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P10)讲解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_中药炮制学幻灯片课件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_中药炮制学幻灯片课件
软化:时间、加水量 切制:片型、规格;技术、刀具 干燥:温度、水分
10
三、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有干热法和湿热 法,在干热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 (一)干热法

对药物进行加热,不使用液体,如炒法、煅法等。 炒法的作用 1.增效 (1)焦香气,增强健脾消食作用,如谷芽、麦芽、山楂等 ( 2)成分易溶出 果实、种子类药物
桑螵蛸、天麻等——蒸时间太长——上水,难以干燥 川、草乌——煮时间短——难去毒 杏仁——时间短,水量少——不能杀酶保苷等
13
四、辅料制
主要指液体辅料,常用的有酒、醋、盐、 姜、蜜等,以增效为主。
14
第三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
传统制药的原则




清代徐灵胎将传统的制药原则归纳为: 相反为制:药性对立 抑制偏性或改变药性 相资为制:药性相似 增效 相畏为制:或相杀 制约毒副作用 相恶为制:减弱药物烈性。
15
制药的具体方法:
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 药用部位。 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 3.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 4.制其质: 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 质,包括改变药性和功用
16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 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 途。
8
有的原药材中还可能混有外行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
如八角茴香——莽草,黄芪——狼毒,贝母——光 菇子(丽江慈菇),天花粉——王瓜根等,这些异 物若不拣出,轻则中毒,重则造成死亡。
9
二、
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因药材来源不同、形状和质地各异,通 过切制,可提高煎药的质量,或者利于进一 步炮制和调配。 软化——切制——干燥

中药炮制和临床疗效专家讲座

中药炮制和临床疗效专家讲座

中药炮制和临床疗效专家讲座
第2页
1.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 床施治基础。
中医师在确定治疗标准,谴方用药时,应依据
病人症状、阴阳盛衰、寒热虚实、气候等详细情况 来选取炮制品种,以提升临床疗效。
如:在以下情况下怎样选择麻黄炮制品? 风寒表实证----生麻黄 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咳嗽气喘较重患者----蜜炙麻 黄 老人、幼儿及虚弱者风寒感冒----麻黄绒 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蜜炙麻 黄绒
中药炮制和临床疗效专家讲座
第17页
三、炮制对归经影响 中药经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
经或引药入经,使其功效更专一。如“盐制 入肾”、“醋制入肝”等。
中药炮制和临床疗效专家讲座
第18页
四、炮制对毒性影响 “生毒熟减”,毒性中药,经炮制,使
其由大毒减至低毒甚至无毒,以确保临床用 药安全有效。如乌头、马钱子等,生品毒性 大,多外用。炮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第三节 传统制药标准
传统制药标准 清代徐灵胎将传统制药标准归纳为:
相反为制:药性对立 抑制偏性或改变药性 相资为制:药性相同 增效 相畏为制:或相杀 制约毒副作用 相恶为制:减弱药品烈性。
中药炮制和临床疗效专家讲座
第14页
制药详细方法: 1.制其形:改变药品外观形状和分开药
用部位。
2.制其性:改变药品性能。 3.制其味:调整中药五味。 4.制其质: 改变药品性质或质地。性质, 包含改变药性和功用
中药炮制和临床疗效专家讲座
第15页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影响 1.经过炮制,矫正药品过偏之性。 2.经过炮制,使药品性味增强。 3.经过炮制,改变药品性味,扩大药品用

第二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第二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 相资为制 用药性相似的辅料炮制药物(从制) 。 如盐黄柏。
● 相畏(杀)为制 用辅料制约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姜半夏。
● 相恶为制 利用辅料或其他方法制约药物的烈性。 如麸炒枳壳。
制药方法
● 制其形 改变外观;分开药用部位。
如麻黄炒莱菔子,酒黄连。
小结
炮制与 临床疗效
净制
除杂、分部位
切制
影响成分溶出
炮炙(加热)
增加溶出、缓和或改变药性等
辅料
引经、增效、降毒等
§3 传统的制药原则
制药原则 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杀)为制、 相恶为制。 制药方法 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传统的制药原则
● 相反为制 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炮制药物(反制)。 如酒黄连。
● 制其味 调整五味或矫正气味。
如麸炒僵蚕、醋炙乳香、没药。
● 制其质
改变药物质地。
矿物药如自然铜、炉甘石等。
小结:
制药原则 制药方法
相反为制 相资为制 相畏为制 相恶为制 制其形 制其性 制其味
制其质
反制 从制
§4 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四气五味(寒、凉、温、热) 升降浮沉 归经 毒性
改变原有性味 产生新功效,扩大药物用途。 举例:甘草、地黄。
小结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除强、扶弱、创新。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生升熟降 莱菔子 辅料影响
涌吐风痰 降气化痰
酒炙大黄、黄柏。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辅料的作用更加明显:醋制入肝经、 盐制入肾经、蜜制入 脾经。
举例: 知母,入肺、胃、肾经。
§1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中医的特点:整体观念、辨证施治。 中药的特点:一药多效。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ppt课件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ppt课件

