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题(7)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题(7) 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1.简述沟通的概念及分类。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大众沟通即媒介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中介的信息交流过程2.简述目光及面部表情在沟通中的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最有效地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
个体是很难控制它的。
人的态度、情绪和情感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反映出来。
个体的情绪变化,首先反应在瞳孔的变化上。
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人际沟通如果缺乏目光接触,会成为一种令人不悦的困难过程。
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人的面部有数十块表情肌,可产生极其复杂的变化,生成丰富的表情。
比如可表现肯定与否定、接纳与拒绝、积极与消极、强烈与轻微的情感。
它可控,易变,效果较为明显。
个体可通过面部表情显示情感,表达对他人的兴趣,显示对事物的理解表明自己的判断等。
因而,面部表情是人们运用较多的体语形式之一。
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目光与面部表情是一致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分离。
此时目光是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
3.简述人际距离的概念。
人际距离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
由于人们的关系不同,人际距离也相应的不同。
公众距离(12~25英尺);社交距离(4~12英尺);个人距离(1.5~4英尺);亲密距离(0~18英寸)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主要有性别、环境、社会地位、文化、民族等。
4.简述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特点是:个体性:人际交往的双方的社会角色会影响彼此的人际关系。
直接性: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
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
5.简述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基本人际关系趋向理论三种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人们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表现方式,构成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六种人际关系取向:主动包容式、被动包容式;主动支配式、被动支配式;主动情感式、被动情感式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包容--支配--情感--群体形成;情感不合--失去控制--不能包容--群体解体6.人际吸引的层次有几种?都是什么?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为分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是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服务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服务保障了人们心理健康。
基础心理学就是所说的一般心理学,它以正常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有是有意识的,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认识2需要和我动机3情绪、情感和意志4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人格也称为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生理的基础神经系统是心理现象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脑就没有心理。
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感觉知觉意识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客观事物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同时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并说这四种人是由于体内的这四种液体所占的比例不同造成的,古希腊的盖伦提出了气质这个概念,把这个分类叫作气质类型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属于哲学范畴,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方法,才能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实证的科学。
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他创造了第一个研究心理现象的实现室,办了《哲学研究》《心理学研》1879年他在莱比锡大学建设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现室,看着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题(11) 2010-08-19 19:27:16 阅读9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1、简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系。
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人群中,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总是具体表现在不同个体身上,于是,便形成了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
即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
比如,他们的人格可能有某方面的缺陷并伴有思维障碍,可是他们的感、知觉可能是正常的。
而且,经过系统治疗,心理的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这一事实说明,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这一可能性,就是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永远并存的根据。
2、简述精神分析理论对变态心理的解释。
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的。
(一)、两个基本命题:a、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
b、性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认识到的。
(二)依据上述两个命题,弗洛伊德又推演出几种判断:a、人类的生物本能—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b、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欲阶段c、人的心理结构有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d、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e、防止焦虑能力:防御机制(压抑或克制能力)(三)、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造成心理异常现象原因):a、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如果发展过程中接受刺激太多或太少,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固着”。
b、自我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c、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88806年2月27日增加习题集P284二级心理诊断技能121、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分析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A)查看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的观念产生(B)查看他人对求助者有无误解或者错误的评价(C)寻找求助者记忆中有无持久负性情绪记忆(D)分析求助者有无逻辑性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正确答案:B8此题虽为多选,但只选一个注意和P277-52题区别52题答案B是分析求助者有无逻辑性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此题答案D是分析求助者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习题集 P73 30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包括: 答案改为ABDP125 117将题干中的最后三个字"癔症性"去掉改为 :癔症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 _答案为 DP211 21.积极关注的临床意义并不在于答案改为 B8习题集P206页98题98、对引导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咨询师是通过暗示转换话题B经由中介转换出新的话题C咨询师直接建议转换话题D把目前话题转向另一话题更正为答案——ABC在三级教材的第6页2006年4月24日增加习题集p222页134题8134、积极关注的临床意义主要在于()A 关注求助者的基本认识B 促进咨询双方彼此了解C 本身具有咨询效果D 有利于看清求助者的问题答案更正为:AC在三级教材的第62页2006年5月31日增加习题集p276页41题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特点不符合的是( )?8A.情绪不稳定,缺泛冲动控制B.易激惹,动辄就会以暴力威胁C.一般在不发作期间也不正常D.发作后后悔,但不能防止复发习题集p283页110题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情绪不稳定,缺泛冲动控制B.易激惹,动辄就会以暴力威胁C.发作后后悔,但不能防止复发D.少量饮酒可引起发作,但不严重题干中的"表演型人格"更正为"冲动型人格"8顺便帮大家复习下: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1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答案完整版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题(1)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1、简述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分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又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人格又称为个性,包括人格的倾向性,即需要、动机等;人格的特征,即能力,气质和性格。
