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技术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5b8d1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0.png)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1. 咱可以多浇水呀,就像给口渴的人喝水一样,让水把盐碱“冲淡”。
你看那些种水稻的地方,不就是经常泡水,土壤慢慢就好多了嘛!
2. 施肥也很重要哇!就好比人要补充营养才能强壮,给土地施合适的肥可以改善它的状况呢。
像有机肥料就很不错,能让土地变得肥沃起来,不就能慢慢改良盐碱地啦?
3. 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呀!就像有的孩子特别能吃苦一样,这些植物能在盐碱地里好好生长,还能帮助改良土地呢。
比如说碱蓬,它可顽强啦!
4. 进行土壤深耕呢,把深层的好土翻上来,把盐碱土埋下去。
这就像给土地来了个大翻身,让它有个全新的开始,盐碱不就少啦?
5. 可以试试覆盖地膜呀!就跟给土地盖上一层被子似的,能减少水分蒸发,阻止盐碱往上跑呢。
这办法多妙呀!
6. 轮作也挺好呀!不要总种一样东西,换着种,土地也会开心的呀。
就像人总吃一样食物会腻,土地也需要不同的作物来滋养它,这样盐碱地不就慢慢改良啦?
我觉得呀,改良盐碱地就是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让盐碱地变好,让它也能长出茂盛的庄稼来!。
盐碱地改良方案
![盐碱地改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1413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6.png)
盐碱地改良方案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pH值过低,且土壤中存在的盐分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的土地。
盐碱地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严重制约了土地的农业利用价值。
为了解决盐碱地问题,许多改良方案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方案,包括土壤改良措施、灌溉方式改进以及植物选择等,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和改善盐碱地。
一、土壤改良措施1. 石灰添加:根据盐碱土壤的具体情况,适量添加石灰可以提高土壤的pH值,中和酸性物质,减少盐分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2. 石膏添加:石膏可以对盐碱土壤中的盐分进行化学反应,形成较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降低土壤中盐分的含量。
3. 有机质施用:适量添加有机质可以提高盐碱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减轻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4. 淋洗处理:通过大量的淋洗,将土壤中的盐分冲洗下来,有效地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
5. 垦殖排除:通过地下排水等方式,将含盐水分排除出土壤,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二、灌溉方式改进1. 清水灌溉:适用于盐碱地区的灌溉方式之一是清水灌溉,即使用没有盐分的水进行灌溉,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
2. 浸渍灌溉:浸渍灌溉是通过在浸水灌溉的基础上,降低水位,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一同向下渗透,达到清除盐分的目的。
3. 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方式,通过将水通过滴灌管缓慢滴入植物根部,减少水分流失和盐分积累。
三、植物选择1. 盐碱地适应性植物:一些植物具有较强的盐碱地适应性,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并发挥农业生产价值。
如碱蓬、红背委陵菜等。
2. 草本牧草:一些草本牧草植物在盐碱地上生长迅速,可用于养殖业的草料供应,如糙隐子草、苦荞、艾草等。
3. 林木树种选择:一些耐盐碱的林木树种可用于盐碱地的林业经营,如海桐、红豆杉、榉树等。
总结:盐碱地改良是解决盐碱地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
通过土壤改良措施、灌溉方式改进以及植物选择等多种方案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盐碱土地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农业利用率。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ae6c40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0.png)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类和碱类含量过高,影响土壤肥力和作物正常生长的土地。
我国盐碱地面积广阔,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内蒙古、新疆和青海等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以上。
盐碱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因此盐碱地的改良技术一直是国家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盐碱地改良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改良技术、水分管理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工程控制技术等方面,下面将对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进行综述。
一、土壤改良技术1. 石灰改良石灰改良是指通过在盐碱地表土中施用石灰,以降低土壤PH值,减少土壤盐碱度。
石灰改良主要适用于盐碱地表土较浅层的土地,通过合理施用石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3. 有机物改良在盐碱地上施用适量的有机物质,如稻草灰、腐熟有机肥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微生物活动,减轻土壤盐碱度。
4. 辛烷二酸改良辛烷二酸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降低土壤PH值,减少土壤碱性,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二、水分管理技术1. 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分管理技术,在盐碱地上可以精准调控土壤含水量,减少盐碱分渗透到作物根区,促进植物正常生长。
2. 土壤改良通过深翻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水性,提高土壤排水性能,减少土壤中盐分和碱分的积累和渗透,减轻土壤盐碱度。
三、植物修复技术1. 盐生植物修复盐生植物对盐碱地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高盐环境下正常生长,吸收土壤中的盐分,促进盐碱地生态环境的恢复。
