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均匀设计
1,3列பைடு நூலகம்
试验点划分越细,均匀性越好
1,4列
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
均匀设计表适用于因素水平数较多的试验,但在具体的试 验中,往往很难保证不同因素的水平数相等,这样直接利 用等水平的均匀表来安排试验就有一定的困难。下面采用 拟水平法将等水平均匀表转化成混合水平均匀表。
采用拟水平法将等水平均匀表转化成混合水平均匀表
例: A,B,C三因素;A,B:3水平;C:2水平
均匀设计:可将U6*(64)改造成U6(32×21)
根据使用表,将A和B放在前两列,C放在第三列 ,并将前两列的水平进行合并:{1,2}→1, {3 ,4}→2, {5,6}→3。同时,将第三列的水平合 并为二水平:{1,2,3}→1,{4,5,6}→2,于 是就得到了下面的设计表。这是一个混合水平的 设计表 。
均匀设计
内容
均匀设计的定义及特点 等水平均匀设计表 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 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的对比
均匀设计 :
一种试验设计方法,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 散布的试验设计方法。 它可以用较少的试验次数,安排多因素、多水平的析 因试验,是在均匀性的度量下最好的析因试验。 通过均匀表来安排试验 应用:试验因素变化范围较大,需要取较多水平时
均匀设计的基本步骤
1、明确试验目的,确定实验指标。 2、选因素。 3、确定因素的水平。 4、选择均匀设计表。 5、进行表头设计。 6、明确试验方案,进行试验。 7、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的对比:
正交设计具有正交性。既可以估计出主效应,也
可估计出交互效应。均匀设计不可能估计出主效应和 交互效应,但是可以估计出回归模型中因素的主效应 和交互效应。 正交设计用于水平数不高的试验,因为它的试验数至 为水平数的平方。均匀设计的试验次数随水平数增加 连续增加。 正交设计的数据分析较简单,均匀设计的数据分析复 杂。
6均匀设计
yˆ 0.2142 0.0792x3
这个结果与人们的经验不符。
2019/10/26
25
然后,我们尝试用二次回归模型来匹配这些数据:
y 0 1x1 2 x2 3x3 11x12 22 x22 33x32 12 x1x2 13x1x3 23x2 x3
3.均匀设计表任两列组成的试验方案一般并 不等价。
2019/10/26
16
6.2.3 使用均匀设计表
1.刻划均匀度用偏差D,越小,均匀度越好。 偏差D可对任一均匀设计表 U n或 中U任n* 意二列、任意三列、 …进行计算,从中选出使D达到最小的列作为使用列,从 而形成使用表。
如下表就是均匀设计表 U7的(76使) 用表,s表示因子数。
6
5
4
3
2
11 2 3 4 5 6
6.2.1
2019/10/26
均匀设计表任两列组成的试验方案一般不等价
15
均匀设计有其独特的布(试验)点方式:
1.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做且仅做一次试验。
2.任两个因素的试验点点在平面的格子点上, 每行每列有且仅有一个试验点。
此二性质反映了均匀设计试验安排的“均衡”, 即对各因素,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一视同仁。
2019/10/26
20
2.利用均匀设计表来安排试验的步骤:
(1)根据试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因素和相应的水平。 (2)选择适合该试验的均匀设计表,然后根据该表
的使用表从中选出列号,将因素分别安排到这些列 号上,并将这些因素的水平按所在列的指示分别对 号,试验就安排好了。
详见下例:
第七章 均匀设计.
(2)1
(4)2
3
(3)2
(6)3
4
(4)2
(1)1
5
(5)3
(3)2
6
(6)3
(5)3
(3)1 (6)2 (2)1 (5)2 (1)1 (4)2
• 例2 要安排一个2因素(A、B)5水平和1
因素(C)2水平的试验。
• 可用正交表(试验次数很多)
• 可用U*10(1010)来安排 • (见附件表10-14 、表10-15、表10-16)
• (一般书籍中只列出试验次数为奇数 的均匀设计表)
• 例如:表1、2、6、7、9、11
• ②使用表:每张均匀设计表都附有一 张相应的使用表(试验次数为奇、偶 数的使用表相同)。
• 如表3、8、10、12
(二)混合水平的均匀设计表(拟水平法) • 例1,有2个因素A和B为3水平,1个因素C
为2水平。分别记它们的水平为 A1,A2,A3,B1,B2,B3,C1,C2 。
表17 拟水平设计U10(52×21)
列号
试验号
1
2
5
A
B
C
1
(1)1
(2)1
(5)1
2
(2)1
(4)2
(10)2
3
(3)2
(6)3
(4)1
4
(4)2
(8)4
(9)2
5
(5)3
(10)5
(3)1
6
(6)3
(1)1
(8)2
7
(7)4
(3)2
(2)1
8
(8)4
(5)3
(7)2
9
(9)5
(7)4
(1)1
均匀设计法
第六章 均匀设计法
▪例如用U11(1110)的1,7 和1,2列分别画图,得到下面的图 (a)和图 (b)。我们看到,(a)的点散布比较均匀,而(b)的点散 布并不均匀。均匀设计表的这一性质和正交表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每个均匀设计表必须有一个附加的使用表。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第六章 均匀设计法
▪1978年,七机部由于导弹设计的要求,提出了一个 五因素的试验,希望每个因素的水平数要多于10, 而试验总数又不超过50,显然优选法和正交设计都 不能用,方开泰与王元经过几个月的共同研究,提 出了一个新的试验设计,即所谓“均匀设计”,将 这一方法用于导弹设计,取得了成效。
▪均匀设计法与正交设计法的不同:
两种设计的均匀性比较
很难找到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具有相同的试验数和相同的水平数。我们从 如下三个角度来比较:
v 1.试验数相同时的偏差的比较
v 当因素s=2时,若用L8(27)安排试验,其偏差为0.4375;
若用均匀设计表
U
* 8
(88
)
,则偏差最好时要达0.1445。
显然试验数相同时均匀设计的均匀性要好得多。值得
U6(64)的使用表
s列
号
213
312 3
412 3 4
偏差值越小,表示均匀度越好
D
0.1875 0.2656 0.2990
第六章 均匀设计法
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的比较
将目前最常用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作一下比较,讨论两种试验设计方法的特 点。
