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变化的因素。【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近现代服饰、饮食、居室建筑与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

通过解读历史图片和相关资料,学会从特定的中国社会历史大背景中去探究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各方面的变迁的特点;

探讨影响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学会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根据兴趣,在课前寻找基本史实材料,完成基础知识;

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老照片和文字资料,对照比较分析,感受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生汲取材料信息探究影响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探讨,培养学生的归纳组织、书面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正确对待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特征。

难点: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法、问题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通过阅读教材和导学案,对本课形成基本认识,分小组收集资料,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物质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思考其变迁的特征,初步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设问:如果问女孩子们最想拥有什么衣服,男孩们最欣赏什么样的女性服装。

引题:播放视频,给学生强烈的感性认识。

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1949年之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认为封资修象征大量毁坏。一种服装折射出一段历史,可谓“小服装、大时代”。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到近代中国感受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第二环节——推进新课

一、服饰(穿在身上的历史):

请服饰小组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并简单归纳。

探究一:近代的以来旗袍的变化趋势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完成)

特点: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

原因:西方文化的冲击

反映了女性思想的解放。

探究二:西装何时传入我国,首先在何地何人中流行,原因有哪些?

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通商口岸

留学生、革命者、买办阶层中开始流行,并逐渐向内地辐射,

原因:①外因:西方文化的影响②内因:“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探究三:中山装与西装并行说明了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探究四:为何产生“蚂蚁的时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6《历史纵横》)以表格形式总结近代以来服饰的变迁,分析变化的特征、时代背景。

二、舌尖上的中国(请饮食小组的同学代表上台展示资料)

探究五:近代饮食文化的变化特点、新中国成立后饮食文化的发展及原因。

三、居民建筑

运用身边的材料、通过我们校园的变化启发学生。

探究六:洋房为何在中国出现?它对中国的民居有何影响?

(答:鸦片战争后洋房在租界地出现。使中国逐渐出现了完全欧化的住宅,如20世纪20、30年代在京津地区出现的花园洋房、公寓、别墅等以及普通百姓家中家具的变化。)

四、社会习俗(请学生代表展示资料)

旧习改变

男子留辫剪辫易服

女子裹足迫令放足

婚姻包办婚姻自由

跪拜作揖鞠躬握手

探究七:习俗产生变化的原因?

1、外因: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观念的传播。

2、内因: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状态,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第三环节——知识梳理、分析特征

设问:根据我们所学归纳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总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变化的总特征?

第四环节——探讨原因

设问:中国的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如此众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合作完成)

提示:经济(生产力水平)

内因:国内的历史剧变政治(环境、形势)

文化(思想观念)

外因:西方文明的影响

(引导:

一、近现代以来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

二、中国近现代以来重大的政治事件的影响,政治环境日益宽松。

(政治因素)

三、中国人的思想不断解放的结果。(思想观念)

四、鸦片战争后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的传入起到示范和刺激作用;(外来文化))

第五环节——知识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近代以来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基本史实,分析了变化的特征,探讨了变化的原因。从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是一个处于社会变动的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这些变化也清晰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化

和现代化的进程,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我们接受到的外来文化很多,因而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也很多。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设问: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

【板书设计】

正版书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变化:原因:特征:

衣:中西合璧、多样化内因时代性

食:西化、营养外因阶段性

住:西化、改善不平衡性

习俗:简易、文明

总趋势:封建传统→近、现代化

副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