别为a,b,c.求证:sina A =2R. 证明
13
类型二 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2 已知△ABC,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a=20,A=30°,C= 45°. 解答 ∵A=30°,C=45°,∴B=180°-(A+C)=105°, 由正弦定理得 b=assiinnAB=20ssiinn3100°5°=40sin(45°+60°)=10( 6+ 2), c=assiinnAC=20sisnin3405°°=20 2, ∴B=105°,b=10( 6+ 2),c=20 2.
A.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由sin A=sin C,知a=c,∴△ABC为等腰三角形.
1 2 3 247
3.在△ABC中,已知BC= 5 ,sin C=2sin A,则AB=_2__5___.
答案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AB=ssiinn CABC=2BC=2 5.
18
命题角度2 运算求解问题
例4
在△ABC中,A=
π 3
,BC=3,求△ABC的周长的最大值.
解答
19
反思与感悟
利用sina A=sinb B=sinc C=2R 或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a=ksin A,b= ksin B,c=ksin C(k>0)能够使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相互转化.
22
跟 踪 训 练 3 在 △ABC 中 , 角 A 、 B 、 C 的 对 边 分 别 是 a 、 b 、 c , 若 A∶B∶C=1∶2∶3,求a∶b∶c的值. 解答
23
当堂训练
25
1. 在△ABC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答案 解析
正弦定理-PPT课件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C
c aB
斜三角形中这一关系式是否仍成立呢? 数学实验、
验证猜想
证明猜想
(1)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结论是否还成立呢?
如图:作AB上的高是CD,根椐
C
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
aE
b
CD a sin B,CD bsin A
所以 a sin B bsin A
实际问题
已知 BC 长和∠ABC、∠ACB的值,如何求AB长?
A
B
C
解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 求其他元素的过程.
提出猜想
三角形边、角之间B b ,sin C 1 A
c
c
即c a , c b , c c
sin A sin B sin C b
sin C
B 仿上可得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c b
CD
形成定理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即
正弦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定理
应用定理
例1 ABC中a=5,B=450,C 1050,解三角形.
解: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得A 180 (B C) 30
(1)特殊到一般 (2)数形结合 (3)化归转化
作业布置 1、必做作业:P47练习第1、2题 2、选做作业:已知在△ABC 中,a= 3,b= 2,B=45°,求 A、C 和 c.
3、研究课题:
(1)请尝试用向量方法证明正弦定理,并探究正弦 定理的其他证明方法写成论文。
(2)
a b c k sin A sin B sin C
正弦定理 完整版课件
75°,∴c=bssiinnBC=
s2isnin457°5°=
6+ 2
2;
当A=120°时,C=180°-A-B=15°,∴c=
bsin C sin B
=
s2isnin451°5°=
6- 2
2.故当A=60°时,C=75°,c=
6+ 2
2;
当A=120°时,C=15°,c=
6- 2
2 .
[母题探究]
(2)由sina A=sinb B,得sin B=bsian A=6
3sin 6
30°=
23,
∵b>a,∴B>30°,∴30°<B<150°,∴B=60°或120°.
当B=60°时,C=180°-(A+B)=180°-(30°+60°)=90°,
又sinc C=sina A,∴c=assiinnAC=6ssiinn3900°°=6×1 1=12; 2
[跟踪训练]
在△ABC中,已知3b=2 3asin B,且cos B=cos C,角A是锐
角,则△ABC的形状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解析:由3b=2
3 asin
B,得
b sin
B
=
2
3a 3
,根据正弦定理,得
b sin
B=sina
A,所以sina
A=2
33a,即sin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你还记得三角形全 等的判定方法吗?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不一定全等,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不能作为判 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如图,在△ABC 和△ADC中,AC=AC,CB=CD,∠CAD =∠CAB,其中A是CB,CD的对角,△ABC 与△ADC不全等.
6.4.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第1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
a2 b2 c2 cos C
2ab
应用:已知三条边求角度.
变形二
a2 (b c)2 2bc(1 cos A)
b2 (a c)2 2a(c 1- cos B)
c2 (a b)2 2a(b 1- cos C)
应用:配方法的使用
想一想: 余弦定理在直角三角 形中是否
仍然成立?
cosC=
例 2 在△ABC 中,已知 a= 3,b= 2,B=45°,解此三角形.
解析 由余弦定理知 b2=a2+c2-2accos B.