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四〕突出临床需求的药效,提高全方的临床疗效
在三拗汤中,麻黄主要起宣肺平喘的作用。假设
表证不明显者,临床常用蜜炙麻黄,不仅加强止咳平喘之
功,而且可以减弱发汗之力,以免徒伤其表;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宜生用,取其生品气味俱薄,
轻清升散,和解退热之力胜;
在柴胡疏肝散中,柴胡以醋炙为宜,取其升散之
用,药物的炮制方法通常又是根据组方的需求而定的。 一、提高方剂疗效
〔一〕加强方剂中药物的作用 三子养亲汤中的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均需炒爆。 〔二〕保证方中各药比例准确,充分发扬配伍后的综合疗效 山茱萸的核、金樱子的毛、巴戟天的木心、关黄柏的粗皮〔栓皮〕,
均为非药用部分。
〔三〕加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
三是经过炮制,改动药物性味,扩展药物的用途。如生地 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那么 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效果。天南星辛温,擅长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南星,那么性味转为 苦凉,具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的效果。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普通而言,性温热、味辛甘的药,属阳,作用升浮;性寒
此外,如生地加热蒸制成熟地,其性味、效果都发生明显
的变化;如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
床用药平安有效;杏仁燀制后利于有效成分的保管和前提;木香
煨后实肠止泻作用加强等等。
〔四〕辅料
〔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
酒制升提、醋注肝经、入盐走肾、蜜制益气止咳、姜制解毒等。
米泔水制苍术。
力减弱,而疏肝止痛之力加强。
二、消减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响,利于治疗
〔一〕消除药物本身不利于治疗的要素
在四逆汤中用干姜生品,取其能守能走,力猛而

【优秀文档】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炮制学PPT

【优秀文档】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炮制学PPT
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
植物和——泥沙、不同部位等。 桑螵蛸、天麻等——蒸时间太长——上水,难以干燥
必须注意药物的净制、切制、加热、辅料等与药效的关系。
减炮毒制是中马医钱用如子药、的菟苍特耳点丝子、子白果等,泥沙17.6% 、巴戟天——去心(铅含量)、莲 三、中 炮医制治对病归—的经物的—质影基响肉础是与炮制心后的(中药不饮片同,而作不是用原药)材。、花椒——皮与椒目(不同作用
中药成分复杂,常一药多效
一、净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成分复杂,常一药多效。
此时病邪由表及里,传经化热,病邪已经深入,人体之正气亦有损耗,如何选择方中的甘草?
” 《本经逢原》中有一些杂质或非药用部分,或
通过炮制,可调整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性质,包括改变药性和功用
步炮制和调配。 如“盐制入肾”、“醋制入肝”等。
6% 、巴戟天——去心(铅含量)、莲——肉与心(不同作用)、花椒——皮与椒目(不同作用)等 历代关于不同部位的功效指出:“用仁去心胸热,用皮去肌表热,寻常生用。
软化——切制——干燥 如藤黄、天南星、半夏等。
减毒 马钱子、苍耳子、白果等
各个部位作用不同,若一并入药,则难于达到治疗 历代关于不同部位的功效指出:“用仁去心胸热,用皮去肌表热,寻常生用。 目的,甚至造成医疗事故。 制药的具体方法:
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药用部位。
一、净制与临床疗效 由于原药材常常混有一些杂质或非药用部分,或各个部位作用不同,若一并入药,则难于达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医疗事故。
中医师在确定治疗原则,谴方用药时,应根据
病人的症状、阴阳盛衰、寒热虚实、气候等具体情 况来选用炮制品种,以提高临床疗效。
如:在下列情况下如何选择麻黄炮制品? 风寒表实证----生麻黄 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蜜炙 麻黄 老人、幼儿及虚弱者风寒感冒----麻黄绒 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蜜炙 麻黄绒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ppt课件全文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ppt课件全文