➢1.试验次数的比较 ➢正交设计用于水平数不高的试验,因为它的试验数至少为 水平数的平方。例如一项试验,有五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1 水平,若用正交设计,至少需要做961次试验,而用均匀设 计只需31次,所以均匀设计适合于多因素多水平试验。
[物理]第七章 均匀设计
为点集{ x1 , x2 ,, xn }在[0,1]m中的偏差(D),或星偏差。
2018/11/28 11
偏差(D)的缺点 用(星)偏差来度量均匀性的缺点之一是不够灵敏, 有时明显不同的两个均匀设计会出现相同的偏差; 缺点之二是与原点有关,所有矩形都从原点开始。 为了克服上述偏差的缺点,人们有研究出很多其它的 偏差度量方法。 其它的偏差 CD2——中心化L2偏差 WD2——可卷的L2偏差 MD2——修正的L2偏差 SD2——对称化L2偏差 其中,用的最多的是CD2偏差和WD2偏差。后来方开泰 教授新研制的均匀设计表大都基于最小的CD2偏差。
1
1
2018/11/28
8
§7.2 均匀设计的使用表
7.2.1 均匀设计表的使用
在用均匀设计表安排试验时,因为任意两列的均匀性是不 同的,用哪些列是有讲究的。
* 譬如用 U 6 (66 ) 安排两个因子时,用1,3列与用1,6列的均匀 性是不同的,试验点在平面上的分布见图7.2.1。前者分布比 较均匀。
2018/11/28 12
7.2.3 使用均匀设计表
* 偏差D可对任一均匀设计表 U n 或 U n 中任意二列、任 意三列、…进行计算,从中选出使D达到最小的列作为使 用列,从而形成使用表。
如下表就是 U 7 (76 ) 的使用表,s表示因子数。 均匀设计表 U 7 (76 ) 的使用表
若从中选出5列使用,就会使偏差D过大,故建议不使 用,把使用表中不出现的列剔去,并重新编号,可以得到 U 7 (7 4 ) 及其使用表。
对于n为合数的表,一般列数较少,不太适用。 譬如n=6时,由于n=2×3,经计算 6 1 2 1 3 2 ,所 以列数只有2列。 因为均匀设计表U7(76)最后一行全是“7”组成的,故划 去这一行,相当于减少一个水平。所以建议用U7(76)划去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方开泰.
目录序言 (2)前言 (4)第一章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 (5)1.1试验设计 (5)1.2试验的因素和水平 (7)1.3因素的主效应和因素间的交互效应 (10)1.4全面试验和多次单因素试验 (15)1.5正交试验法(正交设计) (18)1.6均匀设计 (21)1.7均匀设计表的使用 (25)第二章回归分析简介及其在均匀设计中的应用 (28)2.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8)2.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3)2.3二次型回归模型与变量筛选 (36)2.4应用实例 (38)2.5寻求最优工艺条件 (40)第三章均匀设计表的构造和运用 (43)3.1 均匀设计表的构造 (43)3.2 均匀性准则和使用表的产生 (46)3.4 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的比较 (54)第四章配方均匀设计 (59)4.1 配方试验设计 (59)4.2 配方均匀设计 (61)4.3 有约束的配方均匀设计 (64)4.4 均匀设计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67)序言在科学实验与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做实验。
如何安排实验,使实验次数尽量少,而又能达到好的试验效果呢?这是经常会碰到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有一门专门的学问,叫做“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得好,会事半功倍,反之就会事倍功半了。
60年代,华罗庚教授在我国倡导与普及的“优选法”,即国外的斐波那契方法,与我国的数理统计学者在工业部门中普及的“正交设计”法都是试验设计方法。
这些方法经普及后,已为广大技术人员与科学工作者掌握,取得一系列成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工作的深入发展,上述两种方法就显得不够了。
“优选法”是单变量的最优调试法,即假定我们处理的实际问题中只有一个因素起作用,这种情况几乎是没有的。
所以在使用时,只能抓“主要矛盾”,即突出一个因素,而将其他因素固定,这样来安排实验。
因此“优选法”还不是一个很精确的近似方法。
“正交设计”的基础是拉丁方理论与群论,可以用来安排多因素的试验,而且试验次数对各因素的各水平的所有组合数来说是大大地减少了,但对于某些工业试验与昂贵的科学实验来说,试验仍嫌太多,而无法安排。
均匀设计讲稿
均匀设计均匀设计是将数论和多元统计结合的一种安排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设计,这种设计是利用均匀设计表安排试验可减少试验次数,而让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分散、具有更好的代表性。
一、特点常用的正交设计具有“均匀分散、整齐可比”的特点。
均匀分散性使试验点均衡地分布在试验范围内,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即使在正交表各列都排满的情况下,也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整齐可比性使试验结果的分析十分方便,易于估计各因素的效应和部分交互作用,从而掌握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大小和变化规律。
然而,正交试验为了达到“整齐可比”,试验次数往往比较多,例如一个9水平试验,正交试验至少要92次,试验次数这么多,一般是很难实现的。
若不考虑“整齐可比”,让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充分地均匀分散,具有更好的代表性,这种从均匀性出发的试验设计称为均匀内设计。
它有以下优点:(1)试验次数少。
均匀设计让试验点在其试验范围内尽可能地“均匀分散”,试验次数降为与水平数相等。
(2)因素的水平数可多设。
(3)均匀设计试验分析求得回归方程,便于分析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定量地预知优化条件及优化结果的区间估计。
二、应用范围凡多因素,水平数≧5,特别是水平需从量变关系进行考察分析的试验设计,都可采用均匀设计,由于每个因素的每一个水平只做一次试验,故要求被试因素与非处理因素均易于严格控制,试验条件不宜严格控制或考察因素不宜数量化的不宜用均匀设计。
病人个体差异较大,治疗过程中非处理因素的干扰也较难控制,所以,均匀设计不宜应用于临床疗效研究。