2、简述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
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
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离开客观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
综上,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只有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才能揭示心理的实质和规律。
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什么?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5、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认知心理学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作为提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
同时,计算机科学也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改进计算机的设计。
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结合,开辟了人工智能的新领域。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简述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
最新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版)基础心理学知幻灯片课件

17
二、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 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是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转化的结果
18
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7±2
23
有意识的动机—无意识的动机 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叫有意识动机; 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叫无意识动机。
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对人的知觉、 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有影响。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 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
13
快速动眼睡眠:
上述四个阶段大约持续1小时 到90分钟,之后进入此阶段,⊿波 消失,出现高频、低幅的脑电波,与个体清醒状态 的 脑电活动很相似,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 移 动,且常伴随着梦境。 身体状态: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 肉松软,
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
14
15
生物节律: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 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听—说—读—写
8
9
第五单元 表象和想象
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出 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想象: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 程。(想象是思维,表象是记忆)
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无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梦
幻觉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有目的的想象。 创造想象
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 培训课程(2012版)基础心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题(3)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题(3)心理咨询师资料 2010-06-21 10:17:08 阅读115 评论1字号:大中小订阅第六节意识与注意1、意识的定义是什么?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择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它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2、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特点是什么?这一阶段△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大约持续5~10分钟。
3、注意的特征是什么?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从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
这说明注意不是被动的,而是具有积极的、主动的意义,是人进行心理活动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到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即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的这种特点或状态。
4、注意转移和注意分散的区别是什么?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注意的分散则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第七节需要与动机1、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动机和行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活动也可由相同的或相似的动机引起。
一个人的活动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动机起着主导的作用;有些动机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2、简述定势的概念。
所谓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它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简述缺失性需要和生长需要的特点。
需要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基础心理学知识中2讲课文档

第九页,共26页。
第十页,共26页。
第十一页,共26页。
(三)颜色视觉
色调(波长)
▪ 颜色的特性 明度(光的物理强度) 饱和度(灰色所占的比例)
▪ 颜色混合
色光混合:相加混合(不同光同时作用于眼睛) 颜料混合:相减混合(颜料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
色弱 ▪ 色觉异常 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
光适应:快(一两分钟) 暗适应:慢(30~40分钟)。
戴波长在620纳米以上的红色眼镜,视紫红质不会分解,可以保护暗适应。
二、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正后像
负后像
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
后像持续的时间与刺激强度呈正比。
第五页,共26页。
三、感觉对比: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
第十五页,共26页。
(三)听觉的特性 音调——频率 响度——振幅 音色——波形
第十六页,共26页。
三、嗅觉 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四、 味觉 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
感受器是味蕾。
最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
五、皮肤感觉 (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高于感觉。感觉只反映 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 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 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第十九页,共26页。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 整体性:把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
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基础心理学知识中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教材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教材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教材包括多个单元和章节,涵盖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