∴2=3+c2-2 3·22c.即 c2- 6c+1=0.
6+ 2
6- 2
6+ 2
解得 c= 2 或 c= 2 ,当 c= 2 时,由余弦定理得
cos A=b2+2cb2c-a2=2+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 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在 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记作a,b,c
二、余弦定理
在三角形ABC中,三个角A,B,C所对的边分别
为a,b,c,怎样用a,b和C表示c?
如图,设CB a,CA b, AB c,那么
3 2.
2.解析 ∵a∶b∶c=2∶ 6∶( 3+1), 令 a=2k,b= 6k,c=( 3+1)k(k>0). 由余弦定理的变形得,
又∵0°<B<180°, ∴B=150°.
cos
b2+c2-a2 6k2+ 3+12k2-4k2 A= 2bc = 2× 6k× 3+1k =
22.
∴A=45°.
题型二 已知两边及一角解三角形
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2ab
应用:已知三条边求角度.
变形二
a2 (b c)2 2bc(1 cos A)
b2 (a c)2 2a(c 1- cos B)
c2 (a b)2 2a(b 1- cos C)
应用:配方法的使用
想一想: 余弦定理在直角三角 形中是否
仍然成立?
cosC=
例 2 在△ABC 中,已知 a= 3,b= 2,B=45°,解此三角形.
解析 由余弦定理知 b2=a2+c2-2accos B.
∴2=3+c2-2 3·22c.即 c2- 6c+1=0.
6+ 2
6- 2
6+ 2
解得 c= 2 或 c= 2 ,当 c= 2 时,由余弦定理得
cos A=b2+2cb2c-a2=2+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 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在 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记作a,b,c
二、余弦定理
在三角形ABC中,三个角A,B,C所对的边分别
为a,b,c,怎样用a,b和C表示c?
如图,设CB a,CA b, AB c,那么
3 2.
2.解析 ∵a∶b∶c=2∶ 6∶( 3+1), 令 a=2k,b= 6k,c=( 3+1)k(k>0). 由余弦定理的变形得,
又∵0°<B<180°, ∴B=150°.
cos
b2+c2-a2 6k2+ 3+12k2-4k2 A= 2bc = 2× 6k× 3+1k =
22.
∴A=45°.
题型二 已知两边及一角解三角形
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6.4.3正弦定理(一)-课件--高一年级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A=sinb
B=sinc
C=sin
a+b+c A+sin B+sin
C=_2_R_(__R圆_为_半_三_径_角_);形外接
(3)a=__2_R_s_in__A___,b=__2_R_s_in__B___,c=__2_R_s_in__C___;
a
b
c
(4)sin A=__2_R____,sin B=__2_R____,sin C=__2_R____.
题型一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例1 已知△ABC中,a=10,A=30°,C=45°,求角B,边b,c. [解] ∵A=30°,C=45°, ∴B=180°-(A+C)=105°, 又由正弦定理,得c=assiinnAC=10 2, b=assiinnAB=10ssiinn3100°5°=20sin(60°+45°)=5( 6+ 2), ∴B=105°,b=5( 6+ 2),c=10 2.
则 a∶b∶c=( D )
A.1∶2∶3
B.3∶2∶1
C.2∶ 3∶1
D.1∶ 3∶2
2.已知△ABC 外接圆的半径是 2,∠A=60°,则 BC 边长为___2__3______. 3.在△ABC 中,a=2,b=3,c=4,则assiinnBC=___83_________.
正弦定理
a sin
A=sinb
B=sinc
C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解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常见变形 (1)sin A∶sin B∶sin C=_a_∶__b_∶__c____;
a (2)sin
A=sinb
B=sinc
C=sin
a+b+c A+sin B+sin
正弦定理课件.ppt
解三角形。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 的对角,求其他边和角
解:由正弦定理 a b
sin A sin B
C
得sin B bsin A 16 3 sin30 3
16 3 16
16
a
16
2
A 300
所以B=60°,或B=120°
B
B 83
当B=60°时 C=90° c 32.
当B=120°时 C=30°
C ba
C ba
C
b
a
A
A B A B2 B1A
B
a<bsinA a=bsinA bsinA<a<b a≥b
无解
一解
两解
一解
2.A为钝角
C
a
b
A
B
C
a
b A
a>b 一解
a≤b 无解
A为直角时,与A为钝角相同, a>b时,一解; a≤b时,无解.