2. 果树种植在盐碱地上选择适应性强的果树种植,如柑橘、桃树等,培育盐碱地果园,可以有效提高盐碱地的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
四、工程控制技术1. 土壤固化技术利用土壤固化技术,在盐碱地上形成一层土壤硬化层,阻止盐碱地上盐分和碱分的渗透,减轻土壤盐碱度。
2. 土地改良工程通过修筑堤坝、引水灌溉等工程手段,对盐碱地进行科学治理,改善土地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
盐碱地改良方法
![盐碱地改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afe53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2.png)
盐碱地改良方法
1、改良土壤:盐碱地的土壤多呈灰黑色,不利于植物生长。
因此,需要通过增加有
机质,粪肥等方法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挥发性,改善土壤质地,以改善栽培环境,提高植物的生长发育水平。
2、选择抗盐植物:选择抗盐植物来改良盐碱地,这种植物对盐碱的耐受性较强,抗
性较强,适宜栽培,能够有效改良盐碱地。
3、种植抗盐植物:根据需要种植抗盐的植物,如柽柳花、芦苇、紫藤苔、沙地芦荟等;抗硼的植物,如海棠果、木芙蓉、芦蒿等;在树种和杂草之间种植杂草,如沙地芦荟、芦笋、五花褐藓等。
4、灌溉:通过灌溉把营养物质以及有机质溶入到土壤之中,促进植物生长,改良土壤,除去盐碱地上的盐离子,解决植物要求新鲜水源的问题。
5、施肥:使用适量的有机肥料或腐熟的堆肥来施肥,使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更加丰富,改良土壤的透气性和浸渍性,以及改良土壤的盐分含量,减轻盐分的影响,促进植物的生长。
6、植被种植:通过植被种植来减少风蚀、改善土壤条件,在盐碱地上种植能够耐盐
植物,如柽柳、蔓荆、柳叶菜、芦笋、拟黑藻、芦苇等,以减少因盐分影响而影响种植的
植物的死亡率,提高植物的连续种植率,有效改良盐碱地。
盐碱地改良措施
![盐碱地改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a327b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5.png)
盐碱地改良措施引言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分含量过高的土地,由于土壤养分不足,大部分植物无法在盐碱地上生长。
盐碱地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盐碱地问题,科研人员和农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盐碱地改良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措施。
1. 化学改良1.1 石灰施用石灰施用是一种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方法。
石灰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提高土壤的PH值,降低土壤酸碱度。
此外,石灰还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增加土壤肥力。
石灰的使用量一般为每亩施用50-100千克。
1.2 硫酸镁施用硫酸镁是一种常用的改良剂,可以减少土壤中的钠离子含量,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和保水性。
硫酸镁的使用量一般为每亩施用30-50千克。
1.3 有机肥料施用有机肥料是改良盐碱地的重要手段。
有机物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持水能力。
农民可以使用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来改良盐碱地。
2. 生物改良2.1 盐碱土生物修复盐碱土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生理代谢反应作用于盐碱土表面或内部,降低盐渍度,改善盐碱土结构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盐碱土中自然或人工选择抗盐土壤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抗逆性,提高植物生长的适应性。
2.2 抗盐碱作物栽培抗盐碱作物是在盐碱地上能够正常生长并能收到可观收益的作物。
抗盐碱作物的栽培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环境。
例如,盐蓬、碱蓬、碱蓬草等植物都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
3. 物理改良3.1 土壤改良通过耕作和深翻,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水性和保水性。
将盐碱土表层的盐分深埋土中,可以减少盐碱土的盐渍度,提高植物生长的条件。
3.2 引水排盐引水排盐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改良方法,通过引导水流经过盐碱地,将土壤中的盐分溶解并带走。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改善土壤质量。
4. 综合改良综合改良是将多种改良措施结合起来,综合施用,以达到更好的改良效果。
盐碱地改良方法
![盐碱地改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57c94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d.png)
盐碱地改良方法盐碱地是指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和长期开垦而导致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土壤中离子成分以离子为主,这样会引起土壤植物生长受阻,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因此,如何有效改良盐碱地,大大改善其生态环境,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一直是盐碱地改良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采取抗盐抗碱措施为了减少盐碱地污染,可以采取抗盐抗碱措施,抗盐抗碱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除盐除碱措施。
这种措施是指采用淋雨或水膜等方式,通过溶解或吸走土壤中的盐碱,达到除去盐碱的目的,使土壤的盐碱含量降低。
(2)施肥措施。
它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减少土壤的盐碱含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壤的植物养分含量,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
(3)固盐碱措施。
固盐碱措施是指将土壤中的盐碱物质转化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以防止盐碱被洗滤出去,减少土壤盐碱的污染。
(4)施粪措施。