以下是该教材的部分章节内容:
感觉和知觉:包括感觉概述、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现象、各种感觉、知觉概述、知觉的种类等内容。
记忆:包括记忆及记忆过程、表象、三个记忆系统等内容。
思维、言语及想像:包括思维概述、思维的种类、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等内容。
意识与注意:包括需要与动机概述、需要层次理论等内容。
情绪、情感和意志:包括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等内容。
此外,该教材还涉及内分泌系统与心理、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等方面的内容。
如需获取完整的教材内容,建议前往相关售书平台或网站购买后进行详细阅读。
216_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 学生:费斯廷格(认知失调)、凯利(归因)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价值中立原则:实事求是,不能歪曲和臆测。也是心
· 办公 :0371-60666123 QQ:594582503
目录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 第五节 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 ·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 第七节 社会影响 · 第八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第一节 概述
二战后,社会心理学特征: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 方方面面;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 来解释与预测行为;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之父——K.勒温
·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拓朴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 社会心理学的先驱格式塔心理学的后期代表人, 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
· 拓扑心理学是根据动力场说,采用拓扑学及向量 学的表述方式,研究人及其行为的一种心理学体 系。
(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
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
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单选
· 社会行为是由( )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 应系统。
· (A)社会因素 (B)现实生活
一、哲学思辨阶段
· 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 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社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心理咨询师)PPT课件

培训与认证要求
培训内容
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学基础、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治疗技术、案例分 析等多个方面。
认证要求
心理咨询师的认证一般需要满足一定的学历、培训、实习等方面的要求,同时需 要通过专业考试和审核。
02
心理咨询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本概念
0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学科,它涉及到
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和动机等方面。
02
心理学关注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以及它们如何
影响人的行为和思维。
0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个
案研究法等。
心理咨询理论流派
心理咨询理论流派是指不同的 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的集合, 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理论观点
和治疗方法。
常见的心理咨询理论流派包 括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和家庭系统疗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心理咨询师)ppt 课件
目录
• 心理咨询师职业概述 • 心理咨询基础知识 • 心理咨询实务操作 • 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素养 • 心理咨询师在实践中的应用
01
心理咨询师职业概述
职业定义与职责
职业定义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 科的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 理咨询的技术,帮助求助者缓解心理 问题的专业人员。
案例分享与交流
与其他心理咨询师分享和交流案例,互相学 习和借鉴经验。
咨询效果评估与反馈
评估指标与方法
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对咨询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效果跟踪与记录
定期跟踪咨询效果,记录来访者的变化和进步。
反馈与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跟踪记录,及时向来访者提供反馈,并对咨询方案进行调整。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下册

▪ 尊重的意义:
▪ 1、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 使其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
▪ 2、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 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
▪ 3、尊重有明显的助人效果。
▪ 4、尊重可以换起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可以成为对方模仿的榜样,起到开发潜能 的作用。
▪ 如何恰当地表达尊重? ▪ 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 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抱头痛哭) ▪ 3、真诚应实事求是
▪ 不要不懂装懂,不要装腔作势。应承认并 接受自己的不足。求助者更愿意接受真实 的咨询师。
▪ 4、真诚应适度
第四单元 共情
▪ 一、学习目标 ▪ 了解共情的意义,掌握共情的原则与方法。
▪ 二、学习要点
▪ 共情(empathy),(投情、神入、同感心、 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等)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 表达真诚时需注意的问题:
▪ 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 真诚与说实话既有联系,又不能划等号。 咨询师表达真诚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 对求助者负责,有助于求助者成长。
▪ 如:“你这个人真是蛮不讲理!”(说实 话)
▪ “我觉得你刚才那番话的道理不是很充 分,有点按自己的意愿在评判,是不是这 样?”(表达真诚)
▪ 接纳来访者的优点和缺点,不以自己的价 值观去对待来访者。
▪ 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 对不同来访者均要一视同仁。 ▪ 3、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 ▪ 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信任是尊重的
基础。
▪ 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保密原则,不 可对来访者不愿讲的事件去探求。
▪ 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 共情有三方面的含义:
▪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 内心去体检他的情感、思维;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心理咨询师)PPT课件

精选版
13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人类大脑是世间最为复杂的物质结构,是神 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
精选版
14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 物质基础 (三)大脑皮质是心理活动最重要 的器官
精选版
15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1. 经典性条件反射
2. 操作性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 第二信号系统:语词
精选版
16
精选版
17
精选版
18
精选版
19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现实既是脑的功能,又受社会的制 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所以,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 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精选版
22
《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加德纳.墨菲) 第1版前言:
心理学,就探讨精神的本质及其活动 的意义来说,是一门历史非常悠久的学科, 一门在古希腊就已达到高水平并随着欧洲 文明每一发展阶段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哲 学密切相关联)的学科。
精选版
23
斯芬克斯的故事
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 的特耳菲神殿,神殿里 有一块石碑上写着: “人,认识你自己!”