问题2 如图①所示,在Rt△ABC中,斜边AB是 △ABC外接圆的直径(设Rt△ABC外接圆的半 径为R),因此
如图:作AB上的高是CD,根
C
椐三角形的定义,得到
aE
b
CD asin B,CD bsin A
所以 a sin B bsin A B
D
A
得到 a b
c
sin A sin B
同理,作AE BC.有 b c
sin B sin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1.1.1 正弦定理
(2)当 ABC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等式是否 仍然成立?
1.1 正弦定理
2.定理的推导
正弦定理PPT课件
定理应用,解决引例
在ABC中,BC 54,B 45,C 60.求边长AB.
A
定义:
B
C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的元素的过程叫
做解三角形。
学以致用
1:在ΔABC中,已知A 30 , B 45 , a 2,求C、b、c.
解:由正弦定理 a b 得: sin A sin B
sin B bsin A 2 3 sin 45 3
a
22
2
B 0,180
B 60或120
当B 60时,C 75
c
Hale Waihona Puke a sin C sin A
2
2 sin 75 sin 45
2
2 sin 30 45 sin 45
6
2
当B 120时,C 15
2R sin CDB a sin A
2R
a b 2R sin A sin B
同理: a b c 2R sin A sin B sin C
C
O
A
B
D
定理应用总结
正弦定理(law of sines)
任意ΔABC中,设BC a, AC b, AB c abc
sin A sin B sin C
a b sin A sin B
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定理应用总结
正弦定理(law of sines)
任意ΔABC中,设BC a, AC b, AB c abc
sin A sin B sin C
sin A a sin B b
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两和一边.
1.1.1正弦定理(1)课件人教新课标
∴原式 = CF - BD + AE - CF + BD - AE = 0
CF,AE,BD都 是三角形的高.
5.在△ABC中,若B=30°,AB= 2 3 ,AC=2,
求△ABC的面积. B
解:由正弦定理
A
AB = AC sinC sinB
C
得 C = 600或1200,所以 A = 900或300
C. 2
D. 3 3
【解析】由正弦定理, BC = 3 , sin 45 sin 75
得BC=3 3 ,故选A.
2.(19广东)已知△ABC中,∠A,∠B,
∠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c=
6 2 ,且∠A=75°,则b=( A)
A.2
B.4 2 3
C.4 2 3
D. 6 2
【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
解:根据正弦定理
a=c sinA sinC
得到a = 10 2.由三角形内角和可以知道 B = 1050
由
b=c
sinB sinC
得到 b = 20sin1050
例3 在ΔABC中,AD为∠A的平分线,请用
正弦定理证明:BD = AB DC AC
A
解:在ΔABD中,AB = BD sinα sinβ
则B = ___3_0_。___
有一解
(3)在ΔABC中,已知a = 2 2,b = 2 3,A = 1200,
则B = __无__解___
无解
注意
在ΔABC中,已知a, b和A时,解三角形的情况: 当A为锐角
当A为直角或钝角
C a
b
A a>b一解 B
Ca
b A
1.1.1正弦定理课件(PPT)
sin C
同理 a 2R, b 2R
sin A
sin B
C/ 能否运用向量的方法
a b c 2R 来证明正弦定理呢? sin A sin B sin C
向量法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产生边的长与内角 的三角函数的关系来证明.
在直角三角形中
A
c
b
B
a DC
在锐角三角形中
B
jc
a
A
b
C
证 明 : 过 点A作 单 位 向 量j垂 直
1.在ABC中 (1)已知b 12, A 300 , B 120 , 求a; (2)已知c 10, A 45 ,C 30 , 求b, SABC .
(3)已知A 300 , B C 600 , a 2,求c.
1.在ABC中 (1)已知b 12, A 300 , B 120 , 求a; (2)已知c 10, A 45 ,C 30 , 求b, SABC .
b c, sin B sinC
图1 D
C
同理可得 a c ,
sin A sinC
即: a b c sin A sin B sinC
3.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且角C是钝角如图2, 过点A作AD⊥BC,交BC延长线于D,
此时也有
sin B
AD c
且
sin(
C)
AD b
sinC
仿(2)可得 a b c
一解
ba
作三角形
案例小结!
