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油脱芳烃脱硫技术进展

合集下载

国内外脱硫技术进展

国内外脱硫技术进展

国内外脱硫技术进展沈春红 夏道宏(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东营,257062) 介绍了国内外脱硫技术最新进展,阐述了各种不同脱硫剂的性能、特点、反应原理和应用现状,并预测了脱硫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湿法脱硫 干法脱硫 生物脱硫 高效脱硫剂作 者 简 介夏道宏 教授,1995年获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有机化学专业的教学和油品精制科研工作,已发表数篇论文。

原油及其馏分油、天然气、炼厂气等原料的加工和使用都需要脱硫。

半个多世纪以来,脱硫剂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发展,从而大大促进了炼油工业的发展。

工业上针对不同对象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脱硫。

随着原油质量变劣和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工业上对脱硫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30年代起主要应用液体脱硫剂乙醇胺(M EA )、二乙醇胺(DEA ),随后固体脱硫剂应运而生。

50~70年代,国外开发了细菌脱硫和生物脱硫技术,至今仍在日新月异的发展。

80年代,国外开始使用N -甲基二乙醇胺(MDEA )和一系列复合型脱硫剂,从而使脱硫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得到进一步完善。

目前,许多炼厂纷纷推出以节能,增效为主体的新型高效脱硫剂,使脱硫技术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1 湿法脱硫技术进展湿法脱硫处理量大,操作连续,投资和操作费用低,因此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脱硫来处理含H 2S 的气体,是最早出现的脱硫技术,目前仍有广泛应用。

一般采用溶剂进行物理或化学吸收,富硫溶液再经解吸放出H 2S ,使溶剂再生。

其中醇胺类液体脱硫剂是工业上应用最成功的方法。

目前大量使用的湿法脱硫剂有乙醇胺(MEA ),二乙醇胺(DEA ),二甘醇胺,二异丙醇胺(DIPA ),三乙醇胺,N -甲基二乙醇胺(M DEA )等。

1.1 MEAM EA 是较早开发出的脱硫剂,它使用广泛,络合反应能力强,易于解吸和再生。

因而一经发现就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乙醇胺脱去气体中的H 2S 、CO 2是同时进行的。

温度较低时,它吸收H 2S 、CO 2生成胺的硫化物和碳酸盐;当温度升高时,胺的硫化物和碳酸盐发生分解,逸出原来的H 2S 、CO 2,故乙醇胺可以重复使用。

脱芳烃溶剂油及其加氢生产技术的发展

脱芳烃溶剂油及其加氢生产技术的发展

将产品取 名为轻 质铝箔轧制油 、重 质
铝 箔轧 制油 、彩 色 油 墨 溶 剂 油 、工 业 白 油等 。国 内 常 见 的脱 芳 烃 溶 剂油 产 品 用途 主 要 有 :
整抽余油 、航空煤油 和直馏柴油 等。 根据原料 来源和产 品质量要 求不同 ,
可分 别选 择 低 压 加 氢 脱 芳 烃 技 术 、高
正 向低 芳 烃 、 硫 的 方 向发 展 。 此 , 低 因 脱 除 各 类 溶 剂 油 中 的芳 烃 已成 为 油 品
农药 、杀虫剂、橡胶 、化妆 品、香料 、 医药 、电子部件等溶剂油。溶剂油按 化学结构可分为链烷烃 、环烷烃和芳
香 烃 3种 。 实 际上 , 除乙 烷 、 甲苯 和
程 国 良
中 国石 化 集 团 洛 阳 石 油 化 工 工 程 公 司
溶剂油是 五大类石油产 品之一。
产 品味 道 大 、毒 性 强 、颜 色 深 ,远 不
而 且生 产过 程 无特殊 环保 要 求。 目 前 ,加 氢脱 芳烃 技术 已经 形成 系列 化 ,溶剂油 生产企业可 以根据原料的
油 占一 半。溶剂 油主要应用于涂 料 、 农药溶 剂 、化学 反应用溶剂及载 剂 、 粘合剂 、气 雾杀 虫剂 、金属加工润滑 剂、 服装干洗 油、 液体 电热杀虫剂 、 矿
物 萃 取 助 剂 、污 水 处 理 剂 、低 芳 香烃 印 刷 油 墨 、乳 化 液 载 剂 、可 发泡 聚 苯
气雾剂产 品生产以及精 密仪器清洗领 域 有着十 分广阔的前景。
抽提溶剂油 的己烷油。催化重整抽余 油 为催化重整生成油抽出芳烃后的生
成 油 。含 有 一定 量 的烯 烃 和 微 量 芳 烃 ( ) 于 这些 烯 烃 和芳 烃 会 导 致 溶 苯 。由

脱芳烃溶剂油d80 高温饱和蒸气压

脱芳烃溶剂油d80 高温饱和蒸气压

脱芳烃溶剂油d80 高温饱和蒸气压脱芳烃溶剂油D80是一种具有高温饱和蒸气压的油剂。

高温饱和蒸气压是指该溶剂在高温下能够蒸发成气体的压力。

脱芳烃溶剂油D80的高温饱和蒸气压是它所蒸发出的气体的压力。

脱芳烃溶剂油D80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它的高温饱和蒸气压的研究对于了解和控制它的挥发特性和风险很重要。

高温饱和蒸气压是一种描述液体在高温下蒸发成气体的特性的物理量。

溶剂的蒸气压受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而这种相互作用力又与分子的化学结构有关。

脱芳烃溶剂油D80是由苯和某些特定有机溶剂混合而成的,因此其高温饱和蒸气压与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化学结构有关。

高温饱和蒸气压的测定一般采用静态或动态法。

静态法是将液体溶剂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等待溶剂蒸发到平衡状态,然后测量容器内的压力,即可得到高温下的饱和蒸气压。