它是指用经过热处理的粪肥和有机质,改善土壤的有机物含量,提高土壤的改良程度,减少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二、采取造林抚育措施为了抑制土壤盐碱,可以采取造林抚育措施,其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方面,通过种植抗盐抗碱植物,采用植物盐碱容忍性,抑制土壤盐碱,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完善植物覆膜,形成合理的水土资源利用体系,减少植物叶片凋落的物质,保护土壤,稳定土壤的盐碱含量。
三、采取植物和微生物改良技术盐碱地植物和微生物改良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物含量,可以利用微生物对土壤进行改良,还可以采用植物对土壤盐碱进行改良,通过植物的根系和叶片吸收和储存盐碱物质,以减轻土壤的盐碱污染。
此外,还可以采用植物和微生物来消除土壤盐碱,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
总之,有效改良盐碱地,需要综合运用抗盐抗碱措施、造林抚育措施、植物和微生物改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有利于减少土壤盐碱污染,提高土壤生态环境质量。
只有全面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有效改良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绿色社会和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5333a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d.png)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和措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分调节:通过改善土壤排水条件,调节土壤水分,减少地下水位对土壤的影响。
具体措施包括修建排水沟或排水管道,提高土壤的渗透性,降低土壤盐分浓度。
2.有机质添加: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或有机物质,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植物的抗盐碱能力。
3.石膏施用:添加适量的石膏,可以在土壤中形成团聚体,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减少盐碱的影响。
4.化学改良剂:例如硫酸亚铁、硫酸镁等,可以与土壤中的盐分发生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物质并沉淀下来,从而降低土壤的盐分浓度。
5.水分管理:合理管理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改善土壤的盐分平衡。
6.耐盐碱植物种植: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分泌作用,调节土壤盐分浓度,改善土壤环境。
7.分层配土:将土壤分为上、中、下三层,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各自进行改良,使土壤层次更加合理,减少盐碱的扩散。
8.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特点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肥料,减少肥料的损失和盐分的积累。
总之,盐碱地改良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条件、作物种类和管理措施等因素,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改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盐碱地的改良措施与对策
![盐碱地的改良措施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8c2f01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a.png)
盐碱地的改良措施与对策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使土壤质地疏松、透水性差、肥力低下的土地。
在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0%左右。
由于盐碱地对农作物生长和开发利用的限制,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困扰。
为了有效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对策。
1.土地改造盐碱地改良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土地改造降低土壤盐碱含量。
常用的土地改造措施包括深耕翻松、中耕通排、引淡排盐等。
深耕翻松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中耕通排可以通过破坏土壤层次结构,增加土壤透水性,促进盐分向下排除。
引淡排盐是通过人工引水、自然蒸发等方式,将盐分排除至土壤表面,并进行及时处理。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盐分,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供应能力。
2.合理施肥盐碱地的肥力一般较低,因此合理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pH值。
根据测试结果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根据不同的农作物需求适量施入氮、磷、钾等主要养分。
另外,可加入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供应养分的能力。
3.选种优良品种盐碱地的土壤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盐碱地种植作物时,要选用抗盐碱性较强的优良品种。
这些品种能够适应盐碱地的环境,减少对高盐碱环境的敏感性,使农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
4.轮作休耕在盐碱地改良中,轮作休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在一年或多年间不耕种,让土壤得到充分的恢复和休养,提高土壤质量。
休耕期间可以进行翻耕、草本植物覆盖等措施,加速盐分的淋洗和土壤的恢复。
5.种植耐盐碱作物在盐碱地改良过程中,种植适应盐碱环境的耐盐碱作物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这些作物能够较好地生长在盐碱地上,吸收盐分并将其转移到地上部分。
通过种植耐盐碱作物,可以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质量。
总之,盐碱地的改良措施与对策需要综合考虑土地改造、合理施肥、选种优良品种、轮作休耕和种植耐盐碱作物等多种因素。
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
![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521d4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4.png)
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1. 深翻土壤:通过深犁耙,将盐碱层深埋,促进土壤中盐分的下渗,从而减轻土壤盐碱度。