净制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净制与临 床疗效
杂质
其它
非药用部 位
药用部位 分开利用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浸泡时间
加工切制与 临床疗效
干燥温度
切制厚度
干燥方法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炒制
麦芽
加热炮制与 临床疗效
煅制

甲壳类、 矿石类
生地熟地

附子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辅料制与临 床疗效
一、全面掌握各炮制品的药性和作用特点 二、根据组方特点和用药意图选用炮制品
第七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一、饮片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 二、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和内在质量的要 求
思考
1、炮制对四气五味有何影响? 2、临床选用炮制品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盐水
姜汁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是产于“中国的药物”吗?
第三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
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相反为制 吴茱萸-黄连
相资为制 蜂蜜-百合
四大原则
相畏为制 生姜-半夏 相恶为制 米泔水-苍术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四气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
第五节 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
一、提高方剂疗效 二、消减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调整方剂部分适应症,扩大应用范围 四、适应方剂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
一、提高方剂疗效
1、增强方剂中药物的作用; 2、保证方中各药的比例准确,充分发挥配伍后的 综合疗效; 3、增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 4、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全方的临床疗效。

【推荐文档】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炮制学PPT

【推荐文档】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炮制学PPT
(3)保存成分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历代关于不同部位的功效指出:“用仁去心胸热,用皮去肌表热,寻常生用。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炮制学
2.减毒 马钱子、苍耳子、白果等 3.抑制偏性 炒牵牛子、决明子、大黄炒炭等 4.矫味 炒九香虫、麸炒僵蚕
(二)湿热法
水火共制法,常用的方法有蒸法、煮法、火单
清代《修事指南》的作者张仲岩指出:“炮制不明 ,药性不确,而汤方无准,病症不验也”。这段话 反映了炮制与药性、医疗活动、临床疗效的关系。 强调了临床用药必须注意炮制品药性的改变以及炮 制品的选择应用,以对症下药,取得疗效。中药炮 制与临床疗效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是由中医用药的 特点所决定的。
1.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 临床施治的基础。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炮制 学
第一节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是炮制后的中药饮片,而
不是原药材。通过炮制,可调整药性,降低毒性, 增强疗效,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临床医生要提高 疗效,根据辨证论治,选择恰当的炮制品是十分重 要的。炮制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而中药炮 制的各个操作步骤均能影响其质量。必须注意药物 的净制、切制、加热、辅料等与药效的关系。
2.中药成分复杂,常一药多效
中药成分复杂,常一药多效。临床用药常需突 出某方面的作用,而不是用全部功效。通过炮制可 对药物原有性能功用进行优化取舍,突出某些作用 ,同时降低某些作用,使之更适合病情的需要。
如柏子仁——润肠通便、宁心安神。
生品:令人呕吐的副作用,多用于肠燥便秘。若用于心 神不安、虚烦失眠的脾虚患者,则需将柏子仁制霜,消除呕
1.增效 传统制药的原则 清代徐灵胎将传统的制药原则归纳为:

【中医与中药学】02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医与中药学】02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去毒的途使毒性成分结构发生变化。 如川、草乌等
3.辅料去毒。 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第五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一、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1.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炮制品种的要求 中成药处方固定,对药物的炮制品种要求相应固 定。
汤剂通常是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素质随证 处方,对药物的炮制品种要求灵活多变,常根据用药 意图而定。
2.中药成分复杂,常一药多效 如:柏子仁——润肠通便、宁心安神。
生品:令人呕吐的副作用,多用于肠燥便 秘。若用于心神不安、虚烦失眠的脾虚患者, 则需将柏子仁制霜,消除呕吐和滑肠致泻的 副作用,功专养心安神。
3.炮制品种的选用,应明确体现辨证施治的 特点
例: “白虎汤”主治阳明实热、大热、大汗、 口渴、脉洪大。此时病邪由表及里,传经化 热,病邪已经深入,人体之正气亦有损耗, 如何选择方中的甘草?
思考题: 1.中药入药前为什么需要炮制? 2.举例说明传统的制药原则?
珔勥萞鑽蓖螋寍摇頽鋢牻罳萏 絺癞駬称莟潚佸傳姗摶蔍窏澞 村枝芚柆扦蹸統萉黻璈勍韜疤 糸戗嘾锹許兽坃閝錗纨匯犖埉 卖像若煙般倂軐霠輻婉鍑薧鉐 嘩匘嚫肋鈰鐴鯧罇窓鹥勇嚄鎝 隁塳迩挰氲酥秋鐆瑎嗘揯撸罥 諛溬霡鳲插1捛111擦1看1媴1看11饌阦鞳叽卝 伒哯协襁泜廅札焺府婖猣旄鷌 侷硷栢琊呵倇侑鷱鰭浮庌陨围 笡吿浗矫頑簹睎胵渷霖湂紮餏
第二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教学目标】
掌握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熟悉中药炮制如何影响临床疗效; 了解传统的炮制原则。
第一节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是炮制后的中药饮片,
而不是原药材。通过炮制,可调整药性,降低毒 性,增强疗效,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临床医生 要提高疗效,根据辨证论治,选择恰当的炮制品 是十分重要的。炮制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疗 效 ,而中药炮制的各个操作步骤均能影响其质 量。必须注意药物的净制、切制、加热、辅料等 与药效的关系。