动态法则是将溶剂以恒定的流量蒸发,通过测量溶剂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等参数,进而计算出高温饱和蒸气压。

这些实验结果可以通过建立物质的蒸发规律和计算模型来进行分析和预测。

脱芳烃溶剂油D80的高温饱和蒸气压在不同温度下有所变化。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剂的高温饱和蒸气压也会增大。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强液体溶剂分子之间的热运动能力,使分子能够克服相互作用力离开液相进入气相。

因此,在高温环境下,脱芳烃溶剂油D80的高温饱和蒸气压会相应增加。

了解脱芳烃溶剂油D80的高温饱和蒸气压对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温饱和蒸气压的确定可以为生产装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指导,以避免溶剂泄漏和挥发造成的安全风险。

此外,高温饱和蒸气压的研究还能为溶剂回收和再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控制温度和压力来控制脱芳烃溶剂油D80的高温饱和蒸气压。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密闭或局部通风的方式,避免溶剂泄漏和挥发,从而确保生产场所的安全和环保。

脱芳烃溶剂油用处

脱芳烃溶剂油用处

脱芳烃溶剂油用处
脱芳烃溶剂油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去除或分离石油、煤矿和化工厂产生的芳烃污染物。

以下是脱芳烃溶剂油的一些常见用途:
1. 污染处理:脱芳烃溶剂油可以用于处理地下水和土壤中的芳烃类污染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萘等。

它能有效地溶解这些有机化合物,使其从土壤或水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的目的。

2. 石油提纯:脱芳烃溶剂油可用于石油提纯过程中的脱脂、脱硫和脱氮。

它可以选择性地溶解芳烃类物质,从而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提高石油的纯度和质量。

3. 化工生产:脱芳烃溶剂油在化工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各种溶解、提取和分离过程中。

例如,它可用于萃取和分离天然气中的烃类化合物,用于溶解和分离有机溶剂中的芳香物质,以及用于生产乙醇、酯类和醚类等有机化合物。

4. 涂料和油墨工业:脱芳烃溶剂油可以作为涂料和油墨的稀释剂和溶解剂。

它具有较低的挥发性和较低的毒性,可用于调整涂料和油墨的粘度、流动性和干燥速度,改善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总之,脱芳烃溶剂油在环境保护、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去除污染、提纯物质和改善产品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凝析油生产高附加值溶剂油工艺的模拟和评价

凝析油生产高附加值溶剂油工艺的模拟和评价

凝析油生产高附加值溶剂油工艺的模拟和评价摘要:在天然气加工工业中,油田含有较多的重质烃组分。

气体附在加压冷却装置上,分离出许多轻油,称为轻油。

另外,在原油稳定的整个过程中引起一些油分离,轻质油称为凝析油。

在天然气生产,加工或石化生产过程中回收和再利用轻油,进而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各项产品,是提高石化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

根据轻质芳烃的化学特性和当地市场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根据常压蒸馏技术方法来进行工艺分离的方案。

主要生产的产品包括调味料,6#溶剂油,硫化橡胶溶剂油,油漆溶剂油,燃料油等。

关键词:冷凝油生产、高附加值、溶剂油、工艺模拟引言溶剂油是石油产品的五种主要类型之一,与人们的饮食,服装,住宅和运输密切相关,应用领域也在扩大。

近年来,各种厂家已经开发了不同品牌的各种新产品。

这些新产品有更高的附加价值,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对于溶剂油制造商而言,扩大生产品种,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开发具有较低芳烃和硫含量的环保溶剂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凝结油的主要成分是C5~C13的碳氢化合物,相当于轻质原油。

密度低,油中的重碳氢化合物和非碳氢化合物的成分含量低,有挥发性高的优点,但其油通常含有硫化氢噻吩和硫醇等含硫杂质,需要综合利用后再脱硫。

一、溶剂油生产的解决思路目前,国产的有机溶剂油涂料产品种类少,质量低,技术含量低。

为了大大提高我国现有的单体溶剂石油产品生产工艺设备的社会经济效益,需要开发特殊的溶剂油和一部分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和硫含量低的单体碳氢化合物,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1.1生产工业聚合级和医药级高纯度己烷(1)工业聚合级正己烷。