2. 施用有机物质:如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物质,可以改善盐碱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 使用石灰:石灰可以中和土壤中的盐碱性物质,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4. 施用石膏:石膏可以将土壤中的钠盐转化为硫酸盐,减轻土壤盐碱胁迫。
5. 翻耕种植绿肥:通过翻耕种植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6. 旋耕深松:通过旋耕深松,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减轻盐碱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7. 科学施肥:根据盐碱土壤的特点,合理施用肥料,避免增加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8. 栽培耐盐植物:选择能够耐盐的作物,如碱蓬、碱蓬草等,降低盐碱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9. 合理灌溉:采用间歇灌溉或滴灌等方式,控制水分含量,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累。
10. 林木种植:选择适合盐碱土壤的树种进行种植,如油松、柳杉等,改善土壤环境。
11. 生物修复:采用微生物、真菌等生物修复技术,促进盐碱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降低土壤盐碱度。
12. 土壤改良剂:使用专门的土壤改良剂,如硅酸盐改良剂、有机质改良剂等,改善土壤结构和性质。
13. 盐土分层利用:根据不同土层的盐碱度,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分层栽培或分层改良。
14. 地下排水:通过地下排水系统,控制土壤中水分和盐分的含量,有效改善盐碱土壤环境。
15. 土壤覆盖:使用覆盖物覆盖盐碱土壤表面,减少土壤蒸发,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16. 小面积养殖:在盐碱地上进行小面积规模的畜禽养殖,利用养殖粪便改良土壤。
17. 轮作栽培:通过轮作不同作物,降低土壤中盐碱物质的积累,改善土壤环境。
18. 土壤复合改良:综合应用多种改良方法,如深翻、施肥、改良剂等,进行综合性的土壤改良。
19. 土地固碱:充分利用工业固碱技术,将盐碱土地固定化,降低土壤盐碱度。
20. pH调节:对土壤的pH值进行调节,使其适合特定作物的生长要求,减轻盐碱土壤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盐碱地改良方法
![盐碱地改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e7eade10661ed9ac51f3b7.png)
盐碱地改良方法
一、深耕改良
这是很简单的一种方法,将需要进行改良的盐碱地进行深耕,大概要深耕30-40公分。
要求是土地里没有很大的土块,土壤尽可能的细一些。
在深耕的时候应尽量是纵横多次的进行,而且深耕的深度和土的细度都应满足。
二、生物改良
可以在盐碱地的栽种一些耐盐的植物,比如月季、枸杞、白腊等等。
在种植的时候,可以施加一些菌肥,能很好的提高土地的肥力,从而能减少水分的很好蒸发,这样也能起到好的效果。
三、泡田改良
应该建立一个将灌水和排水能分开的系统,要很好的控制底下的水位。
在向土地里进行灌水,浸泡大概两天的时间再进行排水,重复两三次之后晾干。
这个时候检查一下土里是否有盐分结晶,要是有的话还应该继续用水浸泡。
第1页共1页。
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
![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f99b7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9.png)
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较高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常见于地下水位较浅、排水不畅或地下水中富含盐碱的地区。
盐碱地对土壤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植物难以生长。
针对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土壤通风排水:盐碱地土壤常常排水不良,需要进行通风排水改良。
可以挖掘排水沟或排水渠,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水分的流动和排除。
2.淋洗法:通过淋洗法将盐分冲刷至地下水深层,将盐碱分散在大面积的浅层土壤中,逐渐降低土壤的盐碱浓度。
淋洗时要注意适量控制水量,防止溶解的盐分造成次生污染。
3.施用有机物质:有机物质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减少盐分对植物的不良影响。
可以施用腐熟堆肥、有机肥料、秸秆等。
同时,有机物质还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
4.使用化学改良剂:可以选择一些化学改良剂对盐碱土进行处理。
例如,硫酸亚铁可以降低土壤的碱性,使其变为中性或微酸性,提供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
5.植物绿化措施:选择适应盐碱地条件的植物进行绿化,如碱蓬、盐蒿、沙棘等植物,它们具有耐盐碱性强的特点,能够适应盐碱地的环境,改善土壤质量。
6.良好的土地管理:加强土壤肥力管理,合理施肥,避免过度施肥造成盐分累积。
通过适量的灌溉和排水管理,控制土壤湿度,减少盐分积累。
7.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对于盐碱地的改良方法,不断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改良技术,提高改良效果,为盐碱地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改良盐碱地需要长期和持续的努力,上述措施不能单独采用,应根据具体盐碱地的情况,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通过综合施策,逐渐恢复土壤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案
![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dc7ba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3.png)
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案
1、积淀法:利用来自渗流水中的离子建立淤泥链、生成碱性碎石和固体废弃物堆积来从碱地中改良盐地土壤。
2、间断灌溉法:通过限制灌溉用水量来减少土壤盐分归入,改变适宜作物水分和盐分要求,调整土壤水分状况,从而改良土壤盐渍。
3、补土和施肥法:根据土壤的性质施用腐殖质和矿物肥料,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促使各种有机物和氮磷钾营养元素形成可利用状态,改良土壤条件,改善土壤质量。
4、翻耕法:将土壤翻耕深度达到30-50厘米,可以迅速减少土壤中的盐渍,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植物的生长。
5、增加植被:通过植被的种植来改变土壤的水、盐的循环,防止风蚀和土壤流失,分散雨淋水的热能,缓解地表温度,缓解盐渍,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质量和植物的生长。
盐碱地改良技术
![盐碱地改良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5ad360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6.png)