大动物个体差异较大,也不宜用均匀设计进行试验。
而小动物遗传特性及个体条件易做到高度可比性,故以小动物进行多因素多水平试验可用均匀设计。
三、均匀设计表及其使用表1 均匀设计表均匀设计表简称U表,它是按“均匀分散”的特性构造的表格,水平数相同的均匀设计表记为Un(n m),其中U是均匀设计表的代写符号;n是因素水平数,也表示行数,也就是试验次数;m为均匀表的列数,表示最多可安排的因素数。
均匀设计-均匀设计.ppt
3.3.3.2 非线性回归模型(续1)
法、后退法、逐步回归法或最优子集法等进行变量的 筛选。其回归系数求解可经过方程项的转换按多元线 性回归的方法完成。 (2) 多项式回归模型
一般地,包含多变量的任意多项式可表述为:
可通过类似x1=Z1,x2=Z2,x3=Z12,x4=Z1Z2,x5=z22 的变换, 将其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项式回归在回归分析中 占特殊地位,因为任何函数至少在一
S
列号
D
2 15
0.1632
3 145
0.2649
4 1345
0.3528
5 12345
0.4286
6 1 2 3 4 5 6 0.4942
说明:设计表中的列代表的是各因素的水平, 但具体代表的是哪个因素的水平,需按使用 表确定,使用表s一栏的数字是试验的因素数, 它后面的数字指定了各种因素数进行试验时 该如何选择设计表的列;使用表中D栏代表 不同因素数选择设计表的不同列时均匀设计 的偏差,偏差越小,均匀性越好,试验成功 的几率和结果的可靠性越大。
(4) 用分次试验的指标值和取得该指标值的各因 素水平值建立试验指标—各因素水平关系的回归 模型(这也是均匀设计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5) 成功地建立了回归模型后在各试验因素的试 验范围内寻找最佳的各因素水平组合并进行该组 合的验证试验(也可和步骤6一起进行);
(6) 验证试验成功则进一步缩小水平划分更为细致的新的一 轮的试验,进一步寻找最优试验条件组合。一般 情况下,此次最优条件即为整个试验的最优条件, 试验结束。
3 均匀设计的应用方法
试验设计的共性问题 均匀设计的应用方法 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试验设计的共性问题
试验设计(如正交试验设计、裂区试验设 计、系统分组设计等)过程必然离不开试验基 础内容的构思(试验的评价指标;试验的因素、 水平的选择和试验次数的拟定)、试验结果数 据的分析等共性方面的问题。试验的因素和水 平的选择关系到一个试验能否成功的关键,下 列的注意事项和建议对使用试验设计(当然也 包括均匀设计)的人员应该是有益的: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第一章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1.1试验设计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做试验,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例如在工农业生产中希望通过试验达到高质、优产、低消耗,特别是新产品试验,未知的东西很多,要通过试验来摸索工艺条件或配方。
如何做试验,其中大有学问。
试验设计得好,会事半功倍,反之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本世纪30年代,由于农业试验的需要,费歇尔(R.A.Fisher)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从此试验设计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
随后,F.Yates,R.C.Bose,O.Kempthome,W.G.Cochran,D.R.Cox和G.E.P.Box对试验设计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该分支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在应用上日趋广泛。
6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正交设计表格化,在方法解说方面深入浅出为试验设计的更广泛使用作出了众所周知的贡献。
田口玄一的方法对我国试验设计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有巨大的影响,70年代我国许多统计学家深入工厂、科研单位,用通俗的方法介绍正交试验设计,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试验的安排和数据分析,获得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出版了许多成果汇编,举办了不少成果展览会。
在广泛使用试验设计方法的洪流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总是用原有的各种试验设计方法不能圆满地解决,特别是当试验的范围较大,试验因素需要考察较多等级(在试验设计中这些等级称之为水平)时,用正交试验及其它流行的试验方法要求做较多的试验,常使得试验者望而生畏。
许多实际问题要求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它能有效地处理多水平的试验,于是王元和方开泰于1978年提出了均匀设计(见文献「1-3」),该设计考虑如何将设计点均匀地散布在试验范围内,使得能用较少的试验点获得最多的信息。
10多年来,均匀设计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不少好的成果。
试验设计在工业生产和工程设计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1)提高产量;2)减少质量的波动,提高产品质量水准;3)大大缩短新产品试验周期;4)降低成本;5)延长产品寿命。
均匀试验设计
1 2 3 4 5 6 7 8
U9(96)均匀设计表
1
1 2 3 4 5 6 7 8 9
列号
试验号
2
2 4 6 8 1 3 5 7 9
3
4 8 3 7 2 6 1 5 9
4
5 1 6 2 7 3 8 4 9
5
7 5 3 1 8 6 4 2 9
6
8 7 6 5 4 3 2 1 9
1 2 3 4 5 6 7 8 9
0.58 2.5
5(0.009) 7(0.26) 10(0.009) 3(0.14) 4(0.006) 10(0.20) 9(0.006) 6(0.23) 3(0.118) 2(0.26) 8(0.118) 9(0.17) 2(0.115) 5(0.20) 7(0.115) 1(0.23) 1(0.112) 8(0.14) 6(0.112) 4(0.17)
练习
1、进行3个因素,每个因素6个水平的多因素 多水平试验,试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作出该研究 的试验设计。试验结果如何分析?