C
(1)A为锐角 C
b
a
ba a
A
B
a = bsinA (一解)
C
b
A B2
B1
bsinA<a<b
6.4.3.2正弦定理高一数学课件(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同理,过C点作 j垂直于CB,可得 c b ,在锐角三角形中
sinC sinB 也有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在钝角三角形中
B
设A 900
过点A作与AC垂直
的
单位向量
A 90
j,
则 j与AB的夹角为
j与CB的夹角为 90 C
j
具体证明过程
A
C
立刻完成!
正弦定理:
sin C 1
abc sin A sin B sin C
在其他三角形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等量关系吗?
在非直角三角形ABC中有这样的关系吗?
abc sin A sin B sin C
探
究 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如图1,
C
一 过点C作CD⊥AB于D,
a
b
此时有
sin
B
CD a
, sin
A
CD b
B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例4在△ABC中,若sin A=2sin Bcos C,且
sin2A=sin2B+sin2C,试判断△ABC的形状.
【思路点拨】 利用正弦定理将角的关系式sin2A
=sin2B+sin2C转化为边的关系式,从而判断
△ABC的形状. 【解】 在△ABC 中, 根据正弦定理:sina A=sinb B=sinc C=2R. ∵sin2A=sin2B+sin2C,∴(2aR)2=(2bR)2+(2cR)2,
A B
B
B
B
变式训练
三种情况:
(1)在ABC中,已知a 2 2,b 2 3,A 450,
则B 60。或120。 有两解
sinC sinB 也有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在钝角三角形中
B
设A 900
过点A作与AC垂直
的
单位向量
A 90
j,
则 j与AB的夹角为
j与CB的夹角为 90 C
j
具体证明过程
A
C
立刻完成!
正弦定理:
sin C 1
abc sin A sin B sin C
在其他三角形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等量关系吗?
在非直角三角形ABC中有这样的关系吗?
abc sin A sin B sin C
探
究 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如图1,
C
一 过点C作CD⊥AB于D,
a
b
此时有
sin
B
CD a
, sin
A
CD b
B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例4在△ABC中,若sin A=2sin Bcos C,且
sin2A=sin2B+sin2C,试判断△ABC的形状.
【思路点拨】 利用正弦定理将角的关系式sin2A
=sin2B+sin2C转化为边的关系式,从而判断
△ABC的形状. 【解】 在△ABC 中, 根据正弦定理:sina A=sinb B=sinc C=2R. ∵sin2A=sin2B+sin2C,∴(2aR)2=(2bR)2+(2cR)2,
A B
B
B
B
变式训练
三种情况:
(1)在ABC中,已知a 2 2,b 2 3,A 450,
则B 60。或120。 有两解
正弦定理课件:(比赛用)PPT)
正切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关系
正切定理描述了三角形中两边的比值与它们所对的角的正 切值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正切定理指出在任何三角形 ABC中,边BC与角A的正切值的乘积等于边AC与角B的正 切值的乘积,以此类推。
正切定理与正弦定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正弦定理可以 通过三角恒等式转化为正切定理的形式,反之亦然。这种 关系表明,正弦定理和正切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可以 相互补充。
角度与边长关系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角度A、B、C的正弦值与对应的边长a、 b、c之比都相等,即$sin A = frac{a}{c}$,$sin B = frac{b}{c}$,$sin C = frac{c}{a}$。
三角形的角度与边长的关系
角度与边长关系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角度A、B、C的正弦值与对应的边长a、b、c之比都相等,即 $sin A = frac{a}{c}$,$sin B = frac{b}{c}$,$sin C = frac{c}{a}$。
正弦定理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基本工具之一,它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 如,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解决三角形中的角度问题、判断三角 形的形状等。
正弦定理在几何学中的应用不仅限于三角形本身。例如,它可以用来解决与圆、 椭圆、抛物线等其他几何图形相关的问题。通过结合其他几何定理和性质,正弦 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几何问题。
三角形的解法
三角形的解法概述
解决三角形问题需要利用三角形的边 角关系,通过代数运算和三角函数计 算来求解。
常见的三角形解法
常见的三角形解法包括余弦定理、正 弦定理、勾股定理等,这些解法在解 决三角形问题时具有广泛的应用。
Hale Waihona Puke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1.1公开课正弦定理ppt
2
3
2(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a b, A B,且00 A 1800 A 600 或A 1200
(1)当A 600,C 1800 ( A B) 750
c bsin C 2 6 2 6 2
sin B 2 4
2
2 (2)当A 1200,C 1800 ( A B) 150
变式: 1 a b ; b c ; c a
sin A sin B sin B sin C sin C sin A
2sin A : sin B : sin C a : b : c
定理的应用举例
例1
在ABC中,已知A 32.00 , B 81.80 , a 42.9cm, 解三角形
从表达式的结构看,正弦定理所表达的边与对角 正弦的比是严格的对边与对角的正弦比。
正 弦 定
abc sin A sin B sin C
理
bsin C csin B b sin B c sin C
正弦定理可以解什么类型的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出三角形 的其他的边和角。
2.已知三角形 ABC 中,a=50,B=450,C=1050,求 S ABC.