No. 6溶剂油含有约25%〜30%的正己烷,可根据高精度分馏法和深烟道气脱硫及脱芳香化工艺生产。

在这一阶段,吉林化工有限公司已完成了1.8kt / a的聚合级正己烷的生产。

某石化公司也已建造完成了生产工业聚合级正乙烷的设备装置,其生产的产品中正己烷的含量为80%〜86%。

国内外脱硫技术的发展状况及需要研究的问题

国内外脱硫技术的发展状况及需要研究的问题

甲醇洗“、NHD”, 也是同时脱硫又脱碳的先进工 艺。 1 湿法脱硫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湿式氧化法脱硫
湿 式 氧 化 法 脱 硫 是 将 被 溶 液 吸 收 的 H2S, 在 液相中氧化成元素硫并分离出去的工艺。它具有 如下特点; 可将 H2S 直接转化为元素硫无二次污 染; 既可在常压下操作, 又可在加压下操作, 脱硫 剂可以再生循环使用, 运行成本低。目前国内外 湿法脱硫的方法主要有:
H2S, 从而大大降低了溶液再生能耗, 显示出明显 的竞争力。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 BASF 公司开发 出系列溶剂 aMDEA- 1 至 aMDEA- 6。这些溶剂通 过加入不同的活化剂和添加剂 ( 包括抗氧剂、缓 蚀 剂 等 ) 改 变 原 MDEA 性 能 。 aMDEA- 1、 aMDEA- 2 是 无 选 择 性 全 部 脱 除 CO2 和 H2S。 aMDEA- 3、aMDEA- 4 对 H2S 有选择性, 并能富集 贫 气 中 的 H2S, 以 满 足 克 劳 斯 装 置 的 要 求 。 aMDEA- 5、aMDEA- 6 对 H2S 和 有 机 硫 具 有 高 选 择性。
煤 气 、炼 厂 气 和 天 然 气 中 硫 化 物 和 氰 化 物 的 存在, 会造成设备和管道的腐蚀; 会引起化学反 应催化剂的中毒失活, 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收率 和质量。当其作为民用燃料时, 产生的排放废气 中的硫化物, 污染环境, 危害人的健康。因而无论 是用于工业合成气, 或是作燃料气, 都必须按不 同的要求, 采用适当的工艺方法, 将硫化物脱除 至要求的技术指标, 同时还可回收硫磺。
( 1) 蒽醌二磺酸钠法(ADA) 近年来, 这种方法的主要改进在脱硫气体的 预处理、硫回收、废液处理等方面。该法以钒作为 脱 硫 的 基 本 催 化 剂 , 并 用 蒽 醌 2.7- 二 磺 酸 钠 (ADA)作 为 还 原 态 钒 的 再 生 载 氧 体 , 用 碳 酸 盐 作 为吸收介质。目前这种方法, 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地方有: ①悬浮液的硫颗粒小, 回收困难, 易造成 过滤器堵塞; ②有副产物, 使化学药剂耗量大; ③ 脱有机硫和氰化氢的效率差; ④有害废液处理困 难, 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⑤有细菌积累; ⑥腐蚀较 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 主要改进有: 加入一种有机 氮化物以防止溶液中盐类的生成, 有的在溶液中 加入硫氰酸盐、羟酸( 通常是柠檬酸) 和芳香族磺 酸盐螯合剂, 以避免副产物盐类的生成, 抑制微 生物生长。有的在溶液中加入酒石酸钾钠, 阻止 钒酸盐的沉淀生成。也有的加了少量三氯化铁及 乙二胺四乙酸, 使螯合剂起稳定溶液的作用。这 种方法即所谓的改良 ADA 法。 ( 2) 栲胶法( TV 法) 栲胶法是我国特有的脱硫技术, 是目前国内 使用较多的脱硫方法之一。该法主要有碱性栲胶 脱 硫( 以 橡 椀 栲 胶 和 偏 钒 酸 钠 作 催 化 剂) 和 氨 法

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

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

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200802 化学工艺郑晓明 30号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随着柴油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喷技术的应用,加上柴油的体积发热值大、耐用、高效、维修少等优势,柴油已广泛用作车、船及内燃机设备的燃料。

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柴油总需求量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增产柴油。

我国对柴油需求增长的愿望也非常强烈。

近年来,国内市场对柴油的需求增长幅度都超过了汽油[1]。

但柴油中的硫在高温燃烧时生成硫的氧化物,不但腐蚀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而且是主要的汽车尾气污染物。

柴油中的硫含量直接影响到柴油车尾气中颗粒物的组成,这种颗粒物主要是碳、可溶性有机物和硫酸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因此降低柴油中的硫含量,生产清洁柴油,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柴油标准的要求,是柴油生产企业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有硫醇、硫化物、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其中噻吩占到柴油总硫的80%以上,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又占噻吩类的70%以上。

活性硫(硫兀素、硫化氢、硫醇、二硫化物和多硫化物也归于此)相对容易脱除,非活性硫(硫醚、噻吩、苯并噻吩)则较难脱除;其中柴油中的4,6-二烷基二苯并噻吩,脱硫非常困难[2]。

近几年,柴油脱硫技术取得了一些新成就,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综述了各种柴油脱硫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1 柴油脱硫原理要使柴油深度脱硫,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通过氧化将氧原子连到有机硫化物的硫原子上,增加其偶极矩,即增加硫化物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将溶解在极性溶剂中的砜与不溶的有机物分开;另一方面,破坏有机硫化物的环状结构,消除其空间位阻,提高有机硫化物本身的极性或以硫化氢的形式出现,然后再通过萃取、吸附等手段,将其从柴油中脱出。

2 柴油脱硫技术2.1 加氢脱硫(HDS)技术加氢处理技术是工业上可行且已得到广泛应用的脱硫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生产清洁柴油的重要手段。

2.1.1 KF-757和KF-848加氢脱硫催化剂荷兰Akzo Nobel公司和日本Ketjen公司利用STARS(Ⅱ类超活性反应中心)技术开发出两种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KF-757和KF-848,现已实现广泛应用。

C6溶剂油加氢脱硫脱芳工艺研究

C6溶剂油加氢脱硫脱芳工艺研究
只适合 芳 烃 质 量 分 数 低 的原 料 , 易 造 成 环 境 污 且 染| ;3 萃 取 精 馏 法 : 芳 效 果 较 差 , 且 溶 剂 昂 7 () 脱 并 贵 ;4 吸附法 : () 脱芳 效果 好 , 易造 成环 境污 染 。 但 针 对 当前 溶剂 油生 产与 开发 的现状 , 用新 型 、 利
c n iin :t m p r t r 2 ℃ ,s a ev l ct . _ ,p e s r . P n h o u er t fh d o e n n i 0 o dt s e e au e1 0 o p c eo iy 0 5 h 。 r s u e 0 6 M a a d t ev l m a i o y r g n a do s1 0,t e o h
品; 而抽 余 油 是 6 ~ 1 0 ℃馏 分 油 , 生 产 6 5 5 能 及 10 2 溶剂 油[ ] 。
高性 能催 化剂 , C 以 溶 剂 油 为原 料 进 行 加 氢 , 过 经 加 氢精 制 、 吸附脱 硫 、 氢 脱 芳 三段 工 艺 , 加 经过 进 一 步 分离 后 , 出其 中的微量 硫和芳 烃 化合 物 , 而满 脱 从 足新 的 C 溶剂油 标 准 , 产绿 色环保 型 C 溶 剂油 。 生
氢精 制后 吸 附 H S 。图 1为实 验工艺 流程 。
密度 ( 0 ℃) ( C I ) 2 / g・ I T
硼( ) g・g 硫 /( 一)
( 烃 ) 芳 ,
图 1实 验 工 艺 流 程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 验 方 法 .
1 4 2 HT 一 1 加 氢催 化剂 以氧 化铝 为 载体 , . . B H 镍 为 主要活 性组 分 , 泛应 用于 苯加氢 制环 己烷 、 广 润