2、考察3因素、每因素各5个水平的试验效果, 请用正交试验方法作出该研究的试验设计。试验 结果如何分析? 3、比较5种饲料对肉兔生长的影响,试作出 该研究的试验设计。试验结果如何分析?
2
2 4 6 8 10 1 3 5 7 9 11
4
4 8 1 5 9 2 6 10 3 7 11
5
5 10 4 9 3 8 2 7 1 6 11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 1 7 2 8 3 9 4 10 5 11
7
7 3 10 6 2 9 5 1 8 4 11
8
8 5 2 10 7 4 1 9 6 3 11
均匀设计
Regression Residual Total
a. Predic tors: (Con stant), X 3 方 , X1X2, X4, X1, X2, X3 b. Dependent Variable: Y
Coefficientsa Standardi zed Coefficien ts Beta -2.146 -2.715 -4.106 .329 4.695 3.658
在淀粉接枝丙烯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试验中,为了提高树脂吸盐水的能力,考察 了丙烯酸用量X1,引发剂用量X2,丙烯酸中和度X3和甲醛用量X4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取 9个水平,如下表所示:
根据因素和水平,我们选取均匀设计表U9﹡(94)或U9﹡(95)。但由于它们的使 用表可以发现,均匀表U9﹡(94)最多只能安排3个因素,所以选用U9﹡(95)来安排 该实验。根据U9﹡(95)的使用表,将x1,x2,x3,x4,x5分别放在U9﹡(95)表的1, 2,3,4,5列,试验方案和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即丙烯酸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甲醛用量。
例7-2 利用废弃塑料制备清漆的研究中,以提高警惕清漆漆膜的附着 力作为试验目的。结合专业知识,选定了以下四个因素,并确定了每 个因素的考察范围。 因素及水平见下表U10﹡(108):
Coefficientsa Standardi zed Coefficien ts Beta .368 .798 -.315 .333
t 5.896 -7.115 -6.483 -8.120 7.344 8.430 7.456
Sig. .010 .006 .007 .004 .005 .004 .005
a. Dependent Variable: Y
均匀实验设计
均匀试验设计均匀设计均匀设计(uniform design)是中国数学家方开泰和王元于1978年首先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散布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
与正交试验设计类似、均匀设计也是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均匀表来安排试验的。
由于均匀设计只考虑试验点的“均匀散布”,而不考虑“整齐可比”,因而可以大大减少试验次数,这是它与正交设计的最大不同之处。
例如,在因素数为5,各因素水平数为31的试验中,若采用正交设计来安排试验,则至少要作312 =961次试验,这将令人望而生畏,难以实施,但是若采用均匀设计,则只需作31次试验。
可见,均匀设计在试验因素变化范围较大,需要取较多水平时,可以极大地减少试验次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推广,均匀设计法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生物、食品、军事工程、电子、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均匀设计表1.1 等水平均匀设计表均匀设计表,简称均匀表,是均匀设计的基础,与正交表类似,每一个均匀设计表都有一个代号,等水平均匀设计表可用U n ( r l)或U n* (r l)表示,其中,U为均匀表代号;n为均匀表横行数(需要做的试验次数);r为因素水平数,与n相等;l为均匀表纵列数。
代号U右上角加“*”和不加“*”代表两种不同的均匀设计表,通常加“*”的均匀设计表有更好的均匀性,应优先选用。
表1-1、表1-3分别为均匀表U7 (74)与U7* (74),可以看出,U7 ( 74)和U7*(74)都有7行4列,每个因素都有7个水平,但在选用时应首选U7*(74 )。
表1-1 U7 (74)表1-2 U7 (74)的使用表表1-3 U7* (74)表1-4 U7* (74)的使用表每个均匀设计表都附有一个使用表,根据使用表可将因素安排在适当的列中。
例如,表1-2是U7 ( 74)的使用表,由该表可知,两个因素时,应选用1,3两列来安排试验;当有三个因素时,应选用1,2,3三列,……。
均匀设计
4
均匀设计表 U*7(74) 实验号 1 2 3 4 5 6 7 1 1 2 3 4 5 6 7 2 3 6 1 4 7 2 5 3 5 2 7 4 1 6 3 4 7 6 5 4 3 2 1
均匀设计表 U*7(74)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2 3 列号 1,3 2,3,4 D 0.1582 0.2132
希望实验次数尽可能的少,问如何安排实验?
