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_全册精编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9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
(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
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24÷6=想:()六二十四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
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202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3页)
一、学生情况分析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重点: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3篇)
第1篇课时:约40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量、形等。
-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
-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游戏、操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自信心。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完成作业等。
-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 1.1 认识自然数- 1.2 认识整数- 1.3 认识小数2. 第二单元:加减法- 2.1 加法- 2.2 减法- 2.3 加减混合运算3. 第三单元:乘法- 3.1 乘法概念- 3.2 乘法运算- 3.3 乘法与除法的联系4. 第四单元:除法- 4.1 除法概念- 4.2 除法运算- 4.3 除法与乘法的联系5. 第五单元:图形与几何- 5.1 长方形和正方形- 5.2 平面图形的认识- 5.3 立体图形的认识6. 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 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2 数据的表示方法- 6.3 基本概率教学过程:第一单元:数的认识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的存在。
2. 新授课:讲解自然数、整数、小数的概念,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练习课:进行数的认识和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单元:加减法1. 导入新课: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趣味性。
2. 新授课:讲解加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操作、板书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练习课:进行加减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第三单元:乘法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乘法的简便性。
2. 新授课:讲解乘法概念、乘法运算,通过实物操作、板书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通过教案中的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下面给大家分享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
难点: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课件显示)二、教授新知1、情景一、玩翘翘板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
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
(板书:一二得二)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想想:2×1= 你用哪一句口诀2、情景二、玩荡秋千1只秋千上坐3人。
两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板书(一三得三二三得六)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相说一说)板书:三三得九想一想:3×1= 3×2= 你用哪一句口诀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车厢的个数 1 2 3 4人数 41个4 2个4相加 3个4相加 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板书:1×4=4,2×4=8,3×4=12,4×4=16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哪句⼝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4 3×()=6 4×()=8 ()×3=12 ()×4=20 5×()=15 说⼀说()⾥的数是⽤哪句乘法⼝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平均分⼀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交流⾃⼰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图,讲述猴妈妈给⼩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猴分3个,可以分给⼏只⼩猴? 请学⽣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法。
(1)引导:我们会⽤动⼿分⼀分的⽅法解决“可以分给⼏只⼩猴”的问题。
如果不动⼿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组探讨计算⽅法。
(2)交流。
请学⽣说⼀说探讨出的计算⽅法。
(3)根据学⽣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并且,突出强调:可以⽤乘法⼝诀想商。
3、尝试⽤乘法⼝诀求商。
(1)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列出算式。
(2)请学⽣⽤乘法⼝诀想:商⼏? (3)交流。
请学⽣说⼀说想商的过程和使⽤了哪句⼝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相乘得12,因为三四⼗⼆,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
依据画⾯请学⽣解决“每个⼩朋友⼏个⽓球”的问题。
让学⽣说⼀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五的第2题。
(1)让学⽣根据画⾯信息,完成填空。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和钝角锐角的判别。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教学过程:一、数平移距离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
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延伸阅读二年级数学下册《克的认识》学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的认识》学案学习目标:1.联系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
学习关键: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学习过程:一、自我检测: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出示课本主题图,超市中水果区域的情境,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等。
二年级教案下册全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教案下册全册数学教案二年级教案下册全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
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复习克和千克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
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
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
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
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
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
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11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师: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说出运算顺序)30+8×4 5×2+3 80—64÷8 29+24÷4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5×3=15 81÷9=9 16+12=28 25+15=40 9—9=0 28÷7=4(课前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谈话:小淘气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
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用谈话法为学生引出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竞争意识)2、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现在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通过创设男、女生过河的情境,使学生将计算生活化,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 1 单元单元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的作用又有什么呢?生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2: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生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师:画“正”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
对于第(2)问“你发现了什么?”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
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三、全课总结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篇)
课时安排: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班级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二年级下册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2. 小数的认识与运算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教学难点:1. 复杂运算中的步骤与技巧2. 图形变换与测量中的空间想象力3.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发散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黑板、粉笔2. 练习题、小卡片、尺子、直尺、量角器等教学工具3. 学生分组,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所需的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整数的认识与运算1. 通过游戏或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整数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认识整数:通过数数、计数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整数概念。
2. 整数加减法:讲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3. 整数乘除法:讲解整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小数的认识与运算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整数运算。
2. 引入小数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认识小数:讲解小数的概念、读法、写法。
2. 小数加减法: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3. 小数乘除法: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12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12篇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力量和概括力量。
教具、学具预备:教科书第12页预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预备实物卡片,预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一、预备1.出示预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正忙着预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预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看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状况。