盐碱地改良技术目录1.序言 (1)2.农业技术措施 (3)3,农田水利改良措施 (3)4.化学改良措施 (4)5.生物改良措施 (4)6.咸水利用改良盐碱地 (5)6.1.微咸水灌溉改良盐碱地 (5)6. 2.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 (6)7.治理盐碱地的肥料 (6)7. 1.概述 (6)7. 2.坚持以有机肥为主 (7)7. 3.生物肥料 (7)7. 4.选择适宜的化肥 (7)7. 5.注意叶面营养补充 (8)7. 6.关注新肥料 (8)7.7.治理盐碱地的肥料 (9)7.7.1,治理盐碱地的肥料 (9)7.7.2.治盐碱地主要用什么方法 (9)7.8.盐碱地平衡施肥技术 (10)7.9.硫酸铉为什么可以用在改良碱性土壤 (11)1.序百盐碱土是各类盐土、碱土以及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土壤的统称。
由于土体中含有大量盐碱成分,并具有不良理化性质,致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不能生长。
据农业部第二次全国普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盐碱土资源总面积约为3467×104hm2,居世界第三位,而目前已开垦种植的盐碱土面积仅为577XIO4hm2,此外,我国耕地中盐碱化面积达到920.9XIO,hm?,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62%。
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改良和利用盐碱地对补偿日益减少的耕地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盐碱土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西北、华北、东北及沿海是我国盐碱土的主要分布区域,受区域气候、地形、母质、水文地质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盐碱土类型多样,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强烈的表聚性、较高的异质性、类型的复杂性以及积盐和脱盐的反复性等特点。
依据地区的差异,盐碱土可分为滨海盐土、黄淮平原盐渍土、松嫩平原盐碱土、半荒漠内陆盐土及荒漠盐土。
土壤水分是盐分的溶剂也是盐分运动的载体,盐分在土壤中运动具有“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特点。
受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地形及地下水等因素影响,土壤水盐运移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以环渤海季风气候区为例,该地区春季蒸发量大、降雨量少,深层土壤盐分在水分驱动下逐渐向表层聚集,土壤表现为爆发式积盐;夏季,降雨量逐渐增大,降雨淋洗使土体表现为淋盐;秋季随着降雨减少,但蒸发量依然较大,土壤也表现为积盐,但没有春季强烈;冬季,土壤出现冻结,深层土壤盐分随水分向冻层迁移,这个“潜在式”积盐过程又为来年春季土壤“爆发式”积盐创造了条件。
对盐碱地的改良措施
![对盐碱地的改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4d882d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b.png)
对盐碱地的改良措施盐碱地指的是土壤中盐类和碱类过多的地区,这种土壤环境对于植物生长非常不利。
为了改良盐碱地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的质量和肥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措施。
1.淋洗法淋洗法是通过人工或自然的方式将盐分洗掉。
可以利用自然降水量进行淋洗,也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水源来进行淋洗。
淋洗会将土壤中的盐分冲刷掉,但同时也会冲走一些养分,因此在淋洗后需要施加化肥来恢复土壤肥力。
2.石灰石干垫法石灰石干垫法指的是在盐碱地表面铺设一层石灰石粉末,形成干垫。
干垫能吸湿,能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和表面蒸发,减轻土壤盐分浓度,提高土壤的质地和透气性。
石灰石中的钙能与土壤中的盐分反应形成不溶性盐,从而减少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含量。
3.土壤改良剂添加添加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
常见的土壤改良剂有有机肥、石膏、腐殖酸等。
有机肥可以提供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和透气性。
石膏主要作用是减少土壤中阴离子的浓度,促进盐类的淋洗。
腐殖酸有良好的络合作用,可以与土壤中的盐类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减少盐分对植物的毒害。
4.水分管理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环境。
在水分管理中,可以采用适宜的灌溉和排水技术。
灌溉时要注意水量和水质的控制,不仅要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还要避免过度浇水造成土壤过度湿润和盐分积累。
排水技术包括开挖排水沟和安装排水管等,目的是排除盐分和碱分积累的水分。
5.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种植也是改良盐碱地的有效措施。
盐碱地适宜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如碱蓬、苦草等。
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盐碱适应性,能够在高盐和高碱环境中正常生长,起到控制盐分积累的作用。
在实施上述措施的同时,还应注意土壤保肥保湿、适时施肥施水等基本农事管理。
通过综合的改良措施,可以逐步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于盐碱地改良8种方法方案
![关于盐碱地改良8种方法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8c7d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7.png)
关于盐碱地改良8种方法方案盐碱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由于其土壤盐分过高,不适宜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然而,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改良措施,盐碱地可以转化为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
本文将介绍盐碱地土壤改良的几种主要方法。
一、排水改良排水改良是一种通过挖排水沟或建设排水系统,将土壤中的盐分随着水分排出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或雨水较多的地区,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排水改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见效快,但需要注意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二、灌水洗盐灌水洗盐是通过灌水来溶解土壤中的盐分,再通过排水将溶解的盐分排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地改良。