中药炮制学 第2章

中药炮制学 第2章

1.“生升熟降”。如:莱菔子 生升熟降” 酒制升提” 2.“酒制升提”。如:黄柏 3.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 转化其升降浮沉, 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 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醋制-归肝经、蜜制-归脾经、 醋制-归肝经、蜜制-归脾经、 盐制-归肾经、酒制- 盐制-归肾经、酒制-归心经 增强药物对某一经络的作用, 增强药物对某一经络的作用,作用更专 一。 元胡(醋制入肝经) 元胡(醋制入肝经) 知母(盐制入肾经) 知母(盐制入肾经)
3.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是炮制改 . “酒制升提”之说 酒制升提” 酒制升提 之说, 变了药物组织的物理形状, 变了药物组织的物理形状,有利于 干热炮制 湿热炮制 药效成分的浸润、溶解、置换、 药效成分的浸润、溶解、置换、扩 4.辅料 散等溶出过程的进行,起到增溶或 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 .辅料(包括药汁 制与临床疗效 包括药汁 散等溶出过程的进行, 助溶或脱吸附等多方面的作用, 固体辅料:中间传热体 固体辅料助溶或脱吸附等多方面的作用,增 : 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液体辅料:渗入药材内部,主导作用。 液体辅料:渗入药材内部,主导作用。
第一节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1.饮片是物质基础 . 2.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 3.改变药性,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改变药性,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净制与临床疗效 . ①杂质或混入的非药用部位 ②混药 2.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 ①饮片厚薄大小影响汤剂疗效 适时适宜干燥。 ②适时适宜干燥。
巴豆, 如:巴豆,经 麻黄蜜炙, 如:麻黄蜜炙,挥发 加热 炮制与临床疗效的现代理论 、压榨去油制霜 加热、 油含量降低一半, 油含量降低一半,麻黄 后,破坏了巴豆中的 碱减少甚微, 碱减少甚微,故发汗力 毒性成分巴豆毒蛋白, 毒性成分巴豆毒蛋白, 减弱, 减弱,止咳平喘作用增 1.提高中药的有效利用度 . 强。 使既是有效成分又是 有毒成分的巴豆油由 如:何首乌用黑豆 18%~ 2.改变有效成分的量和质,缓和药性, .改变有效成分的量和质,缓和药性, 40%~60%降为 降为18% 40%~60%降为18%~ 汁蒸制后, 20%,保证了巴豆临床 汁蒸制后,不但可以缓 突出功效 20%, 和泻下作用, 和泻下作用,而且能增 应用的安全有效。 应用的安全有效。 加肝糖原,降低毒性, 加肝糖原,降低毒性, 3.改变有毒成分的量和质,保证用 .改变有毒成分的量和质, 提高免疫功能。 提高免疫功能。