根据因素和水平,选取均匀设计表U*7(74)或 U7(74) 由它们的使用表中可以查到,当因素数为3时, 两个表的偏差分别为0.2132和0.3721,故应当选 用U*7(74)来安排该试验 根据U*7(74)表的使用表,将A、B、C三个因素 分别安排在该表的2、3、4列
Y3
18.33 22.62 32.87 37.87 33.75 31.18 40.80 43.79 25.05 50.54 59.69 67.12 33.70 30.66 67.04 56.52 78.48
某实验考察四个因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四个因素中包含两个定量因素X1、X2和两 个定性因素A、B,希望尽可能的较少实验 次数,问如何安排实验
适用于原因变量取值范围大,水平多(一般不少 于5)的场合 主要用于全部因素为定量因素的实验研究场合
通常是对所研究的问题中诸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 重要性一概不知的大规模(或每做一次实验,费 用十分昂贵的)实验研究的场合,通过此设计进 行因素筛选 当因素和水平的数目缩小后,再改用正交设计或 析因设计,作详细研究
今欲考虑这些金属含量(包括它们的交互作用) 对老鼠寿命的影响,观测指标为老鼠身上某种细 胞的死亡率
由于U*17(175)只有5列,最多能安排五个因素,故 选择U17(178)均匀表
均匀试验设计
3
3(40)
1(10)
2(奥妙)
89
4
4(50)
3(20)
1(立白)
83
5
5(60)
5(30)
5(雕牌)
72.5
试验结果
自制试验
DPS结果展示
左图为自变量X1(水温)与Y的关系,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红点处对应Y的值最大,此时X在31附近。
自制试验
DPS结果展示
左图为自变量X2(浸泡时间)与Y的关系,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红点处对应Y的值最大,此时X在30附近
偶数的均匀设计表
设计表
设计表
均匀设计表与使用表
使用表
在选择进行均匀试验设计时,若只有两个因素,安排在第1列、第3列;若有3个因素,安排在第1列、第2列、第3列;若有4、5个因素,则分别安排在第1、2、3、6列;最后,若有6个因素,则6列全安排。
水平数为偶数的均匀设计表,其使用表与相应的水平数奇数的均匀设计表相同
表头设计
自制试验
步骤三:确定试验方案
表头设计结束后开始填表。因素按表头设计规定,水平按“对号入座”的原则填到表上,得到均匀试验设计的试验方案 。
试验方案
自制试验
步骤四:试验准备
选择废弃的衣服 裁成等大的5块, 控制材质、面积大小 等变量
自制试验
将5块布置于同一盆 泥水中浸泡,保证 同等脏度
按之前确定的实验 方案进行试验
自制试验
自制试验
本小组四位成员分别对清洗后的抹布进行评分,最终得出平均数。
自制试验
因素 列号 试验号
X1(水温)
X2(浸泡时间)
X3(洗衣粉种类)
试验结果 (Y)
1
均匀试验设计
SP 1 Y
9
9
j 1
( z 1 j z 1 )( y y ) 19 . 6
SS Y
( y y)
1 i
9
2
9 . 235
SP 2 Y
j 1
( z 2 j z 2 )( y y ) 11 . 0
y y 9
4 . 62
U9(96)均匀设计表
1
1 2 3 4 5 6 7 8 9
列号
试验号
2
2 4 6 8 1 3 5 7 9
3
4 8 3 7 2 6 1 5 9
4
5 1 6 2 7 3 8 4 9
5
7 5 3 1 8 6 4 2 9
6
8 7 6 5 4 3 2 1 9
1 2 3 4 5 6 7 8 9
列号 试验号
X3 2.5 3.0 3.5 1.5 2.0
X4 0.112 0.115 0.118 0.006 0.009
X5 0.23 0.26 0.14 0.17 0.20
X6 0.8 0.6 0.65 0.7 0.75
1 2 3 4 5
上表X2、X3、X4、X5、X6的水平次序作了平滑 移动。原均匀设计表中的字码次序不能随意改 动,而只能依原次序平滑。避免在试验中出现 都是各因素高水平组合的情况。 本试验是6因素5水平,为提高试验精度、均匀 性、可靠性,选U10(1010)。并运用拟水平法 来安排试验。 试验的表头设计为: 因素 X1 X2 X3 X4 X5 X6 列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U10(1010)均匀设计表
第十章 均匀设计
解:这时n=7,组观测值为(0.330,1.0,13,1.5),(0.336, 7 1.4, 19,3.0) (0.482,3.4,29,3.5),它们的均值L8
_
x2 19 L12 16.8
_
x3 2.0 L12 1.4 L33 7.0
y b0 b1 x1 b2 x2 bm xm y在第k次试验的结果。
_ _ Lij xik x i xik x j i, j 1, 2,, m k 1 n _ _ Liy xik x i yk y K 1 N
若从中选出5列使用,就会使偏差D过大,故建议不使用, 把使用表中不出现的列剔去,并重新编号,可得 U 7 (7 4 ) 及其 使用表。
04-08-01 《试验设计》第八章 16
均匀设计表 U 7 (7 4 ) 及其使用表
使用表说明:当安排两个因子时,第1、3列是最佳的选择, 若安排4个因子,第1、2、3、4是最佳选择。
U7(76)共有6列,现在有3个因素,根据其使用表,应 该取1,2,3列安排试验。
制备阿魏酸的试验方案U7(73)和结果
No. 1 配比 (A) 1.0(1) 吡啶量 (B) 13(2) 反应时 间C) 1.5(3) 收率 (Y) 0.330
2
3
1.4(2)
1.8(3)
19(4)
25(6)
3.0(6)
1.0(2)
0.336
0.294
4
5
2.2(4)
2.6(5)
10(1)
16(3)
2.5(5)
0.5(1)
0.476
0.209
6
7
第七章均匀设计PPT课件
2021/2/11
பைடு நூலகம்
2
王元
