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0年)

一、【中西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多见于青壮年和老年人,发于儿童者,多为桡骨下端骨骺分离,或干骺端骨折并骨骺分离。

二、【诊断】

2.1 疾病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ZY/T001.94

1、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手腕关节功能受限。

3、骨折远端向背侧或桡侧移位,呈“餐叉样”“刺刀状”

畸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

4、X线拍片可确诊。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有摔倒手掌撑地病史或腕关节掌屈着地病史。

2、腕部肿胀,餐叉畸形

3、X线时桡骨远端骨折,骨折远端可向前内侧移位。

2.2 骨折分型与分期:

1.分型: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可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2. 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中期:伤后3~4周左右,肿胀逐步消退,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手法复位困难。此时如需要复位,应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晚期:伤后4周以上。骨折断端成熟骨痂形成,逐步塑性改造,已相当稳定。此时无法手法复位、调整,如有影响功能的严重畸形,需手术治疗。

三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以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为例)

3.1 传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1)整复方法:

①牵引腕屈尺偏复位法:适用于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或骨折断端向掌成角,但骨折非累及关节,不是粉碎者。患者坐位或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上臂,术者两手紧握手腕,双拇指放在骨折远端背侧,持续牵引,待重叠基本矫正后,同时掌屈尺偏,骨折得到复位。

②提按复位法:适用于老年患者,骨折累及关节,粉碎骨折病人。患者平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拇指及其他四指,一助手握上臂对抗牵引,待嵌插骨折矫正后,术者先矫正旋转移位及侧方移位,然后双拇指挤按骨折远端背侧,其他手指近端掌侧向上端提,骨折即可复位。

(2)固定方法:用四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先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各放一平垫,然后用四块夹板固定。上端达前臂中、上1/3处,下端背侧板下达掌指关节处,掌侧板下达远侧腕横纹,桡尺侧板分别至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处,宽度则根据患肢形状塑形,掌背侧板为前臂及腕部直径的1/2,桡尺侧板分别为前臂及腕部直径的1/3,夹板间隔约1~1.5cm,夹板绑带力度以上下移动不超过1cm为宜。最后将前臂悬挂胸前功能位,保持固定4-6周。

3.2 手术治疗

3.2.1 适应证: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塌陷大于2mm,或伴有关节面压缩塌陷无法通过手法复位者、手法整复失败或复位后稳定性极差者、陈旧性骨折伴有严重畸形,影响功能者、桡骨下端开放性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可采用有限切开、有限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采用夹板外固定或石

膏外固定。严重的粉碎骨折也可采用手法整复结合外固定支架、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

3.2.2 闭合复位经皮固定操作方法:臂丛麻醉,闭合手法复位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取1-2根直径为2-2.5mm克氏针从桡骨远端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或指总伸肌腱与小指伸肌腱之间经皮进针,进针时与桡骨长轴成约40°角,通过骨折线,进入近折端骨髓腔或骨皮质。经C型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复位固定满意,折弯针尾,埋入皮下,敷料加压包扎。

3.3 内治法:、

中医汤剂按骨折三期用药。每日一剂,分两次水煎服。

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用消肿止痛汤加减。

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生地30克

赤芍l5克黄柏10克泽兰10克木通10克

生大黄l5克(后下)田七4克(磨汁,兑服) 桑枝10克。

早期往往因湿阻气机,脾虚失运,患者出现胸腹痞胀,纳差等症较著,可随症加入苍术、厚朴、半夏等以健脾燥湿,行气和胃。同时,早期由于瘀血内停化热,肠胃积热,津液耗伤,肠道干涩,燥屎内停,腑气不通,大便干结,宜适当加入大黄、枳实等泄热通便。

中期:活血化瘀、接骨续筋,方用散瘀接骨汤加减。

当归15克赤芍l5克川芎10克制乳香10克

制没药10克苏木20克土鳖虫10克续断l5克

骨碎补l5克煅自然铜30克怀牛膝30克陈皮10克

焦三仙各10克。

晚期:补益肝肾、调养气血。方用补肾壮骨汤加减。

熟地30克当归15克白芍l5克枣皮10克枸杞子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续断l5克骨碎补15克土鳖虫10克煅自然铜30克陈皮10克。

3.4 中成药

早期用活血止痛胶囊,每次3粒,一日两次;中后期仙灵骨葆胶囊,每次3粒,一日两次。

3.5中药外敷药

早期:局部外敷散瘀消痛膏

生大黄30克黄柏30克乳没各15克天南星15克

山栀子30克土鳖虫15克制马钱子粉10克冰片10克

上药共为细末,用蜂蜜调膏

功效:活血解毒、消肿止痛

中期:外用刘氏接骨膏

接骨仙桃草60克煅自然铜60克龙骨60克续断60克

制乳没各30克土鳖虫30克白芷30克肉桂30克

五加皮30克

上药共为细末,用蜂蜜调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