62(5 3 1)
3.在ABC中, a 3,b 1, B 30, 则其面积等于 __3_或___3____
24
1.在△ABC中,A 750, B 300, AC 10, 求AB, BC。
2 1
2
a
10
C
2
sin B sin C
∴ b c sin B 10sin 105
sin C sin 30
3
2(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a b, A B,且00 A 1800 A 600 或A 1200
(1)当A 600,C 1800 ( A B) 750
c bsin C 2 6 2 6 2
sin B 2 4
2
2 (2)当A 1200,C 1800 ( A B) 150
变式: 1 a b ; b c ; c a
sin A sin B sin B sin C sin C sin A
2sin A : sin B : sin C a : b : c
定理的应用举例
例1
在ABC中,已知A 32.00 , B 81.80 , a 42.9cm, 解三角形
从表达式的结构看,正弦定理所表达的边与对角 正弦的比是严格的对边与对角的正弦比。
正 弦 定
abc sin A sin B sin C
理
bsin C csin B b sin B c sin C
正弦定理可以解什么类型的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出三角形 的其他的边和角。
2.已知三角形 ABC 中,a=50,B=450,C=1050,求 S ABC.
62(5 3 1)
3.在ABC中, a 3,b 1, B 30, 则其面积等于 __3_或___3____
24
1.在△ABC中,A 750, B 300, AC 10, 求AB, BC。
2 1
2
a
10
C
2
sin B sin C
∴ b c sin B 10sin 105
sin C sin 30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锐角三角形为例如图,△ABC为锐角三角形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三向量的关系: (2)如图过点A取单位量 ,并让 o 90
o o
B
c b
a C
A
90 - A 90 -C
三、问题探讨
(3)化简
同理 综合(1)、(2)两式,可知: 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同样可证得此结论。(具体证明略)
三、归纳
b
D
a
B1 A B2 在例 2 中,将已知条件改为以下几种情况,不计算判 断有几组解? C (1) b=20,A=60°,a= ; (2) b=20,A=60°,a= (3) b=20,A=60°,a=15. ; A
· · · · · ·
b
60°
B
四、应用
(1) b=20,A=60°,a= 一解 ; 20 A
如果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如何解三角形呢?
1、课堂上,我们一起用向量证明了直角和锐角三角形
满足正弦定理 ,思考如何用向量证明钝角三角形 满足正弦定理 ? 2、正弦定理 还有其他方法证明吗? 3、正弦定理 还可表示为
(其中2R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1、课堂上,我们一起用向量证明了直角和锐角三角形
满足正弦定理 ,思考如何用向量证明钝角三角形 满足正弦定理 ? 2、正弦定理 还有其他方法证明吗? 3、正弦定理 还可表示为 2R (其中2R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1、在△ABC中,已知c=10,A=45 ,C=30 ,求b B 分析:直接运用正弦定理 a c A b C
。 。
注:每个等式可视为一 个方程:知三求一
四、应用
2:在ABC中,已知a= ,b= b sinA 解: ∵ sinB= a ∴ B1=60°,B2=120° ,A=45°,求B和c. C
归纳:对于一个任意三角形,上面等式均成立。由此,我 们得到定理: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正弦的比相等。即:
asinB=bsinA ,asinC=csinA , csinB= bsinC 变形式: 注:1、敢于从特殊中猜想一般规律。 2、向量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 种很好的工具。
四、应用
20√3 60° B C
C
(2) b=20,A=60°,a=
一解 (3) b=20,A=60°,a=15. 无解
;
20 A 60° B
C
20
A 60°
四、总结
条件
a<bsinA a=bsinA bsinA<a<b ab
C C
a b C
a>b
图形
A D
C A B2
A B
D
B1
C
A D BACຫໍສະໝຸດ AB解的 个数无解
一解
两解
一解
无解
一解
五、练习
ABC中, (1)已知c= ,A=45°,B=75°,则a=____,
(2)已知c=2,A=120°,a=
,则B=____,
(3)已知c=2,A=45°, a=
,则B=________.