溶剂油脱芳烃脱硫技术进展

溶剂油脱芳烃脱硫技术进展
茂名石油化工 公司发明的石油溶剂磺化. 氧化精制专利技 术,可使溶剂 油中的芳烃含量 降 ̄ U 2 0 0 . 1 0 0 0 微 克/ 克。磺化法 的致命缺点是酸渣难于有效 利用 , 处理困难 , 而且溶剂 油特别是高芳烃含量溶剂油损失较大 。 l 3萃取 精 馏 法
P d / A 1 2 0 3 ¥ 口 N i , A 1 O 摧 化剂进行对 比【 1 ] 。 结果表 明, 催化剂具有 良 好 的混合溶 剂 油催化加氢脱芳烃性能, 可作为溶剂油催化加氢脱芳烃催化剂, 性能优于 P d 催化剂 。 N i . Z n / A 1 2 0 催化剂具有与N i / A1 2 0 催化剂相同的催化加氢脱芳
科 学 研 究
科 学与财富
溶剂油脱 芳烃 脱硫技 术进 展
胡 翔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 工有限公司研 究院 江苏南京 2 1 0 0 4 8 ) 摘 要: 溶剂油 ( 即烃类溶剂) 是一类重要 的石油产 品 介绍 了溶剂 油脱芳烃 、 脱硫等精制技术 , 溶剂油脱芳烃技 术主要 有加氢 法、 吸附分离法 、 磺化法 和 萃取精馏法四种 。 溶剂油脱硫精制一股可用加氢精制和吸 附精制两种方法 , 这两种 方法均能将溶剂油 中的硫含量 降至0 . 5 微 克/ 克以下, 加氢脱硫法只适 用有充足氢源的场合, 而吸附法适用于各种场合 。 关键 词 : 溶剂油 脱芳烃 脱硫 技术
溶剂油 ( 即烃类溶剂) 是一类重要的石油产 品, 随着 我国国 民经济 的发 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一方面各种溶剂油产品的需求量将会有很大提 高 ,另一方面对 溶剂油 的质量尤其是某些影响环境和健康 的性质也提 出了 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 , 溶剂油的精制技 术有 了较大的发展。溶剂油 的精制 包括脱芳烃 、 脱硫和脱色三个过程 , 脱芳烃和脱硫是溶剂油精制 技术 的关键 和研究重点。 1 、 溶剂油脱芳烃技术

MTBE深度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MTBE深度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MTBE深度脱硫技术研究进展一、MTBE深度脱硫的定义MTBE深度脱硫是指在MTBE生产或使用过程中,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等方法,将其中的硫化物进行有效去除,从而达到净化空气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其主要目标是降低空气中硫化物的含量,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二、MTBE深度脱硫的技术原理1.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目前MTBE深度脱硫的主要手段之一。

该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将MTBE中的硫化物转化为易于分离和处理的化合物,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氧化法、还原法、络合法等。

2.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指利用物理过程对MTBE中的硫化物进行分离和去除。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冷凝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和介质等条件,使硫化物与MTBE分离,并最终实现脱硫的目的。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指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微生物、酶等)对MTBE中的硫化物进行分解和降解。

生物方法在MTBE深度脱硫中具有一定优势,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但需要考虑生物活性物质的生存和稳定性等因素。

三、MTBE深度脱硫的应用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MTBE深度脱硫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应用。

目前,该技术已在石油化工、化学工程、环保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成就。

1. 技术改进:近年来,随着对MTBE深度脱硫技术研究的深入,化学、物理、生物等各类方法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优化。

高效催化剂的研发和应用、新型吸附材料的开发和使用等,都极大地提高了MTBE深度脱硫的效率和稳定性。

2. 工程应用:MTBE深度脱硫技术的工程应用也逐渐扩大和深化。

一些石油化工企业、环保公司和科研机构积极探索MTBE深度脱硫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不断推动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

3. 环保标准: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对MTBE深度脱硫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政府相关部门逐步完善和严格执行环保法规,促使企业加大对MTBE深度脱硫技术的投入和应用。

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工业生产中对废气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二氧化硫(SO2)这种有害气体的排放。

在排放二氧化硫的工业企业中,如火力发电厂、炼油厂、钢铁厂等,必须使用先进的脱硫技术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本文将介绍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一、脱硫技术的分类目前常用的脱硫技术主要包括湿式脱硫技术、干式脱硫技术和生物脱硫技术。

湿式脱硫技术主要包括石膏法(FGD)和海水脱硫法(海膜法)。

石膏法是目前最常见的脱硫技术,它利用石膏和二氧化硫在氧化剂作用下生成硫酸钙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脱硫作用。

海水脱硫法则是利用海水中的钙离子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钙脱除SO2。

干式脱硫技术主要包括碱液喷淋法和床层反应法。

碱液喷淋法利用碱性液体喷洒到锅炉中的废气中,可中和气态SO2,同时,如果选择较好的喷淋剂,也可使其他氧化态氮化物、颗粒物或有机物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地去除。

床层反应法则是利用干燥的反应床材料吸收废气中的SO2。

生物脱硫技术是将硫氧化细菌通过悬浮液或固定化生物膜的方式加入到废气中形成的微生物膜中,使微生物膜代谢产生酸性物质,与被脱硫气体进行化学反应,以达到脱除废气中的SO2。

