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搭石说课稿

21搭石说课稿
21搭石说课稿

21《搭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搭石》,是一篇精读课。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生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二、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我利用谈话引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更清楚什么是搭石。

2、自主、合作、探究法。我基本采用了放手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3、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

十分重视朗读。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三、说学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在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

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山村里,大家肯定都喜欢在河水里玩。当我们回家小河拦住了去路,你怎么过去呢?(跳水过去)夏天我们跳过去很舒服,很凉爽。如果让你现在去过河,你打算怎么过?(放石头)我们把它起名为“搭石”。

接着就板书课题:21,搭石

这样设计开门见山,学生很容易理解“什么是搭石”。虽然口头表达不出来,但是心里明白。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默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我们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讲)什么是搭石;(第二段述) *修搭石;(第三段写) *走搭石;(第四段说)*搭石上的故事;(最后一段议) *以物喻人.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帮助学生了解大意,整体把握.

三、指导品读,示范学习.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浏览课文,划出“文中还有哪些让我们感到美”的地方.(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2、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对课文重点部分进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从快乐中得到知识。

四、小结方法,自主品析.

1、师生共同小结第二、三段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第四段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并以“我是学习小能手”为竞争,激励契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面三个问题作为学习的金钥匙,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呢

*我能抓住哪些关键词句体会美呢

*我怎样才能有感情的朗读呢

2、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3、汇报学习成果.

(1)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2)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

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3)第五段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

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

尊老爱老的孩子.

五、课外拓展,学生练笔.

本文突出了作者家乡的水美,石美,人更美,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美无处不在,美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也想作者一样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感悟美,课下把它记录下来。

这样学生进行练笔训练,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六、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板书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将"搭石,一道风景;走石,如画美景"这两句话分别做河岸.再将"默默无闻,互敬互让,尊老爱老"三个词板书在河中的搭石上,再现搭石的美,同时更凸现出人性的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