方开泰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2/11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美国数理统计科学院终身院士 美国统计学会终身院士
3
§7.1 均匀设计表
yˆ 27.9 4.83ln Cd 5.27 ln Cu 2.29 ln Ni 0.670(ln Cd )2 0.367(ln Cu)2 0.710(ln Ni)2 0.576 ln Cd ln Zn 0.393 ln Zn ln Ni 0.401 ln Zn ln Cr 0.384 ln Zn ln Pb
2021/2/11
25
7.3.4 SAS回归分析
Data sasuser.DOE346; Input Cd Cu Zn Ni Cr Pb Y; CdCu=Cd*Cu; CdZn=Cd*Zn; CdNi=Cd*Ni; CdCr=Cd*Cr; CdPb=Cd*Pb; CuZn=Cu*Zn; CuNi=Cu*Ni; CuCr=Cu*Cr; CuPb=Cu*Pb; ZnNi=Zn*Ni;
16
7.2.4 新均匀设计表
由于基于CD2偏差和WD2偏差的均匀设计表具有更好的均 匀性,方开泰教授在2000年左右研制了2580多张新的均匀 设计表。
参见本章提供给大家的附件文件夹“第七章 均匀设计表 UniformDesign” 。或登录方开泰教授的“均匀设计网站”: 查询。
2021/2/11
此方程对应的误差标准差的估计为 ˆ 21.5, 决4.6定33系 数是0.948。
均匀设计
7.2.3 使用均匀设计表
* 偏差D可对任一均匀设计表 U n 或 U n 中任意二列、任 意三列、…进行计算,从中选出使D达到最小的列作为使 用列,从而形成使用表。
如下表就是 U 7 (76 ) 的使用表,s表示因子数。 均匀设计表 U 7 (76 ) 的使用表
若从中选出5列使用,就会使偏差D过大,故建议不使 用,把使用表中不出现的列剔去,并重新编号,可以得到 U 7 (7 4 ) 及其使用表。
i 2n ,i 1,2, , n
Un(n m)中n个试验点变换成C m=[0,1]m中的n个点。 考虑Un(n m)中n个试验点的均匀性等价于考虑在 [0,1]m中 的均匀性。
2019/1/11 10
(3)设
是[0,1]m中任一点,则
为多维矩形的体积,且 0 V ( x) 1 。 (4)记 nx 为n个点 x1 , x2 ,, xn 落在多维矩形的个数, 则 n x / n 表示有多少比例的点落在矩形中。 若此n个点在[0,1]m中均匀散布,则 n x / n 与该多维 矩形的体积 相差不大。 (5)设 x1 , x2 ,, xn 是[0,1]m中的n个点,则称
2019/1/11 1
王元
方开泰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美国数理统计科学院终身院士 美国统计学会终身院士
2
2019/1/11
§7.1 均匀设计表
7.1.1 均匀设计概述
例7.1 为了研究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考察六种重
金属Cd、Cu、Zn、Ni、Cr、Pb对老鼠寿命的影响,考察 老鼠体内某种细胞的死亡率。将每一种重金属看成一个
均匀设计
组成员:
主要内容
均匀设计的概念、特点、原理
均匀设计的具体应用方法
1 什么是均匀设计
1.1 均匀设计的概念
均匀设计(Uniform Design)是一种试验设计
方法(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称为均 匀设计(Uniform Design)或均匀设计试验法 (Uniform Design Experimentation)。它可 以用较少的试验次数,安排多因素、多水平 的析因试 验,是在均匀性的度量下最好的析 因试验设计方法。
3.3.2 设计表的选择 选择均匀设计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满足试验次数的要求:即确定Un表n的 问题;
(2) 表的列数要满足试验因素数的要求;即确
定Un表s的问题;
3.3.3 回归模型建立
回归模型可分为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等。 3.3.3.1 线性回归模型 分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为 y=a+bx,线性相关的程度常用相关系 数来衡量,在某一显著性水平α下,当相关系数 的绝对值大于相关系数临界值时才可以认为x和y 有线性相关关系。
3.3 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试验次型优化
试验参数优化 使用均匀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
例1 某猪场研究30-
50kg育肥猪的饲料配方 时,研究蛋白质、消化 能和粗纤维三个因素的 不同水平对该阶段猪增 重的影响,具体因素与 水平如表:
3.1 试验设计的共性问题(续1)
(1) 因素的含义:在一个试验过程中,影响试验指 标的因素通常是很多的,通常固定的试验因素在试验 方案中并不称为因素,只有变化的因素才称为因素; (2) 关于因素数量:在一项试验中,因素不宜选得 太多(如超过10个),那样可能会造成主次不分;相反 地,因素也不宜选得太少(如只选定一、二个因素), 这样可能会遗漏重要的因素,或遗漏因素间的交互作 用,使试验的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试验设计与均匀设计1、1试验设计在工农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做试验,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例如在工农业生产中希望通过试验达到高质、优产、低消耗,特别就是新产品试验,未知的东西很多,要通过试验来摸索工艺条件或配方。
如何做试验,其中大有学问。