二、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在当前的研究中,湿式脱硫技术依然是最为常用的脱硫技术,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炼油、冶金等工业领域。

其中又以石膏法为主,石膏法技术在液-固(气)反应过程中能够反应生成大量的CaSO3和CaSO4,每年生产的石膏约300亿吨,而这些石膏也成为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方向,可以制成墙板、粘土板以及涂料等产品。

此外,在研究方面,生物脱硫技术逐渐得到了关注和实践。

生物脱硫技术适用于低浓度的气态 SO2 排放源。

在这种技术中,由产生硫氧化细菌的微生物组成的菌群可以通过“自净作用”的自我更新能力实现长期且稳定地脱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近年来,前景广阔的脱硫微生物学从研究领域转向实践领域,基于微生物的脱硫技术不仅脱硫效率高、投资少,并且还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逐渐得到研究人员和企业的高度关注。

无味溶剂油及其生产工艺技术

无味溶剂油及其生产工艺技术

无味溶剂油及其生产工艺技术摘要:特种煤油型无味溶剂油(简称无味煤油),具有高度的洁净度和优良的安定性,是精细化工用特种溶剂之一。

本文献综述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石油烃类溶剂油原料、产品及产品性质;重点阐述了无味溶剂油及其生产技术,包括新型正构烷烃类、异构烷烃类和环烷烃类溶剂油,特别是窄馏分、低含硫、低芳烃己烷、异己烷和庚烷油等,其生产技术包括脱硫脱臭技术、脱芳技术、脱色技术和窄馏分切割技术。

关键词:无色溶剂油直馏煤油加氢裂化加氢精制溶剂油是五大石油产品之一。

近年来,石油烃类溶剂油发展十分迅速,其产品品种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尤其是在食用油、印刷油墨、皮革、农药、杀虫剂、橡胶、化妆品、香料、化工聚合、医药以及在IC电子部件的清洗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溶剂油产品的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无味溶剂油因其芳烃和硫含量低、纯度高、附加值高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市场前景【3】。

一、国内外溶剂油生产现状1.1国内溶剂油生产概况国内仍以6号、120号和200号溶剂油为主流品种。

由于原料的来源不同,溶剂油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其中的硫含量和芳烃含量差别较大【4】。

我国生产石油烃类溶剂油的原料主要有三种:催化重整抽余油、油田稳定轻烃和直馏汽油。

生产溶剂油的原料不同。

其产品溶剂油的比例差别较大,由于抽余油是65~150℃馏分油,所以用抽余油只能生产6号及120号溶剂油;油田溶剂油因原料中丁烷、戊烷含量较多,所以产品丁烷、戊烷溶剂所占比例较大,其次是6号及120号溶剂油,而200号溶剂油所占比例较小;以直馏汽油为原料时,产品则以200号溶剂油为主。

生产溶剂油的原料不同,其产品溶剂油中的芳烃和硫含量差别较大,因抽余油原料经过了加氢精制处理,所以其6号及120号溶剂油产品的芳烃及硫含量均能达到国家标准;以油田稳定轻烃和直馏汽油为原料生产的6号、l20号、200号溶剂油的硫含量和芳烃含量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需进行脱硫、脱芳烃精制才能得到合格产品。

溶剂油研究与生产现状

溶剂油研究与生产现状
只适用有充足氢源的场合,而吸附法可适用于各种场合。
. 、结束诱
目前国内溶剂油市场中,以重雄抽余油生产的溶剂油产品质量较好, 以油田稳定轻烃和直馏汽油生产的溶剂油由于芳烃含量较高,需经脱芳烃
精制后方能得到合格产品. 且我国的溶剂油产品仍以 6号、12 号、20 号溶 0 0 剂油为主导,产品种类少,还远远不能满足各领域对石油烃类溶剂油的需 求,应尽快开发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特种溶剂油. 尽快开发溶剂油精制新 技术,特别是吸附法溶剂油脱芳烃、脱硫技术,为不具备加氢条件的中小 企业提供经济可行的技术。
为进 口。
石油学院开发的脱芳烃技术,可使号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降到50 “ g 0 9/ ’ 他们为江汉油田开发的以生产溶剂油为目 的的直馏汽油加氢技术,可使直 馏汽油中的苯含量降到ZO p g/ 9,甲苯含量降到50 协 9以下. 加氢法难 0 0 9/ 以使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特别是重芳烃降到十万分之几以下,并只适用于 有充足氢源的场合。 2. 磺化法.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发明的石油溶剂磺化氧化精制专利技 术, 可使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降到20 ~ 1 00 “ 0 0 以9。磺化法的致命缺点是 酸渣难于有效利用,不但酸渣处理困难,而且溶剂油特别是高芳烃含量溶 剂油损失太大。 3. 萃取精馏法。萃取精馏法目前只限于6号溶剂油脱芳烃。此法是以 加 甲基毗咯烷酮为萃取剂,通过萃取精馏的方法来脱除6号溶剂油中的苯, 可使其苯含量降到0. 既~ 0. 溅。由于该过程和6号溶剂油生产过程属于同一 梢馏分离过程,便于操作和装置布局。 ” 4. 吸附法。吸附分离法是用极性吸附剂分离芳烃和烷烃的方法。石 油大学 ( 华东) 开发的6号、12 号溶剂油13 分子筛吸附脱芳烃技术可使 0 x 6号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降到lo p g/ 9以下; 12 号溶剂油的芳烃含量降到 o 0 500 协 9以下9/ ( 二) 溶剂油脱硫技术 溶剂油脱硫精制一般可用加氢精制和吸附精制两种方法. 根据文献报 道,这两种方法均能将溶剂油中的硫含量降至0. s p g/ 9以下. 加氢脱硫法

MTBE深度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MTBE深度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MTBE 深度脱硫技术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2-15T04:13:48.381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9期作者:柴进玉[导读] 甲基叔丁基醚(MTBE)是中国汽油中重要的化学原料和重要的调和组分。