灌水洗盐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但需要注意灌水量的控制和排水系统的建设,以避免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
三、种植水稻种植水稻是一种通过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的方法。
水稻是一种耐盐作物,可以通过长时间淹灌和排水换水来淋洗和排出土壤中的盐分。
同时,水稻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种植水稻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解决土壤改良和粮食生产的问题,但需要注意水稻品种的选择和管理。
四、增施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增施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是一种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改善土壤性质的方法。
有机肥可以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同时也可以提供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
土壤调理剂则可以吸附和中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增施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的优点在于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提高土壤的肥力,但需要注意使用量和使用方法的选择。
五、深耕深松深耕深松是一种通过加深耕层来加速淋盐、防止返盐和提高保墒抗旱能力的方法。
深耕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运移。
同时,深耕深松也可以加速土壤中盐分的溶解和排出,有助于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
深耕深松的优点在于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质,但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深度的选择。
盐碱地改良方法
![盐碱地改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888d4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d.png)
盐碱地改良方法盐碱地是指由盐碱化作用而形成的土壤,多分布于河谷、湖泊内部或干涸河流中,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土壤类型。
盐碱地的改良主要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改善其物理性质、生物化学性质和生态环境,提高其农业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一、改良思路1、物理性改良:物理性改良指的是采取物理方法,例如去除地表的盐碱质,进行减盐碱的工程,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改善土壤水分供应状况。
2、生物化学性改良:生物化学性改良指采取生物化学改良方法,如改变土壤pH值,减少土壤盐分,改变土壤溶解有机物含量,改善土壤生物化学性质,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3、生态环境性改良:生态环境性改良指的是采取生态技术改良,如植物排碱技术、浅水湿地建设、植物植物培育技术等,以最大程度地改善盐碱地土壤环境,达到植物生长的最佳状态。
二、改良技术1、去除盐碱质:在去除地表的盐碱质技术方面,可采用以水淋淋浸法为主,加上淋澄、氧化、硝化、蒸化等一系列技术来深层次去除地表的盐碱,或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去除盐碱;另外,也可以利用生物的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去除土壤中的盐碱质,使其达到改良的效果。
2、土壤减盐技术:土壤减盐技术是一种比较新的改良技术,主要是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改良手段,以减少土壤盐分含量,促使水分对地表及深层土壤的分布,使盐碱地土壤的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3、植物植物性改良:植物植物性改良是一种利用适应性植物改善土壤质量的技术,主要方式有植物技术、培育技术、分布技术和植物护理技术等。
选用的植物要具有耐盐碱性,可以把土壤中的盐碱质净化、耗散减少,同时大量吸收水蒸气,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改良效果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改善土壤物理特性:通过土壤减盐改良技术,可以调整土壤的湿度、比重、表观密度、气孔容量等基本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吸收性,使其更适宜作物生长。
2、改善土壤化学特性:通过土壤减盐技术及植物排碱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的化学特性,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物、腐殖质含量,改变土壤pH值,以提高土壤的生物生产能力。
盐碱地治理技术方案
![盐碱地治理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21a7f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7.png)
盐碱地治理技术方案
盐碱地治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和治理,使其能够适宜作物生长和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盐碱地治理技术方案:
1. 土地翻耕和改良:通过深翻、中和、润湿等措施,将盐碱地土壤中的盐分、水土流失物质和泥沙等清除掉,同时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 化学治理:利用化学药剂进行土壤改良,如施用石灰、氮肥、磷肥等,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增加土壤的吸附能力和保水能力。
3. 生物治理:利用微生物和植物进行共生和谐,如施用菌剂和植物共生剂,使微生物和植物在相互制约中得到平衡,增加土壤有机质
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4. 土壤改良和保护:通过修复和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提高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如建设生态缓冲区、绿色景观带等。
5. 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盐碱地的灌溉用水,从而达到治理盐碱地的目的。