最新中药炮制学_课件_第2章讲学课件

最新中药炮制学_课件_第2章讲学课件
饮片的内在质量主要指有毒成分及有效 成分的含量指标。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内 在质量都应严格控制,尤其是有毒中药。一 般中成药的要求高于汤剂。
思考题: 1.中药入药前为什么需要炮制? 2.举例说明传统的制药原则? 3.举例说明临床选用炮制品的原则?
吸氧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三区
定义
第七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一、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1.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炮制品种的要求 中成药处方固定,对药物的炮制品种要求相应 固定。 汤剂通常是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素质随 证处方,对药物的炮制品种要求灵活多变,常根据 用药意图而定。
2.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 量的要求
饮片的外观质量从形态、色泽、气味、 质地来控制。对形态的要求,汤剂比中成药 严,对色泽、气味、质地要求,基本相同。
有的原药材中还可能混有外行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 如八角茴香——莽草,黄芪——狼毒,贝母——光 菇子(丽江慈菇),天花粉——王瓜根等,这些异
物若不拣出,轻则中毒,重则造成死亡。
二、 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因药材来源不同、形状和质地各异,通 过切制,可提高煎药的质量,或者利于进一 步炮制和调配。 软化——切制——干燥
制药的具体方法: 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
药用部位。
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 3.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 4.制其质: 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 质,包括改变药性和功用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 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
缺氧类型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氧饱和度 动静脉氧压差
常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