吉化集团吉林市锦江油化厂吉林省吉林市132022摘要:MTBE(甲基叔丁基醚)是高辛烷值清洁汽油的重要混合组分。

它具有可与任何比例的汽油混溶的特性。

它可以有效提高汽油产品中的氧气含量,减少汽油燃烧过程中有害气体的产生。

随着我国对汽油中硫含量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提高 MTBE 的脱硫处理效果达到 10.0μg/ g 或更低的标准已成为现代相关化工企业迫切关注的技术问题和迫切需要的技术。

本文从 MTBE 中的硫成分来源入手,就深层封堵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一些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MTBE;甲基叔丁基醚;深度脱硫;技术研究进展引言甲基叔丁基醚(MTBE)是中国汽油中重要的化学原料和重要的调和组分。

作为具有高辛烷值的清洁汽油的混合组分,MTBE 可以与汽油以任何比例溶解而不分层。

它具有良好的混合效果,可以增加汽油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清洁燃烧并减少汽车的有害排放。

近年来,中国对汽油中硫含量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

其中,《国家五号汽油标准》明确要求,现阶段所有车用汽油的硫含量必须低于10.0μg/ g 的标准要求。

MTBE 作为高辛烷烃汽油产品的重要掺和组分,其本身的硫含量标准直接影响汽油产品的硫含量,因此如何优化 MTBE 脱硫处理效果已成为现代工业企业关注的焦点。

1MTBE 开发和生产过程1.1MTBE 的开发MTBE 无色透明,有独特的醚味和低沸点。

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最佳组分。

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开始生产 MTBE。

随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和汽车销量的不断增加,对车用汽油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高辛烷值的甲基叔丁基醚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增长。

1.2MTBE 的生产过程目前,从原料和催化剂的选择来看,工业甲基叔丁基醚最成熟的生产工艺是异丁烯与甲醇反应。

加氢生产低芳溶剂油技术

加氢生产低芳溶剂油技术
据见表 3 。
表 1 原 料性 质
性 质 直馏煤油
14 萃取精馏 法 .
目前 , 萃取精馏法仅限于 6溶剂油脱芳烃。此 法是以 N一甲基吡咯烷酮为萃取剂 , 通过萃取精馏 的方 法来脱 除 6 溶剂 油 中 的苯 , 町使 其苯 含 量降 到
加氢法
特种溶剂油广泛应用在纺织印染、 植物油萃取、 油漆、 化妆、 铝箔轧制 、 印刷 、 农药等行业。低档溶剂 油由于含有较多的硫 、 氮和芳烃等杂质 , 在使用中会 产生刺激性气味, 并对人体造成危害。深度脱除这
些 杂质 是解 决 问题 的关 键 。随着社 会环保 意识 的增 强、 环保 法规 的完 善 , 剂 油 生产 正 在 逐 步朝 低硫 、 溶
维普资讯

技术进展 ・
PETR0LEUM & PETROCHEMI CAL T0DAY
当 代 石 油石 化
V0 . 5 No 1 11 .2
De . 2 ∞ e O
加 氢 生产低芳 溶剂 油技 术
全 辉 姚春 雷 刘 平
( 中国石油 化工股 份有 限公 司抚顺石 油化工 研究 院 , 宁抚顺 130 ) 辽 10 1
比较严 格 的高档 溶 剂油 产 品 , 部分 需 要 进 口。开 大
发、 生产环保型高附加值低芳烃溶剂油对我 国国民
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
1 溶 剂油生产 技术
p m以下, p 所用吸附剂的平衡芳烃吸附量高达 2%。 5
1 3 磺 化法 .
目前 , 国内绝大多数是采用精馏加常规精制方 法生产 普通溶 剂 油 。精 制 的 目的在 于 改 善颜 色 、 提 高安定性 、 减少腐蚀性物质和降低毒性。通常, 采用 的精制方法有碱洗 、 白土精制 、 加氢精制、 分子筛精 制 等 。生 产 的溶 剂 油 产 品硫 、 含 量 相 对 较 高 , 氮 芳

石脑油脱芳技术研究进展

石脑油脱芳技术研究进展

第41卷第5期2013年3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1No.5March.2013石脑油脱芳技术研究进展肖坤良,唐晓东,李晶晶,温晓红,谯勤(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摘要:对近年来国内外芳烃分离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芳烃分离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发展现状,探讨了吸附分离、加氢精制和芳烃抽提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鉴于目前工业上脱芳工艺的不足,介绍了作者开发的一种新型芳烃抽提溶剂,具有操作条件温和、脱芳效果好和原料适用范围宽等优点,采用N 2气提回收芳烃,节能效果明显。

芳烃分离组合工艺因其原料适应性强和操作灵活,成为芳烃分离领域的一项潜在技术。

关键词:石脑油;脱芳;吸附;加氢;芳烃抽提;组合工艺中图分类号:TE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3)05-0055-03作者简介:肖坤良(1987-),女,西南石油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石油与天然气加工。

Research Advances in Aromatics Removal Technology of NaphthaXIAO Kun -liang ,TANG Xiao -dong ,LI Jing -jing ,WEN Xiao -hong ,QIAO Qin(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500,China )Abstract :Research advances in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of aromatics were reviewed.The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aromatics removal technologies were analyzed ,such as adsorption ,hydrogenation ,extraction and complexation extraction.Future research focu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each aromatics -separation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Considering the disadvantage of existing industrial aromatics -separation processes ,a new complex solvent used for aromatics extraction was introduced.The complex solvent had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wild operating condition ,high efficiency for removing aromatics ,and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for ing nitrogen as stripping gas in process of aro-matics recovery can save energy bination process would be a potential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aromatics separation ,for its good adaptation to feedstock and operational flexibility.Key words :naphtha ;aromatics removal ;adsorption ;hydrogenation ;aromatics extraction ;combined process石脑油是生产溶剂油、裂解乙烯、重整芳烃的主要原料,目前约有90%的芳烃和10% 30%的车用汽油来自石脑油的催化重整、54%的乙烯来自石脑油的裂解[1-2]。