试验设计得好,会事半功倍,反之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本世纪30年代,由于农业试验的需要,费歇尔(R、A、Fisher)在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从此试验设计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
随后,F、Yates,R、C、Bose,O、Kempthome,W、G、Cochran,D、R、Cox与G、E、P、Box对试验设计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该分支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在应用上日趋广泛。
6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正交设计表格化,在方法解说方面深入浅出为试验设计的更广泛使用作出了众所周知的贡献。
田口玄一的方法对我国试验设计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有巨大的影响,70年代我国许多统计学家深入工厂、科研单位,用通俗的方法介绍正交试验设计,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试验的安排与数据分析,获得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出版了许多成果汇编,举办了不少成果展览会。
在广泛使用试验设计方法的洪流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总就是用原有的各种试验设计方法不能圆满地解决,特别就是当试验的范围较大,试验因素需要考察较多等级(在试验设计中这些等级称之为水平)时,用正交试验及其它流行的试验方法要求做较多的试验,常使得试验者望而生畏。
许多实际问题要求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它能有效地处理多水平的试验,于就是王元与方开泰于1978年提出了均匀设计(见文献「1-3」),该设计考虑如何将设计点均匀地散布在试验范围内,使得能用较少的试验点获得最多的信息。
10多年来,均匀设计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不少好的成果。
试验设计在工业生产与工程设计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 1)提高产量;2)减少质量的波动,提高产品质量水准;3)大大缩短新产品试验周期;4)降低成本;5)延长产品寿命。
在自然科学中,有些规律开始尚未由人们所认识,通过试验设计可以获得其统计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猜想,这些猜想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例如遗传学的许多发现都藉助于上述过程。
材料工业就是工业中的栋梁,汽车拖拉机的制造离不开各种合金钢,钛合金的发明与发现使飞机制造工业产生飞跃。
超导的研究与超导材料的配方息息相关。
配方试验又称混料试验(Experiments with Mixtures),不仅出现于材料工业,而且在人们生活与其它工业中处处可见,例如在中药、饮料、混凝土的配方中。
由于在配方中各种材料的总与必须为100%,其试验设计必须考虑到这个约束条件,由于这个原因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不能直接用于配方设计。
针对配方设计的要求,Scheffé于1958年提出了单纯形格子点设计,随后于1963年她又提出了单纯形重心设计。
Cornell[27]对配方试验设计的各种方法作了详尽的介绍与讨论。
显然,均匀设计的思想也能用于配方试验,王元与方开泰[9]给出了配方均匀设计的设计方法与有关的讨论。
本书第五章将系统介绍配方试验设计与配方均匀设计。
不论就是均匀设计或配方均匀设计,其数据分析都要藉助于回归分析,要用到线性回归模型、二次回归模型、非线性模型,,以及各种选择回归变量的方法(如前进法、后退法、逐步回归、最优回归子集等)。
有关回归分析的书籍成百上千,本书仅作梗概介绍。
读者很容易找到各种参考书籍获得更详细的介绍。
试验设计的方法很多,本书重点介绍均匀设计,这并不意味其它方法不重要,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就是应用统计的重要内容。
1、2试验的因素与水平在工业、农业、科学研究与军事科学的研究中,经常需要作各种试验,以研究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到最优的工艺条件或最好的配方。
让我们先瞧一个例子:例1 在一个化工生产过程中,考虑影响得率(产量)的三个因素:温度(A),时间(B)与加碱量(C)。
为了便于试验的安排,每个因素要根据以往的经验来选择一个试验范围,然后在试验范围内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值来进行试验,这些值称做该因素的水平。
在该例中,我们选择的试验范围如下:温度: 77.5℃~92.5℃时间: 75分~165分加碱量: 4、5%~7、5%然后在上述范围内,每个因素各选三个水平,组成如下的因素水平表:表1 因素水平表选择因素与水平关系到一个试验能否成功的关键,下列的注意事项与建议对使用试验设计的人员可能就是有益的。
1.在一个生产过程中,有关的因素通常就是很多的,例如在例1的化工生产工艺中,有催化剂的品种,催化剂用量,加碱时的速度,容器中的压力等。
但根据这次试验目的,除了温度(A),时间(B),与加碱量(C)各取三个水平外,其余因素就是固定的,或者讲,她们只取一个水平。
为了方便,通常这些固定的因素在试验方案中并不称为因素,只有变化的因素才称为因素。
2.在一项试验中,如何从众多的有关因子中挑选出试验方案中的因素?我们建议课题的领导者应当要请有经验的工程师、技术员、工人共同讨论决定。
在一次试验中,因素不宜选得太多(如超过10个),那样可能会造成主次不分,丢了西瓜,拣了芝麻。