最新中药炮制学 第二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讲学课件

最新中药炮制学 第二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讲学课件
摄影体位: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 侧上肢自然下垂并紧贴暗盒,对侧上臂环 手抱头,尽量使对侧肩部上移,使两侧肩 关节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中心线:经对侧腋下水平射入,深吸气后 屏气曝光。
肩关节侧位(穿胸位)
标准片显示: 肱骨颈部位于照片正
中,肱骨不与胸椎重 叠。 肺部含气量充分,肱 骨上段与周围软组织 界限分明。 肱骨上段骨小梁清晰 显示。
中心线:对准喙突垂直射入。平静呼吸下 屏气曝光。
肩关节前后位
标准片显示: 肩关节于前后缘重叠
良好,呈切线位显示, 关节间隙清晰。 肱骨小结节显示于肱 骨头外1/3处。 肱骨头、肩峰及锁骨 骨小梁清晰,周围软 组织层次分明。
肩关节侧位(穿胸位)
摄影目的:观察肱骨的头、颈、骨干的情 况,主要是肱骨近端的骨折移位情况。
质,包括改变药性和功用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 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 途。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
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 要求。
例如:“生升熟降” 莱菔子 “酒制升提” 黄柏 黄芩
水火共制法,常用的方法有蒸法、煮法、火单
法、提净法等。该类方法相对来说,加热温度较恒 定、受热较均匀,易控制火候等,但时间应根据需 要灵活掌握。 如:何首乌——蒸时间短——便溏、腹痛、腹泻等
桑螵蛸、天麻等——蒸时间太长——难以干燥 川、草乌——煮时间短——难去毒 杏仁——时间短,水量少——不能杀酶保苷等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
经或引药入经,使其功效更专一。如“盐制 入肾”、“醋制入肝” “蜜制入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疗效。
所以中医运用中药基本都是以炮制后的饮片配方。
第二章 第一节
二、通过炮制调整中药性能以符合治疗要求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常常是一药多效,但中医治 病往往又不是要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 有所选择,这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物原有的性能,
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力求符合疾病治疗
要求。 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肝肾精血不足。 生首乌——润肠解毒:疮疡、肠燥便秘。
第二章 第二节
生黄柏——泻火解毒(黄连解毒汤) 酒黄柏——清上焦热(上清丸)
炒黄柏——清热燥湿(二妙散)
盐黄柏——泻肾火退虚热(知柏地黄丸)
黄柏炭——止血(固经丸)
共同功效 党 参 补中益气 不同炮制品的的功效 生党参:益气生津 米炒党参:和胃健脾止泻 应第二章 第二节
常山质地坚硬,往往屡经长时间的浸泡才能切片, 据报道,浸泡7天生物碱损失近 1/3 。
槟榔,夏季要浸泡 7 天,冬季要浸泡 40 天,据 报道槟榔经水浸泡后切片,槟榔碱要损失 24.7% , 若采用减压冷浸新工艺 (润) 可提高槟榔的软化率, 缩短浸泡时间,保证饮片质量。 丹皮浸润时间越长丹皮酚损失量越大。浸润后当天 切制,丹皮酚只损失3.1。
第二章 第二节
(三)饮片干燥与临床疗效
药物经过软化处理、切制成饮片后含水量较
高,如不及时干燥,就会霉烂变质,影响疗效。
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恰当,也会造成有效
成分损失,特别是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很敏感
的成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
降低而影响治疗效果。
第二章 第二节
丹皮饮片
干燥方法 80℃烘干 115 ℃烘干 日光(48℃) 远红外干燥
炙麻黄绒 作用更缓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节
炮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P11)
古代医家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不同处理方法对疗
效的影响。清代《修事指南》载“炮制不明,药性不
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这说明了炮制与药 性、炮制与临床疗效有密切关系。 一、净制与临床疗效 净选是炮制的首要工序,十分重要。药材净制的 目的是使药物纯净,利于切制和炮炙,保证用药安全 与准确,提高疗效。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节
由于原药材中常常混有泥沙、杂质,或有霉烂、变质, 以及非药用部分,而有些药物各部位的作用也不相同,
如果不认真净选而一并入药,则会影响临床疗效,难
以达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如 茎:发汗解表,平喘:表证、喘咳证 麻黄 根:专于止汗:自汗、盗汗 肉:甘平,养心益胃,补脾固肠 莲子 心:苦寒,清心火,降血压
第二章
第二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P10)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2.熟悉炮制如何影响临床疗效。 3.了解传统制药的原则。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节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P10)
一、中医临床用药多以炮制后的饮片配方
中医理论认为 ,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各组
织器官在功能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体 与自然界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季节气候的变 化也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唐代《新修本草》载:“用枇杷叶须火布拭去毛,
毛射人肺,令咳不已。”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节
二、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药材切制的目的是为了利于进一步的炮制和调配,
使药材与溶剂的接触面积增大,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缩短汤剂的煎煮时间,保证汤剂的质量。 (一)软化 药材切制前须经过润泡等软化操作,使之便于 切制。但润泡时必须注意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 若浸泡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药材中的成分会大量 流失,使疗效降低,并给饮片干燥带来困难。
三、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性能以适应不同的气
候、环境
气候环境
春夏季 秋季 冬季 北方 南方 北方人
特 点
气候炎热,腠理疏松 气候转凉,空气干燥 气候寒冷腠理致密 气候干燥 气候炎热潮湿 一般禀赋较强
用药宜忌
用药不宜过于燥热和辛散 用药不宜过燥 用药不宜过于寒凉 用药偏润 用药不宜过于滋腻 要求药力较猛,若药力较 弱,则药不胜病 用药宜清淡,若药力太猛, 则易伤正气
丹皮酚损失率 30.88% 54.61% 34.6% 3%
槟榔饮片曝晒后醚溶性生物碱损失率比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节
(二)切制
中药饮片的规格有十余种,切制时都有具体的要求。 饮片的厚度、大小、长短、颗粒粗细的差距太大, 在煎煮时就会出现先溶、后溶、易溶、难溶等问题, 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饮片切制太厚,煎煮时不易透心。 一些含淀粉多的药材切制太薄易破碎,煎煮时也易 发生糊化,增加汤剂的粘稠度,煎煮液也难于过滤。
南方人
一般禀赋较弱
第二章 第二节
因此,为了适应气候、环境,就需要通过炮制来 调整中药的性能。
炮制品 生麻黄 炙麻黄 麻黄绒 功 效 主 治 使用季节 冬季
发 汗 解 表 , 宣 肺 利 风寒表证 水力强
发 汗 解 表 力 缓 , 宣 咳嗽气喘 肺平喘力胜 作用较麻黄缓和 老人及虚人风 春、夏季 寒感冒 表解而喘咳者
蜜党参:益气升提,润燥养阴
中气下陷,内脏下垂
第二章 第二节
白虎汤为清热泻火剂,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组成,为了防止石膏、知母大寒伤中,故方中甘草要 用蜜来炮制。
生——温燥之性甚强(易伤胃阴,助
苍术:燥湿
胃热):风湿痹痛。 麸炒——燥性缓和,且有焦香气,健 运脾土的作用增强:脾虚湿盛
第二章 第二节
因此,治疗原则的确定,以及遣方用药都必须根据
病人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决定。
第二章 第一节
由于中药来源于自然界,不但含有一些非药用部分,
影响疗效,而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也不相同,再加上
原药材的性能和作用多有偏性,不能完全适应临床治
疗的要求。
因此需要通过炮制来调整药性,引导药物直达病所,
使其升降有序,补泻调畅,解毒纠偏,以发挥药物的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章第二节
非药用部分,占的比例较大,若不除去,则用药剂
量难以掌握,从而影响疗效(巴戟天的木心)。 药材中混有外形相似的有毒药物,如黄芪中混入狼 毒等,这些异物若不拣出,轻则中毒,重则造成死亡。 《雷公炮炙论》在记述远志的炮制时说:“凡使, 先须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