以上是常见的盐碱地治理技术方案,不同的方案适用于不同的盐碱地类型和状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实施。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ced0f5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9.png)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的土地。
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6%,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农业利用和生态环境。
改良盐碱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我国针对盐碱地的改良技术经历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下面对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进行综述。
一、物理改良技术:物理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排水、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渗透性等。
盐碱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土壤过湿,排水技术是改良盐碱地的首要任务。
排水技术包括开沟、铺设排水管道、修建涵洞等。
改良土壤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利用物理手段破坏土壤结构,增加孔隙度和渗透性,有助于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环境。
二、生物改良技术:生物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植物改良和微生物改良两个方面。
植物改良是通过筛选、培育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品种,种植在盐碱地上,利用植物的生理和生态效应来改善土壤质量。
常用的植物包括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
微生物改良是通过运用盐碱地微生物来改良土壤环境。
微生物能够降解盐碱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并提供营养供应,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团聚体结构。
三、化学改良技术:化学改良技术主要是通过化学手段来改变土壤中的盐碱物质含量。
常用的化学改良方法包括石膏改良、石灰改良和硫酸铁改良等。
石膏改良是利用石膏来中和土壤中的碱性物质。
石灰改良是利用石灰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
硫酸铁改良是通过硫酸铁来提高土壤抗盐碱性和保湿能力。
我国的盐碱地改良技术主要涉及物理、生物和化学三个方面。
这些技术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选择合适的改良技术、提高改良效果和降低成本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盐碱地改良技术,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更好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碱地改良技术
盐碱土是各类盐土、碱土以及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土壤的统称。
由于土体中含有大量盐碱成分,并具有不良理化性质,致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不能生长。
据农业部第二次全国普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盐碱土资源总面积约为3467×104 hm2,居世界第三位,而目前已开垦种植的盐碱土面积仅为577×104 hm2,此外,我国耕地中盐碱化面积达到920.9×104 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62%。
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改良和利用盐碱地对补偿日益减少的耕地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盐碱土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西北、华北、东北及沿海是我国盐碱土的主要分布区域,受区域气候、地形、母质、水文地质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盐碱土类型多样,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强烈的表聚性、较高的异质性、类型的复杂性以及积盐和脱盐的反复性等特点。
依据地区的差异,盐碱土可分为滨海盐土、黄淮平原盐渍土、松嫩平原盐碱土、半荒漠内陆盐土及荒漠盐土。
土壤水分是盐分的溶剂也是盐分运动的载体,盐分在土壤中运动具有“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特点。
受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地形及地下水等因素影响,土壤水盐运移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以环渤海季风气候区为例,该地区春季蒸发量大、降雨量少,深层土壤盐分在水分驱动下逐渐向表层聚集,土壤表现为爆发式积盐;夏季,降雨量逐渐增大,降雨淋洗使土体表现为淋盐;秋季随着降雨减少,但蒸发量依然较大,土壤也表现为积盐,但没有春季强烈;冬季,土壤出现冻结,深层土壤盐分随水分向
冻层迁移,这个“潜在式”积盐过程又为来年春季土壤“爆发式”积盐创造了条件。
盐碱土和土壤水盐运移的特点决定了盐碱土改良利用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盐碱土改良应以因地制宜和综合改良为基本原则,并且在排盐、隔盐和防盐的同时,积极地培肥土壤,以达到盐碱土高效利用的目的。
目前盐碱地改良措施包括农业技术措施、农田水利措施、化学改良措施和生物改良措施等。
一、农业技术措施
物理改良措施主要通过客土、平整土地、地表覆盖以及耕作措施等方法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渗透性、减少蒸发、来提高土壤盐分淋洗效率。
以上措施中,客土措施最为有效,但由于高昂的成本,在盐碱地改良措施中一般不被采用;地表覆盖措施是目前最常用的改良措施,地表覆盖切断了土壤水和大气之间的交流,可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盐分在表层积累。
其中覆盖材料、覆盖时间以及覆盖量等对土壤水热盐动态有显著的影响,地膜覆盖可使土壤水蒸气回流,并对表层盐分具有有效的淋洗作用,随覆盖时间延长,土壤表层脱盐效率有增大趋势,在干旱地区以及春季干旱季节,提早覆膜有利于抑制土壤表层盐分积累;此外,秸秆覆盖对土壤盐分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对调节土壤水盐状况有重要作用;
其他的覆盖物也被利用与盐碱地改良,如水泥硬壳覆盖和沙石覆盖等,它们对减少土壤无效蒸发,调节盐分在土体中的分布,促进春播作物出苗等方面皆有一定作用。
二、农田水利改良措施
农田水利改良措施是依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基本原理,利用淡水淋洗的措施淋洗土壤盐分,后经过排水措施把盐分排出土体,并降低地下水位,减少盐分在土壤表层累积,以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这是目前盐碱地改良中最有效的措施。