相反地,因素也不宜选得太少,(如只选定一、二个因素),这样可能会遗漏重要的因素,或遗漏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使试验的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例如,有这样的故事,原计划试验方案中只有三个因素,而利用试验设计的方法,可以在不增加试验数目的前提下,再增加一个因素,既然不费事何乐而不为呢?试验的结果发现,最后添加的这个因素就是最重要的,从而发现了历史上最好的工艺条件,正就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
”3.试验的范围应当尽可能大一点。
如果试验在试验室进行,试验范围大比较容易实现;如果试验直接在生产中进行,则试验范围不宜太大,以防产生过多次品,或产生危险。
试验范围太小的缺点就是不易获得比已有条件有显著改善的结果。
历史上有些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就是由于“事故”而获得的,也就就是说试验的范围大大不同于有经验的范围。
4.若试验范围允许大一些,则每一因素的水平个数最好适当多一些。
5.水平的间隔大小与生产控制精度就是密切相关的。
若在例1中温度的控制只能作到±3℃,且我们设定控制在85℃,于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温度将会在85°±3℃,即82—88℃波动。
不难瞧到,这时设定的三个水平80℃,85℃,90℃之间就是太近了,应当加大,例如80℃,90℃,100℃。
如果温度控制的精度可达±1℃,则例1如设定的三个水平就是合理的。
6.因素与水平的含意可以就是广义的。
例如五种棉花用于织同一种布,要比较不同棉花影响布的质量的效应,这时“棉花品种”可设定为一个因素,五种棉花就就是该因素下的五个水平 。
1、3因素的主效应与因素间的交互效应根据试验的目的,要预先确定一项或多项试验指标,为简单计,本书仅讨论只有一项试验指标(记作Y)的情形。
如例如1的试验Y 就是得率。
在数理统计中,称试验指标为响应(response)为通俗起见,本书中就叫试验指标。
考察一个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就是试验的目的之一。
若在一项试验中,考察温度与得率Y 之间的关系,并取温度五个水平,其相应Y 值如下:上述试验可以表成一个线性数学模型5,,1, =+=i Y i i αμ (1、1)其中i Y 为第i 次试验结果,μ为温度从50℃到90℃范围内Y 的平均值。
通常可以用五次试验的平均值来估计,记作μˆ,即 ()40504540353051ˆ=++++=μ i α表示温度取第i 个水平时i Y 的值与之μ差。
不难发现,它们的估计值为104050ˆ54045ˆ,04040ˆ54035ˆ,104030ˆ54321=-==-==-=-=-=-=-=ααααα这里51,,αα 称为温度在五个水平下的主效应,51ˆ,,ˆαα为它们的估计值。
由于试验中总存在一些偶然因素的干扰,如室温的变化,电压的波动,材料的不均匀性,这些偶然因素总称为随机误差。
由于试验误差的存在,不可能产生上例那么理想的情况。
其实际数据可能为5,,1, =++=i Y i i i εαμ (1、2)这里i ε为第i 次试验的试验误差。
这时试验必须有重复才能估计出i α与i ε、实际上,当试验的水平与相应的Y 为连续变量时,其数学模型也可以用回归方程来表达,例如,用线性回归方程εβα++=X Y (1、3)其中X 表示温度,α与β就是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
在第二章将介绍,α与β可以用最小二乘法由试验数据估出,由上述温度与得率的数据可得回归方程X Y46.080.7ˆ+= (1、4) 这里Yˆ为试验结果Y 的估计值。
利用方程(1、4)可以估出五次试验的结果如下:其中II Y Y -并可用它作回归诊断,更详细讨论请瞧第二章。
方程(1、4)中,X 的回归系数0、46有明确的实际含意,它表示温度每增加一度,其得率Y 平均增加0、46%,于就是0、46反映了X 对Y 的效应,这里可以称为线性回归效应。
有一点就是必须注意的,无论就是模型(1、2)中的主效应{}i α,还就是模型(1、3)中的线性回归效应β,都强烈地依赖于试验条件,尤其就是X 的试验范围,也就就是说,这两个模型只适用于X 的试验范围内。
否则,当X 为210°时,Yˆ的估值为104、4%,这就是不可能的,因为得率总就是小于100%的。
显然,模型(1、2)与(1、3)就是最简单的情形,实际情况就是多种多样的,例如X 与Y 之间可能有非线性回归关系,或其它相关关系。
这些将在以后讨论。
现在我们来介绍因素间交互作用的概念。
首先,设有两个因素A 与B 它们各取两个水平21,A A 与21,B B 。
这时共有四种不同的水平组合,其试验结果列于图1。
当1B B =时,1A 变到2A 使Y 增加30-10=20;类似地,当2B B =时,1A 变到2A 使Y 也增加40-20=20。
这就就是说A 对Y 的影响与B 取什么水平无关。
类似地,当B 从1B 变到2B 时,Y 增加20-10(或40-30=10),与A 取的水平无关。
这时,我们称A 与B 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判断与之间有没有交互作用,选用图2的作图方法更为直观。
当图中的两条线平行时(或接近平行时),判断A 与B 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图3与图4给出了一个有交互作用的例子,它们的含意与作图方法与图与图2就是一样的。
1交互作用在实际中就是大量存在的,例如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多少与其它成分的投入量通常就是有交互作用的。
水中各种金属含量太多,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金属之间对人体的危害也存在交互作用(参见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