源于稳定轻烃的6#抽提溶剂油脱芳烃系统的设计

源于稳定轻烃的6#抽提溶剂油脱芳烃系统的设计

源于稳定轻烃的6#抽提溶剂油脱芳烃系统的设计
刘成军;何永明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年(卷),期】1999(028)002
【摘要】结合某工程实例,运用ASPENPLUS流程模拟系统,对6#抽提溶剂油脱芳烃系统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采用以NMP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法,在剂油比为0.5-1.0时,可将原料中的芳烃脱至0.50%以下,其质量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要求。

【总页数】3页(P86-88)
【作者】刘成军;何永明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6.5
【相关文献】
1.大豆抽提溶剂油吸附脱芳烃动力学 [J], 吴艳波;张文英;高玉青
2.大豆抽提溶剂油吸附脱芳烃热力学 [J], 吴艳波;高玉青;张文英
3.大豆抽提溶剂油吸附脱芳烃等温方程式 [J], 吴艳波;高玉青;李禄
4.高芳烃含量6^#抽提溶剂油催化加氢脱芳烃 [J], 王光维;李凤荣;唐继信;孙学文;张红梅
5.6~#抽提溶剂油催化加氢脱芳烃研究 [J], 王光维;翁汉波;李凤荣;王淑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剂油脱芳烃脱硫技术进展作者:胡翔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03期摘要:溶剂油(即烃类溶剂)是一类重要的石油产品。

介绍了溶剂油脱芳烃、脱硫等精制技术,溶剂油脱芳烃技术主要有加氢法、吸附分离法、磺化法和萃取精馏法四种。

溶剂油脱硫精制一般可用加氢精制和吸附精制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均能将溶剂油中的硫含量降至0.5微克/克以下,加氢脱硫法只适用有充足氢源的场合,而吸附法适用于各种场合。

关键词:溶剂油脱芳烃脱硫技术溶剂油(即烃类溶剂)是一类重要的石油产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各种溶剂油产品的需求量将会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对溶剂油的质量尤其是某些影响环境和健康的性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溶剂油的精制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溶剂油的精制包括脱芳烃、脱硫和脱色三个过程,脱芳烃和脱硫是溶剂油精制技术的关键和研究重点。

1、溶剂油脱芳烃技术溶剂油脱芳烃技术主要有加氢法、吸附分离法、磺化法和萃取精馏法四种。

1.1 加氢法溶剂油加氢脱芳烃技术以其脱芳烃效果好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以催化重整抽余油为原料生产溶剂油,因氢源方便,多采用加氢法精制。

一些有氢源的炼油厂以直馏汽油为原料,采用加氢法精制生产溶剂油。

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芳烃加氢催化剂主要是以第Ⅷ族金属Pd、Pt和Ni为活性组分,金属Pt活性最大,Ni次之,Pd较小。

有研究者采用10ml加氢固定床微反-色谱联合装置,对江汉油田馏程(45-173)℃、苯含量4.21%、甲苯含量1.30%和二甲苯含量0.90%的直馏混合溶剂油在反应温度120-180℃、反应压力0.5-2.0MPa、H2纯度>99%、氢油体积比60-90和空速1.0-3.0h-1的操作条件下,考察了自制Ni-Zn/A12O3催化剂对直馏混合溶剂油脱芳烃的效果,并与Pd/A12O3和Ni/A12O3催化剂进行对比[1]。

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混合溶剂油催化加氢脱芳烃性能,可作为溶剂油催化加氢脱芳烃催化剂,性能优于Pd催化剂。

Ni-Zn/A12O3催化剂具有与Ni/A12O3 催化剂相同的催化加氢脱芳烃效果,且Zn的存在使Ni-Zn/A12O3催化剂具有抵御Ni因原料中的S而中毒的作用,但适合在较低空速下操作。

由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工程研究院开发的加氢法生产低芳烃溶剂油工艺技术,具有原料油馏程范围较宽和芳烃质量分数较高(20%左右)等特点,以(130-300)℃馏分油为原料,采用该加氢技术和以A12O3为载体、W-Ni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在适宜的反应温度和空速下,采用不同等级的氢分压可制取芳烃质量分数小于1.0%、0.30%或0.02%,硫、氮质量分数均小于1 微克/克,无色透明和环保型的高级溶剂油,这种低芳烃含量的高级溶剂油可作为精细化工和金属加工等领域的优质溶剂。

镇海炼化公司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非贵金属RSS-1A催化剂,将溴价(Br2:抽余油)=0.165的连续重整抽余油加氢精制为溴价小于3×10-3的溶剂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加氢温度240℃,高压分离器压力1.5MPa,空速(3~4)h-1。

工业标定结果表明,降低原料油干点和操作空速对降低溶剂油产品中烯烃含量有利[2]。

还有在低压条件下进行了芳烃抽余油加氢脱不饱和烃制优质溶剂油的试验。

改性催化剂Pt/A12O3在反应中表现出了优良的低压加氢反应活性和反应稳定性。

在温度(160~20)℃、压力(0.05~0.25)MPa、空速(1.5~3.5)h-1 和氢油体积比200~300 等条件下的试验表明,空速对加氢反应的影响较大,宜取3.0h-1左右,加氢处理后,芳烃抽余油中的烯烃转化率和芳烃转化率分别可达90%和95%以上,经简单蒸馏切割后,分别得到优质的6#溶剂油和120#溶剂油。