结合,深入探讨认知过程的机制。
精选版
35
生理心理学 (biological psychology)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 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它以心身关 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精选版
36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精品】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版基础心理学知课件最新版

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科学的手段和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辨证发展原则: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 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观察 法(自然观察法)。 不能干预活动,不能控制条件。 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 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 法,叫调查法。 • 访谈法(提纲)
(三)间脑 丘脑:感觉(嗅觉除外)
上丘脑:嗅觉
下丘脑:内脏 底丘脑:肌肉张力
(四)小脑 保持身体平衡。
灰质在外,白质在内。
四、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两半球由胼胝体连接起来。 大脑皮层,分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四个部分。
大脑皮层的机能 枕叶——视
颞叶——听
顶叶——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 额叶——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
John Watson (1878 – 1958)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 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 本我、自我、超我
Sigmund Freud (1856~1939)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倒立;面积大小与部位的敏感性有关;对侧传导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单侧化 右利手的人 左半球——言语功能,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占优势 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布洛卡发现,左半球额叶损伤(布洛卡区) → 运动性失 语症,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年2月27日增加
习题集P284
二级心理诊断技能
121、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分析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A)查看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的观念产生
(B)查看他人对求助者有无误解或者错误的评价
(C)寻找求助者记忆中有无持久负性情绪记忆
(D)分析求助者有无逻辑性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
正确答案:B
此题虽为多选,但只选一个
注意和P277-52题区别
52题答案B是分析求助者有无逻辑性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此题答案D是分析求助者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
习题集 P73 30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包括: 答案改为ABD
P125 117将题干中的最后三个字"癔症性"去掉改为 :癔症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_ 答案为 D
P211 21.积极关注的临床意义并不在于
答案改为 B
习题集P206页98题
98、对引导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咨询师是通过暗示转换话题B经由中介转换出新的话题
C咨询师直接建议转换话题D把目前话题转向另一话题
更正为
答案——ABC
在三级教材的第6页
2006年4月24日增加
习题集p222页134题
134、积极关注的临床意义主要在于()
A 关注求助者的基本认识
B 促进咨询双方彼此了解
C 本身具有咨询效果
D 有利于看清求助者的问题
答案更正为:AC
在三级教材的第62页
2006年5月31日增加
习题集p276页41题
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特点不符合的是( )?
A.情绪不稳定,缺泛冲动控制
B.易激惹,动辄就会以暴力威胁
C.一般在不发作期间也不正常
D.发作后后悔,但不能防止复发
习题集p283页110题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
A.情绪不稳定,缺泛冲动控制
B.易激惹,动辄就会以暴力威胁
C.发作后后悔,但不能防止复发
D.少量饮酒可引起发作,但不严重
题干中的"表演型人格"更正为"冲动型人格"
顺便帮大家复习下: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1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
2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3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4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
1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
2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
3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学习寻找与心理行为问题发生有关的认知因素1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人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2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3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4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5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6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7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勤劳的蜜蜂有糖吃8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斌的认知——领悟)。