二、新课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忙二(1)班小朋友预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安排春游食品。
(1)争论安排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当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现安排结果。
(3)让学生观看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预备的春游食品,发觉: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稳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殊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沟通。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终,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展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沟通。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5篇)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发现意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规律、发现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第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标: 1、通过复习,学⽣进⼀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进⼀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 1、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计算? 3、为什么⽤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除法计算? 4、学⽣列式计算。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些除法⼝算,学⽣开⽕车进⾏⼝算。
⼆、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学⽣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四千三百六⼗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学⽣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4、师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5、举例说说⽣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学⽣独⽴完成书上第6、7题。
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复习估算: 1、学⽣独⽴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估臬的⽅法完成。
2、⼩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年级下册12~14页内容。
教学⽬标:让学⽣在⽇常⽣活经验和实际操作中建⽴“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平均分”的⽅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具准备:分组准备各种⾷品、每⼈⼀张卡纸、圆⽚(18个)、作业纸。
部编教科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教科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精
品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长方形四种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图形、比较大小、尝试归纳的能力。
3. 研究使用尺子测量图形的边长。
教学内容
1. 通过展示图形卡片认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长方形四种图形。
2. 研究使用尺子测量图形的边长。
3. 进行图形边长的比较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图形、比较大小、尝试归纳的能力。
4. 进行图形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四种图形的共同点和区别。
5. 运用学过的知识填写图形属性表。
教学重点
1. 研究使用尺子测量图形的边长。
2. 进行图形边长的比较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图形、比较大小、尝试归纳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进行图形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四种图形的共同点和区别。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内容,出示图形卡片,让学生说出卡片上的图形的名称。
2. 出示实物图形,研究使用尺子测量图形的边长。
3. 进行图形边长的比较活动,让学生观察图形、比较大小、尝试归纳的能力。
4. 进行图形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四种图形的共同点和区别。
5. 运用学过的知识填写图形属性表。
6.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四种图形,并学会使用尺子测量图形的边长,能够进行图形边长的比较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图形、比较大小、尝试归纳的能力,进行图形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四种图形的共同点和区别,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合集1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合集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和位数的意义,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数数、读数、写数,并能初步用实际。
教学重点:比较熟练地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练习十四(一)教学过程:一、复习数位顺序表,完成第1题。
二、第2题,请几个学生按要求数数。
三、说说读数的方法,完成第3、4题。
四、说说写数的方法,完成第6题。
五、说说读数和写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六、独立练习第7、8题。
练习十四(二)教学过程:一、先练习第13题,后练习第9题。
二、说说读数和写数的方法,独立练习第10、11题。
三、第12题,先把它们读出来,再进行分类。
四、第14题,先读题,后让学生自己做,反馈校对。
五、第15、16题,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思考题:三位数包括个位、十位、百位,按题意,先找个位和百位。
因为2+2=2×2=4,所以个位和百位都是2,2×2=4,4只有用1乘才仍得4,所以十位是1。
这个三位数是21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2学情分析我班学生整体智力水平偏低,学习刻苦。
根据这一学情特点,我把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和除数与余数的关系教学分为了两课时,本节课主要讲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意义的教学。
学习目标:1.通过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数算式。
教学重点: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数。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草莓图、小棒一、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口算,很快说出得数并说出所应用的乘法口决。
2.出示第59页情境图,观察引出活动:同学在做什么?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3.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一摆。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本单元的研究内容是让二年级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通过研究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生能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在学情分析中,强调了学生已经研究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并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同时,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如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重点在于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本单元课时安排为3课时,其中2课时用于数据收集整理,1课时用于练。
这样的课时安排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有时间去练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研究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研究表内除法(二)以及研究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口算基础上,开始研究除法。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但是小学生缺乏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通过教材设计和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单元主题图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平均分,并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义,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更积极地研究。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结果,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7-2= 7+8= 7×9= 54÷6=3×6= 6÷3= 9×7= 6×5=48+16= 54÷9= 47-18= 21÷7=60-18= 7×8= 5×4= 8×6=2、先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再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最后算出结果24+8-6 3×6÷9 47-10+5 28÷7×6学生算出结果后,师生共同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学习新课1、教师谈话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上面同学们口算的四个两步混合式题,也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结果,怎样进行书写呢?请同学们共同研究一道题。
2、出示例1 47-12+5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脱式计算的步骤,教师可逐题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1)这道题都含有哪些运算符号?(2)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3)第一步计算得多少?写在哪儿?第二步计算得多少?写在哪儿?这样使学生逐步理解掌握,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脱式过程。
例1 47-12+5=35+5=403、教师出示:48+16-37 54÷9×7让学生尝试性地做一做,以模仿例1的书写格式,使学生初步学会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并请两个学生到黑板板演:学生甲48+16-37=64-37 64是哪一步计算结果?=27学生乙54÷9×7=6×7 "7"照写下来,为什么?=42学生完成后,教师可提问旁注,强调两道题的书写步骤,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上述三道题计算时的书写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_全册精
编版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
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
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
其余三?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 9 6 15 8
师:你看懂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
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
市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