大庆石油学院开发的脱芳烃技术可使6#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降到500微克/克,为江汉油田开发的以生产溶剂油为目的的直馏汽油加氢技术可使直馏汽油中的苯含量降到200微克/克,甲苯含量降到500微克/克以下。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制了一种以Pt为主活性组分的负载型芳烃抽余油加氢精制催化剂。

与传统的Ni-Mo-Al型催化剂相比,使用温度低(l60~185℃0),空速高(4~6h-1),寿命长。

该催化剂活性很高,在温度185℃、压力1.2MPa和空速5.5h-1条件下,抽余油加氢生成油溴价为0.01gBr·(100g油)-1,且稳定性好,在空速高达130h-1条件下连续运转31天,催化剂活性未见下降[3]。

与一般重整催化剂不同,该催化剂抗水和抗硫能力均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抽余油加氢催化剂,已成功应用于工业装置。

加氢法难以使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特别是重芳烃降到十万分之几以下,只适用于有充足氢源的场合。

1.2 磺化法溶剂油主要由饱和烃和芳香烃组成,其中的芳烃可与硫酸、发烟硫酸和三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含叔碳原子的异构烷烃和环烷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生成磺酸。

低沸点磺酸溶于酸相,不溶于油相;高沸磺酸可因芳烃结构的不同在油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溶剂油中的芳烃与磺化剂反应生成低沸点磺酸,分离酸相与油相把磺酸切除,从而达到脱芳的目的。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控制在30-50℃[4]。

反应后溶剂中由于溶有少量的SO3而呈酸性,需用碱中和,然后水洗至中性。

另有研究组考察了溶剂油磺化过程中芳烃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溶剂油中的芳烃在(30~50)℃时与磺化剂反应,并随磺化剂加人量的增加,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逐渐降低,当SO3加人量达到14.6%时,脱芳烃率为98.4%。

不但脱除了其中的芳烃,而且通过磺化反应还可以脱除溶剂油中的异味。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发明的石油溶剂磺化-氧化精制专利技术,可使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降到200-1000微克/克。

磺化法的致命缺点是酸渣难于有效利用,处理困难,而且溶剂油特别是高芳烃含量溶剂油损失较大。

1.3 萃取精馏法目前有研究者运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系统,对6#抽提溶剂油脱芳烃系统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采用以NMP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法,在剂油体积比为0.5-1.0 时,可将原料中的芳烃脱至0.50%以下,其质量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要求。

萃取精馏法目前只限于6#溶剂油脱芳烃。

1.4 吸附法吸附分离法是用极性吸附剂分离芳烃和烷烃,所用吸附剂有硅胶、沸石和氧化铝等。

巴西石油公司开发的烃吸附脱芳烃专利技术以沸石为吸附剂,采用多级固定吸附床串联变温吸附工艺,可将馏程为40~130℃和芳烃含量0.1%~15%的烃类经吸附分离后,芳烃含量降到100微克/克以下,该技术所用吸附剂的平衡芳烃吸附量高达25%。

有人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13X型分子筛为吸附剂、溶剂油装置副产C5馏分为脱附剂,脱附产物通过精馏回收C5馏分并循环使用的溶剂油吸附脱芳烃精制技术[5]。

利用此技术可使6#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降到100微克/克以下;120#溶剂油的芳烃含量降到500微克/克以下。

用线性平衡体系的透过曲线模型对试验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并由此计算出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吸附动态参数,研究了温度和空速等工艺条件对吸附和脱附效果的影响,分子筛多次再生后的吸附性能仍处于较高的稳定值,并获得了装置放大所必需的吸附动态参数。

但该方法未能解决馏程为120~140℃馏分油和140~200℃的200#溶剂油的脱芳烃问题。

2、溶剂油脱硫技术溶剂油脱硫精制一般可用加氢精制和吸附精制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均能将溶剂油中的硫含量降至0.5微克/克以下。

加氢脱硫法只适用有充足氢源的场合,而吸附法适用于各种场合。

由南化集团研究院开发的脱除溶剂油中芳烃等杂质的精制工艺可以根据产品质量及规格要求选择不同的工艺流程组合,采用钴铂催化剂及镍铝催化剂,在(120-280)℃和(0.2-0.3)MPa(表压)下进行加氢精制,一次性脱除溶剂油中的芳烃、不饱和烃、有机硫、氯和氮等杂质,再经过连续精馏切割工序,生产出符合卫生标准的各种标号的高级溶剂油[6]。

产品中芳烃含量≤l×10-6,每100 克样品油含烯烃≤lmg,总硫含量≤l×10-6,总氯含量≤l×10-6。

3、结语加氢法难以使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特别是重芳烃降到十万分之几以下,只适用于有充足氢源的场合。

磺化法的致命缺点是酸渣难于有效利用,处理困难,而且溶剂油特别是高芳烃含量溶剂油损失较大。

萃取精馏法目前只限于6#溶剂油脱芳烃。

吸附分离法未能解决馏程为120~140℃馏分油和140~200℃的200#溶剂油的脱芳烃问题。

加氢脱硫法只适用有充足氢源的场合,而吸附法适用于各种场合。

参考文献[1]陈国强,产圣.加氢脱芳精制溶剂油的研究[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09,6:44-47.[2]孙殿成,张庆宇,左铁.溶剂油深度脱硫脱芳烃及其工业应用[J].工业催化,2007,15(7)21-23.[3]何胜,罗文国,张庆应.两段中压加氢工艺生产特种溶剂油[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36(3):15-19.[4]刘美汐,关越,赵德智.C6溶剂油加氢脱硫脱芳工艺研究[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1,31(4): 14-17.[5]崔晓静,毛继平,陈萍等.分子筛负载金属催化剂液相加氢脱芳烃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6,22(B10):231-234.[6]刘自力,贾太轩,陈胜洲.Ni-MoS2复合材料用于抽余油催化加氢[J].石油化工,2008,37(12):1260-12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