六、小结
1. 正弦定理 注:每个等式可视为一 个方程:知三求一 是解斜三角形的工具之一. 2. 正弦定理可解以下两种类型的三角形: (1)已知两角及一边;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一、复习
1、 2、当 时 0. .
3、如图,指出图中三向量的关系
二、引入
如图,Rt△ABC中,∠C=900,
B
三边分别为a、b、c
sinA= sinB=
c A
a b C
sinC= 1
这个结论能否推广到其它三角形中去,使其具有一般性呢? 这节课我们就以锐角三角形为例来研究此结论能否成立。
三、问题探讨
1、课本P134 第2题 2、△ABC中,已知a=20, ∠B=60 ,∠C=45 ,求边c和b。
0 0
谢谢大家
o o
B
c b
a C
A
90 - A 90 -C
三、问题探讨
(3)化简
同理 综合(1)、(2)两式,可知: 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同样可证得此结论。(具体证明略)
三、归纳
b
D
a
B1 A B2 在例 2 中,将已知条件改为以下几种情况,不计算判 断有几组解? C (1) b=20,A=60°,a= ; (2) b=20,A=60°,a= (3) b=20,A=60°,a=15. ; A
· · · · · ·
b
60°
B
四、应用
(1) b=20,A=60°,a= 一解 ; 20 A
如果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如何解三角形呢?
1、课堂上,我们一起用向量证明了直角和锐角三角形
满足正弦定理 ,思考如何用向量证明钝角三角形 满足正弦定理 ? 2、正弦定理 还有其他方法证明吗? 3、正弦定理 还可表示为
(其中2R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1、课堂上,我们一起用向量证明了直角和锐角三角形
满足正弦定理 ,思考如何用向量证明钝角三角形 满足正弦定理 ? 2、正弦定理 还有其他方法证明吗? 3、正弦定理 还可表示为 2R (其中2R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1、在△ABC中,已知c=10,A=45 ,C=30 ,求b B 分析:直接运用正弦定理 a c A b C
。 。
注:每个等式可视为一 个方程:知三求一
四、应用
2:在ABC中,已知a= ,b= b sinA 解: ∵ sinB= a ∴ B1=60°,B2=120° ,A=45°,求B和c. C
归纳:对于一个任意三角形,上面等式均成立。由此,我 们得到定理: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正弦的比相等。即:
asinB=bsinA ,asinC=csinA , csinB= bsinC 变形式: 注:1、敢于从特殊中猜想一般规律。 2、向量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 种很好的工具。
四、应用
20√3 60° B C
C
(2) b=20,A=60°,a=
一解 (3) b=20,A=60°,a=15. 无解
;
20 A 60° B
C
20
A 60°
四、总结
条件
a<bsinA a=bsinA bsinA<a<b ab
C C
a b C
a>b
图形
A D
C A B2
A B
D
B1
C
A D BACຫໍສະໝຸດ AB解的 个数无解
一解
两解
一解
无解
一解
五、练习
ABC中, (1)已知c= ,A=45°,B=75°,则a=____,
(2)已知c=2,A=120°,a=
,则B=____,
(3)已知c=2,A=45°, a=
,则B=________.
六、小结
1. 正弦定理 注:每个等式可视为一 个方程:知三求一 是解斜三角形的工具之一. 2. 正弦定理可解以下两种类型的三角形: (1)已知两角及一边;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一、复习
1、 2、当 时 0. .
3、如图,指出图中三向量的关系
二、引入
如图,Rt△ABC中,∠C=900,
B
三边分别为a、b、c
sinA= sinB=
c A
a b C
sinC= 1
这个结论能否推广到其它三角形中去,使其具有一般性呢? 这节课我们就以锐角三角形为例来研究此结论能否成立。
三、问题探讨
1、课本P134 第2题 2、△ABC中,已知a=20, ∠B=60 ,∠C=45 ,求边c和b。
0 0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