采用井、沟、渠相结合的水利工程措施,利用机井抽提地下水灌溉,可以将表层土壤中的盐分淋洗到耕层以下,同时产生较大的地下水位降深,在强烈返盐季节控制地下水位在临界水位以下,以减轻表层土壤返盐。
我国在水利工程改良盐碱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我国黄淮海平原地区的井灌井排、排、灌、蓄、补综合运用,雨水、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统一调控,均极大地加速了干旱、洪涝、盐碱及咸水的综合治理过程。
三、化学改良措施
盐碱土尤其是碱土中Na+被土壤胶体吸附后,会导致胶体相互排斥和颗粒分散,土壤表现出湿时黏、干时硬、通气透水和适耕性能差等物理特征,土壤碱化严重。
通过向土壤中使用化学改良剂、有机肥可降低甚至消除这些不利影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一般常见的化学改良剂包括石膏、氯化
钙、硫酸钙、硫酸铝、硫酸以及硫等,这些改良剂对以Na+为主的碱土具有良好改良作用。
改良剂中二价阳离子如
Ca2+,Mg2+可代换多余的交换性Na+,减少其吸附性,促进土壤颗粒凝聚,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渗透性。
据研究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耕层土壤微结构中大粒级颗粒比重增大,毛管孔隙数量增多,土壤持水能力降低,而供水能力增强。
通过施用石膏、过磷酸钙等含钙较高的化学改良剂,盐碱土尤其是碱化土耕层中可交换性Na+含量和碱化度明显降低。
不同性质的化学改良剂,对盐碱土改良效果不同,其中石膏对碱土的改良效果优于有机肥,有机肥对盐土的改良效果优于石膏。
虽然化学改良剂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但必须配合一些水利措施,以排出多余可溶性的Na+,以减少Na+对土壤不利影响,达到改良的效果。
四、生物改良措施
盐碱地的生物改良通过引种、筛选和种植耐盐植物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小气候,从而达到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抑制土壤返盐目的。
有些改良植物具有较大的生物量和良好的耐盐性能,地上部分收获可移走大量盐分。
研究表明:种植碱蓬后,深层土壤Na+每年每亩土地可减少128kg;有些植物可通过其发达的根系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强土壤渗透性,以促进水分的入渗和盐分淋洗;有些深根植物可通过水分吸收可使地下水位降低,缓解了部分土壤积盐。
通过生物改良措施增加了土壤表层覆盖度,调节了土壤微气候,从而减少了水分蒸发和抑制了盐分积累,同时植物根系的生长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盐分淋洗效果,地上部分生物量返回土壤后又能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但是生物改良也有其局限性,每种植物具有自己的耐盐范围,因此在耐盐植物引进和种植的过程中,必须配合其他改良措施和肥料管理,为修复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水盐条件。
在盐碱地改良中,应根据盐碱地分布区气候、地形和土壤等条件,合理选择改良措施,并且各项措施应相互配合使用以达到综合改良盐碱地,促进土壤水盐动态的良性循环。
而各项措施均需要灌排工程措施的配合才能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充足的淡水是以上改良措施的重要保证。
但在盐碱土分布区淡水资源严重匮乏限制了以上措施的实施,而盐渍区丰富的浅层地下咸水和劣质水的开发和利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五、咸水利用改良盐碱地
1. 微咸水灌溉改良盐碱地
在淡水资源匮乏的背景下,盐碱土分布区丰富的地下咸水可被看作为农业可利用的水资源。
研究表明:咸水灌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淡水不足造成的干旱问题,甚至可在不影响土壤性质的情况下,实现作物增产。
但如果利用不当则会
造成土壤退化和作物减产。
目前,国内外针对咸水灌溉的灌溉水量和水质、灌溉方式及对土壤水盐动态影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研究表明:一定矿化度咸水的入渗可有效地淋洗土壤盐分,随入渗水量的增加,土壤的脱盐深度逐渐加深。
利用咸水进行灌溉时,咸水含盐量越高则应相应增大灌水定额,以减少盐分在表层土壤滞留。
利用咸水进行灌溉过程中,灌溉水带入土壤的盐分在土壤中累积与淋洗交替进行,当灌溉水矿化度大于3 g L-1,则有不同程度的积盐。
此外,咸水的SAR(钠吸附比)水平对土壤理化性质也具有重要影响,咸水灌溉过程中,咸水的入渗对土壤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灌溉水中的盐分有利于稳定土壤孔隙结构,提高土壤导水通气性,随咸水矿化度增加,咸水入渗加快;而另一方面,如果灌溉水中钠离子比例较高时,则会导致土壤颗粒分散,土壤导水通气能力下降。
此外,咸水灌溉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灌溉方式,目前,灌溉方式主要包括漫灌、沟灌、喷灌和滴灌,其中滴灌比其他灌溉方式能更好地调整根区土壤盐分状况和获得更高的
产量,同时可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同一个地方可能会有不同矿化度的水源,利用不同水质咸水的方式主要包括咸水直接灌溉、咸淡混灌和咸淡轮灌,以尽量减少咸水含盐量和节约淡水为最终目的。
合理的咸水利用方式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源条件及作物的耐盐性等来确定。
2.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
咸水结冰灌溉技术针对盐碱地分布区地下咸水矿化度较高
而不能直接用于灌溉的现实,通过冬季抽提当地地下咸水进行灌溉,在地表形成咸水冰层,依据春季咸水冰融化过程中咸淡水分离入渗的原理进行盐碱地改良。
由于咸水结冰灌溉的咸水来源于当地的地下咸水,融水入渗之后,咸水中盐分和部分淋洗的土壤盐分又回流至地下水,没有外来盐分进入农田系统,因此咸水结冰灌溉在重盐碱区是安全和有效的改良措施,它实现了盐分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循环。
研究表明:咸水冰融化入渗盐碱土过程中,后融化出的微咸水和淡水的入渗,对土壤盐分具有较好的淋洗效果。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时,灌水时期以抽提的地下咸水能够稳定结冰气温的时间来确定,以河北省环渤海区为例,咸水结冰灌溉时期为1月上旬当气温低于-5℃时,此时抽取的地下水含盐量为12g L-1左右,能够稳定结冰。
咸水结冰灌溉的水量以土壤含盐量和灌溉定额方程而定。
河北省环渤海区,利用12 g L-1的咸水进行冬季结冰灌溉可有效淋洗0-40 cm土壤盐分的水量为180mm。
融水完全入渗后,根层(0-40 cm)土壤盐分含量可由高于1%迅速降至0.3%以下,此时配合春季地膜覆盖措施,可将土壤盐分维持在0.4%以下,保证了作物(棉花)整个生育期正常生长,并且当年便可获得理想的作物产量。
总之,盐碱地的改良应遵循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基本
原则,依据区域气候特点、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土壤水盐动态规律,选择合理的改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